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過瑜伽之鏡,人才能從中感受到自身。」
1966年出版至今全球銷售突破百萬冊不墜
當代瑜伽大師──艾揚格
最權威的瑜伽指導經典 艾揚格(B.K.S. Iyengar, 1918-2014)師承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阿闍梨,
是將瑜伽推廣至當代世界的重要推手,
而本書是艾揚格一生中最重要的瑜伽指導全書,
是他每天長達10小時、不間斷修練35年後的思想精華,
深入淺出地闡述每個體位法動作及呼吸調息法的知識與需求,
並由艾揚格本人親自示範動作,
完整呈現大師對於瑜伽的追求與修練成果。
全書內容包括──.艾揚格親自闡述瑜伽的起源、精要與哲理。
.200個體位法的完整步驟、技巧與功效說明,搭配592幅大師親自示範照片,幫助練習者清楚掌握細節。
.鎖印法、淨化法與呼吸調息法的技巧、功效與注意事項。
.針對初級、中級、高級的練習者,提供不同階段性的訓練方式指引。
.提供300周的瑜伽鍛鍊計畫,並針對不同病症給予養身體位法建議。
.書末附有詳盡體位法與瑜伽相關梵文詞彙對照表及索引。
▍艾氏瑜伽(Iyengar Yoga)艾氏瑜伽是艾揚格將瑜伽科學化與醫學化,發展出正確調整身體位置──「順位」(alignment)的一種哈達瑜珈。
艾氏瑜伽教學風格嚴謹,要求身體對稱、平衡、能量貫通,並開創使用各式輔具來提升練習的精準度,其獨特的輔助瑜伽體系能改善個人身心上的種種問題,使身體朝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
艾揚格深信,體位法不單只是對身體的練習,並涵蓋了整個瑜珈八肢的修行之路,而使個人的身心靈臻於完善。
作者簡介:
艾揚格B.K.S. Iyengar
1918年出生於印度南部,1934年前往邁索(Mysore),於「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阿闍梨(T. Krishinamachaya)門下修習八肢瑜伽,1937年奉命前往印度普那(Pune)展開教學生涯,並開始潛心鑽研試驗瑜伽的各式技巧。1966年,他將其多年修習瑜伽的心得撰寫成《瑜伽之光》出版後全球暢銷,聲名遠播。往後的數十年間,他前往世界各地講學授課,並持續撰寫瑜伽相關著作。2004年,他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直至高齡90歲,艾揚格仍然每天練習4小時的體位法及調息法。2014年逝世於印度普那,享耆壽95歲。
艾揚格對體位法進行精心研究,並探索開發各式輔具,讓各種身體條件的人都能夠完成瑜伽鍛鍊,其獨特的輔助瑜伽體系,日後發展成為「艾氏瑜伽」,也是當前全球瑜伽的主流派別。
譯者簡介:
▌章敏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碩士。譯有《世界藝術史》、《愛好和平的戰士》、 《提香》 等書。
▌廖薇真
曾歷任雜誌社、出版社主編,從事文字工作多年,現專事採訪書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
▎什麼是瑜伽?
Yoga(瑜伽)是源於梵文字根yui,意即綁住、結合、套上軛、將人的注意力導向專注、使用與應用。瑜伽亦指和諧或融合。瑜伽真實的連結了我們的意志與上帝的意志。由瑪罕迪瓦.德賽(Mahadev Desai)所譯的《聖雄甘地談薄伽梵歌》(Gita according to Gandhi)前言裡述及,「瑜伽的意思是將身心靈的所有能量與上帝連結;以瑜伽做為修練個人的智能、心智、情感、意志;靈魂的平衡,讓人能均衡地看待生命的各個面向。」
瑜伽為印度哲學「正統六派」之一。帕坦加利在其經典之作《瑜伽經》(Yoga Sutras)裡將瑜伽整理、校對、系統化,編撰成185條箴言。在印度思想中,至高無上的宇宙靈性(大我或上帝)遍及萬物,而人的個體靈魂(小我)只是其中一部分,稱瑜伽為系統是因為瑜伽教導小我可以與大我融合為一,並從而解脫(moksa)。
