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老三的青青,一家隨著父親從臺南搬到桃園,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個性有點迷糊的她,鬧了不少笑話,但也有顆纖細柔軟的心,小小年紀便懂得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因此獲得幾段單純美好的友誼。
透過青青的童年點滴,呈現早年眷村生活,見證來自大陸的外省二、三代,如何勤儉、克難地在寶島紮根。
【人物簡介】
莫青青
在草木蔥蘢的盛夏七月出生,因此名叫青青。在家中排行老三,是個搞不太清楚狀況的小迷糊,但個性善良乖巧,聽話認真,是本書的主角。
莫臺生
青青的大哥,是個調皮搗蛋的大男生,鬼點子特別多。平時愛玩,老被媽媽處罰,但總能兼顧學業。雖然愛整弟弟妹妹但實際上很疼愛他們。
莫臺娟
比青青大三歲的姊姊,聰明懂事,嘴巴甜討人喜歡,是媽媽的好幫手。對青青來說,姊姊是和她有點距離,卻又令她佩服的好榜樣。
陳玉蘭
土生土長的閩南女孩,是有錢人家的女兒。青青的第一個好朋友,自青青搬家後就失去聯絡,但在青青內心深處一直占著不一樣的分量。
蔡金花
不太跟人計較的傻大姊,個子矮小,有個扁扁的鼻子,是青青班上唯一的本省同學。常因幫忙家裡農務而影響學業表現,但對運動很在行。
丁立中
個性調皮又喜歡搞怪,跑起步來總是一馬當先。不但愛跟著大家起鬨,也常與劉小慧鬥嘴,和青青被班上同學湊成一對。
劉小慧
是家裡的獨生女,被爸媽當成掌上明珠般寵愛,因此極度自我中心。反應快又伶牙俐齒,常不自覺地表現出驕氣和任性,老愛找青青麻煩。
鄭婷婷
每天梳著兩條麻花辮,常被男生欺負。是家中排行第九的女兒,從小就不受母親疼愛。日後考上了私立中學,為自己爭了一口氣。
趙子源
是青青二、三年級的導師,高瘦斯文,甫從師專畢業。為人溫和親切,講話不急不徐。在美勞課時發現青青的創作特長,給予她鼓勵。
賴有才
是青青六年級的導師,平易近人,也很照顧學生。會分派工作給青青,訓練她的記性和膽量。肯定青青,並讓她建立自信。
作者簡介:
麥倩宜 (1958~2010)
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系新聞編譯、出版社英文主編,後為專職譯者與文字工作者。譯作有《小教父》、《歪歪小學來了一個小小陌生人》、《朗讀手冊》、《小河男孩》、《羅吉娜》、《卡蘭德文件》、《故事可以這樣寫》、《贏家》等數十本書。
章節試閱
第1章南臺灣的小時候
或許是因為在南臺灣的七月出生,青青的腦海裡總有著一幕幕如影隨形的夏天印象:白花花的亮眼陽光、薰人欲眠的徐徐南風、榕樹蔭、枝仔冰、水井、蒲扇和熱得直吐舌頭的狗兒……
以現在的說法,青青是「四年級生」,民國四十幾年出生在臺南市郊的眷村。那其實是三排簡陋的平房,排成「ㄇ」字形的大雜院,和民宅隔得不遠,依稀的印象中,家裡總是黑黝黝的,客廳的地是被踩得又硬又亮的黃泥土,房間沒有牆壁,只用布簾隔著;大門外有個天井,中央一棵老榕樹,旁邊有口水井,傍晚時分左鄰右舍的媽媽們三三兩兩聚在那裡淘米洗菜,或打著肥皂搓衣裳、洗尿布,邊聊天邊盯著孩子,不時抽空罵上一兩句;一群小蘿頭在榕樹蔭底下玩老鷹捉小雞,你推我擠的,小的跟不上大的,不留神摔了一跤,哇的大哭起來,哭了好一會兒才被媽媽拎了起來,一個巴掌拍在屁股上再念一句:「愛玩,有本事就自己爬起來!」
