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成功或失敗都源自於個人所養成的習慣!
我們常常會看見某些成功人士彷彿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即使是某些跟他本業或專長並不是那麼直接的新知識、新領域,他們也能很快上手,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到重點與核心技能,原因是什麼?
因為這些成功人士都身懷有跡可尋的成功要素—良好的習慣。
本書的特色在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習慣會怎樣的影響一個人、養成習慣的背景與習慣擁有者的心性如何、習慣所帶來的力量(正面或負面)、怎樣培養新的習慣(正面、有益的習慣)、習慣養成的過程與堅持、正面思考的去養成幫自己成功的好習慣等。然而在眾多的習慣都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模式或反射公式,好的習慣就如同一套正確、快速的反應機制,它能讓習慣擁有者比其他人更快獲得優異成效,這樣的反應機制—好習慣,其實是可以透過自我要求、約束而養成的,本書就歸納了成功者的諸多好習慣,讓讀者見賢思齊。
【本書簡介】
說到習慣,我們常常會想,是不是有一些過去的習慣就在眼前欺騙或者傷害了自己呢?我們要做的就是摒棄以往那些不好的習慣,這說起來好像很輕鬆,而付諸行動卻是很難的。改變習慣絕對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困難,只要持續保持積極想法,必能獲得成功。
本書先從影響人一生的習慣切入,探討養成良好的習慣與戒除不良習慣對人生的積極意義。全面深刻地分析了無處不在的各種習慣。透過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習慣,生動有趣地描述了形成各種習慣的性格。將我們每個人平常所不注意、習以為常的習慣一一羅列出來,透過整理、分類,把對人有正面助益的習慣(不論大小)以個案說明的方式來幫助讀者辨別好習慣之所以幫人成功的原因,當然也就有助於讀者按圖索驥地培養同樣受用無窮的好習慣。
此外本書取材豐富多樣,意涵深刻。不但對習慣的表現形式做科學化的分類,還將習慣與生活中的案例緊密扣合。讓這些習慣具體化,看得到也摸得到,更讓讀者可以進而在生活中觀察周遭的真實案例,進而見賢思齊。
所以,不用羨慕別人,也不必懊惱自己,趕緊檢視自己具備多少可以成就未來的好習慣,只要善用「好習慣」,就能讓自己生活得更自在、處事更圓融、前途更順遂!
作者簡介:
漆浩
中醫文獻研究所碩士,中醫藥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近年推出的代表作品有《成敗》、《改變》、《影響一生的習慣》、《心態》、《改變錯誤的思考》…等,作者透過淺顯之實證事例將其研究所得分享予讀者,章節簡潔易懂,讀者可以最輕鬆的閱讀方式,在最短的時間汲取作者的研究心得,其著作廣受眾多讀者的喜愛,更經常應邀在各大學、醫院、公司機關與社區協會舉辦演講。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別讓習慣牽著鼻子走
習慣是一種定型的思維模式,而習慣也常左右著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習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可以為人帶來光明也能把人引向黑暗。為了防範潛意識的誤導,我們要勇於向不合時宜或過時的思維挑戰,別讓習慣牽著走。
別讓習慣牽著走
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習慣。好習慣當然是一筆財富,應該好好地珍惜。但不好的習慣卻會變成進步的障礙。比如,養成工作有計劃、每天寫日記、注重個人衛生等習慣都是很好的,善於歸納自己的心得,學習他人的經驗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事變通凡事套用經驗,也有可能會弄巧成拙。
