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如何走入現代生活,成為安頓身心、提昇人生品質的最佳良方?
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舉辦「第九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廣邀各界學者討論,分為四大主題:
●聖嚴法師的思想與實踐
●心靈環保與社會實踐
●漢傳佛教四百年
●佛教論點的形成、注疏與傳播
本書精選研討會十篇論文,議題包括:宗教重返與佛教現代主義的角力、聖嚴法師早期禪修層次演變之研究、聖嚴法師對各類修行經驗之融貫與次第化詮釋、禪修做為自我轉化的修行技藝、三十七道品為何是從解脫道到菩薩道的實踐、梅村如何實踐入世佛教的跨文化傳播等。透過全方位的探討,能為漢傳佛教拓展全新視野,與時俱進。
聖嚴法師以「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為弘法方針,指引漢傳佛教展現包容性與適應性,成為在地化與全球化的弘化力量,共築和諧美好的幸福家園。
作者簡介:
鄧偉仁(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程副教授)
釋常慧(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專任講師)
釋覺心(中華佛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李維倫(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嘉玲(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秘密花園心理諮商所臨床心理師)
劉怡寧(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助理教授)
蔡金昌(中華佛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朱麗亞(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比利時根特大學語言與文化學系博士候選人)
釋果光(法鼓文理學院心靈環保研究中心主任)
黃信勳(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黃星齡(法鼓文理學院心靈環保研究中心環境教育人員)
Justin R. Ritzinger(美國邁阿密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汲喆(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明學院社會學教授、東語-聖嚴近現代漢傳佛教講座教授)
(依文章順序排列)
章節試閱
書摘1
宗教重返與佛教現代主義的角力──聖嚴法師禪修理論與教學
鄧偉仁(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摘要
本文主要討論佛教禪修現代化的脈絡下聖嚴法師的禪修理論與教學的特徵與意涵。本文所討論的佛教禪修現代化的脈絡是回應「宗教世俗化」,但這個脈絡發展出兩種意涵不同的潮流:一、宗教重返,二、佛教現代主義。
「宗教重返」強調宗教觀念與實踐對現代個人與社會重新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佛教現代主義」則凸顯佛教核心價值受到現代性的影響而有所侵蝕。在這個脈絡下,本文檢視與分析聖嚴法師的禪修理論與教學後,認為聖嚴法師的禪法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對於個人與社會群體有顯著影響的同時,也能走出佛教現代主義的趨勢,延續佛教禪修戒、定、慧的修行原則,以及出世解脫的目標。
書摘2
聖嚴法師早期禪修層次演變之研究──以1976年至1982年為主
楊蓓(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程副教授)
釋常慧(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專任講師)
摘要
聖嚴法師在一九八一年《禪門囈語》自序中,已經非常明顯地將禪修歷程分為三個階段:集中注意力、心念統一、虛空粉碎。其中,又進一步說明心念統一又分為兩層:身心統一、內外統一。更以「澄澄湛湛、光音無限、一片悟境、虛空粉碎」來說明禪境的高低。再從一些早期在美國的禪修開示紀錄文獻中,可以發現在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期間,聖嚴法師已將禪修的層次清楚地區分為集中心、統一心與無心。此三個層次,也成為法師未來數十年在帶領禪修時,基本而不變的核心教法。
在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二年期間,有幾篇重要而關鍵的文獻與禪七開示,依時間脈絡的演變歷程,得以完整看到聖嚴法師於此段時期逐漸整合與建構出其禪修教學的次第。尤其在美國當時如雨後春筍般的各源流禪法興起,法師開始走出其不離漢傳禪法傳統,又獨具個人特色的禪法風格。
在經過一手與二手文獻梳理後,本研究提出三點值得關注的研究發現。首先是得以證明聖嚴法師的禪法,在早期即已呈現出「現代化」的特色。其次,這現代化所展現出來的即是其禪法的次第化、系統化的演變歷程,為其後來禪修教學最主要的奠基與延伸的關鍵條件。最後,聖嚴法師禪修層次演變的歷程中,主要的內容特色是:由「我」切入,轉入「心念」的修練,是跨越東、西方文化鴻溝的重要轉折,讓漢傳禪法不只適用於東方人,進而適用於西方眾。是以,聖嚴法師早期的禪修教學歷程,的確是一個非常核心的關鍵階段。
書摘3
入世佛教的跨文化傳播──梅村的策略
汲喆(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明學院社會學教授、東語-聖嚴近現代漢傳佛教講座教授)
摘要
越南的一行禪師在一九八○年代移居法國並在法國南部建立了禪修中心梅村,自此,其以「入世佛教」為旗幟的現代主義運動便面臨著如何在異文化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挑戰。
以梅村為例,本文考察了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佛教弘法事業所要處理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表述問題,即如何在當代西方語境中闡明佛教的基本觀念與要求;二是組織問題,即如何有效地完成信眾動員、組織集體活動,並建設可持續的佛教團體;三是修行問題,即如何設計與傳授適應當地人需要、且便於操作的解脫技術。在這三個方面,一行禪師都開展了諸多極具創造性的實踐,從而創立了當代佛教跨國傳播的一種獨特典範。
書摘1
宗教重返與佛教現代主義的角力──聖嚴法師禪修理論與教學
鄧偉仁(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摘要
本文主要討論佛教禪修現代化的脈絡下聖嚴法師的禪修理論與教學的特徵與意涵。本文所討論的佛教禪修現代化的脈絡是回應「宗教世俗化」,但這個脈絡發展出兩種意涵不同的潮流:一、宗教重返,二、佛教現代主義。
「宗教重返」強調宗教觀念與實踐對現代個人與社會重新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佛教現代主義」則凸顯佛教核心價值受到現代性的影響而有所侵蝕。在這個脈絡下,本文檢視與分析聖嚴法師的禪修理論與教學後,認為...
