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洪武,朱元璋的亂世逆襲!
推翻蒙古×完善經濟×興文字獄×誅殺功臣……
從赤貧乞丐到坐擁江山,朱重八的傳奇稱帝路
▎朱元璋的坎坷成長與崛起
本書從朱元璋的早年生活開始,揭示了他赤貧子弟出身的悲慘命運。朱元璋的父母在元朝貧困壓迫下相繼去世,未成年的朱元璋被迫與二哥分開,走上了和尚的道路。即使在艱難中,他也未曾放棄生存,最終以遊方僧人的身分遍歷淮西。正當天下大亂時,朱元璋選擇加入紅巾軍,從一名懷抱生存希望的平凡僧人成為了反抗元朝的義軍領袖。這段歷史讓讀者看到,朱元璋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殘酷現實的推動下,逐步成為命運的弄潮兒。
▎從無名小卒到統一天下
在加入紅巾軍後,朱元璋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他迅速從無名小卒成長為元帥府的九夫長,進而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勢力,為日後的帝業奠定基礎。書中詳細描繪了朱元璋從經略定遠、施政和州,逐步積聚實力,直至晉升左副元帥。在這段歷史中,朱元璋的戰略眼光、謀士支持以及與各地勢力的周旋,成為他打下根基、最終攻占揚州的重要因素。讀者可以在此感受到一位英雄從基層向上攀升的堅定決心和雄心壯志。
▎明朝的建立與權力鬥爭
本書第三部分探討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的權力集中過程。他在完成平定山東、河南、燕京等地的軍事統一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制度改革,制定了《大明律》,並以嚴刑峻法來確立中央集權。這一過程中,書中深入刻畫了朱元璋如何面對強勁對手如陳友諒、張士誠,透過決戰鄱陽湖等戰役鞏固政權。然而,隨著權力集中,朝廷內部的權力爭鬥愈加激烈。丞相人選的紛爭、特務頭子楊憲的崛起,最終導致劉伯溫之死和胡唯庸案等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政變事件,將皇帝的政治心機和內心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
▎功臣的命運與朱元璋的晚年
本書的最後幾章探討了朱元璋與功臣之間的微妙關係。隨著朱元璋鞏固權力,他對開國功臣逐漸心生猜疑,導致李善長、藍玉等一系列功臣遭到誅殺。書中揭示了這些歷史人物在功成名就後的不同命運,反映出朱元璋執政晚期的政治風暴。在這個階段,朱元璋的殘酷決策使許多曾經的忠臣被株連至死,但也顯示出他對黎民百姓的呵護。書末,作者點明了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和思想變化,尤其是他痛失太子、誅藍玉集團等重大事件,最終將朱元璋推向了歷史舞臺的終點。
【本書特色】:
本書以朱元璋的一生為主軸,從貧苦出身到建立明朝,全面而詳細地描繪了他的人生軌跡。作者結合歷史事件與人物內心,既有對重大戰役的宏大敘述,也不乏對朱元璋個人性格、情感與權力紛爭的深刻剖析。書中特別強調了時勢與人物的相互作用,展現朱元璋如何在亂世中崛起,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並結束了褒貶不一卻輝煌的傳奇人生。
作者簡介:
覃仕林,理工科出身,卻酷愛文學、史學。近幾年自媒體興起,即投身於自媒體行業,在各大網路平臺、論壇上以「高山流水品歷史」發表史學專論,獲得行內人士及眾多粉絲的喜愛。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赤貧子弟的悽苦人生
與佛家結緣的孩子
對於生活在十三、十四世紀的漢人來說,那就是一悲慘世界。元朝統治當局採取「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漢人除了向官府繳納各種苛捐雜稅外,連個名字都不能擁有。朱世珍在榮獲「明仁祖」的尊號之前,不叫朱世珍,而是叫朱五四。
