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有三個要素: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所盼望;這是一種覺得生命有意義又有樂趣的肯定狀態。
本書作者是執業超過三十年的心理醫師,每天都會聽到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這些上門求助的人被憂鬱沮喪的情緒所困,想不起快樂的滋味。
有人把不盡如人意的現況歸咎於機運不佳、遇人不善,甚至推託父母沒能提供完美的童年生活。
有人口口聲聲說要改變,卻始終停留在「想法」、「願望」的階段;到頭來只得到一些破碎的承諾。
有人不喜歡改變,不願冒險,寧可繼續寂寞度日,也不肯大費周章去認識新朋友——更別提找到真愛。
作父母的,以為自己要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負起全部責任,因而過度管控,引起親子關係的衝突。
許多人對恐佈份子、狂牛症、槍擊犯聞之色變,卻疏忽了暴飲暴食、抽菸酗酒、全球暖化帶來的危害。
有人在發展感情關係時一再遇到難題,往往是因為未能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看出不適合維持長久關係的人格特質。
說穿了,我們不去做該做的事,所以無法變成想成為的人。(注意:是「做」而不是「想」。)
作者用一種睿智而富有洞見的方式指出,人生充斥著許多矛盾,而最大的矛盾核心便是:人類明知生命終將衰亡,仍能在其中找到樂趣和意義。這是面對命運的勇氣,也是幽默感的表現。
本書的三十個篇章,如同心理醫師和你分享三十則珠玉般的人生智慧;其中涵蓋了親子、兩性、婚姻、自我提升等課題。閱讀本書,有時你覺得作者像是那種會對我們說真心話的益友(雖然他的話或許有些刺耳),有時你覺得作者像是我們的父親;他用一雙溫暖實則有力的手,以激勵也是扶持的方式,適時推我們一把。
作者簡介:
Gordon Livingston, M.D.(戈登.李文斯頓博士)
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及約翰.霍浦金斯醫學院。自1967年起行醫。他是心理醫師及作家,作品散見於《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巴爾的摩太陽報》和《讀者文摘》。
李文斯頓曾在參與越戰時獲頒「英勇銅星勳章」。另著有Only Spring及Never Stop Dancing。現居美國馬里蘭州哥倫比亞市。
譯者簡介:
朱恩伶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廣播電視電影系碩士。歷任《綜合月刊》、《婦女雜誌》編輯,《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記者,《誠品閱讀》雙月刊主編,近年從事翻譯工作。譯有《我的第三隻腳》(大塊)、《她——身體的故事》(女書)《貓咪魔法學校》(印刻)、《男裝扮終生》(女書)、《浮世畸零人》(天培)、《綠蔭深處》(遠流)、《先划一條小船》(遠流)、《超自然之謎》(遠流)、《玩具店不見了》(遠流)、《雙重理賠》(遠流)、《別為小事抓狂》(時報)等二十餘本書。
章節試閱
9假如地圖與實地不符,那就是地圖錯了。
避開那些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和付出信任的人,然後擁抱那些值得我們付出的人。
避開那些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和付出信任的人,然後擁抱那些值得我們付出的人。
