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莎的爸爸很富有,並把唯一的寶貝女兒看作掌上明珠,所以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買給她。隨著諾莎一天天長大,父親給她買了銀子、金子和鑽石做成的舞裙,因此花掉了大半的家產。
諾莎十七歲那一年,父親帶著家裡最後的存款,外出去為她尋找可以帶來一生幸福的禮物。很快的,父親用自己的靈魂和心跳,向精靈交換了一根能夠實現願望的魔枝,隨著魔枝交到諾莎手裡,父親也閉上了雙眼。
樹倒猢猻散,看見主人去世和家道的敗落,僕人們紛紛離開了這個曾經熱鬧富有的莊園。孤單的諾莎在寂寞中再次強烈感受到親情的可貴。偶然間,她得知:只要自己得到卡麥迪王子的親吻,就可以拯救父親。
諾莎帶著唯一的財產──漂亮的舞裙和魔枝──出發了。她在魔枝的幫助下找到了王子所在的城堡,把銀舞裙給了守門人,金舞裙給了管家,鑽石舞裙給了國師,終於見到了王子。可是,尊貴的王子受到巫婆詛咒,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根本不想親吻諾莎。諾莎不願放棄唯一的機會,甘願將魔枝熬成濃湯給王子喝下,解除了可惡的詛咒。
終於,爸爸醒了過來,王子也愛上了純真執著的諾莎,不再與她分開!
——《魔枝》(德國)
愛一個人,就希望對方能享受到無憂無慮的幸福和快樂,如果僅僅是給予充足的物質,那麼,再多的付出都是不堪一擊的!
幾乎在每個時刻,愛都能教人學會自立。
就像我們讀到的德國童話故事《魔枝》一樣,即使富有且慷慨的「父親」全身心的愛著孩子,按照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傾其所有滿足女兒的每一個願望,小心謹慎的安排好一切,並無怨無悔的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無數人渴望的「魔枝」,女兒的人生還是充滿了未知的坎坷曲折。
在父親生命逝去的同時,女兒諾莎遭受了被人叛離的無奈,以及被迫失去曾經是理所當然的華麗和安穩。但幸運的是,諾莎沒有在那種混沌的「愛」中酣睡,他經由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努力改善眼前的困境,才讓盼望的幸福成真,也讓父親恢復了寶貴的生命。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認為:「為了成功的生活,每個人都必須學習自立,尤其是少年。剷除埋伏於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相信「錢能解決一切」!可我依然還是要說,如果一直認為錢是萬能的,那麼得到的就不僅只是痛苦。
世界上最富有的「希臘船王」亞里斯多德•歐納西斯(Aristotle Onassis)和自己的唯一女兒克莉絲蒂娜•歐納西斯,就上演了一場和《魔枝》劇情完全不同的故事。主角克里莉絲蒂娜比諾莎更富有,卻沒能在父親精心準備的「魔枝」下過著幸福生活,反而陷入更大的痛苦和迷惘。
眾所周知,一出生就被貼上「含著金湯匙出生」標籤的克里莉絲蒂娜,童年生活就像一個綺麗的夢,處處被父親的金錢包圍著呵護著,充滿了眩目的幸福。但是,當她脫離父親的庇護,成為一個獨立的成熟女人後,卻在現實中慘遭碰壁,經歷了不同於順利童年的各種失敗。
她的婚姻屢次遭到無情的背叛,第四任丈夫留給她唯一的禮物就是女兒小雅典娜。她的交際圈子充滿了虛假,身邊認識的朋友或親戚,無不用虎視眈眈的眼光覬覦著巨額的財富,在她跟前扮演著啼笑皆非的假面人。
因為不再相信任何人,克里莉絲蒂娜的情緒很不穩定,把所有關注投到女兒身上,給孩子買許多禮物,穿著名牌服裝,甚至在巴黎的楓丹白露為女兒修建了一座動物園。然而,無論她多麼大手筆的建構屬於她和女兒的天倫之樂,她還是無法消除內心的鬱悶,因此逐漸患上了嚴重的「暴食症」。甚至有的時候,她會在一天內就會喝掉二十多瓶可樂,造成體重異常。
後來,為了恢復健康,克里絲蒂娜到國外進行減肥和休養。在那些孤獨的時刻,除了加倍寵愛自己唯一可以信賴的女兒之外,她只能靠著服用大量的藥物來緩解焦慮。最後,克莉絲蒂娜的情緒越來越沉悶,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氣和方法,只有在阿根廷多爾圖卡斯鄉村俱樂部的海灘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沒有愛的人生是灰暗的,而看著在充裕的物質中痛苦掙扎的人,我們的內心更是充滿了無數難以描述的複雜感覺。根據後來的回憶,大家發現,在克莉絲蒂娜生前多次與人的交談中,她都曾強烈表現出對普通生活的嚮往,她渴望在「大量金錢」和「自由生活」中獲得真正的掌控權。
英國著名作家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說:「珍惜回味現在擁有的幸福,每個人都有許多。不要沉溺於過去的不幸,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
與機警的諾莎相比,克莉絲蒂娜缺乏一種應對能力,始終對自己的命運耿耿於懷,無法適應沒人貼身的生活。所以,嬌貴的她眼看著幸福在別人的身上,一點一滴的成為現實,自己卻悲涼的獨享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