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講座億萬豪宅當保母落九花東立全書系小開學楊双子比爾蓋茲python枡野俊明黃仁勳張忠謀臺灣民族主義獨裁者聯盟AI工作術手機成癮最透明的故事讀冊選讀讀書共和國7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生而為人的13堂數學課:透過數學的心智體驗與美德探索,讓你成為更好的人的練習(電子書)

Mathematics for Human Flourishing 

作者:蘇宇瑞

評價
1收藏
11人次試讀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 NT$ 294 NT$ 420

適用裝置:
適用軟體:
購買新書
79 331
其他二手價
55 230元起
圖書館借閱
O'copy Image

Talk to the Books 

Beta 版 2.0

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這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數學書」
2021年美國數學協會歐拉數學著作獎(Euler Book Prize)獲獎作品

――――――

★美國數學協會首位華裔主席最動人之作,在數學裡實現不一樣的自己!
★個人反思、寓言與謎題交織,深入探索數學與生而為人的深刻連結!
★用故事切入,從解謎探索,翻轉僵固型思維!
★Amazon 4.7顆星、Goodreads 4.4顆星,讚譽不斷!


▌好評圓滿推薦

王夏聲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
任維勇 ∣ 北一女中數學老師
李信昌 ∣ 數學網站「昌爸工作坊」站長
李政憲 ∣ 林口國中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藝數摺學」臉書公開社團創辦人
林信安 ∣ 建中數學科教師
洪士薰 ∣ 台南女中數學教師
洪雪芬 ∣ 超腦麥斯創意思維數學課程總監
翁秉仁 ∣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高敏慧 ∣ 臺北市民生國中校長、臺北市數學輔導小組副召集人
康明昌 ∣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前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院長
許德田 ∣ 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數學領域召集人、新店國小校長
陳國璋 ∣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與通識中心教授
單維彰 ∣ 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與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賴以威 ∣ 臺師大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蘇恭弘 ∣ 臺南市創思與教學研發中心專任研究教師


我們不是數學機器。
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體會。我們是具有形體的人類。
如果數學沒有連結到人類的某種渴望,不管是遊戲、追尋真理、追求美、尋找意義或是為正義而戰,為什麼還有人要學數學呢?

這本書不談數學多麼偉大,儘管數學確實是輝煌的志業。
這本書也不特別關注數學可以做什麼,儘管不可否認數學可以做很多事情。
這本書要讓數學建立在生而為人、活出更圓滿人生的基礎上。

對數學家蘇宇瑞來說,沒有數學喜好的社會,就像沒有音樂會、公園或博物館的城市。錯過了數學,就是生活中沒有領略過一些最美麗的觀念。

蘇宇瑞小時候接受填鴨教育,大學時代被視為「沒數學天分」而放棄。但他後來不但成為數學家,還擔任美國數學協會主席。他揭露數學不是一種天才,而是一種探索的美德。

這本博大精深的著作是為廣大讀者而寫的,尤其是為那些因過往經驗而不抱幻想的人所寫。在書中,這位屢獲殊榮的數學家暨教育工作者編寫出寓言故事、謎題及個人省思,告訴大家數學如何滿足人類的基本渴望,如何培養讓人圓滿幸福的重要德行。這些渴望和德行,以及書裡講述的故事,都透露了數學與生而為人的密切關係。

有些教訓來自那些曾經奮力搏鬥過的人,包括克里斯多福・傑克森,這位關在美國聯邦監獄裡的囚犯發現了數學。克里斯多福寫給作者的信貫穿全書,顯示了這種知識活動能夠且必須向所有人開放的方式。

數學讓我們看到人類的潛能,它所揭露的事物可能面貌遠比眼前看起來更多。

▌教授與囚徒,做數學的藝術與圓滿人生的練習

■ 第1堂課:圓滿幸福
為什麼要做數學?答案是:數學可以助人圓滿幸福。適當地做數學可培養出助人圓滿幸福的德行,而且可能是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培養出來。
故事:你不具備成為有成就的數學家的條件「囚犯與教授」
謎題:切布朗尼蛋糕、切換電燈開關

■ 第2堂課:探索
做數學的核心意義是探索和理解。探索會培養想像力的德行,設想新的可能性。探索培養你對魔力的期待,感受發現意外事物的刺激感。
故事:井字遊戲的策略思維「偷策略論證」
謎題:「整除」數獨

