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樂團與音樂人的重要演出,
皆在公館「海邊的卡夫卡」發生!
同名紀錄片《後青春:再見搖滾》2025年春天全台搖滾獻映!
1976/阿凱、四分衛/陳如山、滅火器/楊大正、甜梅號/昆蟲白、旺福、鄭宜農、八十八顆芭樂籽、巴奈、Green! Eyes/老王、莊鵑瑛(小球)、高小糕、吳志寧、張維尼、黃子軒、余佩真、王榆鈞、丁佳慧、DSPS/曾稔文、黃玠、大象體操、LINION、康士坦的變化球、逃走鮑伯、OHAN……
公館「海邊的卡夫卡」live house二○○五年開幕後立即成為台北指標性的獨立音樂表演場地之一,本書採訪近四十組樂團、音樂人、藝術家,請大家暢談青春回憶錄,試圖挖掘不同世代、不同角度的公館「海邊的卡夫卡」,同時也盡可能蒐羅珍貴影像,全力為公館「海邊的卡夫卡」二○二三年一月吹響熄燈號之前的珍貴身影留下見證。
◎齊聲推薦
「1976」阿凱(「海邊的卡夫卡」主理人)
黃韻玲(音樂製作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
陳珊妮(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
馬世芳(作家、主持人)
朱頭皮(音樂創作人、歌手)
昆蟲白(創作歌手)
莊鵑瑛[小球](歌手、自由創作者)
黃士勛Finn(創作歌手、演員)
黃子軒(「黃子軒與山平快」團長)
余佩真(創作歌手、演員)
LINION(創作歌手)
曾稔文(「DSPS」樂團主唱)
劉中薇(作家、《未來媽媽》編劇)
吳洛櫻(導演、編劇)
徐志怡(《我願意》製作人)
作者簡介:
一念電影Ksana Films
由製片高珈琳創立,參與影集《我願意》入選歐洲最大劇集展「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金馬影展、新加坡亞洲內容大獎。電影製片項目《那麼遠,這麼近》,入選金馬創投、義大利Focus Asia創投、法國南特Produire au Suid國際工作坊與TIES That Bind 歐亞合製國際工作坊。致力於孵化具國際視野、當代人文關懷和社會議題的影像作品。
近期參與計畫作品包含「再見卡夫卡――音樂影像跨界企劃」、影集《微醺大飯店1980s》、紀錄片《後青春:再見搖滾》、短片《馬語》及《Rungay》。
章節試閱
一起撒野,一起張狂
文╱陳德政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城市啊。
走在大街上,給我臉孔與街道,給我數以千計的同志與戀人!
每天都讓我見識新的面孔。
每天都讓我牽起新的雙手。
給我表演……
永無止境的人流,充滿強而有力的聲音、熱忱、盛典。
震耳欲聾的鼓聲,絡繹不絕的嘈雜人聲,
波濤洶湧的歌聲……
――華特・惠特曼〈給我絢麗無聲的陽光〉(Give Me the Splendid Silent Sun)
二十一世紀初,台北。
汀州路的電影院,長長的海報牆貼著《最好的時光》,張震和舒淇在一個房間裡對望,兩人坐著,前景浮現一行字:「任何時間,都要在一起。」
台大校門口對面,綠樹搖曳的溫州街,屹立著誠品音樂館。愛樂青年低著頭在店裡翻找CD,想找出一張黏著「武璋推薦」貼紙的進口唱片,捧去櫃檯結帳。回家他用力地聽,巴不得聽出宇宙中所有的耳語。
