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父親拒絕放棄他的藥癮孩子時,曾經美麗的男孩,會不會回來?
2005年薛夫將自己做為一個有安非他命藥癮孩子的父親心境發表於《紐約時報雜誌》上,以〈我的嗑藥兒子〉為題。這篇文章引起熱烈的迴響,眾多讀者感激薛夫終於說出他們共有的慘痛經驗,並引起出版社注意,邀請他出書。書名引用約翰˙藍儂的〈美麗男孩〉,並以歌詞:「當你過街時,牽著我的手」呼應作父親的自我期許與對兒子的愛。
此書2008年初上市,即躍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前三名,並且成為繼《再給我一天》、《長路漫漫:非洲童兵》之後又一感動人心的星巴客選書。這本描寫父親如何面對兒子走上歧途的非小說之所以大受歡迎,原因或許就如《拯救奧菲莉亞》的作者瑪麗‧派佛對《美麗男孩》的讚美:「當有人說出真相,便讓我們較容易打開心胸,坦誠面對自己和別人的痛苦。」
一部坦誠到讓人心痛的回憶錄,第一本正面面對用藥青少年的家庭故事。
「尼克日漸長大時,我以為我可以欣然接受他為自己人生做的任何選擇﹍而現在,我卻必須接受一個想法,根本不用去想最低微的正常或健康生活的定義是什麼,我兒子可能甚至活不到二十一歲。」
我美麗的男孩發生了什麼事?我的家發生了什麼事?大衛‧薛夫心痛地渡過兒子尼克染上毒癮與艱辛嘗試戒毒的旅程,而在旅程中的每一刻,這些折磨人的問題始終縈繞不去。《美麗男孩》是一部驚人坦率的回憶錄,真切地刻畫出父母愛著似乎無藥可救的子女時,雲霄飛車般的劇烈情感起伏。
尼克‧薛夫染上甲基安非他命的毒癮之前,是一個很迷人的男孩子,開心而幽默,是參加校隊的運動員,成績優秀的學生,備受兩個弟妹愛戴的哥哥。但在吸食甲基安非他命之後,他就變成渾身顫抖的行屍走肉,不斷撒謊,偷他八歲弟弟的錢,流落街頭。大衛‧薛夫在書中回溯一開始時任何細微的警告訊號:他對事實的否認、凌晨三點的電話(是尼克打來的嗎?還是警察?還是醫院?),和各個戒毒機構。
他對尼克的過度關注最後也成為一種上癮,這樣執迷的擔憂和壓力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是身為記者,他出於本能地研究所有可能拯救他兒子的治療方法,拒絕放棄他。正如美國知名演員馬丁‧辛讀後所說:「深愛一個上癮者──或本身就是上癮者──的我們都會發現《美麗男孩》帶來重大的啟示。大衛‧薛夫很清楚必須藉助信念承受的一切,而他這本傑出的書對這一切的描述,也比我讀過的任何文字都更深入。雖然《美麗男孩》坦白到令人心痛,但同時也樂觀而充滿力量。」
作者簡介:
大衛‧薛夫(David Sheff)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薛夫擔任記者時曾訪問過約翰‧藍儂、史蒂夫‧賈伯斯等名人。薛夫豐富的文章與訪問記錄散見於《紐約時報雜誌》、《滾石》雜誌、《花花公子》、《有線》(Wired)雜誌、《財星》雜誌等。著作包括:《遊戲結束》(Game Over)、《中國黎明》(China Dawn)、《我們所說的: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的最後主要訪談》(All We Are Saying: The Last Major Interview with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他在《紐約時報雜誌》發表的〈我的嗑藥兒子〉(My Addicted Son)贏得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增進上癮症了解之傑出貢獻獎」。 薛夫於2009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he 2009 Time 100),與希拉蕊、歐巴馬、湯姆‧漢克等人並列。
譯者簡介:
李淑珺,台大外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進修。曾任新聞翻譯,於實踐大學教授翻譯課程,現為自由譯者,專職翻譯書籍,譯作橫跨心理學,文學,建築,藝術,歷史等範疇。
譯作累積二十餘種,包括《心靈詭計》、《波特貝羅女巫》、《滅頂與生還》、《幸福的托斯卡尼花園》、《時間不等鼠》、《瑞普利遊戲》、《哥白尼博士》、《克卜勒》、《牛頓書信》、《躁鬱奇才》、《巫婆一定得死》、《非零年代》、《神奇城堡》、《巧奪天工》、《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生命的哲思》等。
