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人生五種財富侯文詠王浩一碳水循環東京日日我討厭貓季暢銷5折起猶太商法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匡靈秀三浦紫苑莊子在車上陳澄波黎智英達賴喇嘛透納特展讀冊選讀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污名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高夫曼

評價
103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9 NT$ 270 NT$ 3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其他二手價
52 156
圖書館借閱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2018社會科學百大
2017社會科學百大
2010社會科學百大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污名》是一場極富啟發性的考察旅程,探索著一群無法符合社會所稱「正常」標準之人的生命情境。這群人由於不能得到社會的完整接納,於是成了被污名化的人。身體殘缺者、精神疾病患者、吸毒者、賣淫者、或因其他各種原因而遭放逐者,都必須不斷努力適應自己不穩定的身分認同。他們的自我形象始終對抗著別人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形象。

社會學大師高夫曼廣泛運用各種自傳與案例研究的材料,分析被污名化之人對自身的感受,以及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關係。他探討這些人用來處理遭受他人排斥時的各式策略,以及他們所投射出的各種關於自身的訊息。這本經典之作提醒了我們:人人都可能成為蒙受污名者,也可能成為施加污名的共犯。此為高夫曼帶給我們最深遠的「社會學的想像」。

作者簡介:

高夫曼(Erving Goffman)
當代美國社會學大師。1922年生於加拿大愛博他省(Alberta)的曼維爾市(Manville),195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賓州大學。1982年獲選為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高夫曼曾是全球薪水最高的社會學教授,一生不願接受訪問、不立學派、不立鉅型理論,連照片都極少。但為了研究,他的身影卻不停穿梭在小島、精神病院、賭場等地,一步步探索從沒人認為重要的「面對面互動」領域,讓這個新的視野誕生、開展,以致影響後世甚巨。著作包括《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1959)、《精神病院》(Asylum, 1961)、《相遇》(Encounter, 1961)、《公共場所的行為》(Behavior in Public Places, 1963)、《污名》(Stigma, 1963)、《互動儀式》(Interaction Ritual, 1967)、《策略互動》(Strategic Interaction, 1969)、《公共場合的關係》(Relations in Public, 1971)、《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 1974)、《性別廣告》(Gender Advertisements, 1976)、《談話的形式》(Forms of Talk, 1981)。

譯者簡介:

曾凡慈
台大社會學博士,目前為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
學術興趣為醫療、性別、科技與社會。
日常生活忙著喝咖啡、下廚、跟人閒聊、逗貓耍樂,看閒書。

各界推薦
推薦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