著名的《伊索寓言》中驢子馱鹽和棉花的故事耳熟能詳,也傳達了類似的意涵:
一頭驢子馱著兩大包鹽趕路,壓得喘不過氣來。過河時,驢子不小心掉進水裏,掙扎許久才站了起來。這回,牠高興了,因為背上的重量輕了。過了幾天,驢子馱著兩大包棉花,走到河邊,想起上回馱鹽的事。牠想,乾脆到水裏泡一泡,再減輕一下負擔。不過,這一次牠非但未能輕鬆一下,連站也站不起來了,並且差點把小命也給賠上了。
這個故事在說明經驗和習慣誤用的後果。它告訴我們,經驗要因時、因事、因地而制宜,不能一成不變。當經驗與習慣一旦成型,積澱在腦海裏,便會左右你的思維,而讓習慣牽著你的鼻子走。
提防「潛意識」的誤導
一個人的潛在意識通常是難以改變的,它經常會伴隨本身的習慣或所曾犯過的錯誤,而把這些不愉快的經歷返還給你。換言之,一旦在潛意識中產生了消極的觀念後,潛意識便會將製造過的差錯想法,不定時地反饋給你,也因此在習慣過程中,極可能誤導你。
為避免遭受原有潛意識的誤導,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將積極健康的正面思考灌注於潛意識中,如此便是為潛意識灌輸真理,不久之後,潛意識也會開始將這些真理適時的回饋給你。
例如,當人們有消極想法存在時,他們的說話方式,都存著有類似以下的想法:「我擔心也許會來不及」,「輪胎是不是磨損了?」,「我想,我辦不了那件事」,「這個工作我大概無法勝任,因為我會忙不過來」等。此外,遇到事情有不好的結果時,他們就會說:「哦!果然不出我所料。」又如,在抬頭望見天空佈滿烏雲時,心情就會變得憂慮起來,並說:「我就知道會下雨!」
這些都屬於「消極心態」。當一個人的言談中充滿「消極心態」時,它會不知不覺地滲入你的思想深處,並積存它的影響力量,而這種力量往往會滋長到令人驚訝的地步,甚至會在不久之後使人陷入「無能為力」的習慣之中。
所以,你要下定決心,要從自己的言談間根除這種「消極心態」。對於這種消極的心態,最好的消除辦法是,不論對任何事都要提出積極肯定的主張,如:「事情肯定會有順利的結果」,「我一定能夠勝任工作」,「我必會準時到達」等。這種正面積極的主張若能與內心互相呼應,便能使你感到一切都將順利的進行。
曾經有一個引擎機油的廣告,上面寫著:「潔淨的引擎是力量的供應泉源。」這個廣告就傳達了一個積極的心態,而這個廣告相對的也讓這個產品成功地打動眾多車主的心。換言之,潔淨的心會是力量的供應來源;因此,請洗淨你的思想,賦予你本身一顆潔淨的心吧!
為了克服消極的習慣,不妨採用「不相信失敗」的哲學之道。通常人們處理障礙的結果往往決定於其本身所抱持的心態,因為人們的障礙大多數是基於自己心理上的問題。
而且克服不良習慣絕對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困難,只要持續保持積極想法,必能獲得成功。
勇於「向權威挑戰」
科學理論是相對的,雖然它們具有前衛性,但也有其局限性。有些人雖然知識不足,但初生之犢不畏虎,思想活躍,敢於挑戰,反而增加了成功的希望。權威人士卻因為思想上有了定型的見解和習慣,甚至是自己苦心研究得到的成果,因而緊緊抱住不放,遇到同類事項總是以習慣為標準去衡量,哪怕是更好更有效的辦法,也不願再思考別人的意見。例如:
十八世紀末,一些科技人員開始探討人類飛上天空的可能,而著手要研製飛機。可是,反對的力量十分強大,他們都是當時世界上的科技名流。最有代表性的有: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勒讓德,這位最早用三角方法測量地球與月亮之間距離的科學大師認為,企圖用一種比空氣重的東西到空中飛行是永遠不可能的,這一觀點得到德國大發明家西門子的支持。西門子認為,飛機根本上不了天的,能量守恆定律的發明者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也大潑冷水,認為要將沉重的機械送上天純屬空談。美國天文學家紐康經過對各種科學資料的反覆計算,也得出權威的結論:飛機根本無法離開地面。由於眾多科學大師與學術權威的堅決反對,金融界、工業界對飛機的成功也抱持懷疑的態度,飛機研製於是陷入重重困難之中。