朱五四祖上居於句容(今江蘇句容)。元朝統治者可以隨時把漢人視如生命的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人賞賜給皇親國戚──親王公主或功臣之類。南宋滅亡後所進行的一次賞賜中,少者賞賜數十戶數百戶,多者竟賞賜十萬戶。每戶以五口計,一次就得到五十萬個農奴。漢人失去了祖宗傳留下來的農田,從自由農民淪為農奴,沒有地方可以申訴。蒙古人可以隨意侵占農田,把漢人從肥沃的農田上逐走,任憑農田荒蕪,生出野草,以便他們畜牧。
朱五四就像千千萬萬失去農田的漢人一樣,淪為佃戶,靠租種別人的田地維持生計。朱五四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本本分分,拚死拚活了大半輩子,還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得不停地搬家。倒不是他有多大的理想,要尋找什麼王道樂土,而是由於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地主大戶心太黑。每到一處低聲下氣租來的幾畝土地,等他帶領全家披星戴月出大力流大汗施肥戽水,把土地改良得肥沃了一些,使生地變成熟地,盼望著能有個好收成的時候,狠心的地主就要加租,如果不肯多繳納,就要被收回土地退租。任由你怎麼算終歸算不過那些地主老財。一年到頭忙忙碌碌,交完租後,一家人還得吃糠咽菜,最終還是白忙一場。
朱五四早年先是從泗州盱眙(今江蘇淮安盱眙)搬到靈璧縣(今安徽宿州市靈璧縣),又從靈璧遷到虹縣(今安徽泗縣),五十歲那年又再遷到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東鄉。
西元1328年農曆七月,元朝第六位皇帝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死了。元文宗依仗武力,趕走了皇太子阿剌吉八,自己做了大元帝國的皇帝,改元天曆。九月十八(西元1328年10月21日),元王朝的掘墓人降生。
這天,朱五四的老婆朱陳氏又為他添了一個兒子。之前他已經有了三個小子兩個女兒,大小子叫重四、二小子重六、三小子重七,剛生下來的四小子按順序,也就順口叫重八了。當時誰也不會料到,這個叫朱重八的男嬰,日後會成為一代開國之君,他開創的大明王朝,在中國的歷史舞臺活躍了近三百年。
但眼前這個新生兒的境況卻令人擔憂,一般的嬰兒從母體分離出來的那一刻都會情不自禁地啼哭,可小重八出生三四天了,不但不會吃奶,甚至連哭都不會,肚子還脹鼓鼓的像個大青蛙。都說兒女是母親身上掉下的肉,雖說眼前這個嬰兒長得跟他的哥哥姐姐不一樣,顴骨高高聳起,下巴特別長,兩隻耳朵又肥又大,粗眉毛大眼睛,寬寬正正的額頭上還赫然突起一塊骨頭,像是一個小山包,但自古母不嫌兒醜,再醜也是自己的骨肉,擺在眼前的危機是,兒子還有沒有活下來的希望?
朱五四也愁壞了,由於家裡連個銅板都拿不出來,請郎中這樣的事根本不敢奢望,只好轉而向神靈求助。一輩子沒做過虧心事的朱五四首先拚命地檢討起自己來,搜腸刮肚回憶自己哪裡不小心冒犯了哪路神靈。自己雖然窮,但對神鬼一直是誠惶誠恐的,逢年過節,或遇上祭祀活動,就算自己不吃也要拚命地焚香燒紙,所以想啊想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朱五四白天想不明白的事,晚上終於得到高人的指點,嚴格來說不是人,而是神靈之類的什麼東西。原來朱五四做了個夢,有高人指了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實施起來成本又非常低廉的路給他──到皇覺寺去向高僧求助。
朱五四按照指點來到皇覺寺,卻發現偌大一座寺廟空無一人,滿腹心事無處傾訴的他只好對著那些泥菩薩拚命地磕頭,喃喃自語地倒起了苦水……也不知過了多久,他忽然聽見周邊熱鬧起來,還聽到了一陣響亮的嬰兒哭聲,一個激靈醒了過來,原來是南柯一夢。
醒過來的朱五四本能地轉頭看看老婆和孩子,這一看讓他驚喜得不知所措。就一個夢的工夫,原先氣若游絲的小兒子,這回正依偎在母親懷裡吮吸著奶水呢!這讓他更加堅信神靈,覺得這趟夢中之旅賺大了。
皇覺寺(原名於皇寺)就位於安徽鳳陽縣鍾離鎮,離朱五四所住的東鄉不遠。據《大明洪武實錄》載,該寺廟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屬凡三百八十一間。由於朱五四的這次神奇夢遊,如今聳立在鳳陽山日精峰下的皇覺寺已經與原初景象不可同日而語。朱元璋奪取天下後,撥款重修此聖廟,使其名揚天下。
