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局理論」約翰・馮紐曼到《他是賭神,更是股神》愛德華.索普,
博奕的魔力吸引了古往今來各領域的頂尖腦袋,
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於理解運氣和聰明決策有何啟發?
又點出我們解讀各種現象時,有哪一些常見的盲點?
———《數學大觀念》作者亞瑟‧班傑明口碑力挺!———
長久以來,各領域的頂尖頭腦都深受博奕吸引,他們不斷挑戰預測的極限,探究秩序與混沌的分界,以揭曉「機會」背後的學問。從賽局理論、混沌理論、統計學、心理學、物理學、經濟學乃至人工智慧,都因「賭」而拓展了探索的疆界。
我們常用「運氣」和「技巧」截然劃分事情的成因,其實兩者的界線並非涇渭分明。了解賭的科學,有助於洞察普遍的判斷盲點,更睿智地權衡風險與報酬,從而做出好的決策。
●懂博奕,你會更洞察盲點
○賭場改用多達六副牌擾亂算牌客,為何效果適得其反?
○研究放射性衰變與大腦神經元活動的「卜瓦松過程」與足球比賽何干?
○為何有些投注公司反其道而行,樂於吸引精明賭客來投注?
○投注業者改變賠率不是為了符合結果的真實機率,那是為啥?
●懂博奕,你會更了解投資
○為何股票市場「大變化後面往往還會出現大變化」,反之亦然?
○交易機器人崛起後,金融市場的哪些現象你尤其該審慎解讀?
○購買不同產業多家公司的股票,投資組合多樣性為何仍然不夠?
○投資領域的「基本分析法」,要注意什麼盲點?
○購買擔保債券憑證時,要避免什麼錯誤假設?
●懂博奕,你會更善於決策
○機會賽局中常見的「馬可夫鏈」,如何有助於尋找隱含資訊?
○撲克牌是許多生活實際狀況的完美縮影,因為它試圖處理缺漏的資訊。
○賽局未達到最佳結果時,參與者的決定不會趨向平衡,而會大幅震盪。
○參與者易失誤或得在賽局中學習時,賽局理論不是找出最佳策略的好方法……
●懂博奕,你會更過好人生
○為什麼選擇最簡單的解釋,往往反而明智?
○為何最快的解決方法,有時像在走回頭路?
○人性偏誤會導致我們誤判賽事的哪些方面?
○優秀的機器人程式不能只有蠻力,還要懂心理學才行。(更詳盡的介紹請參閱目錄的各章引文)
作者簡介:
作者/亞當‧庫查司基(Adam Kucharski)
亞當・庫查司基為劍橋大學數學博士,現為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從事社會行為與免疫學等領域的大規模研究,曾因研究伊波拉病毒和茲卡病毒等全球性傳染病,而親赴太平洋群島多座村落與拉丁美洲多間醫院,進行田野調查;此外他也開發開放原始碼軟體,致力於利用數據和分析來提升因應流行病的能力。庫查司基長年為多家媒體撰寫科普文章,作品散見於《連線》、《金融時報》、《新科學人》、《科學美國人》、《泰晤士報》,以及《觀察家報》等刊物,並曾分別於2012年與2016年榮獲「惠康科普著作獎」與「羅莎琳‧富蘭克林獎」,其最新著作《傳染力法則》(行路出版)則獲《泰晤士報》、《衛報》與《金融時報》評選為年度科學圖書。
譯者簡介:
譯者/甘錫安
由科學界踏入「譯界」,現為專職譯者。曾擔任Discovery頻道與資訊雜誌編譯,現仍為《科學人》與《BBC知識》等雜誌翻譯。書籍譯作包括《品嘗的科學》(合譯)、《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暗池:人工智慧如何顛覆股市生態》、《成分迷思:解讀健康新聞的10堂通識課》、《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等書。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熱愛吸收各類知識,正努力朝「全方位譯人」的目標邁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以風趣的寫作介紹必勝投注法的歷史和最新進展,讓我們了解數學和電腦如何成為強大的博奕、運動賽事和投資的輔助工具。」——《數學大觀念》作者亞瑟‧班傑明
►「賭客和數學迷都會喜歡本書探討真實世界問題的切入角度。」——《柯克斯書評》
►「將博奕如何影響科學、科學又如何影響博奕的故事寫得相當成功。淺顯易讀,同時具備深厚的學術底蘊。」——牛津大學教授J・杜恩‧法馬
►「用許許多多故事敘述這些鬼才如何運用數學、統計學和科學嘗試超越機率。」——劍橋大學教授大衛‧史匹格赫爾特
►「闡述博奕、科學與數學間的交互作用,寫得趣味橫生……記敘輕鬆連貫,而且將背後的原理寫得淺顯易懂。」——英國《展望》雜誌
名人推薦:▎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以風趣的寫作介紹必勝投注法的歷史和最新進展,讓我們了解數學和電腦如何成為強大的博奕、運動賽事和投資的輔助工具。」——《數學大觀念》作者亞瑟‧班傑明
►「賭客和數學迷都會喜歡本書探討真實世界問題的切入角度。」——《柯克斯書評》
►「將博奕如何影響科學、科學又如何影響博奕的故事寫得相當成功。淺顯易讀,同時具備深厚的學術底蘊。」——牛津大學教授J・杜恩‧法馬
►「用許許多多故事敘述這些鬼才如何運用數學、統計學和科學嘗試超越機率。」——劍橋大學教授大衛‧史匹格赫爾特
►「闡述...
