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讓子女了解感恩與惜福的真諦 陳松柏(國立空中大學校長)
金錢教育已成為21世紀的顯學。近年來,英美等國開始將「金錢教育」編入教科書,例如:英國讓小學生在學校開郵局、賣郵票、承包聖誕卡發放,將收益當成見習旅行的費用;高中每年安排學生到企業中實際上班;美國盡一步推動包含創業教育在內的經濟教育;日本部分學校甚至教導投資股票。
在美國,有些8、9歲的孩子就開始做生意,曾有雇主未按口頭約定付給工資,讓年僅9歲的小朋友了解到凡事都必須先締結契約書。「小時候曾經失敗,等到他長大了,就不會重蹈覆轍。」由於美國有從小培育孩子擁有「企業家精神」的文化,所以網路上會出現以億元為單位進行交易的孩子。
在這樣的文化下,有些祖父母送給孫子的生日禮物是一張股票,孩子們受到引導,從此會詳讀股票公司的年度報告書,或留意報紙上的股票資訊,有些以此為契機,長大後從事金融業。
這些精采的內容,清楚記載於「教孩子做主—金錢篇」一書中,書中也指出,光是賺錢,不懂感恩及回饋社會,仍不夠完美,許多億萬富翁承認「有錢與幸福沒有關係」,所以,許多富有的祖父教育愛孫如何處理賺來的錢時,要他們「1/3自己使用,1/3存起來,1/3給人」。
在這樣的原則下,美國許多父母會與孩子一同擔任社工,或參與募捐活動,讓子女了解感恩與惜福的真諦,不僅加強家族向心力,家人間的溝通也變得良好。除了能夠遏阻孩子脫軌,最後也能夠守護孩子走向善良光明。
書中強調,各國都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富家孩子往往會因為物質生活豐裕,提不起幹勁,加上無法面對平凡、不擅長努力、缺乏感恩的心,又害怕失敗及挫折,產生自力能力遲緩等缺點。
所以,日本企業家三井高利在遺訓中,要求家族的孩子於一定年齡前,必須與店員一同生活,在經理及部長手下工作,且被一視同仁對待,絕不因為是未來的接班人而備受禮遇。
能夠妥善理財的孩子,可將生活各方面處理得有條不紊。所以,如果不將學用品及才藝課學費漸漸放手讓孩子自行負責,就無法訓練子女獨立。如果引導子女養成做家事的習慣,未來不管他們遇到什麼狀況,都能活下去,長大後不會每天三餐都在便利商店打發,或變成常常回家要錢的「啃老族」。
書中指出,動物都會教導孩子捕捉獵物,避免敵人攻擊,也就是教孩子如何求生,這是雙親的義務。面對金錢世界,教育孩子如何處理經濟生活,讓孩子自幼擁有經營及理財的觀念,了解人生的價值,他們長大後便不至於為了玩樂花費,鋌而走險犯案;也不會為了得到名牌皮包,不惜出賣肉體。
至於如何培養有企圖心及善於理財的孩子,作者認為教他節制慾望是第一步,所以書中教導為人父母者,當孩子哭鬧要買不合理的東西時,必須硬下心腸制止,絕不妥協。第二是引導他儲蓄,包括使用透明撲滿,到銀行開戶等,提高子女對儲金增加後的成就感;必要時,發給相對資金鼓勵,這些都很實用。
假如孩子要求購買合理的物品,可引導他們以打工、儲蓄的方法來達成目標,並獲得成就感,然後訂定下一個努力儲蓄的目標。父母在發給零用金時,要教子女將所有花費記帳,讓他從帳目中體會到哪些花費其實是沒有必要的,由此學會節約,並學會制訂預算,最好將每次收入的1/4先納入儲蓄,即使負債時,仍要堅持儲蓄。
國立空中大學是一所全民大學,每年出版發行多種暢銷性的教材,以辦理成人進修及繼續教育,傳授國人生活及工作技能,幫助個人成長。本書「教孩子做主—金錢篇」的出版,可以教導父母如何培養子女善於理財,閱讀本書之後,相信必能增進您的「理財智商(FQ,Financial Quotient)」,讓您更懂得如何運用金錢。本書的出版可以發揮社會教育的目的,與國立空中大學的教育宗旨相符,本人樂於推薦本書給國人閱讀。
‧確立健康的財富管理知識 楊維謙(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2008執行長、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久久聯誼會會長)
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就是以一切理性手段,追求一個非理性目標,那就是金錢。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擁有的財富多寡不同,但是都必須要有面對金錢的一套方法論,這並不是為了累積財富而已,更重要的是讓金錢成為人生的甜美滋味,而不會成為重擔包袱。
