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巨擘傅佩榮,獻給愛智者最真摯的禮物
總結懸命半生的重磅著作,橫跨2600年、120位哲學家
›哲學就是愛智慧,陪你思考人生問題,掌握人生方向;
›哲學就是人生經濟學,用最少時間,達成最大效果。
哲學有益人生。傅佩榮教授於「得到」知識平臺開設熱門課程:「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超過四萬訂戶。本著作為此課程整理修訂而成,完整梳理西方哲學史2600年的120位代表人物,一套三冊,分為:
.上:古代+中世紀 ─ 介紹古希臘與中世紀哲學
.中:近代 ─ 介紹近代哲學
.下:現代 ─ 介紹現代哲學
本冊為【中:近代】
本著作是哲普作品,也是西方哲學簡史,清楚表述哲學家在愛智過程中所領悟的心得,與對現代人生的啟發,綜合哲學家用生命驗證的成果,展示西方的核心理念,讓我們在品味西方哲學時,還能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近代||
我不能原諒笛卡兒。他本來不想談論上帝,卻不得不請出上帝來讓宇宙運轉,然後又把上帝擱在一邊了。──帕斯卡
西方哲學經歷漫長的中世紀,最後看到了笛卡兒,就像在海上航行很久的人看到陸地,不禁要大聲喊出:「陸地!陸地!」──黑格爾
近代哲學脫離中世紀的「黑暗時代」,由科學取代宗教,人的理性和經驗取代神學,成為了解宇宙和人生的主要依據。哲學不再是神學的女僕,逐漸找回獨立的地位。
在這400年間,理性發出光芒,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四大思潮輪番上陣,過程十分慘烈,卻也開創了歐洲全新的格局。眾多哲學家紛紛提出精采觀點,更碰撞出絢麗火花,西方哲學由此進入烽火連天的局面,並深深影響二十一世紀的人。
◤哲學讓人生更香甜,改變你對生命的想像!
.即使坐上世界最高貴的寶座,還是用屁股坐在上面。──蒙田
.你盼望為真的東西,就容易相信它;你拒絕困難的東西,因為你沒耐心研究;你拒絕明顯的東西,因為那限制了希望。──培根
.當你享有反對別人的自由時,你也必須願意讓別人反對你。──霍布斯
.人在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去懷疑所有能被懷疑之物。──笛卡兒
.世上所有的不快樂,都源自人類不明白要安靜待在房間裡。孤獨之所以帶來恐懼,是因為人在孤獨中必須面對赤裸裸的自我。因此,人不斷找尋各種引人著迷的活動,藉此逃避對自身的思考,企圖努力遺忘自己。──帕斯卡
.行為的欲望是什麼?幸福,只有幸福而已。──洛克
.你說的,我一個字也不贊成,但我抵死也要維護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你不能只以別人為手段,而不同時以他為目的。──康德
.人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他們沒有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黑格爾
.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靠得太近覺得刺痛,離得太遠又感覺寒冷,所以人必須保持適當距離才能過活。──叔本華
||書籍特色||
☆每節結束附上「學習心得」、「問題思考」、「補充說明」,便於讀者複習重點、換位思考哲學家的觀點進而迸出心靈火花、補充說明關鍵概念。
☆書中加入作者長年研究儒家與道家的心得,有助讀者在對照比較中,既可欣賞西方哲學,又能覺悟中國哲學的特色與價值。
☆書末附有索引,詳列詞條在各冊的頁碼,方便讀者對照查找。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章節試閱
19-1 笛卡兒為什麼要戴上面具?
本章的主題是: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本節的主題是:笛卡兒為什麼要戴上面具?
學習西方哲學,到了近代哲學的笛卡兒,會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就像後來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所說的:「整個西方哲學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最後看到了笛卡兒,就像在海上航行很久的人看到陸地一樣,不禁要大聲喊出:『陸地!陸地!』」由此可見黑格爾對笛卡兒的評價之高。
但是哲學史上還有另外一句話是「笛卡兒戴上面具」,這是什麼意思?又是誰說的呢?這是笛卡兒自己說的,他描寫自己「好像演員戴著面具,使臉上的害羞不顯露出來」,他說:「我就是這樣戴著面具踏上了世界舞臺。」笛卡兒為何要戴面具呢?他為何擔心別人認出他的真面目呢?
