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說史】與【百家講壇】
本公司推出【大師說史】系列,本書是第四本
‧【百家講壇】是中國中央電視台金字招牌的節目
‧受聘此節目講述文史,皆為學有專精的上上之才
‧史觀銳利、搜羅細緻,讓歷史變得栩栩如生
‧系出席【百家講壇】的作品,本本口碑一流,多為排行榜常客
談到“戚繼光”,一般人的印象僅止於“抗倭英雄”。
至於:
‧戚繼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無敗績的戰神!
‧如何以“四不要”和“四要”挑選訓練“戚家軍”?
‧戚繼光憑什麼發明了“狼筅”、“向後爆火銃”…等傳奇兵器?
‧戚繼光的“鴛鴦陣“、“兩儀陣”、“三才陣”及“戰車兵團”
為何所向無敵?
‧戚繼光出了名“怕老婆”,而他老婆竟可用“空城計”阻退倭
寇?
‧現代人所見的萬里長城是戚繼光所重建。
………我們了解戚繼光太少了!
號稱“明朝第一戰神”,名副其實!本書栩栩如生描述戚繼光的個性、家庭、思想、戰略、各場戰爭(南倭寇、北俺達)、製造兵器、改良火炮、移動的戰車兵團…,沒讀過這些,等於不知道戚繼光!
最後,英雄隕落。如何隕落?賣個關子,保證讀者想知道,更保證讀完後,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作者簡介:
酈 波
‧祖籍中國江蘇丹陽,1972年生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任中國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
章節試閱
﹝招兵簡章﹞
義烏的一場規模空前的群架,徹底震撼了戚繼光,他從這場奇特的群架瞭解到自己要找的是什麼樣的兵。
義烏縣令趙大河最為開心,不僅制止了曠日持久的械鬥事件,還被戚繼光看中,成為他這支義烏兵的監軍,所以他對招兵工作最是熱心。但等他拿到戚繼光給他的招兵簡章,卻立刻傻了眼。
因為就這一份招兵簡章所列的要求來看,不客氣地說,即便能經過層層海選,最終成為所謂的「超級勇士」,但也很難成為一個標準的戚家軍戰士。
這份招兵簡章之所以難倒了縣令趙大河,是因為戚繼光開出了「四要、四不要」的條件,達不到這些條件,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
那麼,這是哪「四要」?哪「四不要」呢?
一是不要城裡人,包括在市井間居住過的人都不要。
為什麼呢?城裡人經濟基礎好,見過世面,長年在市井居住的人也是這樣,因為見過世面,所以難免油滑。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戚繼光明顯是受了原來那幫紹興兵的刺激。
二是不要在官府裡任過職,甚至是幫官府做過事的人。
通俗地說,就是有公務員經歷或者有公家事業單位工作經歷的人都不能要。戚繼光認為這類人多少會受官僚的機構作風影響,往往喜好空談,不能幹實事。
但從第三個「不要」開始,就實在有點讓人為難了。
三是四十歲以上的和長得白的都不要。
四十歲以上的不要我們理解,可能力氣不如年輕人了,但長得白也是個被否決掉的標準,這就有點讓人大跌眼鏡了。按戚繼光的解釋,長得白的說明戶外運動少,不曬太陽嘛,自然體力不達標。
四是膽子小和膽子特別大的都不要。
膽子小不要,我們理解,怎麼會膽子特別大的也不能要呢?按戚繼光的解釋是膽子特別大的有性格偏激的傾向,他們和膽子小的人一樣,都會影響部隊的心理健康。
按他這個「四不要」的標準,就算是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將也都不夠標準。
這還只是「四不要」。再來看這「四要」。
一要標準的農民。光有農村戶口還不行,要確實是在農村耕田勞作過的農民。
二要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人。說白了,得長得嚇人,還得扛揍。
三要目光有神的人。
四要見了官府要有點害怕的人。
既然目光有神,那就是有主見、有膽略的人。但見了官府還得有點兒害怕,那就是既得有主見,還不能太有主見,這有多難吧!
但戚繼光這麼要求自有他的道理,他要的不是一兩個得力的手下,他要的是一個既有凝聚力又有戰鬥力的鋼鐵部隊。所以他要趙大河不用擔心,只管把簡章貼出去。他自信雖然條件苛刻了點,但何以解憂?惟有義烏啊!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神奇人民一定不會讓他這個心懷雄圖大略的戚大將軍失望的。
果不其然,義烏沒有讓戚繼光失望。雖然招兵條件如此苛刻,趙大河還是招了四千人。證明了這片神奇的土地,確實可以創造奇跡。
正好戚繼光這時候又被改任為台金嚴參將,負責台州、金華和嚴州三府的防務。於是戚繼光帶著他的四千義烏兵向台州出發了。在那裡,他將把這群光榮的打群架的隊伍改造成震驚天下、名傳史冊的戚家軍!