譯者email:sarali@aptg.net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2007年12月星巴客選書
2008年2月Amazon選書
Oprah節目選書報導
本書獲頒美國心理學會APA的傑出貢獻獎
2008年《娛樂週報》nonfiction最佳書獎
2008年邦諾書店「發現偉大nonfiction新秀作者」獎
薛夫於2009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he 2009 Time 100)
媒體推薦:
「這是一個精彩動人,卻讓人心痛又心碎的故事,充滿美麗的片刻和得來不易的智慧。這本書將會拯救許多性命,幫助許多顆心痊癒。我自己一開始讀就欲罷不能了。」
──安妮‧拉夢特,著有《恩賜(終於)》,與《幽默與勇氣:一個單親媽媽的育兒日記》
「薛夫的故事誠實,自省,感人至深。悲哀的是,這個故事與我們所處的紛擾時代息息相關。當有人說出真相,便讓我們較容易打開心胸,坦誠面對自己和別人的痛苦。這就是《美麗男孩》最終所要傳達的:真相與療傷。」
──瑪麗‧派佛,著有《用你的筆改變世界》與《拯救奧菲莉亞》
「深愛一個上癮者──或本身就是上癮者──的我們都會發現《美麗男孩》帶來重大的啟示。大衛‧薛夫很清楚必須藉助信念承受的一切,而他這本傑出的書對這一切的描述,也比我讀過的任何文字都更深入。雖然《美麗男孩》坦白到令人心痛,但同時也樂觀而充滿力量。」
──馬丁‧辛,演員
「關於痛苦、毅力,與希望的不凡故事。」
──威廉‧莫耶,著有《破碎》
「這裡有著愛與哀傷、恐懼與信念、力量與屈服的奧祕。這是危險與救贖的文字:寫給每一個父親、每一個父母、每一個曾經在堅持與放手之間掙扎的人。」
──湯瑪斯‧林區,著有《死亡見證》與《動與靜的身體:關於隱喻與死亡》
「這篇父愛的故事是記述與感受的傑作。薛夫描繪了毒癮和它帶來的混亂,讓讀者感到切身而心碎,也獲得充分的資訊。他追求療癒的歷程,是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對所有曾經與毒癮打交道,或曾經養育孩子的人,都會帶來啟發與動力。」
──蘇珊.契佛,著有《瓶中手札》,與《我叫比爾》
得獎紀錄:2007年12月星巴客選書
2008年2月Amazon選書
Oprah節目選書報導
本書獲頒美國心理學會APA的傑出貢獻獎
2008年《娛樂週報》nonfiction最佳書獎
2008年邦諾書店「發現偉大nonfiction新秀作者」獎
薛夫於2009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he 2009 Time 100)媒體推薦:「這是一個精彩動人,卻讓人心痛又心碎的故事,充滿美麗的片刻和得來不易的智慧。這本書將會拯救許多性命,幫助許多顆心痊癒。我自己一開始讀就欲罷不能了。」
──安妮‧拉夢特,著有《恩賜(終於)》,與《幽默與勇氣:一個單親媽媽的育兒日記》
「...
章節試閱
我在凌晨四點醒來,跟其他有吸毒孩子的父母一樣。此刻我們的孩子──不知道在哪裡。
又是一個月亮高掛的漫漫長夜。我突然想到,今天是尼克的生日。我的兒子今天滿二十歲了。
我努力抵抗自我懷疑的椎心衝動。一定還有什麼我可以嘗試的。我根本不應該讓他離開的。我應該努力找到他。
到現在我們已經聽了一百遍,毒癮是一種會不斷惡化的疾病。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電話響之前,我還沒有真正了解其中的意思。電話那頭是茱莉亞,我去年冬天在波士頓見過的,尼克的女友。現在尼克失蹤了,他們的中國行計畫也告吹了。她從她在維吉尼亞州的家打電話來,聲音哽咽。她之前在哭。「我們上個月去我媽媽家玩時,尼克偷走了皮下注射的針筒。」她告訴我。
「針筒?」
「那是我母親做癌症治療用的。他還偷了嗎啡。」她泣不成聲。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也是。」
停了一會之後,她說:「我可以告訴你一件事。不要幫他。不要給他任何錢。他會想盡辦法要你幫他。然後是他媽媽。如果你幫他,只會更快害死他。這是我們經歷我姊姊毒癮的事之後,學到的少數教訓之一。」
「我完全沒想到。我真是蠢。我以為他都還好。我以為他在學校一整年都保持清醒。」
「你希望相信他,我也是。」
她準備掛電話。
「根據我們家人面對我姊姊的經驗,我唯一能勸你的,就是好好照顧自己。」