羅萊納州布拉格堡的野外測量方位。我那一排的中士是個老兵,輔助過許多年輕軍官,他看到我站在那兒研究地圖,便走過來幫我。他問我:「中尉,你搞清楚我們的位置了嗎?」我回答:「喔,地圖上說那邊應該有座小山,可是我怎麼找不到。」「報告長官,」他說:「假如地圖與實地不符,那就是地圖搞錯了。」在那一剎那我便明白,我聽見了一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過去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傾聽別人的故事;聽著各種出差錯的人生情節,我發現我們在人生路上總是會做出一種努力:我們會想辦法讓腦中的地圖與腳下所走的路相符合,希望拉近真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在理想狀況下,這個過程會隨著我們成長而出現。父母常常拿自己的人生作為借鏡來教導我們,可惜我們鮮少全盤接收,老以為父母的經驗沒多大用處,所以多半等自己犯了錯,才在痛苦中學到教訓。
我們究竟是如何學會人生重大教訓的?不妨看看我們如何選擇(和維繫)另一半就知道了。根據統計,半數以上的婚姻都以離婚收場,這個趨勢顯示我們在擇偶這件人生功課上做得不太好。看到父母的婚姻,往往讓我們覺得不安穩。我發現,有些父母廝守了一輩子,子女仍然不滿意自己的家庭生活。他們常說雙親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要不然就是吵鬧不休,這樣的婚姻生活雖然符合經濟原則,卻談不上刺激有趣,也稱不上讓人滿意的感情關係。
我們或許很難預料五年後———遑論五十年後———某個人會變成何等模樣(也不曉得到時候我們還喜不喜歡這個人),然而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社會漸漸朝向「接力賽似的一夫一妻制」0,這說明了人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而期待年輕時代迸發的愛情可長可久實在是天真的奢望。問題是,「接力賽似的一夫一妻制」並不是養兒育女的最好模式,因為它無法提供穩定性和安全感,而這兩項卻是孩子開始勾勒人生地圖時不可或缺的要素。
那麼,我們到底需要知道什麼才能曉得某個對象適不適合做我們的終生伴侶呢?也許有個篩選辦法是先學會分辨誰顯然「不適合」我們。要做這樣的判斷,我們必須先對人的性格有所了解。
說到性格,我們老是習慣從最淺薄的角度來思考。「他很有個性。」我們常常用這句話來形容某個人多麼有魅力,多麼有意思。其實性格的正式定義包括了:一個人慣有的想法、感覺,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情況。我們都曉得,人人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好比:有些人天生害羞內向,有些人吹毛求疵,有人善於忍受單調無聊,有人特別樂於助人,還有的人毅力過人。不過大家多半不知道,我們所珍惜的人格特質,好比仁慈、寬容、信守承諾等等,並不是隨意分布的特質。它們往往是群聚的「習性」,很容易辨識,而且長期展現。
同樣的,那些比較不討人喜歡的人格特質,好比衝動、自我中心、暴躁易怒,也都以顯眼的方式成群結隊出現。我們在發展關係和維繫感情時之所以面臨難題,多半是因為我們無法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看出那些不適合維持長久關係的人格特質。
精神醫學不憚其煩,把性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s)分門別類。我常常想,所謂的「性格障礙」在指導手冊上出現時,前面應該加上一個標題,叫做「應該極力避免以下這類人」,而它所囊括的標籤包括了:做作、自戀、依賴成性、曖昧模稜等等,共同組成一份「不受歡迎的人」目錄,那就是:多疑、自私、不可靠、利用他人。這類人,正是令堂警告過你應該小心迴避的那種人。(可惜,有時候令堂恰好就是這種人。)這類人很少用統計指南所警告的明顯模樣存在,可是只要學著分辨,將可以免去許多心碎的經驗。
我想,同樣有用的作法是列一張「人格特質美德表」,指出我們自身就該培養的修養,也指出我們挑選朋友和戀愛對象時應該尋找的特質。在這張單子上的第一項特質是親切仁慈,這是一種願意為他人奉獻自己的心意。這項最迫切需要的美德還掌管了其他美德,包括將心比心和愛人的能力。我們發現,這些美德跟其他藝術形式同樣難以定義,可是一旦遇到了,我們就感覺得出來。
