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什麼?為什麼設計?
頂尖設計師的深入對談,探索設計的意義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東京與柏林,居住在兩個不同城市的設計者,進行了一場以「設計」為題的討論。本書是兩位作者的精采對談實錄,他們結合自身對於設計的想法與實踐,融合彼此對於東西方文化的觀察,在「如何理解設計」、「設計的語言與溝通」、「設計的潮流」、「設計與生活」四個大主軸之下,深入探討設計的本質,以及種種與設計相關的有趣議題。
原研哉與阿部雅世相識於二○○四年,由於計劃將以「HAPTIC(感覺的覺醒)」爲主題的「竹尾紙展(TAKEO PAPER SHOW)」的展會內容整理成書,展開了初次對談。
阿部雅世從個人的切身體會出發,對歐洲和日本的種種直言不諱的評論特別具有說服力,使原研哉印象深刻,期待更多與她交談的機會。因此,透過出版社安排兩人利用工作之餘,在東京與柏林展開一次次的談話,最後集結成《為什麼設計》一書。
本書談話的前半部分在東京,後半部分在柏林。東京篇以原研哉接受採訪的形式開始,柏林篇則是阿部雅世接受提問。兩位設計師以這種方式談論各自的背景和最近的愛好等,話題慢慢有了交叉。
「設計」成為全球高度使用的詞彙,原因是什麽呢?日本和歐洲所共有的問題,以及本世紀、全世界的人們所要面臨的迫切問題是什麼?應該如何思考設計?設計與生活應該如何連結?兩位設計師將一一提出發人深省的解答。
【給台灣讀者的話】
阿部雅世:台灣的讀者也可以看到這本書,我真的覺得很高興。因為這本書原本是設定為日本讀者而寫的,所以對於日本特有的社會文化並沒有做詳細的說明,有些部分可能會造成國外的讀者無法理解。但是,在我與原研哉先生之間無限寬廣的對談中,不但包含我們本身就在致力研究的問題,也包括了有潛力的新人設計師們在自己的國家有時甚至超越國境所致力研究的問題。其中有許多的問題還沒有答案。我由衷希望,讀者在這本書中可以找到一個或是兩個引起思考的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設計」可以由你的心中萌芽,推至世界。
原研哉:這個世界上正被不景氣的波浪覆蓋,不過,我認為與其說是景氣不好,不如說是世界被新的狀況重新啟動了。這個教訓明白告訴我們:不要在編造虛偽假象,以金錢為中心,因為一味追逐金錢的生活是無法豐富人生的。不做假設,而是實際製作東西,才是造就經濟文化的基礎。
亞洲的時代終於到了。我們必須帶著自信與驕傲來充實每天的生活。住在屬於自己的空間,憑著感覺準備家具,與重要的人一起度過安心的時間,就算不華麗也無妨。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盡可能美麗地開花,並且以自己的文化創造未來,向世界表現其獨特性。
這個對談是與在歐洲活躍的阿部雅世小姐互相談論生活與工作的記錄。我們不想被評價,想要好好地在這個世界上發揮作用。同樣是亞洲的同胞應該可以理解這個對話的意義。我期待有更多的人閱讀這本書,並且可以加入我們的對話。
作者簡介:
原研哉
1958年生於日本岡山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本職雖為平面設計師,但近年來其活躍領域已然跨越單純的平面設計,舉凡展場規劃設計、商品包裝設計、企業形象塑造等,皆能見其活躍的身影。在長野冬季奧運的開、閉幕式手冊和2005年愛知萬國博覽會的宣傳案之中,他展現了起源自日本傳統文化的設計理念。在商品包裝設計方面,原研哉也接受來自日本各地的請邀,為富含當地特色的各式產品,生成相應的設計。而在銀座松屋百貨的全面翻修計畫之中,原研哉縱橫於空間與平面設計,創造了一個「複合性」設計的典範。在梅田醫院指示標誌設計案中,表現出觸覺在視覺傳達中的可能性。另外,於「建築家們的MACARONI展」、「RE-DESIGN(21世紀日用品再設計)展」及「HAPTIC(使觸覺愉悅)展」之中擔任總策劃,從「日常」的視點切入,為設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從2001年開始,原研哉也開始擔任無印良品的顧問委員會委員,其所製作的廣告行銷案獲得了2003年度東京ADC大賞。而在書籍裝幀設計方面,亦曾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原弘賞、龜倉雄策賞等的肯定。
阿部雅世
在米蘭居住了十六年後移居到柏林。工業設計師,曾經擔任國立柏林藝術大學客座教授,現任國立愛沙尼亞藝術大學的系主任和首席教授,在歐洲很多地方舉辦過研討會。阿部雅世自稱爲永遠的圖畫設計少女,事實上卻是真正將設計視爲一種廣義上「創作」的人。
許多日本人到國外去,以學習國外的東西或者在國外受到好評爲目的,與一般前往國外的日本設計師不同,阿部雅世的目的並非學習國外的東西或是在國外受到好評,而是積極地發揮影響力,播下融合東西方設計概念的種子,使其開枝散葉。
章節試閱
從雜貨看日本與歐洲
原 關於日本的生活雜貨,您認為怎麼樣?像是文件夾、筆記本,或是垃圾筒。
阿部 我認為做得非常好。不管是很細小可以放入縫隙的垃圾桶,還是橢圓形的棕刷。只是,對於顏色方面我有點意見。那個顏色不行啊。顏色是設計上很重要的元素,但是那個顏色就像是隨便決定一樣。我到德國以後才特別感受到,原來就算是抹布也可以是很漂亮的顏色,雖然在機能上並沒有那麼傑出。像日本一樣,詳盡又好的東西很少。
原 您真的這麼認為嗎?