﹝勇闖奪命島﹞
倭寇在福建最有名的一個大本營,是寧德的一個小島。這個島叫橫嶼島。
事實上橫嶼確實離寧德縣城很近,也就十幾里路,尤其是它雖然是海中的一個小島,但卻離陸地很近,從小島到海邊也僅五里路,而且這五里路還是時有時無的。
這怎麼說呢?
原來因為橫嶼跟陸地接得很近,所以漲潮的時候,它跟陸地之間是隔著五里路的海水,但退潮的時候,它就跟陸地連成了一片。
退潮的時候,雖然小島跟陸地會連成一片,但這個連接帶是一大片的淤泥灘,人在裡面走兩步就陷進去了。正所謂是泥足深陷啊,如果要在這個橫嶼的淤泥灘裡走一走,就能夠切身體會到其中的滋味了。
另外,這個退潮的時間,每天最多只有一個半時辰左右,也就是整整三個小時,三個小時之後,如果踏不過這個淤泥灘,那就要被海水淹了。但就算是踏過了淤泥灘,能到了島上,但如果打不過島上的倭寇,那就別想回來了,因為沒有退路了。所以明軍不是沒有上島作戰過,好不容易上去了,最後也是全軍覆滅。所以在福建守軍眼中,這個橫嶼島簡直就是一個奪命島!
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卻成了福建抗倭中最難啃的一個最硬、最硬的硬骨頭。
據說因為橫嶼的倭寇太兇狠,明軍拿他們沒辦法,所以後來根本就沒膽子再來這個地方打倭寇了。
戚繼光在瞭解了福建的形勢之後,毅然決然地表示,既然要打,就要打最兇悍的倭寇;既然要啃,就要啃最難啃的骨頭。
戚繼光每天帶士兵們去看被倭寇劫掠得只剩下殘垣斷壁的寧德城,還開大會,讓老百姓控訴倭寇的滔天罪行。義烏兵都是浙江人,都飽受過倭寇之害,所以這簡直就是憶苦思甜的動員大會。據說,兩三天群眾運動搞下來之後,戚家軍的士氣是「三軍為之心動,氣倍激烈」。
事實上戚繼光的高妙之處還不只是通過這種形式來做部隊的思想工作,他之所以拖延這幾天,還因為他要等一個最好的日子。他算準了潮汐的漲落規律,算定農曆八月初八這天退潮之後到漲潮之前,這段空隙的時間最長,這樣,搶渡淤泥灘的時間也最長,所以他要等這個最有利的進攻時間。可見,《孫子兵法》所說「為將者,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話一點也不假。
戚繼光還讓士兵們準備了大量的稻草,開始大家還不理解,等到後來才明白,戚繼光他要負草填泥,要勇闖奪命島。
終於等到八月初八這一天,戚家軍列隊海岸。大家驚奇地發現海邊有一面巨大的通天鼓。戚繼光站到鼓邊對戚家軍的眾將士說:「聞鼓而進,誓滅賊倭!大家可有必勝之心?」
所有人都大聲回答說:「聞鼓而進,誓滅賊倭!」
戚繼光大聲地說:「好!我就在這兒,為你們親自擂鼓!
在鼓聲的幫助下,大約用了一個時辰左右,陳大成和他的先鋒營終於來到橫嶼島的面前。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會奇怪,倭寇到哪兒去了呢?難道他們會眼睜睜看著戚家軍搶灘登陸嗎?
事實上,倭寇還真的就是眼睜睜地看著戚家軍搶過了淤泥灘。
橫嶼島上的這股倭寇並沒跟戚家軍交過手,雖然也聽說過戚家軍如何如何厲害,但光聽說誰相信啊?況且他們都是向來極剽悍的武士和浪人,又無數次地打敗過明軍的正規部隊,所以根本不把戚家軍當回事兒。
說他們都樂呵呵地瞧熱鬧一樣看著戚家軍搶灘登陸,打算等戚家軍一過淤泥灘,立足未穩之際,就把戚家軍都消滅在灘頭陣地上。
現在等到戚家軍到了灘頭了,倭寇也準備大開殺戒了。可是突然遠處驚天動地鼓聲突然密了起來,一片片急促的鼓聲傳開來之後,緊跟著一片片驚天動地的聲響也傳開來了。
那麼,除了鼓聲,還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聲響呢?
