建立自信與韌性,幫助孩子克服成長中的挑戰
無聲勝有聲,搭建通往心靈深處的橋梁
打造健康的親子關係,由積極溝通開始
在家中培養愛與支持,在同儕間建立信任與友誼
終結破碎家庭的循環,為下一代創造更光明的未來
【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本書是一部專業且深入的心理學書籍,旨在幫助父母、教育者以及助人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和溝通需求。從非言語的陪伴式溝通開始,書中引導讀者探索兒童心理的奧祕,從最初的哭泣、笑容、對視等簡單的表情和動作入手,深入探討這些非語言行為如何反映孩子的內在情感和需求。這一章節強調了親密關係的建立,特別是透過擁抱和傾聽等行為來鞏固孩子的安全感和依戀關係,進而促進健康的心理成長。對於家長來說,理解這些非語言溝通訊號,是建立親子關係和有效交流的第一步。
【家庭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在探討家庭中的溝通時,書中特別強調父母作為孩子榜樣的重要性。這一部分深入分析忽視、冷暴力、家庭暴力等家庭問題對孩子心理發展的深遠影響,並提供了如何避免和處理這些問題的具體策略。透過書中的案例,讀者可以了解父母的行為和家庭氛圍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書中不僅僅揭示家庭暴力帶來的創傷,還探討冷暴力這一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並強調愛意的表達在家庭溝通中的關鍵作用。這一章節旨在幫助家長們透過更積極的溝通方式,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家庭環境。
【理解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作者進一步將內容延伸至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溝通行為。生活中的規則建立和社會角色的認知,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書中探討害羞、搶占、角色扮演等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並強調性別意識的引導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一章節透過對孩子日常行為的深入剖析,幫助家長理解孩子在社會交往中的心理需求,並提供有效的策略來幫助孩子建立社會規範意識和健康的性別觀念。此外,針對孩子在學習中的動機、拖延、成績壓力等問題,書中提供了具體的引導方法,幫助家長培養孩子強健的心理素養,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並減少厭學情緒的發生。
【健康成長的基石】
最後,作者探討孩子與同伴的關係、手機與網路的影響以及在面對挫折時的應對策略。同伴關係在孩子的社會化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書中透過友情、衝突、榜樣等主題,闡述如何幫助孩子找到自信,維繫健康的同伴關係。針對手機和網路使用,作者探討手機和網路對孩子溝通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並提供管理和引導的策略,以幫助孩子在數位時代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對挫折,無論是孤立、霸凌,還是父母離異,書中都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法,幫助孩子從中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並建立起正面應對困難和失敗的堅韌心理。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孩子們渡過成長中的難關,還有助於建立積極的心理素養和成熟的溝通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書特色:本書以心理學為基礎,深入探討兒童和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下的溝通方式以及其心理。透過非言語溝通、家庭互動、社會角色等不同章節,全面剖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作者結合理論與實際案例,幫助讀者理解和引導孩子的情感和行為。透過本書的策略和方法,讀者能夠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作者簡介:
錢榮,一位心理諮商師兼職業指導師,她也是一位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專攻兒童青少年心理,現為知名科技職業學院心理輔導員。工作8年以來,她累計諮商時間將近1000小時,講授心理學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關課程。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非言語的溝通:陪伴式溝通
第一節 哭泣:溝通從第一聲啼哭開始
嬰幼兒期的哭泣
「哇——」
一聲啼哭,孩子降生,這聲啼哭是孩子與世界溝通的開始——「我來啦!」也正是從這聲啼哭開始,父母開始了與孩子的溝通。
孩子出生,還未掌握言語表達的技能,父母擔心無法與孩子溝通,但其實,嬰兒雖然還沒有學習語言,但他們已經有了實現溝通的能力。新生兒不僅能夠聽見聲音,還能夠區分聲音的音高、音量和持續時間,能準確分辨出熟悉的照料者,尤其是媽媽的聲音。1個月大的嬰兒能看清30公分以內的東西,6個月至1歲的嬰兒視力已經達到成人水準。
「嗚哇哇——」
過一會兒,同樣的循環,再來一次,在反覆嘗試中,我們終於知道:
哭泣時,伴隨著蹶嘴、摸臉,說明寶寶餓啦!
哭泣時,伴隨著翹腿、翻身,說明尿布讓寶寶不舒服了!
哭泣的同時伸出雙手,說明寶寶要抱抱!
