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騙術:應該避免的投資
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過的投資選擇,適用於各種不同投資目標的不同用途。但是,了解要投資什麼固然重要,曉得什麼東西不要投資也同樣重要。本章將指出,投資之路上,你可能抗拒不了的一些誘惑。
首先,我們要把其他地方講過的幾件事重提一遍。在決定投資什麼東西才有意義的時候,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必須記在心上。一個是你的目標,另一個是你願意忍受的風險水準。這裡我們最想談的是後者。本章說明有些投資標的的風險太高,根本不適合任何人。
低價股
投資新手和老手最常見的一種賠錢方式,是買投機味十分濃厚(但是合法)的投資標的,像是低價股(penny stocks)。這些股票有一些的確變得更大和更有名,但是失敗的公司遠遠超過贏家數目。
關於這些股票,最不幸的一件事,是它們的交易量通常很低。換句話說,每一天換手的股票少之又少。因此,些許的買單或賣單,影響價格很大。再加上許多這類公司資訊取得不易,買這類股票,無異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低價股吸引的人地方,是它們通常很便宜,任何投資人都很容易買到。此外,正由於它們便宜,投資人很容易想像自己的1,000美元投資,很快就會增值為好幾倍。許多人用這樣的理由,來合理化自己冒險冒得十分值得:「嘿,才不過1,000美元而已。有人在拉斯維加斯一輸就是那麼多。更何況,1,000美元又沒什麼。」問題是,持有這種邏輯的同一批人,在其他方面卻斤斤計較。
藉低價股行騙的故事,幾乎千篇一律。有個人,或者一些人,默不作聲大量吸進低價股。由於價格相當便宜,所以不需要花什麼錢就能把部位建立起來。進貨完畢,他(或者他的同夥)開始敲鑼打鼓,激起他人對這支股票的興趣。他們有很多方法可以辦到這件事,但是一旦動能啟動,口碑通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網際網路問世,使得這件事做起來更加容易和快速。騙徒經常利用留言板或者「免費研究」電子郵件,激起投資人的興趣。他們傳播假資訊,讓原本一文不值的公司,轉眼間成了非買不可的投資標的。他們常用的手法,是宣稱那家公司有件新的事情正在醞釀──新產品、大合約、併購;這些都是絕佳的炒作題材。這種「小道消息」一經傳播,會有更多的人感興趣。在買氣增加的情形下,需求高於平常的水準,價格自然上揚。
早買進這支股票的人,甚至和詐騙無關的人,非常有可能賺進很高的利潤。這當然有火上加油的作用,後來者見到他們的朋友(推薦買進那支股票的人)已經賺到錢(可能只是帳面利潤),難免心癢難搔。然後,突然有一天,需求枯竭,煽起狂熱的人早就出脫所有的股票,賺得可觀的利潤。仍然持有股票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每個人搶著殺出,股價大跌。
聽起來很簡單,不是嗎?的確是那麼簡單。很遺憾,這招騙術的效果也很好。類似的騙術一演再演的次數,多過你的想像。而將來,也會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那麼,你要怎麼做,才能保護自己?
探討投資建議的來源。如果來自朋友,查清楚源頭在哪裡,然後自己做點研究。如果投資建議來自電子郵件或者留言板,務必自行做點研究。是的,就算令堂是股票營業員,給你一個投資點子,也要自己花點工夫去研究。
凡事抱著懷疑的態度。你認識的某個人從某支股票賺了很多錢,不表示你也能獲利。這又引伸出我們應該……
抗拒同儕壓力。聽起來有點好笑,不是嗎?同儕壓力經常在那些愚蠢的受騙經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一點真叫人吃驚。為什麼?因為當其他人的看法和自己一致時,人們會更加覺得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對的。人性本就如此。雖然同儕壓力有時隱而不顯,卻也經常十分明顯。請看下面的例子:
一群五十歲的傢伙相約到美特爾海灘(Myrtle Beach)打高爾夫。他們談起股票。其中一個人開始吹噓他從低價股賺了多少錢,也提到他正買進一支股票。他深信這支股票會在幾個星期內上漲兩倍之多。其他大部分球友聽得津津有味,忙不迭地打電話給自己的營業員。其中一個人差一點就要砸錢下去(那1,000美元又算什麼?),但幸好他懸崖勒馬,先打電話徵詢別人的意見。隔天,他告訴其他球友,說他不準備買進,他們笑他「沒種」。真的,不騙你,這些都是成熟的大人。這個故事的結局,當然不說也知道。買進股票的所有球友,不久之後都慘賠。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以上所說,正是家父的親身經歷。幸好他是那個「沒種」的傢伙。
從上面的準則衍生出來的一條規則是:抗拒貪念。貪念也許是最強烈的激勵因素。但是身為投資人,貪念不是你的朋友。事實上,再加上同儕壓力,它可是十分危險的東西。貪念正是孕育投資騙術的力量。心存貪念,騙徒才有可乘之機,以巨額利潤的空洞承諾誘人入殼。還是不相信?請繼續看下去。
龐奇騙術
和龐奇騙術比起來,低價股騙術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不,龐奇不是《快樂日子》(Happy Days)裡面的那個酷傢伙。對他的投資人來說,龐奇一點都不酷。查爾士.龐奇(Charles Ponzi)二十世紀初從義大利來到美國,後來成了新英格蘭顯赫的銀行家。他開始招徠投資人,宣稱他找到一種方法,能從不同國家的郵票資費差價中獲利。龐奇所說的事情,至少在理論上可行,只是他不可能進行太多的郵票交易。相反的,他只是單純地拿新進投資人的錢,支付比較早加入的投資人。龐奇終於被捕(這可不是第一次)。許多人投資他的企業,卻從來沒看過一毛錢。
龐奇的騙術也稱作「金字塔式騙局」(pyramid scheme),因為金字塔上層的人能夠發財,基本上是靠底層的人當冤大頭。我們繼續談和郵票有關的騙術。你是不是接過連鎖信,上面說,如果不傳給十位朋友,將有惡運上身?連這些連鎖信也被人拿來當作詐財的工具。
這一次,你收到一封信,上面開出人名清單。你要做的事,是寄一塊錢給名單上的每一個人,然後劃掉一個人名,加進你的名字,把更新後的名單寄給一堆朋友。這裡面的想法是,再過不久,全國各地的人會寄錢給你。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這裡面不對勁的地方:繼續這樣到處寄錢,最後一定沒完沒了,大家都在彼此相互寄錢。但是知道這一點的人,還是參加了這場遊戲,為什麼?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不會是最後兩手空空的人。雖然這不是違法的勾當(根據美國郵政規定,真的屬非法行為),卻是很愚蠢的投資,或者根本不夠格叫做投資。你認為呢?