我們希望在腦子裡畫下來的地圖是這樣子的:一張可靠的指南,讓我們得以避開那些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和付出信任的人,然後擁抱那些值得我們付出的人。想知道我們那張隨時在測試調整的人生地圖是否出了錯,只需要看一看我們是否覺得傷心、憤怒、被人背叛、吃驚和迷惑———當這些感覺浮現時,我們就得好好思考自己是如何導引自己的心靈航線,並想辦法矯正,這樣我們才不會像別人一樣,白白浪費了自己用痛苦學來的心得,重蹈覆轍。
編注:相較於「終生的一夫一妻制」,「接力賽似的一夫一妻制」(serial monogamy)是指每一段感情僅持續一段時間,有如接力賽似的多次換手。
13我們的行動,使我們變成那樣的人
快樂有三個要素: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事可盼望。
人們常常來找我開藥治療。他們受夠了悲傷的情緒,時常感到疲憊不堪;過去他們引以為樂的事,現在變得索然無味。他們要不是睡不著,就是常常昏睡不醒;他們要不是胃口不佳,就是暴飲暴食。他們暴躁易怒,記憶力變差,通常恨不得死了算了。而且,他們想不起來快樂是什麼滋味。 我傾聽了他們的敘述。每個人的生活故事當然都大相逕庭,但其中有些主題會重複出現:他們的家人也過著同樣沒有生氣的生活。他們的感情關係如果不是吵吵鬧鬧,就是處在「低溫」狀態,欠缺熱情和親密的感受。日子一成不變:工作差強人意,朋友寥寥可數,除了無聊還是無聊。他們覺得,別人所享受到的樂趣,與他們無緣。 我總是這樣告訴他們:先說好消息,我們能提供有效的藥物來對付憂鬱症狀;但壞消息是,藥物治療無法使你快樂。人並不是不絕望就可以得到快樂。快樂是一種覺得生命有意義又有樂趣的肯定狀態。 所以,光靠藥物治療是不足以讓人變快樂的,還得帶著一顆想要改變的心,好好兒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總是一再說著自己想要什麼,對將來有什麼打算,但這些都只是夢想和願望,對於改善心情並沒有多少幫助。並不是你怎麼想,怎麼說,或者怎麼感覺,你就變成那樣的人。是我們的行動使我們變成那樣的人。同樣的,在判斷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時,不能只聽信對方許下的承諾,還要看對方的實際作為才算數。遵循這條簡單原則,可以免除許多損害了人際關係的痛苦和誤會。「到頭來,人總是說得多,做得少。」我們常常淹沒在浮誇的言詞之中,其中許多還是我們對自己和對別人所說的謊言。我們究竟要被他人的言行不一背叛多少回、詫異多少回,才肯學乖,才曉得應該多注意別人的實際作為,少聽信他們的話?人生中的悲傷心碎,多半起因於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用過去的行為當作指標,最能預測未來的行為。 美國電影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有句名言說:「百分之八十的人生是在『露臉』。」我們在各種小地方展現勇氣,履行義務,或嘗試可以改善生活的新鮮事。但是許多人害怕冒險,寧可選擇溫和的、可預測的、重複的作法。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強烈的無聊感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我們發瘋似的想排除無聊和倦怠,所採取的作法是渴望娛樂和刺激,然而最後發現那些娛樂刺激毫無意義。關於「為什麼」的問題,答案沈甸甸壓在我們心頭。我們為什麼會活在人世?為什麼選擇過這樣的人生?為什麼要努力?令人絕望的答案,就藏在大家喜歡貼在汽車保險桿上的貼紙中:「隨便啦!」 總的來說,我們得到的並不是自己應得的,而是我們所期待的。去問一個成功的棒球打擊手,他認為自己站上打擊位置時會發生什麼事,你會聽到像這樣的回答:「我要一棒把球打到市中心去!」假如你告訴他,最佳的打擊手每一次出賽時,三次上場總有兩次會出局,這時任何一個打擊好手都會說:「沒錯。可是現在換我上場了。」 快樂有三個要素: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事可盼望。