……
孩子透過啼哭,表達他們的需求,當需求得以滿足時,哭泣終止,溝通得以實現。
【溝通心理解讀】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親子溝通的基礎和關鍵,而親子溝通也是建立和維繫親子關係的過程。嬰兒期的啼哭是嬰兒與父母溝通的主要形式,也是建立早期親子關係,即親子依戀的關鍵。依戀是嬰兒與照料者之間積極的情感連結,也是嬰兒尋求並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連繫的一種傾向。這個人主要是媽媽,也可以是與嬰兒有著密切連繫的其他照料者。
如果孩子的哭泣經常得不到及時的回饋,甚至被有意的擱置,那麼孩子早期的依附關係就很難建立。哭沒用,大聲哭沒用,長時間地哭也沒用,外界和自己的溝通是斷開的。這樣的孩子,很可能形成習得性無助,甚至會表現出「無欲無求」的狀態,與父母的溝通也就越來越少。
媽媽發現孩子哭累了,確實不哭了,雖然最初的幾次,一次比一次哭得久,也哭得更大聲,但堅持幾次不答理,孩子哭得就少了,不過,好像也不那麼活躍了,跟自己的互動也少了。下班回家,孩子看一眼自己,沒有任何表示,繼續著自己的活動,而自己出門,孩子也沒有任何反應。
這樣的孩子未形成依戀,屬於迴避型依戀,也稱「無依戀兒童」。
另一類孩子,平時就比較愛哭,也不太容易被安撫,父母與他們溝通的耐心容易被耗竭,孩子不停地哭泣,媽媽也很煩躁,溝通難以在平和的狀態下實現。
媽媽發現自己要出門之前,孩子就會很警惕,出門時強烈反抗;媽媽在身邊時,孩子又表現出發怒的表情,排斥與媽媽的接觸。這樣的孩子形成的是反抗型依戀。
迴避型依戀與反抗型依戀都是不安全依戀,這兩種類型的孩子容易形成無回應、不答理式的溝通,憤怒、埋怨式的溝通,他們很難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長大後也很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父母該怎麼做】
新生兒出生的第一種行為表現就是哭,1個月內的新生兒,哭聲是未分化的,哭聲本身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引起哭的原因有好幾種,需要父母在悉心照顧中仔細觀察孩子哭聲伴隨的不同的需求,並根據孩子的作息解讀他們的哭聲,以回應他們的需求,實現溝通。
幼兒早期的哭泣與需求的滿足,是形成親子溝通連線的基礎。若孩子的每次哭泣都能得到及時回應,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安全感,也更容易與照料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這對孩子形成最初的信賴和性格的形成都有著重要影響。
若父母對幼兒的哭泣都能及時地、積極地回饋,幼兒與媽媽在一起時能處於比較平和的狀態,這樣親子之間就形成了健康的、積極的溝通狀態。幼兒建立安全的依戀後,更容易建立對自己、對他人的信賴,與父母、同伴的溝通更順暢,長大後也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兒童期的哭泣
「哇哇哇……我就要,我就要……」
「好了,不哭了,我們到前面看看!」
「不行,我就要,嗚哇哇……」
「走不走!不要哭了!再哭打你!」
「嗚嗚嗚……我就要,嗚哇哇……」
在商場裡,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賴在某個玩具前面,大聲哭嚷著要父母幫他買下這個玩具,父母拒絕他時,孩子立刻大聲哭泣,甚至躺在地上耍賴大哭。這時,站在旁邊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大哭大鬧措手不及,而孩子的哭鬧又引來了很多注視的目光,熱情的店員附和說:「孩子想要,你就買給他吧。」聽到這聲「鼓勵」,孩子哭鬧得越發強烈。
此刻的父母非常尷尬,也會有點兒憤怒:買?家裡已經有類似的玩具了,沒有必要再買;不買?這孩子哭鬧的樣子,不買很難止哭,周圍人會說父母不作為……
在一番兩方拉扯後,要麼父母妥協,買下玩具,孩子停止哭泣,之後孩子哭鬧要東西的頻率也就會更高了;要麼有些父母在這情景中,怒火越發強烈,直接用打罵制止的方式將孩子強行拖走,甚至邊走邊打罵,孩子在打罵中被威嚇止哭,但這之後,孩子生氣、發怒的頻率也增加了,甚至出現了暴力行為。
