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推薦
鄭怡雯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任「影像發聲法的分析與應用」國科會研究計畫主持人
「影像發聲」在實務研究上該如何操作?
不論是學術界或一般社會大眾,都可以學習如何「讓影像說故事」!
在1990年代,Caroline C. Wang和Mary Ann Burris兩位研究者創造了名詞「影像短篇小說(photo novella)」,這是一種後來被稱為影像發聲的質性研究方法、參與式行動研究的一種形式。
從歷史上看,影像發聲曾被用來突顯那些被邊緣化者的經歷和觀點,那些在權力位置上通常聽不到的聲音,影像發聲將邊緣化的人帶到中心,透過這個過程,影響並執行產出正向改變。這本書就是特定為有使用於影像發聲需求的人所寫的,學術內、學術外都可以使用。影像與照片,幫助我們理解、質問和建立認同。
作者簡介:
Amanda O. Latz 博士
美國鮑爾州立大學教育系成人高等與社區教育副教授
Thalia M. Mulvihill 博士
美國鮑爾州立大學社會教育基礎和高等教育教授,及維吉尼亞B.鮑爾創意探究中心研究員。
教授質性研究方法課程,著重以基於藝術的教育研究和生活寫作。
譯者簡介:
蔡春美
現職: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博士畢
經歷: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助理教授、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秘書長
專長:家族治療、歧視汙名與平權、社區/社群心理健康與倡議、影像發聲
譯著:《團體動力學:團隊工作的應用》、《性與性別教育:發展心理學取向》、《挑戰成癮觀點》、《幼兒個人、社會與情緒發展》、《正向情緒管理:針對校園中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鄭怡雯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任「影像發聲法的分析與應用」國科會研究計畫主持人
影像發聲法(Photovoice)自1990年代在美國學界提出以來,已廣泛應用於社工、教育及醫學等許多領域。如今終於迎來了首部中文翻譯專書!本書從理論基礎到實務操作,系統性地闡述了這個以攝影為媒介的參與式行動研究方法,希望它能為您開啟探索影像發聲的新視野,並邀請您一同來發掘此一視覺方法在實踐中的靈活性與創造力!
鄭怡雯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任「影像發聲法的分析與應用」國科會研究計畫主持人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
鄭怡雯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任「影像發聲法的分析與應用」國科會研究計畫主持人
影像發聲法(Photovoice)自1990年代在美國學界提出以來,已廣泛應用於社工、教育及醫學等許多領域。如今終於迎來了首部中文翻譯專書!本書從理論基礎到實務操作,系統性地闡述了這個以攝影為媒介的參與式行動研究方法,希望它能為您開啟探索影像發聲的新視野,並邀請您一同來發掘此一視覺方法在實踐中的靈活性與創造力!
鄭怡雯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任「影像發聲法的分析與應用」國科會研究計...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影像發聲操作方法和步驟(節錄)
小故事
