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田芳子
定價:NT$ 450
優惠價:79 折,NT$ 355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2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5
灣生阿嬤芳子,
回憶二戰前在台灣的青春歲月,
她與特攻隊員們共譜的命運交響曲。
一張在花蓮基地出擊前的大合照,揭開深藏內心的謎團......
那段在台北的快樂童年、
那場與倖存隊員丈夫的邂逅、
那封逝者的遺書,
成為命運的分歧點......
年逾九十的灣生阿嬤,無論如何也想告訴你的戰火人生!
十四歲的夏天,是我無法忘懷的記憶……
究竟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害怕死亡?
為什麼,活下來的丈夫要不斷地責備自己?
那情景,在台灣人眼裡,又是什麼樣子?
終戰當下我是台北第一高女二年級的學生。
因緣際會下進入特攻隊宿舍,與他們相處交流。
那些出擊前生命最後的日子,
是與死亡相距不遠的日常。
我已經九十三歲了,心中來來去去的,
總是那段生活在台灣的每一天。
如果我現在不留下那些日子裡,
年紀輕輕就消散的叫喚聲,
還有誰能向後人傳達呢?
★★★附芳子阿嬤的獨家珍藏相片★★★
★★★感動催淚推薦★★★
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 岡部千枝
作家、資深媒體人 野島剛
每日新聞前台北支局長 鈴木玲子
——(依姓名筆劃排列)
這本書充滿了作者中田女士真心想訴說的,對和平的祈願,以及對於許多年紀輕輕卻無謂赴死的,那些年輕人的思念。我希望這樣的一本書,能夠在台灣廣為流傳,這些故事能夠永遠的傳達出去。
——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 岡部千枝
本書雖然以文學作品方式呈現的回憶錄,但同時也是以女性視角來描述特攻隊員的生活樣貌與心境,加上中田女士在音樂造詣上的成就衍生的豐沛情感,字裡行間充滿感性與女性的堅毅。此外,本書涵蓋作者從少女時期至老年時期心境的轉變,從對戰爭的無知,到最後自丈夫遺物中理解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在原書中都一一細膩地呈現。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陳怡如
現今日本對於戰時下台灣的相關報導並不多。很多人並不知道,台灣也受到空襲,因空襲造成的犧牲者也相當多。關於特攻隊的報導也不多,人們知道特攻機從九州各地出擊,但幾乎沒人知道也有從台灣出擊的特攻機。本書想將戰時下的台灣,以及市井小民們被捲入戰爭的各種想法體驗,傳達給讀者。
——每日新聞前台北支局長 鈴木玲子
作者簡介:
中田芳子
1931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戰後15歲回國。
音樂講師,Yamaha•jet(全日本「Electone」電子琴指導者協會)會員。
興趣為回文創作,2008年出版以城市為主題的《日本全國當地回文》一書,發明從逆向文字出發的「逆歌(倒著唱歌)」,並活躍於NHK等各電視台及廣播電台。
譯者簡介:
陳怡如
高雄人,神戶大學國際文化學博士,專長為文化政策、殖民地文化藝術、在台日本人研究。
曾任兵庫縣立藝術文化中心行政助理、社團法人台灣故鄉文史協會專員,現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致力於台日交流及灣生返鄉、尋根活動。譯有《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臺灣蕃地寫真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1)、《大正貳年討蕃紀念寫真帖》、《臺灣生蕃種族寫真:附理蕃實況》(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2)。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十四歲的夏天
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 岡部千枝
