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提要〉
治療免疫性疾病一定要中西醫聯手才易見效;
關鍵在以檢驗數據為依據,再用中藥緩解。
注意,中醫介入後,原來的西藥不能立刻戒停,
以避免反彈…。
〈推介本書〉
免疫性疾病的樣貌多而治療不易,必須對其出現的型態(症狀)、發病機轉與防治之道有充分認識,再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才有機會改善不適、延緩病情進展(惡化),從而達到不發作或少發作,保有優良生命品質的目標。
本書細說常見的免疫性疾病種類,包括:乾燥症(修格連氏症)、狐惑證、貝西氏症、雷諾氏現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與僵直性脊椎關節炎、
硬皮症、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等15種,說明中西醫共治的原理原則,無論是醫病方(醫師與患者)都需細讀、多加體會。
作者簡介:
李政育醫師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一九七八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中西結合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現任︰
1.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2.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3. 遼寧中醫藥大學與遼寧中醫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
4.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5. 學術成就被當作研究對象,至目前共有:
a. 台灣醫家李政育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經驗整理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班)
b. 李政育教授治療乳腺癌学術思想及經驗研究(鄭淑鎂醫師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c. 李政育教授從肝論治白塞氏綜合症經驗研究(陳神發醫師博士學位論文)
d. 李政育教授治療女性不孕症的証治規律研究─台灣和加拿大女性不孕症的中醫療效分析(葉慶釧醫師博士學位論文)
6. 中藥誘導腦細胞增生、週邊血幹細胞增生、癌幹細胞抑制、中風防治、截癱……等數十個美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
經歷︰
1. 民國六十九年榮獲教育部社會青年學術著作獎。
2. 民國八十四、九十九、一百年中醫師特種考試命題典試委員。
3. 2005年第九屆國際腦移植及修復會議召集人(INTR-9)。
著作有六十餘本如:
《不吃藥飲食法》、《不吃藥飲食法二》、《有病自己醫》、《不吃藥養生法》、
《十二經脈飲食法》、《點穴療法》、《季節養生心法》、《人參為補藥之王》、
《蔬果瘦身美容》、《健康性愛寶典》、《益智安神一百分》、
《中西結合之中醫臨床治療心法》上中下冊、《新編醫學衷中參西錄》上下冊、《傷寒論之現代應用精華》上下冊、《中西醫結合治癌新法》、《中醫神藥青蒿》、《發現尿毒莫驚慌》、《獨家新編~五十二病方》、《省視養神則目不病》、《中西並治糖尿病臨床心法》、《新編運氣醫學》上下冊、《神針取穴自療心法》等。
章節試閱
十、 任何免疫疾病皆可能無差別攻擊人體的器官、組織,包括腦部、血管或細胞都無法避免, 因此治療時應
「全面觀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極易掛一漏萬, 因疏忽而導致疾病惡化。例如治療肺血管栓塞引發的喘性心搏, 就不能只注意肺部、心臟或氣喘。
