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推薦
從一卡皮箱拓展經商的第一代,到獨當一面第二代,
洞察當地社會,理解在地化經營。
作者實地參訪非洲台商企業,進行深度訪談,體現企業家精神
本書提供十四位非洲經商的台灣企業家、企業經理人的故事。他們創業艱辛歷程、市場敏銳眼光和對台灣的認同情感,皆具特色,值得學習和分享。
作者簡介:
陳德昇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非洲經貿協會(TABA)、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主要研究專長為全球化、跨界治理與兩岸互動。
章節試閱
王國揚:軍旅退役跨界多,開普敦再創商機
摘要
在開普敦初見王國揚會長,給人的感覺是做事熱情、認同鄉土的長者。王會長除了擔任多屆南非開普敦台灣商會會長外,並結合過去飛機維修專業從事遠洋漁船補給、維修和服務業務,拓展商機。訪談過程中,王會長特別提及外國遠洋漁業面臨的國際和大陸競爭、外交劣勢,以及相關法規不足以因應市場挑戰,政府部門必須積極應對。
在非洲,台商二代對國家認同也是王會長所關心的。畢竟生存的現實、專業的調整,以及地理環境的限制,皆是影響因素。政府部門提供的獎助學金與輔導政策是具有成效的,未來在台商二代專業的培養、留任優秀人才機制和誘因,以及提供配套的發展環境,仍值得努力。
金句
1. 「台灣政府跟漁業沒辦法跟世界接軌,在這邊的船是大陸船和日本船比較吃香,因為他們規定沒那麼嚴格,台灣就有規定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多久,或超過某一個緯度不能捕魚,但其他外國籍的漁船就沒有這些規定,這些規定對台灣漁業打擊很嚴重,很多船東不是倒了,就是放棄。」
2. 「以前台灣籍的船大概有上千艘,因為上述限制無法突破,現在應該只有一兩百艘。我們是在碼頭服務的業者,也都會為這些船東感到擔心,台灣籍漁船招不到台灣人,只能招各國的人,根本是八國聯軍,但你沒辦法去應付那麼多國家人種的需求,像不吃豬肉、不吃牛肉這種需求。」
3. 「有一些漁船如果停靠在開普敦要維修,他們會把媽祖迎到船上去,維修好了之後再迎回廟裡,這是他們的信仰。」
4. 「我會著重青商會,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忘記他們,他們還是拿中華民國護照的,讓第二代知道台灣政府及僑委會很重視他們,所以我的重點會專注在這個上面。」
5. 「當然年輕人可能會想往外跑,但我們一定要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放棄他們,我們都有在做這件事,我的責任就是把這些人找出來。」
6. 「我如果不做青商會,可能再十年,台商會就會倒了,所以青商會跟培育人才是很重要的,就算你沒回台灣,至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至少知道台灣是怎樣的地方。」
訪談紀要
1.介紹下王會長現在從事的行業,與你過去機械修護專業有關?
• 多多少少有關連性,因為一些基本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機械和漁業都是有螺旋槳,只是轉速快慢的問題。現在也有一些新興技術,像渦輪、核能等等,我的專長主要還是保持傳統的技術,以舊的型號為主。漁船維修的對象主要是針對經過印度洋及大西洋的漁船,因為開普敦是印度洋跟大西洋的最大港,所以我們很多國家都有做生意,像是日本、中國、台灣都有,其中台灣約占一半。
• 漁船都是到福克蘭群島那邊抓魚。以前我們多是跟阿根廷合作,只是現在他們是和中國合作了,我們就轉跟福克蘭群島合作。現在大概是從台灣的高雄港出發,或從大陸、韓國出發,然後開到開普敦加油,再到福克蘭群島抓魚。從台灣到開普敦整趟航程需時多久?主要看船的噸數,最快大概24天可以到開普敦,沿途不能抓魚,因為不合法。船要直接到開普敦加油再開到他的漁區,從開普敦過去漁區大概要十天。要先進去福克蘭報到,報到檢查完畢之後,才可以出來到福克蘭的漁區抓魚,抓魚的收穫情況,要看有沒有找到漁區和自己航船的設備。
• 目前沒有大陸人來這裡從事這種行業。但我在這邊不算獨家,像我們正當開業的這種,這邊大概有三家,油漆維修一般都是我們這家在專責維修,因為這邊華裔只有我在做,其他兩家都是當地人開的。船上所需的東西我大部分都有補給,像是漁具、醫療用品、氧氣、救生圈艇都有供應,如果在台灣來不及帶上,或有損壞的,都是我們這邊來供給,而且這片海域也只有開普敦比較方便進行供給。
•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這邊又鎖國,船員進出很不方便,再加上油價飆高、魚價下跌,很多船沒辦法繼續營運,就選擇回高雄,也很多留在開普敦休息,目前預計有可能會休息到9月,生意大概跌了三分之
二。而前面提到的這些因素其實也只是部分原因,主要是台灣籍漁船受各方面的施壓很嚴重,再加上政府對漁船的規定很嚴格,同樣一艘船跟其他國家的船相比,稅收與對船員的食衣住行等相關勞工規定都比較嚴格,雖然漁業局有跟業者開會說明,但仍無下文。
2.台灣遠洋漁業競爭力,有何值得憂心的地方?