她是個聯絡只用智慧型手機或是iPad,能夠隨心所欲使用SNS以及電子郵件,活躍中的YouTuber。而且她能將流行歌曲顛倒過來,還能唱得漂亮,是個在豪華舞台上享盡喝采聲的超級奶奶。在我心中,中田芳子女士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我會跟中田女士認識,是因為她跟我的祖父同樣都是台北建成尋常小學(現台北當代藝術館及建成國中)的同學。從那之後,我們在同學會的營運上,以及台灣訪問母校的聯合同學會上,總是能夠一起共事。
中田女士並不只有在舞台上開朗活潑,為眾人帶來歡樂的一面。有的時候,我總會從中田女士身上,看到她冷靜,彷彿在內省自身一般,深思熟慮的一面。她的人際處事感覺非常現代,明明是人生的大前輩,卻往往讓人用著同輩的感覺跟她說話。不過她人生所背負的重量,與一般人完全不同,這是在這本書中才會提到的部分。
中田女士在她出生的故鄉台灣,因為微不足道的契機,開始了一天天與特攻隊員無可替代的交流。書中詳細地寫到,這些交流讓中田女士的人生有了極大的影響,如同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伴著戰爭絕不能再度發生的強烈思念,衝擊著讀者的心境。從台灣遣返回日本,生活全部化為烏有,開始邁向新生活,與前特攻隊員的邂逅以及結婚。這些都是由中田女士自敘,充滿動盪的人生。
無論如何,中田女士真不愧是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現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出身的才女,她豐富的描寫能力真是令人敬佩。像是她與特攻隊員高田偷偷跑去電影院,被憲兵抓到時的窘境,再從這樣的場景華麗脫身的劇情,簡直就是電影中精采絕倫的一幕。台北美麗的夕陽、大街上的喧囂,這些場景都在中田女士的筆下(即使這樣說,這還是她用電腦打的)。即使是戰前的風景及事件,都沒有褪色的黑白照片感,而是透過十四歲少女「小芳」的眼中映出的天然原色,傳達給讀者們。
這次本書有機會翻譯為中文,在台灣出版。我想,這是一個能夠將高田以及塚田為始的特攻隊員們,還有將特攻隊以及戰爭經驗口述流傳下去,那些口述歷史的人們心中所念,再度傳遞給下一個世代的機會吧。
本書能夠透過陳怡如小姐,這位對於日治台灣史有著深厚理解,洞察力優越的年輕研究者進行翻譯,將本書介紹給台灣的讀者,我認為這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作為陳小姐的朋友,我感到與有榮焉。
這本書充滿了作者中田女士真心想訴說的,對和平的祈願,以及對於許多年紀輕輕卻無謂赴死的那些年輕人的思念。我希望這樣的一本書,能夠在台灣廣為流傳,這些故事能夠永遠的傳達出去。
〈專文推薦〉
滿溢著戰時下青春的一冊
每日新聞前台北支局長 鈴木玲子
在台北市出生的中田(婚前舊姓:德丸)芳子女士,在二○二四年一月上旬,跟兒子中田曉先生一起回到了懷念的故鄉,台灣。
二○一八年十二月,我在每日新聞的企劃專欄「灣生—在終戰前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日本人」中,曾經將中田女士的台灣生活經驗,分成六次連載在專欄上。
也是這時候與中田女士結的緣,這次我才能夠陪伴中田女士一起「返鄉」。在台北市內,中田女士曾經與家人住過的「老家」,目前仍留存在中山北路上。
這是中田女士的父親,德丸清先生於一九三八年所蓋的住家兼理髮店「德丸理髮館」,是一間針對地震而設計的鋼筋水泥三層建築。在水泥柱中包著粗大的鋼筋,聽說這是德丸先生引以為傲的設計。當時這個地點是一間烏龍麵店。中田女士抬頭望著這間老家,很高興地說著:「沒想到當年的建築物能夠維持當時的面貌留存下來,這都是因為蓋得很堅固的關係吧。」
到了烏龍麵店,店長笑著歡迎我們。其實我五年前也拜訪過這間店,跟店長互相認識。中田女士坐在中山北路那一側的角落座位上,很懷念地說著往事:「這裡還是理髮店的時候,在我坐的這個角落還有在賣公車票喔。」中田女士的父親德丸清很喜歡棒球,他會開收音機聽著高中棒球的現場轉播,再跑到店外寫上比數。
「我父親在台灣非常辛苦地工作了三十年,拚了命存錢,總算是蓋了這個家。但是我們卻只在這個家住了七年。」中田女士輕輕地說著。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
在那之後,日本人被下令遣返,德丸清不得不放棄辛苦一輩子才蓋起來的家。日本戰敗時,中田女士十四歲,是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一高女)二年級的學生。德丸一家在隔年,也就是一九四六年二月底離開了這個家,從基隆搭船遣返。說是遣返回日本,但對生於台灣的中田女士來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日本本土。