章節試閱
◎第八章 超越算牌(節錄)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可以抬頭看一下。賭場天花板裝著好幾百台攝影機,好像黑漆漆的雙筒望遠鏡,隨時觀察底下的賭桌。這些人造眼睛的功能,是防止腦筋或手指動得特別快的人造成賭場收入減少。1960年代之前,賭場對這類作弊的定義相當明確。賭場只需要擔心荷官輸太多,或賭客在輪盤小球停止後,偷偷把大額籌碼推進已經放下的賭注中。這些賭局本身沒問題,它們都不可能被打敗。
不過這其實並不正確。愛德華.索普發現廿一點中有個漏洞,還以這個主題寫了一本暢銷書。後來有一群物理系學生,破解了輪盤這個自古就被視為機率遊戲的象徵。在賭場之外,有人甚至藉助數學原理和人力贏得彩券頭獎。
現在,關於贏錢究竟取決於運氣或技術的爭議,已經遍及其他賽局,甚至可能影響曾經獲利極高的美國撲克產業。2011年,美國政府下令關閉數個大型撲克網站,宣告瀰漫全美各地長達數年的「撲克爆炸」時期結束。這次大動作依據的是2006年通過的「非法網路博奕執法法案」。這個法案禁止涉及「獲勝機會受機率主導」的遊戲之銀行轉帳行為,它雖然有助於防堵撲克蔓延,卻不包含股票交易或賽馬。那麼我們該怎麼確定機率賽局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2012年夏天,這個答案對某個人而言價值非凡。美國聯邦政府除了解散主要撲克公司,還開始追捕小型賭局經營者,在紐約州史塔頓島經營撲克館的勞倫斯.迪克里斯提納(Lawrence DiCristina)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案子於2012年開始審理,後來被判經營非法賭場。
迪克里斯提納展開平反行動,過了一個月,他到法院申辯。在聽證庭中,迪克里斯提納的律師申請經濟學家藍道爾.希柏(Randal Heeb)擔任專家證人。希柏的目標是說服法官撲克是技巧賽局,因此不屬於非法賭博。希柏提示證據時,呈示了數百萬局撲克牌的資料。他指出,扣除運氣不好的幾天,頂尖玩家幾乎天天贏錢。相反地,牌藝最差的玩家幾乎一年到頭都在輸錢。有些人能靠打撲克牌為生,證明這種賽局確實需要技巧。
檢方也請來經濟學家大衛.迪羅沙(David DeRosa)擔任專家證人。他對撲克的看法和希柏不同。迪羅沙用電腦模擬1000個人各自拋擲硬幣一萬次的狀況。假設某個結果(假設是背面)代表獲勝,而某個人在拋擲中獲勝的次數完全為隨機。這個結果跟希柏提出的結果非常接近:有幾個人似乎經常獲勝,另外有一群人則輸了很多次。這不代表拋擲硬幣需要技巧,只代表觀察範圍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出現罕見事件。
迪羅沙探討的另一點是輸錢的玩家人數。依據希柏的資料,線上撲克玩家最後輸光光的比例大約是95%。迪羅沙說:「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輸錢,我們怎麼能說它是技巧性賽局?如果我們只因為運氣比較好,輸的錢就比其他賭客更少,那麼我絕對不相信它是技巧賽局。」
希柏也承認,在某些賽局中只有10%至20%玩家的技巧足以經常贏錢。他說,輸家之所以比贏家多出許多,有部分要歸因於撲克業者從每一局的總注金中抽取多少費用(迪克里斯提納這裡的費率是5%)。但他認為,牌藝高超的撲克好手存在並非取決於機率。雖然許多人拋擲硬幣時,會有一小群人看起來總是贏,但撲克好手取得極佳成績後還是經常獲勝,但拋擲硬幣時運氣很好的人則不一定會如此。
希柏表示,高手贏錢的部分原因是撲克中玩家可以控制事件。投注者對運動比賽或輪盤下注時,並不會影響結果。但撲克牌玩家則可透過下注影響牌局結果。希柏說:「撲克牌局中的賭注,跟牌局結果的賭注不一樣。賭注是我們執行策略時的選擇,我們是在試圖影響牌局結果。」
但迪羅沙認為,單以幾局牌來觀察玩家的表現並不合理。莊家發出的牌每次都不一樣,所以每局牌彼此沒有關聯。即使單一局牌受運氣影響很大,也不能認為玩家輸錢之後就會贏錢。迪羅沙把這種狀況比做蒙地卡羅錯覺。他說:「就算輪盤連續開出20次紅色,也不代表下次一定是黑色。」
希柏承認單一局牌的運氣成分很高,但並不表示牌局的主導因素是運氣。他以棒球投手當作例子。投球雖然與技巧有關,但單單一球也可能受機率影響:實力較弱的投手可能投出好球、很強的投手也可能投得很差。想找出最強(和最弱)的投手,必須觀察很多球才行。
希柏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技巧對牌局的影響,需要多久才能超越機率?如果需要很多局(超過大多數人打牌的局數),撲克就應該視為機率賽局。但希柏的線上撲克分析顯示並非如此,只需要相當少的局數,技巧就能超越運氣。因此牌藝高超的玩家只要打過幾個時段就能夠領先。
負責審理兩造主張的,是紐約出身的傑克.溫斯坦(Jack Weinstein)法官。溫斯坦指出,用以起訴迪克里斯提納的法律(非法博奕法案)列出了輪盤和吃角子老虎等賭局,但並未明確提到撲克牌。他還表示,法律未詳細說明細節並非沒有前例。1926年10月,機場人員威廉.麥克波義耳(William McBoyle)在伊利諾州渥太華共謀竊取一架飛機。雖然他因為違反「美國國家機動載具竊盜法」而被定罪,但對判決提起上訴。他的律師主張這個法案並未明確涵括飛機,因為該法案對載具的定義為「汽車、機動卡車、機動貨車、摩托車,或任何可自行移動且非行駛在軌道上的載具」。麥克波義耳的律師指出,這表示飛機並非載具,因此麥克波義耳並未觸犯運輸贓車的聯邦罪。美國最高法院對此表示同意。他們指出,該法律條文僅提及在陸地行駛的車輛,所以不能僅因飛機似乎應該適用類似規則,就將該法律適用範圍擴及飛機,因此推翻原判決。
