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佛教要人拋棄七情六欲,不受這些情感、欲望的誘惑才能成佛;事實上,如果佛陀沒有談過戀愛,祂就不可能成佛。七情六欲是人類靈魂中不可或缺的成長元素,把這些元素拋棄掉,並不會讓你更接近佛,反而讓你離人性及自然愈遠。愛情,也是幫助人成長的因緣,懂得透過愛情去觀照及覺醒的人,反而會比那些禁慾苦修的人,更能體驗到什麼是佛性與自在。
那些有善因善緣、福報俱足的人,不會感受到佛法有多重要,但是他們並不是悟道者,他們的福報只是暫時性的,讓他們不會感受到那些苦。但是,福報總會用完,就像電池總有用完的一天,千萬不要以為自己過得很順利,就產生妄覺,以為可以永遠享受福報,永遠不需要做功課。事實上,福報愈大,等福報消失後的痛苦就愈大。
真正的修行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因緣,有些人卡在親情,有些人卡在愛情、金錢或是權力欲望,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要全然的進入它,才是修行。一個人要是沒有苦,就不會想解脫,覺悟和智慧來自於痛苦,痛苦來自於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痛苦。因為,讓你覺醒的智慧,就藏在這些美好和痛苦背後。
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開悟方式,覺醒悟道是屬於個人內在的事情,沒有標準作業,也沒有統一的答案,無法傳承,即使是佛陀,祂的修行悟道歷程,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因為時空不同,因緣也不同,我是我,佛陀是佛陀,祂的智慧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並不代表我們要成為祂的影子和傀儡。
作者簡介:
吳九箴
台灣嘉義人。最怕習性和業力。因此,每日三省吾身外,還要九箴吾心。從不認為物質只是物質,相信萬物有靈,深感人生是苦,卻發現很多人在苦海中甘之如飴。最喜歡與釋迦牟尼和老子聊天,偶而也和科學家及禪師談論「金剛經」。曾任記者及專欄作者,目前致力推廣「自力覺醒」運動,以及「人本自然」式的以人性和自然為本的修行。著作:《不想當人,別想成佛》、《其實,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當佛陀也要繳信用卡債》、《其實,我們都只是宇宙中的泡沫》、《世界末日來不來,由你的信念決定》。
章節試閱
無情無愛的人,又何必成佛?
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很多人跟我說,佛之所以和我們不一樣,我們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我們太多情,而佛是無情的。
這個說法,讓我誤入歧途,差點就扼殺自己的本性,走火入魔。
例如,有很多人認為出家人或修行人,就不能有情緒或感情,遇到悲傷的事只能雙手合十說一句阿彌陀佛,高興時也不能大笑,頂多也是念念佛號就帶過去。事實上,這是形式上的情緒壓抑,如果談更深一層的情感,那麼傳統佛教更是無法接受出家人或修行人有男女之情或擁有親情、友情。
我就曾被一些師父誤導,他說我業障太重,老婆孩子都是我的業障,會妨礙我的修行,會讓我陷入如牢獄般的不自由及痛苦,例如老婆會情緒化,逼你賺錢養家,小孩子需要你呵護,浪費掉太多精神,即使你給了小孩全然的愛,他長大後免不了又要惹一些麻煩讓你去收拾善後,讓你痛不欲生,這樣的業緣有什麼好留戀的,只有清淨、精進地修行,才能免除這些業障,像佛陀一樣地自在清淨,可以超脫凡間的苦海,永駐在極樂世界。
還沒覺醒的我,一度被這種佛本無情的觀念洗腦,開始覺得妻小是來拖累、折磨我的,開始我的脾氣變得暴躁,變得事事不耐煩,整個人像枯木活死人,悲也不哭,樂也不笑,以為這樣就是無悲無樂、無情無我,甚至想拋離妻小和工作,從此出家修行。
然而,每當夜深人靜,心中會湧起一股反抗的力量,讓我徹夜難眠,半夜睡不著起身去看寶貝兒子的睡相,看他那天真無邪的可愛臉龐,小手小腳,還有小小的身軀隨著呼吸有規律的起伏著,我開始懷疑,所謂的佛法,難道真是要這樣無情地切割掉所有心愛的人,讓心愛的人一生中再也沒有我的參與和存在?難道這些能成為我的親人、愛人的人,和我之間只有業障,沒有其他因緣?
沒錯,有愛是苦的,不僅精神上有負擔和壓力,現實也需付出很多,但仔細想想,這些親人也帶給我不少溫情和感動,讓我除了苦之外,也有令人難以忘懷的甜蜜,為何佛家要把這些因緣界定為業障或牢獄之苦?