遵循瑜伽之道的人被稱為瑜伽行者,男為瑜伽士(Yogi),女為瑜伽女(Yogin)。
《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第六章是瑜伽哲學最具權威性的重要論述,克里希那神向阿諸納解釋瑜伽能令人從苦厄中解脫得道:
「當他的心靈、智能、自我都在控制之下,從煩躁不安的欲望中自由,因而使其安棲於靈魂中,一個人就會成為相應(Yukta)——與神融合為一的人。無風之處的一盞燈,火焰不會搖曳;就好比瑜伽行者,他控制自己的心靈、智能、自我,全神貫注於他內在的靈性。當搖曳不定的心靈、智能、自我,透過瑜伽練習而靜止時,他就能於自身靈性的恩典裡得到滿足。在那境界裡,他明了永恆的喜悅是超越感官而無法比擬的,他流連在真諦中而不願離去。他獲得了無上珍寶,再也沒有什麼能與此相比。他同時也達到更高境地——不為更深更重的苦所哀慟。這就是瑜伽的真義,從苦厄中解脫。」
經過完美切割的鑽石,每一面閃耀著不同光芒;瑜伽這個詞也是如此,從各方面映照出不同深淺的意義,且顯露出人們致力於獲得內心平靜與快樂的不同層次。
《薄伽梵歌》為瑜伽做出其他解釋,並著重在業瑜伽(Karma Yoga,以行動來實踐的瑜伽):
「工作僅是你的殊榮,而不是果實。絕對不要讓行動的果實成為你的動機;絕不停止勞動。以上帝之名工作,放下自私的慾望。別讓成功或失敗影響你。這種均衡就是瑜伽。」
瑜伽也被描述為勞動的智慧,或是悠游於生活中的活動、和諧與節制。
「瑜伽為的不是暴食,不是絕食,不是貪睡,不是不睡。藉由有節制的飲食與休息、規律的工作、控制睡眠與清醒的時間,瑜伽會消滅所有的痛苦。」
《加德奧義書》(Kathopanishad)描述瑜伽︰「當所有感官活動靜止時,當心靈平靜時,當智能不受攪擾時——智者說︰然後,就達到更高的境界。這種持續穩定地控制心智與感官的方式,就是瑜伽。達此境界者即可不惑。」
《瑜伽經》第一章第2節,帕坦加利描述瑜伽為「chitta vrtti nirodhah」。可以翻譯成︰抑制心靈的變化;或者壓抑意識的波動。梵文chitta代表心在其所有或集體的感官裡是由三種層級組成︰(1)心智(manas,心念,個體心靈擁有專注、選擇、拒絕的力量與能力;心靈搖擺不定無法決定的能力);(2)智能或理智(buddhi,覺知,事物之間辨別取捨的明確狀態);(3)自我(ahamkara,我執,字義為我即創造者,「我知道」的確認狀態)。
梵文vrtti是源自字根vrt,意指改變、轉動、流動;因此也可說是:行動的過程、行為、生存方式、情勢,或心性的狀態。瑜伽是一種方法,可讓起伏的心平靜下來,可將能量導引至有助益的通道。當面對巨流時,理應以水壩和渠道來疏濬,建造龐大的蓄水庫以預防飢荒並供給工業上豐沛的能源;心靈亦如是,經適當的控制時,能產生平靜的總匯,並且帶來使人們向上提升的充沛能量。
控制心靈的問題就在於:那是件不好解決的事,正如《薄伽梵歌》第六章裡的一段話,阿諸納問克里希那神︰
「克里希那,你曾告訴我瑜伽與梵天(宇宙靈性)融合為一的特質,但心靈煩躁不定,瑜伽又怎能有堅定的永恆?心靈是衝動、固執、強烈、倔強的,就像風一樣難以駕馭。」克里希那告訴他︰「毫無疑問地,心靈是活躍且難以控制的。但這點是可以練習的,透過持續不間斷的練習,並且屏除慾望貪念。一個不懂得自我控制的人,是難以達到這神聖的連結;但是一個會自我控制的人,只要努力,以正確的方法引導自身的能量,他就可以達到那個境界。」
.瑜伽的階段
正確的方法與達到目標兩者是一樣的重要。為了靈魂的追尋之旅,帕坦加利所列舉的八肢功法也可稱為瑜伽的八個階段。
(1)持戒(Yama,外在的道德戒律);(2)精進(Niyama,以紀律來自我修行);(3)體位法(Asana,姿勢);(4)調息法(Pranayama,有節奏地控制呼吸);(5)攝心(Pratyahara,心靈從感官和外在的事物上抽離與解放);(6)專心(Dharana,心靈集中);(7)入定(Dhyana,冥想靜坐);(8)三摩地(Samadhi,由深沉的靜坐進入超越意識的境界,每個修行者於靜坐中與神合而為一)。