後來,沒有上過大學的美國人萊特兄弟卻首次將飛機送上了天,當時是一九○三年。萊特兄弟學歷不高,有關知識都是自學得到的。他們細心觀察鳥類的體態結構及翅膀的動作,從中得到啟發,再運用科學原理反覆試製、修改,終於獲得突破性的成功。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談到科學家的膽識時曾說:「當你老了,你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因為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馬上會想到一大堆永無休止的爭論。而當你年輕力壯的時候,卻可以到處尋找新的觀念,大膽地面對挑戰。」為什麼有些大人物成名之後輝煌難再?其重要原因之一恐怕就在這裡;反對研製飛機的那些科學大師們就是這樣。因此,我們應該學習萊特兄弟不向習慣低頭,敢於挑戰權威。
「專家的話」未必都可信
在常人的習慣中,專家就是權威,專家說的話都是正確的,可是,一個人要想在人生和事業上取得突破,還得勇於懷疑。
「當別人向你建議不能做這個,或者不能做那個時,你並不要完全相信他們。」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夢想會實現,你就會取得成功。」
這是瑪麗亞.艾倫娜.伊瓦涅斯說的話「從零到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女人」。她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別人的話未必都可信,即使是所謂的專家也不例外。
在哥倫比亞,當瑪麗亞.艾倫娜.伊瓦涅斯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的時候,她的父親就讓她參加了一個電腦的學習班。電腦在拉丁美洲的標價動輒十萬美元,昂貴得讓人不敢想像,但是電腦還是越來越普及了。瑪麗亞•艾倫娜馬上就投入到這種革命性的技術中來。一九七三年,她到美國上大學,學習電腦科學。
畢業後,瑪麗亞.艾倫娜產生了一個念頭。在當時,美國個人電腦的價格約在八千美元左右,而拉丁美洲的個人電腦價格卻貴得離譜。她想,為什麼不在拉美銷售個人電腦,來開發這個非常有前景的市場呢?一九八○年,她將自己的想法和許多主要的電腦公司溝通過,並請求給她一個機會,在自己的國家銷售他們的電腦。
「他們告訴我不要提這件事,」瑪麗亞.艾倫娜回憶說。「電腦銷售經理們說,拉丁美洲正處於經濟危機之中,許多國家都十分貧窮,那裡的人們沒有錢來買電腦。他們認為拉丁美洲的市場太小了,根本不值得他們去開發。」
但瑪麗亞.艾倫娜卻不這麼認為。當別人只看到各種限制時,她卻看到了各種市場機會,「我想,即使這個市場只有一千萬美元的容納量,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我能從中賺到錢。而且由於它市場量小,相對就少了競爭的對手。」
當時她只有二十三歲,也沒有任何銷售和市場經驗,而且是個女人,這些是見過她的經理們稱為對她的三個不利因素。但是她卻清楚地知道兩件事:一是在美國電腦比較便宜,其二就是拉丁美洲需要便宜的個人電腦。為達到目的,瑪麗亞.艾倫娜不得不答應所有訂貨必須預先付款。就這樣,Altos電腦公司在沒有承擔任何風險的情況下,給了她九個月的境外代理商資格。
她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與旅行社聯繫。她的要求非常簡單:「為我在邁阿密飛往阿根廷的班機上訂個座位,在每個我不必支付額外停靠費用的主要城市停靠。」這就是瑪麗亞.艾倫娜設計的市場推廣計劃。她又說:「無知有時是值得慶幸的,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會碰到些什麼。」
由於沒有任何的銷售推廣經驗,瑪麗亞.艾倫娜所有行動的嚮導就是堅信自己的目標和信念。她在哥倫比亞下了飛機,住進了一家飯店,拿起了當地的電話本,開始給當地的電腦零售商們打電話。「當時我想,廣告做得越大的公司,它們的規模和業務量一定也非常大,所以我打電話給那些廣告做的最大的公司。」第二天瑪麗亞.艾倫娜被約會行程塞得滿滿的,她飛奔著趕往一個又一個的行程。