自從相信某個師父的佛本無情觀念,我就沒有笑過,想哭也哭不出來,有一天我照鏡子時我才發現,一個人沒有了哭笑的情緒,整個人竟變得如此暗沉、毫無生氣,真的像垃圾堆裡那種綠皮褪掉的枯朽之木,我開始質疑自己,真的要繼續相信這種佛法嗎?如果我真的出家了,老婆、孩子怎麼辦?他們要去當乞丐嗎?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去出家,那麼人類都絕了後,全世界的人都死光光,難道這真是佛陀想要的淨土嗎?
我的內心深處告訴我絕不是如此,真正的佛法應不是這種形式上的滅絕情愛因緣,我已經很久沒有笑或哭了,我的內心告訴我這已經違反了自然,如果人要壓抑情感才算修行,那這種修行根本不適合有血有肉的一般人,只適合一些身心失衡的變態狂。
有天早上,我的小兒子正在找玩具,他不小心把一個玩具丟到我身上,我當時正在沉思,被突如其來的東西嚇了一跳,兒子看我嚇了一跳的樣子,怔了一下突然間大笑起來,我看兒子露出小小的貝牙笑得那麼天真可愛,奇蹟出現了,我竟然也跟著開心地大笑了起來,完全忘了佛本無情,忘了修行就是不能哭、不能笑,忘了那些師父,忘了佛陀,突然間我覺醒了,我發現笑是世間最美妙的事,而我竟然違反自然律,狠狠壓抑了這最美妙的事好幾天。
那一刻,和小兒子對笑的那一刻,我體驗到了很多說不出的東西,那不是頭腦的,也不是思想的東西,而是一直存在大自然中的珍貴本質,是佛陀一直強調的本性或佛性。
這時,我才想起中國有許多偉大的禪師,從來不把那些壓抑人性的僵化規矩或儀式放在眼裡,他們想笑就笑,每天開心地笑,當親人過世或師父圓寂時,他們哭得比別人還傷心,但哭完了繼續過他們的日子。
原來,這才是真的無憂無礙、離苦自在。
我記得奧修曾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修行者苦修好幾年都找不到神,找不到真理,直到他生了一個孩子,孩子也好幾歲了,有一天他又陷入茫然的不安中,他咒罵上帝為何不讓他找到真理,他拿了枝筆在牆上寫了幾個大字:GOD IS NO WHERE!
這時,他的兒子走過來,用不標準的發音指著牆大叫:GOD IS NOW HERE!
頓時間,他像被幾百萬伏特的雷打中了要害,他怔在原地,他悟了,開悟了,原來,他所苦心尋覓的真理,就在此時此刻,就在他活著的每一個當下,包括他的存在,他的妻子,他的小孩,以及他擁有或遭遇到的所有一切,神性都在裡面,他根本不需要再向外去追求。
原來,佛不是無情,而是包含著所有情愛悲恨,包含著所有人性該有的一切,慾望、貪婪、恐懼、激情……佛只是超越人性的這些內容,但並沒有和這些內容劃清界線,並非我們想的佛是無情無慾,是本質上完全不同於人類的另一個存在,佛只是進化升級的人類,不再受這些情慾干擾控制而已。
甚至我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情慾內容做基礎,佛就無法成佛。好比人性情慾是地下室的地基,佛是地上的頂樓,如果沒有地基,頂樓就不可能存在。
我曾用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的全子(holon)概念,來說明佛是包含物質及生物、精神界一切的高靈(如圖),依全子的概念,任何高階的存有,都包含著下一階的全部,他是一層一層進化上去的,並非許多人告訴我的,神佛是一邊,人類是另一邊,這是錯誤的,而且是會害死很多人的謬解。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搞錯佛法真義的人,為了成佛(太執著成佛)而拋家棄子、無情無愛的人,是無法真正成佛的,頂多成為截斷外界訊息,強壓內在情識的枯木人。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進入情愛的世界,他們還沒有真正超越這個課題,也就無法包含著這些情慾內容而向上進化。因此,他們都只是在玩頭腦的遊戲,搞得自己沒有快樂、感動和自在,完全走錯了路而不自知。