持戒和精進控制瑜伽行者的情感與情緒,並與眾人和諧相處。體位法保持身體健康、強壯,並與自然和諧共生。最後,瑜伽行者擺脫身體的意識。他征服身體,使身體成為個體靈魂合適的工具。前三階段是屬於外在的鍛鍊。
接下來的調息與攝心階段,教導瑜伽行者以規律的呼吸來控制心智,有助於從物質欲望的束縛裡解脫。這兩階段屬於內在的鍛鍊。
專心、入定及三摩地,能帶領瑜伽行者進入靈魂休息的最深處,他不會翹首望天尋找神,因為他知道「祂」就在自身——祂是內在的我。最後三階段讓他與造物主之間融洽和諧,這也就是所謂的靈魂追尋之旅。
透過深沉的靜坐,知者、所知、被知者都成為一體;觀者、所見、被觀者都不再分別存在。就好像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已經與他的樂器和音樂融為一體。瑜伽行者於自己的天性中領悟了真我(Atman)是至高靈性的一部分,真我就與自己同在。
通往造物主之旅,有許多道路可行。行動派的人經由業行之路(Karma Marga)悟道,在工作與義務裡領悟自己的神性。情感豐沛的人經由虔誠之路(Bhakti Marga)因奉獻與敬愛自己的神而悟道。知識份子經由智能之路(Jnana Marga)從知識裡悟道。冥想或沉思的人經由瑜伽之路(Yoga Marga)從控制心靈中領悟到自身的神性。
快樂是指人藉由辨別能力與智慧,知道如何區別不真實中的真相、從短暫中看見永恆、由喜悅中尋見美好。明白真愛並能愛神的所有創造物之人,擁有兩倍福報。充滿愛心並能為大眾謀福利而無私地工作的人,享有三倍福報。但若是一個人能結合自己的凡人智識、愛、無私奉獻的話,他就是聖潔的人,並且成為如同恆河、薩拉思瓦提河、亞穆那河交匯處的聖地般,受人朝聖膜拜。那些遇見他的朝聖者,會感受到一股平靜且得到淨化。
心靈是所有感官之王。能夠控制自身的心智、感官、情感、思想與理智的人,就是人中之王。王者就適合練勝王瑜伽(Raja Yoga)連結宇宙靈性,他擁有內在之光。
勝王瑜伽行者能夠控制自己的心靈。梵文raja意思是王者,勝王瑜伽其義意謂著完全控制的自我。雖然帕坦加利在經文中解釋控制心靈的方法,卻不曾聲明這門學科就叫勝王瑜伽,只稱之為阿斯坦加瑜伽(Astanga Yoga)或八肢瑜伽。正如這門學科必需完全控制自我,因此也可稱這門學科為勝王瑜伽。
《哈達瑜伽經》(Hatha Yoga Pradipika)(哈達的意思是力量或堅定的努力)的作者斯瓦特瑪拉摩,則因為這門學科要求嚴格的紀律,故稱這條同樣的道路為哈達瑜伽。
一般認為,勝王瑜伽與哈達瑜伽兩者是完全截然不同且彼此對立的,之所以如此是在於帕坦加利《瑜伽經》論及精神上的紀律,而斯瓦特瑪拉摩《哈達瑜伽經》談論身體上的紀律。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修行者需要哈達瑜伽與勝王瑜伽兩者互相搭配,以架構出通往解脫的唯一路徑。舉例來說,登山者不但需要梯子、繩子、釘鞋,而且也要求身體的健康和訓練,以便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冰峰;同樣地,瑜伽行者需要斯瓦特瑪拉摩所講述哈達瑜伽的知識和紀律,以達到帕坦加利所謂勝王瑜伽中的最高境地。
這條瑜伽之路是另外三條路徑的根源,不僅帶來平靜與安寧,也為心靈作好準備以臣服於神——那裡是四條道路萬宗歸一之處。
.心靈轉變(ChittaVrtti,心靈變化的結果)
帕坦加利在《瑜伽經》列舉了五種會令人產生苦與樂的心靈變化:
1.正知(Pramana,標準或典範),是指人可藉由心智或已知等方式去衡量事物或價值︰○1直接證據,例如覺知;○2推論;○3來自權威性經典教義的證言或文字,知識來源透過經典被認證是值得信賴的。
2.謬誤(Viparyaya,經學習後而得的不實認知)。一項源於錯誤假設的醫療誤診,或是如早期的天文學誤以為太陽會繞著地球轉動等例子。
3.錯覺(Vikalpa,幻想或想像,僅存在於文字的表述而沒有事實依據)。一個乞丐當他
幻想自己正揮霍無度時,或許會感到快樂;相反地,一個富人若認為自己不夠有錢的話,可能就會開始節食了。