笛卡兒與同時代的人有許多書信往來,他經常在信件中澄清他的觀念與立場,使別人覺得他有點捉摸不定。世人對他的評價有很大分歧,稱讚他的人覺得他簡直就像《聖經》中的摩西,可以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批評他的人則公開抱怨他毫無信仰,是無神論者。他的著作被基督教的某些教會學校視為禁書,天主教更是把他的書列於禁書名單之中。這些都說明笛卡兒的形象是相當複雜的。
本節要介紹以下三點:
第一,笛卡兒的生平簡介。
第二,笛卡兒如何隱藏自己?
第三,笛卡兒的一生是如何結束的?
(一)笛卡兒的生平
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是法國人。他的父親原本是律師,後來當了議員,說明他的家境屬於中上層次。他從小身體不好,母親在他出生後不到兩個月就過世了,他靠保姆的細心呵護才僥倖存活。笛卡兒的名字René就是「重生」的意思。
笛卡兒非常聰明,父親常稱他為「我的小哲學家」。他十歲進入當時最好的公學,這是由天主教耶穌會創辦的九年制學校,前六年學習人文方面的思想,後三年則專門學習哲學。笛卡兒是學校的模範生,但他非常厭惡自己所學的經院哲學,連帶對整個自古希臘以來的哲學都採取質疑的態度。他畢業後繼續攻讀法律,得到碩士學位。他的數學特別好,他發明了解析幾何,是著名的數學家。他曾經打算全力研究大自然的規律以推展醫學,但他最顯著的成就還是在哲學方面。
二十三歲是他一生的轉捩點。他不想再讀別人寫的書,而希望讀上帝所寫的書─自然界,他要透過遊歷來增廣見聞,於是加入志願軍,因為當時參軍可以到處旅遊觀光。他在這一年年底連續做了三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他的使命是要「以理智探討真理」,他便以此做為終身的志業。「以理智探討真理」如今聽來非常普通,好像本該如此,但在笛卡兒的時代則是很大的挑戰。
當時宗教勢力依舊籠罩整個社會,不是天主教就是基督教,整個歐洲仍不能擺脫宗教的束縛。對宗教來說,真理就在《聖經》裡,人不用多費腦筋;哲學只能替神學服務,只是用來幫助證明神學的說法而已。
笛卡兒才智過人,他有許多新的觀念需要表達,於是開始著書立說,設法以理智追求真理。他認為在他之前的古代哲學全都有問題,更不要說經院哲學了。像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斯多亞學派、伊比鳩魯學派以及整個中世紀哲學,幾乎都被笛卡兒擱在一邊。
(二)笛卡兒如何隱藏自己?
笛卡兒三十二歲時移居荷蘭,整個壯年階段有二十一年都住在荷蘭,直到臨死前一年。當時的荷蘭相對比較安全和自由,而他在法國熟人太多,容易敵友不分,可能被人指認為異端,面臨各種危險。1633年,伽利略受到天主教公開譴責,而笛卡兒說:「我的哲學就是要證明『日心說』。」他後來說:「善於隱藏者,乃善於生活。」可見,他是為了實踐自己的想法才長期隱居荷蘭的。
他並沒有迴避當時的重要問題。他有一本代表作叫做《沉思錄》,全名是《第一哲學沉思集》,副標題是「證明上帝存在以及人的靈魂不死」。從這個副標題來看,可以說完全配合宗教的需要;但笛卡兒的證明方式與宗教完全無關,他所謂的「上帝」就是我們常說的「哲學家的上帝」。宗教界把他的說法視為異端邪說,因此他才需要戴上面具,隱藏自己。
(三)笛卡兒的一生是如何結束的?
