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敏銳,也不深謀遠慮,但行事卻很果決。
─永不過時的集體人性研究!─
橫跨三世紀的時代精神轉變見證之作!
翻譯十餘種語言版本,群體心理學的開山之作;帶你看清群眾的瘋狂、盲從、與反智行為之謎──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是最早研究「群眾心理」這一概念的學人之一。他在本書精準預告,無論未來社會如何組建,人類要進入的是一個「群眾的時代」,從百年後的今日來看,群眾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確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你是必須面對選民的政治家,必須面對消費者的經理人,或是面對投資大眾的財經專家,這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案牘之書。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是最早研究群眾心理的先驅,他在書中指出,「群眾從未渴望真相。誰能為他們提供幻想,就能成為他們的主人;誰試圖摧毀他們的幻想,就會成為他們的受害者。」的確,不同於個體,群眾就像一群原始生物,當他們聚在一起時會將理性拋諸腦後,只依照當下感覺行事,即使受再高等的教育,大腦也會頓時空洞,無思考能力,只能跟著領導者的暗示行動,這就是勒龐所精準描述的「群眾」。
群眾有如一群原始生物,他們會暫時將理性拋諸腦後,只依感覺行事,即使受過再高等的教育,大腦也會頓時空洞,無思考能力,盲目追隨領導者的暗示,這就是勒龐所描述的「群眾」。勒龐在書中指出,「群眾從未渴望真相。誰能為他們提供幻想,就能成為他們的主人;誰試圖摧毀他們的幻想,就會成為他們的受害者。」
群眾特徵:
‧衝動、容易改變與易怒
‧容易受到暗示
‧情感誇大與單純
‧缺乏包容力、專制與保守
‧道德感取決於主導者
心理分析先驅學人佛洛伊德推崇為「一本實至名歸的著作」
他是十九世紀享譽國際,世界一戰到二戰間,從老羅斯福到希特勒都閱讀參考的重要研究作者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安森‧拉賓巴赫(Anson Rabinbach)給予本書很高的評價,他認為,「任何研究群眾行為、流行心理學、法西斯主義等,都應該從勒龐的作品開始。」
勒龐在群體人性上的精準剖析,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歷史上許多重量級的人物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心理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公共關係之父伯內斯(Edward Louis Bernays)等。而在後來發生的各種社會運動中,更是可看到領導者將勒龐觀點運用的淋漓盡致,掌握群眾行為的基本邏輯,藉此激發民眾的衝動與激情。
從個人的消費行為,投資者一窩蜂的追捧熱潮,甚至大到各國的衝突事件,都脫離不了群眾心理學的範疇。面對快速競爭的商業市場,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當你越了解群眾特性,就越能在這混沌、衝突與矛盾之世,保持理智,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抽離群體情感的煽動,做出最有利的判斷與選擇。
作者簡介:
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同時也是群眾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在1866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但後來並沒有選擇從醫,而是遊歷歐洲、北非與亞洲,走入了寫作的世界。勒龐的著作範圍十分廣泛,包括醫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其中在一八九五年出版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的研究》(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為群眾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其他著作還有《民族演變的心理法則》(Lois psychologiques del'évolution des peuples)、《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et la Psychologie des Révolutions)、《戰爭心理學》(Enseignements Psychologiques de la Guerre Européenne)等。