4.睡覺(Nidra),是指處於沒有意念和經驗的狀態下。當一個人正熟睡時,他會記不起自己的名字、家庭或地位、他的知識或智慧、甚至是身處何處。當他能從睡眠中忘記自己時,清醒後便會煥然一新。但若是在入睡時被雜念所擾,他就無法獲得適當的休息。
5.記憶(Smrti,對昔日經歷過的事物保有清晰印象)。有人會活在過往經驗裡,即便過去早就不復記憶。他們的悲傷或快樂回憶將他們束縛在過去,無力掙開記憶的枷鎖。
帕坦加利也舉出心靈轉變之所以令人痛苦的五
個原因。
(1)無明(avidya,無知或沒知識);(2)自我中心(asmita,一種局限於個人或與團體作區隔的個體感,涉及身體、心智、智能或情緒的自我感);(3)貪戀(raga,執著或情感);(4)憎恨(dvesa,厭惡或嫌惡);(5)貪生(abhinivesa,對生命有眷戀與渴求,本能地依附世間的生活與肉體的享樂,害怕死亡將奪走這一切)。就像極海中露出一角的冰山,這些引起痛苦的根源仍蟄伏於修行者的心中,只要沒有好好的去控制或根絕它,就無法獲致平靜。瑜伽行者學著忘記過去,也不多想未來,只活在永恆的當下。
正如徐徐微風吹皺一池春水,攪亂了湖面映射的景象,心智轉變也會干擾心靈的平靜。靜止的湖水映射出湖邊的美麗景緻;靜止的心靈映照出內在的美好自我。瑜伽行者透過持續的鍛鍊與不執著欲望來靜止其心。瑜伽的八肢功法正是瑜伽行者的鍛鍊方法。
.心靈紛亂(Chitta Viksepa,分心和障礙)
會導致瑜伽練習分心的障礙有九種:
1.疾病(Vyadhi),生病會干擾身體的平衡。
2.昏沉(Styana),對工作倦怠或缺乏興趣。
3.懷疑(Samsaya),疑慮或猶豫。
4.放逸(Pramada),冷淡或不在乎。
5.怠惰(Alasya),懶惰。
6.不節制(Avirati),滿足感官享受,官能物所激起的欲望佔據了心靈。
7.錯誤觀念(Bhranti Darsana),錯誤或沒價值的知識、幻覺。
8.基礎不穩(Alabdha Bhumikatva),無法貫徹或集中精神,以致於無法看見真實。
9.退步(Anavasthitattva),在長久練習後萌生無法持續專心的現象。
此外,還有四種導致分心的狀況︰(1)憂傷(duhkha),痛苦或不幸;(2)絕望(daurmansya),失望;(3)身體激動(angamejayatva),身體的顫抖;(4)呼吸不順(svasa-prasvasa),不順暢的呼吸。
想贏得戰爭勝利,將軍要先偵測地勢與敵軍,並計謀戰略。同樣地,瑜伽行者也要計畫去戰勝自我。
疾病︰最先被注意到的是虛弱或生病的身體。對瑜伽行者而言,身體是他達到目的的首要工具。如果旅行者的車子拋錨了,便無法走得更遠;如果身體狀況不佳,修行者是無法有更多的進步。健康的身體對心智發展是很重要的,因為透過神經系統心智才能健全運作。當身體病了或神經系統受感染,心智就會變得焦躁或遲鈍且毫無生氣,此時想要專心或靜坐是不可能辦到的。
昏沉︰一個心生倦怠的人,是沒有目標、沒有道路可循,也沒有熱情的人。他的心智與智能都因很少活動而變得遲鈍,並使身體機能變得低下。不斷流動的山泉水會很純淨,倘若是停滯在陰溝的水,就不會孕生任何好東西來。無精打采的人就如一具活屍,因為他無法專注在任何事物上。
懷疑︰不明智、不信賴、持懷疑的態度,這些都會摧毀人們,那樣的話又該如何去享受此生、來世,甚至任何幸福呢?追尋者需對自己與他的神有信心,他應該要對神有信心,神會守護他、為他驅走邪惡。當信心由心中泉湧而出時,欲望、是非、懶散、精神上的驕傲與懷疑都將為之枯竭,而心靈亦將從這些束縛中獲得自由,變得安詳且無疑。
放逸︰一個縱逸的人,會顯得自我中心、缺乏謙卑、相信只有自己最聰明。毫無疑問地,他知道什麼是對或錯,但對正確的事卻反應冷淡而熱衷於最享樂的事。為了滿足一己私情以及個人光榮的夢想,他可以故意且肆無忌憚地犧牲自己人。他就像是看不見神之榮耀的瞎子,也是聽不到神之聖音的聾子。
怠惰︰要移除懶惰這個障礙物,就需不屈不撓的熱忱(virya)。瑜伽行者的態度要像是戀人渴望見到愛人的心情,決不心生失望而放棄。希望成了他的盾牌,勇氣化為他的寶劍,他可以超越怨恨與傷痛。帶著信念與熱忱,他可以克服身體與心靈上的惰性。
