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的綜合實力是每個有賴其福蔭的國民所關心的。對於台海兩岸的實力,人們沒有一致的認識。唯有客觀瞭解雙方的實力方有利於兩岸政府制定正確的政策,民眾對局勢保持清楚的認識,及維持台海和平,作者期望能通過對綜合國力的主要因素的探討而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及對其意義的理解。本書研究的方法與理論,首先,探討兩岸的相對實力必然要用比較的方法。這是毋庸贅述的。其次,本研究採取結構主義的方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確定某些結構因素,我們就可在相當程度上預測出發展結果。對決定綜合實力的各因素的研究便是這樣一種結構主義的研究。再次,本書也會用歷史研究的方法,這仍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法,例如我們首先就會介紹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從中就可看出實力對比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決定性影響;對兩岸關係歷史的研究,可以反映出經濟、軍事、外交等多因素的作用。至於對綜合國力的理論研究,國外在幾十年前就進行了探索。本書借用國際關係理論中之現實主義理論探討兩岸的實力對比,這是較適當的。兩岸具有不同利益,兩岸的政策自然都以各自利益為重。臺灣現在的政策一切都以符合臺灣本土利益為標準,而實現兩岸統一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利益。大陸的這種利益必然是與台獨的利益相矛盾的,而這種利益矛盾的最終解決將依賴於實力對比。綜合實力不是各個因素的簡單相加,而是各個因素間的有機結合。例如,地理的因素對經濟、軍事和外交實力都有影響。一個社會的資訊化可對經濟發展和軍事現代化做出貢獻,甚至可以把自身的防衛縱深大大向外擴展。透過以上的討論,有助我們瞭解實力是一方動用自己的綜合資源使對方接受己方條件的能力;實力建立在資源的基礎上,戰略目標不能超出國力的可能;實力也是相對的,它是一方相對於另一方的實力。較少依賴性的一方往往擁有較多的資源,雙方關係的破裂就會對它造成較小的損失。兩岸關係就具有這種不對稱性。我們對大陸實力的研究是相對於臺灣的實力的。至於綜合實力的要素,雖然不同學者會有不同挑選,但幾項主要的因素則是不可或缺的,它們包括地理、能源、人口、經濟、外交、軍事等。本書就是就這幾項主要的因素展開對兩岸實力的對比的。本書的第一章首先從歷史的角度探討了綜合實力的各因素在兩岸關係發展和實力對比過程中的作用。它將戰後兩岸關係的歷史分為熱戰、冷戰、交流和僵持四個階段。通過這一歷史的考察,我們將發現綜合實力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的決定作用。第二章考察了兩岸的地理、
作者簡介:
郝望,1963年生,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士和法碩士。曾在加拿大、荷蘭、中國大陸及臺灣等地從事研究與教學,有相當數量中、英文著述。現定居於加拿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