有一部韓國片「春去春又來」,內容是說一對師徒在深山裡的湖中寺生活,小徒弟從嬰兒時被拋棄,就被老師父扶養,跟著老師父學佛,等小徒弟長到青春期時,有一位母親帶一位少女來寄住,祈求身體健康,小徒弟和少女年紀相彷,又都值青春期,相處久了互生好感,發生了激情式的性關係,老師父看在眼裡,也不干涉,後來少女被母親接回去,小徒弟寂寞難耐也偷了寺中佛像,跑到城裡去找少女。
好幾年之後,老師父偶然間在報紙裡看到小徒弟殺人被通緝的消息,過沒多久已經長大成人且蓄著長髮的徒弟逃回湖中寺,坦承因少女移情別戀而殺了她,老師父就把徒弟交給隨後趕來的二位刑警,要徒弟承擔一切,不要逃避,乖乖在獄中反省。
老師父心知徒弟經過這次情愛的煉化,應該已體悟到什麼是佛法,就沉入湖底圓寂。
好幾年後,等徒弟從獄中出來,回到湖中寺,心中的愛恨情仇都已平息,於是開始專心修行,再也沒有任何雜念慾念和妄想。
從全子概念來看,這個徒弟出獄後的開悟狀態,事實上並不是無情的狀態,而是經歷過愛恨情仇洗禮的更上一層狀態,這個悟是包含著愛恨情仇,但已經超越了愛恨情仇的親證覺醒,並不是頭腦的覺醒,硬把自己和過去切割開來的意識遊戲,就像經過千萬年的演化,我們雖然身為高智慧且有靈性的人,但我們靈魂及體內仍包含著動物、爬蟲類的腦子和記憶一樣,那些靈魂已經進化的開悟者或神佛,也並不是一來這個世界就是神佛的位階,他們也包含著物質界、生物界、精神界和靈界的種種內容,一路進化上去的,唯有如此,神佛才能和萬物眾生感應相通,唯有如此,佛和菩薩才會有凡人也有的情愛和慈悲,發願普度眾生。
人類的靈魂是宇宙的奇珍瑰寶,人類的肉身是幾千萬年演化下來的超精密有機聚合機器,這樣的因緣聚合,讓我們能享受美食,感受真情真愛的美妙,體驗人生的多采多姿,這才是我們來到這世間的本意,而不是無知地否定自己擁有的難得因緣,沒有體驗過人生,就逼自己每天念經打坐,臉色慘白毫無生氣,白白浪費這一整身的奇蹟。
因此,在人生種種歷程中,感情,尤其是愛情和親情,更是能帶給我們最大感動和痛苦經驗值的課程,每一段感情的緣起,互相感應,不捨和擁抱,都是非常難得的因緣聚合,這也牽涉到和我們有緣的人,累世來的業力互相牽引和影響,這是個強求不來的因緣,也是個用錢買不到的珍貴課程,如果有人說為了修佛,就要把這些因緣斬斷或否定掉,那他充其量只能說是個逃避者或自欺者,而不是真正覺醒開悟的修行者。
每段感情,背後都有因果業力的因素,我們經歷這些過程主要是為了學習,學習我們靈魂中比較弱或欠缺的部分,我們不需要執著或沉迷這些情緣,但如我們不去面對,如何超越這些情緣,讓人生功課圓滿完成呢?
佛是有情的,而且是非常多情的,祂把情化成慈悲,對所有眾生的慈悲,否則祂不需要出來說法,把佛法傳入世間。
佛是有情的,只是祂超越了讓人痛苦的世俗之情,但祂的悟裡面,也包含了這些情,並非摒棄它或排斥它。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在走火入魔時,扼殺掉自己的情愛。我不後悔來這世間,因我知道,在每個刻骨銘心的苦楚背後,其實是有無限的情緣在支撐著,情緣的甜蜜是自然的,苦楚卻是我們自己給的。
我永遠忘不了我小兒子在三歲多時,每天開口用稚嫩聲音叫我爹地的那種溫馨和感動,這種甜蜜是無罪的,是不會造成痛苦的,只要我們懂得不執著地感恩一切,所有的過程和體驗都是美好的,為何我們要去執著或強求這種甜蜜和感動,要永遠不變地一再重覆出現?
所有的情緣體驗,不論是甜是苦,都是覺醒的基礎。即使我覺醒了,我開悟了,我的覺悟裡仍包含著這些過去的種種,它們從來沒有消失掉,沒有那些體驗,我永遠無法開悟。
如果有人跟我說情緣是妨礙修行的業障,那麼,這個人必然是沒有人性的執迷者,而不是佛陀的追隨者。
佛性,來自於人性和自然,來自於人性中的七情六欲和種種煩惱,當一個人否定了這些,否定了自己,我真想問問他:
「無情無愛的你,成佛又有何用?」
當一個人成了佛,而內在無情、無愛、無慈悲,不如去當一塊石頭吧!