笛卡兒的著作出版後引發許多討論。1649年,他過世的前一年,瑞典女王克莉絲蒂娜.奧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 1626-1689)正式邀請笛卡兒到瑞典去講學。這位瑞典女王對哲學很感興趣,她也和笛卡兒透過信,此時就派了一艘軍艦去接他。當時法國駐瑞典的一位公使是笛卡兒的朋友,他也一再敦促笛卡兒接受瑞典女王的邀請,笛卡兒於是動身前往瑞典。
但問題隨之而來。笛卡兒從小體弱多病,一向晚睡晚起,他在公學念書時,學校就特許他比別人晚一點起床。現在,瑞典女王日理萬機,只有一大清早有空,且她每週要上三次課。北歐十分寒冷,笛卡兒要在清晨五點冒著嚴寒去給女王上課。上了一個多月,笛卡兒的好朋友,這位法國公使先染上了肺炎,笛卡兒去探望他時也被感染。1650年春,笛卡兒年僅五十四歲便與世長辭。
笛卡兒的過世並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只有瑞典的一家報紙寫了短短的一句話:「在瑞典死了一個瘋子,他以為人愛活多久就活多久。」笛卡兒認為人的靈魂不死,而人的身體是另外一種實體,它也是實存的,沒有死亡的問題。所以,很多人從表面上看,認為笛卡兒的話根本不知所云。
笛卡兒的確隱藏得很好,他去世時很少有人去送葬。後來,笛卡兒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819年,才得以歸葬祖國─法國。他墓碑上寫著一句話:「笛卡兒,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且保證理性權利的人。」這句話可謂是當時所有人的共識。笛卡兒本人要爭取理性的權利,他還要保證每個人都能這樣做,這樣的評價對笛卡兒來說還算公允。
黑格爾強調:「笛卡兒的確是一位英雄,是現代哲學的宣導者,為哲學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要回溯他的理論。」黑格爾的說法很有代表性。笛卡兒當時確實要隱藏自己的許多想法,所以他自我解嘲是「戴著面具踏上世界舞臺」。
收穫與啟發
1.本節介紹笛卡兒的生平,說明他在那個時代為何必須戴上面具。
2.笛卡兒善於隱藏自己。他壯年的大部分時間隱居在荷蘭,避免在法國受到太多注意而帶來危險。他早就認定「日心說」,但鑑於伽利略的遭遇而無法公開說明。他的幾本著作也長期被天主教列為禁書。
3.笛卡兒之死非常令人惋惜。現在還有誰記得瑞典女王呢?但為了給這位愛好哲學的女王上課,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的笛卡兒不幸染病去世,令人深感遺憾。
課後思考
笛卡兒在他那個時代戴上了面具,請問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做哪些事情也需要戴上面具?或者現在和以前不同,做哪些事情不再需要戴上面具呢?
補充說明
前文介紹過中世紀初期有位學者叫德爾都良,他首先使用「面具」(拉丁文persona)一詞來代表人的特質,後來就演變為「位格」。「位格」一詞強調,面對不同的人,我們會相應調整自己的角色,就像戴上不同的面具,這樣才能與別人良性互動。
現代人為何要戴面具?最主要是為了隱藏自己,讓自己安全自在。隱藏自己需要智慧的判斷,隱藏也是一種修養方法。
可見,面具有兩種作用:一方面,你面對不同的人要調整自己的角色,就像戴上面具,「面具」代表人格的特質;另一方面,有時戴上面具是為了讓自己在人群中活得自在。
有這樣一件弄巧成拙之事。有一位前輩作家寫作時用「無名氏」做筆名。他成名後,遇到別人就會說「我就是無名氏」。「無名氏」不是一個專名,譬如我要捐錢,但不想讓別人知道我行善,就會寫無名氏。他以「無名氏」做為筆名,本想戴上面具、隱藏自己,成名後卻又不甘心,結果讓人哭笑不得。
由此可見,戴面具有時是為了互相尊重或個人修養,有時則體現出智慧的判斷。
19-1 笛卡兒為什麼要戴上面具?
本章的主題是: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本節的主題是:笛卡兒為什麼要戴上面具?