譯者簡介:
許艾利
曾任旅遊記者、科技產業技術撰稿人、譯者多年,翻譯過十數本商業管理、社會科學方面書籍,現為自由工作者。
章節試閱
導論 群眾的時代
在文明變遷之前的大動盪,如羅馬帝國的衰落和阿拉伯帝國的建立,乍看之下似乎是由政治變革、外敵入侵或王朝滅亡所決定。但更深入的研究顯示,其實背後真正的原因通常是人民思想的深刻變化。真正的歷史劇變並不是那些因為過於宏大或過於暴力而使我們驚訝的事件。文明進展最重要的影響是思想,觀念和信仰,換言之,歷史上重大事件通常是人類思想在無形中變化的結果。這些偉大事件之所以如此罕見,是因為在一個種族中,最穩定的東西莫過於思想的繼承基礎。
而這個時代正是人類思想轉變的關鍵時刻。
這種轉變的根本原因有二。第一是宗教、政治和社會信仰的破壞,這些正好與文明發展有密切關係。第二點是現代科學和工業的發現創造了全新的生存和思考條件。
雖然過去的觀念被摧毀了一半,但影響力還是非常強大,再加上新觀念仍在成形,造就了現在這種過度和無政府的時期。
這個混亂時期未來會演變成什麼樣子,目前還不得而知;哪些基本觀念將會構成未來的社會,也無法預測。顯而易見的,無論未來社會如何組建,我們都必須考慮到一種全新,且能夠存活到最後主權力量,那就是「群眾的力量」。許多已不被討論、過時或走向衰敗的觀念,以及以往被視為權威的資源都已被連續幾次的革命摧毀殆盡,未來將會有一股結合其他力量的新興勢力取而代之。當我們所有的古老信仰都搖搖欲墜,當社會的舊有支柱一個接一個地崩潰,群眾的力量是唯一沒有受到威脅的,其威望也不斷增加。準確來說,我們即將進入的時代就是群眾的時代。
大約一個世紀前,歐洲各國的傳統政策和君主競爭是釀成此事件的主要因素。當時,群眾的意見不被重視,可說完全被忽視。以往的政治傳統,以及統治者的個人傾向和競爭在今日已不再重要;相反的,群眾的聲音越來越重要。各國國王重視群眾的發言,所作所為由群眾聲音所指導。現在,國家的命運掌握在大眾心中,而不再是在王公貴族的議會中。
過渡時期最鮮明的特徵之一就是大眾階層進入政治生活,逐漸轉變為統治階級。普選制實行的時間很長,但影響力不大,或許並非大家所想的,是政治權力轉移的明顯特徵。群眾權力的逐漸增長,主要是某些觀念慢慢植入大眾的思想觀念中;另一個原因是個體逐漸形成社團,並致力於將理論、概念實現。透過結盟,群眾已經掌握了與他們利益相關的觀念,或許有些觀念不是太正當,但至少非常明確,此時,他們已經意識到自身的力量。大眾持續形成聯盟,這些聯盟迫使權威一個接一個投降;他們進而組成工會,忽視所有經濟法則,試圖要調整勞動條件和工資。他們最後來到政府所在的議會,由於議員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性,最後淪落為所在委員會的傳聲筒。
今日,大眾的訴求變得越來越明確,似乎要決心摧毀現有的社會,使其回歸到文明曙光之前所有人類群體的正常狀態,即原始共產主義。他們的訴求包括限制勞動時間,礦山、鐵路、工廠和土地國有化,所有產品平均分配,為了群眾利益消滅上層階級等。
群眾不善推理,但勇於行動。由於他們現在的組織方式,力量已經變得巨大。新誕生的教條很快就會擁有舊教條的力量,這股力量是一種不容討論的專斷力量。群眾的神聖權利即將取代國王。以往與中產階級十分合拍的作家,看著這些階級表現出的狹隘思想、一成不變的觀念、膚淺的懷疑主義,以及過度的自我中心,他們開始對於這股新力量表示擔憂。為了對抗已失序的心智,他們向過去最不屑一顧的道德力量—教會,發出求救信號。他們訴說著科學的破產,懺悔地回到羅馬教廷,並提醒我們真理的教誨。只是這些新皈依者忘記了,一切都已經太遲。即使他們真的被恩典感動,對於那些才剛加入宗教的人可能沒什麼影響力,因為他們根本也不大關心這方面的事情。大眾今日所拒絕的,是他們的警告者昨日所拒絕並助力摧毀的神祇。無論是神祈或人類都無法迫使一條河流逆流而上。
即使是現在,科學還是存在的,只是它未參與當前的這種無政府狀態,更未參與群眾新力量的形成。科學所代表的是一種真理,或者至少是人類智慧可以理解的相關知識:它從未向我們承諾和平或幸福。它沒有感情,對人類的哀嘆充耳不聞。我們應努力與科學共存,因為沒有什麼能讓它摧毀的幻想重現。
在所有國家都能看到的普遍跡象顯示,群眾力量正在迅速增長,我們無法預設這股力量在發展初期就會停止擴張,我們不得不接受它為我們預留的命運。所有反對它的理由都只是徒勞無功的口水戰。確實,大眾的崛起似乎是西方文明的最後一個階段,就像回到混亂的無政府時期,這種現象注定會出現在每一個新社會誕生之前,只是,我們能避免這樣的結果嗎?
