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磊寧
定價:NT$ 640
優惠價:93 折,NT$ 595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所談的是中文電腦史。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是通往書寫歷史新時代的初步路線圖。
從「拼音」步入「超書寫」
數位時代的中文如何從巨大的檢索字盤,走到現今的「超書寫」快速輸入?
--------------------------------------------------------------------------------------------------------
「《中文電腦》是第一本探討數位時代中文發展史的書籍,以跨越十五年以上的研究為基礎,追溯了電子化中文從二戰結束誕生後,直至今日的繁榮發展過程。這部作品基於口述歷史、實體文物及來自亞洲、歐洲和北美幾十家館藏檔案。描述了包括IBM、中國中央新聞社、RCA、麻省理工學院、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美國陸軍、五角大廈、蘭德公司、英國電信巨頭Cable and Wireless(大東電報局)、矽谷、台灣軍方、日本工業界,以及中國大陸的高層智庫、工業和軍事機構中,那些古怪且精彩的人物故事。」
本書是墨磊寧教授研究漢字從打字機時代到資訊時代的輸入法演進過程的第二本書。承接第一本《中文打字機》的論述,這本《中文電腦》從1940年代美國IBM公司推出的中文打字機開始談起,談論中文字如何與電腦結合,結合過程當中的各種輸入法嘗試,也會觸及當前數位時代的漢字輸入展望。
本書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中文打字機》裡尚未被完全解決的一個大哉問:「如何用一組鍵盤打出上百萬字的中文?」這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卻在漢字化入拼音系統後,在電腦時代達成了。這也造就了當前漢字的廣泛流通。
在個人電腦仍是雛形的時代,中文輸入就以圖形組成的方式,部首拆分的方式,集結各路菁英的熱情投入,研究出各種各樣的組合輸入方式。也因著QWERTY鍵盤在電腦輸入上成為主流,而使輸入方式聚焦在這有限的鍵盤上,衍生出倉頡、注音、拼音等各種輸入法,對輸入法的研究熱情在華文世界至今仍未休止。硬體的改進也促進了中文輸入的速度,從插入漢卡,到隨著電腦容量與計算能力的激增,一步步打造中文輸入更順暢的世界。
本書提出中文輸入的六大面向,依時序分章探討,包括自動完成、中文鍵盤、輸入法戰爭、印表機周邊、中文模組化,以及所謂「超書寫」的出現如何衝擊並影響了中文輸入法及漢字的未來。
另外,作者也觀察到當前中文在網路世界盛行的風潮,以及新一代中國年輕人「提筆忘字」的危機。這兩個並存但矛盾的現象為何會出現?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電腦誕生的時代,探究中文輸入法如何發展演變。
中文如何克服空前挑戰,徹底改變計算機世界?
標準的 QWERTY 鍵盤只有幾十個鍵。如何在這樣的設備上輸入中文——一種擁有數以萬計字符、沒有字母表的語言?在《中文電腦》一書中,墨磊寧著手解決這個難題,並在此過程中發現,解開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謎題,開創了書寫史上的新紀元──一種他稱之為「超書寫」(hypography)的書寫形式。歷經十五年的研究,這部開創性的漢字歷史描繪了中文數位技術在二戰後的起步,直至今日的多次更迭。
墨磊寧帶領讀者回顧了中文電腦科學技術的歷史和演變,展示了電子中文輸入法──使用字母數字符號生成漢字的軟件程序──的發展,以及它們對中文書寫方式產生的深遠影響。在這當中,墨磊寧介紹了來自 IBM、麻省理工學院、中央情報局、五角大樓、臺灣軍方及中共最高層(僅舉幾例)一批傑出而古怪的人物,以及他們在開發中文電腦科學技術過程中深入的貢獻,和意想不到的作用。最後,他展示了中國和非西方世界是如何──為了個人電腦革命而不得不發明的超書寫技術──將西方電腦從深刻的偏見中「拯救」出來,使其能夠在美洲和歐洲以外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中文電腦》是一部引人入勝、敘述精妙的歷史。文化如何影響數位演進,以及電腦又如何反過來塑造文化,對這些感興趣的人都必讀這本書。
作者簡介:
墨磊寧(Thomas S.Mullaney)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史丹福大學歷史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東亞史和科技史。他領導的「數位人文亞洲」(DHAsia)是史丹福大學亞洲研究的重點項目。著有《與國家和解:現代中國的族群》、《立國之道:現代中國的民族識別》等作品。