大雜院這一票南北合的眷村媽媽裡,公認四川媽媽數一數二的能幹,手腳俐落,廚藝要得,外加能言善道。四川是「天府之國」,或許國民政府設陪都重慶的關係,娶四川姑娘的軍官特別多,她們隨政府遷臺,一路大風大浪過來,世面見得多,練就出精明世故。而山東大媽也不含糊,北方人豪氣直爽,能粗能細,揉麵擀皮包餃子;改衣服只要踩踩縫衣機也能三兩下搞定;醃泡菜醬蘿,自己吃連帶分贈鄰居做人情,人氣指數居高不下。北京是歷代皇都,地靈人傑,南京亦是古都風華,這些媽媽們彷彿也多了點氣質,多半斯斯文文地穿著寬身旗袍,挽著髮髻,滿口京片子北京腔,連罵人都拐彎抹角地帶著學問:「老黃瓜刷綠漆,裝嫩。」或隨口揶揄一句:「門縫裡瞧人,把人都給瞧扁了!」青青後來才知道,第一句的意思是裝年輕,第二句話的意思是看不起別人,心想真有趣,罵人好像在說故事哩。
這些都是青青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感受和體會出來的。小時候的她是個搞不太清楚狀況的小迷糊,不像哥哥活潑機靈,姊姊聰明懂事,會看大人臉色,嘴巴甜討人喜歡。不過她有她的優點,乖巧聽話又認真,交代她的事總是起勁地做,像洗碗掃地啦,熱心地跑腿幫忙買東西,覺得自己能為媽媽做事出力很開心;青青從小就體貼別人又有同情心,有時為了幫別人連累了自己,或不懂計較吃了虧,頂多氣一下就算了,傻乎乎又沒心眼的小迷糊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竅?
青青的哥哥臺生大她六歲,是個調皮搗蛋的大男生,鬼點子特別多,總是耍得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團團轉。那個時代的眷村男孩不是叫臺生、念臺,就是叫建華、建國、偉中、復華的女生叫臺鳳、臺麗、臺珍、美華、愛華的一大堆,比青青大三歲的姊姊就叫臺娟。輪到青青出生時,大家已在臺灣落地生根,眼見三年五載反攻不了大陸,於是改變想法,認定臺灣這個家;青青在草木蔥蘢的盛夏七月出生,所以名叫青青。小她三歲的弟弟也在臺南出生,於是叫南生。爸媽好像算好了,每隔三年就生一個,兩男兩女剛好一輪十二年。戰後時期講究增產報國,眷村裡好多人家一口氣生半打,甚至十個八個都不足為奇,青青小學班上就有一個女生的媽媽連生九個女兒,直到生出兒子才喊停,恰好湊成「十全十美」。青青的爸爸因為長年派駐金門馬祖,半年才休假一次返家,所以媽媽「只」生了他們四兄弟姊妹。
青青的爸爸駐守外島時,媽媽獨力撫養四個孩子。媽媽在大陸老家是書香人家的大小姐,十八歲以前跟著外公和私塾老夫子讀古書詩詞,寫寫大字,頂多做些女紅,從沒做過一天粗活。嫁給爸爸離鄉背井來臺灣後,每天從早到晚洗衣、燒飯、帶孩子,忙得暈頭轉向。她本來身體就弱,加上連年生兒育女,產後沒有人幫忙做月子調養,這麼一再地折騰,更是累得成天腰痠背痛,頭暈眼花。
大哥臺生好動愛玩,整天往外頭跑,和鄰居的男生去水圳撈魚、到田裡偷挖地瓜來烤、偷摘沒熟的綠番茄當飛彈砸來砸去、被農人追著打,一路連跑帶爬地逃出來,直到天色暗了,搞得一身泥巴才回家。
每回進家門前,臺生總是先繞到大妹臺娟的房間窗前壓低嗓門叫:「臺娟,出來一下!先去幫我拿衣服!」
臺娟不理他,因為哥哥老是拖她下水,害她被媽媽罵。現在她學聰明了,假裝沒聽見。
臺生喊了半天,見沒人接應,又叫青青:「青青,你去幫我拿衣服出來換,快點啦!」
青青好心又聽話,哥哥一下令,就跑去拿他的衣服褲子,趁媽媽不注意時偷偷拿給他,臺生躲在牆角換好衣服,把髒衣褲往門後一塞,再從大門走進來。
媽媽一看到臺生就氣呼呼地扯直喉嚨數落:「你又野到哪兒去了?現在才回家!天都黑了,你功課寫好沒?沒寫好不准吃飯!」
「好啦,我去寫啦。」臺生不情願地應一句。心想,反正剛才吃了兩大條烤地瓜,肚子撐得要命,不吃飯根本沒關係。烤地瓜好香,比媽媽煮的飯好吃多了。
