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紀錄、批評、建言
貼近台灣公共藝術之起源、脈絡與現況
為台灣公共藝術體質把脈的參考手冊
公共藝術在台灣,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各地也都有不少民眾所熟知的公共藝術作品,但究竟什麼是公共藝術?什麼是好的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在台灣發展的過程及其利害得失又是如何?公共藝術的問題很多,總的說來,我們常常只是拼命在「設置」公共藝術,卻很少對之檢討和反省。本書所論皆為台灣公共藝術多年來遭遇的切身問題,有批評,有建言,是進一步認識公共藝術、也是進一步策劃公共藝術的重要參考手冊。
作者簡介:
倪再沁
1955年生於台北縣。現任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台灣美術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席德進基金會董事長、台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美研所所長、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
著作包括〈藝術初體驗〉、〈公共藝術觸擊〉、〈台灣當代美術通鑑〉、〈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灣美術論衡〉
〈台灣公共藝術的探索〉;〈山水過渡〉、〈水墨畫講〉、〈美感的探索〉、〈美感的魅惑〉等四冊。
曾於海內外舉行個展二十餘回,作品為國美館、北美館、高美館及海內外藏家所典藏。
目錄
序 公共藝術觸擊
第一章 造形藝術的文化價值
第二章 十年磨劍
第三章 遠觀、近看公共藝術
第四章 台灣公共藝術的浩劫
第五章 公共與藝術的對話
第六章 公共藝術執行與評審的落差
第七章 兩岸公共藝術的藝術特質
第八章 觀遊西湖──西湖的建設與藝術工程
第九章 走看台北公共藝術
第十章 公共藝術的多元形式
第十一章 打開公共藝術的視野
第十二章 公共藝術的公民論述
第十三章 台灣公共藝術的困境與出路
第十四章 台灣公共藝術的變局
第十五章 校園放牧 一個由下而上的成功案例
附錄 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書一例
序 公共藝術觸擊
第一章 造形藝術的文化價值
第二章 十年磨劍
第三章 遠觀、近看公共藝術
第四章 台灣公共藝術的浩劫
第五章 公共與藝術的對話
第六章 公共藝術執行與評審的落差
第七章 兩岸公共藝術的藝術特質
第八章 觀遊西湖──西湖的建設與藝術工程
第九章 走看台北公共藝術
第十章 公共藝術的多元形式
第十一章 打開公共藝術的視野
第十二章 公共藝術的公民論述
第十三章 台灣公共藝術的困境與出路
第十四章 台灣公共藝術的變局
第十五章 校園放牧 一個由下而上的成功案例
附錄 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