• 台灣政府跟漁業沒辦法跟世界接軌,在這邊是大陸船和日本船比較吃香,因為他們規定沒那麼嚴格,台灣就有規定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多久,或超過某一個緯度不能捕魚,但其他外國籍的漁船就沒有這些規定,這些規定對台灣漁業打擊很嚴重,很多船東不是倒了,就是放棄,也有轉籍轉到大陸籍或其他國家的。以前台灣籍的船大概有上千艘,因為上述限制無法突破,現在應該只有一兩百艘。我們是在碼頭服務的業者,也都會為這些船東感到擔心,台灣籍漁船招不到台灣人,只能招各國的人,根本是八國聯軍,但你沒辦法應付那麼多國家人種的需求,像不吃豬肉、不吃牛肉這種需求。
• 即便很多立委都會質詢,但根本就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根本不知道討海人的艱苦。中國大陸的船有2/3的船員是台灣人訓練出來的,我看了都覺得很難過。現在是有史以來最慘的,政府應該要慢慢放寬,很多條規都不是歐盟規定的,也不是國際化規定的,台灣應該要調
整,我在這邊看快三十年,真的覺得應該要加油。
3.會長在開普敦也參與宗教活動,這與漁船經營有關嗎?
• 我是朝天宮第二屆的總幹事,剛開始船進來,船長跟老闆大部分都會去朝天宮那邊拜拜,也去添點香油錢。每屆的朝天宮董事長跟理監事,如果遇到船隻比較多的時候,又碰到初一、十五,我們就會發平安粽,帶著媽祖跟七爺八爺去繞境。大概三、四天前,我們有擲筊,媽祖說祂要回台灣,所以現在要回北港。一般船長要看狀況,有些會借用場地去中秋節烤肉啊!大家交流一下,因為大家都是僑胞,很難得聚在一起,就利用媽祖廟跟一些商會舉辦的活動,來凝聚大家,畢竟開普敦那麼大,大家要聚在一起比較難。
• 我們成立了23年,從1999年開始,媽祖是從北港引過來的,坐飛機過來。有一些漁船如果停靠在開普敦要維修,他們會把媽祖迎到船上去,維修好了之後再迎回廟裡,這是他們的信仰。
4.您熱心參與「非總」活動,談一下運作情況。
• 七月底要開非總的年會,簡會長會連任,我也會連任開普敦會長。開普敦台商會成立22年,我當了第16屆的會長,會連任第17屆,現在會員大概100多,是南非裡面算比較小的。因為這邊很多退休的台商都回台灣了,而且這邊也沒什麼工廠,大家平常很難得出來。
• 商會一年會辦好幾場活動,在疫情間也是這樣,後來比較注重安全,會一直找場地保持防疫,所以到前次活動都有180幾位參與。固定的活動大概是元旦、春節聯誼會、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教師節、國慶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慶,有大型的聯歡會,也有小型的健行或慶
典。我也會趁著這些節慶活動,宣傳我們商會的活動或僑委會的一些政策。
• 我們這些台商都是30、40年前出來打拼的,二代都是在國外出生,都是講英文。現在台商會的成員越來越少,一些回台灣或過世了。一般僑社的活動還是會做,也有一些急傷救助的活動會做,或有一些法律、經濟這方面的問題,只要找到我們,我們就會去幫忙。疫情後也有很多想不開的人自殺離世,也都是我們台商會會來處理。也有因為Delta染疫過世的,台商會就到處捐贈口罩給需要的人,像醫護、警察及學校等。大家一開始都買不到口罩,我們僑委會有寄一批過來,就由我們台商會發給僑胞,發完後我自己也訂一批來發,所以一些外交或活動我們都有跟上。
5.台商會二代接班是挑戰?有何機會?