學習西方哲學,到了近代哲學的笛卡兒,會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就像後來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所說的:「整個西方哲學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最後看到了笛卡兒,就像在海上航行很久的人看到陸地一樣,不禁要大聲喊出:『陸地!陸地!』」由此可見黑格爾對笛卡兒的評價之高。
但是哲學史上還有另外一句話是「笛卡兒戴上面具」,這是什麼意思?又是誰說的呢?這是笛卡兒自己說的,他描寫自己「好像演員戴著...
作者序
半世紀的心願,跨越兩千六百年的哲普作品
傅佩榮
依我所見,介紹西方哲學的書,總會在一開頭就說明:從古希臘開始,哲學的原意是「愛好智慧」。「愛好智慧」是個既動聽又美妙的語詞,誰會不喜歡呢?但是,鼓起勇氣繼續往下讀,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了。
(一)如何消除隔閡?
以西方的哲普作品《蘇菲的世界》為例,它譯為中文之後,廣受歡迎,但是有多少人把它讀完,並且由之獲益?很多人告訴我,這本書最難懂的地方,是引述哲學家原著的部分。這些部分在排版時都會低兩格,唸起來不太通順,勉強唸完也不知所云,所以後來就直接跳過去了。
問題出在何處?出在翻譯上。這方面我有一些經驗。我年輕時得以跨過西方哲學的門檻,主要是靠翻譯的訓練。我譯過的書不只十本,字數也超過兩百萬字,所以很清楚翻譯哲學書時的困惑:遇到難題要如何取捨?要直譯還是意譯?需要補充說明這段文字的背景嗎?又要說明到什麼程度呢?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的解決方案。由此形成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就是:翻譯的書讀起來,「凡是看得懂的,都不太重要;凡是重要的,都看不太懂。」既然如此,又怎能借助這些哲人,而領悟愛好智慧的樂趣呢?
能在年輕時就覺察自己的使命,實在是一大幸運。我十八歲考上輔仁大學哲學系,主要學習西方哲學。大三暑假時,譯成《上帝.密契.人本》,這是美國大學哲學系「宗教哲學」一課的歷代文選。二十八歲開始在臺大哲學系擔任講師,第一門課是「當代西方哲學」。為了備課,我譯成戴孚高(Bernard Delfgaauw)的《二十世紀的哲學》,其中扼要介紹了十七派學說。這段期間也著手翻譯柯普斯頓(F. Copleston)的《哲學史卷一.希臘與羅馬》,由此打下西方哲學史的基礎。三十歲赴美國耶魯大學念書,主修宗教哲學,四年學成回臺之後,譯成指導教授杜普雷(Louis Dupré)的《人的宗教向度》。在臺大哲學系教書的前三十年,我主要講授形上學、宗教哲學、西方哲學史(上),以及哲學與人生。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表達深奧的思想,如何把一個觀念的演變與涵義說清楚。
(二)撰寫哲普作品
逐漸的,我覺察自己的使命在於從事「哲學普及」的工作:要以講課與寫作的方式,把西方哲學家在愛智過程中所領悟的心得,向中文的閱聽者清楚表述。哲學之所以有益於人生,不在於它的玄妙抽象,而在於它的三點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設定判準、建構系統。這三點代表人類理性運作的極致表現。首先,理性一活動,就要思考與說話,此時概念若未能澄清,困惑與誤會難免層出不窮,甚至會糾纏大半輩子。其次,我們每天在做各種判斷,談論有關「真假、是非、善惡、美醜」等,但是請問這些判斷的標準是什麼?是誰所設定的?為什麼這樣設定?然後,思想若是缺乏原則,將無法建立自己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整合這三觀為一個系統。換言之,建構系統就是要形成「二加一」的格局。所謂「二加一」,就是把「自然界」與「人類」這兩個有形可見的領域,統攝於一個「超越界」,以之做為前兩者的來源與歸宿。西方第一流的哲學家,都在努力以他們各自的方式,建構這樣的系統。