中田女士在這次返鄉途中,也造訪了相當於繼承一高女地位的著名女子高中「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北一女)。該校於二○二三年迎來了創校一百二十周年。在校內的一角,留有一高女時代的校訓碑。「正、強、淑」,中田女士念著石碑上刻的校訓,苦笑著說:「我想我應該有做到『正、強』,但是﹃淑﹄ 應該還需要多多加強吧。」
我們還繞了許多中田女士的回憶之地。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也是其一。這裡原先是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中田女士小時候體弱多病,她的母親菊代擔心她,才把她帶來這裡。中田女士很懷念地摸著醫院入口處的柱子,回顧著來醫院看病的日子。「那時候為了注射鈣質,我很常來這裡。我們家小孩子很多, 我想家中那段時間經濟上也很困苦,但是為了我還是常常把我帶來看病。我真的很感謝我的父母。」
到了戰爭末期,中田女士跟特攻隊員有了許多交流。伴隨著日軍的戰況惡化,日軍開始了讓戰鬥機綁上炸彈,直接衝撞美軍艦船的「特攻」作戰。一九四五年春天,在美軍進攻沖繩之後,由鹿兒島縣的知覽,以及九州各地的基地,都有特攻機朝著沖繩近海出擊。台灣也有特攻機出擊。中田女士就是這樣,與移動到台北的特攻隊員們認識。
這次的旅程,我們走訪了跟中田女士感情特別好的特攻隊員,高田豐志出擊的宜蘭機場遺跡,以及那片海岸。我們到了海岸,可以看到大海那側的龜山島。聽說,朝著沖繩飛去的特攻機,就是以龜山島作為辨別方位的指標。中田女士就只是靜靜地,看著這片大海。對她來說,這趟旅途一定流轉著許許多多的思念吧。
本書描寫的時代雖然是黑暗的戰爭時期,但卻是以生動而感性的文字,記錄著十四歲少女的青春歲月:空襲、勞務動員、疏散、與特攻隊員的相遇……。讀者可以瞥見戰時下台灣人們是何種樣態。只有體驗過戰爭的人,才能說得出戰爭的現實面。當時的環境以及人們的思念,都囊括在這本書中。我們讀歷史書籍的時候,或許會感覺戰爭是離自己相當遙遠的存在,但本書卻是在讀者眼前,從日常生活開始,顯現出戰時下的情景。正因描述得栩栩如生,才能透過本書,讓身處現代的我們能夠理解,戰爭隨時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不要讓自己置身事外,給自己一個接觸並思考戰爭的機會。
現今日本,對於戰時下台灣的相關報導並不多。例如空襲相關的報導,大多數仍以日本本土的慘狀為大宗。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台灣也受到空襲,因空襲造成的犧牲者也相當多。關於特攻的報導也不多,人們知道特攻機從九州各地出擊,但幾乎沒人知道也有從台灣出擊的特攻機。
即使是遣返相關事件,台灣也幾乎不會成為報導對象。日本戰敗後,有許多的日本人從中國大陸、朝鮮半島與南洋遣返回日本,但是針對遣返相關的報導,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寫從中國大陸的遣返過程。這是因為蘇聯參戰造成的慘劇,導致在中國大陸的遣返過程出現大量的犧牲者。還有一點是因為台灣的遣返者,被看作是「戰爭區域內,遣返結束過程中最為平穩的地區」。
但是台灣的遣返,絕不能說是「平穩」。遣返者絕大多數的資產都留在台灣,一個人只被允許攜帶一千日圓以及極少數的行李。德丸家也是只能眼睜睜放棄辛苦一世蓋起來的房子。在這個「平穩」的說法中,傳達著多少人的淚水及悔恨。
本書就像是將戰時下的台灣,以及市井小民們被捲入戰爭的各種想法與體驗,傳達給讀者。字裡行間總浮現著,中田女士在台灣生活的青春歲月,以及對台灣的思念。這本書越是深讀,越會讓人對中田女士迷人的性格愛不釋手。我希望,這是一本能夠盡可能在台灣讓更多人讀到的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中田芳子
優惠價: 79 折, NT$ 355 NT$ 45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2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5
灣生阿嬤芳子,
回憶二戰前在台灣的青春歲月,
她與特攻隊員們共譜的命運交響曲。
一張在花蓮基地出擊前的大合照,揭開深藏內心的謎團......