金錢原本是沒有善惡的,它可以展現出高雅的公益價值,將金錢捐出造福社會;但它也可以顯露出邪惡的一面,有人可以為錢貪汙入獄;錢的善惡面,都是擁有它的人所顯現出來,面對財富時候的觀念,也就決定金錢的價值。
其實金錢是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每天必須面對與運用的經濟產物,它絕不是「身外之物」,而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身處在資本主義的立場,而沒有一套正確的金錢觀念與理性哲學,必然會讓現代人成為社會結構下的犧牲品,或者是游離物。為了讓下一代能夠及早適應現代社會的本質,這本書就是希望替家長能夠規劃出一套青少年時期,就必須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前期觀念,以利孩童成年之前,就能掌握現代立場,最重要的金錢觀念,建立起健康的財富管理知識,並能無縫接軌地順利進入成年人的競爭社會。
至於,推薦這本書主要是冀望於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懂得把財富當做手段,而不是目的,能夠把財富的集中,做為社會公益開枝散葉的目標,這才是理財致富的最高人性價值。
‧金錢教育不宜遲 高慶和(中華國際幼兒文教總會創會理事長、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台南大學、文化大學、首府大學、吳鳳技術學院講師)
我們都是生活在金錢之世界中,應是共同的經驗吧。從小各階段教育的發展,都希望未來能發揮其能力,能賺錢養家,能實現自己人生理想或夢想。
各種人類活動中,除了基本生活中利用金錢買賣外,亦演化多元複雜,如投資、理財、各式各樣金融商品,及遊戲,如果說現代人不認識金錢的意義與運用,會成為現代生活之一種「文盲」,正如電腦、網路文盲一樣,且是更嚴重的落伍,您能不重視嗎?
現在文明先進的國家如歐、美、日,已將金錢教育納入各階段生活教育中,我們豈能疏忽呢?因此,日本這本內容翔實的金錢教育著作,值得我們重視,並可融入我們的各階段教育架構中。
這書首先點出金錢教育之目的與重要性,由這高度成長社會急遽變化環境中,易造成孩子們的重大成長危機,金錢教育適足以在孩子求生、獨立、快樂生活之目標補救各階段生活教育之缺失。
書中如何運用於3~15歲孩子,及高中生、大學生各年齡金錢教育之具體內容,甚為實際,且歷經成效驗證,因此,融入我們現在各階段教育內容,允為便捷;如何運用金錢教育之實踐,學會各種金錢正確使用與管理觀念,鍛鍊孩子心性、生存力、生命力、成功生涯允為良方;消除孩子無法面對平凡、忙於努力、缺乏感恩之心、害怕挫折、失敗之迷思,應是當前重要的教育措施,特別逐夢踏實的生涯,由夢想引發自動自發的熱情人格甚是精采。而從幼年開始,在生活中各階段,實施金錢教育應可令人們配合時代創造意志,自然悠遊於時代潮流生活並發展其生命。
其中特別引用一位高中輟學鄉下孩子,用一本「記事本圓夢計劃」在工作、健康、教養、身心精神、家庭、經濟及金錢之各領域,列舉出逐年設定目標,而在10年內讓夢想逐一實現之例,甚為佩服。在其35歲時真的成立日本GMO集團之21家公司,為日本創業投資企業家第一把交椅,這實踐夢想的故事應有許多啟示,他就是熊谷正壽先生。
我係理工研究所畢業後,曾於企劃公司服務,接著因緣際會創辦潛能發展為宗旨之幼兒園,共經歷30年,其間亦於小學、中學擔任教師各一年,迄今大學中教育課程(特別是蒙特梭利教學法等)之授課多年,並任教改會及全國性、地方性之教育社團活動,而廣泛接觸由幼兒至大學各階段教育學子與環境,對金錢教育納入家庭與各級學校有其必要性,且事不宜遲,而日本榊原節子著作之此書允為最佳參考讀物,樂於為關心教育的人士引薦。
‧用金錢力量來開創生命 蕭碧華(聯傑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我和作者榊原女士是透過社團結交的姐妹社認識的,她和我同樣都在理財界,因此見面時都有共同話題可以聊。很高興我留日的社友王淑媛女士將她在日本出版的親子理財書翻譯成中文,並邀請我寫序介紹她的書。
我曾為在台出版的歐洲、美國作家出版的親子理財書寫過序,我發覺榊原女士的內容比較適合我們東方人,尤其在「使用零用錢」方面的角度類似我出版的親子理財書某些內容,真是開心!
