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年年有山風吹拂,吹散了落葉,吹散了人潮,吹不散那常駐心頭的身影……
本書收錄近四十篇清新雋永的散文集,有道不盡的大度山中風華、閒情記憶;有掛記往日情懷,歷數東海師生及親屬間的真摯情誼......。作者文筆感性細膩、直抒胸懷,各篇獨到,讀來引人入勝,駐足心頭。
本書共計三大篇:〈山中生活篇〉,記述作者久居大度山豐實的生活點滴,山之雨、山之鳴……閒情記憶,說不盡的山上風華;〈師友篇〉,談及作者與東海大學的師生情誼,掛記往日情懷,念茲在茲;〈親屬篇〉,歷數與親人間的真摯情,雖是平淡,卻能真情相待。全書提及的人事景物,皆鐫刻了平凡或不平凡的景緻,常駐心頭。
作者簡介:
王建生
學歷:
1973年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畢
1970年東海大學中文系畢
經歷:
民國62年(1973)起,任教東海大學四十四年,民國71年(1982)二月起為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民國101年(2002)退休,兼任中文所教授至2017年6月。曾任東海中文系所主任,考試院典試委員,文化部列名作家,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規劃委員、評鑑委員,書畫學會顧問、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理事長,東海大學中文系系友會創會會長。曾主持教育部獎助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文史哲中西文化講座等多項計畫主持人。現為研究學者、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榮譽理事長,文學、中國書畫藝術創作工作者,業餘收藏家。
著作&事蹟:
發表學術專門著作、文學、書畫、金石研究、創作等等專書四十八種。並獲1997年文復會;1988、1996年科技部(國科會)等多次獎項。主編文藝性、學術性刊物約十種。著作與主編刊物獲政府、學校補助者有十餘種。學術論文約七十篇,水墨畫作參與國內外聯展六十餘次。
2018年 於臺中東海大學圖書館舉辦山水畫個展及著作展
2017年 於臺中文英館主持臺灣省中國書畫學會聯展,並與泰國、菲律賓畫家交流
2016年 於臺中豐原葫蘆墩文化中心與北京市文學與藝術界聯合會交流
2016年 法國.巴黎水墨聯展
2015年 菲律賓.馬尼拉水墨聯展
2006年5月 於臺中文化中心參加第九屆東亞(臺灣、韓國、日本)詩書展
1996年 美國.洛杉磯水墨聯展
章節試閱
【大度山居】(節錄)
〈山之晨〉
大度山的早晨,陽光和煦,除了冷冷寒天,總可以看到綠葉上光波灧瀲,涼風習習。排列在鐘樓兩旁的院館、大樓,立在坡上,浮離市囂,猶如空中仙居,一塵不染;古典而莊嚴的形象,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的地方。六十餘年來,黌宮學府,絃歌不輟,不知蘊育了多少人才!道旁的榕樹,館院間的相思林、竹叢,濃濃鬱鬱,古老蒼勁,時時傳出鳥鳴、蟲聲,與心上下。
金碧輝煌的路思義教堂,合掌膜拜地矗立雲端,貫通天人,上帝愛世人,總是時時刻刻提攜子民,向上向善,化育學子;求真、篤信、力行,指引迷津。何以有些菁菁學子自嘆「失落的一代」、「無根的一代」?甚至迷失在燈紅酒綠之中?