• 我目前最大的目標,也有跟僑委會說,因為我們這些台商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我積極在籌備二代的台商會。我們已經有開幾次會,因為他們不會看中文,會說、會聽,但看不懂,但還是想了解年輕人,也促進他們彼此的互動,就有積極成立青商會。當然我也問過他們為什麼不想來參加台商會?他們也說因為講英文你們聽不懂,你們講中文我也不懂,所以就沒興趣。
• 接下來我會著重青商會,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忘記他們,他們還是拿中華民國護照的,讓第二代知道台灣政府及僑委會很重視他們,所以我的重點會專注在這個上面。各國的台商會其實都有二代斷鏈的問題,但很多國家都有青商會,僑委會也有請他們回台灣去學一些實務經驗,他們都很優秀,但也是要慢慢奮鬥和培養。台灣認同沒有變弱,雖然他們都是在這邊長大,但他們的爺爺、奶奶、姑姑、叔叔都還是在台灣,所以都還是會回台灣。當然年輕人可能會想往外跑,但我們一定要讓他們知道,台灣沒有放棄他們,我們都有在做這件事,我的責任就是把這些人找出來。
• 這是我們現在很積極在辦理的,我們會到不同洲去蒐集青商會的資料,去做綜合比較,因為不同洲的青商會的狀況會不一樣,有人在美洲吃香喝辣,但有些是在非洲吃苦奮鬥長大的,情況會不一樣,二代沒有對台灣失望。
• 二代成員他們只是不了解台灣,像我兒子、我女兒,都是在南非長大,但我兒子回台灣當兵,且在僑委會的輔導下,考到基隆的台灣海洋大學,但都不會中文,他們去文化大學學半年中文,之後就去台灣海洋大學,僑委會也有派一個僑務組來輔導僑生。他一步一步走過來也已經畢業了,現在也是很好,曾出去跑船,現在彰化那邊離岸發電,已經上了三個月班。他一步一步走過來,我問他要不要回來非洲?他說不用,就待在台灣好好的,他們現在就很愛台灣。
• 有一些新興科技或創新的機會,也可以讓青商會去認識,有一些台灣的展覽或機會都可以讓青商會參加,讓他們一步一步認識台灣。我估計,我如果不做青商會,可能再十年,台商會就會倒了,所以青商會跟培育人才是很重要的,就算你沒回台灣,至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至少知道台灣是怎樣的地方。
• 發展空間來說應該是有,在這裡二代長大培育出來的高學歷人才,大多到澳洲去了,因為只要有文憑、有專長,澳洲就會有仲介把你拉過去,把居留、住宿都安排好。像當律師、醫師的都會被拉過去,這些好人才,台灣是留不住的,但澳洲可以。像這些問題一看就知道,我很多朋友的小孩有回台灣,在南非除非你家裡很有錢,讀到好大學,不然如果是一般大學畢業,回到台灣通通都會到補習班教英文,最多的就是當老師教英文,這個問題也應該跟僑委會反映。
6.台灣應全方位吸引人才?
• 台灣有一些高科技,或比較可以留住人才的名額跟待遇,可以培訓他們,推薦他們去。大學畢業很多人都說要到澳洲去,這是很大的問
題,不是台灣留不住人才,而是台灣沒有想要留住他們。台灣完全沒有媒合這些人才,所以他們都寧可留在南非,當律師、會計師、醫生及資訊業,他們留在南非還比較好。台灣沒有做推薦這件事,你要吸引他們,要有一些優惠或補助。
• 台灣一直要求商會要如何做,要求成立青商會,很多年輕人都說:會長,有沒有一些工作可以介紹?但沒有啊!僑委會的確有幾個名額可以訓練,但沒有用啊!去了回來就沒下文了。如果可以順利成立青商會,我就可以帶領會長跟副會長來做,讓他們年輕人去互相討論,了解商會成員的職業需求。目前南非青商會只有約堡有,但目前看起來沒有效果。希望我能順利成立,然後跟僑委會溝通,希望有一些成果。
王國揚:軍旅退役跨界多,開普敦再創商機
摘要
在開普敦初見王國揚會長,給人的感覺是做事熱情、認同鄉土的長者。王會長除了擔任多屆南非開普敦台灣商會會長外,並結合過去飛機維修專業從事遠洋漁船補給、維修和服務業務,拓展商機。訪談過程中,王會長特別提及外國遠洋漁業面臨的國際和大陸競爭、外交劣勢,以及相關法規不足以因應市場挑戰,政府部門必須積極應對。
在非洲,台商二代對國家認同也是王會長所關心的。畢竟生存的現實、專業的調整,以及地理環境的限制,皆是影響因素。政府部門提供的獎助學金與輔導政策是具有成效的,未...