【溝通心理解讀】
兒童從2歲開始,已經逐步掌握交流能力,對情景的觀察很敏感,知道察言觀色,感知到在人多的情景下父母的尷尬。知道在有人幫自己說話時,自己想要的東西容易得到,尤其是哭鬧後,兒童發現父母更容易滿足自己的需求,哭鬧是很好用的「要挾」工具,於是屢試不爽,哭鬧也逐漸更新。
當不能用完整的語句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說的內容以及對方聽不懂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時,兒童會著急哭泣;當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損壞時,兒童會傷心哭泣;還有一種要挾式哭泣,即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哭泣、大聲哭鬧為要挾,而達到目的。
【父母該怎麼做】
與哭泣的兒童溝通,首要是能換位共情,理解他當前的狀態和哭泣的原因,之後是情緒的平復、平等的溝通。
在類似的情景裡,父母要做的首先是平復自己的情緒,能夠讓自己以平靜的狀態處理當前的情況。蹲下來,先勸孩子平靜下來,再進行轉移注意力的溝通:這個玩具和家裡的玩具有哪些相似點?家裡的玩具放在哪裡了?這類玩具是怎樣的玩法?回家後我們可以怎麼玩?這樣逐漸將孩子的注意力從當前的玩具轉移到家裡類似的玩具上,回憶玩具的特徵,期待著回家與父母一起玩耍,從而逐漸走出當前的情景。若哭鬧一直無法制止,先將孩子抱到安全的無人區域,待平靜後再進行溝通。當然,如果孩子表達了這個玩具有什麼新特徵、他喜歡的什麼特點,孩子與父母也在溝通他的需求點時,父母也可以適當地滿足他的需求。
父母與哭鬧的兒童溝通,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是要挾的工具,和父母溝通,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父母才更有可能滿足自己。而父母,也有了更多與孩子溝通的話題。
青春期的哭泣
「這次考試怎麼又考得這麼差,整天就知道玩遊戲、弄髮型,時間玩掉了,成績玩完了,你看看隔壁的小吳,每次考試都比你高幾十分,你也學學人家,你考不了第一名,至少考個前10名給我看看吧。」
「他也玩遊戲。」
「還頂嘴!我叫你頂嘴!」「啪」一個巴掌。
「人家玩遊戲怎麼還能考那麼好呢?你學習有沒有用腦袋啊!」
「我學了。」
「還頂嘴!叫你頂嘴!」「啪」一個巴掌。
「你說你,整天弄你的頭髮,考這麼差,還有心思打扮,手機、髮蠟全部沒收!」
「……」
「砰」孩子摔門進了房間。
【溝通心理解讀】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體迅速成長,神經系統的興奮加強,開始出現第二性徵,情感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衝動、易怒、不善自制,有很強的自尊心,注重形象,希望周圍的人都將自己當作成人看待,但又會因為心理與生理發展的不平衡,產生緊張、焦慮、自卑的心理。與人溝通時,他們自認為已經成年、什麼都懂,喜歡標新立異、虛張聲勢、表現個性;言語表現出成人化的特徵,對父母迴避、叛逆,甚至牴觸,不輕易表達情緒,討厭父母威脅、命令、壓迫式的溝通方式。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幾乎不會在別人面前哭泣,在他們眼裡,哭泣是孩子才有的表現;不哭,是自認為成熟的表現,也是態度的表達。躲在被窩裡哭泣,在人前強裝鎮定,是青少年常見的情緒表達的方式。
【父母該怎麼做】
父母需要尊重和接納孩子即將成年的事實,將孩子當作大人看待,與他一起成長,放下自己「權威者」的身分坐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少控制、少命令、少批評,多理解、多鼓勵、多陪伴,主動了解他當前的狀態,對他予以肯定和鼓勵,開啟溝通的大門,孩子才會與自己有更多的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若能主動跟父母傾訴、談心,父母應該更為欣喜,這說明孩子將你當成了理解他的朋友,你們的溝通是平等的、通暢的,孩子內心的大門,對父母也是敞開的!