羅斯福路口的大眾唱片,陳列了一整排《11月的蕭邦》;販售DVD的影音區,《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和《翻滾吧!男孩》擺在隔壁當鄰居。附近的商業大樓,把iPod nano塞在口袋聽音樂的研究生,推開個體戶的門,蹲在紙箱前尋寶――他堅信,整座「公館國」只有他知曉那張唱片真實的身價,而那張絕版唱片,一定躲在這家二手唱片店的某一個箱子。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或許就是大家嘴裡哼著「I'm gonna start a revolution from my bed」的時候吧?人們開始將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合稱「溫羅汀」。這塊活力四射的三角地帶,與觀光客雲集的西門町倆倆相望,更多了一絲知性的氣息。
綺麗的城南,每個轉角好像都藏了一座年輕人的祕密基地。似乎也只有年輕人會在這裡流連,他們的背包裝著揮霍不完的時間;他們的記憶,還有疊加的餘地。
曾經,你我也是那樣的年輕人,守在電視機前陪王建民輪值,盯著他威風凜凜地在地球另一端的球場登板。我們在早餐店打開報紙的運動版,對中華職棒另一次假球案的消息捶心肝……而《情歸紐澤西》(Garden State)的娜塔莉・波曼,彷彿就住在一河之隔的永和。河堤之內,和平東路的操場酒吧還叫墳場。
二○○五年,教育部像恐龍初醒,宣告全國各級學校取消髮禁。iPhone還要兩年才會被賈伯斯介紹出來,祖克柏在哈佛的宿舍裡幻想著臉書的未來,杜振熙還關在自己的臥房進行內部整修。
就在世界即將被科技徹底改變,搖滾即將與嘻哈共享榮光的二○○五年,「海邊的卡夫卡」在台北城誕生了!熱愛藝文事物的人,終於有了「往上走」的機會。那是一家開在台電大樓旁邊,位在二樓的店,有良好的採光和明亮寬敞的空間。台灣一路行來蓽路藍縷的地下音樂,總算在「地上化」的過程,獲得一個更醒目的發聲位置。
「海邊的卡夫卡」,不是橫空出世的奇景。它是一整片枝繁葉茂的台北青年文化場域中,一顆清新的果實。
在它之前——師大旁的「地下社會」,金山南路加油站對面的「VIBE」,福和橋口的「The Wall」,華山廢酒廠(還不是華山文創園區)對角的「聖界」,是一個個不見天日的地窖。而「女巫店」、總是播著Tom Waits樂曲的溫州街「挪威森林」咖啡館,以及另一家棲身於羅斯福路三段284巷,永遠煙霧瀰漫的「挪威森林」,它們豐厚的文藝土壤都灑在都市的表面。
「海邊的卡夫卡」讓我們幾乎是第一次,為了聽一場獨立樂團的演出,看一場《青春電幻物語》的同人放映會,聽一首夏宇新詩的即興發表,必須往城市的高處走。當時手裡什麼都握不住的我們,竟然可以從「空中」俯瞰這座城市了,我們第一次,集體擁有了制高點。
就像歐比王對安納金喊道的:「I have the high ground!」
只是,當你我慢慢變成了中年人,新一代的年輕人可以擁有高地多久呢?他們還能夠從容地觀看一座城市多久?都會景觀的變遷與更迭,不是只有台北面對的課題。《紐約:搖滾重生》(Meet Me in the Bathroom)那部紀錄片中,許多窮得只有才華的搖滾客,在千禧年前後從曼哈頓「逃到」了布魯克林,又從布魯克林被驅趕到大城更邊緣之地。
「Yeah YeahYeahs」樂團主唱Karen O在片子裡喃喃地說:「我偶然踏進了那個醜惡的,又酷又性感的……圈子(scene),從此洗心革面。對我來說,那是個幻想。」
一位中國導演,替攝影書《把青春唱完:中國搖滾與一個文化群體的生活影像》寫了一篇序文。他在那篇名為〈在場〉的文章裡寫道:「我們是同齡人,我們同處一個時代、一個空間,有時就坐在這些搖滾小子的對面,我們聽著、唱著他們的歌,一起撒野,一起張狂。」
那本黑白影像書,集結了攝影師高原的作品,她的鏡頭,捕捉了九○年代特有的蒼茫。她拍自己的愛人竇唯,拍把音樂玩成藝術的張楚和何勇,拍「魔岩三傑」的推手張培仁與賈敏恕在香港紅磡後台的身影。也拍林強到北京觀光的場面,拍背著相機的杜可風。
她拍世紀末的周迅和賈宏聲,兩人即將成為《蘇州河》裡的牡丹和馬達。