到目前為止,這些徹底摧毀疲態文明的行為已經成為大眾最主要的任務。事實上,這不是今天才造成的。歷史告訴我們,當一個文明賴以生存的道德力量消失殆盡的那一刻起,就會被一群無意識且野蠻的群眾解體,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會被稱為野蠻人。到目前為止,文明通常是由少數的知識份子所創造與引導,而非群眾。烏合之眾只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在他們統治期間就像是一個野蠻的階段。文明發展必須包含固定的規則、紀律、從本能狀態到理性狀態的轉變、對未來的預見,以及高度的文化程度——以上這些條件在群眾自我放任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實現。群眾力量具有純粹破壞性,他們的行為就像微生物,只會加速個體衰弱或將屍體分解。當一個文明結構腐敗時,群眾正是加速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越是這樣的關頭,他們的使命越顯而易見,在這樣一段時間裡,群眾的數量似乎也成為當時唯一的歷史法則。
我們的文明是否會遭遇同樣的命運?這種擔心並非毫無根據,只是目前還無法確定。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屈服於群眾的統治,因為缺乏遠見,已經相繼推翻了所有可能抑制群眾的障礙。
我們對於這些引起熱議的主角—群眾的了解微乎其微。專業的心理學學生與群眾生活層面不同,未將他們列為觀察對象,後來即使將注意力轉到他們身上時,也只是研究群眾的犯罪行為。毫無疑問,犯罪的群眾確實存在,但也存在著許多其他類型的群眾,包括有道德的,或英勇的群眾。群眾的罪行只構成了他們心理學的一個特殊階段。群眾的心理構造不能僅通過研究罪行來學習,就如同不能僅通過描述一個人的惡行來了解他的性格一樣。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大師,宗教或帝國的創始人,信仰的使徒,傑出的政治家,或是某個小團體的領導者,都一直是無意識的心理學家,他們天生、本能的就能了解群眾的性格,正是這種準確的認識,使這些人能夠輕易地建立他們的主導地位。拿破崙對他統治的群體也有這種驚人的洞察力,但對於其他種族則無法掌控,例如,他在西班牙,尤其是在俄羅斯,參與了一些衝突,他的權力在這些衝突中受到打擊,並在短時間內將其摧毀。對群眾心理的了解,今天已成為政治家的最後手段,他們希望不去統治他們——這逐漸變得非常困難——但無論如何不希望被他們過度統治。
只有透過對群眾心理的某種洞察,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微弱。換言之,他們根本無法堅持任何意見。要引導群眾,不能只用純粹公平理論的規則,而是要尋找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要有誘因。例如,一個立法者,希望徵收新稅,是否應該選擇那個在理論上最公平、公正的稅種?絕對不是。在實際操作中,最不公正的可能對大眾最有利。如果它同時也最容易實施,且負擔最小,那麼就最容易被接受。正因如此,無論間接稅有多高,群眾總是會接受的,因為這種稅是每天以消費物品的一小部分來支付,所以不會干擾群眾的習慣,並且會被人們忽視。如果用一筆錢支付的工資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入的比例稅來替代它,即使這種新的稅收在理論上比其他稅收輕十倍,也會引起抗議。原因在於相較於幾乎無法被察覺的幾毛、幾塊錢來說,一大筆金額絕對會引起人們的想像空間。如果新的稅收是一點一滴地被扣掉,那麼就無關痛癢。這種經濟手段經過詳細的計算,是一般大眾無法想像的。
前述的例子是最簡單也是最貼切的,拿破崙就注意到這點。然而,現代的立法者對群眾特性一無所知,自然無法預測群眾反應。他們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察覺,人們的行為從來都不是根據純粹理性而形塑的。
群眾心理學還有許多其他實際應用,如果不瞭解這門學科,根本就無法理解大量的歷史與經濟現象。在此剛好有機會說明,為什麼連最出色的歷史學家泰納(Taine)也無法理解法國大革命這個事件,是因為他從未想過要去研究群眾與生俱來的天賦。在研究這個複雜時期時,他遵循自然科學家採用的描述方法,但自然科學家必須研究的現象中,道德力量幾乎不存在。然而,正是這些力量構成了歷史的真正源泉。