十一、幾乎所有的免疫性疾病都會攻擊、傷害血管內膜,導致各種不同的免疫症狀,如膚衄、鼻衄、牙衄、肛裂、痔血、經血淋漓、血崩、咯血或咳血⋯⋯等,因此中醫治療時應注意加入與改善「血」有關的藥物,包括防治血熱、血熱妄行,寒瘀、氣虛不攝血,或熱瘀、血不歸經⋯⋯等中藥。
十二、免疫疾病在急性期的症狀很像重感冒,容易被忽略;慢性化以後則出現日晡發熱、盜汗或寒熱往來, 此種症狀表現又很容易與結核病、肝膽疾病、腫瘤、腎炎、心肌炎、骨髓炎⋯⋯等混淆,因此要注意鑑別診斷。好在中醫藥多具廣效性,只要注意「以少陽熱為本」進行治療, 再依症狀加減藥物, 應該都可以緩解病情, 且觀照到所有臟器, 不致引起其他病變。
一些診治心得供參考
個人學術淺鄙,治療免疫系統疾病的經驗也還不夠多,尚無法全面歸納、統括各種症型,並提出具體而有效的治法。但可就具體診治過十多種免疫性病的經驗,提供諸家方正參考。
=====================================
十一、其他免疫性疾病
每一器官或組織,甚至於腺體、骨髓、神經⋯⋯. 皆可能 受 到 自 體 免 疫 攻 擊, 而 出 現 免 疫 性 疾 病。 例 如 HASIMOTO 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其 TSH 偏高 ; 或腦下垂體沒有腫瘤,但 PROLACTIN 偏高 ; 或免疫性肝炎、腎炎、心肌炎、肺炎、骨髓炎、骨髓性淋巴炎或腫瘤等等都有可能誘發。而目前西方醫學皆只能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物,或以血液置換術來抑制,讓人體慢慢自我修復。不過凡西藥多有副作用,可能加速自體免疫攻擊,致疾病本身惡化,終致患病器官或多重器官衰竭,成為憾事。
而中醫藥治療有其獨特性,以自體免疫性高血小板症,或真性紅骨髓增生症為例,西醫所用的抗癌藥,到最後可能造成腦萎縮、失智症( 痴呆), 最後慢慢走向死亡。如依中醫少陽熱的思考角度,用地骨皮飲,但以丹皮、赤芍為君, 慢慢快速增加其劑量, 由八錢、一兩、一兩半到二兩,就可快速改善病情,不管是敗血症或非敗血症所引發者都一樣有效。
又 如 HASIMOTO 甲 狀 腺 病, 如 果 TSH 與 TPO
(AMIA)偏高,則不管其 T3、T4 或 FREE T3、FREE T4是否偏低,用免疫過亢方(育生),加入少量的元胡或夏枯花,且以黃芩或黃連、黃柏為君,慢慢快速加重劑量到一兩半以上,就可控制過亢的 TSH 與 T.P.O.(AMIA),讓其不過亢。
其次,要順應每一臟腑或器官、組織、腺體⋯⋯的功能,善用其各自的適應主方,例如自體免疫性腎臟病,可用育生免疫過亢方,但比不上知柏地黃湯為主方,再加入青蒿、地骨皮或梔子, 但以黃柏、知母為君, 黃柏對腎臟的歸經免疫效果,比黃芩或黃連為佳。又如心肌炎,則以給予黃連解毒湯或育生免疫過亢方,或梔子柏皮湯⋯⋯為佳,這是因為黃連、丹皮、赤芍的作用比其他藥物更順應之故。至於肺病,則可以育生柴苓湯為主方,加入黃連或黃柏、青蒿、知母、地骨皮、麻黃、杏仁等藥, 但以黃芩為君,其所用「參」則應以元參或沙參或苦參為佳。日久之後再改用天冬、麥冬、生地、知母、青蒿、地骨皮等,其效果又優於其他藥物。所以要充分了解各種中藥與方劑的主治與歸經(入何組織、器官、腺體⋯⋯.),才能對症治療。
至於「補藥」的運用,一般而言,不管是何種免疫性疾病,如已久用免疫抑制劑或苦寒藥物,而導致免疫或造血低下時,才可考慮加入「人參」或極少量的補陽、補氣、補血物藥,如當歸、丹參、黃精、黨參、黃耆、菟絲子、沙苑子之類; 至於乾薑、附子、玉桂或玉桂子, 也只能由極低劑量開始使用,一旦造血或低下的免疫功能已回復到血檢常規檢查的最低標準之上(高一點點),就應減量(任何補氣、補血、補陽藥物), 甚或停掉, 尤其大補陽藥更應儘快停藥,否則不用多久,就又形成免疫過亢。
在這些補氣、補血、補陽藥物減量或停用之後,就可將同一劑量的原主治藥方,改為一天半或二天服一劑,且隨著血檢結果(病情越來越穩定),而將服用藥物維持在最低劑量即可,直到完全戒停中藥。