因此,關於西方哲學,我長期以來所講的與所寫的,可以畫歸「哲普作品」。這一類作品也有是否稱職的問題,我於是再退一步,提醒自己要「照著講」,而不是「接著講」。所謂「照著講」,就是努力根據每一位哲學家的觀點,做同情的理解,設法分辨「他說了什麼?他為何這麼說?」然後加上「他的說法可以給人什麼啟發」。
在「照著講」這一點上,要深深感謝柯普斯頓的幫助,他的《哲學史》(其內容自然是就西方而言)共有九卷,我自己譯了第一卷,然後第二卷到第七卷的譯文,由我負責校訂。我校訂得很仔細,並為每一卷寫了導讀,由此對於西方哲學兩千六百年的發展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認識。
與此同時,我在求學過程中,曾特別用心於柏拉圖、多瑪斯、史賓諾莎、懷德海、卡西勒、德日進、雅士培、馬塞爾、卡繆、伊里亞德、李維史陀等人的思想與著作。比一般教授幸運的是,我長期在民間的教育機構(主要是洪建全基金會)為社會人士講解西方哲學,最長的一個系列是七十二講,等於把整部哲學史的代表人物梳理了一遍,並且探索他們對現代人生的啟發。
(三)本書隨緣而成
二○一六年初,我從臺大哲學系退休,所有的書必須從研究室搬出。當時我想的是,自己最近十幾年來已經全力在鑽研中國哲學(儒家、道家與《易經》),開始可以「接著講」了,往後沒有太多力氣再談西方哲學。既然如此,我忍痛把幾百本西方哲學方面的書,分送給朋友與學生,只留下一部分難以割捨的。世事難料,想不到我還有機會總結自己「懸命半生」的西方哲學。二○一八年春,因緣巧合,大陸的「得到」知識平臺約請我講課,標題是「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
於是,我在一年之內,把西方兩千六百年的哲學通講了一遍,總共介紹了一百二十位哲學家。這一年我再度體現了全力以赴的求知熱忱,那是我在美國攻讀博士之後,未曾想像過的。不同的是,以前是老師的要求,現在是自我的期許。一百二十位哲學家是個什麼概念呢?大家耳熟能詳的姑且不論,說幾位比較邊緣的人物吧!請問:想了解中世紀的人生觀,可以忽略但丁與薄伽丘嗎?文藝復興的佩脫拉克與米蘭德拉如何倡導人文主義?宗教改革之前的伊拉斯謨與湯瑪斯.摩爾,如何獻身於其理想?法國的蒙田與英國的培根,皆為哲理散文的高手,他們寫作的靈感由何而來?歌德與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作品中涵蘊了多深的人生智慧?然後,可以錯過美國的愛默生、梭羅、杜威與桑塔亞納等人,別開生面的觀點嗎?這些人也是西方的愛智一族,在哲學史課堂上,可能被一筆帶過,但卻是我個人想要多加了解的。
有一些匆忙,但更多的是興奮,我把握所有的空閒時間,循序漸進的展開這門西方哲學課。這是個音頻課程,每週五集,每集大約十二分鐘,全年兩百六十集,再加上每週回答聽友的提問。一年下來訂戶超過四萬人。文字稿整理出來,經修訂而成本書。這是一本哲普作品,所介紹的是西方哲學家的愛智成果。這也是一本西方哲學簡史,描述了從古希臘與羅馬時期,經過中世紀與近代的演變,直到現代的發展過程。這更是一本認識西方核心理念的文化手冊,展示了西方「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形成、調適、變遷及走向。
