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詩人辛波絲卡,舉世矚目、傳說中的第一本詩集──《黑色的歌》!◎ 首度問世的傳說詩集《黑色的歌》,全球中文版,由波蘭文直譯。
◎ 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國際詩壇公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代表之一,
享有「詩界莫札特」美譽的偉大女詩人,驚艷各界,塵封近七十年的詩作,首度中文面世。
◎ 「淡定老太太」遇上「熱血青少女」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譯者林蔚昀,悉心揀選詩人中晚期相關、延續的詩作與新作對照,佐以「對照筆記」:
深入並擴充辛波絲卡詩作的精妙意趣更瞭解創作者從初期到晚年創作的脈絡。
我們真的差很多,
想的和說的,完全是不同的事。
她知道得很少──
但固執己見。
我知道的比她多──
卻充滿猶疑。
──〈青少女〉, 2009, by辛波絲卡
《黑色的歌》(Czarna piosenka)是一本傳說中的詩集───辛波絲卡的第一本詩集創作,原應成為她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然而當年沒有出版的原因,眾說紛紜:歷經二戰的摧殘與戰亂下的波蘭,在受蘇俄影響的社會主義高壓年代,或許礙於審查制度,或許是作者判斷在當時整體國家情勢下,此類型的詩集創作,難有機會出版問世……;總之戰亂後的種種動盪與不安,致使這本出道作就這麼悄悄地被塵封。
直到2012年詩人過世後,她生前信任的秘書和友人代為處理她遺留的作品和遺物。於是,收錄了辛波絲卡(1944年至1948年間)大學時期創作的《黑色的歌》,在廣大讀者企盼下,2014年末才首度於波蘭出版,其中收錄辛波絲卡1945年3月刊於日報的第一首公開發表詩作〈我在尋找字)。
由波蘭文直譯的中文版,除了原詩集內的二十六首少作,譯者林蔚昀更悉心編選了三十四首辛波絲卡中晚期、主題相呼應或延續的詩作與之對照:成了「熱血青少女」遇上「淡定老太太」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每組對照詩末,附有譯者林蔚昀特別撰寫的「對照筆記」提供辛波絲卡的創作背景和時代隨筆,讓讀者更能延伸體會每首作品的內在意蘊。
本書特色:
由波蘭文直譯之繁體中文版,二十六首未面世的詩作
搭配三十二首中晚期代表作,雙色編排,新舊對照,外加譯者林蔚昀
特地撰寫的「對照筆記」,獨一無二的跨時空自我對談詩集。
作者簡介: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波蘭女詩人/翻譯家,波蘭最受歡迎詩人,國際文壇公認當代最具代表性、影響力的詩人之一,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詩作語言平易卻氣韻交響,意象沉靜而精準,以小喻大,筆帶幽默,注視當代,投以關懷;詩題常在看似平凡日常的生活細瑣中,發掘其中浩瀚,連帶將詩意提升到更廣袤又深層的哲學意境,如戰爭、死亡、傷痛,開闊詩的意境,對生命提問,對人間悲憫。
譯者簡介:
林蔚昀
一九八二年生,台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在波蘭生活已十年,以中文、英文及波文寫作詩、散文、小說及評論,其創作及譯作散見各大報及雜誌。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〇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台灣人。同年以波蘭文譯者及台灣╱波蘭文化交流推廣者的身分,獲得中國民國第五十一屆十大傑出青年獎項(文化及藝術類)。著有《平平詩集》、散文集《我媽媽的寄生蟲》;譯作包括波蘭國寶級作家舒茲的代表作《沙漏下的療養院》以及《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等。
章節試閱
Prolog/〈笑聲〉
那個我曾經是的女孩──
我認識她,當然。
我有幾張照片,
記錄她短暫的一生。
看到她那幾首小詩
我感到憐憫又好笑。
我記得幾個事件。
但是,
為了讓我身邊的那人
大笑,並且擁抱我,
我只會提起一個小故事:
那個小醜八怪
孩子氣的愛情。
我說,
她是如何愛上一個學生,
我的意思是她想要
