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京極夏彥節稅陳思宏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三采精選75折起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矽島民防小書痴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
暫存清單
二手徵求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走向寂靜的萬里路,追尋自然消失前的最後樂音(附贈珍貴錄音和精采照片CD)

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 One Man’s Search for Natural Silence in a Noisy World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戈登‧漢普頓、約翰‧葛洛斯曼

評價
47收藏
203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定價:NT$ 480

本商品已絕版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絕版讀賣
2011科學百大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我們需要的,是這種「寂靜」
文/Anderson

我們生活在很多、很大的噪音之中,你也發現了嗎?

我們驚訝與懊惱於,用耳機聽音樂,在家裡與捷運或馬路上切換的音量等級差了好幾個單位,為了擔心對聽力不好,我們試著忍住不要把音量調高,卻讓其他的聲音不斷灌進來。

又比如,有時想靜下心來,集中精神思考著什麼,或什麼也不要想,卻發現,當把自己清空,也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寧靜,反而更陷入周遭的擾攘。

我們生活在人造聲音之中,那明明是自己製造出來的聲音,為什麼還會覺得如此焦躁呢?為什麼還會痛苦於那些龐大的聲音流?另一方面,當夜深人靜或遠離塵囂,為什麼那些悉窣的蟲鳥叫、葉子摩擦聲、海的漲退浪潮聲……,反而帶給我們撫慰?

我們其實需要的是這種「寂靜」,雖然我們很常忘記這件事。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走向寂靜的萬里路,追尋自然消失前的最後樂音》是一本很重要的環境保育著作,與其他環保同儕或前行者不一樣的是,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是從「聲音」作起。書名的「一平方英寸」,指的是在美國西北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中實際的方寸之地,漢普頓說,維持這麼一小塊地方的寂靜,比想像中困難很多,人造聲音的入侵幾乎是無孔不入的。而反過來說,當可以確保這一小塊地方的寂靜,竟也可以漣漪地不斷擴散影響出去,帶來越來越大區塊的寂靜。

噪音的威力很大,寂靜也是,支持寂靜壓過噪音,似乎浪漫而遙遠,但它攸關整個社會的祥和與健康。這不是,也不該是件奢侈的事。

對於積極而自覺的重視環保的讀者,《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是一本這時代的聖經,然而《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所帶來的震撼,並不只是環境保育。問題不只是「人造聲音」與「自然聲音」的對壘,且關於人們如何居中地讓兩者能處於和諧與流動。

我們一路隨著戈登.漢普頓的旅程走、聽下來,會開啟,或說喚醒,我們沈睡了很久的感官,是更深層的聽覺,更是內心對於「聲音的平衡」的敏銳與渴望。《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是適合所有讀者的,它有精彩的人生故事、壯麗的自然景觀、明確而具體的價值觀與訴求,最重要的是,它指出了我們日常裡一個珍貴、美好的東西。文明應該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現實環境相處,而不該反而奪去原本隨手可能的幸福。

不管科技如何進步,我們依然珍惜「寂靜」所帶來的幸福。但假如我們把它當成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就無法去捍衛它。而《一平方英寸的寂靜》就在呈現了這項珍貴事物其實是「有形」的,透過觀念的更新與行動,我們才可以創造一個真正包容而豐富的文明。

寂靜其實是一種聲音,也是許多、許多種聲音。
當我們聆聽寂靜時,聽到的不是萬物的不存在,而是萬物俱存。
我們找得到寂靜,而寂靜也找得到我們。寂靜有可能失去,卻也能夠復得。


一位艾美獎獲獎錄音師的寂靜之旅
繼《寂靜的春天》之後發人深省的自然書寫大作,媲美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優美敘事
附原版授權《一平方英寸的寂靜》CD
收錄全長近1小時珍貴錄音,四十多張歎為觀止的精采照片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吳明益專文推薦



什麼是你聽過最寂靜的聲音……
當世界愈來愈嘈雜,我們如何留下最後的寂靜?


