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述英美兒童文學兩百五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訓誡詩文」等英美兒童文學的起源,到「探險故事」、「家庭故事」、「兒童詩」、「圖畫書」……分門別類一一加以介紹。
作者約翰.洛威.湯森(John Rowe Townsend)為英國著名且深具權威的兒童文學評論家,他以優美順暢的文句,不時帶入幽默的評論,讓讀者在了解過往歷史時不覺枯澀;在整個英美兒童文學史的介紹上,也能掌握大勢,針對重要作家作深入介紹,又不流於瑣碎,同時也提供有趣的周邊消息,使史料讀來更覺生動。此外,本書不忘對兒童文學的基本概念提出說明,格外適合非英語系國家的讀者了解英美兒童文學史。
作者簡介:
約翰•洛威•湯森(John Rowe Townsend)生於英國里茲(Leeds),上過里玆文法學校,並自劍橋大學英文系畢業,榮獲榮譽生學位。他曾在《約克夏郵報》( Yorkshire Post)以及倫敦的《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擔任記者,然後在一九四九年時加入當時的《曼徹斯特衛報》(Manchester Guardian)。先後擔任過副編輯與美術編輯的職務後,他為該報編輯每週一次的國際版,直到一九六九年離開該報,成為專業作家為止。他為《衛報》(Guardian)擔任童書編輯,直到一九七八年,並為該報的週報撰寫專欄,直到一九八一年。
他為了兒童以及青少年出版過二十餘本書,包括《甘寶的院子》(Gumble's Yard)、《入侵者》(TheIntruder)和《諾亞的城堡》(Noah's Castle),全都被改編為電視劇。他為成人編寫過《說故事者之共鳴》(A Sounding of Storytellers),收集了十四篇當代童書作家的論文。他也出版過一本成人小說《重訪柯倫堡》(Cranford Revisited),並編輯「牛津當代詩選」(Oxford poetry anthology)。
約翰.洛威.湯森曾在美、英、加、澳、日各國就兒童文學發表過多場演說。他有三名子女,均已長大成人。
譯者簡介:
謝瑤玲,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與政治大學英語系;除學術論述外,從事翻譯工作二十餘年,譯作近百種,包括天衛文化的《匈奴與我》、《小吉姆的追尋》、《我的蘿娜》、《許願井》等小說。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湯森的論述非常生動易懂,除此之外還帶一些純樸的幽默。他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對於不符資格的經典,湯森也豪不猶豫的給予批判。他深深了解他所喜愛的那些文本,並且願意分享給讀者。他的熱情具有相當的感染力,沒有ㄧ個讀者會在讀過這本書後,能抗拒得了一種渴求,引領他走向圖書館兒童室,尋找湯森所推薦的經典。即使是一本屬於自己的著作,湯森也寫下了絕對的精確與權威。
──漫遊網藝術文化雜誌(Rambles.net)
像這樣具有充分資訊與教育性的好書,在兒童文學容易被文學評論忽視的時勢下,是很難得的。作者要完成這一本書,必須在文學作品選擇中掙扎,留下那些最具影響力的,並且藉由這些作品清楚地呈現兒童文學演變,更甚一步,對這些演變給予了完整透徹的解釋。對於文學評論的新手,入門第一步必須去了解作品的背景,而這本書絕對在這個部份幫了大忙。這本《英語兒童文學史綱》,無疑是一本容易理解、充滿智慧並且聚焦明確的書,能帶領讀者一探英語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品。
──氦氣知識評論(Helium.com)
媒體推薦: 湯森的論述非常生動易懂,除此之外還帶一些純樸的幽默。他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對於不符資格的經典,湯森也豪不猶豫的給予批判。他深深了解他所喜愛的那些文本,並且願意分享給讀者。他的熱情具有相當的感染力,沒有ㄧ個讀者會在讀過這本書後,能抗拒得了一種渴求,引領他走向圖書館兒童室,尋找湯森所推薦的經典。即使是一本屬於自己的著作,湯森也寫下了絕對的精確與權威。
──漫遊網藝術文化雜誌(Rambles.net)
像這樣具有充分資訊與教育性的好書,在兒童文學容易被文學評論忽視的時勢下,是很難得的。作者...