那段在台北的快樂童年、
那場與倖存隊員丈夫的邂逅、
那封逝者的遺書,
成為命運的分歧點......
年逾九十的灣生阿嬤,無論如何也想告訴你的戰火人生!
十四歲的夏天,是我無法忘懷的記憶……
究竟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害怕死亡?
為什麼,活下來的丈夫要不斷地責備自己?
那情景,在台灣人眼裡,又是什麼樣子?
終戰當下我是台北第一高女二年級的學生。
因緣際會下進入特攻隊宿舍,與他們相處交流。
那些出擊前生命最後的日子,
是與死亡相距不遠的日常。
我已經九十三歲了,心中來來去去的,
總是那段生活在台灣的每一天。
如果我現在不留下那些日子裡,
年紀輕輕就消散的叫喚聲,
還有誰能向後人傳達呢?
★★★附芳子阿嬤的獨家珍藏相片★★★
★★★感動催淚推薦★★★
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 岡部千枝
作家、資深媒體人 野島剛
每日新聞前台北支局長 鈴木玲子
——(依姓名筆劃排列)
這本書充滿了作者中田女士真心想訴說的,對和平的祈願,以及對於許多年紀輕輕卻無謂赴死的,那些年輕人的思念。我希望這樣的一本書,能夠在台灣廣為流傳,這些故事能夠永遠的傳達出去。
——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 岡部千枝
本書雖然以文學作品方式呈現的回憶錄,但同時也是以女性視角來描述特攻隊員的生活樣貌與心境,加上中田女士在音樂造詣上的成就衍生的豐沛情感,字裡行間充滿感性與女性的堅毅。此外,本書涵蓋作者從少女時期至老年時期心境的轉變,從對戰爭的無知,到最後自丈夫遺物中理解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在原書中都一一細膩地呈現。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陳怡如
現今日本對於戰時下台灣的相關報導並不多。很多人並不知道,台灣也受到空襲,因空襲造成的犧牲者也相當多。關於特攻隊的報導也不多,人們知道特攻機從九州各地出擊,但幾乎沒人知道也有從台灣出擊的特攻機。本書想將戰時下的台灣,以及市井小民們被捲入戰爭的各種想法體驗,傳達給讀者。
——每日新聞前台北支局長 鈴木玲子
作者簡介:
中田芳子
1931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戰後15歲回國。
音樂講師,Yamaha•jet(全日本「Electone」電子琴指導者協會)會員。
興趣為回文創作,2008年出版以城市為主題的《日本全國當地回文》一書,發明從逆向文字出發的「逆歌(倒著唱歌)」,並活躍於NHK等各電視台及廣播電台。
譯者簡介:
陳怡如
高雄人,神戶大學國際文化學博士,專長為文化政策、殖民地文化藝術、在台日本人研究。
曾任兵庫縣立藝術文化中心行政助理、社團法人台灣故鄉文史協會專員,現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
致力於台日交流及灣生返鄉、尋根活動。譯有《蕃匪討伐紀念寫真帖》、《臺灣蕃地寫真帖》(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1)、《大正貳年討蕃紀念寫真帖》、《臺灣生蕃種族寫真:附理蕃實況》(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22)。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十四歲的夏天
一般財團法人台灣協會理事 岡部千枝
她是個聯絡只用智慧型手機或是iPad,能夠隨心所欲使用SNS以及電子郵件,活躍中的YouTuber。而且她能將流行歌曲顛倒過來,還能唱得漂亮,是個在豪華舞台上享盡喝采聲的超級奶奶。在我心中,中田芳子女士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我會跟中田女士認識,是因為她跟我的祖父同樣都是台北建成尋常小學(現台北當代藝術館及建成國中)的同學。從那之後,我們在同學會的營運上,以及台灣訪問母校的聯合同學會上,總是能夠一起共事。