溫斯坦法官表示,博奕法案雖然並未提到撲克,但不代表撲克不是賭博,不過此疏漏確實代表機率在撲克中扮演的角色有待討論。溫斯坦也認為希柏提供的證據令人信服。以往,各地法院都未曾依據聯邦法,判定撲克究竟是不是賭博。溫斯坦於2012年8月21日做出結論,認定撲克的主導因素是技巧而非機率。換句話說,撲克並非聯邦法律中的賭博,因而推翻迪克里斯提納的原判決。
不過這次勝利相當短暫。溫斯坦雖然判定迪克里斯提納並未違反聯邦法,但紐約州對賭博的定義更加嚴格。紐約州法律的適用範圍涵括所有「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機率成分」的賽局。結果,迪克里斯提納的無罪判決於2013年8月又被推翻。溫斯坦對運氣和技巧的相對角色的裁定並未受到質疑,然而州法律認為撲克依然符合博奕業的定義。
迪克里斯提納這案例,正屬於撲克這類賽局中究竟有多少運氣成分的爭議,而且這類爭議越演越烈。「一定程度的機率成分」這樣的定義,日後一定會引起更多問題。由於博奕跟某些金融交易相當接近,所以這個定義也包含某些金融投資行為嗎?才華和僥倖又應該如何分辨?
***
我們很容易把賽局分成「運氣」和「技巧」兩類,輪盤通常被當成純屬運氣的代表,應該會被歸在「運氣」,而許多人相信只受技巧影響的西洋棋應該歸在「技巧」。但事情沒那麼簡單。首先,我們心目中的隨機過程通常很不隨機。
輪盤雖然普遍被視為隨機性的極致,但已經先後被統計學和物理學破解。其他賽局也被科學一一征服。撲克玩家運用賽局理論,投注集團也把運動投注變成投資。在洛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研發氫彈的烏蘭表示,技巧成分在這類賽局中不一定看得出來。他說:「習慣性運氣或許真的存在。打牌很好運的人可能擁有某些潛藏的才能,讓他們在有技巧成分的賽局中無往不利。」烏蘭認為科學研究也是如此。有些科學家似乎經常運氣很好,讓人不得不相信他們擁有某種才能。十九世紀的化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曾經提出類似概念,他的說法是「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運氣很少隱密到無法發現。運氣成分或許無法完全排除,但歷史告訴我們,技巧通常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取代運氣。此外,我們認為完全依靠技巧的賽局往往並非如此。就以西洋棋為例,西洋棋局本身不具隨機性,因為如果雙方每次都走相同的棋步,結果就一定會相同。但運氣還是有影響。因為最佳策略不明,所以一連串隨機棋步有可能打敗最強的棋手。
可惜我們在做決定時,對機率的想法有時相當一廂情願。如果選擇正確,我們會歸因於技巧,如果選擇失敗,就認為一定是運氣不好。我們對技巧的想法也很容易因為外在來源而偏誤。報紙經常報導企業家抓住趨勢賺了大錢,或是名人突然變得家喻戶曉。我們也聽過新進作家突然寫出暢銷書,樂隊一夕之間爆紅的故事。我們看到別人成功,好奇他們為什麼那麼特別。但如果他們不特別呢?
2006年,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修.薩爾加尼克(Matthew Salganik)等人,發表一項人工「音樂市場」研究。這項研究請參與者下載、聆聽和評分幾十首樂曲。參與者共有1萬4000人,研究人員私下把他們分成9組。其中8組的參與者看得見同組參與者喜歡哪些歌曲。最後一組是對照組,參與者不知道別人下載了什麼。
研究人員發現,對照組中最受喜愛的歌曲(判定標準只有歌曲本身好不好聽,而非其他人下載什麼歌),在另外8組中不一定受歡迎。事實上,其他8組的歌曲排名差異相當大。「最佳」歌曲雖然通常會有不少人下載,但不一定很受喜愛。相反地,受歡迎程度的發展通常分成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參與者選擇哪些歌曲取決於隨機性。接下來,這些歌曲被下載後,受歡迎程度則會因社會行為而放大,參與者看到排名後會效法同組參與者。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彼得.史瑞登.多茲(Peter Sheridan Dodds)後來寫道:「本質對流行程度的影響遠比我們想的小,而受流行群眾特質的影響大得多。」
避險基金元盛資產管理公司的馬克.羅爾斯頓(Mark Roulston)和大衛.漢德(David Hand)指出,流行程度的隨機性也可能影響投資基金排名。他們在2013年指出:「我們來看看一群不具技巧的基金,其中有些基金完全靠運氣獲得不錯的報酬,吸引不少投資者,表現不佳的基金則會下市並隱藏結果。所以如果觀察這些仍然存在的基金,我們會覺得它們擁有一些技巧。」
運氣和技巧之間(也是賭博和投資之間)的界線,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分明。彩券應該是最典型的賭博,但累積幾個星期之後,期望報酬就會由負轉正,也就是買下所有號碼組合仍然能賺錢。這樣的轉變有時會反過來,讓投資變得像賭博。英國相當風行的溢價債券(Premium Bond)就是個例子。買這種債券不像一般債券可以獲得固定比例的利息,而是參加每月一次的抽獎,頭獎是100萬英鎊而且不用扣稅,另外也有一些小獎。民眾投資溢價債券時,其實是用原本可賺到的利息來賭博。如果拿這些錢投資一般債券、提領利息,再用這些錢買累積的彩券,期望報酬其實也沒什麼不同。
如果要把已知狀況中的運氣和技巧成分分開,必須先想辦法測定這兩種因素,但有時度量結果很容易受微小的變化影響,看似無關緊要的決定也可能使結果完全不同。個別事件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影響,尤其是足球和冰球等進球數比較少的運動。一次大膽的傳球,可能帶來決勝的一球,或讓冰球打到門柱。我們看冰球時,該如何分辨精湛球技和多次幸運攻門帶來的勝利?