「你也好好照顧自己。」
即使經歷這麼多事,我還是驚愕不已。尼克在注射毒品──把毒品注射到他的手臂裡,而那雙手臂不久前還在丟棒球,蓋樂高城堡,繞著我的脖子,讓我在晚上把他從車上抱到屋子裡去。
我們答應兩個小朋友第二天帶他們去蒙特利灣水族館。我們的兩個世界如此格格不入,讓我們不斷感到震撼而難以招架。有時候我們實在很難相信這兩個世界會同時存在。
坐在家裡等著不會響的電話,實在沒有意義。
我們努力繼續正常生活。
我們開車到蒙特利,途中在聖塔克魯茲停了一會。我們走下一個懸崖,踩在一連串突出崎嶇的立足點上,來到一個洞穴裡,下方就是波濤洶湧,泛著白色泡沫的太平洋。較下面的岩石因為海水而溼滑。孩子們在科利斯海灘附近游泳。我的孩子們──三個孩子──在海裡都跟在陸地上一樣自在。他們就像海豚一樣。
在水族館裡,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裡是一片氣氛慵懶的海灣,數萬隻鵜鶘正在覓食。這些鳥兒彷彿在浪花間嬉戲玩水。然後,突然之間,水花噴出,冒出邪惡的灰暗影子,一張長滿利牙的大嘴,一隻大白鯊出現,而一隻鵜鶘被整隻吞下。鯊魚的尾巴像猛然一抽的繩索,迴身一拍,消失無蹤。
我覺得自己就像那隻鵜鶘。一隻大白鯊已經從深處浮現。我盯著牠,無助地看著牠逼近──帶來尼克性命岌岌可危的事實──然後看到尼可離死亡有多近。雖然這影像讓我覺得噁心,我卻無法轉開眼睛。
離開水族館之後,我們往南沿著一號公路到卡密爾鎮,讓孩子到海灘上玩,然後在公園裡,爬上一棵樹皮像被晒傷脫落的古老北美石南樹。我看著他們,放鬆了一下,但焦慮已經在我的體內永久住下。
我們開車回家。我們不談論尼克。但這不表示我們不想到他。他的毒癮,和伴隨而來的,他死亡的陰影,瀰漫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凱倫跟我努力作好準備,面對萬一有一天,一通電話帶來最壞的消息。
尼克仍然不見蹤影。但生命並不因此停止。
凱倫在她的工作室加班,我帶傑斯柏跟黛西進城,去松果餐廳吃飯。晚餐之後我們走路到賣場去。皇宮超市幾乎空無一人。我推著推車走過走道。傑斯柏跟黛西不斷把可可泡芙跟奧利歐餅乾丟進推車裡,我則不斷把它們拿出來,直到我喝斥他們停下來為止。我派他們去不同的方向拿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牛奶、奶油、麵包等。我在一個走道上,隨意看著一整個牆面的義大利麵麵條,突然廣播系統開始播放艾力克‧萊普頓唱的,關於他兒子死亡的歌。
「如果我在天堂看到你,你會知道我的名字嗎?」
這已經超過我的忍耐極限。我就在超市中崩潰。傑斯柏和黛西各自抱著自己負責採買的商品,同時從兩邊角落跑回來,正好看見我淚流滿面。他們嚇壞了。
我想在這裡提醒有吸毒兒女的父母:慎選你聽的音樂。避開拍立得或柯達廣告,或其他任何廣告中的路易‧阿姆斯壯的〈多美好的世界〉,還有〈回頭〉、〈日出日落〉這些歌──還有其他幾千首歌。避開辛蒂.露波的〈一次又一次〉,還有這一首,艾力克‧萊普頓關於他兒子死亡的歌。李納‧柯翰的〈哈雷路亞〉有一次也讓我猝不及防。不一定要是感傷的音樂才危險。布魯斯‧史普林斯汀也可能很危險。約翰‧藍儂跟小野洋子。碧玉。鮑柏‧迪倫。我後來一聽到「超脫樂團」就無法承受。我想跟寇特‧柯本一樣嘶吼。我想「對」他嘶吼。但是會偷襲你的還不只是音樂。我還經歷過一百萬個悲慘的時刻。例如我開車在一號公路上,看到一道翻騰的海浪。或者我來到靠近尼卡西歐農場附近兩條路相遇的叉路口,我們以前共乘接送孩子時左轉的地方。或者在寂靜的黑夜,一顆流星從歐萊曼山丘的山頂劃過。或者我跟朋友聚會時聽到一個好笑話──尼克會欣賞的笑話。或者孩子們做了什麼好笑或貼心的事。一個故事。一件穿舊的毛衣。一部電影。或者我騎著車,感覺風吹過,抬起頭來的時刻。一百萬個悲慘的時刻。
我在凌晨四點醒來,跟其他有吸毒孩子的父母一樣。此刻我們的孩子──不知道在哪裡。
又是一個月亮高掛的漫漫長夜。我突然想到,今天是尼克的生日。我的兒子今天滿二十歲了。
我努力抵抗自我懷疑的椎心衝動。一定還有什麼我可以嘗試的。我根本不應該讓他離開的。我應該努力找到他。
到現在我們已經聽了一百遍,毒癮是一種會不斷惡化的疾病。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電話響之前,我還沒有真正了解其中的意思。電話那頭是茱莉亞,我去年冬天在波士頓見過的,尼克的女友。現在尼克失蹤了,他們的中國行計畫也告吹了。她從她在維吉尼亞州的家打電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