答案是:炮聲。
戚繼光對於這次抗倭援閩可謂是做足了準備,他不僅擴招了戚家軍,還整頓了明軍的水師,《明史》上說他是「一切戰艦、火器,精求而更置之」,所以他親自在水師的船上研發了一種小型火炮,這種火炮後來被稱為「虎蹲炮」,又被稱為「戚將軍炮」,因為戚繼光被叫做「戚虎」嘛,所以又稱「虎蹲炮」。
這種炮體積不大,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小型榴彈炮。小型的船隻可以攜帶。本來,倭寇也看到了橫嶼面海的另一側出現了明軍很多的小型艦船,但根本沒當回事兒。現在隨著戚繼光的鼓聲發出了信號,明軍艦船上的虎蹲炮開始齊射。倭寇在橫嶼的大本營主寨和附近的戰船立刻火光一片。
這一下灘頭的倭寇大批回援大本營救火去了,他們以為留點人就足夠對付好不容易才從淤泥灘裡爬過來的戚家軍了。哪知道一交手,雖然開始上島的只有幾隊鴛鴦陣小隊,卻一下子把灘頭的倭寇給殺得大敗。這一下,戚家軍的灘頭陣地就算是牢固地建立起來了。
這邊灘頭一接上手,後邊有人死活坐不住了。誰呢?那個要當先鋒沒當上的王如龍。王如龍這個氣啊,要當先鋒戚繼光不給他當,而且登陸作戰一開始也不讓他上。現在眼看著那邊打得火熱,他再也坐不住了,說不讓他上,他就不活了。
其實戚繼光是深得用兵之道和用人之道的,他看王如龍火氣燥,所以刻意壓著他的火,等的就是這個時候。現在王如龍來討令,他二話不說,讓王如龍帶著養精蓄銳的總預備隊立刻搶灘登陸。
因為前面的戚家軍已經有過負草填泥的準備,所以王如龍的登陸就快得多了。等到王如龍再率精銳殺上岸去,剛好海水再次漲潮,遠處的橫嶼又成了大海中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
島上此時火光沖天,喊殺震天,戚家軍與島上的倭寇展開了殊死的拼殺。與此同時,戚繼光一個人站在大海邊,繼續擂著他那面通天鼓。
那麼大一面通天鼓,一般人擂個十分鐘、二十分鐘也就擂不動了,就算是身體壯、功夫好的人最多也就只能擂個個把時辰。但戚繼光奮起神威,雖然汗如雨下,卻擂鼓不止,整整擂了三個時辰──六個小時,一直到戰鬥結束。
在戚繼光震天的鼓聲裡,登上橫嶼島的戚家軍大發神威,把橫嶼島徹底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奪命島,對敵人毫不留情,共斬首兩千六百級,其餘的倭寇基本上都燒死了,或者被趕到海裡淹死了,最後戚家軍打掃戰場,三千多真倭,只剩九十人活了下來。
這一仗,可謂是一場精彩的步兵、炮兵協同作戰。
這一仗,可謂是一場精彩的搶灘登陸戰。
這一仗,可謂是明軍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完美的殲滅戰。
這一仗,戚家軍全殲盤踞橫嶼數年之久的倭寇數千人,解救被擄掠的百姓三千七百人,而自己陣亡人數不過十三人。
當然,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樣的戰果已經是匪夷所思了….
﹝大明萬里長城﹞
雖然唐代的詩人經常描寫長城下的烽火歲月,可是事實上在唐代的長城已經開始荒蕪了。因為唐代跟西域和北方的少數民族的關係向來不錯,所以整個唐代基本上沒有修葺過秦漢以來的長城。到了宋代,兩宋重文輕武,積弱到連長城都不修了,到了南宋,偏安一隅,想修也修不著了。所以到了明代的時候,自朱元璋起,才花大力氣重修萬里長城。
這個重修可不是修修補補,而是完整意義上的「重修」──重新修一條。
戚繼光在張居正的支持下,把從山海關到北京的這段長城修得氣勢宏偉,極盡壯觀。
我們現在去八達嶺,看那綿延不盡的長城奇觀,要知道,這不是秦長城,是明長城,正是戚繼光修築的明長城!。
戚繼光在東南平倭打倭寇,怎麼又會到北邊兒來修長城了呢?
