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漫畫述說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漫畫李梅樹》第一集刻意先交代李梅樹生平故事壯年時期的「修建三峽祖師廟」的故事,原因在於三峽祖師廟正是舊稱三角湧地區的三峽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故事能在第一集就讓李梅樹與三峽緊密的連結,因此漫畫李梅樹希望透過李梅樹的生平故事,延伸出三峽在那個年代的人、事、物。如果祖師廟是三峽當地的精神照護中心,那麼第二集所選擇的「保和醫院」就是三峽當地的身體照護中心,當然保和醫院與李梅樹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其醫院的創辦人與李梅樹的兄長劉清港(從母姓),影響李梅樹一生並且讓李梅樹踏上藝術之路最重要的推手,於是第二集便以「劉清港」為主軸來安排故事。
李梅樹自臺北國語學校畢業,原本想前往日本學習美術,但因為父親不允許,遂任教於瑞芳公學校。教學之餘,李梅樹參加石川欽一郎在臺灣時期開設的「暑期美術講習會」,學習西畫,與他一起學畫的還有陳植棋、李石樵、李澤藩等人。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雖然有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等人引進了西洋繪畫的技法,使臺灣人得以真正接觸到西方藝術表現,但一直沒有設立專門的藝術學校培養藝術人才。也因為如此,真正有志於創作的學子,除了到日本接受專門藝術訓練外,只有石川欽一郎這樣在課餘時間提供學生基本的西方繪畫訓練,帶學生出去郊外寫生。
在李梅樹之前,便有陳植棋先到東京美術學校求學。為了學到真正的藝術創作內涵,當時的臺灣人需遠赴日本求學,對臺灣學子而言,是相當沉重的經濟負擔。李梅樹在任教於工學校期間,適逢臺展開辦,他認真創作,作品入選第一回和第二回臺展,展現他決心往藝術創作發展的企圖心。最終在兄長的支持下,李梅樹才得以赴日求學,這時已是一九二八年。雖然一九三○年兄長過世,李梅樹只能中斷日本的學業返臺奔喪,但仍不能中止李梅樹對於藝術的追求。於是他說服家人,在一九三一年赴日繼續未完成的學業,直到一九三四年學成返臺。
李梅樹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師從岡田三郎助(一八六九-一九三九)。岡田三郎助是日本第一代赴歐洲學習西洋繪畫的畫家,他在法國留學時期,師從拉菲爾.柯林(Raphaël Collin, 1850-1916),學習古典學院派的技法,但參雜了印象派戶外寫生的精神與色彩運用,因此稱為「外光派」(Pleinairisme)。岡田三郎助回到日本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後,也以這樣的風格傳授學生。其風格深刻影響了李梅樹,他返臺後的創作基本上都有嚴謹的寫實技巧,捕捉了戶外光線所影響下的顏色變化,便是承襲自岡田的外光派風格。
推薦人
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
李景光|李梅樹紀念館館長
林迺晴|漫畫家
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蘇微希|臺灣動漫畫推廣協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咖哩東
台南人。退伍後從事漫畫工作,以同人誌《樓友一號房》獲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第一屆金漫獎最佳一般漫畫類獎。曾為《未來少年》、《未來兒童》等雜誌漫畫專欄合作繪者,並於《CCC創作集》陸續刊載多則短篇漫畫,另有《最高科學委員會》、《網路星球東東鏘》等原創同人誌。2020年開始進行「氣象象漫畫創作計畫」,在臉書與國語日報等平台發表科普漫畫。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karidon/
企畫者簡介
羅禾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博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從事科技藝術、跨領域藝術的創作。創作方面以國高中時期重度沉迷網路遊戲的生命經驗為核心,作品探討「虛擬的力量」、「速度的快感」等科技時代的異變,以網路移民世代的「移民病」為創作的主軸。作品榮獲國內外多項電子藝術節、當代藝術節的肯定,並參與多個重要的國際展覽與多個雙年展。他是台灣第一位使用四軸無人機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作品榮獲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並獲邀於Ars Electronica Festival展出其無人機跨界之作品。
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紀念館初設於1990年,原名為「劉清港醫師李梅樹教授昆仲紀念館」;1995年4月遷入現址: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並正式定名為「李梅樹紀念館」。紀念館設立之宗旨在紀念前輩畫家李梅樹先生。於三峽(三角湧)土生土長的李梅樹先生(1902-1983),生前致力於藝術創作,美術運動,一輩子堅持以東京美術學校習得的寫實路線,擁抱台灣鄉土之美,被稱為台灣美術運動中的「萬里長城」。紀念館除了展出李梅樹先生不同時期的畫作,也展出李梅樹生前的書信文件,畫具和畫稿等。
李梅樹紀念館官方網站:https://www.limeishu.org/
傳者簡介
李梅樹(1902-1983)
出生於1902年日治時期的三峽,1918年考取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由於從小家境富裕,他在師範學校畢業後遠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攻讀藝術。1922年畢業後返鄉任教,完成婚事。1934年,與友人陳澄波、顏水龍、楊三郎、廖繼春、陳清汾、李石樵、立石鐵臣共創「臺陽美術協會」。他曾經從政,擔任過第一屆的縣議員、農會理事長等公職。日後他任教,擔任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師範大學等校教授。他從46歲開始擔任祖師廟重建的主任委員,長達36年。晚年受美術界推選擔任油畫學會理事長、美協理事長、油畫學會榮譽理事長等職務。李梅樹以超過一甲子的藝術生涯,為台灣美術史寫下燦爛而傳奇的一頁。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以漫畫述說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漫畫李梅樹》第一集刻意先交代李梅樹生平故事壯年時期的「修建三峽祖師廟」的故事,原因在於三峽祖師廟正是舊稱三角湧地區的三峽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故事能在第一集就讓李梅樹與三峽緊密的連結,因此漫畫李梅樹希望透過李梅樹的生平故事,延伸出三峽在那個年代的人、事、物。如果祖師廟是三峽當地的精神照護中心,那麼第二集所選擇的「保和醫院」就是三峽當地的身體照護中心,當然保和醫院與李梅樹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其醫院的創辦人與李梅樹的兄長劉清港(從母姓),影響李梅樹一生並且讓李梅樹踏上藝術之路最重要的推手,於是第二集便以「劉清港」為主軸來安排故事。
