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城目學陳澄波節稅法池上彰納瓦爾寶典多巴胺長女病季暢銷5折起高能量溝通新聞自由靈媒媽媽讀冊選讀恩田陸吳明益
暫存清單
二手徵求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埃利.維瑟爾

評價
15收藏
62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9 NT$ 198 NT$ 220

本商品已絕版

其他二手價
2 45元起
圖書館借閱
限量贈品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夜》是作者對二次大戰納粹集中營的回憶錄。1944年,當身為猶太人的作者與家人被趕出家門、送至奧許維茲集中營時,他還是十五歲的少年。在這段恐怖的經歷中,他面對家人的死亡、自己天真的逝去,以及人類絕對的邪惡所帶來的深刻絕望。

本書是作者1958年的處女作,出版近50年以來,已翻譯成30多種語文,被譽為與《安妮的日記》以及義大利作家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回憶錄《如果這是一個人》(If This Is a Man)齊名的經典作品。他不僅詳述出集中營裡每日生活中的驚恐、荒謬與無處不在的殘忍虐待,更不斷試圖詰問納粹大屠殺的本質、背景與後遺症。他控訴上帝不公,卻又常不自覺地向上帝祈禱。身為虔誠的猶太教信徒,他很想知道:「慈悲的上帝到哪兒去了?」

本書最初以意第緒語寫成,名為「而世界依然緘默」,首先譯成法文,但被多數出版社退稿。後來經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數月的走訪、書信往來以及電話聯繫,才終於由「子夜出版社」付梓出版。法文書名La Nuit直譯為「夜」,便是暗喻集中營的歷程就如無盡的夜,也是一生中最恐怖的夜。

本書的出版目的,就如作者在今年新出的英文版的新序裡最後所說,是「為了今天的年輕人、為了明日即將誕生的孩子」,「強迫自己作見證,他不想讓自己的過去變成他們的未來。」

作者簡介: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意第緒語作家,文學與非文學著作合計超過40本。波士頓大學安德魯.美隆人文科講座教授,並被授與最高榮譽的「校級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資格。1985年美國總統雷根授予他國會金質勳章,1992年老布希總統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也是《時代》雜誌選出今年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士之一。
1928年出生於西格赫特(Sighet,現屬於羅馬尼亞),二次大戰期間他和家人都被納粹送往集中營,父母和小妹死於營中,只有他和兩位姊姊僥倖生還。戰後他在法國孤兒院生活了幾年,於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攻讀文學、哲學與心理學,並擔任猶太報紙記者。《夜》是他第一本著作,也是其後創作的基礎。藉由創作與演講,他關心猶太人與其他同樣遭遇迫害族群的處境。曾於1980-1986年擔任美國大屠殺紀念委員會主席。
維瑟爾於1963年成為美國公民,現與妻子住在康乃狄克。

譯者簡介:

政大廣告系畢業,法國普瓦堤大學表演藝術系電影與視聽研究碩士、辭語學與表現博士候選人,目前從事法文翻譯與教學。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