章節試閱
第一部 一八四○年之前
1起始
在有兒童書之前,必須先有兒童──也就是說,兒童應被視為主體,有獨特的需求和興趣,不只是男人和女人的縮影而已。在西方社會史的發展中,直到近代兒童才受到應有的重視。希臘羅馬文明對兒童並不重視,給與他們的訓練都只是為日後成人的生活做準備。柏拉圖(Plato)對教育曾有過較開明的想法;在《共和國》(Republic)一書的第四篇中,他說:「兒童應在遊戲中學習。」但對於故事的功能,他的看法卻很保守。他認為當代的神話和傳說有損神明和英雄的名聲且鼓勵不良行為,所以應嚴格篩檢。他說:「我們要說嚴肅、正經的故事和詩歌,捨棄好笑、無稽的。」不過,柏拉圖的「共和國」並未成真,而且他所談的也並非特別針對兒童而言。如果兒童書的定義是指為帶給兒童樂趣而寫的書,那麼古典文學中並沒有任何可以被稱為兒童書的作品。(《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大抵是民間故事。)
在英國,自羅馬人撤退至諾曼人征服及爾後的許多年裡,修道院成為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而僧侶便是教授兒童閱讀的導師。在印刷術傳入之前,書籍極為稀有珍貴,所以為娛樂兒童而寫書不只是經濟上不許可,心理上也無法接受。
中世紀時和都鐸王朝(Tudor)早期,窮人家的孩子除非攀上通向教會的教育階梯,否則從小就得做苦工。商販及中、上階級之子通常都會被送去當學徒或貴族的侍徒,受到嚴苛的對待。富貴人家的孩子也會在年少時便被當做條件交換而早早成了親。不管哪個階層,都有為數甚多的孩童遭到早夭的厄運。
當時存留下來的手稿中,找不到任何兒童故事,不過有些手稿記錄了兒童的「訓誡」:尤其是十五世紀時流行的「禮儀教本」(Courtesy books)。這些訓誡常以韻文寫成,以便易於背誦。《幼兒之書》(The Babees' Book)有一章「賽門的智慧家訓——致所有兒童」,其中包括了以下的忠告:
孩子,不管為果子、鳥或球,
絕不爬屋子或爬牆。
孩子,不可對房屋丟石頭,
更不對窗戶扔石子。
神聖之日在教堂裡,
不亂哭,打趣或戲耍……
孩子,善待書本、帽子、手套,
以及你所有的物件。
你若不進步即退步,
只好等著被打屁股。
這是教導,不是娛樂。不過,當時雖沒有專為兒童寫的故事,但他們仍可在一般傳閱的讀物中接觸到大量的故事題材,包括特洛伊城(Troy)、亞瑟王(King Arthur)、瓦立克郡的蓋伊(Guy of Warwick)、罕普敦郡的畢維士(Bevis of Hampton)和聖喬治屠龍記(St George)等的傳說故事,以及統稱之為《羅馬人行事錄》(Acts of the Romans)的各種傳奇。此外還有伊索寓言和法國諷刺故事:《狐狸雷納德》(Reynard the Fox)。當然,別忘了羅賓漢和契斯特郡伯爵藍道夫(Randolph Earl of Chester)等人物的故事和歌謠。最重要的,儘管識字者嗤之以鼻,仍有口耳相傳,一代傳給另一代的民間故事。這一切都是所有人共有的財產:並沒有人區分哪些故事是成人的或兒童的。甚至到伊莉莎白女王的時代(Queen Elizabeth),菲利普‧席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在他的《詩論》(Apology for Poetry)一書中仍寫道:「一個使孩童忘了玩耍、引老人走出煙囪角落的故事。」他根本沒想到兒童應該聽適合他們幼齡的故事,而坐在角落裡的老人也有更成熟的題材可以談論。任何故事都是老少咸宜。
因此我們可以說兒童文學的前史分為兩支:專為兒童或少年所寫的題材,但不是故事;以及故事,但並不專為兒童所寫的。英國的第一個印刷商威廉‧柯克司敦(William Caxton)在這兩支中都插了一腳。到一四七九年時,他已出版了《禮儀書》(The Book of Courtesy);但他的第一本大眾讀物是出版於一四七四年的《特洛伊城簡史》(Recuyell of the Historyes of Troy),且他也印行了《伊索寓言》、《狐狸雷納德》和《亞瑟王之死》(Morte Darthur)。他的繼任者,溫肯‧德渥得(Wynkyn de Worde)也發行了《羅馬人行事錄》的英譯本。