結果,第二天媽媽掃地時,在門後發現那堆糊滿乾泥巴的衣褲,氣得半死,一把抓起來使勁搓了幾下,搓掉一些乾泥巴塊,再把衣服丟進水桶裡。乾泥巴最難洗了,這死孩子!媽媽正想罵人,才想到臺生已經上學去了。
哥哥和姊姊都上眷村附近的小學,青青也好想去上學,常跟在哥哥姊姊的屁股後去學校,站在教室外面看老師上課。講臺下的小朋友一排排坐著,有一兩個學生瞥見趴在窗臺上的青青,不停朝她扮鬼臉,又嘟嘴又吐舌頭,逗得其他同學怪笑。老師看見青青,揮手叫她快走,別妨礙上課。
青青在校園裡閒逛著,去洗手臺沖沖手,蹲在紅磚圍的花圃前看蔓生爬在泥土上的小紅太陽花,還有冒著小白珠花蕊的茉莉花,隨手拾起一根樹枝挖挖土,冷不防從土裡鑽出半截蠕動的紅蚯蚓,嚇得她扔了樹枝跳起來。
上課期間的校園空蕩蕩的,她走過穿堂邁向操場,小小的操場四周種著許多木麻黃,一條野草叢生的灌溉水圳環繞著,水圳旁散落著學生們拔著玩又扔了一地的芒草,青青撿起一把芒草握在手裡,轉身跑向豎著旗杆的司令臺。司令臺上布滿泥沙,她握著那把芒草當掃把,彎腰動手掃著泥沙,像在家裡掃地似的,一下又一下地把泥沙掃到司令臺下,不一會兒就把整座司令臺掃得清潔溜溜,真乾淨!青青滿意地檢視自己的工作成果,再放下芒草拍拍手,玩夠了可以回家了。
她走出校門往回家的路上走,一轉身,忽然瞥見前方路邊地上有個亮晶晶的東西。她走過去彎腰撿起來,是一條細細的銀色鍊子呢,還綴著幾粒小珠子,可是好像斷了一截,但還是很漂亮;她開心地把鍊子握在手心裡跑回家,今天很有收穫,她又多了一樣寶貝。
哥哥姊姊上學的時候,青青常一個人玩耍,因為弟弟還小,同一個眷村的戶數不多,只有十來戶鄰居。各家孩子們多半上小學了,要不就是剛學會走路,牙牙學語的小娃兒,兩、三歲的幼兒也有好幾個,和她年紀差不多的都是男生,她這個大一點又不夠大的女生於是落了單,只好獨自玩扮家家酒,摘幾片樹葉當菜切,再撒點泥沙拌兩下,裝在破碗裡炒一炒,有時抓弟弟南生湊當玩伴,假裝煮飯給他吃,南生也很配合地裝模作樣地吃起來。有一次南生玩得太高興,還真把樹葉往嘴裡塞,嚼了兩下立刻吐出來,哇的一聲哭起來,八成是又苦又澀太難吃了。媽媽聽見哭聲趕過來,看見南生一嘴的泥沙,不由分說把青青抓起來打屁股。媽媽大概實在太累了,常常沒什麼耐性地生氣,一發火就罵人,順手打幾下孩子屁股或敲一下頭。
青青長大以後才明白,媽媽當年真的很辛苦,壓力也很大。在故鄉老家嬌生慣養的,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異鄉,舉目無親,丈夫又不在身邊,除了鄰居太太沒有任何支援,難怪會被柴米油鹽和他們幾個小毛頭搞得快抓狂。
後來青青認識了一個和她年紀接近的小女孩,兩個同樣孤單的小女孩成為玩伴,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的互動,卻是青青有生以來除了鄰居孩子以外的第一個玩伴,更是她第一個不是「同類」的朋友。這個童年經驗無形中影響了青青,去學習包容與尊重。
第1章南臺灣的小時候
或許是因為在南臺灣的七月出生,青青的腦海裡總有著一幕幕如影隨形的夏天印象:白花花的亮眼陽光、薰人欲眠的徐徐南風、榕樹蔭、枝仔冰、水井、蒲扇和熱得直吐舌頭的狗兒……
以現在的說法,青青是「四年級生」,民國四十幾年出生在臺南市郊的眷村。那其實是三排簡陋的平房,排成「ㄇ」字形的大雜院,和民宅隔得不遠,依稀的印象中,家裡總是黑黝黝的,客廳的地是被踩得又硬又亮的黃泥土,房間沒有牆壁,只用布簾隔著;大門外有個天井,中央一棵老榕樹,旁邊有口水井,傍晚時分左鄰右舍的媽媽們三三兩兩聚在...