在敘述哲學家的思想時,會依其重要性分配適量的章節,文字求其清楚通順。另外,還有三點特色:一是在每一節結束之處,附上「學習心得」,便於讀者複習重點;二是列出「問題思考」,讓讀者跟著哲學家的觀念,就自己的處境進行省思,看看能否迸出心靈火花,同時也逐步建立自己的觀點;三是「補充說明」,這是根據聽友提問所做的答覆,其中論及不少關鍵概念,如:「自由、良心、罪惡、痛苦、死亡、真理、幸福、人性」等。我在討論時,也加入自己研究儒家與道家的心得,或許有助於讀者在對照比較中,既可欣賞西方哲學,又能覺悟中國哲學的特色與價值。
(四)半世紀的心願
要完成這樣一本三大冊的書,確實得力於許多朋友的慷慨協助,若非「得到」平臺的信任與邀請,我不會有堅定的決心與實踐的勇氣。作業流程大致如下。
首先,我認真預備每一集要講的材料,接著是初稿錄音。然後由三位志工葉蓮芬、宋寶珠、林碧蓮,把音頻整理成文字稿,我再稍加修訂。修訂稿經過「得到」編輯部的同意之後,就可以正式錄音了。我在書房錄音時,難免受到噪音干擾,像鳥鳴、犬吠、車聲、喇叭、門鈴、電話等,更多的是我自己的聲音品質不佳,以致經常需要重複一些語句。以音頻來講課的話,這些都造成很大的障礙。在我迫切需要救援助手時,女兒琪媗上場了。她曾在美國主修電影配樂,掌握了有關潤飾聲音的各項技術,現在小試身手,讓我在這方面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琪媗修飾妥當之後的音頻,再由王喆先生整理成附在音頻之後的正式文稿。王喆先生也幫忙校訂及補充不少資料,使本書更為完善。
我自一九六八年開始念哲學,到二○一八年講述西方哲學,正好半個世紀。活在平凡而安靜的年代,沒有動亂也沒有戰爭,以一介書生,能為好學的朋友提供一本關於西方世界的哲普作品、哲學簡史、文化手冊,我為此深感榮幸與喜悅。這本《西方哲學之旅》將成為我自己的案頭良伴,它代表的不只是個人五十年治學的心路歷程,也是我獻給同代華人最真摯的禮物。
半世紀的心願,跨越兩千六百年的哲普作品
傅佩榮
依我所見,介紹西方哲學的書,總會在一開頭就說明:從古希臘開始,哲學的原意是「愛好智慧」。「愛好智慧」是個既動聽又美妙的語詞,誰會不喜歡呢?但是,鼓起勇氣繼續往下讀,就可能是另一回事了。
(一)如何消除隔閡?
以西方的哲普作品《蘇菲的世界》為例,它譯為中文之後,廣受歡迎,但是有多少人把它讀完,並且由之獲益?很多人告訴我,這本書最難懂的地方,是引述哲學家原著的部分。這些部分在排版時都會低兩格,唸起來不太通順,勉強唸完也不知所云,所以後來就直接跳過...
目錄
||中:近代|| 目錄
自序 半世紀的心願,跨越兩千六百年的哲普作品
導論 極簡哲學史
導論-1 古代哲學核心
導論-2 中世紀哲學核心
導論-3 近代哲學核心
導論-4 現代哲學核心
Part 5 理性發出光芒
第十六章 文藝復興正式上場
16-1 文藝復興是怎麼出現的?
16-2 文藝復興第一人
16-3 文藝復興的豐富內涵
16-4 重新界定人的尊嚴
16-5 人文主義的發展
第十七章 宗教改革試圖回歸原始理想
17-1 《君王論》對宗教與社會的反思
17-2 宗教法庭的恐怖
17-3 贖罪券的荒謬
17-4 宗教改革的重大意義
17-5 哲學是如何影響科學的
第十八章 蒙田與培根:愛智之樂
18-1 哲學又貼近了人生─認識蒙田
18-2 如何面對死亡
18-3 回歸政治與人性
18-4 知識就是力量
18-5 打破四種假象
第十九章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19-1 笛卡兒為什麼要戴上面具?
19-2 方法實在太重要了
19-3 進行我思之前的準備
19-4 我思故我在
19-5 笛卡兒怎麼說明上帝的存在?
第二十章 帕斯卡:用賭注論證勸人
20-1 帕斯卡對哲學的質疑
20-2 為什麼帕斯卡會提出不如放棄哲學?
20-3 賭注論證有效嗎?