不出幾天,小重八腫脹的肚子不治自癒,竟慢慢地就癟了下去,成了一個會哭鬧、會吃奶的正常孩子。但接下來的日子,也並不讓人放心。由於營養不良,小重八瘦得皮包骨,還三天兩頭生病。朱五四又多次往返於寺廟和家之間,當然,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朱五四不止一次向菩薩和住持方丈許下諾言,只要孩子平安長大,將來讓他到寺院裡服侍各位菩薩大人。這就是當時流行的「捨生」,由父母許願,如果佛祖保佑孩子平安長大,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就入寺為僧。
也許真是佛祖顯靈了,也許窮人家的孩子本來就命硬。小朱元璋就在這樣一個貧困而又溫馨的家庭中慢慢長大。但凡能成大事的人都有其過人之處,小朱元璋雖然瘦弱,但卻瘦得小巧玲瓏,古靈精怪的,是個人人見了都想「逗你玩」的小鬼頭。
當時還沒有托兒所、幼兒園什麼的,但就算有朱五四也送不起,大人們要忙於生計,小朱元璋沒事和小夥伴除了捉泥鰍、掏鳥窩外,做得最多的就是去皇覺寺。因為皇覺寺從早到晚煙火繚繞,大門都是敞開著的,遇到有香客進香也是蠻熱鬧,看那些大人燒香拜佛,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高彬法師是個有老婆孩子的人,所以對孩子們的到來並不反感,任由他們嬉耍玩鬧。不但如此,他還比較喜歡人小鬼大的朱元璋,除了逗他玩以外,還時常教他識字。朱元璋的一個過人之處在於腦筋特別靈活,小小的人兒竟然過目不忘,時日一長竟認識了三四百個漢字,法師的經書任由他翻看,那些經書就成了他的啟蒙讀物。等到六七歲的時候,朱元璋已經會念不少佛經,算是初通文墨。
小朱元璋就這樣無憂無慮地慢慢長大著,到他十歲那年,家裡租種的田地又被地主無故收回,朱五四再次面臨搬家的命運,無奈之下由東鄉搬到了太平鄉的孤莊村。孤莊村是個大村子,有千餘人口。村裡最大的財主叫劉德,全村兩百來戶人家有一多半都租種他的田地。
新搬過來的朱五四說盡好話,也租種了劉德的十幾畝荒地。朱家本來就貧困,如此一折騰,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生計,三個哥哥只好分頭到地主家裡去做長工,朱元璋也到劉德的胞兄劉繼祖(字大秀)家當起了放牛娃。
當時,與朱元璋一樣放牛的窮人家的孩子有好幾個,主要有徐達、周德興和湯和三人。他們都比朱元璋大,但朱元璋膽識過人,又講義氣,小夥伴對他既敬佩,又服氣。幾人提議結拜成生死弟兄,但得照古書上按年齡大小來排定兄弟的次序。
這個提議當即遭到朱元璋的極力反對,他決意要以打架論高低,誰贏誰當老大,對此提議徐達、周德興舉雙手贊成,只有年齡比朱元璋大而個頭比他小的湯和不敢應聲,但現在是三票對一票,此事就定了下來。最終大家約定,等第二天填飽肚皮再正式開始比賽,因為此時,大家都前胸貼後背,實在提不起勁來打架了。
次日一早,幾個人像往常一樣把牛趕到山坡上,讓牛自由自在地吃草。那個時候生態環境還比較好,到處都是植被。雖說放牛娃名聲不太好聽,可是他們幾個幫地主放牛,工作還是很輕鬆的,只需把牛趕到山坡上,那牛吃飽了就會自己下山,到時再把牠們趕回牛棚就是了。這段時間他們可以盡情玩耍。當然,地主是不會發薪資的,只提供他們兩頓飯。
既然要比武,就得捉對廝殺。按照朱元璋的提議,採取淘汰制的方法:他與湯和先打,隨後徐達和周德興再打,兩個小組的勝者進入決賽,大哥、二哥的排位由此產生;剩下那兩個複賽一場,定出誰是老三、老四。
朱元璋這番提議是費了一番腦力的,跟徐達或者是周德興打,他都沒有取勝的把握,只有跟湯和打,才有勝算。湯和這個人膽小,塊頭又沒有自己大。周德興跟徐達兩人旗鼓相當,他們為爭做老大肯定會拚盡全力打鬥。等他們打得筋疲力盡,兩敗俱傷,自己才有機可乘。前提是自己必須戰勝湯和,而且還不能消耗太多的體力,否則一旦肚子裡那點糧食消化完了,就再也提不起勁了。
第一章 赤貧子弟的悽苦人生
與佛家結緣的孩子
對於生活在十三、十四世紀的漢人來說,那就是一悲慘世界。元朝統治當局採取「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漢人除了向官府繳納各種苛捐雜稅外,連個名字都不能擁有。朱世珍在榮獲「明仁祖」的尊號之前,不叫朱世珍,而是叫朱五四。
