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城目學陳澄波節稅法池上彰納瓦爾寶典多巴胺長女病季暢銷5折起高能量溝通新聞自由靈媒媽媽讀冊選讀恩田陸吳明益
暫存清單
可購買時通知我

瘋足球,迷棒球─職業運動經濟學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西曼斯、辛伯利斯特

評價
10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9 NT$ 276 NT$ 35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6月30日

已售完,補貨中

其他二手價
56 196
圖書館借閱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為什麼足球能風靡全世界,
而棒球只在美國等少數地區大受歡迎?
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人為的塑造?
兩位熱血球迷兼經濟學家,
聯手揭開地球上兩大全民運動之間最大的迷思:
從全球球迷人數、比賽規則到組織架構的巨大差異,
處處可見經濟誘因展現的力量。

-------------

(封底文案)
棒球和足球最初同樣是上流仕紳的社交活動,但很快走上截然不同的路子:棒球具有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職業與業餘迅即分家。美國商人從一開始就想要創造獨占事業,一切以營利為目的,老闆們組成聯盟或是買下球隊,為的是整個企業集團的利益(提升啤酒銷售量或是爭奪媒體市場),而非顧及棒球長遠的發展。

另一方面,足球重視運動精神,追求球場上的勝利,以社會參與為最大目的,迄今仍是職業、業餘一家親。而足球隨著大英帝國的版圖擴張,傳到世界各地,正如現代很多商業領袖在高爾夫球場上談成生意,十九世紀的足球也是商場的潤滑劑。

時至今日,過去促進發展的要素反成了當前的阻礙;職業足球球迷滿天下,絕大多數球隊卻陷入財務困境;大聯盟球隊荷包滿滿,卻面臨球迷流失的迫切危機。本書從職業聯盟發展的脈絡、球員待遇、財務狀況、轉播授權、戰力平衡等面向,全面比較美國職棒大聯盟與英格蘭超級聯賽經營方式的良寙,進而提出足堪相互借鏡的地方。台灣發展職業運動十餘年,至今仍為創造球團獲利與球迷支持度而掙扎不已,本書對於台灣職業運動的球迷經營與相關經濟的運作發展,饒富啟發性。

作者簡介:

史帝芬‧西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
倫敦帝國大學Tanaka商學院教授,專攻運動經濟學,著有《贏家、輸家》(Winners and Losers: 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Football, 1999)。

安德魯‧辛伯利斯特(Andrew Zimbalist)
美國史密斯學院羅伯‧伍茲經濟學教授,著有《棒球與財富》(Baseball and Billions: A Probing Look Inside the Big Business of Our National Pastime, 1992)以及《願最強者勝出》(May the Best Team Win: Baseball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2003)。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