2018年,他以《中文打字機》(The Chinese Typewriter: A History)(2023,臺灣商務出版)獲得美國漢學界的費正清獎(John K. Fairbank Prize)並入圍列文森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說明本書備受中國及東亞研究圈高度肯定。本書也榮獲劉易士.孟福獎(Lewis Mumford Award)、《CHOICE》雜誌評選的2018年度傑出學術主題(the CHOICE 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 for 2018)以及2020年布里德獎(The Bridport Prize)。
其著作文章散見於《亞洲研究雜誌》、《技術與文化》、《外交事務》和《外交政策》等雜誌,《洛杉磯時報》、《大西洋月刊》、英國廣播公司都曾刊登他的作品。他也應邀於Google、微軟、Adobe 等科技公司舉辦講座。
譯者簡介:
吳國慶
中興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曾任《Hi-Fi Choice》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潮人物雜誌》美劇專欄作家,現任醒吾科大商業設計系講師。譯有《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電腦如何學會思考?》等書。
名人推薦:
張俊盛(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室主持人) 專文推薦
「本書詳細敘述漢字進入電腦的漫長歷史,不僅僅有技術的層面,有各式各樣的圖表,影像:從大鍵盤、形象代碼、語音代碼、對應到英文鍵盤、儲存為內碼、紀錄字型的艱辛過程。我特別欣賞他講故事追新聞的功力。」
各界推薦
「從打字機到電腦,墨磊寧不只讓日常生活科技現身歷史,更透過這些發明開展跨學科,超越在地與全球,文化與社會框架的宏觀論述,精彩地為『長20世紀文明』立下關鍵註腳。」
――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如果說墨磊寧在《中文打字機》開啟了中文『輸入』的先聲,那麼,《中文數位探索》要探詢的就是『如何能夠機械化地輸入成千上萬的漢字?』墨磊寧告訴我們中文輸入法最初是由非西方使用者為了適應主流的英語鍵盤所發明,但這不意味非英語系語言在現代技術中處於劣勢。相反地,這將引領我們重新思考現代資訊史中『西方』與『非西方』之間的認識論與技術權力樣態。」
――陳建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木子 (木子AI研究所主持人)
原書推薦
「這是一部生動、精確且富有挑戰性的發明家和技術人員的歷史,他們教會了電腦不同的書寫方式。中文電腦使運算的歷史去地方化。」
——安東尼‧格拉夫頓(Anthony Grafton),普林斯頓大學
「墨磊寧這本引人入勝且研究精巧的書闡明了使西方電腦與漢字相容所需的獨創性。透過詢問在電腦時代寫作意味著什麼,這部重要的著作為電腦歷史開闢了新的方向。」
—伊頓.麥地那(Eden Medina),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項目學程
「墨磊寧透過對數位時代中國輸入的引人入勝的描述,改寫了全球運算歷史的劇本。《中文數位探索》構思巧妙,研究精湛,是一次勝利之作。」
——維克特.蕭(Victor Seow),《碳技術統治》(Carbon Technocracy)作者
「墨磊寧扣人心弦的敘述充滿了歷史和技術見解,大膽宣稱中文運算已經改變了書寫本身的本質。」
——澤夫.韓德爾(Zev Handel),《漢學》(Sinography)作者
「這本精彩的書記錄了一些原本會丟失的事件:計算機如何使中文輸入演變成當今的高效形式。」
——肯.朗德(Ken Lunde),《中日韓越訊息處理》(CJKV Information Processing)作者
「這本書揭示了中文電腦輸入發明的迷人歷史,以前連人機交互專家都不知道,現在首次揭曉了。」
——翟樹民(Shumin Zhai),Google首席科學家兼 Gboard 總監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 | 1 |
8折以上 | 4 |
作者:墨磊寧
優惠價: 93 折, NT$ 595 NT$ 64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所談的是中文電腦史。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是通往書寫歷史新時代的初步路線圖。
從「拼音」步入「超書寫」
數位時代的中文如何從巨大的檢索字盤,走到現今的「超書寫」快速輸入?