越過小橋、流水,沿著林木芬芳的柏油路面,幾番曲折,遠望農牧場,平疇牧野,綠波似海。近處青青草端,透著晶亮的水珠,一閃一爍。牛廐上的牛群,一口一口的咬著乾草,在兩腮間嚼來鼓去,好似童年時代,媽媽做年糕時,用磨子磨呀磨地,把粗粗方方的米粒,磨成一股白色的米漿,沿著糟溝流到桶子。人在滾滾紅塵中,磨呀磨呀,原來顆顆的米粒,是否也化成一道道水流,順流而去。
牧場上的太陽又大又紅,太陽的光芒,無偏私的照臨大地。萬物因此生長,也因此枯萎;或消或長,總是不停地循環。晨光綠野,提攜多少英雄豪傑,亦送走多少遊子浪人,如潮去潮來,永無止息。
〈山之雨〉
藍藍的天,忽而烏雲片片,由毛毛細雨,到斗大雨滴,有如傾斛珠,浙瀝嘩啦, 門前排排水流,夾著黃土,匯成滔滔滾滾濁流,覆蓋青青草地。平昔活潑兒童、頑皮貓狗,瞬間遯身不知去處。
望著窗外雨景,記起小時候提著「腳桶」(水桶),和弟弟欣賞天上掉下的雨, 落在桶子裏,泛著圈圈的淪漣,就像爸爸抽煙的煙圈般,好多好多,數不盡。接著,就是兄弟倆打水仗了。有時,碰巧爸從田地裏扛著犁、牽牛回來,全身濕漉漉的,看到我們兄弟在雨天玩水,不由得怒罵幾聲。
唸大學,離開家鄉,雨珠滴在手上,沒有聽到弟弟的嘻笑聲,也聽不見阿爸的怒呵聲。看不見笨重的簔衣、斗笠,而是滿路撐著黑傘、花傘的人,時而可以看見傘在空中旋轉。有的人縮進車子,只見擋風玻璃前的雨刷,像時鐘不停的左右擺動。
前二年,雨來得特別少,據家人說田地乾裂了,裂成一塊一塊。土地上的稻子,一株株的枯死,我望著天空,天空依舊藍藍。今年,老天或許是為著補償前些年的「內疚」,黃梅雨、颱風雨、西北雨……夾著雷霆萬鈞的氣勢,一次又一次,淅裏嘩啦的下著,大水搶奪了無辜生命,淹沒了稻田,攘奪了財物,又成了災害。該謝天呢?還是恨天?只是天空依舊默默。
【閒情散記】(節錄)
〈草坪〉
踏進學校大門,一片片寬廣的草坪。
遠望草坪,像舖了一層層青綠的氈子。當你接近它時,它散溢著芳香,淨化你的心靈。眼看株株小草,堅毅地生長在乾硬的土地上,由秋至冬,它的顏色,由金黃、紅棕,而乾枯。第二年春,又轉為青青,周而始的循環著。也許你會盛讚蘭花,色美氣香,依緣蛇木生長;可知小草在乾裂的土地上苦澀與堅定的生長,更該我們深思。
土地是小草的根源,有土地有小草;地養育草,草保護地,就像皮膚養毛髮,毛髮護著肌膚。土地也是人類生存的依據,土地養育人類,也如父母養育子女一般,所以《周易》說:「乾為父,坤為母」。每當我腳踩著大地時,總有無比的興奮,就如孩子親近了父母,可以盡情的撒野。
草坪,你可以盡日的躺在那兒,隨著,口中唸著王維的〈相思〉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詩情餘意,令人惓懷。或躺在地上,仰觀天地間「春花春鳥、秋月秋蟬」(鍾嶸語),偷得浮生半日閒,總是愉快的;偶而還可以無憂無慮的作無邊春夢呢!
溫煦的陽光,穿過樹林,斜照在草坪上,你更可以在草坪上欣賞來來往往的男女、男的少有看頭,女的花樣可就多了,從腳上的鞋、裙襬、上衣、頭髮,各種款式的變化,令人眼花撩亂。
〈長廊〉
遠遠望去,迷人的四合院建築,使人彷彿置身在漢唐的國度裏,過著優游、文雅的生活。登上階梯,仰視長長的廊腰,好像迴旋地流動著,有如蜿蜓的蛟龍,正蜷局著身子平臥在綠叢裏。站在臺階上,流觀長廊暗紅的支柱、斗栱、勾欄、屋簷,都是那樣的古色古香,來東海遊賞的人,住在東海的山中人,總是被這古典的形象迷惑著。因為它蘊含著漢唐以來深遠的文化,不知有多少人,有多少次,激起對漢唐宮殿的憧憬。全唐詩第一首,唐太宗的〈帝京篇〉說: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連甍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詩篇描了帝京是如此雄偉、壯觀,唐朝不論是國勢、文化,是遙接漢的,世界第一,此刻的我們呢?是否承繼唐代?漢代?還是正努力的遙接著?
