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工研院,台灣會怎樣?在台灣,從高科技產業到傳統產業,工研院的身影清晰可見。身為台灣最大的研究機構,工研院一隻腳站在技術界,一隻腳站在工業界,默默地推著台灣的工業升級。但有多少人知道,工研院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台灣是這樣走過來的:從泥土路變成柏油路,茶園蓋起了高樓,進口轎車取代了摩托車,人民由貧至富,由滿臉風霜到自信昂揚。成立滿三十年,工研院親眼目睹,親身參與,在最關鍵的時刻,做了那雙最重要的推手。
提起工研院,除了是台灣少見大型的研究機構之外,一般人似乎再也說不出其他的印象,它的知名度甚至還比不上由李遠哲領軍的中研院。但在產業界,「工研人」卻是沒人敢忽略的一支勁旅。他們遍佈各個產業,多數人位居要職,是有名的「總經理製造機」。
在台灣,從高科技產業到傳統產業,工研院的身影清晰可見。身為台灣最大的研究機構,工研院一隻腳站在技術界,一隻腳站在工業界,默默地推著台灣的工業升級。
2001年,工研院獲得專利件數高達1075件,平均一天產生三件專利。同年,台灣有339家企業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技術,471家廠商接受工研院的技術移轉。此外,工研院全年技術服務的對象,超過三萬多家企業。
它也是產業最親密的研發夥伴。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工研院就像另一個研發中心,解決他們研發能力不足的困境。工研院六千多位員工中,將近四千八百位的研究人員,是台灣陣容最堅強的研發大軍,為台灣工業帶進源源不絕的研發創意,和中小企業攜手打造台灣的競爭力。
歷史永遠沒有重走第二條路的可能。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你只要反問:如果沒有工研院,台灣會怎樣?就可以了解它對台灣的價值了。」如果沒有工研院,台灣的半導體、PC、光電,是否仍會燦爛奪人?如果沒有工研院,台灣傳統產業的轉型之路,會不會走得更為崎嶇?
工研院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裡面都是些什麼人?它有什麼樣的能耐,能從無到有,一手催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躋身全球第一?它如何為現有的產業加值、升級,卻又讓業者愛恨交加?成立滿三十年,工研院如何見證、參與台灣產業、經濟的起起落落?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