李梅樹自臺北國語學校畢業,原本想前往日本學習美術,但因為父親不允許,遂任教於瑞芳公學校。教學之餘,李梅樹參加石川欽一郎在臺灣時期開設的「暑期美術講習會」,學習西畫,與他一起學畫的還有陳植棋、李石樵、李澤藩等人。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雖然有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等人引進了西洋繪畫的技法,使臺灣人得以真正接觸到西方藝術表現,但一直沒有設立專門的藝術學校培養藝術人才。也因為如此,真正有志於創作的學子,除了到日本接受專門藝術訓練外,只有石川欽一郎這樣在課餘時間提供學生基本的西方繪畫訓練,帶學生出去郊外寫生。
在李梅樹之前,便有陳植棋先到東京美術學校求學。為了學到真正的藝術創作內涵,當時的臺灣人需遠赴日本求學,對臺灣學子而言,是相當沉重的經濟負擔。李梅樹在任教於工學校期間,適逢臺展開辦,他認真創作,作品入選第一回和第二回臺展,展現他決心往藝術創作發展的企圖心。最終在兄長的支持下,李梅樹才得以赴日求學,這時已是一九二八年。雖然一九三○年兄長過世,李梅樹只能中斷日本的學業返臺奔喪,但仍不能中止李梅樹對於藝術的追求。於是他說服家人,在一九三一年赴日繼續未完成的學業,直到一九三四年學成返臺。
李梅樹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師從岡田三郎助(一八六九-一九三九)。岡田三郎助是日本第一代赴歐洲學習西洋繪畫的畫家,他在法國留學時期,師從拉菲爾.柯林(Raphaël Collin, 1850-1916),學習古典學院派的技法,但參雜了印象派戶外寫生的精神與色彩運用,因此稱為「外光派」(Pleinairisme)。岡田三郎助回到日本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後,也以這樣的風格傳授學生。其風格深刻影響了李梅樹,他返臺後的創作基本上都有嚴謹的寫實技巧,捕捉了戶外光線所影響下的顏色變化,便是承襲自岡田的外光派風格。
推薦人
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
李景光|李梅樹紀念館館長
林迺晴|漫畫家
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蘇微希|臺灣動漫畫推廣協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咖哩東
台南人。退伍後從事漫畫工作,以同人誌《樓友一號房》獲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第一屆金漫獎最佳一般漫畫類獎。曾為《未來少年》、《未來兒童》等雜誌漫畫專欄合作繪者,並於《CCC創作集》陸續刊載多則短篇漫畫,另有《最高科學委員會》、《網路星球東東鏘》等原創同人誌。2020年開始進行「氣象象漫畫創作計畫」,在臉書與國語日報等平台發表科普漫畫。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karidon/
企畫者簡介
羅禾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博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從事科技藝術、跨領域藝術的創作。創作方面以國高中時期重度沉迷網路遊戲的生命經驗為核心,作品探討「虛擬的力量」、「速度的快感」等科技時代的異變,以網路移民世代的「移民病」為創作的主軸。作品榮獲國內外多項電子藝術節、當代藝術節的肯定,並參與多個重要的國際展覽與多個雙年展。他是台灣第一位使用四軸無人機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作品榮獲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並獲邀於Ars Electronica Festival展出其無人機跨界之作品。
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紀念館初設於1990年,原名為「劉清港醫師李梅樹教授昆仲紀念館」;1995年4月遷入現址: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並正式定名為「李梅樹紀念館」。紀念館設立之宗旨在紀念前輩畫家李梅樹先生。於三峽(三角湧)土生土長的李梅樹先生(1902-1983),生前致力於藝術創作,美術運動,一輩子堅持以東京美術學校習得的寫實路線,擁抱台灣鄉土之美,被稱為台灣美術運動中的「萬里長城」。紀念館除了展出李梅樹先生不同時期的畫作,也展出李梅樹生前的書信文件,畫具和畫稿等。
李梅樹紀念館官方網站:https://www.limeishu.org/
傳者簡介
李梅樹(1902-1983)
出生於1902年日治時期的三峽,1918年考取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由於從小家境富裕,他在師範學校畢業後遠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攻讀藝術。1922年畢業後返鄉任教,完成婚事。1934年,與友人陳澄波、顏水龍、楊三郎、廖繼春、陳清汾、李石樵、立石鐵臣共創「臺陽美術協會」。他曾經從政,擔任過第一屆的縣議員、農會理事長等公職。日後他任教,擔任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師範大學等校教授。他從46歲開始擔任祖師廟重建的主任委員,長達36年。晚年受美術界推選擔任油畫學會理事長、美協理事長、油畫學會榮譽理事長等職務。李梅樹以超過一甲子的藝術生涯,為台灣美術史寫下燦爛而傳奇的一頁。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