我在研究所的課程中有開一門「社區學院與多元化」,一直嘗試用新的教學方法讓這個課程更豐富,以及重新建構課程的內容。我也一直致力於了解如何讓我的學生更有同理心,並理解社區學院學生面臨複雜生活情況下的生活經驗。修課學生在我的指導和支持下,有兩次用影像發聲方法作為主要的學習經驗組成元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新構想了學習空間和我們在其中的角色。隨著每個學期的進展,執行教學計畫的同時,我們從一群由教職員和研究生組成團體,轉變為一個研究團隊。
最近,我再次意識到邀請人們參與及支持影像發聲計畫時,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是有必要的,尤其對召募參與者至關重要。前述提到的課程中,在我們第一次進行影像發聲研究時,主要是透過電子郵件進行召募。這種方式很不親切,我們必須去拜託合作的社區學院機構人員,代替我們向學生發送邀請郵件。研究團隊先與社區學院行政人員取得合作,告訴他們研究想更了解學生對貧困、財務能力以及與教職員工關係的經驗和看法。確定了研究主題,我們需要擬定召募策略,包括研究參與者的條件限制和排除標準。我們選擇了參與由聯邦資助的學生支持服務計畫(TRIO 計畫)的學生、符合該計畫資格的大學一年級學生,以及患有殘疾,和/或來自低收入背景的學生。確定研究計畫得到了聯邦政府的批准贊助,計畫主持人就寄一封邀請信給該計畫內的學生,總數約為 160 封,信中邀請有興趣參與者回覆信件給我們。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學生,收到這樣的訊息,要求你回信給一個不認識、來自社區學院、是個教授、要你參與研究計畫、要你做一些事情但可能拿不到酬金的陌生人,這很奇怪。就我而言,當我把自己放在參與者的角度來看,我可能不會選擇參與。但於此同時,在應該有更好的召募方法與過程之情況下,我們的確收到共7 名學生與我聯繫表達願意參與。那個學期我的班級學生人數不多,這樣的人數其實很完美,7 名學生參與了課程,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面對面說明。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人數有所減少,這 7 名社區大學學生,有 5 名堅持到訪談階段,但只有 2 人堅持到學期末我們舉辦的實際展覽。雖然最後這個研究計畫成功,我也深思熟慮了解到我們當時可以有不同做法。
兩年後,我再次開這門課,這次有 9 名學生選課,我們將在同一所社區學院進行另一個影像發聲研究計畫。與社區學院的行政人員會面後,我們以新生的需求作為研究主題,但我們沒有電子郵件清單,也沒有其他正式的方式與這群特殊的學生聯繫,我們決定藉由拜訪修「大學入門」(第一年必修課)的學生進行面對面召募。在召募的該學期中,這門課共有六個章節,我寫電子郵件給授課教師,同意我們在六個章節中的第五個章節實際進班解釋研究和研究過程,我們自己在與同學交流互動中,自然地回應班上同學對於研究的問題、說故事和隨意交談,引起了極大的參與興趣。實際上,我們最初計畫在兩個校區召募,而後很快意識到這是不必要的,班級總開課人數約為 65 名學生。總體而言,有15 名學生想參與,簽署了同意書和媒體授權書,並給了他們可拋棄式相機。在教室裡的互動,讓我們能夠立即在現場向學生介紹研究。有 7 名學生堅持到訪談階段,其中有 2 名學生參與了我們的影像發聲展覽。
思考一下上述兩個計畫的反應和堅持度的差異,我認為面對面的召募說明是最理想的,特別是你和參與對象先前並沒有建立關係的時候。沒有解釋和背景說明,影像發聲會讓人感到困惑:「你要我做什麼?這個提示是什麼意思?我如何用一張照片回答這個問題?我將要談論什麼?閃光燈怎麼用?照片中能不能有人?為什麼這些大學生想和我們一起做這個?要花多長時間?」所有的這些問題,如果我是研究參與者,我會想知道。在現場聽到他們的提問,面對面回答問題,可以使一切有所不同。然而,召募只是執行整個研究計畫方法中的其中一步。
一、如何進行影像發聲?