目錄
宗教重返與佛教現代主義的角力
──聖嚴法師禪修理論與教學 鄧偉仁
一、前言
二、佛教現代主義下的禪修
三、佛教傳統「禪修」
四、聖嚴法師禪修理論與教學
五、「宗教重返」
六、走出「佛教現代主義」的禪修
七、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英文摘要
聖嚴法師早期禪修層次演變之研究
──以1976 年至1982 年為主 楊蓓、釋常慧
一、緒論
二、時空背景
三、「禪修層次」之演變歷程與重點內容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五、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英文摘要
聖嚴法師對各類修行經驗之融貫與次第化詮釋 釋覺心
一、前言
二、聖嚴法師的宗教觀
三、禪法次第與各類修行經驗之融貫
四、「神祕」、「宗教」與「超越」
五、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修行、照見與流動
──資深心理治療師經歷修行啟發後的生活經驗 李維倫、李嘉玲
一、前言
二、佛教修行與心理治療兩者的形式與本體論異同
三、禪修經驗中的「雙重作為者」樣態
四、心理治療師反觀自身的訓練:個人治療
五、小結:迴觀自身而出離自身的「修行」
六、研究問題
七、研究方法
八、研究結果
九、討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自我轉化的修行技藝
──探索聖嚴法師的禪法教學與實踐 劉怡寧
一、前言:探索世俗時代的禪修
二、自我轉化的修行技藝
三、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四、中華禪法鼓宗的文化特徵
五、禪修的日常生活實踐
六、結語:「禪在生活中」的現代意涵
參考書目
英文摘要
從解脫道到菩薩道的實踐
──以聖嚴法師《三十七道品講記》詮釋為主 蔡金昌
一、前言
二、道品次第的安排與實修
三、以菩薩道為核心的道品
四、禪修與道品修持的關係
五、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禪修、持戒與倫理
──以聖嚴法師思想為核心 朱麗亞
一、前言
二、現代化之佛教倫理觀
三、禪師與持戒
四、持戒與禪修
五、戒與倫理
六、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心靈環保之環境教育
──以法鼓心靈環保教育園地為例 釋果光、黃信勳、黃星齡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
三、自然環保之校園規畫
四、心靈環保教育園地環境教育課程
五、結論暨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Evolution, Efficacy, and Orthodoxy:
Sheng Yen’s Thought on Popular Religion in the 1980s Justin R. Ritzinger
1. Introduction: The Remainder and its Resurgence
2. Evolution: “Religion” and its Levels
3. Efficacy: Competing in the Marketplace of Magical Power
4. Orthodoxy: Guarding Buddhism, Guiding Popular Religion
5. Conclusion: Walls, Membranes, and Thresholds
References
中文摘要
入世佛教的跨文化傳播
──梅村的策略 汲喆
一、導言:佛教現代主義的經與緯
二、表述問題:佛教概念的跨文化翻譯
三、組織問題:開放的中心與靈活的規則
四、修行問題:日常生活中的覺照
五、小結:從本土化到全球在地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宗教重返與佛教現代主義的角力
──聖嚴法師禪修理論與教學 鄧偉仁
一、前言
二、佛教現代主義下的禪修
三、佛教傳統「禪修」
四、聖嚴法師禪修理論與教學
五、「宗教重返」
六、走出「佛教現代主義」的禪修
七、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英文摘要
聖嚴法師早期禪修層次演變之研究
──以1976 年至1982 年為主 楊蓓、釋常慧
一、緒論
二、時空背景
三、「禪修層次」之演變歷程與重點內容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五、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英文摘要
聖嚴法師對各類修行經驗之融貫與次第化詮釋 釋覺心
一、前言
二、聖...
商品資料
出版社:法鼓文化出版日期:2024-09-19ISBN/ISSN:978626734539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