冰球分析專家布萊恩.金恩(Brian King)在2008 年時,提出測定某個 NHL 球員幸運程度的方法。他說:「我們先假裝有個統計數字稱為『狗屎運』。」為了計算這個統計數字,他計算了這名球員在場上時,所屬球隊進球總數占其所有射門的比例,以及對手設門時將球救下的比例,再把這兩個值相加。金恩主張,雖然創造射門機會需要許多技巧,但運氣對於射門能否進球的影響比較大。令人擔憂的是,金恩把這個統計數字套用在當地NHL冰球隊後發現,最幸運的球員會獲得續約,不幸運的球員則被釋出。
這個統計數字後來依照金恩在網路上的外號,被稱為PDO,也被引進其他運動中,用來評估球員(和球隊)的幸運程度。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中,有好幾支頂尖球隊沒有進入會內賽。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和英格蘭都在第一輪慘遭淘汰。這是因為這些球隊實力不夠還是運氣不好?英格蘭隊是有名的運氣不佳,從進球不算到罰球不進等不一而足。2014年似乎也不例外:英格蘭的PDO在與賽各隊中最低,只有0.66。
我們或許可以把PDO很低的球隊想成運氣很差。它們可能有個特別容易失誤的前鋒或很糟的守門員。但長期而言,一支球隊的PDO極少一直非常低(或非常高)。如果分析的場數更多,球隊的PDO很快就會趨近這支球隊的平均值。這就是高爾頓說的回歸平庸現象:如果一支球隊的PDO在幾場比賽後明顯高於或低於1,可能就是運氣的影響。
PDO這類統計數字可能很適合用於評估球隊的幸運程度,但在下注時未必很有幫助。賭客對預測比較有興趣,換句話說,賭客想知道代表實力的因素,而不是代表運氣的因素。但這對真正了解技巧有多少幫助?
就以賽馬為例。預測賽馬場上的事件過程相當麻煩。從過往經驗到跑道狀況等,各種因素都可能影響馬匹在比賽中的表現。其中有些因素對未來狀況提供清楚的訊息,有些則只會使預測更模糊。為了了解哪些因素真正有用,投注集團必須蒐集可靠及重複的比賽觀察結果。香港是班特所知最接近實驗室環境的地方,參與比賽的賽馬相同,比賽間隔固定,而且跑道相同且狀況類似。
班特運用自己的統計模型,找出使比賽預測結果正確的因素。他發現有些因素特別重要。舉例來說,在班特早期的分析中,模型指出馬匹以往出賽的場數在進行預測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實上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素。這個發現或許並不令人意外。出賽場數較多的賽馬通常已經習慣這個場地,也比較不害怕對手。
對觀察到的結果提出解釋很容易。看到似乎很直覺的描述,我們可以告訴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以及我們為什麼不應該對結果感到驚訝。這在進行預測時往往是個問題。我們提出解釋時,是假設一個過程直接造成另一個過程。香港的賽馬獲勝的原因是牠們熟悉場地,而熟悉場地是因為牠們已經在此比賽過許多場。但兩件事顯然有關(例如獲勝機率和出賽場數),並不表示其中一件事直接造成另一件事。
統計學界經常引用這一句名言:「相關不蘊含因果」(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我們來看看劍橋大學各學院的葡萄酒預算。2012至2013學年度,劍橋大學各學院花在葡萄酒上的總金額,與學生在同一期間的考試成績正相關。學院花越多錢買葡萄酒,考試成績通常越好(皮爾森和圖靈曾經就讀過的國王學院高居第一,花了33萬8559英鎊,平均每名學生約850英鎊)。
其他地方也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巧克力消費量很高的國家,諾貝爾獎得主也比較多。紐約市冰淇淋銷售量上升時,殺人率會跟著提高。當然,買冰淇淋不會讓我們想殺人,吃巧克力不會讓我們變成獲得諾貝爾獎的優秀研究人員,喝葡萄酒也不會讓我們的考試成績變好。
這些例子可能都有個隱藏因素可以解釋其現象。在劍橋大學的例子中可能是財富,財富可能同時影響葡萄酒花費和考試成績。此外,觀察結果背後或許還有更複雜的理由。所以班特不打算解釋他的賽馬模型中,為什麼有些因素格外重要。一匹賽馬的出場次數,可能與另一個直接影響表現的(隱藏)因素有關。此外,出賽場數和其他因素(例如體重和騎師經驗)之間,可能有錯綜複雜的權衡關係,班特也不打算把這類關係簡化成「A造成B」的結論。不過,如果這樣能提出正確預測,他也很樂於拋開簡潔和解釋。班特的因素是否違反直覺或難以服人並不重要。這個模型的功能是估算某匹賽馬的獲勝機率,不是解釋這匹馬為什麼會贏。
從冰球到賽馬,運動分析方法近年已有長足的進步。這些方法讓賭客更深入地研究比賽、規模更大的模型和更精細的資料。現在,科學化投注已經遠遠超越算牌。
◎第八章 超越算牌(節錄)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可以抬頭看一下。賭場天花板裝著好幾百台攝影機,好像黑漆漆的雙筒望遠鏡,隨時觀察底下的賭桌。這些人造眼睛的功能,是防止腦筋或手指動得特別快的人造成賭場收入減少。1960年代之前,賭場對這類作弊的定義相當明確。賭場只需要擔心荷官輸太多,或賭客在輪盤小球停止後,偷偷把大額籌碼推進已經放下的賭注中。這些賭局本身沒問題,它們都不可能被打敗。
不過這其實並不正確。愛德華.索普發現廿一點中有個漏洞,還以這個主題寫了一本暢銷書。後來有一群物理系學生,破解了...