不節制︰在有意識地放棄對感官物質的享受後,反而會生出對感官的饑渴感,這是很難去抑制的欲望。當切斷對感官物質的依戀後,瑜伽行者便可以享受於能自我控制感官下所帶來的快樂。透過攝心的鍛鍊,他不再依戀執著,並且掙脫欲望的束縛,變得既滿足又安詳。
錯誤觀念︰一個人因錯誤知識而飽受幻想折磨,相信自己看到了真理之光。他擁有非凡的智能,卻缺乏謙卑,還十分愛現。藉由待在偉大的上師身旁並蒙其指引,方能讓自己立足於正確的道路上,並且克服自身的缺點。
基礎不穩︰就像登山客因缺乏毅力而無法成功攻頂,人若無法克服自己的不專心便無法看見真理。他或許曾驚鴻一瞥真理之光,但卻不曾看清楚過,就像一位音樂家在夢中聽見聖樂,卻無法在醒來後如夢演奏一番,自然也無法再重溫夢境。
退步︰一個無法持之以恆的人,將吃苦看作眼前的真實,會為自身成就感到驕傲與高興,而疏於練習。瑜伽行者帶著純粹且強大的專注力,來到追尋真理的最後十字路口,即便在最後關頭仍不斷努力,並以無限的耐心與決心堅持不懈地繼續追求真理,因為懈怠會阻礙他通往認識神的道路。他必須等待,直到聖恩降臨。《加德奧義書》曾如是說︰「真我的證悟,不是藉由研習與教導、不是經由敏銳的智力、更不是透過大量的學習,而是因為他對神的渴望;這才是神所揀選的人。對這樣的人來說,真我才會真實的顯現在他身上。」
為了克服以上這些障礙以獲得真正的快樂,帕坦加利提供了幾種方法,其中最好的糾正方法是四重法︰慈悲心(Maitri)、憐憫心(Karuna)、歡喜心(Mudita)、不動心(Upeksa)。
慈悲心:慈悲不單單是指友善,也是一種對事物抱以感同身受(atmiyata)的感覺。做為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成功會感到極度高興,是因為有著孩兒本是心頭肉的切身感受。帕坦加利推薦慈悲,以得到快樂(sukha,幸福或美德)。瑜伽行者把培養慈悲心與感同身受視為善行,並化敵為友,不對任何事物懷恨於心。
憐憫心:憐憫不僅僅是表現出同情、為他人不幸的苦難落下悲憐的眼淚而已,憐憫是要伴隨著行動奉獻去解救那些苦難者。瑜伽行者會用盡自身所有的資源——不論是身體的、經濟的、精神的或道德品行的——去減輕那些受難者的痛苦;他分享自己的力量給弱者,使弱者變得強壯;他分送自己的勇氣給膽小者,讓膽小者以他為榜樣而變得勇敢。他不相信「適者生存」這句格言,而是去幫助弱者變得強壯到足以生存。他成為所有人的避風港。
歡喜心:歡喜是指對於別人的善行而心生喜悅的感覺,即便那個人是他的勁敵。透過歡喜心,瑜伽行者會為了別人達到他所做不到的目標而高興,拯救自己陷於憤怒、怨恨、忌妒的內心煎熬。
不動心:這並不是說對犯下惡行(punya)的人或是對漠不關心、端出優越感的人,投以輕蔑或鄙棄的態度。它是一個自我檢視的探索,去發現當自己面對同樣的誘惑時,該怎麼做。它同時也是一種審視,對於那些已然墮落的不幸之人,去看看自己能負責到什麼地步,將對方引回正途。瑜伽行者會先從自身的覺察做起,來理解其他人的缺陷。這個自我學習教會他對所有的人事物要更寬容些。
一個不安定的心靈將無法了解四重法更深遠的意義,我的經驗告訴我,世上各個角落裡的凡夫俗子,若要獲得心靈的平靜,必須要有決心練習帕坦加利八肢瑜伽中的體位法與調息法這兩部分。
心靈與呼吸這兩者的關連十分緊密,任何一方的動或靜都能影響到另一方,因此帕坦加利建議以調息(規律的呼吸控制)來達到心智的均衡以及內心的平靜。
第一章 緒論
▎什麼是瑜伽?
Yoga(瑜伽)是源於梵文字根yui,意即綁住、結合、套上軛、將人的注意力導向專注、使用與應用。瑜伽亦指和諧或融合。瑜伽真實的連結了我們的意志與上帝的意志。由瑪罕迪瓦.德賽(Mahadev Desai)所譯的《聖雄甘地談薄伽梵歌》(Gita according to Gandhi)前言裡述及,「瑜伽的意思是將身心靈的所有能量與上帝連結;以瑜伽做為修練個人的智能、心智、情感、意志;靈魂的平衡,讓人能均衡地看待生命的各個面向。」
瑜伽為印度哲學「正統六派」之一。帕坦加利在其經典之作《瑜伽經》(Yoga Sutras)裡...