他看她一眼。
我說,
她是如何把繃帶綁在
健康完好的頭上然後跑向他,
就為了,喔,讓他問一聲,
發生了什麼事。
好笑的小女孩。
她怎會知道,
即使絕望也會帶來好處,
如果幸運地
活得更久。
我會給她錢讓她去吃餅乾。
我會給她錢讓她去看電影。
離開吧,我沒有時間。
妳沒看到嗎,
燈已經熄了。
也許妳明白,
門也關起來了。
不要用力扯門把──
那個大笑的人,
那個擁抱我的人,
不是妳的學生。
最好是,如果妳能回到
妳來的地方。
我沒有虧欠妳什麼,
我只是個普通女人,
只知道,
在何時,
背叛陌生人的秘密。
不要這樣用那雙眼睛
看我們,那雙
張得太大的眼睛,
就像死人的眼睛一樣。
選自(《開心果》, 1967)
獻給詩 /《黑色的歌》
1
日子的顏色是從天空和葉片來的,
所以我們在蠟筆盒裡找不到它。
在花園遁入陰影之前,
我必須把我的眼睛換成文字。
在太陽底下慵懶的詩人們
與在枝葉上慢吞吞爬行的蒼蠅們有著不同的智慧,
蒼蠅不知道自己精確的拉丁名稱,
也不知道自己翅膀在陽光下的戲謔。
你們比詩還要脆弱。
你在飛行時就會忘了自己。
2
思緒──就像是空屋裡的風。
城市的一刻:牆上的陽光。
一扇窗戶打開自己的黑暗。
一點都不崇高。在牆的陷阱中。
有誰會需要關於死亡的知識。
因為它桌上的茶都涼了。
一點都沒有氣氛。肥皂般的文字。
世界的一刻:寂靜不會等。
噪音有如沙塵灑進窗戶。
一點都沒有詩意。給石頭和夢。
3
嬉戲的人散去,院子變得空洞。
我看著它,彷彿一個陌生的地方。
一個孩子留下的鐵圈──
沒有赤道的地球。
這是訴說自己請求的好時機:
我想要在你張得大大的眼中
看到一個更好的明天,
像你一樣
把手在火焰中交叉。
院子變暗了。
鐵圈會在那裡等到清晨。
不可以玩火。
我不能見到你更多。
有一粒沙的景色
我們叫它一粒沙。
但它不會叫它自己顆粒,或是沙。
沒有一般、特別、
暫時、永久、
錯誤或正確的名字,
它依然悠然自得。
我們的視線和觸摸對它不起作用。
它感覺不到我們的目光和觸摸。
而它掉落到窗台上,
只是我們的冒險,不是它的。
對它來說,掉到什麼地方都一樣,
不管是否確定已經掉落,
還是在掉落的途中。
從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一座美麗的湖,
但這景色看不到自己。
在這世上它以無色、無形、
無聲、無味、
而且無痛的姿態存在。
湖底意識不到底,
湖岸察覺不到岸。
湖水不會感覺到自己是濕還是乾。
對浪潮來說,單數或複數沒有差別,
它們聽不見自己嘩啦啦的拍擊聲,
拍在不大也不小的石頭上。
而這一切都在沒有天空的天空下發生,
日落時太陽完全沒有落下,
而當太陽躲在一朵無心的雲朵後方時,它並沒有在躲藏。
風把雲吹散,不為了任何其他理由,
只是因為它在吹。
一秒鐘過去。
兩秒鐘過去。
三秒鐘過去。
但那只是我們的三秒鐘。
時間流逝像是身負緊急訊息的信使。
但這只是我們的比喻。
這是個幻想的角色,它的緊急是虛構的,
而它的訊息是非人的。
/選自《橋上的人們》, 1986
對照筆記:看世界的人──林蔚昀
讀詩或寫詩的人,應該對這樣的情境很熟悉:看到雲,詩人說這代表偶然。看到高山瀑布,詩人說這讓我們感到人類渺小。看到玫瑰,詩人歌頌愛情。看到浪花,詩人頓悟生命無常。看到沙、小孩拿來玩耍的鐵圈、陽光、蒼蠅、花園…詩人都可以說出一個所以然,賦予這些事物意義和象徵,讓它們營造出氛圍和意象。或者,就算詩人沒說,評論家和讀者也會解釋出一個所以然。似乎,寫作和閱讀就是一場尋找意義的競賽。
在這萬物皆有所指、萬物充滿意義的宇宙中,辛波絲卡的〈有一粒沙的景色〉像是一種反問:「你真的有想到沙在想什麼嗎?還是你只想到你自己?搞不好它什麼都沒想,什麼都不想代表/象徵/比喻,只是簡簡單單地存在,即使沒有我們,它也可以過得很好?」
「宇宙萬物存在,不管我們是否存在,不論我們對宇宙萬物有什麼看法」的命題,其實一直在辛波絲卡的作品中反覆出現。除了〈有一粒沙的景色〉,在早期的〈獻給詩〉中,辛波絲卡也提到:「蒼蠅不知道自己精確的拉丁名稱,也不知道自己翅膀在陽光下的戲謔。」而在〈評論一首沒被寫下的詩〉中,詩人則用評論家的角度和自己對話,批評詩人「也許在太陽底下,或是在世界所有的太陽底下我們真的是孤獨的?」的論點完全不顧機率論和今日普遍被接受的信念。
但是問題來了:辛波絲卡和我們一樣沒有讀心術,沒有和宇宙萬物溝通的能力。她又怎麼知道,沙、湖、天空對我們怎麼看待它們無動於衷呢?搞不好它們會很開心,或者覺得「唉,人類都不懂我,解讀能力太差」?也許,這又會是另一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辯論?