阿部 是的。來日本後,我覺得日本的雜貨,不管是一百日元的東西,或是五十日元的東西都做得很好。在歐洲,雖然只要願意出到一定的價錢,就能買到非常好的東西,卻沒有位於中間價格帶的東西,要是往下看的話,就會出現很多在日本無法當成商品、品質很差的東西。因為進到日本的東西,都是經過買商鑑定過,屬於高水準的東西,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讓人覺得來自歐洲的雜貨比較漂亮。
原 至今以來,日本從歐洲輸入無數瀟灑又具強烈存在感的生活雜貨,將這些東西放在身旁時,就會感到漂亮,這種感覺不會改變。我曾經凝視過一個歐洲風的厚玻璃瓶,思考著為什麼我會被這種質感吸引住呢?後來想大概是因為玻璃瓶的厚度,雖然不具必要性,但卻能誘發想要做美味東西的心情吧。所以對歐洲的生活雜貨非常感興趣。也或許是因為在歐洲長久生活中,還殘留著尚未消耗掉的感性。我因為負責無印良品,所以不禁會不斷思考。但是對於隨時都可入手的、真的經過仔細設計的東西,令人意外地卻難以加以評價,只要一不留神,馬上就賣不出去消失在市場上……。這就是為什麼筆記本或是記事簿,像是文件夾的東西每年每年都會改善的原因。
阿部 每年都「KAIZEN(日文為改善之意)」筆記本?「KAIZEN」現在已經是由豐田發起的國際語言了。在歐洲也把它當作是日本獨自的手法,而加以大肆報導。具體來說是怎樣的改善呢?
原 附上口袋、加上橡皮圈、改變紙的厚度、加入頁碼在邊緣加入格線、改變格線、改變紙的質感、試著加厚一些,或是試著改薄一些等,各式各樣的手法。每年一點一點地改變商品。將商品持續推至市場,就像轉盤子一樣,轉盤子時,不時得搖晃一下竿子,若是將之放置不管就會掉下來破掉。主要是為了不使其變得陳舊,保持新鮮感而做出的變化,但我認為,那同時也包含著,想要慢慢重新思考使之改變的意識。因為這樣每年重複嘗試錯誤,品質才會微妙地變得越來越好。
阿部 僅管只有一點,想要使之更好而做出努力,日本真是了不起啊。我覺得歐洲好像沒那麼認真。或者該說,好像連想要轉動盤子的想法都沒有……。
原 在柏林有一個叫做柏林人的筆記本,那個做得很好,封面的材料非常牢固不會翻起。以攜帶用的筆記本來說,是非常成熟的商品。生活雜貨的品質,到底會流向何處呢?因為跟文化水平的高度相關,令人在意的是,日本的雜貨水準,面對歐洲歷史的累積,到底能夠到達到何種程度呢。
阿部 雜貨的水準嗎?
原 我在進行名為「FILING」的計畫時,曾經仔細觀察德國的文件夾的組織。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來的。像是金屬零件扣的方式、扣的方向、配合容納紙的厚度之金屬零件的厚度,還有分開的方式等。雖然文件夾的金屬零件真的有很多種,但果真讓人感受到那些文件夾真的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東西。日本的東西,因為消費者容易厭煩,以及容易被銷售狀況左右、沒有自信的賣方,造成無法地道的扎根於品質上,讓人感覺在思考及累積智慧上還很淺薄。
阿部 的確,想要設計一個好的東西,歐洲方面在最初的開發上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只要開始進行製作,就不會輕易地改變。就拿Moleskine的筆記本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海明威愛用的時代開始,什麼都沒有改變。一旦開始使用這個筆記本,用習慣的黑色皮革製的外皮,直到死為止都會陳列在書架上。大概只能說這就是經過思考的成果,其餘什麼都不是。像這種東西,在隨便就輕易「改善」的日本,不容易製作出來。但是這只是因為拿手的技術不同。現在去日本的歐洲人也常會買日本的雜貨呢,也常會買無印良品的東西,還有像是橢圓形的棕刷、暖壺、三角區域的商品,然後在房間裡曬襪子,打開來像傘一樣曬東西。像這樣的東西,大家都很高興的買回家。這些東西,在歐洲可沒有(笑)。
原 最近還出現可以貼在玻璃或是牆壁上半圓形的樣式。這就是典型的日本人的美感。我認為就算德國人曾經想過,也不會認為半圓形的不安定性會是問題的最佳答案。
阿部 像這樣無微不至的智慧,很難會在歐洲出現呢。所以當原先生在為歐洲瓶子的厚度感動時,歐洲的設計家也正在為塑膠製的三角商品感動,外國製品比較具有異國情調,而且比較有魅力,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
從雜貨看日本與歐洲原 關於日本的生活雜貨,您認為怎麼樣?像是文件夾、筆記本,或是垃圾筒。阿部 我認為做得非常好。不管是很細小可以放入縫隙的垃圾桶,還是橢圓形的棕刷。只是,對於顏色方面我有點意見。那個顏色不行啊。顏色是設計上很重要的元素,但是那個顏色就像是隨便決定一樣。我到德國以後才特別感受到,原來就算是抹布也可以是很漂亮的顏色,雖然在機能上並沒有那麼傑出。像日本一樣,詳盡又好的東西很少。原 您真的這麼認為嗎?阿部 是的。來日本後,我覺得日本的雜貨,不管是一百日元的東西,或是五十日元的東西都做得很...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