因此,僅從實際的角度來看,群眾心理學的研究值得嘗試。即使其興趣僅源於純粹的好奇心,它仍值得關注。解讀人類行為動機與確定礦物或植物的特性一樣有趣。我們對群眾天賦的研究只能算是一個概括說明,是對研究的簡單結論。我們提出的僅僅是一些具啟發性的觀點,也就是說,我們其實只是觸及這片未開發土地的表面,未來一定還有更多人會更徹底的開墾這片土地。
導論 群眾的時代
在文明變遷之前的大動盪,如羅馬帝國的衰落和阿拉伯帝國的建立,乍看之下似乎是由政治變革、外敵入侵或王朝滅亡所決定。但更深入的研究顯示,其實背後真正的原因通常是人民思想的深刻變化。真正的歷史劇變並不是那些因為過於宏大或過於暴力而使我們驚訝的事件。文明進展最重要的影響是思想,觀念和信仰,換言之,歷史上重大事件通常是人類思想在無形中變化的結果。這些偉大事件之所以如此罕見,是因為在一個種族中,最穩定的東西莫過於思想的繼承基礎。
而這個時代正是人類思想轉變的關鍵時刻。
這種轉變的根本原因有...
作者序
本書主要以群眾特性為研究重點。
遺傳會讓同一種族的個體擁有共同的特徵、氣質。然而,我們觀察到,當其中一些人為了某種目的聚集在一起時,會產生新的心理特徵,有時這些特徵和原有的種族特相差甚遠。
從古至今,組織化的群眾在社會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現在變得更為重要。群眾的無意識行為取代個體的有意識行為,是目前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之一。
我致力以科學方法來檢視群眾所產生的困難點,也就是說,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不受其他觀點、理論或學說影響。我相信,這是尋求某些少數真理的唯一方式,尤其是遇到特別具爭議性議題的時候。當一名科學家努力的想釐清一些現象時,不用考慮這樣的行動是否會對其他利益產生什麼傷害。知名的思想家高布利特.德阿爾維耶拉〈Goblet d’Alviela〉曾在一本著作中指出,我不屬於任何當代學派,所以我的論點幾乎常會與他人相左。我希望這本著作也如同他的觀察,因為一旦歸屬於某個學派,必定會受其觀念以及偏見所影響。
然而,我仍應向讀者解釋,為什麼他們會發現我有時會從自己的調查中得出一些乍看可能不成立的結論。例如,我當時指出,即使群眾中有許多菁英,但在平均智力上還是低於一般個體,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干涉他們的組織是危險的。
我對歷史的細心觀察在在證明,社會組織與生物有機體一樣複雜,我們無法強迫它們突然進行深遠的變革。雖然大自然有時會採取激烈的手段,但與我們的方式絕對不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無論改革背後的理論多麼出色,但對一個民族來說,這種狂熱的改革都是致命的。激進的改革只有在瞬間改變民族特徵、氣質才是有用的;但這不可能,只有「時間」才擁有這種力量。人們會被觀念、情感、習俗所左右—因為這是我們的本質,制度與法律只是因應這些特性所產生的結果,無法改變人類的本質。
社會現象的研究與群眾其實是密不可分。從哲學觀點來看,這些現象或許具有絕對價值,實際上,它們只有相對價值。
因此,在研究社會現象時,要依序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你會發現,純粹理性的學說與實踐理性的學說常背道而馳。幾乎沒有任何數據能跳出此範疇,即使是自然法則也是如此。從絕對真理的角度來看,立方體或圓形是不變的幾何圖形,由特定的嚴格公式定義而來的。但從視覺上來看,這些幾何圖形可能呈現出多樣化的形狀。透過透視法,立方體可能被轉換成錐形或正方形,圓形可能被轉換成橢圓或直線。換言之,對這些虛構形狀的考慮遠比真實形狀的考慮還要重要,原因在於這是我們眼中所看到的,而且是可以用攝影或圖片重現的形狀。在某些情況下,不真實的東西比真實的東西包含的真理更多。呈現物體準確的幾何樣貌,有時會扭曲自然且無法被辨識。試想,如果一個世界的居民只能複製或拍攝物體,卻無法觸摸到它們,那麼這些人對物體的形狀很難有準確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有少數學者能理解這種形式的知識,那麼就不會引起群眾的興趣。
研究社會現象的哲學家應銘記,除了理論價值之外,社會現象還具有實踐價值,而後者對於文明的演進才是最重要的。意識到這一點後,哲學家在得出看似符合邏輯的結論時,更應該保持高度謹慎。
