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之前一定要先訂立明確的計畫準則。不需要了解全部事項後才去投資,只要簡單檢查某些事項就可以安心的投資而這些事項就是投資期間和投資目的。也就是說,這筆錢是何時需要用到,用途如何,這些事項一定要先清楚的了解。如果不這樣就貿然進行投資,那麼肯定會搖擺不定。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商品的名稱和內容都非常複雜的緣故。
除此之外,在購買金融商品時,必要考慮事項還有以下這些。在投資後,負責後續管理的人是誰?是投資在哪種商品上?利息或獲利率的變動是多大?課稅方式如何?是投資在哪一個地方?經營公司在哪裡?手續費是多少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加以考慮。
把這些項目抄下來,然後在選購商品時,直接詢問金融機構的行員。只要能先考量這些項目,再與金融機構的行員商談後,就可以進行投資及減少錯誤的發生。
大家在購買保險或基金、儲蓄或從事其他投資時,只要能將下面的這些要項仔細檢視,相信不管何時都會非常有幫助。只要牢記這些項目,就連看似難懂的商品,也能像專家一樣無往不利。我認為,金融機構的職員也應該要能明確的了解這些項目後,才來販賣商品,如此才能精準的為客戶提供利弊與比較的分析。
商品投資前的檢查列表
1、商品的投資時間是多久?
2、商品最適用為哪種目的的投資?
3、經營商品的公司在哪裡?
4、經營公司的投資原則是什麼?
5、商品的投資對象(股票、債券、不動產、期貨等)是什麼?
6、商品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7、商品投資獲利率的變動幅度是多少?
8、商品在滿期之前,要如何中途解約?
9、商品的手續費(手續費種類、手續費利率、先收還是後收)相關收取問題?
10、購買商品後,後續管理是誰負責?
11、商品能否因投資的環境變動,而更改投資的品項或種類?
本書的內容不是要讓那些已經是大富翁的人,在讀後能夠感覺非常有幫助,也不包含所有直接去財務諮商所能獲得的完整解答的範本。只不過是為一般人整理出一些投資前,所必須知道的事項而已。因此,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提供一些簡單的建議。
如果再依上面的投資檢驗項目一一檢視過後,關於商品的選擇上就真的不需要想的太過複雜。事實上,投資商品的內容幾乎都差不多,在金融機構裡所販賣的商品內容幾乎也都大同小異。其實如果說都一樣的話也不過分。因此,只要依你檢驗的項目來選擇商品就可以了。就實際選擇投資商品來說,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第一、投資的期限是短期?還是長期?如果是短期,就選擇固定利率的商品;中期的話就選擇變動幅度比較低的債券型或混合型商品;長期的話就選擇變動幅度比較高的混合型、股票型、或不動產基金等商品。
第二、這筆資金的用途是什麼?如果是為了籌措五年之內需要用到的購屋資金或子女教育金就選擇定時定額基金;如果是為老年作準備,就選擇終生年金型商品;如果是為因應死亡或疾病,就選擇終生保險;如果是為所得扣除等節稅目的,就選擇長期住宅儲蓄等商品。
第三、長期投資的情形來說,大部份都是先收手續費比較有利。但是保險公司的變額商品和一般基金的情形又有些不同。大部份保險公司的變額商品或是變額一般商品都會收取處理費。處理費也就是一種先收取的手續費,而一般基金的手續費都是後收的。所以在購買五年內的短期商品時,選擇一般定型定額基金較有利;如果要籌措五年以上的目的資金,購買保險公司的商品會較為有利。但是這些原則會隨著投資的獲利率和手續費有些許的差異,因此也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去說明。但因手續費對長期投資非常重要,因此在選購時,還是應該要仔細留意一下。
第四、有沒有事後管理的部份?當然,有事後管理的商品當然是很好的。該公司是如何進行事後管理?事後管理的週期又是多久?應該要具體的詢問這些後才決定。一般而言,事後管理的週期約是一年。
在選購投資商品時,能以這樣的質問為基礎,就能夠幫助大家在選擇商品上更加輕鬆。如果想要全盤的掌握投資商品的細節再來投資,只會把自己搞得一個頭兩個大。而且,不管你是不是真的了解投資商品的細部內容,等到合約到期時也忘的差不多。所以就我來看,只要掌握些基本的準則就可以。在下面部份,我們會再仔細的來講一下這些原則。
長期投資成功四原則
第一、不要投資單一的股票商品。有很多關於企業壽命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不論是十年,十二年,三十年……,企業破產將導致投資一敗塗地。