朱五四祖上居於句容(今江蘇句容)。元朝統治者可以隨時把漢人視如生命的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人賞賜給皇親國戚──親王公主或功臣之類。南宋滅亡後所進行的一次賞賜中,少者賞賜數十戶數百戶,多者...
推薦序
前言
人身為社會群體的一員,其思想、性格的形成,乃至以後所從事的職業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環境。拿我來說,在正值渴望閱讀課外讀物的年齡,能讀到的書籍卻少之又少,只好翻來覆去地看家裡僅存不多的幾本舊書,當一本《史記》被讀得爛熟的時候,竟不知不覺地與歷史讀物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年齡漸長,很多優秀的歷史作品讓我目不暇接。在大學期間,雖然讀的是理工科,但我卻「不務正業」,幾乎將學校圖書館裡收藏的各類史籍讀了一遍。網路興起之後,我混跡於網路各論壇之間,與同道中人一起品古論今,坐而論道。
我之所以寫關於朱元璋的書籍,一方面是出於對文學的愛好,另一方面則是源於朱元璋是中國歷代皇帝中具有頗多爭議的人物。喜他的人認為,其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大行惠民政策,開創了「洪武之治」,堪稱「千古一帝」;厭他的人則將其視為暴君,說他刻薄寡恩,冷血殘暴,大誅功臣,興文字獄等各種負面評價不一而足。這些看法都有他們的道理,畢竟事實就擺在那裡,史料記載得清清楚楚,身為萬眾矚目的一國之君想賴也賴不掉。
但這些都是朱元璋稱帝後的事,為了讓人們對朱元璋有個更清楚、更詳細的了解,本書從其出生到去世,各方面敘述了一遍,包括成長過程、參加革命的原因、執掌大權的經過、婚姻家庭與子女關係……
古語有句叫「時勢造英雄」,朱元璋縱使最終登頂成為皇帝,也不過是個奴隸──歷史的奴隸,這話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的(見《戰爭與和平》)。既然是奴隸,那他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歷史這個主人的驅使。朱元璋出生在漢人、南人地位最低的時代,他家又是赤貧中的赤貧,父母都是老實的佃戶,受盡了元朝統治貴族和漢族地主的壓迫和剝削,勞累了一輩子,還是過著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生活,到死都沒賺到一寸屬於自己的土地。直到多年後,朱元璋每每回憶起來,仍難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是這樣寫的:「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元朝政府只知道殘酷壓榨人民,對百姓的死活漠不關心,一連串的災害旱災、蝗災、瘟疫……政府沒有任何賑災措施,使未成年的朱元璋一下子失去父母、哥姐等七位親人。身為朱家的倖存者,朱元璋該如何面對眼前的絕境?孟子站在樂觀主義的角度安慰人們,要堅定信念:「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但我總覺得朱元璋當時肯定不這麼想,為了活命,只好與二哥分開,二哥外出逃荒,他則到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
這是「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分散風險的原則。果然,二哥從此再無音訊,大概不是凍死就是餓死,或是孤身一人在討飯中被其他乞丐欺凌而死。
朱元璋雖然後來也被迫挨家挨戶討飯,不過還好,他入了佛門。
朱元璋就仗著一身行頭遊遍了淮西大地,雖然後來他回憶說「那時候可苦了,討到上頓還不知道下頓在哪裡,過了今天還不知道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但萬幸的是,他活下來了。