本書承襲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遠見卓識,讓我們注意到視為理所當然的美,並且敲響了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獲頒艾美獎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發出警語,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

這部敘事優美的作品,讓人想起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uir)、普立茲獎作家約翰‧麥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學者和作家彼得‧馬修森(Peter Matthiessen)書寫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國故事,駕著一九六四年分福斯小巴從西到東橫越美國大陸之旅。但漢普頓的旅程如此與眾不同。他揹著錄音器材和測量分貝的音量計,好奇又深情地傾聽大地多采的自然之聲。他與旅程中邂逅的人細說寂靜,耐心傾聽。抵達目的地華盛頓特區時,漢普頓已完成饒富意義又令人難忘的美國「聲音心電圖」(sonic EKG),並在當地拜會聯邦官員,極力主張保育自然的寂靜。

本書充滿宛如早期探險家路易斯與克拉克(Lewis & Clark)等人的無盡好奇,宛如「垮掉的一代」著名作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旅途中的敏銳觀察,也宛如羅勃‧波西格(Robert Pirsig)修理舊機車和療癒人生的動人智慧,書中提出感人的呼籲,促使我們採取行動。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不僅僅是一本書而已,也是真實存在的地方,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實際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國最後留有自然寂靜的地方之一。隨書附贈的CD中,漢普頓分享了他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錄製的瀕危原始聲境錄音,以及這段開創性旅程中錄下的形形色色聲音,還有歎為觀止的精采照片。這次充滿啟發性的寧靜探索,使得如今美國生態議程中已納入大自然的寧靜。

隨書附贈《一平方英寸的寂靜》CD,
一段歷史性寂靜之旅的聲境與動人照片


這張令人陶醉的CD裡,收錄了《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書中所描繪的許多聲音及地方景致,可以欣賞戈登‧漢普頓在這趟橫跨美國的旅程中所拍攝的動人彩色照片,並且聆聽動人的樂音。

前四首曲子記錄了漢普頓2007年的橫越之旅,樂曲依照時間先後順序,以天衣無縫的巧妙手法,將他在二十一個不同地點細膩捕捉到的各種聲響融為一體。第五首曲子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霍河河谷「一平方英寸」的聲音特寫。

作者簡介:

戈登‧漢普頓
聲音生態學家,艾美獎獲獎錄音師。作品獲林白基金會(Charles A. Lindbergh Fund)、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以及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肯定。

《時人》雜誌(People)、公共電視網(PBS)一部全國性電視紀錄片,以及漢普頓的新聲音紀錄系列「環境聲音畫像」(Environmental Sound Portraits),曾特別報導他的聲音畫像。其中公視紀錄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Vanishing Dawn Chorus),為他贏得艾美獎「傑出個人成就獎」(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目前居住在華盛頓州安吉利斯港(Port Angeles)。

漢普頓網站:http://www.soundtracker.com/
「一平方英寸」網站:http://onesquareinch.org/

約翰‧葛洛斯曼
自由撰稿人,整個工作生涯幾乎都為雜誌和書籍撰稿。作品散見於《奧杜邦》(Audubon)、《君子》(Esquire)、《國家地理旅行者》(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戶外》(Outside)、《大觀》(Parade)、《美味》(Saveur)、《史密森雜誌》(Smithsonian)、《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美國週末》(USA Weekend)等雜誌,以及其他刊物。目前居住在紐澤西州山湖鎮(Mountain Lakes)。

譯者簡介:

陳雅雲
美國蒙特利學院口譯暨筆譯碩士,英國新堡大學翻譯博士,現任教於新堡大學翻譯研究所,譯作近五十本,包括《踏入宇宙的一小步:黑洞、蟲洞、時光機》、《改變世界的簡單法則》、《從零開始:追蹤零的符號與意義》、《DNA:生命的秘密》
等。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