最近幾年間,好多大企業都像骨牌效應一樣接二連三的倒閉,像是東化銀行、Kia汽車、韓寶鋼鐵、大宇集團、雙龍汽車等,這些原本發展的很好的公司突然宣布破產或被其他公司併購。一旦被併購,這對小股東來說損失非常慘重。一九六四年時入選前十大企業到二○○四年末還維持在前十大只剩下LG而已,不過LG前陣子把GS獨立分出來。因此,不論是多大的企業,我們根本無法預料它何時會遭受什麼樣的命運,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
我老婆之前曾經在大韓投資信託工作,他們公司在一九九九年時宣布要增資,因此要求公司的員工購買公司的股票,她雖然不是喜歡投資的人,不過因為她覺得「這麼大的公司難不成會倒閉?」因此就投資一千萬元,不過這個公司後來決定要百分之百的撤資,並且賣給第一銀行。結果我老婆投資的一千萬元就變成是一○○%的投資失利。當時,在大韓投資信託工作的職員都有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也都賠光本錢。所以,不論公司體制有多健全,就長期投資來說,投資單一個別的公司或財團都萬萬不可。
第二、應該要投資綜合股價指數。不管公司的制度有多健全,我們都無法預估它什麼時候會破產,甚至想單獨投資韓國最高的績優股-三星電子也是不可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大家根本無法預估三星電子的未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不管股價是在一千點或是八百點,三星電子的股價幾乎都不動如山。甚至有時候出現綜合股價指數上升了,而三星電子卻還小幅下跌了這種情形。
還有其他優良的企業,例如三星電氣也是一樣,總之,孤注一擲的投資方式是很危險。曾經一度高達每股十萬元的三星電氣,在綜合股價指數一千點的現在,也只剩下差不多二萬五千元。
每次到各地去演講,當我說到這裡大家都陷入驚慌,不停的問說「那麼我到底要怎麼投資啊!?」這時,我就會跟大家說,「投資我們國家,投資我們大韓民國株式會社!」
然後,大家又會問說「什麼叫投資我們國家,哪有公司叫大韓民國株式會社?」有的。的確是有公司叫做大韓民國株式會社。我們的綜合股價指數就是大韓民國株式會社。而根據我國的綜合股價指數所創造出來的商品,就是指數基金(Index Fund)。(編按:在台灣亦有指數型基金可供選擇。)
所謂的基金不是只單一投資某一個公司,而是分開投資很多不同公司的一個商品。十萬元就可以投資三星電子(三星數據)、POSCO(鋼鐵企業)、韓電(韓國電力公司)、現代集團、三星SDS、農心(拉麵食品公司)、第一製糖、江原樂園等。有些基金是像這樣以不同的公司為投資對象。基金的種類非常多,而長期投資的核心就是基金。所以,大家應該要對基金有一些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如果完全不了解,在投資時就可能會遇上不必要的麻煩。
基金的分類基準非常多,可以依投資的對象、投資類型來、投資地區來分,主要可以分成這三種。在許多基金種類中,最值得推薦的就是上漲指數基金。而我國的上漲指數基金有KODEX 200、KODEX配額股、KODEX Q、KOSEF等。這些上漲指數基金都不是一個單一的項目,而是以我國兩百多種項目、優良配額股、韓國科斯達克優良股為對象所設計出來。
第三、大環境長期評估。雖然是長期投資,不過也有可能會遇上經濟大環境劇變的時候。舉例來說,像是在亞洲金融風暴、經濟泡沫化、美國九一一事件等無法預期的事件。像這些時候都必須重新調整自己的投資計畫與投資內容,因為股價可能輕易的就會下跌三十∼四十%,所以有必要重新調整股票投資的比重。
要調整投資商品比重的方法有兩種。其中一種是將當時購買的商品解約贖回,再重新購買其他的商品;另外一種是在購買當時就選擇可以變更比例的商品。雖然這兩種方式都各有它的優缺點,但我認為可以在中途調整比例的商品更具有競爭力,透過定期的評估不但可以檢視投資的整體狀況,而且還能夠為心理帶來安定感與作為規劃後續投資的參考,看到資產穩定增加也能增加自己的滿足感。如果是短期的操作,根本就無法做到評估這一點。有時,大家常常會因為外界的風吹草動,而不知道該如何因應處理,只能讓自己一直處在不安之中。不過,其實只要能定期以一年或二年為週期來檢討審視自己的投資,相信應該會非常有成就感。
第四、和專家討論。所謂長期投資並不是只要把投資時間拉長,然後就可以放著不管。在進行長期投資,一定要跟著景氣循環週期來變更你的有價財產目錄。但是要自己蒐集資料來判斷並不是這麼簡單,這不僅需要考慮多樣的變數,同時也需要以長期的觀點來審視,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就像在規劃自己的人生,必須從財務的規劃設計開始,以下幾點事項一定要特別注意的。首先應隨著時機的不同,變更投資的有價財產目錄、每年定期檢討自己的財務狀態。確實製作財務狀態表和現金流向表,並且作出評價。這些事項要自己一肩扛下是非常困難,因此還是應該要和財務規劃師商談比較好。如果能夠有一個隨時都能提供商談協助的財務規劃師,我想在心理應該也會比較安心吧!
