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遠離失智,就要先瞭解它,
預防是失智症也是所有疾病最好的治療。
醫藥的進步日新月異,本書不是提供鉅細靡遺的資訊,希望每個人在其能力所及的範圍來預防阿玆海默症(老年失智症),因此取名「別等失智上身」,兼談面對失智患者或長輩時的照顧技巧和心態。
在門診中,常見到失智症病患的家屬會經過三個心理衝擊的階段,第一個反應是驚慌,「他/她真的是得到失智症了?!」,「失智症是什麼?」,「有沒有藥可以治療啊?」,所以在本書中我們希望能先帶領讀者從熟悉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到瞭解失智症的診斷、病程和治療。
當家屬開始接受了家人得到了失智症,也知道什麼是失智症之後,著急想要知道的就是「我要如何做才能對病人有幫忙?」,「當他出現這樣的症狀時,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照顧他較好?」,所以本書中對一些家屬和照顧者常見的問題分享了我們的經驗和目前文獻中的證據和建議。
在歷經過照顧失智症家人的酸甜苦辣後,照顧者開始想到自己,「我自己也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了,我將來會不會像我父母一樣得到失智症啊?」,「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失智症發生?」。我們的確是可以經由一些努力來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並減少發生失智症旳危險性。
作者簡介:
王培寧醫師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記憶及老化研究中心進修。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陽明大學神經學科副教授。專長為失智症、行為神經學、神經影像學及老化研究。
劉秀枝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研究阿玆海默症(老年失智症)之國內權威。著有《聰明活到一百歲》、《多動腦,不會老》、《失智症的治療與照護》、《當父母變老─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等書,專欄散見《康健》、「元氣周報」等刊物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王署君主任、藥理學專家潘懷宗老師專文推薦!
【推薦序】
現代人,別等失智上身!
《別等失智上身》一書,是由我的兩位好朋友,也是好同事──劉秀枝主任和王培寧醫師所共同完成的,接到他們的邀請,要我為此書作序推薦,頓時感到無限的光榮,但同時又覺得非常惶恐。光榮的是,此書內容豐富且極具參考價值,肯定「大賣」,能夠沾上邊,當然是光榮之至;惶恐的是,劉秀枝主任是國內有關失智症的權威醫師之一,而王培寧醫師則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之傑出校友,也是年輕後輩之中的佼佼者,如旭日之東昇,前途未可限量。為兩位大師作序推薦,相信任何人都會是誠惶誠恐。
大家都知道,現代人拜醫學進步之賜,壽命大幅度的延長,而延長壽命的同時,老年退化性疾病也大幅度的增加(當然失智症尚伴隨神經破壞,非單純退化),所以從如何瞭解失智症,到如何面對失智症,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失智症,在本書中都有精闢、詳盡、與淺顯易動的敘述,在此鄭重的向大家推薦這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
名人推薦:★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王署君主任、藥理學專家潘懷宗老師專文推薦!
【推薦序】
現代人,別等失智上身!
《別等失智上身》一書,是由我的兩位好朋友,也是好同事──劉秀枝主任和王培寧醫師所共同完成的,接到他們的邀請,要我為此書作序推薦,頓時感到無限的光榮,但同時又覺得非常惶恐。光榮的是,此書內容豐富且極具參考價值,肯定「大賣」,能夠沾上邊,當然是光榮之至;惶恐的是,劉秀枝主任是國內有關失智症的權威醫師之一,而王培寧醫師則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之傑出校友,也是年輕後輩之中的佼佼者,如旭日之東...