如果不能寄情於外在事物(因為外在事物根本不在乎我們),表達內在的情感是困難的。畢竟,內在的感覺很抽象而且看不見,最能讓人理解的溝通方式還是透過看得見的外在事物來表達。所以,雖然辛波絲卡對沙是否願意代表我們有疑慮,她還是寫下了〈奇蹟市集〉,透過雲、倒影、母牛、日出日落來表達她對日常奇蹟的看法──雖然這些奇蹟可能不會自認為是奇蹟。
Prolog/〈笑聲〉
那個我曾經是的女孩──
我認識她,當然。
我有幾張照片,
記錄她短暫的一生。
看到她那幾首小詩
我感到憐憫又好笑。
我記得幾個事件。
但是,
為了讓我身邊的那人
大笑,並且擁抱我,
我只會提起一個小故事:
那個小醜八怪
孩子氣的愛情。
我說,
她是如何愛上一個學生,
我的意思是她想要
他看她一眼。
我說,
她是如何把繃帶綁在
健康完好的頭上然後跑向他,
就為了,喔,讓他問一聲,
發生了什麼事。
好笑的小女孩。
她怎會知道,
即使絕望也會帶來好處,
如果幸...
目錄
※譯序/我在尋找字
──談翻譯辛波絲卡《黑色的歌》
※Prolog──〈笑聲〉
※《黑色的歌》(1944-1948)
為了更多的東西
兒童十字軍
我在尋找字
和平
無題
音樂家揚柯
摘自一天的自傳
關於九月的記憶
關於一月的記憶
無名士兵之吻
寄往西方的信
獻給詩
生命線
諸靈節
高山
漫遊
微笑的主題
關於追人的人與被追的人
遺憾的歸來
運送猶太人
戰爭的孩子
玩笑的情色詩
馬蹄鐵
黑色的歌
今日的民謠
學校的星期天
※中晚期代表作※
天空 (《結束與開始》, 1993)
光天化日 (《橋上的人們》, 1986)
恐怖分子,他在看 (《巨大的數目》, 1976)
希特勒的第一張照片 (《橋上的人們》, 1986)
恨 (《結束與開始》, 1996)
我想像中規劃世界 (《呼喚雪人》, 1957)
天大的好運 (《結束與開始》, 1993)
夢(《鹽》, 1962)
許多可能 (《橋上的人們》, 1986)
結束與開始 (《結束與開始》, 1993)
越南(《開心果》, 1967)
字彙(《鹽》, 1962)
一粒沙的景色 (《橋上的人們》, 1986)
在老人院 (《萬一》, 1972)
墓誌銘(《鹽》, 1962)
葬禮(《橋上的人們》, 1986)
未曾發生的喜馬拉雅之旅 (《呼喚雪人》, 1957)
可以是無題 (《結束與開始》, 1993)
在公園裡 (《瞬間》, 2002)
筆記(《鹽》, 1962)
和石頭交談 (《鹽》, 1962)
向風景道別 (《結束與開始》, 1993)
尚且(《呼喚雪人》, 1957)
某些人 (《瞬間》, 2002)
時代的孩子 (《橋上的人們》, 1986)
女人的肖像 (《巨大的數目》, 1976)
酒席間 (《鹽》, 1962)
有氣球的靜物畫 (《呼喚雪人》, 1957)
自我分割 (《萬一》, 1972)
劇場印象 (《萬一》, 1972)
民謠(《鹽》, 1962)
地圖(《夠了》, 2012)
※Epilog──〈青少女〉 (《這裡》,2009)
※譯序/我在尋找字
──談翻譯辛波絲卡《黑色的歌》
※Prolog──〈笑聲〉
※《黑色的歌》(1944-1948)
為了更多的東西
兒童十字軍
我在尋找字
和平
無題
音樂家揚柯
摘自一天的自傳
關於九月的記憶
關於一月的記憶
無名士兵之吻
寄往西方的信
獻給詩
生命線
諸靈節
高山
漫遊
微笑的主題
關於追人的人與被追的人
遺憾的歸來
運送猶太人
戰爭的孩子
玩笑的情色詩
馬蹄鐵
黑色的歌
今日的民謠
學校的星期天
※中晚期代表作※
天空 (《結束與開始》, 1993)
光天化日 (《橋上的人們》,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