Sutton-Brown (2014)指出,目前已有相當多的影像發聲文獻,但缺乏有關如何進行影像發聲研究實施步驟的說明。本章中,我將提供彈性的實施步驟填補這一缺口。第一章中,我概述了影像發聲方法的八個步驟,請記住,這些步驟僅僅是一個引導方向,影像發聲研究者所使用的特定程序、方法及技術是多樣的,這種適應性是影像發聲的優勢。影像發聲設計上是具有彈性的,Catalani 和 Mikler (2010)指出:
儘管新近的影像發聲研究計畫明顯來自於 Wang 和同事們的開創性研究,並且許多隨後的文章都參考了它們,但大多數影像發聲的努力都對 Wang 使用的方法進行些許修正,以滿足研究及研究者與計畫獨特的需求和限制。
第 447 頁
儘管影像發聲研究者們不遵循嚴格的方法腳本,但通常使用以下八個步驟:
(1) 辨識(identification);
(2) 邀請(invitation);
(3) 教育(education);
(4) 記錄(documentation);
(5) 敘說(narration);
(6) 構思(ideation);
(7) 呈現(presentation);
(8) 確認(confirmation)。
在本章中,我先進行前五個步驟的詳細說明,引用我自己的經驗以及影像發聲文獻。其他人也提出了影像發聲過程中的步驟,例如,Wang (2006)參考了十項年輕人參與影響政策和社區變革的影像發聲研究,從中檢視影像發聲計畫步驟。她列舉了九個步驟來描述影像發聲的過程。如下:
(1) 選擇和召募政策制定者或社區領袖的目標觀眾。
(2) 召募一群影像發聲參與者。
(3) 向參與者介紹影像發聲方法,讓團體對相機、權力和倫理進行小組討論。
(4) 取得知情同意。
(5) 提出拍照的初始主題。
(6) 分發相機給參與者,並複習如何使用相機。
(7) 提供參與者拍照的一段時間。
(8) 舉行會議討論照片並確認主題。
(9) 和參與者共同計畫以何種形式,與政策制定者或社區領袖分享照片和故事。
第 149-152 頁
我的方式並不是和上面的步驟完全不同, 相反的,我著重在透過涵蓋上述及更多內容的八個關鍵詞,來擴大、簡化這個過程。記得,「步驟」這個詞是個誤用,影像發聲方法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靈活性,可能會不按照順序進行、有些步驟重複進行,或是有些步驟是多餘可跳過的。Wang 和 Burris (1997)指出,影像發聲是可塑的,可以適用於特定目標、多樣化的社群和不同的情境。實地參與一項進行中的影像發聲計畫,才能確切知道如何執行這些步驟,但是把這些步驟放在心上,會讓研究者比較不焦慮。
雖然影像發聲可以作為一個特定研究的唯一方法,但它也可以與其他方法(如個案研究法)一起使用, 或是與認為不會用於影像發聲的研究法(如調查、參與觀察、文件分析)一起使用,這取決於研究計畫的背景情境。例如,在進行我的博士論文時,我將影像發聲方法與構建主義紮根理論(Charmaz, 2006)的分析方法結合在一起。我論文的研究問題主要在理解社區學院學生的學習生活(Latz, 2011),我使用了影像發聲方法,但我想要填補有關社區學院學生的理論文獻中空缺的知識,於是我走向使用構建主義紮根理論。考慮到這些因素,這是一個合適的組合。影像發聲可用於回答各種類型的研究問題,例如,需求評估或計畫評值。第四章討論資料分析或構想階段,這個特定階段可能相當複雜,這就是為什麼需要用到整章篇幅在討論。但首先,我們必須思考資料產生中需要些什麼。
第三章 影像發聲操作方法和步驟(節錄)
小故事
我在研究所的課程中有開一門「社區學院與多元化」,一直嘗試用新的教學方法讓這個課程更豐富,以及重新建構課程的內容。我也一直致力於了解如何讓我的學生更有同理心,並理解社區學院學生面臨複雜生活情況下的生活經驗。修課學生在我的指導和支持下,有兩次用影像發聲方法作為主要的學習經驗組成元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新構想了學習空間和我們在其中的角色。隨著每個學期的進展,執行教學計畫的同時,我們從一群由教職員和研究生組成團體,轉變為一個研究團隊。
最近,我再次意識到邀請...