想想看,假如擁有一份有意義的工作,有一份持久而美滿的感情,還有一份得到快樂的希望,我們想不快樂也難。我用「工作」一詞來涵蓋任何帶給我們個人成就感的活動,無論有沒有酬勞都算。假如有份差事可以激起我們的興趣,為生活增添意義,那就是我們的工作。人們在高爾夫球場或橋牌桌上追求平凡的樂趣,證明了人類生活的多樣化。如果大家都喜歡作同樣的事,會引起多少交通問題啊。 人們常常想當然耳的以為「愛」很難下定義,並且以此大作文章。因為這種感情本身的基礎非常神祕(好比,我為何愛這個人而不愛那個人?),所以我們總以為言語說不清楚愛是什麼。那麼,看看下面這個定義如何?當我們把對方的需求和願望看作跟自己的同等重要時,我們就愛上這個人了。在情到深處無怨尤時,我們對對方的關心當然超過自己,或是跟自己不分上下。我常常用下面這個問題,來幫助人們了解,他是否真心愛著某個人:「你願意為對方擋子彈嗎?」這個標準或許太嚴苛了,因為沒有幾個人必須面對這樣的犧牲,而且也沒人敢肯定,自衛本能一旦跟愛起衝突時,自己究竟會怎麼做。可是,只要想像一下,就足以弄明白我們的眷戀,究竟屬於哪種性質。 在這個世上,我們願意犧牲性命去拯救的人,屈指可數:我們當然願意拯救自己的小孩;或許也願意救我們的配偶或其他「心愛的人」。假如我們沒有這個打算,又怎麼能夠假裝自己是愛他們的呢?通常,我們到底愛不愛對方,從我們在不在乎對方的各種世俗方式,尤其是從我們願意分多少時數以及質量的時間給他們,就看得出來。 重點是,愛要用行動來展現。所以啦,這再一次證明,我們並不是用承諾,而是用行動,來決定我們的為人,以及我們所關心的對象和事物。我時常請人們把注意力轉移到這個方向上來。人類最愛說大話,經常用動聽的話來為自己辯解和欺騙他人,最糟糕的當然是自欺欺人。我們選擇相信什麼謊言,都跟內心深處的需求有關,好比,人人內心都懷抱著一份理想的愛情憧憬,那是只有好母親才做得到的:無條件的接納。這個渴望使我們沈迷在希望的假象裡,以為自己終於找到那個真命天子或天女了,而對方將會永無止境地愛著我們的真面目,但這是最糟糕的自我欺騙,假象一旦幻滅,我們將承受不起打擊。 因此,當對方聲稱願意這麼做,同時也說出我們長久以來渴望聽見的甜言蜜語時,難怪我們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在乎對方根本言行不一。我時常聽見別人說:「他的作法實在太不體貼了,但我曉得他是愛我的。」這時,我通常會反問對方,我們會蓄意傷害我們所愛的人嗎?我們會對自己做出這樣的事情嗎?我們會愛上一輛壓死自己的卡車嗎? 真愛要求我們的另一件事情是,不怕向對方袒露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其中的風險顯而易見。哪個人沒有犯過錯,看走眼,誤把自己的信任託付給一個負心的人,結果心碎欲絕?就是因為人間充滿了太多破碎的心,我們才會譏諷以對,並且製造出爾虞我詐的把戲,使我們很難對彼此有信心。 人常常在孤單寂寞和自我欺騙的兩端擺盪,而我們獲得幸福的最佳良機就在中間某處。到頭來,我們有權得到的,和我們準備付出的一樣多。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俗話才會說,龍配龍,鳳配鳳,我們得到的都是我們匹配的婚姻伴侶;也是因為這樣,俗話才會說,我們對他人的不滿,其實反映了自身的缺陷。
9假如地圖與實地不符,那就是地圖錯了。
避開那些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和付出信任的人,然後擁抱那些值得我們付出的人。
避開那些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和付出信任的人,然後擁抱那些值得我們付出的人。
羅萊納州布拉格堡的野外測量方位。我那一排的中士是個老兵,輔助過許多年輕軍官,他看到我站在那兒研究地圖,便走過來幫我。他問我:「中尉,你搞清楚我們的位置了嗎?」我回答:「喔,地圖上說那邊應該有座小山,可是我怎麼找不到。」「報告長官,」他說:「假如地圖與實地不符,那就是地圖搞錯了。」在那一剎那我便明白,我聽見了一個發人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