=====================================
古籍有關自體免疫疾病舉例
古籍與歷代名醫均有關於免疫性疾病的論述,包括現代所謂的超敏反應、獲得性免疫在內,甚至有類似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貝西氏症等的描述。
超敏反應
巢元方在其《諸病源候論》中提到:「漆有毒,人有稟性畏漆, 但見漆便中其毒, 喜面癢⋯⋯亦有性自耐者,終日燒煮,竟不為害也。」
此乃現代所謂超敏反應的最早論述,其中還提到漆過敏現象有個體差異。表示某些個體對刺激物不是增強免疫,而是呈現敏感性,這種敏感性不但對身體沒有保護作用,而且是有害的,甚至導致死亡。
獲得性免疫
張仲景在《景岳全書》中提到:「外人入南必一病,但有輕重之異,若久而與之俱化則免矣。」
其他古籍的記載還有《普濟方》,記載了盛行瘴瘧區的廣南居民,對瘧疾有免疫力。《家傳痘疹世醫心法》則有:
「終身但作一度,後有其氣不復傳染焉。」
說明久居本地,對當地某些疾病可具有免疫力,而外來新居者則對當地疾病無免疫力,以及對於曾罹患天花者可獲得終身免疫。
關於面議性疾病者則有以下幾種;
僵直性脊椎炎
古籍《素問 ‧ 痹論》記載:「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又「腎痺者,善脹,凥以代踵,脊以代頭。」描述了僵直性脊椎炎會出現腰背痛、腰薦肌腱附著點病變,
晨僵起身困難等臨床表現。
紅斑性狼瘡
古籍《金匱要略》記載:「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復不能食, 常默默然, 欲臥不能臥, 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 身形如和, 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痛者, 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頭眩者, 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 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金匱要略》又云:「陽毒之為病,面赤班班如錦文,咽喉痛, 唾膿血。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 升麻鱉甲湯主之。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書中描述了紅斑性狼瘡在各階段臨床表現,如急性發作期(陽毒),面赤紅斑、咽痛、全身及內臟發炎狀態;遷延期(百合病),邪正相爭僵滯,氣陰兩虛、少陽熱階段。而慢性萎縮退化( 陰毒), 抗體輕高, 補體降低, 身體消耗殆盡,腎陰陽兩虛偏陰虛階段等。
類風濕關節炎
古籍《醫學統旨》記載:「熱痹者,臟腑移熱復遇外邪,客搏經絡,留而不行,陽遭其陰,故⋯⋯肌肉熱極,體上
=====================================
乾燥症(修格連氏症)論治
黃月順 醫師
乾 燥 症 候 群 (sicca syndrome), 或 稱 修 格 連 氏 症 (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其特徵是外分泌腺淋巴細胞浸潤和 B 細胞功能障礙,以侵犯唾液腺、淚腺等為主,臨床表現以口、眼和其他黏膜乾燥為主,亦會損及其他系統和臟器,症狀多樣,並常伴有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如 SLE、RA、PSS、MCTD 等病;在一九三三年時瑞典眼科醫師 HenrikSjgrene 首先報告此病,因此又稱修格連氏症。
女性發作率為男性 9 倍
SS 是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並破壞自身正常的分泌腺,還會侵犯關節及其他器官,如甲狀腺、血液、肺臟、腎臟與神經等組織。主要影響中年女性,一般在 50 歲左右確診,平均年齡為 51.6 歲(±13.8)