走在學院的廊下,教室傳來朗朗讀書聲;讀書,自古以來是成龍、成鳳的唯一道路。今日讀書的目標,雖不同於往昔,但處在「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博通古今中外,是我們的理想。長廊似父母親的雙臂,緊緊圍成大圈擁抱著,牽引著學院下的子民,在知識的領域裏,個個成龍、成鳳。
【春山猶蒼翠,年年杜鵑紅─懷念蕭繼宗老師】(節錄)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大度山上樹多影重,在雲霧飄渺的時刻,好似襯著薄紗的青年,活躍其間。路旁許多美麗的杜鵑及各類草花,紅白、橘黃相次,突出在青青草地。尤其近幾年,杜鵑花多,開得更盛,繽紛璀璨,不比六月的火鳳凰遜色,山花就在路旁,增添一分親近。
美好的環境,應該有美好的聯想,只是,在這時節,總會想起蕭幹侯(繼宗)老師,因為他的形貌、才華都如春景般的美好,也消失在春的懷抱。
蕭老師上課時,風采翩翩,上他的課,有如醉在春風裡。譬如上老師的「詞選」課,講到韋莊的〈思帝鄉〉:「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描寫少女春遊,草木青青,蟲聲處處,鶯飛蝶舞,紅杏吹滿頭之際,忽然瞄見一位帥哥,直覺迷上帥哥,愛戀的衝動,甚至想到「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意念之變化,不可思議。又如蘇軾的〈定風波〉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東坡路上遇雨,喻人生道路險境,泰然自若,寄託自已經歷的政治風暴。是老生之詞,內化堅韌,不怕外在風雨摧殘,令人印象深刻。這樣情景,大度山上是可以體會的。
後來,老師擔任過系所主任、教務長等行政工作,但他清廉,對於學校經費一絲不苟,做事認真,是非分明,愛護同學,視同己出。雖然公務如此煩忙,他還是不停地寫作,著作等身,令人敬仰。他指導論文的學生很多,記得唸大學部跟我同班的蔣萬益,和研究所同班的徐照華(任教中興大學),都是老師指導的學生。
昨日、今日、明日,很快地變化,然而年年蒼翠的大度山,春天的杜鵑紅遍山頭, 蕭老師的身影,隨著日子的增進,離我愈遠,只是這份思念之情,久久不能相忘。
【中國山水畫井松嶺大師】(節錄)
說起井松嶺大師,出生地在河北(今改隸山東)東明縣井庄村。書香門第,從小對書畫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山水畫,更是一生如癡如狂的喜好。在大陸念書時,就有卓越的表現。來臺後,定居臺中,任教於光明國中、省立二中,教授國文、美術。平日經常參加聯展,舉辦個展,大大小小,參展次數,幾乎難以計數。此外,與同好創立大道中國書畫學會,指導有志同好,為推廣美術教育,也到中部各大專院教授國畫,私下,也招收弟子學習書畫。一時之間,臺中地區學習書畫的人口大增。也因此,他教授的學生滿天下。後來,他離開省二中教職,專門創作、研究水墨山水,隨著歲月的推進,井老師的畫技漸漸成熟,終至成為人人口中的「井大師」。有人說他是:目前國內外少數「可以靠繪畫來過生活的畫家。」現在一幅全開水墨,至少臺幣三十萬元起跳,就可以知道井大師在畫界的行情。前陣子在北京,拍賣價是五十幾萬,以前還有一張畫賣到上百萬,令人羨慕。
井老師師承黃君璧、傅狷夫等名家,尤其受傅狷夫老師影響大,除了自己研究、創作外,如傳承傅老師裂隙法,並創滾筆法、逆筆法等,也向國寶級畫家張大千先生請益學習潑墨,井大師的潑墨可說已是自成一家。
除了繪畫的成就,井老師更重要的成就是創立大道中國書畫學會,提倡美術教育,並且藉由「美術」的「美」,提倡「高尚」、「美好」的人格,來改善汙濁的社會環境。人人知道社會混濁,但不知如何澄清?井老師認為美術教育,可以美化人生、美化人格,除去濁穢的社會。所以每次美展開幕,井老師總是大聲疾呼的提倡美術教育,來淨化人心,改變社會風氣。現在社會,尤其媒體,為了行銷,引起眾人注目,往往報導「怪、力、亂、神」的事,怪力亂神報導多,讓人覺得我們不知是活在什麼世界?也造成人心浮動,社會不安的現象。相反的,提倡美術教育的書畫家, 淨化人心的宗教家,關心社會變遷的學者專家,往往啞口無言,少有報章媒體特別報導、宣揚。因此,這些人物遭受冷落。這是社會的悲哀呢?還是社會「多元」的好處?為了貪名逐利,不擇手段,甚至喪盡天良,殘害他人,令人痛心。