作者序
◎〈前言〉
2009年6月,一份英國報紙報導,曾經擔任金融交易員的艾略特.薛爾特(ElliotShort)靠賭馬賺進兩千多萬英鎊。他買了賓士車、請了司機,把辦公室設立在倫敦最昂貴的騎士橋地區,還經常在倫敦的高級夜總會一擲千金。
這篇報導指出,薛爾特贏錢的策略非常簡單:只要跟大眾反向操作就好。因為最被看好的賽馬不一定會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有可能賺到大錢。薛爾特運用這方法在英國最著名的幾次賽馬中賺到大筆財富,包括在切爾滕納姆賽馬節(CheltenhamFestival)贏得一百五十萬英鎊,以及在皇家賽馬會(RoyalAscot)贏得三百萬英鎊等。
這篇報導只有一個問題,就是它並非百分之百真實。薛爾特宣稱在切爾滕納姆賽馬節和皇家賽馬會贏到大錢,但其實他根本沒下過注。他說動大眾拿出數十萬英鎊投資他的下注系統,自己則拿這些錢度假和吃喝玩樂。最後,投資人開始質疑薛爾特,他也遭到逮捕。2013年4月法院審理這個案件時,薛爾特獲判有罪並處以五年徒刑。
有那麼多人受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穩贏不輸的投注系統確實滿吸引人的。我們總認為不可能贏過賭場和賭博業者,但賭博致富的報導完全顛覆了這種觀點。這類報導意味著機會賽局有某些漏洞,只要我們夠聰明找出來,就能利用它大賺其錢。隨機性可以推測得到,財富則受公式控制。這類想法非常誘人,許多賽局從問世之初就有人努力試圖找出漏洞。然而,人們追尋穩贏不輸的投注方法所影響的,遠不只是賭徒─自古至今,賭博已經完全改變我們對運氣的理解。
***
十八世紀,巴黎的賭場出現史上第一具輪盤時,賭客很快就開始構思新的投注方法。這些策略的名稱大多很吸引人,成功率也相當嚇人。有一種方法稱為平賭法(martingale),源自一種用於吃角子老虎的策略,據說保證萬無一失。它的名聲逐漸遠播,在當地賭客間極為風行。
平賭法是把賭注下在黑色或紅色。顏色不重要,重要的是賭注。賭客並非每次都下注相同金額,而是每次輸錢後就把下注金額加倍。這樣一來,賭客選到正確的顏色時,不只能贏回先前所有輸掉的錢,還會賺到與本金相當的金額。
乍看之下,這套方法似乎完美至極,但其實有個重大缺點:下注金額往往會增加得非常快,遠遠不是賭客甚至賭場負擔得起。採用平賭法或許起初能賺到一小筆錢,但長時間下來,一定會受限於賭本而難以為繼。雖然平賭法曾經相當風行,但沒有人有能力成功地採行這種策略。文學家大仲馬曾說:「平賭法就像靈魂一樣捉摸不定。」
許多賭客受這種策略吸引並持續採用的理由之一,是它從數學上看來無懈可擊。如果列出已經下注的金額和可能贏到的總金額,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然而實際運用時,這個算式的缺陷就會顯現出來。紙上談兵時,平賭法看來似乎不錯,但實際上它是行不通的。
談到賭博時,了解賭局背後的理論幫助很大,但如果這個理論根本還沒找到,又該怎麼辦?文藝復興時期的吉羅拉摩.卡爾達諾(GerolamoCardano)是興味十足的賭徒,他花光了繼承來的財產後,決定靠賭博賺錢。對卡爾達諾而言,這意味著要評估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在卡爾達諾的時代,我們所知的機率還不存在。當時沒有關於偶發事件的定律、沒有關於事物可能性的法則。如果有人在賭骰子時擲出兩個六點,純粹是運氣很好。對於許多賭局,沒有人能明確指出「公正」的賭注應該是多少。
卡爾達諾最先指出這類賭局可以運用數學來分析。他知道,要在機會的世界中遊走,必須知道這世界的界線何在。因此他觀察各種可能的結果,針對格外有趣的結果詳加研究。兩個骰子的可能點數組合共有36種,但只有一種組合可以得出兩個6點。此外他還研究了如何處理多重隨機事件,並提出卡爾達諾方程式,用來計算重複賭局的正確機率。卡爾達諾打牌時可以運用的武器不只才智,還有匕首,而且從不怯於使用。1525年,某日他在威尼斯打牌時,發現對手出老千。卡爾達諾說:「我發現紙牌上有記號時,立刻拿匕首劃傷他的臉,不過傷口不深。」
其後數十年,其他研究者也逐步破解機率的奧祕。在一群義大利貴族要求下,伽利略研究了為什麼某些骰子點數組合出現比較多次。天文學家約翰.克卜勒(Johannes Kepler)也在研究行星運動之餘,抽空撰寫關於骰子和賭博理論的短篇論文。