20-4 被開除教籍的猶太人
20-5 為了哲學而放棄一切
第二十一章 史賓諾莎與萊布尼茲:理性主義
21-1 史賓諾莎的《倫理學》
21-2 從理性走向自由
21-3 萊布尼茲居然對《易經》很佩服
21-4 萊布尼茲的單子論
21-5 萊布尼茲的神義論
第二十二章 霍布斯、洛克與貝克萊:經驗主義
22-1 別人都是豺狼嗎?
22-2 心靈只是白紙
22-3 洛克的契約理論
22-4 貝克萊在經驗主義中承先啟後
22-5 存在即是被知覺
Part 6 啟蒙必有掙扎
第二十三章 休謨:從經驗主義走向懷疑主義
23-1 自我只是一束知覺
23-2 因果關係只是習慣
23-3 懷疑主義如何看待人生
23-4 懺悔中的覺悟
23-5 文明帶來罪惡
第二十四章 盧梭與伏爾泰對啟蒙運動的爭議
24-1 盧梭的《愛彌兒》
24-2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24-3 啟蒙運動的大趨勢
24-4 啟蒙運動的主流思潮
24-5 啟蒙運動的舵手伏爾泰
第二十五章 康德:先驗哲學扭轉乾坤
25-1 康德面對的挑戰
25-2 人只能認識現象
25-3 我應該,所以我能夠
25-4 從道德走向宗教
25-5 美是什麼?
第二十六章 德國唯心論的鮮明立場
26-1 挺身而出的哲學家─費希特
26-2 費希特接過康德的棒子
26-3 主觀唯心論
26-4 把握哲學的本質
26-5 真與美一致
第二十七章 黑格爾:絕對唯心論
27-1 黑格爾像海綿一樣的求知
27-2 絕對者就是精神
27-3 合理的與現實的
27-4 主人與奴隸
27-5藝術與宗教
第二十八章 悲觀主義的解藥
28-1 新哲學的轉捩點
28-2 悲觀哲學家叔本華
28-3 叔本華如何化解悲觀主義
28-4 席勒「與美遊戲」
28-5 歌德的浪漫主義
第二十九章 馬克思:共產主義的理想
29-1 十九世紀的英法哲學
29-2 不是上帝造了人,而是人造了上帝
29-3 哲學要改變世界
29-4 馬克思的人文主義
29-5 總結近代哲學的發展
Part 7 倫理學的爭議
第三十章 價值觀的探討
30-1 宇宙觀是如何形成的?
30-2 從宇宙觀到人生觀
30-3 價值主觀論在說什麼?
30-4 價值客觀論在說什麼?
30-5 從價值觀到倫理學
第三十一章 善惡問題難解
31-1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1-2 佛洛伊德對於道德的看法
31-3 史金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
31-4 倫理學對人生的具體作用
31-5 對馬克斯.韋伯觀念的進一步探討
第三十二章 從效益論到義務論
32-1 西方倫理學簡介
32-2 效益論的基本原則
32-3 是要做快樂的豬,還是要做痛苦的蘇格拉底?
32-4 善是什麼?
32-5 義務論的關鍵在於善的意志
第三十三章 從義務論到德行論
33-1 義務論顯示人的尊嚴
33-2 義務論與人文主義原則
33-3 德行論在主張什麼?
33-4 進一步探討德行與幸福
33-5 德行論的現代思考
索引
||中:近代|| 目錄
自序 半世紀的心願,跨越兩千六百年的哲普作品
導論 極簡哲學史
導論-1 古代哲學核心
導論-2 中世紀哲學核心
導論-3 近代哲學核心
導論-4 現代哲學核心
Part 5 理性發出光芒
第十六章 文藝復興正式上場
16-1 文藝復興是怎麼出現的?
16-2 文藝復興第一人
16-3 文藝復興的豐富內涵
16-4 重新界定人的尊嚴
16-5 人文主義的發展
第十七章 宗教改革試圖回歸原始理想
17-1 《君王論》對宗教與社會的反思
17-2 宗教法庭的恐怖
17-3 贖罪券的荒謬
17-4 宗教改革的重大意義
17-5 哲學是如何影...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