--------------------------------------------------------------------------------------------------------
「《中文電腦》是第一本探討數位時代中文發展史的書籍,以跨越十五年以上的研究為基礎,追溯了電子化中文從二戰結束誕生後,直至今日的繁榮發展過程。這部作品基於口述歷史、實體文物及來自亞洲、歐洲和北美幾十家館藏檔案。描述了包括IBM、中國中央新聞社、RCA、麻省理工學院、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美國陸軍、五角大廈、蘭德公司、英國電信巨頭Cable and Wireless(大東電報局)、矽谷、台灣軍方、日本工業界,以及中國大陸的高層智庫、工業和軍事機構中,那些古怪且精彩的人物故事。」
本書是墨磊寧教授研究漢字從打字機時代到資訊時代的輸入法演進過程的第二本書。承接第一本《中文打字機》的論述,這本《中文電腦》從1940年代美國IBM公司推出的中文打字機開始談起,談論中文字如何與電腦結合,結合過程當中的各種輸入法嘗試,也會觸及當前數位時代的漢字輸入展望。
本書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中文打字機》裡尚未被完全解決的一個大哉問:「如何用一組鍵盤打出上百萬字的中文?」這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卻在漢字化入拼音系統後,在電腦時代達成了。這也造就了當前漢字的廣泛流通。
在個人電腦仍是雛形的時代,中文輸入就以圖形組成的方式,部首拆分的方式,集結各路菁英的熱情投入,研究出各種各樣的組合輸入方式。也因著QWERTY鍵盤在電腦輸入上成為主流,而使輸入方式聚焦在這有限的鍵盤上,衍生出倉頡、注音、拼音等各種輸入法,對輸入法的研究熱情在華文世界至今仍未休止。硬體的改進也促進了中文輸入的速度,從插入漢卡,到隨著電腦容量與計算能力的激增,一步步打造中文輸入更順暢的世界。
本書提出中文輸入的六大面向,依時序分章探討,包括自動完成、中文鍵盤、輸入法戰爭、印表機周邊、中文模組化,以及所謂「超書寫」的出現如何衝擊並影響了中文輸入法及漢字的未來。
另外,作者也觀察到當前中文在網路世界盛行的風潮,以及新一代中國年輕人「提筆忘字」的危機。這兩個並存但矛盾的現象為何會出現?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電腦誕生的時代,探究中文輸入法如何發展演變。
中文如何克服空前挑戰,徹底改變計算機世界?
標準的 QWERTY 鍵盤只有幾十個鍵。如何在這樣的設備上輸入中文——一種擁有數以萬計字符、沒有字母表的語言?在《中文電腦》一書中,墨磊寧著手解決這個難題,並在此過程中發現,解開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謎題,開創了書寫史上的新紀元──一種他稱之為「超書寫」(hypography)的書寫形式。歷經十五年的研究,這部開創性的漢字歷史描繪了中文數位技術在二戰後的起步,直至今日的多次更迭。
墨磊寧帶領讀者回顧了中文電腦科學技術的歷史和演變,展示了電子中文輸入法──使用字母數字符號生成漢字的軟件程序──的發展,以及它們對中文書寫方式產生的深遠影響。在這當中,墨磊寧介紹了來自 IBM、麻省理工學院、中央情報局、五角大樓、臺灣軍方及中共最高層(僅舉幾例)一批傑出而古怪的人物,以及他們在開發中文電腦科學技術過程中深入的貢獻,和意想不到的作用。最後,他展示了中國和非西方世界是如何──為了個人電腦革命而不得不發明的超書寫技術──將西方電腦從深刻的偏見中「拯救」出來,使其能夠在美洲和歐洲以外的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中文電腦》是一部引人入勝、敘述精妙的歷史。文化如何影響數位演進,以及電腦又如何反過來塑造文化,對這些感興趣的人都必讀這本書。
作者簡介:
墨磊寧(Thomas S.Mullaney)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史丹福大學歷史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東亞史和科技史。他領導的「數位人文亞洲」(DHAsia)是史丹福大學亞洲研究的重點項目。著有《與國家和解:現代中國的族群》、《立國之道:現代中國的民族識別》等作品。