【父親】(節錄)
記得小時候,父親常常幫忙「展叔」推銷蔬菜,「展叔」不知是父親結拜的,還是親戚的關係?還有,因種田認識的「黑胸」叔,也常互贈有無。另外,父親參加當時的勞役、義工,也是常有的事。父親與其他兄弟間,也都和睦相處。
記得有一次,大約是我唸初中時,父親種西瓜賺了一點錢,於是大手筆的買了一個大同電扇,市價約五百元,當時五百元是一個很大的數目,他感到很滿意,常常在黃昏,或者休閒時,躺在床上,吹著電扇,哼哈一些民間歌曲,樂天安命,一副好不快活的模樣。
我研究所畢業後,很幸運的留在母系服務,父親常常帶著鄉下土產來看我,我嫌他乘車不方便攜帶東西,勸他別帶。有次,內人文璞生育,父親老遠從屏東家鄉帶來土雞,還有其他食物。可惜,那一次在屏東火車站被「金光黨」騙了,洗劫一空。進了家門口,他竟然掉下眼淚!從小,我沒有見過他掉眼淚,我總覺得他是鐵漢,可是,為了給媳婦坐月子,失去了土雞還有手指上的金戒指,竟然掉了淚,那種摯愛子女的心情,令我難忘。
父親嚴肅的臉,往往令子女不敢親近。平日,我們兄弟也都不敢隨便跟他苟言談笑,所以父子之間,有些隔閡。不過,他的真情,不須用言語說明,而是在他的舉止動作。擘如,父親的幾個兄弟中,他先加蓋房子,讓我們兄弟有較寬的活動空間。最早,我們二位姐姐,四位兄弟,同父母住在一個約五六坪的房間,另外有間廚房,煮飯作菜用餐的地方,大概三四坪吧!生活的侷促可知。以後父親加建三間的房子,讓我們兄弟可以讀書作息的地方,已經極盡他的財力了。
在大雨天,或者颱風天,父親常常外出到田裏,抓青蛙,或者拾田螺之類,讓我們有可口的美食。或者到附近竹叢,摘取竹筍,水邊摘取「過貓」當蔬菜。使得平淡艱苦的日子,增添一些樂趣。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一大早他扛著犁,牽著牛到田裏工作,夕陽斜照,又是同樣的畫面,珊珊歸來。一位標準的農夫,一生艱苦、困難的生活寫照,讓我終生難忘。也許他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工作精神,便是我終生學習的地方。
父母親晚年偶爾來家小住,疼惜二位孫女,偶爾也全家一起出遊到遊樂園,享受天倫之樂。
【母親】(節錄)
就勤勞方面說
我從小看著母親從早忙到晚。當然最辛苦莫過於將我們五六個小孩拉拔長大。平日一早,便準備全家早餐,也準備飼豬的早餐;在廚房煮飯(鄉下都吃乾飯)、炒菜,以前燒菜作飯不像現在瓦斯爐一開即可。舊的灶爐,燒著是木柴、乾草,升起火來,往往很燻,到處是煙,雖然有煙囪,不過煙氣往往四散。媽媽準備好早餐,還得準備飼養小豬或母豬的食物,然後餵食。早先,我兩位姐姐因為沒有上學,從小幫母親餵食豬仔。等全家用過早餐,母親忙著整理、清洗碗盤,光是早上就得忙上二、三個鐘頭。接著,隨著父親到田裏工作,有時工作一半,先回家燒中飯,有時留在家中整理雜物,中午準備飯菜,送到田裏一起用餐。種種瑣事,都由母親負責。要是過年過節,那可就更忙。因為還要做年糕,準備拜拜的貢品,都落在她肩頭上。不僅如此,孩子的衣服破了,要補;孩子頭髮長了,要剪;沒錢了,要借;都是母親經手。比起現在職業婦女,母親辛苦多了。
再就忍耐說
母親的忍耐,可從幾方面講。先說工作上的忍耐。她經常陪著父親到田裏工作, 工作的份量,雖比不上父親的沉重,可是回家後,要負責全家清潔、整理、三餐, 甚至牲禽的餵食等工作。再說金錢方面,母親要負責三餐的菜錢、籌小孩上學的學雜費、過年換新裝的治裝費,萬一身上錢不夠用,還要向鄰居借貸,真是辛苦。再次, 父親心情不佳時,往往批評母親工作不利,真是冤枉。因為外祖父母家境不好,母親很少回娘家,也沒有餘錢孝敬娘家,心裏上一定很辛酸、淒苦。還有,對於小孩的職業、出路,念茲再茲,遇見孩子工作不順,難過之心,只能縈繞在自已腦海中。
【大度山居】(節錄)
〈山之晨〉
大度山的早晨,陽光和煦,除了冷冷寒天,總可以看到綠葉上光波灧瀲,涼風習習。排列在鐘樓兩旁的院館、大樓,立在坡上,浮離市囂,猶如空中仙居,一塵不染;古典而莊嚴的形象,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的地方。六十餘年來,黌宮學府,絃歌不輟,不知蘊育了多少人才!道旁的榕樹,館院間的相思林、竹叢,濃濃鬱鬱,古老蒼勁,時時傳出鳥鳴、蟲聲,與心上下。
金碧輝煌的路思義教堂,合掌膜拜地矗立雲端,貫通天人,上帝愛世人,總是時時刻刻提攜子民,向上向善,化育學子;求真、篤信、力行,指引迷津...