那麼,到底誰才是專家呢?銀行行員、證券公司職員、保險規劃師等這些在金融機關上班的人算是專家嗎?還是公認的會計師、稅務師、律師、國際公認資產管理師呢?如果想要單純的以證照來評斷是不是專家還蠻困難。只有經過商談後才會知道是不是。如果只會對自己公司的產品照本宣科,就不能稱為專家,頂多只能說是個賣產品的業務。所謂的專家必須要能對你一生的資金需求作規劃並且提出建議,而不只是為了販賣商品。我想,這樣的專家想必會更值得信賴吧!
長期投資黃金法則:
1、分散風險。
2、投資指數型基金。
3、以年為單位檢視大環境並靈活變更投資比例。
4、專家諮詢。
通膨效應:1億×20年=5000萬
大家在投資、儲蓄或是投保時一定要仔細的把錢的價值往後推算,這也就是專家們所說的「貨幣的時間價值」。所謂貨幣的時間價值,指的就是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大部分的情況,錢的價值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遞減。舉例來說吧:在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校附近的炸醬麵是一碗二千元,但是現在是一碗四千元,以前拉麵一碗是五百元,現在變成二千元,和十年前相比,物價漲了二至四倍。物價漲了二至四倍,也就是表示錢的價值下跌了二至四倍。而物價上漲,錢的價值下跌,這也就是我們大家常常聽到的金融用語──「通貨膨脹」。
反之,隨著時間的流逝,錢也會有價值上升的時候。在日本,一九九○年時價值一億元的房子現在只要五千萬元就買得到了,隨著時間的過去,錢的價值反而攀升了兩倍。在我國也是一樣,電腦的價格、衣服的價格等也都在下降,物價下跌,貨幣上漲這個便稱為「通貨緊縮」。
現在,我們把這個概念挪用到我們所關心的教育費、子女結婚基金、老年生活基金等問題上來看看。南韓自從施行資本主義一直都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一直到現在也是一樣。
我有一個九歲的兒子和三歲的女兒,兒子十九歲的時候要唸大學,就現在大學學費的行情來看,平均一年要花一千萬元(約台幣三十三萬元),而大學的學費以每年平均五%的程度上升,那麼我的兒子是十年後要上大學,那個時候的學費是多少錢呢?計算下來的答案是一千六百二十八萬八千九百四十六元(約台幣五十四萬元);而十六年後女兒要上大學,那時的學費是二千一百八十二萬八千七百四十六元(約台幣七十二萬元)。
許多人都會投保教育保險,不過等到真的領到錢的時候都會覺得很無力,因為在十五年前投保的保險是期滿之後每年可以領回二百萬元,不過要以這個來作為孩子的大學註冊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這就是沒有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來規劃資金所產生的問題。
我常常在廣播或是演講中說:「一個現年四十五歲的男人,如果以後每個月要有三百萬元可以花的話,現在至少應該要存十四億元。」大部分的人都會說:「別騙人了,哪有那麼誇張!」不過,我真的不是嚇你,大家不妨想想投保教育保險的例子。
讓我們試著來算一算,以我國四十五歲的男人來說,通常都是和四十一歲的老婆一起生活,男人一般而言都在六十歲時退休,這時候老婆是五十六歲,以近來的平均壽命來看的話,他的老婆會活到一百歲,這對夫婦每個月需要的生活費是三百萬元(約台幣十萬元),物價每年以三%的幅度上漲,投資獲利率在扣除稅金之後,每年約是六%,當然,這些都是我們假定的情況與條件。因為就現在的狀況來說,要找到扣除稅金之後獲利率還有六%的商品並不容易。
以現在需要的三百萬元來說,到十五年後退休所需要的金額已經變成三百九十二萬元了,而這個錢的需求是一直到夫人過世為止,也就是還有四十四年,當然,這個金額隨著每年的物價上漲還會再增加,不過,如果我們把退休時所能領到的這一筆退休金扣除稅金後,以六%的獲利率去投資的話,那麼到那時的確就真的會有十四億元。
我們大家常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以現在金錢的價值去規劃以後的生活。如果用這種方式來規劃的話,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裡。大家一定要記得,因為貨幣的時間價值效應,所以我們未來所需要的錢會比你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高齡社會的定義