2018年,他以《中文打字機》(The Chinese Typewriter: A History)(2023,臺灣商務出版)獲得美國漢學界的費正清獎(John K. Fairbank Prize)並入圍列文森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說明本書備受中國及東亞研究圈高度肯定。本書也榮獲劉易士.孟福獎(Lewis Mumford Award)、《CHOICE》雜誌評選的2018年度傑出學術主題(the CHOICE 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s for 2018)以及2020年布里德獎(The Bridport Prize)。
其著作文章散見於《亞洲研究雜誌》、《技術與文化》、《外交事務》和《外交政策》等雜誌,《洛杉磯時報》、《大西洋月刊》、英國廣播公司都曾刊登他的作品。他也應邀於Google、微軟、Adobe 等科技公司舉辦講座。
譯者簡介:
吳國慶
中興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曾任《Hi-Fi Choice》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潮人物雜誌》美劇專欄作家,現任醒吾科大商業設計系講師。譯有《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電腦如何學會思考?》等書。
名人推薦:
張俊盛(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室主持人) 專文推薦
「本書詳細敘述漢字進入電腦的漫長歷史,不僅僅有技術的層面,有各式各樣的圖表,影像:從大鍵盤、形象代碼、語音代碼、對應到英文鍵盤、儲存為內碼、紀錄字型的艱辛過程。我特別欣賞他講故事追新聞的功力。」
各界推薦
「從打字機到電腦,墨磊寧不只讓日常生活科技現身歷史,更透過這些發明開展跨學科,超越在地與全球,文化與社會框架的宏觀論述,精彩地為『長20世紀文明』立下關鍵註腳。」
――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如果說墨磊寧在《中文打字機》開啟了中文『輸入』的先聲,那麼,《中文數位探索》要探詢的就是『如何能夠機械化地輸入成千上萬的漢字?』墨磊寧告訴我們中文輸入法最初是由非西方使用者為了適應主流的英語鍵盤所發明,但這不意味非英語系語言在現代技術中處於劣勢。相反地,這將引領我們重新思考現代資訊史中『西方』與『非西方』之間的認識論與技術權力樣態。」
――陳建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木子 (木子AI研究所主持人)
原書推薦
「這是一部生動、精確且富有挑戰性的發明家和技術人員的歷史,他們教會了電腦不同的書寫方式。中文電腦使運算的歷史去地方化。」
——安東尼‧格拉夫頓(Anthony Grafton),普林斯頓大學
「墨磊寧這本引人入勝且研究精巧的書闡明了使西方電腦與漢字相容所需的獨創性。透過詢問在電腦時代寫作意味著什麼,這部重要的著作為電腦歷史開闢了新的方向。」
—伊頓.麥地那(Eden Medina),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項目學程
「墨磊寧透過對數位時代中國輸入的引人入勝的描述,改寫了全球運算歷史的劇本。《中文數位探索》構思巧妙,研究精湛,是一次勝利之作。」
——維克特.蕭(Victor Seow),《碳技術統治》(Carbon Technocracy)作者
「墨磊寧扣人心弦的敘述充滿了歷史和技術見解,大膽宣稱中文運算已經改變了書寫本身的本質。」
——澤夫.韓德爾(Zev Handel),《漢學》(Sinography)作者
「這本精彩的書記錄了一些原本會丟失的事件:計算機如何使中文輸入演變成當今的高效形式。」
——肯.朗德(Ken Lunde),《中日韓越訊息處理》(CJKV Information Processing)作者
「這本書揭示了中文電腦輸入發明的迷人歷史,以前連人機交互專家都不知道,現在首次揭曉了。」
——翟樹民(Shumin Zhai),Google首席科學家兼 Gboard 總監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 | 1 |
8折以上 | 4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