這就要說到在南澳登陸作戰後俞大猷跟戚繼光說的一番話了。
當戚俞聯軍攻下南澳島,全殲了最後一個大漢奸吳平的主力。從此,肆虐了東南百年之久的倭寇之亂終於被戚繼光和俞大猷這些民族英雄徹底平定。
這時候,俞大猷跟戚繼光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丈夫生於世,欲與一代豪傑爭品色,宜安於東南;欲與千古之豪傑爭品色,宜在於西北。」
自明成祖朱棣之後,明王朝面對北方蒙古族的後裔漸漸就採取了防守的姿態。再加上內政日趨腐敗,後來就明顯有點頂不住了。蒙古各部不用統一,也不用齊心協力,只要一個分支、某一個部落就能使大明朝疲於奔命。
明英宗的時候,先是西蒙古的瓦剌在土木堡大勝明軍,甚至把英宗皇帝都給俘虜了。俘虜了英宗之後,瓦剌的首領也先揮兵直入,一舉包圍了北京城。要不是那位「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于少保堅決領導了一場北京保衛戰,明王朝的壽命就得縮短一大半兒。
後來瓦剌逐漸衰落了,韃靼族的俺答又倡狂起來,他佔據了河套地區,對西北邊防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俺答長驅直入,又一次兵圍北京城,當時戚繼光就在北京參加武舉考試,還寫過一篇有名的《備俺答策》,因此,他才有了後來三年薊遼巡邊的軍旅生活。
除了西北的俺答,同時東北方面還有韃靼的土蠻等部落,也很強大,對明王朝的威脅同樣巨大。
綜合戚繼光一生的軍事生涯以及他的個人創作而言,他倒是更看重在南方的抗倭鬥爭,但他也不反對俞大猷的觀點,因為在平定了南方的倭寇之後,他跟俞大猷一樣,覺得要到北方去抗擊蒙古鐵騎,才算是更大的功業。
這時候最大的志願,就是北上!北上!北上!北上到能戰鬥的地方去!
戚繼光剛到薊州一線沒多久,蒙古朵顏呼哩部率數萬鐵騎長途奔襲,直奔戚繼光守軍正面而來。戚繼光帶八千子弟兵出塞迎戰。
朵顏部的首領董呼哩一聽探報說新任薊鎮總兵戚繼光帶兵出塞迎敵,哈哈大笑,說:「聽說那個戚繼光打仗如何了得,看來不過如此。平原地帶,我數萬鐵騎,如風捲殘雲,他如何能敵?」
要說戚繼光是員儒將那真的不假,他不僅熟讀兵書,還熟讀史書。他把戰國時期的戰車又弄回明朝來了。有些人會很奇怪,自從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單人單騎的騎兵作戰就逐漸代替了戰車作戰,怎麼發展了兩千多年,戚繼光怎麼又把這老古董給重新搬出來了呢?
董呼哩根本不知道他的對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聽說戚繼光出塞迎戰,恨不得一戰吃盡明軍主力,所以率大軍長驅直入。
先鋒部隊接近明軍的時候,突然都愣住了。為什麼呢?只見前方出現一個大大的圓鐵城。
哪來的圓鐵城呢?
原來就是那些大號的戰車圍成了一個巨大的鋼鐵堡壘。
這騎兵的威力就靠衝殺,但面對這麼一個大怪物,你的騎兵怎麼衝上去呢?