日本的經濟已失落了20年,這一代的年輕人不能期待有照顧一輩子的工作,事實上日本現在處於長期通縮的狀態,已面臨生存的問題。榊原女士看到下一代在過慣好日子的成長中失去生活的基本能力,加上長期不景氣又失去自信心。她認為未來生存的關鍵字不是「學歷」而是「智慧、創造力、勇氣、膽識、人際關係能力,以及善用金錢管理的知識」。而長輩(父母、祖父母)更要傳承運用金錢的知識和經驗,例如用錢失敗的經驗、被騙的經歷、荷包空無一物的心情、股票投資的經驗…等智慧。
她感受到歐美甚至日本以外的一些亞洲國家的金錢教育已起步,而日本仍落後,在書中呼籲金錢教育的基本要由日本父母親的意識改革開始,如果父母親無法以身作則,則也無法有成功的金錢教育。
她在書中其實談到很多和金錢有關的生活教育,例如學會使用零用錢,這包括要幫忙做家事,學會生活的基本能力,懂得獨立照顧自己,不會依賴父母,成為啃老族,也不會生活全靠便利商店而無法自己料理,學會使用、賺取、儲蓄、計劃金錢、享受花錢,成為金錢的主人而非奴隸。
她強調要有儲蓄的習慣,父母要發適量的零用錢,讓小孩學會花錢的樂趣,但也要懂得設定儲蓄的目標,要培養忍受不能隨便花錢的痛苦,使存錢的動機力量大,讓小孩體會「完成感」是人生的至寶。訓練他們喜歡算術,養成從小記帳和編列預算,分配優先次序的習慣,學習檢查和管控實際儲蓄和花費的情形。
她認為父母親可以透過金錢教育,培養孩子:進取、創意、自動自發、面臨變化果斷對抗的能力,利用想籌夢想目標的企圖心,引導孩子發揮潛力。她舉例在歐美中小學就鼓勵小孩要為一趟旅行的經費,去花心思做商品設計、販賣手冊、海報製作等行銷的計畫。
在書中她也提到一個特殊的能力訓練就是「交涉」的能力。鼓勵孩子從小要懂得交涉,為自己的零用錢爭取較有利的條件。她認為日本人不擅長交涉,她認為孩子要學會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和表達自己的希望,因為這是世上需要的求生術。從小懂得爭取,長大在職場上才能為自己爭取加薪,知道要獲得希望的待遇,自己要如何具備該有的能力並事先能交涉到對自己有力的條件。
這一段內容讓我想到台灣的小孩比較像日本小孩,從小養尊處優,無生存被剝奪的意識,從小要學習謙虛,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或行銷,榊原女士已看到中國小孩的競爭現象,這使我深思,我要小心不要讓自己的女兒日子太舒適而無生存的危機感。
她發現在日本很多家庭認為談錢是骯髒、低俗的。其實錢本身是一個中性的「工具」因為錢產生不好的行為:賣春、殺人、貪汙、搶奪、偷竊,是由於人本身的問題:欠缺對自己的尊重、畏懼、控制、憎恨造成的。每個人都有經濟壓力,教導孩子如何「應對」,才能顯出個人的價值。
本書帶給我們一個新的觀念就是用「金錢力量」的理財教育,來培養孩子開創生命所需的能力,而不是只單純教小孩數錢、儲蓄、記帳、投資就是金錢教育。
本書有很多觀念和例子的切入讓我感受非常親切和熟悉,我想應是同為東方人,思考的角度類似,相信讀者能容易認同她的觀點,也希望此書對讀者身體力行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