在柯克司敦後的下一個世紀裡,老故事繼續流傳,不過因為文藝復興運動而使受過教育的人增多,更多歐陸的傳說和經典故事便被重新發現了。「罕普敦郡的畢維士」這一類的故事似乎過時了,只適合未受教育的人和兒童。大約自十六世紀中期後,人數與權勢與日俱增的清教徒便抨擊舊的題材既不敬神又腐蝕人心。休‧羅玆(Hugh Rhodes)在他的《教養手冊》(Book of Nurture,1554)一書中指出兒童不宜「閱讀虛構的寓言、無益的幻想、荒淫的故事和情歌;這些只會危害年輕人的心靈。」這項陳述在接續的數百年裡都引起不同形式的徒然的回響,顯然暗示了這類題材確實流入了孩童的手中。廉價書的出版商也迅速將「虛構的寓言和荒淫的故事」化為商機:自十七世紀以降,全國各地都有攤販銷售一本一、兩個銅板、印刷粗糙的小書。
不過直到十七世紀末為止,專為兒童印製的書籍差不多全是教科書或禮儀書和道德書。禮儀書原本強調有教養的行為,但隨著清教徒的影響力日增,便愈來愈強調宗教和道德。
清教徒是很注重兒童,但著重點很特殊:將他們視為有待拯救──或將入地獄──的靈魂。因此他們讓年輕人大量閱讀,目的是為使他們脫離地獄之火的折磨。詹姆士‧簡威(James Janeway)是一個重要的清教徒作家;他在一六七一年時出版了《兒童的標記:皈依天主、神聖之模範人物及數名孩童欣然就死的事蹟》(A Token for Children, being an Exact Account of the Conversion, Holy and Exemplary Lives, and Joyful Deaths of Several Young Children)。簡威在他的「序言」中對他的小讀者說:
親愛的羔羊們,你們現在將會聽到其他的好孩子做過的事,要記住他們如何暗自哭泣和禱告,他們如何真切地呼喚上帝耶穌基督:你們將會讀到他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認真唸書、如何努力學習聖經和教義問答……他們度過多聖潔的一生;他們多麼受到珍愛,又多麼欣然就死。
書中記載的是一些聖潔的孩童在禱告的狂喜中夭逝的事蹟。這顯然是作者所能為他們臆想的最崇高的命運了。他告誡他的讀者:「如果你們愛你們的父母,如果你們愛你們的靈魂,如果你們想逃離地獄之火,如果你們想死後上天堂,他們就要效法這些好孩子。」這本書風行了許多年,到十九世紀都還繼續再版。
一六七○年代出版的另一本書是以詩文訓誡寫成的《兒童的明鏡》(A Looking-Glass for Children),作者是亞伯拉罕‧曲爾(Abraham Chear),以一名少女的敘述者思索她自己的容貌:
當別人告訴我
我有姣好的容顏,
當我在鏡裡看到
上帝賜我的美貌,
上帝既賦予我
如此不凡的美,
我若下地獄去
實在非常可惜!
十七世紀的一位清教徒作家所寫出的鉅作,便是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1678),將於下一章詳述。本書雖後來被視為兒童讀物,但原本卻非為兒童撰寫的。班揚專為兒童寫的一本書是出版於一六八六年的《寫給男孩與女孩的書》(A Book for Boys and Girls),後來改版更名為《神的印記》(Divine Emblems)──這本書今天的孩童大概不會想看,因為書中嚴峻的口吻比起簡威的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以下是班揚所寫的「論死」(upon Death):
女孩和男孩最愛童稚的玩具,
而死對他們是冰冷的慰藉:
他嚴厲地看著好玩的年輕人,
他們無知地輕視上帝的真理;
但遭到他最嚴酷對待的是
曾經擁抱但現在反抗真理的人。
死有利箭、有芒刺,猶如毒藥,
不尋求榮耀的人就會知道……
不過,當時的英文書並非全由清教徒的「敬神之書」所把持的。古老的故事依然流傳,甚且印行出版。許多社會和道德指示的書也不像清教徒所寫的那樣嚴峻、熾烈。