第一章 非言語的溝通:陪伴式溝通
第一節 哭泣:溝通從第一聲啼哭開始
嬰幼兒期的哭泣
「哇——」
一聲啼哭,孩子降生,這聲啼哭是孩子與世界溝通的開始——「我來啦!」也正是從這聲啼哭開始,父母開始了與孩子的溝通。
孩子出生,還未掌握言語表達的技能,父母擔心無法與孩子溝通,但其實,嬰兒雖然還沒有學習語言,但他們已經有了實現溝通的能力。新生兒不僅能夠聽見聲音,還能夠區分聲音的音高、音量和持續時間,能準確分辨出熟悉的照料者,尤其是媽媽的聲音。1個月大的嬰兒能看清30公分以內的東西,6個月至1歲的嬰...
推薦序
前言
「哇——嗚哇——」
一聲啼哭,孩子降生,一個家庭增添了一個新生命。從這一聲啼哭開始,媽媽和爸爸開始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作為新手父母,突然承擔起這個角色,焦慮開始萌生:
「沒有學習過如何當父母,我們會當好父母嗎?」
「這麼小的孩子,不會說話,怎麼知道他要幹麼?我們說話他又聽不懂,怎麼辦?」
「怎麼一直在哭,到底要做什麼?」
「喲,笑了,笑了,你們看,他在跟我笑!哈哈!」
孩子的哭泣讓我們煩躁,無意識的一個笑容讓我們欣喜半天。孩子半夜的啼哭讓我們揪心無眠,那麼如何從孩子的非言語表情、動作中讀懂孩子需要什麼?又如何與他進行非言語的溝通?
盼著盼著,眼裡的孩子長大了,會走路了、會說話了、會叫「爸爸」、「媽媽」了、會伸出小手喊「媽媽抱」、「媽媽親」,聽到孩子那稚嫩的叫喚,父母內心像吃了蜜一樣甜,但這時,新的煩惱出現了:
床上到處都是撕碎的衛生紙,火冒三丈?怒吼讓他停止?拿走衛生紙,立即收拾乾淨?還是安心坐下來和他一起撕?
家裡有很多玩具,孩子看到新玩具,還是賴著不走,大聲叫嚷「我要玩,我要玩」,帶他轉身走開時,孩子大哭大鬧不止,立刻買給他?打罵讓他停止?還是任由他哭?
帶孩子出去玩,許多小朋友在嬉鬧,想讓他參與其中,可是孩子一直鑽在懷裡,或躲在身後,訓斥他?強行拉他過去?還是立刻帶他回家?
家裡來了客人,也來了小朋友,可是孩子所有的玩具都不讓別人碰,大聲叫喊著「這是我的」、「這個是我的,不要碰」、「這些都是我的,你走開」,父母該如何化解尷尬的場面?
對於幼兒的成長,父母如何給他更多的安全感?讓他勇於走出去,主動尋找同伴玩?幼兒在無理取鬧時又該如何化解?在逐漸形成自我意識時,如何引導其樂於和同伴分享?如何幫助他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規則意識?
孩子上學了!終於不在家裡淘氣了!可是又來了新的困擾:
孩子突然說不想去上學了,父母怎麼跟他溝通,以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
孩子說在學校被小朋友欺負了,父母是第一時間質問他是不是做錯什麼了,還是耐心地引導他講完整個過程?是站在他的角度,引導他自己解決?還是以權威的口吻,跟他講有問題立刻告訴老師?
孩子上學後,開始學習功課,父母的比較心理可能也隨之而來,越來越多的家長以「權威者」的身分命令孩子做這做那,趕著時間送他們去各種輔導班,與孩子的溝通卻越來越少,我們如何更高效地與孩子溝通?如何讓孩子能跟自己心貼心,經常跟自己說說心裡話?
青春期的孩子,懂得了更多,表達能力也強了很多,但與父母的溝通卻變得越來越少,甚至一言不合就摔門而去,父母如何跟他們進行溝通?
青少年開始尋求自主、獨立空間,進房間鎖門,寫日記鎖抽屜,手機設定密碼,父母是認可他們的獨立需求,將其當作成人看待?主動與其溝通一些事件的看法?還是背著他們檢視孩子的隱私?如何讓他們敞開心扉與自己溝通?
孩子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手機上,抱著手機,對著手機傻笑,你詢問笑什麼時,得到一句「沒什麼」,是喝斥他趕緊回房間寫作業,還是進一步探討內容?
孩子交了很多朋友,在外面的時間越來越多,如何跟他探討交友的原則和一些該守的底線?
孩子的學習直線下降,得知成績後的你,如何與孩子溝通?孩子怎麼學習都學不好,怎麼引導?是幫他報更多的補習班,告訴他必須學好,還是幫他探索自己的興趣,另闢方向?