所以董呼哩的前鋒部隊不由得就停下來了。就在他們發愣的時候,只聽得一聲炮響,鐵車陣突然撒開了無數個缺口,明軍騎兵部隊像開閘的洪水一樣沖了出來。頓時騎兵的衝擊波優勢完全就在明軍這邊兒了,不一會董呼哩的先鋒部隊就給打光了。
董呼哩一看火了,催大軍直上。看蒙古人全軍而上,明軍的騎兵部隊迅速回撤,一下又都退進了鐵車陣裡。董呼哩一看,別管他什麼鐵車陣了,下令往上硬衝,他不信自己這幾萬大軍衝不開這堆廢銅爛鐵!事實上,蒙古人要不衝也不行了,總不能讓騎兵愣在那兒再讓明軍來幾個衝擊波吧。
蒙古騎兵正要發動攻擊時,鐵車陣就已經由圓陣調整成了一字長蛇陣。看蒙古騎兵主力集中攻了過來,戚繼光這邊反倒一下偃旗息鼓、鴉雀無聲了。
就在蒙古鐵騎快到鐵車陣邊緣的時候,突然陣中又一聲炮響,只聽得這一聲炮響後爆響不斷,火光不斷,原來火槍營數千桿火器早埋伏在了鐵車陣的後面,只等蒙古騎兵貼近,就萬槍齊發,殺他個人仰馬翻。這時候的火槍跟後來的火槍還不一樣,只有距離很近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威力。
這下,蒙古大軍這邊慘透了,只聽得戰馬慘兮兮地暴叫哀鳴,無數蒙古騎兵給掀翻在地,雖然也有那收不住衝勢的,猛地撞上來,但馬肉和人肉哪撞得過「鐵肉」呢?所以倒有不少是給撞死的。前面人仰馬翻,後面的還收勢不住。
當火器發射完畢之後,鐵車後面突然上來了一排排的步兵,他們個個手拿特製的拒馬器和竹製的銳利長矛,一字排開,這長矛和拒馬器向前一伸,騎兵的馬刀還沒搆得著他們呢,那馬腳就給砍斷了。
這下蒙古大軍可真受不了了,騎兵不僅隊形大亂,也開始四下奔逃。這時候鐵車陣完全撤開了,明軍精銳騎兵全數殺出,把董呼哩數萬大軍衝得七零八落。
這一仗,戚繼光全殲朵顏呼哩部三萬精銳鐵騎,活捉董呼哩的侄子長昂,董呼哩僅以身免,最後不得不親自到戚繼光大營納表請降,戚繼光一戰而威震華夏!
後來,到了萬曆年間,又有董呼哩的弟弟長禿又率兀良哈鐵騎五萬人扣關入侵,戚繼光還是率八千人出塞迎敵,結果一戰而活捉了長禿,全殲蒙古五萬鐵騎!
從此,戚繼光在薊州一線整整鎮守了十六年,這一條防線被他守得穩如磐石,在他身後不遠的北京城再也沒有當年庚戌之變的危機和預警了。
﹝招兵簡章﹞
義烏的一場規模空前的群架,徹底震撼了戚繼光,他從這場奇特的群架瞭解到自己要找的是什麼樣的兵。
義烏縣令趙大河最為開心,不僅制止了曠日持久的械鬥事件,還被戚繼光看中,成為他這支義烏兵的監軍,所以他對招兵工作最是熱心。但等他拿到戚繼光給他的招兵簡章,卻立刻傻了眼。
因為就這一份招兵簡章所列的要求來看,不客氣地說,即便能經過層層海選,最終成為所謂的「超級勇士」,但也很難成為一個標準的戚家軍戰士。
這份招兵簡章之所以難倒了縣令趙大河,是因為戚繼光開出了「四要、四不要」的條件,達不到這些條...
目錄
【目 錄】
自序
第一章 橫空出世
愁城
疲敵
決戰
第二章 少年與理想
異象
家教
理想
第三章 橫戈馬上行
武舉
突變
巡邊
備倭
第四章 必殺技
升官
一戰
倭況
二戰
第五章 練兵、練兵、練兵
請命
「政戰官」
練法
第六章 何以解憂?惟有義烏
戚三憂
義烏人
選兵
第七章 士兵突擊
招兵簡章
轉益多師
一戰寧海
第八章 怕老婆的男人
二戰雁門嶺
怕老婆
敬老婆
三戰新河
第九章 怒戰花街
飛行軍
兵以食為先
怒戰
第十章 戚虎
五戰上峰嶺
台州大捷
品質
第十一章 勇闖奪命島
借虎
兩個書生
硬骨頭
勇闖奪命島
第十二章 血戰林墩
人事
奇襲牛田
血戰林墩
第十三章 說英雄誰是英雄
返浙
鏖戰平海衛
仙遊保衛戰
英雄
第十四章 大明萬里長城
北上
軍威
戰守
結盟
第十五 章戰魂
失勢
隕落
戰魂
國魂
【目 錄】
自序
第一章 橫空出世
愁城
疲敵
決戰
第二章 少年與理想
異象
家教
理想
第三章 橫戈馬上行
武舉
突變
巡邊
備倭
第四章 必殺技
升官
一戰
倭況
二戰
第五章 練兵、練兵、練兵
請命
「政戰官」
練法
第六章 何以解憂?惟有義烏
戚三憂
義烏人
選兵
第七章 士兵突擊
招兵簡章
轉益多師
一戰寧海
第八章 怕老婆的男人
二戰雁門嶺
怕老婆
敬老婆
三戰新河
第九章 怒戰花街
飛行軍
兵以食為先
怒戰
第十章 戚虎
五戰上峰嶺
台州大捷
品質
第十一...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