在美洲的新殖民地,由於殖民地居民的主要目標便是選擇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的自由,所以這種態度十分普遍。早期的書多半來自英國。初版於一五六三年的《聖徒傳》(Book of Martyr),作者約翰‧傅克斯(John Foxe),強烈抨擊天主教義及慘死的恐怖敘述,因此被認為極適合英格蘭和新英格蘭的兒童閱讀。後來才傳到殖民地的《天路歷程》相形之下比較不那麼沈重,而簡威的《兒童的標記》一書亦很普遍;一七○○年在波士頓再版時並由德高望眾、令人生畏的牧師卡登‧麥瑟(Cotton Mather)增補了一篇《新英格蘭兒童的標記——或在新英格蘭各地區某些死前顯現敬畏上帝之兒童典範。為鼓舞其他兒童的虔誠信仰而記錄並出版》(A Token for the Children of New England. Or, Some Examples of Children in Whom the Fear of God was remarkably Budding, before they dyed, in several Parts of New England. Preserved and published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Piety in other Children)。其後幾年,更多敬神的兒童死前的虔誠之語持續被印行出版及再版。
不過美洲殖民地最普及的兒童書是《新英格蘭兒童祈禱書》(New England Primer)。基本上,《祈禱書》結合了字母教學和教義問答,但也包含了圖畫和詩句。在那個兒童並沒有太多讀物的時代裡,他們必然常常捧讀此書,且從中得到某種娛樂。書中有一系列著名的字母詩,每一首都附有版印插畫,並以簡明的教條做為起始:
因為亞當的墮落 In Adam’s fall
我們全都犯了罪 We sinnèd all
(譯註:「亞當」英文原名Adam,即第一個英文字母「A」。)
然後按字母順序一直接續到:
柴克斯他 Zaccheus he
爬上樹去 Did climb a tree
想看上帝。 His Lord to see
(譯註:「柴克斯」這個名字的原文是Zaccheus,即英文字母最中一個「Z」字。)
至於「X」這個最難拼出字來的字母,也順利解決了:
澤賽斯大帝已去逝 Xerxes the Great did die,
你我也都必有一死。 And so much you and I.
(譯註:「澤賽斯」原文為Xerxes。)
全系列的詩都因時間、地點、版本不同而有更動,唯有第一首是穩固不變的。
還有約翰‧羅傑(John Rogers)對他兒女的冗長訓誡。他是「英國瑪莉女王時代的第一位殉教者」,在「一五五四年二月十四日時於史密斯場(Smithfield)受火刑。他的妻子和九個孩子──其中最小的一個還在襁褓中——也跟著他一起受刑。但這悲慘的景象卻不曾使他稍有畏怯。」這一幕還附有版畫插圖。書中所含的詩句甚多,有些稱不上有激勵的作用:
在葬身亡地裡我也許會看到
比我還要矮小的墳墓;
不分老少都逃不了死神拘捕
就是幼兒也可能會死。
有些版本有動物鳥獸的插畫,配上押韻的圖片說明;此外並有一段耶穌、年輕人和魔鬼的生動對話,其中的年輕人向魔鬼屈服,而且後悔來不及,被耶穌判死刑且下到地獄去:
當我召喚,你不肯聽
對我的聲音充耳不聞。
現在你有了災難
我不插手或聽你哭泣,
你既愛罪惡便遠離我
你的時刻已過了……
這顯然是嚴苛的清教裡的基督,而不是「溫柔、謙恭的耶穌」。
《新英格蘭兒童祈禱書》也納入了約翰‧卡登(John Cotton)原本以《英格蘭波士頓幼兒的精神糧食:摘自新舊約以滋養其靈魂,但可為任何兒童之用》(Spiritual Milk for Boston Babes in either England: Drawn out of the Breast of both Testaments for their Soul's Nourishment, but may be of like Use to any Children)之名發行的教義問答。《兒童祈禱書》和《幼兒的精神糧食》二書最初出版的日期和地點都不清楚。