章節試閱
藥物有限,親人陪伴愛無盡
當失智症患者的症狀逐漸嚴重時,藥物的效果有限,這時最需要的是良好的照護,能有個瞭解失智症的親人作為主要照顧者的失智患者是最幸福的。
有位九十七歲罹患老年失智症的老婆婆,多年來她由健忘、不停地藏東西找東西、懷疑有人要偷她的衣飾,到看不懂存摺、不會用錢,逐漸退化到如小孩一般。幸運的是她有位很孝順的媳婦,由完全不懂到逐漸瞭解失智症,一路伴隨老婆婆走這條退化之路。例如老婆婆吃藥開始有困難,她媳婦坐在婆婆旁邊,告訴婆婆吃藥了,並把藥放入她口中說:「媽,喝水喔」,立刻把水杯遞給她,等她喝了一口水後接著說:「吞下去喔」,如此「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讓吞藥很順利。的確,對失智老人家,指示要明確、簡單,不需要的話不要講,例如說「不要嚼」,老人家可能只聽到「嚼」這個字,就會開始咬,而不會吞了。
相信這位媳婦也是經過了多年的摸索才逐漸接受失智的事實,瞭解老人家的需求,也才學會因應之道,「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就是個聰明的示範。瞭解失智長輩的退化的行為,把老人家當作小孩般的呵護、關心和鼓勵,就會比較有耐心,而且要有失智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的心理準備,到時才不會慌亂。常常看到子女們都很關心失智的長輩,但難免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這時要聽誰的呢,當然是與長輩一起生活的主要照顧者說了算數。
貼心的叮嚀
照顧失智長輩,指示要明確、簡單,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老人家才不會混淆。
走進失智長者的時光隧道
案例
晚餐時,九十六歲的黃老太太把吃了一半的飯碗放下說:「卡緊哪,太晚了,卡緊回家去!」家人勸她把飯吃完再回去。她端起飯碗快速的把飯吃光,又催著兒子快點吃完,說:「趕快走,我們趕快回家去,我老母會惦記。」一旁的媳婦說:「我剛剛打電話回家,家裡說太晚了,山腳路不好走,今晚就住在這裡。這裡已替您把房間都準備好了,在這兒住一晚,明早再回去。」黃老太太看著媳婦很鄭重、誠懇的表情,才安下心,開始吃水果。
這是黃家這一年來每天晚餐時反覆的情景與對話。
白天,照顧黃老太太的人問她:「阿嬤,您今年幾歲?」神智好的時候回答是八十歲,差的時候是二十歲。照顧者每天都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黃老太太在大街小巷裡穿梭,因為她要回家,因為「好久沒看到老母了,我老母會掛念」。在家尋家,處處尋母,ㄧ顆心無處可安。
醫生告訴您
老年失智症的大腦逐漸退化,雖然外表看來是老者,但其心智就像進入時光隧道般,三十歲、二十歲……倒回往日時光與情境,甚至像黃老太太般年輕了七十多歲。但是年齡不見得一直往後退,有時還會返回,甚至多次返返回回,所以黃老太太的照顧者時常問她是幾歲,並不是要嘲弄她,而是想瞭解她目前是處於那個年紀,以便進入她那個年代與內心世界。而且老年失智症者的各種心智功能的減退並不一致,所以會看到有些患者的近期記憶很差,但語言表達能力不錯,成語、俚語常脫口而出。又如有些患者已不會開電視,但看到訪客時,還會很禮貌的邀請他們一起喝茶或吃飯。
當輕度的老年失智症患者記不起來或講錯時,我們可以提醒他,一次、兩次,但如再也記不住時,就不要勉強。因為他是疾病的關係而記不住,並不是不認真,無法像成長中的小孩可經由訓練來增強智力。
重度老年失智症的患者已退到了他自己的世界,家人可能熟悉也可能完全陌生,這時家人或照顧者要進入他的世界,瞭解他,安撫他,而不必努力的把他拉回現實。假如當黃老太太說要回家找母親時,她的媳婦說:「媽媽,您都九十六歲了,您的母親早就去世了。我從嫁過來就沒看過祖母哩!」也許黃老太太會很憤怒的回答:「你胡說,詛咒我母親。」變得更焦躁不安。也有可能黃老太太聽了會傷心悲痛,更加思念母親。因為黃老太太聽過就不記得,但每提醒她一次,對她而言都是第一次聽到,所以每一次都是新的情緒傷害。
醫病之間講求信任,照顧者的誠信更是病人信賴的基礎。然而像黃老太太的例子,以對病人最有益的方式,說出「善意的謊言」是有必要的,他的家屬與照顧者都處理得很好。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剎那,他成長的軌跡我們都會認真的紀錄,而當父母不幸倒入時光隧道時,我們是否也會細心的觀察每一個落點呢?
貼心的叮嚀
問失智長者幾歲,是想瞭解她目前是處於那個年紀,以便進入她的時光隧道,瞭解她的內心世界,而不是要努力的把她拉回現實。
──以上引自(二)面對它
藥物有限,親人陪伴愛無盡
當失智症患者的症狀逐漸嚴重時,藥物的效果有限,這時最需要的是良好的照護,能有個瞭解失智症的親人作為主要照顧者的失智患者是最幸福的。
有位九十七歲罹患老年失智症的老婆婆,多年來她由健忘、不停地藏東西找東西、懷疑有人要偷她的衣飾,到看不懂存摺、不會用錢,逐漸退化到如小孩一般。幸運的是她有位很孝順的媳婦,由完全不懂到逐漸瞭解失智症,一路伴隨老婆婆走這條退化之路。例如老婆婆吃藥開始有困難,她媳婦坐在婆婆旁邊,告訴婆婆吃藥了,並把藥放入她口中說:「媽,喝水喔」,立刻把水杯遞給她,...