中田女士並不只有在舞台上開朗活潑,為眾人帶來歡樂的一面。有的時候,我總會從中田女士身上,看到她冷靜,彷彿在內省自身一般,深思熟慮的一面。她的人際處事感覺非常現代,明明是人生的大前輩,卻往往讓人用著同輩的感覺跟她說話。不過她人生所背負的重量,與一般人完全不同,這是在這本書中才會提到的部分。
中田女士在她出生的故鄉台灣,因為微不足道的契機,開始了一天天與特攻隊員無可替代的交流。書中詳細地寫到,這些交流讓中田女士的人生有了極大的影響,如同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伴著戰爭絕不能再度發生的強烈思念,衝擊著讀者的心境。從台灣遣返回日本,生活全部化為烏有,開始邁向新生活,與前特攻隊員的邂逅以及結婚。這些都是由中田女士自敘,充滿動盪的人生。
無論如何,中田女士真不愧是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現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出身的才女,她豐富的描寫能力真是令人敬佩。像是她與特攻隊員高田偷偷跑去電影院,被憲兵抓到時的窘境,再從這樣的場景華麗脫身的劇情,簡直就是電影中精采絕倫的一幕。台北美麗的夕陽、大街上的喧囂,這些場景都在中田女士的筆下(即使這樣說,這還是她用電腦打的)。即使是戰前的風景及事件,都沒有褪色的黑白照片感,而是透過十四歲少女「小芳」的眼中映出的天然原色,傳達給讀者們。
這次本書有機會翻譯為中文,在台灣出版。我想,這是一個能夠將高田以及塚田為始的特攻隊員們,還有將特攻隊以及戰爭經驗口述流傳下去,那些口述歷史的人們心中所念,再度傳遞給下一個世代的機會吧。
本書能夠透過陳怡如小姐,這位對於日治台灣史有著深厚理解,洞察力優越的年輕研究者進行翻譯,將本書介紹給台灣的讀者,我認為這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作為陳小姐的朋友,我感到與有榮焉。
這本書充滿了作者中田女士真心想訴說的,對和平的祈願,以及對於許多年紀輕輕卻無謂赴死的那些年輕人的思念。我希望這樣的一本書,能夠在台灣廣為流傳,這些故事能夠永遠的傳達出去。
〈專文推薦〉
滿溢著戰時下青春的一冊
每日新聞前台北支局長 鈴木玲子
在台北市出生的中田(婚前舊姓:德丸)芳子女士,在二○二四年一月上旬,跟兒子中田曉先生一起回到了懷念的故鄉,台灣。
二○一八年十二月,我在每日新聞的企劃專欄「灣生—在終戰前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日本人」中,曾經將中田女士的台灣生活經驗,分成六次連載在專欄上。
也是這時候與中田女士結的緣,這次我才能夠陪伴中田女士一起「返鄉」。在台北市內,中田女士曾經與家人住過的「老家」,目前仍留存在中山北路上。
這是中田女士的父親,德丸清先生於一九三八年所蓋的住家兼理髮店「德丸理髮館」,是一間針對地震而設計的鋼筋水泥三層建築。在水泥柱中包著粗大的鋼筋,聽說這是德丸先生引以為傲的設計。當時這個地點是一間烏龍麵店。中田女士抬頭望著這間老家,很高興地說著:「沒想到當年的建築物能夠維持當時的面貌留存下來,這都是因為蓋得很堅固的關係吧。」
到了烏龍麵店,店長笑著歡迎我們。其實我五年前也拜訪過這間店,跟店長互相認識。中田女士坐在中山北路那一側的角落座位上,很懷念地說著往事:「這裡還是理髮店的時候,在我坐的這個角落還有在賣公車票喔。」中田女士的父親德丸清很喜歡棒球,他會開收音機聽著高中棒球的現場轉播,再跑到店外寫上比數。
「我父親在台灣非常辛苦地工作了三十年,拚了命存錢,總算是蓋了這個家。但是我們卻只在這個家住了七年。」中田女士輕輕地說著。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
在那之後,日本人被下令遣返,德丸清不得不放棄辛苦一輩子才蓋起來的家。日本戰敗時,中田女士十四歲,是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一高女)二年級的學生。德丸一家在隔年,也就是一九四六年二月底離開了這個家,從基隆搭船遣返。說是遣返回日本,但對生於台灣的中田女士來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日本本土。