作者序
我的生活簡單,高中畢業前,居住在屏東佳冬石光村鄉下。家中院子,滿園果樹。院子外面,茂林脩竹,涌泉奔流,滔滔不絕。(今溪水已乾凅)。遠處,山巒相映,牧童引歌,過著日作夜息的農村生活。也因此,從小喜歡大自然,喜歡山水。以後唸大學,研究所,東海大學任教,五十多年的歲月,長居大度山上。常年看著綠樹蔥瓏,山花鮮麗,聽著鳥禽蟲鳴,隨風而起。東海湖,湖面雖小,噴泉四溢,如雨點般的落下,水波漣漪,與游魚上下。閒立其旁,引來諸多聯想。
本書分三篇。《山中生活篇》,敘述平日大度山生活點滴。從早晨開始,陽光,光波灔歛,涼風習習。其中,教堂、教室、農牧場,猶如天上仙居。山上曲折的路,就像血管,分布全身。還有山之雨、山之鳴等等,總有說不盡的風華。或閒情記憶,記憶山中友朋,也記錄大學時代學習的經過。還有我任系主住時,洪頤瑄同學獲得金馬獎新人獎,轟動一時,也隨之記錄。也有追憶昔日與系友到大雪山遊,與其他學校師生至長江三角洲考察等等,豐采的生活,如在眼前。
《師友篇》,是因為在東海受大學教育,諸多師長,有如父母般照顧學子,而同事,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情誼,隻言片語,總在心中徘徊。老師們雖然仙逝了,留下的典範,時時浮現他們的身影。尤其夢中,偶亦浮現,掛記往日情懷。昔日的同事,好朋友,也因年歲逐漸增長,暗生惆悵。而鍾慧玲教授也已仙逝,不甚唏噓。我早期教導的學生,不少同學在學界或各領域,都有傑出的表現,令人心慰,今已成為朋友。書中所提到的幾位,是大學畢業後,時時惦記著我,年節寄卡片祝福,或來校探望,如此真情,讓自已體會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喜樂,難怪孟子認為「王天下不為也」。同此感慨,不愧此生作育英才。
至於《親屬篇》,對先人的悼念,亦是慎終追遠之意,尤其父母親的恩惠、教誨,更是終生難忘。也敘及姐弟情深,多少年來的情誼,常在記憶中。提及姻親,表達關愛之情。在這紛紛擾擾的社會,一個家庭,努力耕作,自給自足,還能夠安定的生活,也算是福分。這些點滴的記憶,常駐我心。
記得我初高中同學陳秋坤研究員(臺大歷史系畢業,後任職中研院近史所),在高中時代,有一次跟我半開玩笑的說:「你文筆好,要活的久一點,好為我們一些朋友寫寫生平事蹟」。那個時候,我不介意。現在想起來我的確也為一些師長、同事,撰文做了見證,見證人世間的真情,只有這份真情,能日久愈芬芳。反顧腥風血雨的社會,為爭名奪利,絞盡腦汁,暗算隸屬不同顏色的「敵人」,令人膽寒。這就是「民主」?書中所提到的許多人物,過著平淡的庶民生活,平平安安,何嘗不是得來不易的福分。