在二十世紀八○年代,女工程師是非常少,而且拉丁美洲的許多商人還很不習慣與女人做生意─尤其與一個看上去只有十八歲、嬌小而年輕的金髮女郎。但她用自己年輕人特有的熱情和自己的教育背景以及對電腦的豐富知識,將可能產生的不利因素轉化成了優勢。瑪麗亞.艾倫娜這樣描述了她後來的客戶當時對她的反應:「他們對一個女人談論他們不知道的,當時最新的技術和事物非常著迷。因為我有很棒的產品,而且我提供的價格很有優勢,將使他們可以和一些大的經銷商競爭。」
在三個星期的行程中,瑪麗亞.艾倫娜旋風般地穿行於厄瓜多爾、智利、秘魯和阿根廷。在每個國家,她都用同樣的辦法來推銷她手上的產品。「我原本計劃銷售一萬美元的產品要一年後才能返回美國,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僅僅用三個星期的時間就接到了價值十萬美元的訂單和預先付款的現金支票。」這對於當時在大學電腦實驗室教課每小時賺六美元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漸漸地,瑪麗亞.艾倫娜的銷售額超過了百萬美元,甚至是數百萬美元。在其後的五年裏,她的銷售額達到了令人震驚的一千五百萬美元。一九八七年,在《公司》雜誌登載的五百家發展最快的公司的排行榜上,瑪麗亞.艾倫娜的「國際微系統公司」排在了第五十五位。一九八八年,瑪麗亞.艾倫娜賣掉了公司,繼續開展這方面的業務,三年後銷售額達到七千萬美元。
後來,瑪麗亞.艾倫娜又組建了一個新公司開始向非洲銷售電腦,市場專家們又一次告訴她說非洲太窮了,根本就不適合個人電腦的銷售,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男人佔統治地位的社會裏,一個外國女性在非洲銷售電腦就更不可能了。那時的她早已經習慣這些目光短淺專家們的消極反應了,她相信自己對未來趨勢的預見。一九九一年,她僅僅帶了一份產品目錄和一張地圖就坐上飛機到了肯亞首都熱那比,開始了她的銷售活動。她住進飯店後,就又拿起電話本開始聯繫當地的經銷商。兩個星期後,她帶著價值十五萬美元的訂單飛了回來。
瑪麗亞.艾倫娜先是從自己的車庫,然後又從一間小貨倉裏開始海運她的產品。雖然規模非常小,但是越來越多的訂單卻紛紛而至。在四個月的時間裏,她用海運方式銷售了價值七十萬美元的產品。第二年瑪麗亞.艾倫娜公司的銷售額增加到了二百四十萬美元,第三年翻了一倍,第四年再翻了一倍。由於在二十世紀九○年代前幾年中,瑪麗亞.艾倫娜的「國際高科技銷售公司」的平均銷售額為一千三百萬美元,所以它又登上了《公司》雜誌當年的五百家發展最快的公司的排行榜。而瑪麗亞.艾倫娜本人也成了此雜誌歷史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並使兩個不同的公司分別登上著名排行榜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瑪麗亞.艾倫娜成功的原因:有好的產品可以進行銷售,是瑪麗亞.艾倫娜成功的關鍵。但更重要的是,她的成功是建立在她對自己的信心和矢志不移的實踐之上,而沒有輕易相信專家的話,被傳統的習慣所左右。
「不要崇拜」任何人
盲目的崇拜會導致盲目的跟從。一個人如果養成了這種盲目跟從的習慣,就會變得碌碌無為。
一名佛教徒遇到了困難的事,所以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發現觀音的神像前也有一人在拜,而且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
「你是觀音嗎?」
「是。」那人答道。
「那你為何在拜自己?」
「因為我也遇到了困難的事。」觀音接著說:「可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這是一則有關佛教的趣談,它讓人深思,讓人回味。
凡人之所以為凡人,就是因為遇事喜歡求人,而觀音之所以為觀音,就是因為遇事只求己吧。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人人都有遇事求己的習慣,也許人人都會成為自己的觀音!