還有其他原因也要求哲學家保持小心謹慎。社會現象非常複雜,我們很難全面了解,更無法預測它們之間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表面上看起來簡單的事情,背後可能隱藏著無數複雜的原因,很多社會現象背後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推動,我們很難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就像海浪,我們只看得到海面上的波動,卻不知道海底下發生了什麼。群眾行為常常不太理性,但有時又像受到神秘力量的指引,做出一些讓我們驚訝的事情。這種力量古人稱之為「命運」或「天意」,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種看不見的「集體意識」。「語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常一個民族的語言非常複雜,不是由某一個人創造出來的,而是由整個民族共同創造累積而成。即使是最博學的學者,最受尊敬的語法學家,最多也只能記錄語言的規則,完全無法創造語言。偉人的思想也是如此。雖然偉大的思想來自於個人的智慧,但卻是整個社會提供養份才讓這些思想得以萌芽發展。
毫無疑問,群眾總是無意識的,但這種無意識或許正是他們力量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中,有些生物的複雜行為全由本能主導,對於這種行為,我們總是感到驚訝。理性是人類發展到近期才有的屬性,還不夠完美,無法揭露出無意識狀態的規律,更不用說取代它了。我們大部分行為還是主要受到無意識的影響,而非理性。無意識的作用就像一種未知的力量。
如果我們只想要在某個限縮的安全範圍內獲取科學知識,而不做一些模糊猜測與無用的假設,那麼我們只需要觀察眼前可接觸的現象,並侷限自己的思考範圍。從觀察中得出的每一個結論,並非是最後結果,因為在清晰可見的現象背後常會有一些曖昧不明的狀態,更有甚者,在這些狀態後面,更隱藏著我們聞所未聞的現象。
本書主要以群眾特性為研究重點。
遺傳會讓同一種族的個體擁有共同的特徵、氣質。然而,我們觀察到,當其中一些人為了某種目的聚集在一起時,會產生新的心理特徵,有時這些特徵和原有的種族特相差甚遠。
從古至今,組織化的群眾在社會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現在變得更為重要。群眾的無意識行為取代個體的有意識行為,是目前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之一。
我致力以科學方法來檢視群眾所產生的困難點,也就是說,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不受其他觀點、理論或學說影響。我相信,這是尋求某些少數真理的唯一方式,尤其是遇到特別具爭議性議...
目錄
序
導論:群眾的時代
第一部 群眾心智
第一章 群眾的普遍特徵—心理學上的群眾心智統一定律
第二章 群眾的情感與道德
第三章 群眾的思想、推理能力與想像力
第四章 群眾信念都具有的宗教形態
第二部 群眾的意見與信念
第一章 形成群眾意見與信念的間接因素
第二章 群眾意見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眾領袖與說服手段
第四章 群眾信念與觀點的變化範圍
第三部 不同群眾的分類與描述
第一章 群眾的分類
第二章. 被稱為「罪犯」的群體
第三章. 刑事法庭陪審團
第四章. 選民
第五章.議會
序
導論:群眾的時代
第一部 群眾心智
第一章 群眾的普遍特徵—心理學上的群眾心智統一定律
第二章 群眾的情感與道德
第三章 群眾的思想、推理能力與想像力
第四章 群眾信念都具有的宗教形態
第二部 群眾的意見與信念
第一章 形成群眾意見與信念的間接因素
第二章 群眾意見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眾領袖與說服手段
第四章 群眾信念與觀點的變化範圍
第三部 不同群眾的分類與描述
第一章 群眾的分類
第二章. 被稱為「罪犯」的群體
第三章. 刑事法庭陪審團
第四章. 選民
第五章.議會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寫出版出版日期:2025-01-15ISBN/ISSN:978626729390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