作者序
前言
這本書談的是影像發聲,一種質性研究的方法,特別的是這本書介紹影像發聲的研究方法。這是一種參與式行動研究的形式,也可以視為一種以藝術為基礎的研究。這方法學與 Caroline C. Wang 及 Mary Ann Burris的工作有關,他們在 1990 年代中期創造了這個方法。這本書的架構在於如何做,介紹給新使用及曾使用這種方法的人。
此書的主題及目標包括:
.使用攝影於研究的歷史中探索影像發聲的位置。
.強調影像發聲是一種行動研究方法,具有參與性。
.區分影像發聲與攝影研究法的不同,如照片引談。
.提供總覽如何進行影像發聲研究。
.提供影像發聲研究計畫的實務範例。
.提供研究者透過一些更微妙的方法進行影像發聲,例如,進行機構倫理審查、同意書及媒體授權書格式,以及引導參與者了解攝影倫理與基本規則。
.滿足熱情研究者的實務需求。
.補足現行質性研究方法的內容。
已經有許多書示範如何進行影像發聲計畫(如Kaplan, 2013),或者展示如何用影像發聲於特定族群(Delgado, 2015),不過並沒有一本書專門在談影像發聲的方法學。從我完成以影像發聲為主的博士論文後,有許多人詢問我關於影像發聲方法的問題,需要一本教我們「如何做」的書,而且是由有操作經驗的人來寫。這本書就是特定為有使用影像發聲需求的人所寫的,學術內、學術外都可以使用。
從最近大量期刊文章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從事影像發聲研究、使用影像發聲方法。PhotoVoice (2017)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非營利組織,提供一些免費線上資源以及手冊(PhotoVoice, 2014)。然而,英國和美國對影像發聲的定義不同,在上述手冊中,PhotoVoice 指出:「PhotoVoice(英國)更致力於在攝影和媒體行業內創造營收機會,並與其他國際和社區組織建立夥伴關係計畫,而 PhotoVoice (美國)仍然更立足於學術和政策研究」(第 10 頁)。也有其他影像發聲手冊(如John Humphrey Centre for Peace and Human Rights, n.d.; Palibroda, Krieg, Murdock, & Havelock, 2009; Photovoice Hamilton Youth Project,n.d.),但仍需要詳細、穩健和全面的研究作為對現有指南的補充。這本書是從我作為美國大學研究者在校內研究的角度寫的,屬於學術研究領域,主要讀者也是大學研究人員,但如前所述,這本書因其可取得性吸引了廣泛的讀者。
前言
這本書談的是影像發聲,一種質性研究的方法,特別的是這本書介紹影像發聲的研究方法。這是一種參與式行動研究的形式,也可以視為一種以藝術為基礎的研究。這方法學與 Caroline C. Wang 及 Mary Ann Burris的工作有關,他們在 1990 年代中期創造了這個方法。這本書的架構在於如何做,介紹給新使用及曾使用這種方法的人。
此書的主題及目標包括:
.使用攝影於研究的歷史中探索影像發聲的位置。
.強調影像發聲是一種行動研究方法,具有參與性。
.區分影像發聲與攝影研究法的不同,如照片引談。
.提供總覽如何進行影像發聲研究...
目錄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攝影和研究
小故事
一、影像發聲簡介
二、歷史概述
摘要
第二章
影像發聲的理論基礎和目標
小故事
一、研究方法學
二、三個理論基礎
三、影像發聲的目標
四、建立影像發聲研究架構
摘要
第三章
影像發聲操作方法和步驟
小故事
一、如何進行影像發聲?
二、準備
三、前五個步驟
摘要
第四章
參與式的資料分析
小故事
一、資料分析的兩個目的
二、第一個目的:塑造行動
三、第二個目的:累積知識
摘要
第五章
影像發聲的倫理議題及如何與審查委員溝通
小故事
一、倫理考量
二、與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合作
摘要
第六章
影像發聲展覽
一、第七步:呈現—將展覽視為研究場域
二、範例
三、展會籌備
摘要
第七章
影像發聲的優缺點和未來發展
小故事
一、優點和缺點
二、影像發聲的未來
摘要
附錄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攝影和研究
小故事
一、影像發聲簡介
二、歷史概述
摘要
第二章
影像發聲的理論基礎和目標
小故事
一、研究方法學
二、三個理論基礎
三、影像發聲的目標
四、建立影像發聲研究架構
摘要
第三章
影像發聲操作方法和步驟
小故事
一、如何進行影像發聲?
二、準備
三、前五個步驟
摘要
第四章
參與式的資料分析
小故事
一、資料分析的兩個目的
二、第一個目的:塑造行動
三、第二個目的:累積知識
摘要
第五章
影像發聲的倫理議題及如何與審查委員溝通
小故...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