拿破崙年輕的時候,一次到郊外打獵,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邊一看,見一男子正在水中掙扎。
這河並不寬,拿破崙端起獵槍,對準落水者,大聲喊說:「你若再不自己游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裏!」那人見求救無用,內心反而更添一層危險,便只好奮力自救,最後終於游上了岸來。
拿破崙拿槍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訴他,自己的生命本應該是自己負責的,唯有負責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
崇拜和向別人求助容易讓人盲從,而失去自己的判斷,我們往往輕信所謂的專家而不信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和計劃,只要專家一句話就給輕易地否定掉了。生物界有一種蟲子,叫列隊毛毛蟲,顧名思義,這種毛毛蟲是排成一個隊伍在行走的,最前面的一隻負責方向,後面的只管跟從。生物學家法布林(Jean Henri Fabre)曾利用列隊毛毛蟲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誘使領頭毛毛蟲圍繞一個大花盆繞圈,其他的毛毛蟲跟著領頭的毛毛蟲,在花盆邊緣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圈。這樣,整個毛毛蟲隊伍就無始無終地,跟著牠前面的毛毛蟲爬呀爬。直到幾天後,毛毛蟲們都被餓暈了,於是從花盆邊掉了下來。毛毛蟲的失誤在於失去了自己的判斷,盲目跟從。
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兒子小仲馬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寄出的稿子總是碰壁。於是大仲馬便對小仲馬說:「你在寄稿時,寫上『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會好些。」
大仲馬對小仲馬的說法,可以說給小仲馬提供了成功的捷徑。但是小仲馬卻固執的說:「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膀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作敲門磚,而且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以避免那些編輯先生們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親聯想在一起。
面對那些冷酷而無情的一封封退稿信,小仲馬並沒有沮喪,仍努力不懈的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後,終於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茶花女》出版後,小仲馬聲名大噪。
崇拜別人容易讓一個人上當受騙。有一個聰明人決定開始一項冒險,他大膽的預測一場萬眾矚目的球賽(有很多人賭球),他發出十萬封電子郵件,對其中的一半預測甲隊勝利,而對另一半預測甲隊失敗,無論如何,他總會說對一半。然後下一次,他又開始預測一場新的比賽,這一次他只給上次說對了的那五萬人發信,不再理會其餘的五萬人,預言當然還是勝負各佔一半;接著再把這個遊戲進行下去。在經過了三、四次以後,他已經在五千多人或者數千人中建立了非常高的威信。這傢伙太神了,說得這麼準!他收到很多回饋,許多人開始重視他的意見,隨著名氣的增大,有新的崇拜者加入到隊伍中來。這時,他開始收費,然後再繼續向上次說對了的人群預測。由於「預測」的結果驚人的準確,他的死忠崇拜者付給他越來越多的報酬。這個傢伙成為一個名利雙收的大「專家」。
雖然這個故事對眾多真正的專家頗有不敬,但就算是真正的專家也難免有犯錯的時候。專家只是意味其知識較豐富、資料較充足,而且能根據過去的經驗,在某領域中有著一些超乎常人的判斷力而已,但並不意味著他事事都能完全正確。我們可以尊重專家的意見做為我們參考的基礎,但不要盲目迷信任何人,崇拜任何人。
畢竟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莫讓習慣變成見
有很多人都習慣感的地一次就把對一個人的答案想好,且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去改變。還有的時候,我們評價另外一個人,僅僅憑藉的是不適合自己個人口味,因對方的脾氣性格、生活習慣、言談舉止等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就對其作出否定的評價,或因某些習慣與自己一拍即合就全面的肯定他。
一九一○年,德國習性學家海因羅特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在牠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親後面。但是,如果牠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牠也會自動的跟隨其後。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小鵝形成對某個物體的追隨反應,牠就不會再對其他物體形成追隨反應。