至 62 歲(±13),初起症狀可能在確診前幾年即出現,女與男之比例是 9:1,發病率 0.77-0.29%,白種人比亞洲人多,也可能發生於兒童。發病緩慢,症狀不明顯,常未能被早期診斷出,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容易造成嚴重併發症。
病因:老化、疾病或遺傳
其發病病因尚未完全瞭解,自身的免疫系統,侵犯自己的器官,導致慢性發炎的全身性自體免疫性疾病而出現各種多樣症狀,發病原因可能是:
1、 老化造成淚腺退化、停經婦女荷爾蒙或受藥物等影響所致;
2、 疾病,如 B 型與 C 型肝炎、EB 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睡眠障礙等造成;
3、 外在因素,如長期處於乾燥的環境、工作壓力大,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配戴隱形眼鏡等也會造成乾燥症狀;
4、 遺傳因素,乾燥症有家族史傾向,據研究主要組織相容抗原(MHC)基因的頻率在患者中增高, MHC 亦稱人類白細胞抗體(HLA),HLA 和許多 風 濕 病 相 關, 與 SS 相 關 的 為 HLA-DR3, HLA-B8,如合併 RA 的繼發性 SS 主要以 HLA-
DR4 相關。
臨床症狀:各器官都可能受侵擾
皮膚:皮膚乾、搔癢、環形紅斑。
眼睛: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發癢、模糊、發紅或有畏光,易疲勞;因淚液不足,易產生慢性乾燥性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潰瘍。
鼻子:鼻黏膜乾燥、慢性鼻竇感染、鼻出血。
唾液腺:吞食乾物困難、味覺改變、口灼熱感、蛀牙增加。
咽喉:喉乾、咽痛、梅核氣。
耳朵:耳鳴、耳癢、頭暈。
生殖器:陰道乾燥、易發炎、性交痛。
腸胃道:易引起胃炎、胃酸分泌不足、便秘、腹瀉、胃酸逆流、胃痛。
氣管:慢性咳嗽、活動性喘、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其他臟器影響:
關節疼痛或關節炎(60-70 ﹪), 雷諾氏現象(35-40
﹪),食道功能異常(33-35 ﹪),淋巴腺腫大(15-20 ﹪),血管炎(5-10 ﹪),肺病變(10-20 ﹪),腎病變(10-15 ﹪),淋巴瘤(4%)。
很大比例患者感覺生活受到負面影響,一般症狀包括睡眠障礙、焦慮、抑鬱和慢性廣泛疼痛。
診斷:眼睛嘴巴乾燥三個月以上
SS 可分為原發性(無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及次發性(合併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多發性肌炎等)兩大類。依據醫學會專家的研究,共同制定本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一) 眼睛出現乾澀症狀超過三個月以上。
(二) 嘴巴出現乾燥症狀超過三個月以上。
(三) 客觀的眼睛檢查包含雙眼淚腺分泌測試( Schirmer's test), 或 Rose Bengal 染色法出現陽性。
=====================================
古今之狐惑證治
中醫師 李政育
傷寒雜病論所稱之狐惑證, 即今之「貝希氏症候群
(BEHCET'S SYNDROME)」亞洲人好發率高於美洲白種人。
依據近代流行病學的統計分析,亞洲人(東方人)的
「貝希氏症候群(BEHCET'S SYNDROME)」的發病率(或盛行率),似乎有高於西方白種人(特別是美洲)的趨勢。以美國為例,其人口超過二億,但此症患者卻只有一萬個左右,約占二萬分之一;而與我們同樣在亞洲的日本,其
