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研究傳主一生經歷與思想,同時也可以研究相關人物的生平與過往。
狄膺一向有留下紀錄的習慣,他從八歲起便有不全的日記,結婚後因故不續寫。留法期間曾有日記,但返國後因任職中央政治會議,擔心洩漏機密,所以暫停日記,僅在每日記賬的賬本中間錄雜感。直到遷徙來臺後,才復記日記。
1952至1953年的國策第一目標仍是反攻大陸,然而隨著準備時間拉長,經濟發展與反攻儲備開始產生矛盾。例如在農產品的出售上,應當以出口換取外匯,或者儲存以備反攻使用,兩者孰輕孰重舉棋不定,未能定下以何者為重之方針。立法院在此情況下,討論的議案也大半與物價、稅率等有關,可以看到臺灣1950年代初期面臨的經濟問題。
1952年初,《中日和平條約》急於簽定,政府的堅持、外交的難處,都被狄膺記載於日記當中。
在生活方面,物價節節上漲,通貨膨脹,而公教人員薪水維持不變,造成生活困難。狄膺雖然家人不在身邊,開支不多,但面對同鄉故舊的請求,也漸感濟助能力有限。
1952年10月,狄膺轉任黨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這數年間,前輩大老如居正、吳稚暉等紛紛謝世。另方面,由於大陸風聲日緊,家人舊友的通信受阻,消息不通,但斷斷續續傳來的家鄉情況大半令人不安,親友或遭清算,或被捕殺。但在海峽彼岸的狄膺一切無能為力,只能期望早日反攻而已。
對於書寫來說,瑣碎是一項缺點,但就史料價值而言,瑣碎的記事有時反而留存了更多資訊。從狄膺的紀錄中,可以看到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時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環境。這些跟著政府來臺的外省人們,或者原居本島的臺灣人們,他們吃什麼?住在哪?需要什麼用品?收入從何而來?出門如何移動?閒暇時去哪裡遊玩?在當時的臺灣,人們是怎麼「生活」的,從狄膺的細碎記事中,應可勾勒出部分輪廓。
作者簡介:
狄膺(1896-1964),江蘇太倉人,原名福鼎,字君武,自號邃思齋主、平常老人。
早年加入南社,並參加上海光復之役,先後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北京大學,曾參與五四運動。1921年響應吳稚暉號召的勤工儉學,赴法國就學。歸國後,歷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宣傳部部長、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副祕書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秘書長等。1948年當選為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來臺後,擔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紀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王文隆主編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兼任研究員,曾任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主任、輔仁大學全人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主要領域為中華民國外交史、中國國民黨史、民國教育史,著有《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施和影響(1960-1974)》,另已發表專書篇章、期刊論文約50篇。
名人推薦: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專文導讀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劉維開專文推薦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狄膺原著
優惠價: 79 折, NT$ 332 NT$ 420
即將上市
日記是研究歷史人物的重要素材,不僅可以研究傳主一生經歷與思想,同時也可以研究相關人物的生平與過往。
狄膺一向有留下紀錄的習慣,他從八歲起便有不全的日記,結婚後因故不續寫。留法期間曾有日記,但返國後因任職中央政治會議,擔心洩漏機密,所以暫停日記,僅在每日記賬的賬本中間錄雜感。直到遷徙來臺後,才復記日記。
1952至1953年的國策第一目標仍是反攻大陸,然而隨著準備時間拉長,經濟發展與反攻儲備開始產生矛盾。例如在農產品的出售上,應當以出口換取外匯,或者儲存以備反攻使用,兩者孰輕孰重舉棋不定,未能定下以何者為重之方針。立法院在此情況下,討論的議案也大半與物價、稅率等有關,可以看到臺灣1950年代初期面臨的經濟問題。
1952年初,《中日和平條約》急於簽定,政府的堅持、外交的難處,都被狄膺記載於日記當中。
在生活方面,物價節節上漲,通貨膨脹,而公教人員薪水維持不變,造成生活困難。狄膺雖然家人不在身邊,開支不多,但面對同鄉故舊的請求,也漸感濟助能力有限。
1952年10月,狄膺轉任黨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這數年間,前輩大老如居正、吳稚暉等紛紛謝世。另方面,由於大陸風聲日緊,家人舊友的通信受阻,消息不通,但斷斷續續傳來的家鄉情況大半令人不安,親友或遭清算,或被捕殺。但在海峽彼岸的狄膺一切無能為力,只能期望早日反攻而已。
對於書寫來說,瑣碎是一項缺點,但就史料價值而言,瑣碎的記事有時反而留存了更多資訊。從狄膺的紀錄中,可以看到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時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環境。這些跟著政府來臺的外省人們,或者原居本島的臺灣人們,他們吃什麼?住在哪?需要什麼用品?收入從何而來?出門如何移動?閒暇時去哪裡遊玩?在當時的臺灣,人們是怎麼「生活」的,從狄膺的細碎記事中,應可勾勒出部分輪廓。
作者簡介:
狄膺(1896-1964),江蘇太倉人,原名福鼎,字君武,自號邃思齋主、平常老人。
早年加入南社,並參加上海光復之役,先後畢業於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北京大學,曾參與五四運動。1921年響應吳稚暉號召的勤工儉學,赴法國就學。歸國後,歷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宣傳部部長、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副祕書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秘書長等。1948年當選為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來臺後,擔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紀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王文隆主編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兼任研究員,曾任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主任、輔仁大學全人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主要領域為中華民國外交史、中國國民黨史、民國教育史,著有《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施和影響(1960-1974)》,另已發表專書篇章、期刊論文約50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