作者序
▌前言
感謝我的摯友和學生們,是他們不斷的鼓勵,這本書才得以出版——如果只是我一己之力,不僅可能因為我不夠精通英語經常遇到障礙,而且沒有他們熱情而誠摰的支持與鼓勵,我也會喪失信心。
瑜伽是歷經數千年,把人類身、心、靈和道德的健康視為整體的實用科學。
第一部將瑜伽實踐系統化的著作,是西元前200年帕坦加利所著的《瑜伽經》。然而遺憾的是,當今出版眾多有關瑜伽的書籍,無論在主題還是說明上,價值性都不大,雖然很受歡迎卻顯得太膚淺,有時甚至會誤導人。我自己就曾經被那些書的讀者詢問是否能夠喝酸、嚼玻璃、踏火而過、隱身或其他戲法。許多宗教和哲學方面可信賴的學術著作,已經被譯成多種語言版本而問世,但是瑜伽這種實踐藝術,卻比純文學或哲學概念更難懂。
本書叫做《瑜伽之光》(梵文是Yoga Dipika),我希望能以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觀點,盡可能簡明地描述各個體位法和呼吸調息法的相關知識及需求。因此,在書中的每個體位法和呼吸調息法的說明都極為詳盡,全都來自於27年來我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教學經驗。全書包括200個體位法的完整技巧並配有592張照片,幫助練習者掌握體位法。另外,這本書裡也介紹了鎖印法、淨化法,和另附5張照片的呼吸調息法。
西方讀者也許會對我在書中反覆提到宇宙靈性、神話,甚至哲學和道德戒律而感到驚訝。讀者不應該忘記,在古代,人類於知識、藝術和權勢上所取得的所有高成就,都是宗教的一部分,都應該屬於神以及祂在人世間的僕人。在西方,天主教教宗是象徵神聖知識和權力的最後化身。在過去,即使在西方世界,音樂、繪畫、建築、哲學、醫學及戰爭一直是為神服務的。一直到最近,在印度這些藝術和科學才開始從神的範圍中解脫出來,不過仍然保留著對神的敬意,對於有別於從神的意志中解放的人的意志來說,在印度我們繼續珍視目的的純淨、紀律的謙卑、無私,這些是長期為神的奴僕的寶貴遺產。我認為這些內容既重要又有趣,讀者應該認識
這些體位法的起源,因此,我的書中也包括了從瑜伽行者和聖哲們那裡流傳下來的神話和傳說。
所有古老的瑜伽經典中,都強調修行時一定要有上師的親自指導。雖然我的經驗也證實這個充滿智慧的箴言,但我仍以謙卑態度努力在這本書中引導讀者——包括老師和學生——正確且安全地掌握這些體位法和呼吸調息法。
在附錄一,我為那些積極的練習者介紹了300週的課程,根據體位法的結構,按照階段來組合。
在附錄二,我則依體位法的不同治療益處分組。
在嘗試練習體位法和呼吸調息法前,請先仔細閱讀其提示和注意事項。
我誠摰地感謝我的朋友及學生;其中,受人尊敬的耶胡迪.曼紐因先生,特為本書作序,我要謝謝他給予我極大的支持。
我也要感謝我的學生B.I.塔拉伯利瓦拉(B.I.Taraporewala)先生,在籌備出版這本書時,所給予我的無私協力,我還要感謝為本書提供圖畫的伊蓮.皮爾西(Eliean Pearcey)。
我要向印度普那(Poona)的G.G.威靈(G.G.Welling)各位先生表達我最誠摰的感謝,他們親自指導並為我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還提供工作室的資源隨時供我使用。
在此我還要感謝為本書文字編輯和校對付出很多心血的傑拉德.約克先生(Gerald Yorke)。
我不知如何表達我對哈潑—寇林斯出版公司(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索森斯印刷所的感謝,他們以目前的形式再版了《瑜伽之光》這本書,以滿足瑜伽練習者和全球讀者的需要。
艾揚格
▌新版前言--我的省思
現今,《瑜伽之光》這本書已經以16種語言出版、再版,為成千上萬熱情的學生和瑜伽練習者所閱讀。
從本書首次出版至今的34年間,全世界都目睹了瑜伽的風行。在許多城市、城鎮和鄉村,瑜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不再是東方聖人和苦行僧的秘密。從學校孩子到政府公務員,從藝術家到工匠,從家庭主婦到嬉皮,瑜伽的好處影響了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人。現在對於修行者來說,瑜伽已經不再是件隨便的事情了。
你在本書中看到的圖片,是在我每天不間斷修行瑜伽35年後拍攝的,這種修行不是簡單隨便的訓練,通常是每天長達10個小時的練習。連同旅行和授課,我將一生完全投入到瑜伽這項偉大的藝術之中。也正是經由持續至今不斷的修行,我才能夠在這裡講述五大要素有節律的平衡、能量的新陳代謝,以及活躍在每個細胞中的自我。