作者序
【序】
〔自序/劉秀枝〕
一個來自醫者、女兒、朋友的叮嚀
二○○七年二月我從國立陽明大學和台北榮民總醫院退休時,心中有個願望就是做醫療專業與一般民眾之間的橋樑。很高興這個橋樑就搭在康健雜誌以及聯合報元氣周報的專欄中,讓我有自由揮灑的空間,也很感謝康健雜誌的蔡菁華小姐以及元氣周報的康錦卿主任對我文章的潤飾,並替文章取了響亮而貼切的標題。在文章發表後,我總是把它放上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希望能與不同的讀者群分享。
這些文章都是談論神經系統或老年相關疾病,其中失智症佔了一大部分。卸下了繁忙的臨床工作,不再接觸病人後,我寫作的題材來自親朋好友的提問、台北榮總神經內科每星期的病例討論會、各種研討會和專題演講以及國內外最新醫學期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人物是我罹患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症)多年的母親,她一直受到我兄嫂全心全力且無微不至的照顧。退休後,我由母親的主治醫師轉為家屬的角色,在母親逐漸退化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因應、學習,因此母親的身影故事常躍然紙上。在母親的口中,我由「劉秀枝主任」變為「不知哪裡來的女孩兒」。父母親養我育我,到了老年還以自身的病痛來成就我的專業,如此大恩,著實是無以為報。
步入後中年階段,與朋友或同學聚會時,話題都會不知不覺的轉到年長父母的病痛和就醫情況,其中不少長輩有記憶衰退、行動緩慢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或中風。年紀漸長,大夥兒也開始有了病痛,注意到自己好像有了長輩的徵兆,而開始注重養生或互相交換醫療資訊,而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大家諮詢的對象。
只是這些需要醫療資訊的後中年朋友都不太瀏覽部落格,而習慣於紙本閱讀。因此很感謝商務印書館的李俊男副理為此書催生,把我二○○七年二月以後發表的文章編輯成冊。其實,我自己也很喜歡買書,一書在手,不僅容易閱讀吸收,讀來覺得紮實,有完整性,而且編排漂亮的書更是賞心悅目。
多年來我的每篇文章都經台北榮總同事李佩詩和林幸慧小姐的潤飾,以確定文字通順,讓人看得懂;同時也都會請台北榮總主治醫師及國立陽明大學的副教授王培寧醫師過目修改,以確定專業內容不會誤導讀者。此次還特別邀請王醫師在繁忙工作之餘,為本書撰文多篇,作為共同作者,借用她在臨床第一線工作的長才,提供診斷、治療等最新知識,為本書的專業加分。
醫藥的進步日新月異,本書並不是提供鉅細靡遺的資訊,而是希望每個人在其能力所及的範圍來預防阿茲海默症,因此取名「別等失智上身」,並兼談面對失智患者或長輩時的照顧技巧和心態。要遠離失智,就要先認識它,因此也包括了失智症的診斷和治療。預防是失智症也是所有疾病最好的治療,與讀者們共勉之。
〔自序/王培寧〕
戰勝失智症
失智症以前一直被大家稱為「痴呆症」,這個稱呼不但不好聽,而且也不正確。我上課時總告訴學生們,失智症的病人並不是天生痴呆,他們原來也是充滿人生經驗和智慧的長輩,但卻因為生病而漸漸失去了他們原有的智慧。因此旅美南加大神經心理學家李眉教授及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劉秀枝教授力主應該將這個疾病稱為「失智」。在推廣多年之後,這個名詞也慢慢被醫界和社會大眾所接受和瞭解。連我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在被我重覆碎碎唸某件事之後,也會說:「我又不是得了失智症,早就記住了啦,不要再說了!」雖然這名詞似乎不適用在這個情境,但卻顯示出連還是小學生的他都聽說過這個名詞了呢!