後者據信是在一六四○年代,而《兒童祈禱書》很可能源自於英國,在查理二世(Charles II)時代以另一書名發行,但到一六九○年時肯定已以《新英格蘭兒童祈禱書》之名著稱,且後來又以此書名傳回英國。在其後一百五十年間,即到一八三○年止,本書在美國的銷售量據估計約是六至八百萬本之間。清教徒新英格蘭的另一本名著是卡登‧麥瑟的《長幼有序之家——或父母與子女幸福相處之道》(A Family Well Ordered, or An Essay to render Parents and Children Happy in one another,1699)。該書的第二部是寫給兒童的;麥瑟宣稱:
上帝的嚴厲詛咒會落在那些輕視父母的兒童身上……上帝的詛咒!從未聽說過的最可怕的事,最最可怕的!……孩童們,如果你們違犯了第五條誡律,你們不大可能遵守其他條。不孝的兒童很快便會成為可怖的人,不貞潔、不誠實、撒謊、各種令人厭惡的行為……這些不孝的兒童因為太壞了,所以必定夭折……
孩童們,如果你們因對父母不孝而招致上帝的詛咒,不久你們便會墜下到晦暗不明之境,甚至到全然的黑暗中:上帝為你們保留了永恆的暗黑。
因為壞而早死的思想在當時是很普遍的,雖說這和簡威在《標記》一書中的推論略有出入。然而清教牧師對兒童至為關切,這從班傑明‧柯曼(Benjamin Colman)的《為早逝之虔誠且可愛的兒童思索神之恩典的意義》(Devout Contemplation on the Meaning of Divine Providence, in the Early Death of Pious and Lovely Children,1714)一書中便可看出。柯曼試圖對「有許多孩童,最有希望且信仰最虔誠的孩童確實早夭……我們的孩子是多麼脆弱、溫和,有那麼多人夭逝」的事實提出解釋。
不過即使在新英格蘭清教徒也並非可以為所欲為的。卡登‧麥瑟於一七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在他的日記上寫道:
據我所知,全國各地有許多人的心智和禮儀都受到愚蠢的歌謠腐蝕;這些歌曲由販夫走卒傳佈到全國各處。為了導正,我將採集信仰堅貞的詩文,將這些提倡真與善的詩文出版並散佈到本國的每一個角落。這些包括瓦特(Watts)的讚美詩。
瓦特的《讚美詩與聖歌》(Hymns and Spiritual Songs)出版於一七○七年。一七一五年他為兒童寫的《聖歌集》(Divine Songs)初版,此後再版了無數次。這些歌在美洲殖民地和英國本土都極受歡迎;其中著名的「搖籃頌」(Cradle Hymn)並出現在後來再版的《新英格蘭兒童祈禱書》中。瓦特的態度反映出古老而嚴厲的清教已較為溫和了。我們可以拿他寫的關於蜜蜂的詩句和不到三十年之前班揚以相同主題寫下的詩做比較。班揚認為蜜蜂最顯著的特性是牠的螫刺:
蜜蜂飛出去,將蜜帶回家,
有人想要蜜,就會被螫刺。
若你想要蜜,又不想被刺,
把蜜蜂殺死,是第一要務。
這蜜蜂就是,罪惡的象徵,
牠的糖蜜裡,隱藏了死亡……
而瓦特提出的訓誡卻大不相同:
忙碌的小蜜蜂啊
改進每一個時刻
自每朵盛開的花
整天採集著花蜜。
她築巢的技術高
她舖蠟的技巧好
辛勤終日忙貯存
她製的甜汁蜜食。
我也要辛苦忙碌
要努力勤學技術
因為魔鬼最愛找
無所事事的懶人。
班揚與瓦特的觀點頗有差距。到十八世紀初期,對兒童的新思想和新態度已漸普及。隨著老式原旨派教會的式微,兒童生下來就有罪的想法也逐漸消失了;新式的學習與理性的神學抬頭,帶來的是兒童在無罪的狀態中開始一生的觀念。到這時候,他可以說是改頭換面了。
第一部 一八四○年之前
1起始
在有兒童書之前,必須先有兒童──也就是說,兒童應被視為主體,有獨特的需求和興趣,不只是男人和女人的縮影而已。在西方社會史的發展中,直到近代兒童才受到應有的重視。希臘羅馬文明對兒童並不重視,給與他們的訓練都只是為日後成人的生活做準備。柏拉圖(Plato)對教育曾有過較開明的想法;在《共和國》(Republic)一書的第四篇中,他說:「兒童應在遊戲中學習。」但對於故事的功能,他的看法卻很保守。他認為當代的神話和傳說有損神明和英雄的名聲且鼓勵不良行為,所以應嚴格篩檢。他說:「我們...