薪水、房貸和業績,才是修行的基礎
很多人都覺得佛陀的成道是很偉大的,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永遠無法達成或超越的。但是,在我眼中,每個人都是佛,都可以很偉大,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覺醒及悟道的方式。
如果釋迦牟尼佛生在現代,他不是個王子,是個平凡人,那他跟我們一樣,也是要經歷上班、娶老婆、生孩子、揹房貸的種種壓力,他也是要從這些苦裡去修,如果沒有經歷這些,他不會知道什麼叫苦,一個人如果沒有苦、沒有煩惱,怎麼會想要解脫呢?
修行應該要回歸到現實層面來,學習面對自己的因果,如果你上輩子感情的事沒有處理好,老天爺會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在這輩子再次學習,在愛跟被愛的過程中,學習投入、親身且全然地去感受,在裡面得到成長,等到你的功課做完了,你就可以超越它,就可以再去學習別的課程,可能是你的健康、你的經濟問題。
佛法其實是一個很有智慧的系統,真正的佛法應該是先幫所有人面對目前的困境,而不是逃避到佛經或自己想像的西天極樂世界裡,或是遠離紅塵。當我們克服目前困境,才有辦法超越它,不停的超越到最後,你就會發現這些人生的課題,根本就不需要執著。
因果業力不見得不好,如果有人覺得不好,覺得那是債,那可能是他還看不清因果業力的法則。譬如,上輩子刷了卡,這輩子帳單來了,有的人拿到帳單,可能會覺得不高興,覺得是債,可是你要想想那是你種的因,你才會有這個果。
如果你可以從這個帳單中,看到自己的昧於因果、忽略因果,看到自己的無知,那這個帳單是好的,你就成長了,下次你就不會亂刷卡。所以,現實層面要從內在修,從內在觀照自己,觀照別人、整個社會,觀照整個世界,由內而外觀照,慢慢的你會發現,現實中有很多法則一直在運作著,千萬年都不變,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薪水、房貸、業績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去面對的紅塵俗事的其中幾項,但是隨著心態的不同,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像有些人會覺得怎麼這麼歹命,為什麼要每天上班打卡才領這點薪水?為什麼不是發薪水給人?但有些人連工作都沒辦法,也有些人會覺得至少還有薪水可以領,應該感恩。
有的人把房貸當成是一種壓力,但是選擇要有自己的房子,就要負擔這樣的壓力,你也可以搬到郊外比較便宜,那都是自己的選擇。
至於業績,有些人覺得去學佛和業績有衝突,因為佛法長期以來都會讓人覺得是避世的,講求沒有我執、不貪求,認為這個跟衝業績會相矛盾,學佛的人不應該去講求業績,需要業績的業務人員也不能學佛。
事實上,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有因緣,今天你有這個因緣當業務員,那你就要把業務員當好,把業績做到,等你超越了,你就畢業了。
真正的佛法應該是讓每個人認真扮演自己的角色,從這些現實的功課中覺醒,看清楚很多事實真相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給自己阻礙,為什麼業績做不好?可能是自己討厭某個客戶,可能是自己口才不好、沒有自信。如果你能夠從佛法看清這些本質,覺醒了,那麼佛法反而是會幫助你增加自信,讓你有更強的能量、智慧去面對眼前的難關。
以此類推,世間的每個人,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做這樣的修行,在日常生活裡面去覺醒、成長、開悟。業務人員面對自己的業績,學生面對功課,上班族有房貸壓力,甚至有人戀愛不順利,他們就要在戀愛裡面超越、成長,只要當事人能覺醒地看清萬事萬物的本質。
有些女人常會逼自己重複去演同樣的愛情悲劇,一直找同樣的男人來受苦,那就表示她沒有足夠的智慧來看清愛情的本質和自己的因果,一直被業力所牽引,做同樣的錯事,包括最近很多受虐兒,原因都是出在媽媽的身上。當媽媽認識新的同居人,明明知道同居人有暴力傾向,卻還是寧願帶著小孩子和他同居,害小孩慘遭同居人毒手,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其實,我們整個修行方式就是大腦在修行,大腦會干擾我們,讓我們跟實相產生落差,這就是我們痛苦的原因。