■ 第3堂課:意義
尋求意義,會建立起重要的德行。首先是建構故事的德行,其次是抽象思考,另外還有鍥而不舍和深思熟慮的德行。數學是模式的科學,也是銜接這些模式的意義的藝術。
故事:畢氏定理的啟示「困在高架橋下的卡車」
謎題:紅黑撲克牌魔術、水與葡萄酒

■ 第4堂課:遊戲
數學把心智變成它的遊樂場,好好做數學就是在玩某種遊戲:探索模式,然後運用歸納推理。數學遊戲會建立起努力拼搏的信心,培養改變視角的能力。
故事:從魔術方塊到躲貓貓、從球類比賽到音樂和弦
謎題:幾何問題

■ 第5堂課:美
數學之美只會對有耐性的追隨者展露:感官之美,絕妙之美,洞悉之美,超凡之美。追求任何一種美,都會在我們身上培養出深思熟慮、喜樂與感恩和超凡敬畏的德行。
故事:碎形、歐拉公式與雪梨歌劇院
謎題:棋盤問題

■ 第6堂課:永恆
永恆是全人類的渴望,數學探險家喜歡常數,尋找不變量。我們之所以追尋永恆,是因為永恆是個慰藉,是衡量人生歷練的準繩,也是我們可以信賴的立足點。
故事:法蘭絨襯衫與「我慢」的哲學
謎題:鞋帶鐘

■ 第7堂課:真理
求真是人的基本渴望,對於深入了解與深究數學真理的追尋,可培養出許多生活領域的德行:獨立思考、嚴謹思考、審慎、面對知識時保有謙遜、認錯。
故事:謊言與真相
謎題:魏克禮拍賣(次價密封投標拍賣)

■ 第8堂課:努力
追求成長的努力是數學閱歷中最吸引人之處。主動解決問題、不斷試驗各種策略、樂意冒險,這種纏鬥會培養沉著的品格,獲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建立自信,達到嫻熟。
故事:論文作弊的誘惑
謎題:五連塊數獨

■ 第9堂課:力量
數學力量強大:解釋的力量、定義的力量、抽象化的力量、視覺化的力量、想像的力量、制定策略的力量、建構模型的力量、多重表徵的力量、推廣的力量、結構辨識的力量。
故事:撲克牌的數學實踐
謎題:權力指標

■ 第10堂課:正義
尋求正義可以成為學習數學的動機,替數學裡的弱勢者矯正存在於數學學習空間的不公不義。在數學上追求正義的人,會培養出以同理心對待邊緣化群體、關切受壓迫者的德行。
故事:數學世界的歧視與偏見
謎題:分租協調

■ 第11堂課:自由
知識的自由產生出機敏的德行,探索的自由讓我們大膽發問與獨立思考,理解的自由建立對知識的自信,想像的自由促進發明創造與快樂的德行,做數學歡迎其他人也享有這些自由。
故事:自由的隱喻「海灘」
謎題:未知的多項式

■ 第12堂課:社群
渴望數學社群的人都必須培養出慇懃的德行,包括傑出的教學、優異的指導,以及傾向於肯定他人,由此發展出減少階級的合作能力,從多元的觀點獲益。
故事:階級與障礙「我不適合待在這裡」
謎題:球上的五個點

■ 第13堂課:愛
愛是所有德行的源頭和終點,它是每一種德行的核心。由於數學而愛就是在創造出樂觀的感覺,培養創造力,引發省思,培養對深奧知識和深入探討的渴望。
故事:終極問題「為什麼要做數學?」

作者簡介:

蘇宇瑞Francis Su
哈維穆德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Benediktsson-Karwa數學講座教授,屢獲殊榮的數學教育工作者,美國數學協會(MAA)前主席。獲頒2013年海默獎(Deborah and Franklin Tepper Haimo Award,頒給全美大學數學教師的優良教學獎),並榮獲2018年哈莫斯―福特數學寫作獎(Paul R. Halmos-Lester R. Ford Award)。文章刊於《量子雜誌》(Quanta Magazine)、《連線》雜誌(Wired)和《紐約時報》。

譯者簡介:

畢馨云
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科普書編輯十多年,目前為自由譯者,假日在業餘交響樂團拉大提琴。譯有《這才是數學》、《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數學好有事》、《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邏輯的藝術》等,另有譯作刊於《BBC知識》雜誌。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