中田女士在這次返鄉途中,也造訪了相當於繼承一高女地位的著名女子高中「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北一女)。該校於二○二三年迎來了創校一百二十周年。在校內的一角,留有一高女時代的校訓碑。「正、強、淑」,中田女士念著石碑上刻的校訓,苦笑著說:「我想我應該有做到『正、強』,但是﹃淑﹄ 應該還需要多多加強吧。」
我們還繞了許多中田女士的回憶之地。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也是其一。這裡原先是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中田女士小時候體弱多病,她的母親菊代擔心她,才把她帶來這裡。中田女士很懷念地摸著醫院入口處的柱子,回顧著來醫院看病的日子。「那時候為了注射鈣質,我很常來這裡。我們家小孩子很多, 我想家中那段時間經濟上也很困苦,但是為了我還是常常把我帶來看病。我真的很感謝我的父母。」
到了戰爭末期,中田女士跟特攻隊員有了許多交流。伴隨著日軍的戰況惡化,日軍開始了讓戰鬥機綁上炸彈,直接衝撞美軍艦船的「特攻」作戰。一九四五年春天,在美軍進攻沖繩之後,由鹿兒島縣的知覽,以及九州各地的基地,都有特攻機朝著沖繩近海出擊。台灣也有特攻機出擊。中田女士就是這樣,與移動到台北的特攻隊員們認識。
這次的旅程,我們走訪了跟中田女士感情特別好的特攻隊員,高田豐志出擊的宜蘭機場遺跡,以及那片海岸。我們到了海岸,可以看到大海那側的龜山島。聽說,朝著沖繩飛去的特攻機,就是以龜山島作為辨別方位的指標。中田女士就只是靜靜地,看著這片大海。對她來說,這趟旅途一定流轉著許許多多的思念吧。
本書描寫的時代雖然是黑暗的戰爭時期,但卻是以生動而感性的文字,記錄著十四歲少女的青春歲月:空襲、勞務動員、疏散、與特攻隊員的相遇……。讀者可以瞥見戰時下台灣人們是何種樣態。只有體驗過戰爭的人,才能說得出戰爭的現實面。當時的環境以及人們的思念,都囊括在這本書中。我們讀歷史書籍的時候,或許會感覺戰爭是離自己相當遙遠的存在,但本書卻是在讀者眼前,從日常生活開始,顯現出戰時下的情景。正因描述得栩栩如生,才能透過本書,讓身處現代的我們能夠理解,戰爭隨時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不要讓自己置身事外,給自己一個接觸並思考戰爭的機會。
現今日本,對於戰時下台灣的相關報導並不多。例如空襲相關的報導,大多數仍以日本本土的慘狀為大宗。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台灣也受到空襲,因空襲造成的犧牲者也相當多。關於特攻的報導也不多,人們知道特攻機從九州各地出擊,但幾乎沒人知道也有從台灣出擊的特攻機。
即使是遣返相關事件,台灣也幾乎不會成為報導對象。日本戰敗後,有許多的日本人從中國大陸、朝鮮半島與南洋遣返回日本,但是針對遣返相關的報導,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寫從中國大陸的遣返過程。這是因為蘇聯參戰造成的慘劇,導致在中國大陸的遣返過程出現大量的犧牲者。還有一點是因為台灣的遣返者,被看作是「戰爭區域內,遣返結束過程中最為平穩的地區」。
但是台灣的遣返,絕不能說是「平穩」。遣返者絕大多數的資產都留在台灣,一個人只被允許攜帶一千日圓以及極少數的行李。德丸家也是只能眼睜睜放棄辛苦一世蓋起來的房子。在這個「平穩」的說法中,傳達著多少人的淚水及悔恨。
本書就像是將戰時下的台灣,以及市井小民們被捲入戰爭的各種想法與體驗,傳達給讀者。字裡行間總浮現著,中田女士在台灣生活的青春歲月,以及對台灣的思念。這本書越是深讀,越會讓人對中田女士迷人的性格愛不釋手。我希望,這是一本能夠盡可能在台灣讓更多人讀到的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