1654年,法國作家安托瓦.龔堡(AntoineGombaud)提出一個賭博問題,使機會科學興盛一時。他對以下問題感到相當困惑:究竟是投擲一顆骰子4次,在其中擲出一個六點比較難,還是投擲兩顆骰子24次且在其中擲出兩個六點比較難?龔堡認為這兩個事件的機率應該相同,但沒辦法證明,於是寫信給數學家朋友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問他是否確實如此。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帕斯卡求助於富有的律師及數學家皮爾.德.費馬(Pierrede Fermat)。他們以先前卡爾達諾的隨機性研究成果為基礎,逐步打造機率的基本定律,許多新觀念後來成為數學理論的核心。此外,帕斯卡和費馬還定義了賭局的期望值,這個值可用來評量重複參與某個賭局時的平均獲利。他們的研究證明龔堡的想法是錯的:投擲一顆骰子4次且在其中擲出一個六點,要比投擲兩顆骰子24次並在其中擲出兩個六點來得容易。然而,由於龔堡提出這個謎題,數學家獲得全新的概念。數學家理查.愛普斯坦(RichardEpstein)說:「賭徒可說是機率理論的乾爹。」
賭注除了協助研究者從純數學的觀點了解一次下注的價值,還透露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決策的評價。十八世紀,丹尼爾.白努利(DanielBernoulli)想了解一般人為什麼通常偏好低風險的下注方式,而不喜歡(理論上)獲利較高的下注方式。如果期望獲利不影響財務選擇,那造成影響的究竟是什麼因素?
白努利從期望效用(expectedutility)而非期望報酬的觀點來思考,解決了賭注問題。他認為,同量金錢的價值有時較高、有時較低,取決於這個人現在有多少錢。舉例來說,一塊錢對窮人的價值就比對有錢人來得高。研究人員蓋布瑞爾.克萊曼(GabrielCramer)表示:「數學家依據金額估計金錢的價值,觀念正確的人則依據用途來估計。」
這類看法相當有用。的確,效用概念是整個保險業的重要基礎。大多數人不喜歡平時不用付款,等發生狀況時才付出一大筆錢,而寧願選擇定期且可預期地支付,即使付出的總金額更多也無妨。我們購買保險與否取決於其效用。如果重置或更換某樣東西的成本很低,我們通常就不會買保險。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介紹賽局理論、統計學到混沌理論和人工智慧等,探討賭博對科學思維的影響。科學和賭博的關係如此錯綜複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畢竟賭注可說是一窺機率世界的窗口。賭博告訴我們如何權衡風險和報酬,以及我們為什麼會隨環境而改變對事物的評價;它還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如何做決定,以及該如何控制運氣的影響。賭博涵括數學、心理學、經濟學和物理學,是對隨機(或看似隨機的)事件有興趣的研究者注目的焦點。
科學和下注間的關係不只對研究人員有用。賭徒越來越常運用科學觀念,開發成功的下注策略。在許多例子中,科學概念形成完整的循環:有些方法原本出於學術好奇,後來又被運用到現實世界中,試圖在賭場中獲利。
***
著名物理學家理查.費曼於1940年代初次前往賭城拉斯維加斯,他在形形色色的賭局間遊走,研究他可能會贏多少錢(其實應該說會輸多少錢)。他的結論是,擲骰子雖然不是最公平的賭局,但其實沒有那麼糟:他每下注一美元的平均期望損失是0.014美元。當然,這是嘗試過很多次之後的期望損失。費曼嘗試這種賭局時運氣特別差,馬上就輸了五美元,這已經足以嚇得他再也不敢在賭場賭博。
儘管如此,多年之間費曼還是去了好幾次賭城。他特別喜歡跟賭場女郎聊天。有一次他去賭城時,跟一位叫瑪麗蓮的藝人共進午餐。他們吃午餐時,瑪麗蓮指著一個在草地上散步的人。這個人是著名的職業賭徒尼克.丹德羅斯(Nick Dandolos),外號「希臘人尼克」。費曼覺得這件事很奇怪。他計算過賭場裡每種賭局的機率,想不通希臘人尼克怎麼可能一直賺錢。
瑪麗蓮叫希臘人尼克到他們這一桌來,費曼問他怎麼可能靠賭博為生。尼克答道:「我只在機率對我有利時下注。」費曼不大懂他的意思,機率怎麼可能對某人有利呢?希臘人尼克告訴費曼他賺錢的真正祕訣。他說:「我不在賭桌上下注,而是找特別迷信幸運數字等有某些偏見的賭客,跟他們對賭。」尼克知道賭場有優勢,所以他轉而跟天真的賭客對賭。他和運用平賭策略的巴黎賭徒不同,他了解賭局,也了解賭博的人。他的眼光超越各種賭博策略(這些策略只會讓他輸錢),找出方法使機率轉而對他有利。算出機率不是最困難的部分,真正重要的技巧是把這些知識轉換成有效的策略。
儘管虛張聲勢的多、真正有料的少,多年以來仍然流傳著許多賭博策略成功的故事。有些傳聞說某個集團找到彩券的漏洞,或是某一批人在有瑕疵的輪盤上賺了一大筆錢。還有一些學生(通常是數學相關科系)藉由算牌發了一筆小財等等。
但是近年來,更先進的觀念已經超越了這些技巧。從預測運動比數的統計學家,到擊敗人類智慧型演算法的發明者,人類一直在尋求新方法贏過賭場和莊家。但究竟是誰把堅實的科學概念轉換成真金白銀?還有,他們的策略又從何而來?