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帶給父母不一樣的困擾,父母也希望能夠一直與孩子有很好的溝通。但良好的溝通,需要父母的努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夫妻間要有良好的溝通;其次,要能理解孩子從嬰幼兒期到兒童期、到青春期的每個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夠跟孩子建立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用心傾聽他們的表達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
本書結合兒童青少年各個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從非言語的溝通,家庭中的溝通,生活中的溝通,學習中的溝通,同伴中的溝通,手機、網路的溝通,挫折中的溝通7個主題入手,分析各個成長階段溝通的特點,輔以大量生活案例,使讀者能夠更好地與兒童青少年進行溝通,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前言
「哇——嗚哇——」
一聲啼哭,孩子降生,一個家庭增添了一個新生命。從這一聲啼哭開始,媽媽和爸爸開始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作為新手父母,突然承擔起這個角色,焦慮開始萌生:
「沒有學習過如何當父母,我們會當好父母嗎?」
「這麼小的孩子,不會說話,怎麼知道他要幹麼?我們說話他又聽不懂,怎麼辦?」
「怎麼一直在哭,到底要做什麼?」
「喲,笑了,笑了,你們看,他在跟我笑!哈哈!」
孩子的哭泣讓我們煩躁,無意識的一個笑容讓我們欣喜半天。孩子半夜的啼哭讓我們揪心無眠,那麼如何從孩子的非言語表情、動作中...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非語言的溝通:陪伴式溝通
第一節 哭泣:溝通從第一聲啼哭開始
第二節 笑容:從無意識到有意識
第三節 對視:從「看」到看見
第四節 擁抱:依附關係的建立
第五節 蹬腿:情緒的宣洩還是身體的發育
第六節 副語言:從聲音聽人心
第七節 傾聽:無條件積極關心
第二章 家庭中的溝通: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第一節 忽視:先為夫妻而後為父母
第二節 我愛你:愛意的表達與傳遞
第三節 冷漠:冷暴力也是一種傷害
第四節 家庭暴力:無法挽回的創傷
第三章 生活中的溝通:規則的建立和社會角色的認知
第一節 害羞:躲在媽媽身後的孩子
第二節 搶占:走開,這些都是我的
第三節 聽我的:規則?權威?尊重
第四節 角色扮演:我也想當爸爸/媽媽
第五節 我們不一樣:性別意識的引導
第四章 學習中的溝通:引導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節 動機:學習內在驅動力的激發
第二節 畏難:放棄還是堅持
第三節 拖延:半夜睡覺因為作業多
第四節 成績:第一名才最棒
第五節 厭學:除了學習,別無他路
第六節 博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第七節 補習班: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心安
第五章 同伴中的溝通:幫助孩子找到自信
第一節 友情:同伴是成長的必須
第二節 衝突:矛盾化解與友誼的維繫
第三節 別人家的孩子:有選擇的比較
第四節 爭寵:孩子間關係的緩和
第五節 榜樣:尋找榜樣與成為榜樣
第六節 異性朋友:杜絕還是引導
第六章 手機、網路的溝通:一念親近,一念成恨
第一節 手機:溝通?學習?遊戲
第二節 網路遊戲:堅決杜絕還是一起玩耍
第三節 網路成癮:戒斷沉溺
第四節 流行語:縮小代溝的媒介
第七章 挫折中的溝通:也無風雨也無晴
第一節 孤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第二節 霸凌:孩子如何自我保護
第三節 離異:父母的問題,與孩子無關
第四節 挫敗:如何擺脫持續的挫折感
第五節 死亡:敬畏生命、儀式告別
前言
第一章 非語言的溝通:陪伴式溝通
第一節 哭泣:溝通從第一聲啼哭開始
第二節 笑容:從無意識到有意識
第三節 對視:從「看」到看見
第四節 擁抱:依附關係的建立
第五節 蹬腿:情緒的宣洩還是身體的發育
第六節 副語言:從聲音聽人心
第七節 傾聽:無條件積極關心
第二章 家庭中的溝通: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第一節 忽視:先為夫妻而後為父母
第二節 我愛你:愛意的表達與傳遞
第三節 冷漠:冷暴力也是一種傷害
第四節 家庭暴力:無法挽回的創傷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9-11ISBN/ISSN:978626394807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