「貝希氏症候群」的患者卻高達總人口的千分之一。我們的盛行率可能應與日本不相上下,患者大約二萬人上下。其他亞洲國家應該也差不多。而且這種情況不始自今日或現代,而是古已有之。難怪早在漢朝,名醫張仲景及在其所著經典「傷寒雜病論」中,即有「狐惑證」記載(「狐惑證」即現代所謂的「貝希氏症候群」),而且另立專章,於「金匱要略」中另立「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第三」一篇。
何以證明傳統醫學所說的「狐惑證」,就是現今所謂的「貝希氏症候群(BEHCET'S SYNDROME)」? 或早期翻譯的「白塞氏症候群」?表示漢朝時此症應曾有相當規模的流行,否則不可能在醫藥發達程度不如今日台灣的時代,此症會被收錄進入,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此疾在中國或亞洲的流行程度較美洲白種人為廣且久。患者以美國二億多人口,換算成台灣人口,應有二萬人左右。
=====================================
日本漢方醫家矢數道明
在「漢方治療百話」中之記載
日本漢方醫家矢數道明著有「漢方治療百話」一書,他在書中提出對之了解與治法,有異於傷寒雜病論,依矢數道明所著「漢方治療百話」的二個病例,並描述治療「貝希氏症候群」 的醫案如下: 該證( 貝希氏症候群) 乃
「一九三七年土耳其的貝希氏(BEHCET)所提出的一種症候群。其典型症狀為患者的皮膚會出現滲出性的紅斑樣斑疹,或外陰部出現糜爛潰瘍:有時出現角膜炎和視網膜症狀,還會併發口唇炎和口內炎,有時則出現風濕症樣疼痛,也會同時發燒。」診斷時發現,患者的脈診為沉,腹證(按壓腹部)為兩腹直肌緊張,臍四週有抵抗感。
對醫案的臨床症狀描述為:「口內、舌及陰部粘膜都發生潰瘍,痊癒之後又反覆再發⋯⋯,自腳膝之下而至腳踝之間的足脛出現斑點。病勢是在出現外陰部潰瘍之前最為劇烈, 會出現惡寒與高熱, ⋯⋯症狀嚴重時, 眼睛黏膜也受到感染,嚴重時還可能失明。」
註解時特別加上現代醫學知識,如:「症狀發作時,眼睛也會出現復發性前眼房蓄膿性虹彩毛狀體炎。⋯⋯一般認為其原因除了受到特殊病毒感染之外,膠原病還可能與對細菌過敏有關,但尚無定論。」
依照「哈里遜內科學」的說法,本病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約 50%的病例可於口腔粘膜檢出環循自身抗體和免疫複合物,其抗原和 HLA-B5 和 HLA-DR5 同種,或彼此有關聯。其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瘡性潰瘍,多見於唇、牙齦、頰粘膜、舌, 顎、扁桃體和喉很少受累。此外, 生殖器潰瘍多出現疼痛,但陰道潰瘍通常較不痛。皮膚損害包括毛囊炎、結節性紅斑、痤瘡性皮疹,對抓傷、針刺、皮內注射鹽水呈非特異性炎性反應。眼部常出現虹膜炎,後葡萄膜炎、視網膜血管閉塞、視神經炎及前房積膿性葡萄膜炎,損害嚴重時偶而會導致失明。患者常見關節炎,會影響膝、踝關節健康,但不會形成關節畸形。大約四分之一患者可見周圍深或淺的靜脈血栓,偶而出現肺栓塞,上腔靜脈阻塞,主動脈炎、周圍動脈瘤及動脈血栓。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最常見的損害是良性顱內高壓,多發性硬化癥樣表現和錐體系受累,可能造成精神錯亂。也常見腸黏膜潰瘍。
矢數道明治療此症通常使用溫清飲加連翹,或一貫堂藏方的「龍膽瀉肝湯」,並從古方比較中,選定芎歸膠艾湯、黃連解毒湯,溫清飲加連翹、薏苡仁、柴胡、甘草。
十、 任何免疫疾病皆可能無差別攻擊人體的器官、組織,包括腦部、血管或細胞都無法避免, 因此治療時應
「全面觀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極易掛一漏萬, 因疏忽而導致疾病惡化。例如治療肺血管栓塞引發的喘性心搏, 就不能只注意肺部、心臟或氣喘。
十一、幾乎所有的免疫性疾病都會攻擊、傷害血管內膜,導致各種不同的免疫症狀,如膚衄、鼻衄、牙衄、肛裂、痔血、經血淋漓、血崩、咯血或咳血⋯⋯等,因此中醫治療時應注意加入與改善「血」有關的藥物,包括防治血熱、血熱妄行,寒瘀、氣虛不攝血,或熱瘀、血不歸經⋯⋯等中藥。
十二...