贏錢的新聞通常聚焦在賭客的身分或贏了多少錢。科學化的下注方法經常被當成數學戲法看待,重要概念往往忽略不談,理論更沒人關心。但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這些戲法是怎麼變出來的?自古以來,賭博經常啟發新的科學領域,讓人類更理解運氣和決策,這些方法也擴及科技和金融等各個領域,如果我們能發掘出現代下注策略的內部機制,就能了解科學方法如何不斷挑戰我們對機會的看法。
從簡單到複雜、從大膽到荒謬,賭博產出了各種令人驚奇的觀念。在世界各地,賭徒不斷挑戰預測的極限,以及秩序與混沌間的界限。有些賭客研究決策和競爭的精微之處,有些觀察人類行為的怪癖,以及探討心智的特質。透過分析成功的下注策略,我們將可以了解賭博如何持續影響我們對運氣的理解,並且了解如何駕馭運氣。
◎〈前言〉
2009年6月,一份英國報紙報導,曾經擔任金融交易員的艾略特.薛爾特(ElliotShort)靠賭馬賺進兩千多萬英鎊。他買了賓士車、請了司機,把辦公室設立在倫敦最昂貴的騎士橋地區,還經常在倫敦的高級夜總會一擲千金。
這篇報導指出,薛爾特贏錢的策略非常簡單:只要跟大眾反向操作就好。因為最被看好的賽馬不一定會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有可能賺到大錢。薛爾特運用這方法在英國最著名的幾次賽馬中賺到大筆財富,包括在切爾滕納姆賽馬節(CheltenhamFestival)贏得一百五十萬英鎊,以及在皇家賽馬會(RoyalAscot)贏得三百萬英鎊等...
目錄
◎前言
數學家理查.愛普斯坦說:「賭徒可說是機率理論的乾爹。」其實不只是機率,長久以來,各領域的頂尖頭腦都深受博奕吸引,他們不斷挑戰預測的極限,探究秩序與混沌的界限,以揭曉「機會」背後的學問。從賽局理論、混沌理論、統計學、心理學、物理學、經濟學乃至人工智慧,都因「賭」而拓展了探索的疆界。了解賭的科學,你能學會洞察普遍存在的判斷盲點,更睿智地權衡風險與報酬,從而做出優質決策,控制運氣的影響。
◎第一章 三種程度的無知
輪盤的小球最終落在哪一格,是隨機的嗎?數學家亨利.龐卡赫認為,這類事件看似隨機,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成因;他建議我們依照對問題的無知程度來分類問題。龐卡赫還主張,簡單的物理過程可以簡化到表面看來像是隨機─這個想法構成七十年後混沌理論的重要部分。卡爾.皮爾森仰賴統計學,藉由找出數據的重覆型態,來預測球會落在哪。資訊理論先驅克勞德.夏農與後來成為「計量金融之父」的愛德華.索普則發明史上第一具穿戴式
電腦,帶到賭場蒐集資料、即時預測小球的落點。輪盤贏錢策略的演進,反映出機率科學近一世紀來的發展⋯⋯
◎第二章 靠蠻力中彩券
怎麼做才能讓某樣東西分布得既隨機又均衡?創立現代統計學的隆納德‧費雪研究怎麼在廣大農地上灑農藥時,面臨這個問題。今日的彩券業者設法限制中獎彩券的數量,以及避免中獎彩券過度集中時,也面臨類似挑戰。包牌買彩券要贏錢,前提是什麼?投注彩券時,你的競爭對手除了莊家,還有誰?麻省理工學院的投注團隊,比競爭對手多了解了什麼,而抱得大獎歸?這一章介紹賭徒們怎麼破解美國歷來的各種彩券,以及彩券要仰賴多大的「蠻力」⋯⋯
◎第三章 從洛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到蒙地卡羅賭場
愛德華.索普靠著算牌狂贏「廿一點」,賭場改成用六副牌擾亂算牌客,為何效果適得其反?賭場最後索性見到專業算牌客便擋在門外,但賭香港賽馬可不用露臉。在這裡你會認識冷門偏誤、迴歸分析,了解用分析過的賽事數據來檢驗預測,其實不是好方法。
奧坎剃刀原理則教你,為何選擇最簡單的解釋反而明智(想建立某真實過程的模型,就該排除不必要特徵)。研究氫彈的數學家,對於預測賭馬結果有何啟發?投資領域的「基本分析法」要注意什麼盲點?機會賽局中常見的「馬可夫鏈」,如何有助於尋找隱含資訊?為何一味求進展往往找不出最佳解決方法,最快的解方有時會像在走回頭路?教人拿捏投資資金比例的「凱利準則」,用於賽馬時又有什麼弱點?