當天下大亂的時候,朱元璋也只是想安安心心當個與世無爭的僧人。但由於元朝已經腐敗透頂,軍隊在鎮壓農民起義中,竟然拿平民充數,貪功冒領使很多人想「苟全性命於亂世」都變得不可能了。朱元璋正是這樣的背景下才參加紅巾軍,人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冒著賠上性命的風險造反?這才是推動朱元璋走上起義道路的時代大背景。
朱元璋是人不是神,當然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成為一國之主,但他很清楚既然踏入了造反的行列,就沒有了任何退路,要想保住項上的人頭,唯有拚命奮鬥,緊跟歷史的潮流,與紅巾軍一道立於不敗之地。
之後,他所做的一切事情無不是圍繞這個中心點展開。直至遇到馮國用兄弟、李善長等謀士後,眼界才豁然開朗,人生還可以有這樣的追求!人一旦有了理想和目標,境界肯定不一樣了。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朱元璋終於有了明確的方向,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了。
隨著事業不斷壯大勢力,就像朱元璋釋出的〈諭中原檄〉中所說「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勢之地,得長江天塹之險……」終於成就了帝業。
朱元璋的一生無疑是傳奇而偉大的一生,他由貧苦的放牛娃起家,在亂世之中叱吒沙場,開創了盛唐以後又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王朝。他執政的三十年不僅創立了大明朝堅實的基業,還形成了成熟的施政綱領,修訂了完善的法律制度,規劃出了整個大明王朝的政治和經濟體制。
最後,我用書中的結尾做結束語:關於朱元璋的功過是非,後人評價恆河沙數,我只想說一點,朱元璋的殘酷冷血是針對不法官員和新貴的,對黎民百姓卻是呵護有加。
前言
人身為社會群體的一員,其思想、性格的形成,乃至以後所從事的職業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環境。拿我來說,在正值渴望閱讀課外讀物的年齡,能讀到的書籍卻少之又少,只好翻來覆去地看家裡僅存不多的幾本舊書,當一本《史記》被讀得爛熟的時候,竟不知不覺地與歷史讀物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年齡漸長,很多優秀的歷史作品讓我目不暇接。在大學期間,雖然讀的是理工科,但我卻「不務正業」,幾乎將學校圖書館裡收藏的各類史籍讀了一遍。網路興起之後,我混跡於網路各論壇之間,與同道中人一起品古論今,坐而論道。
我之所以寫關於...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赤貧子弟的悽苦人生
第二章 英雄不問出身
第三章 建立自己的武裝,開闢自己的根據地
第四章 王者初現
第五章 喪師失地的「大漢天子」
第六章 令人眼花撩亂的南北內耗
第七章 成王敗寇
第八章 明朝建立
第九章 北伐之戰
第十章 二次北伐
第十一章 制度改革
第十二章 驚心動魄的權力之爭
第十三章 朱皇帝無奈殺功臣
第十四章 朱皇帝的家務事
第十五章 功臣勳貴的不同結局
第十六章 鐵血誅功臣
第十七章 皇帝的煩心事
第十八章 朱皇帝的最後時光
前言
第一章 赤貧子弟的悽苦人生
第二章 英雄不問出身
第三章 建立自己的武裝,開闢自己的根據地
第四章 王者初現
第五章 喪師失地的「大漢天子」
第六章 令人眼花撩亂的南北內耗
第七章 成王敗寇
第八章 明朝建立
第九章 北伐之戰
第十章 二次北伐
第十一章 制度改革
第十二章 驚心動魄的權力之爭
第十三章 朱皇帝無奈殺功臣
第十四章 朱皇帝的家務事
第十五章 功臣勳貴的不同結局
第十六章 鐵血誅功臣
第十七章 皇帝的煩心事
第十八章 朱皇帝的最後時光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11-20ISBN/ISSN:978626416094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74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