推薦序
推薦序
台商經營非洲,展現靈活與韌性
德昇是我國際關係中心20多年的老同事,他是東亞所的博士,對中國大陸有相當專精的研究,熟悉台商在大陸的經驗。這幾年來,他將這些研究心得擴展到另一塊大陸—非洲,不僅籌辦多項研討會,與許多台商有頻繁的接觸,更親自前往非洲四國,實地參訪他們所經營的企業,並進行深度的訪談。德昇將這些珍貴的口述歷史,集結成冊,就是各位讀者眼前第一本有關這些篳路藍縷、打拼奮鬥的《非洲台商群英錄》。
本世紀以來非洲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這當然和中國大陸的長期經營、成立的《中非合作論壇》,以及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有關。在對岸過去30年的投資及援助帶動下,中非雙邊貿易早在2009年就超越美國與非洲的金額,成為非洲第1大貿易夥伴,如今則是美非雙邊貿易的4倍。
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及活動,帶出無數的報導及評論,也出現許多相關的觀察與研究。近15年來幾本有關中國在非洲的暢銷書,除了約翰霍普金斯博黛蓉教授(Deborah Braütigam)的《紅色大布局:中國錢進非洲的真相》(The Dragon’s 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2009)屬於學術性較高的專書外,其它《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La Chineafrique: Pékin à la Conguête du Continent Noir)(2008)、《中國的第二個大陸:百萬中國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資新帝國》(China’s Second Continent: How a Million Migrants Are Building a New Empire in Africa)(2014),以及《爭奪非洲:中國如何取得非洲的入場券?》(Der Afrika Boom: Die große Überraschung des 21. Jahrhunderts)(2015)等則是由法國、美國及德國的記者們所作的深入報導(基本上媒體人寫的書可讀性頗高)。此外,出生於中國的孫轅(Irene Yuan Sun)的《下一個世界工廠》(The Next Factory of the World: How Chinese Investment Is Reshaping Africa)(2017)則是她以任職管理諮詢公司的身分,所完成另一個角度的觀察。
這些暢銷書基本上對中國大陸的宏觀經營,有相當詳盡的報導與分析,不時也穿插許多中國商人的故事,但全都缺乏德昇這本群英錄中14位台商(有一位算是跨國企業在非洲的高階主管)對其投資經驗在地觀察,以及非洲前景的精闢見解。在缺乏類似大陸政府主導的倡議及互動模式下,台商幾乎都是憑藉本身的努力及企業精神,在非洲獨自闖出一片天地。大部分在年輕時來到非洲,也有展現獨當一面的第二代,他們與在大陸的台商最大不同點,在於缺乏語言、文化、飲食、地利,以及人際網路等熟悉的條件下,要在一個遙遠又陌生的環境中摸索尋找創業的機會與條件,光是這點就讓他們在這本訪談錄中語重心長地分享及建言,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我個人特別佩服這些台商的部分,是他們能夠洞察當地的社會,也理解到任何的經營都必須在地化,不能持守先入為主的觀念,願意作出調整。雖然也曾有跌倒失敗的經驗,但是卻能汲取教訓,東山再起,在新的領域中又打出一片天。
在這本訪談紀錄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批在非洲能夠立足的台商,都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儘管來自台灣,也對非洲有深厚的感情,並且大都看好非洲的前景可期,希望政府官員能夠看到這些商機,同時也鼓勵年輕的一代到這個大陸打拼。不過,除了第二代的台商外,他們之中許多是戰後出生的嬰兒潮,有著「愛拼才會贏」的心理素質,然而他們所期許的台灣年輕人卻是缺乏拼勁、不想吃苦、單思能有小確幸的新一代,很難有這些台商的闖蕩精神。如果下一代願意接班,還有可能持續,否則老一輩的台商落葉歸根,新一代又安於現狀、不願走出台灣的情況下,這段歷史僅能當作一段美好的回憶。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得感謝德昇將他們經驗與分享記錄下來,若能因此感動少數年輕人願意追隨這些前輩,相信就已達到德昇撰寫其故事的目的。
嚴震生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推薦序
台商經營非洲,展現靈活與韌性
德昇是我國際關係中心20多年的老同事,他是東亞所的博士,對中國大陸有相當專精的研究,熟悉台商在大陸的經驗。這幾年來,他將這些研究心得擴展到另一塊大陸—非洲,不僅籌辦多項研討會,與許多台商有頻繁的接觸,更親自前往非洲四國,實地參訪他們所經營的企業,並進行深度的訪談。德昇將這些珍貴的口述歷史,集結成冊,就是各位讀者眼前第一本有關這些篳路藍縷、打拼奮鬥的《非洲台商群英錄》。
本世紀以來非洲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這當然和中國大陸的長期經營、成立的《中非合作論壇》,以...