這種情況後來被另一位德國習性學家洛倫茲稱為「印刻效應」的現象,不僅存在於動物裏,也同樣存在於人類之中。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知道,人類對最初接收到的資訊和最初接觸的人都會留有深刻的印象,他們用「先入為主」等概念來表示人類在接受資訊時的這種特徵。
要成就非凡的事業,必須先具備非凡的眼光,那些成功企業家的故事一再告訴我們一個真理:看一個人要看他的能力,看他能夠為公司做多少貢獻,而不是在一兩次接觸之後,就對人家「蓋棺論定」,這樣常常會把英雄當成了狗熊,失去了招納賢才的機會。
例如:劉邦與韓信的故事。韓信不被項羽看好,轉投劉邦,而劉邦也並沒拿他當回事,只給了一個小小的「中尉排長」的位階。在這個位置上,韓信的本領根本無從施展,多虧蕭何月下追韓信,這才有了漢朝數百年的江山。
一代魔術大師胡汀尼有一手絕活,他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打開再複雜不過的鎖,而且從未失手。他曾為自己定下一個挑戰性的目標:要在六十分鐘之內,從任何鎖中脫困出來,條件是讓他穿著特製的衣服進去,並且不能有人在旁邊觀看。有一個英國小鎮的居民,決定向胡汀尼挑戰,有意給他難堪。他們特別打製了一個堅固的鐵牢,配上一把非常複雜的鎖,請胡汀尼來看看能否逃脫出鐵牢。
胡汀尼接受了這個挑戰。他穿上了特製的衣服,走進鐵牢中,牢門關起來後,大家遵守規則轉過身去不看他的動作。胡汀尼從衣服中取出自己特製的工具,開始了工作。
三十分鐘過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緊貼著鎖,專注地工作著;四十五分鐘,一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頭上開始冒汗。最後兩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始終聽不到期待中的鎖簧彈開的聲音。他精疲力盡的將身體靠在門旁上坐下來,結果牢門卻順勢而開,原來,牢門根本沒有上鎖,那把看似很厲害的鎖只是個樣子。小鎮居民成功地捉弄了這位逃生專家,門沒有上鎖,自然也就無法開鎖,但胡汀尼心中的門卻上了鎖。
從以上的幾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抛棄成見、眼光獨到,不要任憑印象或習慣來行事。一旦錯覺形成了,真相就難容身了。
讓主見戰勝偏見
縱觀人世間,每當一種新事物,一個真理,一門事業,尚未被眾人理解、接受時,誰要是堅持,那麼被眾人譏笑、嘲弄的事就會隨之而來。這時就要拿定主意,無論社會施加如何的壓力,都要保持自己的主見,毅然地堅持到底。只有這樣,真理才會被接受,偏見才會被壓倒,事業才會成功。
傑出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發現大西洋兩岸的地形非常相似,如果把它們併在一起,幾乎不留什麼空隙,於是在一九一二年,提出了大膽的假設:「地球上最初只有一塊原始大陸,現在的各塊大陸是原始大陸碎裂漂移的結果。」他的「大陸漂移說」是如此的新奇,使得當時很多地質學家都認為他是荒唐可笑的。後來由於物理探測技術的發展,才使「大陸漂移說」在現代地質學中,確立了應有的地位。
世人皆知的蘇格蘭科學家貝爾曾想:既然文字可以用導線傳送,為什麼聲音就不能傳送呢?他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幾位電學界人士,誰知卻遭到了冷眼對待。有的一笑置之:「小夥子存此幻想,實在是因缺乏電學知識。你只要多讀兩本《電學入門》,導線傳遞音波的狂想,會自行消滅。」有的還挖苦嘲諷他:「電線怎能傳遞聲音?天大的笑話!……正常人的膽囊是附在肝臟上的,而你的身體卻長在膽囊裏,少見,實在少見!」貝爾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經過了三年多艱苦的努力,終於使神話中的「順風耳」變成了現今社會不可一日或缺的溝通方式。
在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週期律的前三年,青年化學家紐蘭茲,也曾在英國化學學會上指出:元素按原子量依序排列,會出現相同的物理、化學性質,結果引起會場上的哄堂大笑。
伽羅華在數學領域中創立了群論思想,也被某些權威笑成為「數學瘋子」。
富爾頓發明的「克萊蒙特號」新輪船在東河船塢試航時,也有些人諷刺譏笑,把新輪船叫做「富爾頓的蠢物!」
斯蒂芬遜發明的第一台蒸汽機車在試車時,有人責問他:「怎麼火車還不及馬車快呀!」
萊特兄弟嘗試進行飛機飛行試驗時,曾有人嘲笑說:「這種爛雞籠也想飛上天?」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的消息傳開後,外國的工程師們竟嘲笑說:「中國會修這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誕生呢!」……。
然而,由於他們不屈不撓的努力,置譏諷、挖苦、嘲笑之不顧,最終都點燃了成功的火炬。
因此,在做著與眾不同的事業的時候,如果想獲得成功,最好而且最能節省時間,保證精力的事情就是─保持沈默,讓主見壓倒偏見。
盲從的習慣不可取
盲從、一窩蜂是人類的「通病」和習慣,是思維懶人的「專利」。扔掉「通病」,丟掉「專利」,哪怕是獨木橋,也要堅定的走下去。