作者序
中文版序
得知《英語兒童文學史綱》一書將以中文出版,我感到十分高興,更慶幸中文讀者會對英語兒童文學感興趣。將書本推介給全世界的兒童,以及童書的文學和藝術品質的改進,都非常仰賴關切童書、欣賞童書、且願意努力去研究童書的大人們。出版商、書店、圖書館、教師以及理所當然的父母親,都是將書傳到兒童手中的管道,幸運的話,他們可以因此享有終身的讀書樂趣。我深切希望在英語國家中的我和我的同事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以其他語言出版的書。說中文和其他語言的人都可以教導我們如何去發展一種國際現。中文和英文都是世界語言;透過它們,對文學共有喜好而得到的利益,便可更進一步地傳送。
我要為之前不曾閱讀過的讀者們解釋,本書是最初在一九六五年時出版的一份研究的增訂及改版。在原版本中,我曾簡短地敘述英國自始至當時的散文兒童小說。後來的版本將範圍擴大,含蓋以英語及書的型式出版的任何想像之作。除小說外,我又增加了詩集和圖畫書,並且包括了美國以及說英語的其他各國的作家與藝術家。多年來,原書的最後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時期為主的部份經過多次的改寫並不斷增補最新資料,目前的版本是到一九九四年為止。
本書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兒童文學的資訊,但當然也兼批評,因為在一個相當寬廣的領域裡,我不得不選取極小的數量加以討論。雖然我會考量兒童文學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但我定的標準仍以文學為主。童書是文學的一部份,就。如:兒童是人類的一部份。一本好的童書必然也是一本好書。
就過去的作品而言,我對時間的篩選過程深具信心──「時間」是許多人在一段漫長時期之集體智慧的簡略表達。一本書如果能經歷時間的考驗,它就是一本好書。
不幸的是近年來即使是最優秀的書,只要沒有銷售到有利可圖的數量,便會很快絕版,而要預測哪些出版品可以存在良久也愈來愈困難。許多在本書裡所提到的書,現在可能已很難找到了,真令人惋惜。
自從《英語兒童文學史綱》的上一版英文版問世以來,童書出版界發生了兩件大事:《哈利波特》書系在全世界的風行及菲立普‧普曼《黑暗元素》三部曲的大受讚譽。此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並榮獲二○○二年的英國重大文學獎,打敗了所有為成人和兒童出版的小說、傳記和詩集。我在後記裡對這兩個現象加以討論,因為兒童文學的地位,不管在英國或美國,都因此而大大的提高了。
約翰‧洛威‧湯森
二○○二年於英國劍橋
中文版序
得知《英語兒童文學史綱》一書將以中文出版,我感到十分高興,更慶幸中文讀者會對英語兒童文學感興趣。將書本推介給全世界的兒童,以及童書的文學和藝術品質的改進,都非常仰賴關切童書、欣賞童書、且願意努力去研究童書的大人們。出版商、書店、圖書館、教師以及理所當然的父母親,都是將書傳到兒童手中的管道,幸運的話,他們可以因此享有終身的讀書樂趣。我深切希望在英語國家中的我和我的同事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以其他語言出版的書。說中文和其他語言的人都可以教導我們如何去發展一種國際現。中文和英文都是世界語言;...
目錄
中文版序 004
各界推薦 005
第一部 一八四○年之前 009
第 1 章 起始 010
第 2 章 洛克先生和紐伯瑞先生 020
第 3 章 盧梭和女作家群 028
第 4 章 事實與想像 039
第二部 一八四○年~一九一五年 047
第 5 章 十九世紀的探險故事 048
第 6 章 家庭故事 063
第 7 章 想像力的甦醒 076
第 8 章 幻想世界 085
第 9 章 學校的世界 094
第 10 章 能說善道的動物 103
第 11 章 韻文的作家 112
第 12 章 說故事的圖畫 123
第三部 一九一五年~一九四五年 135
第 13 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想像力 136
第 14 章 歷史與真相 151
第 15 章 能寫能畫的藝術家 164
第四部 一九四五年~一九九四年 175
第 16 章 動盪不安的年代 176
第 17 章 英國人與他們的過去 185
第 18 章 在「強尼.崔曼」之後 197
第 19 章 地平線的再擴張 206
第 20 章 現代幻想:就像我們 220
第 21 章 現代幻想:想像的國度 230
第 22 章 現代幻想:處於邊際 245
第 23 章 英國風格的寫實主義 257
第 24 章 美國風格的寫實主義 274
第 25 章 成人有多小? 286
第 26 章 世界各地 295
第 27 章 詩的美學技巧 312
第 28 章 圖畫書盛行:美國 325
第 29 章 圖畫書盛行:英國 337
後記 349
參考文獻 353
索引 367
中文版序 004
各界推薦 005
第一部 一八四○年之前 009
第 1 章 起始 010
第 2 章 洛克先生和紐伯瑞先生 020
第 3 章 盧梭和女作家群 028
第 4 章 事實與想像 039
第二部 一八四○年~一九一五年 047
第 5 章 十九世紀的探險故事 048
第 6 章 家庭故事 063
第 7 章 想像力的甦醒 076
第 8 章 幻想世界 085
第 9 章 學校的世界 094
第 10 章 能說善道的動物 103
第 11 章 韻文的作家 112
第 12 章 說故事的圖畫 123
第三部 一九一五年~一九四五年 135
第 13 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想像力 136
第 14 章 歷史...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