當初悉達多還在皇宮裡時,也是受了大腦的干擾,才讓他覺得皇宮會永遠存在,皇宮裡永遠這麼快樂,大家永遠都不會老死,這就是悉達多的無明,也是讓他痛苦的源頭。可是,這個痛苦也是帶領他找到實相、真理的動力,當他知道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一下子震撼太大,如果他沒有找到答案,就沒有辦法繼續生活下去,因此他寧可拋家棄子,去苦修,去找出真理,最後終於達到無苦無憂的涅槃境界。
同樣的道理,活在現代的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受父母或環境影響或制約,長大後也覺得房貸和薪水或業績是必要的折磨,有的人還會極力逃避,不敢去面對這些現實壓力,不敢買房子或成家,每天面對這些貸款或工作上的壓力,總覺得是無止盡的折磨,一點都感受不到人生的樂趣;有的人甚至陷入這個困境中走不出來,也逃不開,每天像行屍走肉般地去上班,死氣沉沉地等打卡下班,就這樣日復一日;有些人被工作壓力或該繳的房貸、信用卡債、車貸、會錢逼得喘不過氣來,不是得了憂鬱症,就是開始動歪腦筋去賺外快或貪求不義之財。
這種逃避或貪取不義之財的行為,都是無明的表現,都是沒有看清實相,看清自己煩惱和恐懼的本質,所做出的愚蠢行為。
如果你覺得薪水不夠、房貸壓力很大,你就要更勇敢面對它,然後去觀照它,去體驗它,到了一個層次之後,你就覺得這些都不再是壓力,你必須要去體驗它,不要逃避,有一天你就會超越它,不再有恐懼和煩惱,可以輕鬆地面對現實給你的所有壓力。
我記得二次大戰中,有很多戰俘在集中營慘遭虐待,連哪一天被抓去槍斃都不知道,在這些戰俘的回憶錄就有描述到,當他們對於死亡的恐懼已經到達頂點的時候,即使軍官再度威脅要槍斃他們,戰俘們反而會露出平靜詳和的表情,那種大不了一死、從容就義的態度,反而把敵軍的軍官嚇了一跳。戰俘們這種超越恐懼,不再焦慮不安的狀態,就和佛陀悟道時差不多,只是這是被逼出來的。
同樣的道理,修行就是要去勇敢承擔自己的痛苦和恐懼,到最後一切看開了,不再逃避了,就能像那些戰俘一樣,從容自在地接受當下的一切。
人生有太多苦,每個人會遭遇到的苦都不一樣,不管你是什麼苦,這些苦就是你人生的功課,你就要去面對它,這也是你來這世間的目的。
薪水、房貸、業績象徵人世間的苦,一個人要是沒有苦,就不會想解脫,所以在這世界上,大部分都是那些痛苦的人,才會想學佛,上一些身心靈的課程。
那些有善因善緣、福報具足的人,他們不會感受到佛法有多重要,但是他們並不是悟道者,他們的福報只是暫時性的,讓他們不會感受到那些苦。但是,福報總會用完,就像電池總有用完的一天,千萬不要以為自己過得很順利,就產生妄覺,以為自己可以永遠享受福報,永遠不需要做功課。
事實上,福報愈大,等福報消失後的痛苦就愈大。
覺悟和智慧來自於痛苦,痛苦來自於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痛苦。
你吃到好吃的東西,你很快樂,可是如果有一天你吃不到了,這時你就會產生痛苦,或者是你會擔心吃完就沒有了。其實,所有的痛苦都來自頭腦,吃東西時就專心、全然地享受吃這件事,不去擔心吃完就沒有了;颳風就颳風,下雨就下雨,什麼都好,什麼都美,這樣想你就不會感到痛苦。
佛法,簡單地說就是要教大家全然的接受無常,不要用頭腦干擾自己、貼標籤。當悉達多發現頭腦讓他產生很大的恐懼不安,為了克服這種苦,他就去修行,到最後他終於覺悟了人要活得自在,就是要回到自然,回到中道。覺悟者是有意識的活在自然裡面,佛陀可以,我們也可以,因為我們都是來自於自然的因緣聚合體,因此,佛陀跟我們之間其實是沒有界線的,不管你現在深處什麼困境,每個人都可以修行,你眼前感受到的痛苦跟壓力,就是你修行的基礎,你學佛的催化劑。
無情無愛的人,又何必成佛?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很多人跟我說,佛之所以和我們不一樣,我們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我們太多情,而佛是無情的。這個說法,讓我誤入歧途,差點就扼殺自己的本性,走火入魔。例如,有很多人認為出家人或修行人,就不能有情緒或感情,遇到悲傷的事只能雙手合十說一句阿彌陀佛,高興時也不能大笑,頂多也是念念佛號就帶過去。事實上,這是形式上的情緒壓抑,如果談更深一層的情感,那麼傳統佛教更是無法接受出家人或修行人有男女之情或擁有親情、友情。我就曾被一些師父誤導,他說我業障太重,老婆孩子都是我的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