作者序
自序:
眾志成城細探免疫病之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師 李政育
目前本土的常見免疫性疾病之病因約可分成四類:
一、外感疾病沒有醫好。
因為目前的醫學主流與資源幾乎全被近代西方醫藥所壟斷,而西醫至今尚無治療外感疾病的藥物,其「治療」重點在抑制外感病毒複製,避免患者出現免疫反應風暴。也就是說,其所服用的藥物只能緩解不舒服感,並沒有醫好;必須經過一週、二週,等病人的自體免疫周期完成,才能緩解病情。在此免疫反應期間,通常只做「症狀治療」,如發燒就予退燒藥,打噴嚏、流鼻水則設法予以抑制;如病毒或細菌太強大,則予類固醇或抗生素抑制。如此一來,人體原有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無法完全殺滅病毒,殘存於細胞內伺機而動。加上治療藥物的組成,多為單一化學結構式,很難通過各種屏障,一樣殘存於體內。這些殘存的病毒與藥物,可能進一步誘導腦細胞,做出錯誤或過度判斷,以為又有異物入侵,因而再度啟動免疫,攻擊周邊的血管或各種內膜,甚至各器官、臟腑、肌肉、淋巴、關節腔(囊)、骨骼肌、骨髓,造成微細血管內膜發炎,因而誘發各種疾病。
二、疫苗注射抑制了免疫反應。
人體原本就有抗病機制,如果表淺層(肌表或黏膜、上皮細胞層)受到感染、出現病變,通常(人體的免疫機制)都會自動往外、或往空腔排出;而現代的許多預防措施,如各種疫苗注射,可能抑制了原有的免疫外排(或排至空腔)的機制與能力。一旦人體又受到其他外感疾病刺激、「叫醒」了原有的免疫反應,大腦就可能反應較激烈,而形成中醫所稱的「血熱」、「痘疹內陷」、「表證入裡」、「熱入營」、「熱入心胞」、「熱入血室」、「熱入腦」等現象,甚至形成「少陽熱」、「少陰熱」,或太陽、陽明經與少陰、少陽經「合病」,或「併病」、「傳經」,或「直中」等現象,此時只須予以治「血熱」或「養陰退熱」等「和解」藥劑,甚至用大劑量快速緩解「熱」象,就可完成免疫反彈,確保以後(起碼在一段相當長的期間內)不再出現這種「免疫輪迴」。
可是目前的主流醫學(西醫),可能立刻給予強力免疫抑制劑,或採血液置換法,以抑制免疫反應;其結果就像快速「冰凍」一樣,容易出現細胞壁玻璃樣沉澱,造成人體各種通道的傳導功能失常,出現反應呆滯、遲頓等現象。而人身為非常奇妙的個體,為了維持生命,一定會設法將人體功能保持在恆定狀態;因此一旦藥物的抑制功能減弱,免疫系統就會自動甦醒,並開始攻擊「敵人」,希望恢復受到「寒凝」而無法正常運作的器官、組織、系統之功能,結果又進入「免疫輪迴」,使其功能更加低下,甚而造成萎縮或凋亡,此即所謂的繼發性免疫不足性器官、組織、系統「衰竭」。
目前西方醫學界對此類免疫輪迴誘發的免疫過亢或低下,尚未有適當藥物可用,亦乏理想治法。事實上,目前已知免疫過亢可能形成免疫性腦病,或器官、組織、系統因腫大、瘀阻而壞死;免疫過於低下則導致器官、組織萎縮、硬化,最後也會慢慢壞死。而中醫治療免疫功能低下的方法很多,如以補血、養血、補氣、補陽方劑,加上預防免疫反彈的苦寒退熱、養陰,或退少陽熱中藥,綜合成一方,慢慢「滴灌」或「軟堅散積」,即可藉由組織再灌注(流),而恢復已萎縮或不足的組織、
系統功能,甚至促使其新生。
三、西藥過度使用。
藥物過度使用灼傷了細嫩組織,造成急慢性發炎。尤其注射針劑更易灼傷血管內容物與血管上皮組織,造成急慢性「血熱」。這一點已逐漸受到西方醫學有心人士的注意和重視,其藥物的發展趨勢,也盡量趨近於自然食品;未來若以中藥為主的注射劑發展成熟,且大量用於臨床,相信這種藥物性、繼發性的免疫疾病必然日漸減少。
四、過服補藥。