書中《親屬篇》及部分《師友篇》文章,是新作。《山中生活篇》及部分《師友篇》作品是從昔日著作選錄。我最早的作品,刊登在《東海文藝》季刊,或者《東海人》校友刊物,吳福助教授等人主編的《大度山上―東海文選》(一九九九年)也有選錄〈大度山居〉。本書匯集昔日文學著作,如《王建生詩文集》(自刊本,一九九○),後選入《建生文藝散論》(臺北,桂冠,一九九三)。其他包括《心靈之美》(臺北,桂冠,二○○○年),《山濤集》(臺北,聯合文學,二○○五年),《山中偶記》(臺北,釀出版,二○一二年)。本書部分文章便是從此選出,不過部分文章文字有些修補。現在把昔日印象較深的師長、同事、同學,家族成員,以及大度山的風景、生活結合起來,山上年年有山風吹拂,吹散了落葉,吹散了人潮,只不過真如書名所說的「吹不散心頭上的身影。」
王建生 大度山上
二○一八年五月 母親節
我的生活簡單,高中畢業前,居住在屏東佳冬石光村鄉下。家中院子,滿園果樹。院子外面,茂林脩竹,涌泉奔流,滔滔不絕。(今溪水已乾凅)。遠處,山巒相映,牧童引歌,過著日作夜息的農村生活。也因此,從小喜歡大自然,喜歡山水。以後唸大學,研究所,東海大學任教,五十多年的歲月,長居大度山上。常年看著綠樹蔥瓏,山花鮮麗,聽著鳥禽蟲鳴,隨風而起。東海湖,湖面雖小,噴泉四溢,如雨點般的落下,水波漣漪,與游魚上下。閒立其旁,引來諸多聯想。
本書分三篇。《山中生活篇》,敘述平日大度山生活點滴。從早晨開始,陽光,光波灔歛...
目錄
自序
【山中生活篇】
大度山居
閒情散記
羊蹄甲
我的大學時代
山中偶記
年俗與我
瑄聲金馬躍―「洪顥瑄同學獲得金馬獎慶功茶會」致辭
大雪山一日遊―中文系系友會紀實
南京大學主辦「兩岸大學生長江三角洲自然暨人文地理考察活動」參訪記
【師友篇】
春山猶蒼翠,年年杜鵑紅―懷念蕭繼宗老師
秉春秋大義,著書與身齊―憶徐師復觀
長者風範,如沐春風―令人懷念的高師葆光
精通語言,幽默風趣―記憶中的方老師(師鐸)
專擅文字、文學,生活樸實―憶江師舉謙
率性詩人―追憶孫師繭廬(克寬)二三事
博學多聞―憶梁師容若
陳問梅老師二三事
梅校長可望博士九十壽辰
值得敬佩的校長―梅可望博士
能吏與名師,詩翁同禪客―憶巴壺天老師
忠厚長者,書人相依―懷念王天昌老師
學書記―兼懷朱師龍安(雲)
中國山水畫井松嶺大師
此地一遠別,迢迢隔青天―懷念祁樂同老師
謙謙君子,徐徐如風―懷念藍文徵老師
敬悼鍾教授慧玲
老朋友―李金星教授
稟性聰慧的劉昭明教授
志在天下的張志誠副院長
淡定人生的見日法師
【親屬篇】
祖父、母
父親
母親
二位姊姊
內人及女兒
二弟生全
儉家三弟
成旗四弟
姻親
附錄 本書作者著作目錄
自序
【山中生活篇】
大度山居
閒情散記
羊蹄甲
我的大學時代
山中偶記
年俗與我
瑄聲金馬躍―「洪顥瑄同學獲得金馬獎慶功茶會」致辭
大雪山一日遊―中文系系友會紀實
南京大學主辦「兩岸大學生長江三角洲自然暨人文地理考察活動」參訪記
【師友篇】
春山猶蒼翠,年年杜鵑紅―懷念蕭繼宗老師
秉春秋大義,著書與身齊―憶徐師復觀
長者風範,如沐春風―令人懷念的高師葆光
精通語言,幽默風趣―記憶中的方老師(師鐸)
專擅文字、文學,生活樸實―憶江師舉謙
率性詩人―追憶孫師繭廬(克寬)二三事
博學多聞―...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