作者序
序言
這本書是非洲台商菁英訪談錄第2輯,共訪問了十四位在非洲經商企業家。他們共同的特色是,經商多有所成或在地生根,且不乏社會菁英和公益活動的參與,可視為台商在全球市場互動的縮影。非洲台商的故事分享,不僅是「為台商寫歷史」的初衷,也記錄了市場奮鬥的歷程,並體現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此次匯集非洲台商訪談,印象較深的是,雖然他們對一些具政治敏感和批判的內容較有所保留,但是對於熱愛台灣鄉土,深化台灣認同,皆有共同的信念和熱情,或許這是海外僑胞和台商仍能心向台灣的重要成因。未來台灣在全球化過程中,如何整合全球台商資源、鏈結世代協力網絡,以及強化產學聯盟,或是未來跨界(cross border)、創新(innovation)與互惠(reciprocity)必須思考方向。此外,在本書中,有較多和台商菁英接觸和面訪的機會,他們的冒險精神、市場敏銳與專業能力,都是值得學習的。
個人曾走訪南非、史瓦帝尼、賴索托和迦納四國。最令人擔心的仍是非洲不可救藥的腐敗,成為制約國家政經發展的根源。貧窮、落後不應是非洲的宿命,歐美強權與中國的非洲經略和掠奪、人民覺醒和政客良心,皆攸關非洲的未來。
本書完成多蒙與談者熱心支持和印刻出版社協助,以及林金珍女士和蔡嘉倩同學的編校,在此一併致謝。
陳德昇
2024年10月20日
序言
這本書是非洲台商菁英訪談錄第2輯,共訪問了十四位在非洲經商企業家。他們共同的特色是,經商多有所成或在地生根,且不乏社會菁英和公益活動的參與,可視為台商在全球市場互動的縮影。非洲台商的故事分享,不僅是「為台商寫歷史」的初衷,也記錄了市場奮鬥的歷程,並體現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此次匯集非洲台商訪談,印象較深的是,雖然他們對一些具政治敏感和批判的內容較有所保留,但是對於熱愛台灣鄉土,深化台灣認同,皆有共同的信念和熱情,或許這是海外僑胞和台商仍能心向台灣的重要成因。未來台灣在全球化過程中...
目錄
推薦序
台商經營非洲,展現靈活與韌性/嚴震生
序言/陳德昇
1.王國揚:軍旅退役跨界多,開普敦再創商機
2.石瑞泰:投資南非橄欖園,苦盡甘來獲生機
3.江正國:鑄造專業內銷旺,熱心公益惠僑界
4.李崇維:南非移民品學優,政務參與歷練佳
5.周幸賢:二代接班創新機,在地經營歷練豐
6.林政良:非洲經歷實務豐,市場公益樂參與
7.林瑞岳:紡織產業享盛譽,跨界經營展新機
8.彭資凱:遍訪非洲三九國,增量市場創商機
9.楊顗燕:台商二代歷練多,跨國發展拓商機
10.劉書凱:熟悉台史公關佳,熱心會務受重視
11.陳啟楨:菌菇博士拓市場,開普敦再展宏圖
12.蔡明維:研習土木獲博士,跨界銷茶創佳績
13.鄭錦穗:幾內亞投資有成,期許再創新巔峰
14.蘇振宏:跨國企業歷練豐,企業領導績效佳
推薦序
台商經營非洲,展現靈活與韌性/嚴震生
序言/陳德昇
1.王國揚:軍旅退役跨界多,開普敦再創商機
2.石瑞泰:投資南非橄欖園,苦盡甘來獲生機
3.江正國:鑄造專業內銷旺,熱心公益惠僑界
4.李崇維:南非移民品學優,政務參與歷練佳
5.周幸賢:二代接班創新機,在地經營歷練豐
6.林政良:非洲經歷實務豐,市場公益樂參與
7.林瑞岳:紡織產業享盛譽,跨界經營展新機
8.彭資凱:遍訪非洲三九國,增量市場創商機
9.楊顗燕:台商二代歷練多,跨國發展拓商機
10.劉書凱:熟悉台史公關佳,熱心會務受重視
11.陳啟楨:...
商品資料
出版社:INK印刻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24-11-18ISBN/ISSN:978986387777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