在一個酷熱的夏季,一家水果店前大排長龍,人們相互約束:不許超量搶購。生意之所以好到不行,是因為這裡賣的是剛上市的當季水果。但街對面的服裝店卻冷冷清清的,因為店裏積壓了大量的過季商品。因此,老闆既羡慕水果店,又為自己著急。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幾個熟人,認真地向他們介紹商品的特點與優點,並說明價格的合理性,引導他們購買,一時造就一副熱銷景象。老闆不失時機地在店門口醒目處貼上一張廣告:「非經許可,每人只能買一件」。售貨員不明就理,用懷疑的眼光看著老闆。
幾分鐘後,一位顧客看到這裡商品熱賣,於是也進了店,他看了看防寒衣,隨即買下一件,又怯生生地問:「只能買一件嗎?」「很抱歉,為了照顧面廣一些,每人只能買一件。」老闆悠悠地回答。看到這位顧客磨磨蹭蹭不肯離開的樣子,於是老闆額外多賣了兩件。過往客人紛紛進來了,這個一件那個兩件,爭著搶著,好不熱鬧。有的與售貨員套交情,抱走一大包;有的批評老闆的規定,要求多買幾件;有的維持秩序,讓大家排好隊。對面水果店也來電話:「脫不開身,請留下兩件。」就這樣,滯銷品成了搶手貨。
可見,人的思維就有這種習慣和弱點,總認為多數人這樣做了就一定有道理,自己何必多加考慮,跟著大家走就是了。在上面的例子中,老闆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盲從」的心理來促銷的。雖然,有時盲從的習慣明顯存在嚴重缺陷,可是人們仍不願批評它,依然盲目跟隨,因此導致無謂的悲哀和失敗。
不向無能為力低頭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面臨生活的挑戰時就放棄或中止努力,一旦學會了「無能為力」,便會在內心裏形成了不良的習慣。賓州大學研究生馬丁薩利格曼做了一項人類心理學重要突破的實驗。其實驗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把狗分成三組。A組的狗拴上鏈子,並承受輕微電擊,如果牠們用鼻子碰一下橫竿,就能使電擊停止,狗兒很快就學會這個把戲。B組的狗繫上同樣的鏈子,也施以電擊,但沒有訓練牠們停止電擊的辦法,這些狗只能逆來順受。C組的狗則是控制組,雖然綁上鏈子,但不受電擊。
在實驗的第二個階段,他一次一隻,把所有的狗都關入一個箱子裏,箱子的中央有一塊低的障礙物,每隻狗都在箱子的一端接受輕微電擊,而停止電擊的方法就是跳過障礙物到達箱子的另一端。可想而知,A組的狗(可以控制電擊的那一群)和C組的狗(未遭受過電擊)很快就找出越過障礙物是逃過電擊的方法,但B組無法控制電擊的狗群則有不同的反應,牠們躺下來低吠,並沒有嘗試逃脫。
薩利格曼發現,這些B組的狗已經學會「無能為力」只能逆來順受,牠們的行為動機已被徹底毀了。學者也發現貓、鼠、狗、蟑螂和人全都可以學到相同的反應。如果輕易向「無能為力」低頭,不論你做什麼,不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有任何效果。
學來的無助是因對挫折無能為力而來,最有名的例子是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維克多.法蘭克的經驗,這位知名的心理學者以自己的切身經歷描述了許多囚犯面對無能為力的時刻。在集中營裏,守衛在囚犯入營時,就告知他們終生都別想再見天日,對此說深信不礙的人不久就會死亡。而在未遭處決的囚犯中,不理會衛兵的言語,深信一切都會過去的人,都活了下來。
許多公司都因為員工受制於無能為力,而影響整體生產力的表現。一名主管描述他請喪失工作熱忱的員工做些改變時說:「簡直就像呼喚籠中狗一樣,根本不肯動,因為他們知道不可能有結果。」
魏恩梅生來就有罕見的眼部疾病,視力逐漸年的退化,到了十三歲時便全瞎了。人們告訴他,因為視障,他永遠不可能做其他正常人能做的事,但魏恩梅並不接受有這樣限制的人生。多年來,他努力克服困境,終於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天地。首先他加入高中摔跤隊,成為兩名隊長之一,接著又獲得州比賽的第二名。接下來他面對攀岩和登山的挑戰─對擁有完好視力的正常人而言,這都是非常艱難的活動,然而魏恩梅說:「失明並不會使我失去生活中的樂趣。」他接納了眼前的逆境─失明,並化為優點,以更敏銳的其他知覺征服少數人能征服的挑戰。一九九五年,他攀登上高達兩萬零三百二十英尺的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山峰,一九九六年,更成為第一位攀登上三千英尺高花崗巨岩─加州優勝美地公園卡比頓岩壁的盲人。如今在一所學校任教的魏恩梅說:「失明只是使人不便。」他對登山的看法是:「你只是必須找出另一個方法來做這件事。」
魏恩梅在面對逆境時不受「無能為力」的想法困擾,在失明的情況下,攀登上高三千英尺的花崗岩壁化消極為主動積極地對抗挫折,如果我們能像他一樣積極主動必定可以成功。
第一章 別讓習慣牽著鼻子走
習慣是一種定型的思維模式,而習慣也常左右著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習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可以為人帶來光明也能把人引向黑暗。為了防範潛意識的誤導,我們要勇於向不合時宜或過時的思維挑戰,別讓習慣牽著走。
別讓習慣牽著走
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習慣。好習慣當然是一筆財富,應該好好地珍惜。但不好的習慣卻會變成進步的障礙。比如,養成工作有計劃、每天寫日記、注重個人衛生等習慣都是很好的,善於歸納自己的心得,學習他人的經驗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事變通凡事套用經驗,也有可能會弄巧...