◎第四章 博士行家
用來預測洪水、地震、森林大火和保險損失的「極值理論」,如何跨進運動賽事?研究放射性衰變與大腦神經元活動的「卜瓦松過程」,在預測足球比賽時能起什麼作用?人性偏誤會導致我們誤判
賽事的哪些方面?為何有些投注公司反其道而行,樂於吸引精明賭客來投注?投注業者改變賠率不是為了符合結果的真實機率,那是為了啥?購買不同產業多家公司的股票,投資組合多樣性為何仍不夠?購買擔保債券憑證,你要避免什麼錯誤假設?買賣股票時若持股時間不長,常被比做賭博而非投資,然而已有研究指出,運動投注可達成與投資股市相仿的風險與報酬平衡。網際網路如何改變博奕活動的面貌?博奕合法化又有哪些有別於道德面的思考角度?
◎第五章 機器人崛起
人需要時間處理資訊、會猶豫,而且很難同時做很多事情─這正是機器人的機會。現在有許多機器人程式四處尋找失誤賠率,藉以套利;另一些機器人功能相反,會盡可能掩蓋這些資料。另外就如《快閃大對決》一書所述,有的大券商為了比競爭對手提早幾毫秒得知新事件,甚至大費周章炸山鋪路,好鋪設自己的電纜以攔截資訊。
只是機器人雖然「能人所不能」,麻煩的是它的行動未必總符合人類主人的利益。騎士資產管理公司由於更新高速交易軟體時出錯,程式自顧自不斷買進與賣出股票,鉅額損失導致該公司當年底就被收購。2013 年駭客假造新聞,稱歐巴馬因爆炸而受傷,金融市場反應速度似乎並非出自人類交易員之手,這是好是壞?機器人崛起後,傳統金融理論已經遠遠不足,我們應該把投注或金融市場視為生態系,而非固定不變的經濟法則,那麼我們對生態系的理解,哪些正確、哪些有誤呢?
◎第六章 虛張聲勢闖天下
賽局理論用在資訊全部已知的賽局上效果最好,那麼若是運用在複雜到難以理解的情境時,會出現什麼狀況?西洋棋與許多種撲克牌玩法非常複雜,不論是人類或電腦都還找不出最佳策略。金融市場也有類似問題─許多重要資訊雖已隨手可得,但有更多交互作用的影響因子難以掌握。
賽局沒有達到最佳結果時,參與者的決定不會趨向平衡,反而會大幅震盪,混亂難解的決策變得更加常見,就如同碎形理論之父本華.曼德博所發現違反一般直覺的現象:股票市場「大變化後面往往還會出現大變化,小變化之後往往會接連出現小變化」。在玩家容易失誤或必須在賽局中學習時,賽局理論也不是找出最佳策略的好方法⋯⋯
◎第七章 機器對手
繼電腦「深藍」於1997年打敗西洋棋王卡斯帕洛夫之後,2004年IBM 又設計了「華生」參加機智問答節目,照樣電慘人類對手。
不過深藍只需用電腦的方式下棋─運用大量運算能力審視接下來的可能棋步,評估可用策略。卡斯帕洛夫指出這種「蠻力」具備的智慧不多:「它不是擁有人類的創意和直覺,能以人類的方式思考和下棋的電腦。」同樣的「華生」不需假扮人類也能取勝。電腦科學家達斯.畢靈斯說:「西洋棋不夠看,那我們來試試撲克牌好了。」電腦打撲克牌時,其實是在解決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問題:如何處理缺漏的資訊。生活中有許多狀況都是不完全資訊賽局,撲克牌是這類狀況的完美縮影。電腦打撲克牌時不僅搜尋勝利策略困難得多,為了取勝還必須觀察對手,評估大量選擇─電腦需要有顆大腦才行⋯⋯
◎第八章 超越算牌
經營撲克牌館的迪克里斯提納被判經營非法賭場後,請來經濟學家藍道爾.希柏擔任專家證人,要務是說服法官撲克是技巧賽局,因此不是非法賭博。希柏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技巧對牌局的影響,需要多久才能超越機率?
我們很容易把賽局分成「運氣」(賭博)和「技巧」(投資)兩類,問題是兩者的界線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分明。我們以為是隨機的過程,通常很不隨機;如果選擇正確,我們容易歸因於技巧,選擇失敗的話則偏向說運氣不好。關於成功投注的報導普遍從數學角度切入,「決定」被簡化成基本機率,但以撲克為例,賭客還要解讀對手的行為。馮紐曼發展出賽局理論來解決這問題時,發現採用虛張聲勢等詐騙策略其實是最佳方案─賭客一直都作對了,只是不知道原因。有時人性因素是影響事態的主要因素,優秀的機器人程式單單知道機率仍不夠,還要結合數學與心理學。
◎致謝
◎前言
數學家理查.愛普斯坦說:「賭徒可說是機率理論的乾爹。」其實不只是機率,長久以來,各領域的頂尖頭腦都深受博奕吸引,他們不斷挑戰預測的極限,探究秩序與混沌的界限,以揭曉「機會」背後的學問。從賽局理論、混沌理論、統計學、心理學、物理學、經濟學乃至人工智慧,都因「賭」而拓展了探索的疆界。了解賭的科學,你能學會洞察普遍存在的判斷盲點,更睿智地權衡風險與報酬,從而做出優質決策,控制運氣的影響。
◎第一章 三種程度的無知
輪盤的小球最終落在哪一格,是隨機的嗎?數學家亨利.龐卡赫認為,這類事件看似隨機,...
商品資料
出版社:行路出版出版日期:2025-01-08ISBN/ISSN:978626724442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