這種騙術的一些現代修訂版,今天仍在美國各地上演,只是它們要的不是一塊錢,而是好幾千美元。其中最明目張膽的一種詐術,劇本大致如下所述:
有人帶著一套很棒的新投資計畫現身。你們幾個人給了他2,000美元,加進他的投資組織。接下來,你得去外面拉幾個朋友來參加。他們當然會支付一部分的費用給你,一部分給拉你進組織的人。他們接著可以去拉自己的親朋好友加入這個股友社。
就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和低價股騙術一樣,這個過程會有一些人賺進不少利潤。儘管比較理智的人頻頻發出警告,這些人獲有利潤的事實,卻鼓勵更多人參加。新加進的人對那些懷疑東、懷疑西的人嗤之以鼻。他們振振有詞地指著朋友、熟人和同事拿到的支票。終有一天,要拉更多的人加入顯得比較困難。換句話說,身邊該加進的傻子都加進了,剩下的傻子愈來愈少。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曾經拿錢出來的許多人,收入還差當初的支出一大截。接著,金字塔底層的人控告他們的上線。主管機關展開調查。股友社的創辦人當然從社裡的每個人身上撈到錢,這時可能正前往巴貝多(Barbados)半路上,沒人抓得到他。
我曉得,有人會說,這種騙術一眼就可以看穿,很難相信確有其事。信不信由你。我認識一個組織,由教師、會計師和其他許多人組成。他們理該比其他人聰明,可惜事實不然。
最後一個例子,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
一位最近畢業的大學生說,計畫把羅斯IRA裡面的錢提出來,因為她找到了「更好的投資標的」。問她為什麼,她說,認識一位投資人,保證給她10%的報酬率……每個月!沒錯,最少投資2,000美元(又是這個魔術數字?),那位投資人會每個月寄給她200美元的支票,或者她可以選擇把利潤再投資下去。
每年10%的報酬率保證,可說相當合理,值得考慮。但是一個月賺10%,有那麼好賺嗎?聽起來實在好得不可能是真的,不是嗎?它的確是這個樣子!萬一你面對這種邀約,務必後退一步,用點常識去思考。就算真的有一種投資,能夠每個月穩穩賺進10%,為什麼別人要告訴你這麼好的事情?當然了,簡單明瞭的邏輯,往往不可能打消陷進其中的人,一心一意想要投資的念頭。事實上,他們通常會找各式各樣的理由去參加。貪念確實是很強的力量。
最常見的合理化藉口,是指出其他投資人已經拿到錢的事實。但是大部分時候,那些投資人只不過參加了幾個月。想要投資的人,可能也會這麼說:「可是我已經親自見過那個人了。」他們拿背後有個活生生的人在掌舵,據以認定整件事確有其事。其實,它唯一能夠證明的,是人有可能當著另一個人的面說謊。不要忘了,許多人家裡遭到搶劫,是熟人所為。
我們的目的不是要你對其他人抱持敵意,只是想告訴你,這麼好的投資計畫,最後有可能演變成另一個版本的龐奇騙術。身為投資人,設法讓機率對你有利,總是明智之舉。
當然了,這宗騙案最巧妙的地方,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將利潤再投資下去。每個月賺10%,有誰不會再投資呢?這麼一來,當騙徒決定遠走高飛,前往斐濟群島的時候,他身上帶著全部的錢。視雙方的協議內容而定,他甚至可以宣布投資獲利轉差,交給他的錢,已經虧損得一毛錢都不剩。
小結
雖然投資騙術不勝枚舉,因應之道永遠相同。如果某項投資聽起來遠比你遇過的其他任何投資要好,那麼它的風險也有可能高得多。其實,它更有可能是一場騙局。投資市場會自我管理──獲利的投資,會引來更多的需求,進而促使價格升高,降低實質報酬率。如果你認為自己是極少數幸運兒裡面的一個,無意間碰到千載難逢的大好良機,你很有可能是錯的。這並不是說,獲利機會不會三不五時就現身。只是希望你知道,不要期待有人會每個月給你10%的報酬率。
(本文摘自《標準普爾教你做好第一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