我懷著喜悅的心情為《瑜伽之光》的新版重新寫前言。回想起當年這部書的誕生,沒有人知道我在寫這部重要著作時所遭遇的難關。朋友不贊成我寫書,崇拜者也相當憂慮,我的導師則完全否定我的計畫。
1958年,一個印度出版商和我聯繫,希望我能夠寫一本瑜伽書,囊括所有我所知道的瑜伽體位法和調息法,並保證他會以高品質的藝術紙出版這本書。從1934年以來,我一直是瑜伽學生也同時是老師,我甚至連寫一篇瑜伽的文章也不曾想過,因此我感到一陣涼意掠過全身。我很猶豫,因為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從沒寫過書的人,寫一部瑜伽著作是非常艱鉅的任務。但是我心裡又有什麼在慫恿自己去接受這項任務。我試圖列出一個計畫,然而多次努力到頭來卻仍是一場空。靈感變成了絕望,達摩克利斯之劍(編注:the sword of Damocles,典出希臘神話,意指隨時會降臨的災禍。)高懸在我的頭上。
但我並沒有灰心喪氣,我繼續努力,擬出了一個大綱。然後向我的學生B.I.塔拉伯利瓦拉先生尋求幫助,他當時擔任《法律雜誌》的編輯,曾寫過有關祆教(Zoroastrian)方面的書。他答應和我合作,並不斷敦促我、讓我把自己所有隱藏在深處的經驗性資源都挖掘了出來。他記錄下我的解釋,不但釐清了他的困惑,也成為本書的基礎。
當書完成以後,我去拜訪出版商,他看了厚厚一疊書稿和所有的圖片後表示,他需要的是一本瑜伽手冊,而不是瑜伽版的《奧德賽》。雖然我因遭到拒絕而失望,但我並沒有灰心,反而更加堅定我要寫出一部瑜伽經典著作的決心。
從1954年開始,我的教學任務繁重。一年中我總會有六個星期到三個月不等的時間訪問英國、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同年,我開始在孟買教授週末課程。因為我在孟買的時間充裕,我要求進階班的學生週末課後留下來校對這本書。在休息時間,我們試著找到恰當的詞彙來描述我所經歷的體驗。在乘火車往返途中,我總是會反覆翻閱這本書,把那些需要進一步討論的部分做上標記。這本書花了長達4年的時間才完成。
1962年,在瑞士教耶胡迪.曼紐因做瑜伽的時候,我和他說起了自己這本書,並尋求他的建議。他馬上聯繫了幾位出版商,並試圖說服他們這本書對於健康和快樂多麼重要。然而對於多數出版商來說,厚厚的書稿以及幾百張圖片看上去並不是一個能賺錢的好提案,於是書稿又被擱置了一段時間。
我後來一位名叫碧翠絲.哈桑的學生,患有髖關節炎多年。我的瑜伽課程使她受益匪淺,1963年她和安琪拉.馬瑞斯(耶胡迪.曼紐因的朋友)決定隨我一同到瑞士繼續練習瑜伽,正好可以參加耶胡迪.曼紐因在格施塔德一年一度的音樂節。很巧的是,碧翠絲的一位好友傑拉德.約克先生是艾倫昂溫(Allen & Unwin)以及其他多家出版社的審稿人,於是碧翠絲向我保證她會和約克先生聯繫,回家後把這本書稿拿給他看。由於書稿總是被拿來拿去已經弄髒了,而當時又實在找不到英文打字機,所以碧翠絲就在安琪拉的協助下,用一部德文打字機親自把所有文稿重新謄過。
回到倫敦後,碧翠絲把自己練習瑜伽的經歷告訴約克先生,而他剛好在找一本可以替代由萊德出版社(Rider&Co.)出版、希奧斯.伯納德所著的《哈達瑜伽》的書。於是碧翠絲立刻從包裡拿出了我的書稿和照片。他看了書稿後說:「我等這樣一本書已經很久了。」然後,就請她將書稿和照片留在他那裡幾天。
約克先生被打動了,並回信說這本書在實作方面的內容非常棒又有原創性,但是介紹部分不夠直接,與實作不協調。他建議我去掉所有傳統瑜伽文章,使理論部分更直接,更有教育意義,也更靈性。正如他說的:「除非介紹部分有更原創的面貌,否則這本書不可能再版。」
他這些明智的建議,對於我來說無異重寫一部新書。儘管工作如此令人畏懼,但是我仍然修改了第一部分,並牢記他的建議。但是他還不滿意,希望我做更多的修改和刪減,讓相關部分保持完好。我遵循他的建議,重新修改後的書稿,他感到相當滿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是我文學上的導師。當他終於接受我的書稿時,我簡直高興極了。我要感謝傑拉爾德.約克先生,是他的智慧使《瑜伽之光》這本書成為不朽的著作。同時,我也非常感激我們的介紹人碧翠絲.哈桑女士。
