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研究光緒乙末割臺,以及其後的臺灣抗日運動,分別從臺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近代中日關係史三個不同角度,探討其彼此互動之關係。
跟據本文的研究,臺灣割讓可遠溯甲午戰前日本的侵臺企圖,而其主因則與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外交戰略的運用與列強的外交動向有關。惟清廷雖割棄臺灣,但臺灣住民不願接受日本統治,為自力商結外援,拒日保臺,因而成立「臺灣民主國」;惜其並無一戰的準備與決心,終於潰敗。
繼之而起的是劉永福所領導的臺南抗日政府,結合義軍、新楚軍、黑旗軍,成為各地的抗日主力,迫使日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占領臺灣。此一抗日運動,對臺灣住民與臺灣總督府均各有其深遠的影響,具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者簡介:
黃秀政 臺灣省彰化縣人,民國三十三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曾任國史館助理研究員、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講師、副教授,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所主任。著有《顧炎武與清初經世學風》、《臺灣民報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臺灣史研究》等專書,以及〈試論現階段中華民國國中歷史教科書的編纂〉等論文多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