在門診中,常見到失智症病患的家屬會經過三個心理衝擊的階段,第一個反應是驚慌:「他∕她真的是得到失智症了!?」、「失智症是什麼?」、「有沒有藥可以治療啊?」所以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希望能先帶領讀者從熟悉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到瞭解失智症的診斷、病程和治療。年齡雖然是失智症主要的危險因子,隨著年齡漸長,得到失智症的機率也越高,但失智症絕對不是正常老化,它是腦中產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病變,而這些病變造成了神經功能的破壞和神經細胞的死亡。所以對大腦的神經細胞來說這是一種破壞性的疾病,而不是良性的退化而已,大家應該要更積極的看待和面對這個疾病。
當家屬開始接受了家人得到了失智症,也知道什麼是失智症之後,著急想要知道的就是:「我要如何做才能對病人有幫忙?」、「當他出現這樣的症狀時,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照顧他較好?」所以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對一些家屬和照顧者常見的問題分享了我們的經驗和目前文獻中的證據和建議。其實這些問題大都沒有一定的答案,同一個問題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發生在不同的家庭中,因為環境和經驗的不同,處理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樣,只要是懷著愛心和耐心解決了問題,就是好方法。
在歷經過照顧失智症家人的酸甜苦辣後,照顧者開始想到自己:「我自己也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了,我將來會不會像我父母一樣得到失智症啊?」、「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失智症發生?」我們的確是可以經由一些努力來減緩認知功能的衰退並減少發生失智症旳危險性,即本書的第三部分。我一直很推崇書中「678位可敬的修女」一文所提到修女的研究,其中有關大腦的病理研究中發現在68個大腦解剖已呈現中度和重度阿茲海默症的修女中,仍有五分之一的修女在生前並沒有出現失智的症狀。這給予了大家非常大的鼓舞,因為這結果顯示只要能好好訓練腦力,使仍生存的神經細胞運作良好,維持正常功能,我們是有機會可以戰勝失智症的。
最後要感謝本書的共同作者劉秀枝教授,她是我在專業和人生中最敬重的導師。平常有機會能夠第一手的讀到她要發表報章雜誌的文章,已經很幸運了,沒想到這回會找我一起出書,又學習到了出書的程序和許多要注意修正的地方。同時也感謝我曾經接觸過的許多病人和家屬,因為他們所提供的資訊,我才能更瞭解這個疾病,同時也督促我要持續不斷的努力研究和追求新知,以提供失智病人最好的醫療照顧,讓我們共同努力來面對和戰勝失智症!
【序】
〔自序/劉秀枝〕
一個來自醫者、女兒、朋友的叮嚀
二○○七年二月我從國立陽明大學和台北榮民總醫院退休時,心中有個願望就是做醫療專業與一般民眾之間的橋樑。很高興這個橋樑就搭在康健雜誌以及聯合報元氣周報的專欄中,讓我有自由揮灑的空間,也很感謝康健雜誌的蔡菁華小姐以及元氣周報的康錦卿主任對我文章的潤飾,並替文章取了響亮而貼切的標題。在文章發表後,我總是把它放上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希望能與不同的讀者群分享。
這些文章都是談論神經系統或老年相關疾病,其中失智症佔了...
目錄
推薦序
自序一:一個來自醫者、女兒、朋友的叮嚀/劉秀枝
自序二:戰勝失智症/王培寧
(一)瞭解它─當記性變差
當父母的記性變差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懷疑記憶有問題應就教醫生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輕度知能障礙者需多動腦,定期作心智評估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失智症不等於阿茲海默症
明明手術成功,怎反而胡言亂語?
當失智遇上譫妄!
老年失智症之路漫長而崎嶇
醫生開錯藥了嗎?
為何醫師沒開這個藥?
當巴金森症出現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治療
阿茲海默症治療的趨勢
失智症的安寧療護
(二)面對它─照顧無上限
藥物有限,親人陪伴愛無盡
走進失智長者的時光隧道
媽媽在家時間不多
失智長者的藏寶遊戲
為什麼他總是針對我?
除夕的願望
當失智遇到疼痛
感染,加速失智症狀
少輸為贏─失智患者療效觀念
罹失智症,要不要告訴他?
看他,還是不看?
財務規劃好,家族不失和
要讓母親參加藥物臨床試驗嗎?
互相取暖的後中年兒女
(三)遠離它─遠離失智症
遠離老年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病患為何多半是她?
預防失智從年輕做起
六百七十八位可敬的修女
啟發性休閒活動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是用惱過度,非用腦過度
為何丟三落四
一次只作一件事情
腦力存摺努力存
運動健腦
吃什麼可增加腦力?
多吃豆腐會讓頭殼壞掉嗎?
銀杏能預防失智症嗎?
遠離中風,避開失智
治療高血壓可能預防阿茲海默症
降血脂藥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嗎?
參考資料
推薦序
自序一:一個來自醫者、女兒、朋友的叮嚀/劉秀枝
自序二:戰勝失智症/王培寧
(一)瞭解它─當記性變差
當父母的記性變差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懷疑記憶有問題應就教醫生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輕度知能障礙者需多動腦,定期作心智評估
更年期會讓記憶變差嗎?
失智症不等於阿茲海默症
明明手術成功,怎反而胡言亂語?
當失智遇上譫妄!
老年失智症之路漫長而崎嶇
醫生開錯藥了嗎?
為何醫師沒開這個藥?
當巴金森症出現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治療
阿茲海默症治療的趨勢
失智症的安寧療護
(二)面對它─照...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