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是指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佔全體人口的七%的社會;而高齡社會指的是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佔全體人口的十四%的社會。我國從二○○一年就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了。而且根據估計,我們即將要在二○一九年邁入高齡社會的階段。
從高齡化社會步入高齡社會,法國約是一百五十年,瑞士是八十五年,而義大利是六十五年,台灣是二十五年。但是,南韓才經歷短短的十九年而已,就已經要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了,真是太可怕了。也因此,我們所擁有的準備時間也相對的減少。
我們之所以會這麼快的步入高齡社會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低出生率和長壽。低出生率造成幼小年紀的人口減少,而長壽造成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國出生率下降的速度是世界第一。從一九七○年的出生率是四•五七%,到二○○○年是一•四七%,而二○○三年則已經降到一•一九%。
不只如此,我國平均壽命增加的速度也是世界第一。在一九七一年的時候是六十三歲,二○○一年的時候是七十六歲,短短的三十年之間平均壽命增加了十四年,幾乎可以說是平均一年增加○•五年的壽命,我們以如此快的速度像高齡社會舊進,到時我們的社會又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第一、世代間的糾葛會愈來愈嚴重。這次因為無法工作的老人不斷增加,而勞動人口愈來愈少,導致分配不均的緣故,如此世代間的糾葛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第二、福利政策破產。像是健康保險、養老院、交通津貼等,絕大多數的福利政策都會因為稅金的中斷而停擺。因為勞動人口不斷的減少的話,稅金就會減少,要維持福利制度當然是很困難的。
高齡社會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危機?還是轉機呢?如果光從表徵上來看,高齡社會當然是個危機,因為能提供扶養能力的人減少,而需要被扶養的人卻增加了,能準備的時間變短,而老年人的自殺率又節節上升,這怎能教人安心呢?
我有一個還沒有結婚的朋友,在一次聚會中被一個朋友的老婆數落說:「我的小孩長大了,就是還要扶養像你這樣的人。所以現在我只要看到不結婚的人,光想到以後這些人都是我們的小孩所要負擔的,我就覺得火大!」因為我這個朋友不管怎麼看,都是晚婚的人,就算結婚也不會生小孩,他沒想到自己單身讓身旁的人受害,為此他自己也覺得很不好意思,而我當下也沒多說什麼。
光是去怪罪別人或是責怪社會變化太快是沒有意義的,現代人愈來愈長壽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說,大家健康長壽的機會愈來愈多了;生活的品質愈來愈提升;自我開發的方法和機會也愈來愈多;懂得用錢來為老年生活做準備的人也愈來愈多;因為剩下的時間愈多,因此老了以後只要有錢不管想去哪裡都可以;不過,這都是指那些「準備好」的人;因此,我們才會說,如果想要有幸福的晚年就必須要列出目標,然後認真去實踐。
高齡社會已經是我們無法避免的一個現實了。因此我們應該要多多研究先進國家是如何為進入高齡社會而做準備,藉此學習進入高齡社會所必須擁有的智慧。
高齡化的社會是一個各行各業急劇變動的一個社會。它和我們以前那種守著家傳行業、繼承衣缽的生活方式已截然不同了。因此,我們必須要仔細的思考下面幾點:
第一、老年人應該知道要如何追求幸福。這並不是說要利用老人家去賺錢,而是我們應該要知道老年人所追求的幸福是什麼,才有辦法把錢和事業做一個結合。
第二、老年人只要身體還動得都會想要做一些事情,但是基於健康考量,過度激烈的勞動活動並不適合。因此應該要接受以後還能擁有熱情的相關職能教育訓練。
第三、不能失去熱情。最近有人推出了一個廣播節目,主題是老年生活做準備。那時,有一個老人家在call in節目上說:「完全不需要什麼準備。因為我到現在一直都很認真的工作,而且我也有自信以後也會一直工作下去。」雖然乍聽之下覺得有點傻,不過仔細思考,不管何時都能擁有熱情的生活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這老人家能認真的工作而且努力的來適應環境的各種改變,讓我深受感動。
第四、全方位的健康很重要,健康是全方位的,除了身體要健康,心靈的健康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