國人一向喜歡進補,若過服補性、補腎或補陽的藥物或保健食品,因而過度增強免疫力,就易出現「陽亢」或「免疫過亢」症狀,甚至容易誘發癌症。目前已有研究認為,癌症可能也與免疫過亢有關;也就是說過服熱性食品,如血熱、大熱、大瘀熱之物,就比較可能罹癌。所以奉勸國人要多學習、了解本身體質與補藥的形性,而不是隨意聽信「廣告」之言,越補越糟糕。
有些人(特別是東方人)特愛「野生」動植物,認為非人工養殖者才補。事實上所謂「野生」,乃相對於人工養殖而言,多數從野外、自然界中獲取,這些東西並非日常飲食所需,其中可能含有我們未曾接觸過的抗體、過敏原;對體質敏感者而言,很可能引發各種「免疫」反應,未蒙其利反受傷害。事實上,「野生」動植物並非不能吃,而是要少量、慢慢增加攝取量,讓免疫系統可以逐漸適應,慢慢將其中和,且逐漸近似於人類體質,就可減少「免疫風暴」的出線機率。其原理就像疫苗注射一樣,讓病毒、細菌少量、逐漸感染,即可誘發免疫適應。
古代交通不便,免疫性疾病與免疫適應的出現情況比較慢,而且免疫適應多由自然形成,而今交通便捷,移動速度加快,急性免疫性疾病的出線機率也較高。未來如有中醫藥介入,則避免或改善免疫性疾病,甚至促使細胞再生、恢復原有功能的速度勢必更快、更佳。
中醫對各種免疫本有自己一套辨證論治法,可是目前學校教育太「基礎」了,講簡單些就是太淺鄙了,師者、醫者沒有足夠學養與醫術,而放棄自己的專長。目前醫者應融合中西醫的各種「免疫」檢查,抗原、抗體、補體、血液,與器官、系統、組織的實驗診斷,影像診斷為一體,抑制抗體過高的須苦寒退熱、活血、涼血、養陰,升高補體則補氣、補血、補陽,如何將這種一方面抑制過高的抗體,提升補體就必須寒熱交雜,陰陽同用才行,其主症為何就以主症為君藥治療方向,其餘為佐使,所以必須重新創新方劑,或調整傳統藥方的君臣佐使位置,才能治療目前的免疫疾病。這其中仍有少數經反復免疫抑制的治療,導致「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寒熱交雜」的情形,應以補體、抗體、抗原為用藥依據。
為了充分解決免疫性疾病及免疫適應等問題,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與育生中醫診所(被簡稱為育生學派)的專家共同合作,由曾博士宣靜醫師負責召集一群有志於突破目前醫療困境的同道,各選題目寫出自己的心得,形成本書,在將付梓之前,命序於余,個人淺鄙,但提出以上的看法,並將已完成的三篇文章列入篇首,以作提綱契領,其餘分論則篇篇理念清晰,切實臨床歸納出的實證結果,提供中西醫同道參考,以緩解病患痛苦,減輕國家、社會、家庭的負擔。
感謝曾子宣靜的付出,感謝黃月順、程維德、王雨薇、方志男、唐偉誠、曾緯恩、林坤成、林久乃、鄭淑鎂、羅晉專、林慶恆、鄧欣怡、簡鸞瑤、王國峰、陳俐蓉、羅瑞陽、黃詩硯、江文昕等醫師在診務之餘的辛苦。
個人極為感動、感謝、感恩,不過這是成就千古名山之業,相信不出幾年,我們這種中西醫學結合療法,並發展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療法,會變成世界醫學主流,這就是醫學的一種創新、革命與復興(renaissance)。醫是一門須「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學術,希望同道們能抱此「周雖舊邦,其政(道)維新」與「朝乾夕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empathy),共同繼續努力奮鬥。最後要請各位讀者見諒,我們已盡最大努力,以目前所能找到最實際可用的方法,來進行寫作、新資料會不斷扔出,我們未閱讀到的資料,未覽過的疾病各種證型仍極多,請宥諒我們能力之有所不足,盡力不夠之處,仍多請大家能予指正或補充修正。