作者序
因為單純,所以美好!
文/麥倩宜
從前……我也曾經是小孩。
「從前」離現在有段距離,隔了好幾個十年吧!記憶開始有點模糊,甚至覺得恍如隔世,但有時回想起來又彷彿還是昨天哩;從前到現在之間,隔著時間與空間,但時空交錯之下也有部分的重疊,那就是不同世代之間的共通點。
從前沒有電腦和電玩,沒有「開心農場」,不像現在許多孩子總是無時無刻都想掛在電腦前「偷菜」,以前的孩子是真的在菜園或田裡偷採地瓜和番茄,然後被「真人版」的主人或惡犬追得抱頭鼠竄,落荒而逃;從前的孩子下課、放學後,忙著到戶外玩各種遊戲:打彈珠、翻斛斗、騎馬打戰、過五關、跳橡皮筋、踢罐子、抓魚撈蝦……所有的全身性體能活動,而現在的孩子多半窩在房間動動手指和眼睛(有時盯著電腦連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你們也許會覺得:從前的小朋友好可憐,沒有「樂高」和「芭比」,也沒有「數碼寶貝」和「鋼彈戰士」,但是他們有整片的天空、田野、小溪和池塘,孕育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及創造力,隨手撿起的樹枝和石頭就是玩具,蜻蜓和蟋蟀充當玩伴,玩到盡興忘我,滿頭大汗,渾身泥巴,天黑了還不想回家……
不過,有一點還算跟上時代:五十年前已經發明了電視,那一代的小朋友也和現代小朋友一樣有卡通片和布袋戲可以看,他們是第一代的「電視兒童」,而代的孩子則是「電腦z世代」,到底兩者之間有多大的差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個故事,一群民國四十年以後出世的「四年級生」──有所謂「外省第二代」的眷村子弟,還有本地孩子共同的成長經歷,你可以說它是青少年版「光陰的故事」,也可以稱之為古早版的「族群融合」,總之看看四、五十年前的小朋友(你們的爸媽,甚至更年長的長輩),和你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的遊戲和對話,快樂與煩惱,是否和你們的有些雷同和交集?也許你會發現,你們和他們的成長過程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其實又那麼相似和親近。
「從前」是故事常見的起頭,許多的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現在請跟著這個故事回到從前,和我們一起體驗成長……
因為單純,所以美好!
文/麥倩宜
從前……我也曾經是小孩。
「從前」離現在有段距離,隔了好幾個十年吧!記憶開始有點模糊,甚至覺得恍如隔世,但有時回想起來又彷彿還是昨天哩;從前到現在之間,隔著時間與空間,但時空交錯之下也有部分的重疊,那就是不同世代之間的共通點。
從前沒有電腦和電玩,沒有「開心農場」,不像現在許多孩子總是無時無刻都想掛在電腦前「偷菜」,以前的孩子是真的在菜園或田裡偷採地瓜和番茄,然後被「真人版」的主人或惡犬追得抱頭鼠竄,落荒而逃;從前的孩子下課...
目錄
孩子的心是最柔軟的,孩子的成長故事最美麗動人……
作者序─因為單純,所以美好!
人物介紹
1.南臺灣的小時候
2.青青和玉蘭
3.放暑假
4.爸爸回來了
5.搬家北上
6.竹籬笆和新生活
7.上學了
8.哥哥和姊姊
9.成長與改變
10.克勤克儉加克難
11.玫瑰花瓣的肯定
12.剪髮風波
13.鄰家的舞會
14.電視時代
15.蛻變的一年
16.那年夏天
17.無限的可能
後記
附錄 美食的新家
身邊的人們,美好的我們
孩子的心是最柔軟的,孩子的成長故事最美麗動人……
作者序─因為單純,所以美好!
人物介紹
1.南臺灣的小時候
2.青青和玉蘭
3.放暑假
4.爸爸回來了
5.搬家北上
6.竹籬笆和新生活
7.上學了
8.哥哥和姊姊
9.成長與改變
10.克勤克儉加克難
11.玫瑰花瓣的肯定
12.剪髮風波
13.鄰家的舞會
14.電視時代
15.蛻變的一年
16.那年夏天
17.無限的可能
後記
附錄 美食的新家
身邊的人們,美好的我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