目錄
前 言 12
第一章 別讓習慣牽著鼻子走 15
別讓習慣牽著走 16
提防「潛意識」的誤導 18
勇於「向權威挑戰」 20
「專家的話」未必都可信 22
「不要崇拜」任何人 27
莫讓習慣變成見 31
讓主見戰勝偏見 34
盲從的習慣不可取 37
不向無能為力低頭 39
不要固守陳舊的習慣 42
成才不一定都得上大學 44
「壞」孩子也有好前途 48
別把希望寄託他人 50
結論未必是事實 54
第二章 培養你的「新習慣」 57
新習慣要有「新思維」 58
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 60
不要囿於習慣的樊籬 63
「借力使力」造聲勢 67
尋找習慣的空隙 6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1
取人之短補己之長 73
找出問題的轉捩點 75
冷靜思考「善變通」 77
直擊對方的弱點 79
習慣沒有固定的模式 82
第三章 發揮自己的好習慣 85
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86
「勤奮」總能超越失敗 89
把挫折當作轉機 91
向困難說聲「我做得到」 96
養成「不服輸」的個性 99
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 102
滿招損、謙受益 105
「居安思危」穩操勝算 107
不把工作帶回家 110
學會向自己下命令 113
讓「快樂」變成習慣 115
學會「寬恕自己」 117
從失去中獲得 121
學會「自我反省」 124
做生命航線的舵手 126
斷絕自己的後路 130
「樂觀」地面對失敗 132
第四章 如影隨形的習慣 135
不自覺的習慣動作 136
「信手塗鴉」的習性 140
「與人說話」的習慣 144
「握手」透露的訊息 147
從「坐姿」看習慣 150
「手勢」是無聲的語言 154
「穿著打扮」有個性 157
「飾品」佩戴的習俗 161
「穿鞋」也可看出個性 163
「T恤」穿著的意涵 165
「吃飯」型式的規律 167
從「簽名」習慣看個性 171
「整理雜物」的邏輯 176
改不掉的「個人癖好」 179
「付款方式」看性格 182
從「駕駛」習慣看一個人 184
習慣能導致「情緒」變化 188
形形色色的「笑」哲學 190
習慣「如影隨形」 194
第五章 當習慣不再是習慣 197
別向習慣低頭 198
伸手不如動手 201
化不利為有利 203
適時改變舊習慣 205
學會讓路給習慣過 208
錢多未必是好事 210
成功沒有不變的模式 213
換一種角度看問題 215
敢走與眾不同的路 217
當習慣不再習慣 219
前 言 12
第一章 別讓習慣牽著鼻子走 15
別讓習慣牽著走 16
提防「潛意識」的誤導 18
勇於「向權威挑戰」 20
「專家的話」未必都可信 22
「不要崇拜」任何人 27
莫讓習慣變成見 31
讓主見戰勝偏見 34
盲從的習慣不可取 37
不向無能為力低頭 39
不要固守陳舊的習慣 42
成才不一定都得上大學 44
「壞」孩子也有好前途 48
別把希望寄託他人 50
結論未必是事實 54
第二章 培養你的「新習慣」 57
新習慣要有「新思維」 58
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 60
不要囿於習慣的樊籬 63
「借力使力」造聲勢 67
尋找習慣的空隙...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