另外,本書所出篇章乃目前市面較常見的免疫疾病,且較常見的症型,每一種常見的免疫疾病之外,仍有極少比率其他症型,如免疫性腦病、免疫性神經疾病、免疫性腎病、免疫性肝炎、妊娠免疫性肝炎…,以後我們會繼續增補。至于重症免疫疾病,如冷凝蛋白(Cryoglobulin)性的末梢血管栓塞性壞疽(中醫稱厥冷脫疽)、或熱凝蛋白(pyroglobulin)性末梢血管栓塞壞疽(中醫稱為「熱厥脫疽」),或雷諾氏症性腦病所引發性半身肢體,如冰庫冰凍的動物肢體----僵、冷、寒,或與空氣中的水氣接觸會凝固的厥冷性肢體壞死、或糖尿病性脫疽,黑色素瘤性肢體脫疽、COVID-19感染性肢體血栓性脫疽、或免疫綜合癥(皮肌炎、硬皮症、雷諾氏症---冷凝)性脫疽、免疫綜合癥性肺栓塞、敗血症性脫疽、尿毒性脫疽……尚有極多將來須補充的,這些病症在西醫皆束手無策,頂多予截肢,可是中醫卻極好醫,這些篇章以後會儘快補充,請諸家方正能見諒。
謹祝諸家方正健康平安心身安適術業維新早成大醫。
自序:
眾志成城細探免疫病之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師 李政育
目前本土的常見免疫性疾病之病因約可分成四類:
一、外感疾病沒有醫好。
因為目前的醫學主流與資源幾乎全被近代西方醫藥所壟斷,而西醫至今尚無治療外感疾病的藥物,其「治療」重點在抑制外感病毒複製,避免患者出現免疫反應風暴。也就是說,其所服用的藥物只能緩解不舒服感,並沒有醫好;必須經過一週、二週,等病人的自體免疫周期完成,才能緩解病情。在此免疫反應期間,通常只做「症狀治療」,如發燒就予退...
目錄
〈中西醫共治免疫性疾病(上)〉目錄
序:眾志成城細探免疫病之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師 李政育5
2.常見免疫系統、結締組織、關節炎療法初探中醫師李政育11
3.對自體免疫疾病的認識及治療思路
----中醫藥的免疫調節 鄭淑鎂 醫師53
4.紅斑性狼瘡之證治與病歷分析 中醫師李政育68
5.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陳俐蓉醫師鄭淑鎂醫師中醫師李政育107
6.乾燥症(修格連氏症)論治 黃月順醫師125
7.古今之狐惑證治中醫師李政育153
8.貝西氏症 程維德醫師 164
9 雷諾氏現象曾宣靜醫師228
10.類風濕性關節炎 王雨薇醫師255
11.僵直性脊椎炎 方志男醫師273
12.僵直性脊椎關節炎 唐偉誠醫師 中醫師李政育285
13.硬皮症(scleroderma) 程維德醫師337
〈中西醫共治免疫性疾病(上)〉目錄
序:眾志成城細探免疫病之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師 李政育5
2.常見免疫系統、結締組織、關節炎療法初探中醫師李政育11
3.對自體免疫疾病的認識及治療思路
----中醫藥的免疫調節 鄭淑鎂 醫師53
4.紅斑性狼瘡之證治與病歷分析 中醫師李政育68
5.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陳俐蓉醫師鄭淑鎂醫師中醫師李政育107
6.乾燥症(修格連氏症)論治 黃月順醫師125
7.古今之狐惑證治中醫師李政育153
8.貝西氏症 程維德醫師 164
9 雷諾氏現象曾宣靜醫師228
10.類風濕性關節炎 王雨薇醫師255
11.僵直性脊椎炎 方志男醫師...
商品資料
出版社: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12-12ISBN/ISSN:978626984242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