我請求約克先生給我一些時間,讓我把整份文稿再看一遍,好讓這本書的介紹文字與技巧和圖片協調。我隨即發現缺乏連接的部分,於是增加一些中級體位法,使書中的技巧和圖片更為均衡。在檢查文稿時,我發現因為拍攝光線不當造成的陰影,使許多體位法看來都變形了。為了使體位法更為清晰,我不得不重拍所有的體位法圖片。在此,我要感謝我的學生輪流擔任燈光師。
在此,我還想告訴你們一個有關本書的小插曲,是約克先生本人告訴我的。那時他一面幫我出版這部瑜伽的好書,一面則透過一些他信任的朋友打聽我,他這些朋友在印度尋找瑜伽上師與大師。此舉主要是確認我是否在自己的國家也是很受尊敬的瑜伽上師。他還說他的這些朋友曾經參加了我的普通班一個月沒有付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這樣做是對的,他希望由一位在他自己的祖國也受到尊敬的瑜伽上師,而不是一個只在西方受歡迎的瑜伽大師來完成這部著作。
對我的背景完全滿意後,約克先生編輯了我的書,分文未取,並堅持由艾倫昂溫出版社出版。我請耶胡迪.曼紐因先生為本書寫序言,他欣然同意,而且寫得非常出色,我認為,這是出自一位瑜伽學生和世紀藝術大師之手的偉大頌詞。
1966年本書出版時,約克先生寫信給我說:「假如一年裡能夠售出1000冊《瑜伽之光》的話,就把它視為是精神上的勝利。」他的預言成真了,《瑜伽之光》如今已成為瑜伽類別最主要的書籍。
對於曾努力不懈想把《瑜伽之光》做成一部好書更甚於一個好老師的我來說,看著瑜伽這個偉大的主題,現在為了引起注意而商業化並膚淺地實踐時,內心非常痛苦。目前,市場上到處充斥著這麼多種瑜伽產品——雜誌、裝備和服裝。隨著瑜伽之風愈來愈盛,一些瑜伽老師宣傳自己的教學如何獨特可信,然而他們所實踐的瑜伽方法卻很膚淺。
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這句格言:「當學生準備好了,瑜伽大師自然會出現。」我確信把每個瑜伽體位法的完成姿勢以大尺寸照片印出來,將有助於練習者感受到皮膚的肌理、身體的物理、化學與能量新陳代謝的相互協調,身體內五大元素有節律的平衡,以及方向和地心引力的運用、體驗肢體與肌肉的空間改變,心靈和智力的優美、具象、結構、典雅、美、力量和縝密,並且將這種身心的覺知帶入自我的層次之中,就好像自我在每個細胞中拉鈴說:「我在這兒,我在這兒,我無處不在。」而這個聲音便是瑜伽上師——修行者引路燈的聲音。
沒有來自整體自我各個層面全心的練習和深入的學習,修行者就無法聽到他自身的上師——自我的純淨聲音。
我要感謝倫敦的哈波—柯林斯出版公司,他們使我珍視的夢想得以實現,為本書配上多姿多采的排版,增加了瑜伽令人欣喜的價值和精神上的熱忱。我確信《瑜伽之光》將幫助讀者把他們內在的經驗源泉引出,豐富修行者的人生,使他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有價值。
希望這部《瑜伽之光》的特別版,成為你練習和修行中的基礎,在不斷的思考和反省中感受到瑜伽的益處。只有通過瑜伽之鏡,人才能從中感受到自身。任何科學都無法為人類提供如此成熟的智慧。
艾揚格
2000年
▌前言
感謝我的摯友和學生們,是他們不斷的鼓勵,這本書才得以出版——如果只是我一己之力,不僅可能因為我不夠精通英語經常遇到障礙,而且沒有他們熱情而誠摰的支持與鼓勵,我也會喪失信心。
瑜伽是歷經數千年,把人類身、心、靈和道德的健康視為整體的實用科學。
第一部將瑜伽實踐系統化的著作,是西元前200年帕坦加利所著的《瑜伽經》。然而遺憾的是,當今出版眾多有關瑜伽的書籍,無論在主題還是說明上,價值性都不大,雖然很受歡迎卻顯得太膚淺,有時甚至會誤導人。我自己就曾經被那些書的讀者詢問是否能夠喝酸、嚼玻璃、踏...
目錄
獻給我尊敬的宗師
祈禱詞
序言
前言
新版前言——我的省思
第一章 緒論
什麼是瑜伽?
第二章 瑜珈體位法、鎖印法、淨化法
體位法注意事項
體位法的步驟、技巧與功效
鎖印法和淨化法的步驟、技巧與功效
第三章 調息法
調息法注意事項
鎖印法、經絡和脈輪
調息法的技巧和功效
附錄1:體位法課程
附錄2:針對不同疾病的治療性體位法
體位法索引
詞彙解釋
獻給我尊敬的宗師
祈禱詞
序言
前言
新版前言——我的省思
第一章 緒論
什麼是瑜伽?
第二章 瑜珈體位法、鎖印法、淨化法
體位法注意事項
體位法的步驟、技巧與功效
鎖印法和淨化法的步驟、技巧與功效
第三章 調息法
調息法注意事項
鎖印法、經絡和脈輪
調息法的技巧和功效
附錄1:體位法課程
附錄2:針對不同疾病的治療性體位法
體位法索引
詞彙解釋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