那麼,台灣的獨立音樂史應該被收納在哪裡?除了我們不可靠的、愈來愈沒有餘地的記憶,還有哪邊能安放那些聲光?這一本書,與紀錄片《後青春:再見搖滾》,讓每個曾經走上那座樓梯,去聽一場「熊寶貝」或「橙草」或「薄荷葉」或「回聲樂團」或「929」或「Nylas」或王榆鈞的「卡夫卡不插電」演出的樂迷,有一個重新回味的處所。
文字和影像,向我們確認了回憶的真實,重現一些你我不願淡忘的時刻。
你最後一次從那座樓梯走下來,是離開了哪一場活動,告別哪一群朋友呢?那年,公視《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拍攝團隊,帶「麋先生」樂團去攀登南湖大山,節目播出前,劇組在「海邊的卡夫卡」辦了一場座談會,找我當主持人。我還記得,那個熱鬧的夜晚,都更的消息在席間傳開,每個人好像默默都做好了準備。
熄燈,不代表那扇藍色大門後方,不再傳來耀眼的光芒。「那個午後的海邊,沒有大人的氣味,張士豪和孟克柔的沙灘,1976正在表演……」
二十一世紀初的台北,讓人懷念。而現在的台北,只要你願意將目光從愈加緊縮的天際線,放到城南的街道旁,依然會在川流不息的心靈間,在這座時代的舞台上,找到一種激情和懵懂。
永遠會有新的場景,新的圈子,新的面孔。不變的是島國浮動的身世,以及島嶼上的我們,習慣透過一個個充滿音樂的地方,凝聚對未來的想望。那條蜿蜒而溫暖的海岸線上,每一首歌,都是青春的餘火。
一起撒野,一起張狂
文╱陳德政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城市啊。
走在大街上,給我臉孔與街道,給我數以千計的同志與戀人!
每天都讓我見識新的面孔。
每天都讓我牽起新的雙手。
給我表演……
永無止境的人流,充滿強而有力的聲音、熱忱、盛典。
震耳欲聾的鼓聲,絡繹不絕的嘈雜人聲,
波濤洶湧的歌聲……
――華特・惠特曼〈給我絢麗無聲的陽光〉(Give Me the Splendid Silent Sun)
二十一世紀初,台北。
汀州路的電影院,長長的海報牆貼著《最好的時光》,張震和舒淇在一個房間裡對望,兩人坐著,前景浮現一行字:「任何時間,...
目錄
【開場】
一起撒野,一起張狂
【眾聲吶喊】
陳瑞凱(阿凱)
陳如山(阿山)
馬世芳
昆蟲白
八十八顆芭樂籽
小樹(陳弘樹)
大竹研
朱頭皮
楊大正
旺福
樓一安
巴奈
許哲珮
劉中薇
汪正翔
老王(王昱辰)
莊鵑瑛(小球)
吳志寧
黃玠
高小糕
張維尼
黃士勛Finn
黃子軒
柯家洋
鄭宜農
余佩真
大象體操
王榆鈞
康士坦的變化球
岑寧兒
曾稔文
丁佳慧imtyping
蔡嘉茵
逃走鮑伯
OHAN
LINION
高妍
【尾聲】
謝謝卡夫卡把我的冰美式都做很大杯
一本六、七年級生的青春畢業紀念冊
假如要點一首歌為公館「海邊的卡夫卡」送別……
【附錄】
獨立音樂先鋒――水晶唱片的自由之路
少女成長的印記――安婕希的溫羅汀時空旅行
講古是為了有想像力的明天――公館周邊音樂場景的變遷
樂團演出變身驚奇遊樂場――沉浸式互動體驗設計
開始是和弦――音樂,故事與文字分享
美好的展演烏托邦――視覺藝術與未來劇場
影像與音樂創作的雙向激盪――談影集《我願意》的配樂製作
後浪Chill在SUP上!――新世代音樂內容節目企製
搖滾現在未來式――音樂廠牌經營展演之路
【開場】
一起撒野,一起張狂
【眾聲吶喊】
陳瑞凱(阿凱)
陳如山(阿山)
馬世芳
昆蟲白
八十八顆芭樂籽
小樹(陳弘樹)
大竹研
朱頭皮
楊大正
旺福
樓一安
巴奈
許哲珮
劉中薇
汪正翔
老王(王昱辰)
莊鵑瑛(小球)
吳志寧
黃玠
高小糕
張維尼
黃士勛Finn
黃子軒
柯家洋
鄭宜農
余佩真
大象體操
王榆鈞
康士坦的變化球
岑寧兒
曾稔文
丁佳慧imtyping
蔡嘉茵
逃走鮑伯
OHAN
LINION
高妍
【尾聲】
謝謝卡夫卡把我的冰美式都做很大杯
一本六、七年級生的青春畢業紀念冊
假如要點一首歌...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