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幼兒教養,奠定孩子成功的基礎
※ 無論是以實物形式還是在自己的內心,父母都要為孩子設立一個小本子。只設「記功薄」,不設「記過薄」。珍惜孩子的榮譽感,避免懲罰性記錄。兒童沒有過錯,只有不成熟;而不成熟才意味著有生長空間和成長可能。
※ 孩子成長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不可能為孩子營造出每一種理想的生長條件。培養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就等於為他提供了能隨身攜帶的好環境。
※ 談如何選擇幼兒園,如何讓孩子不拒絕上幼稚園,兒童拒絕上幼稚園的心理分析,幼稚園教師應該注意什麼;又該如何讓過適應期。
※ 性格即命運。當我殷殷期盼孩子一生幸福時,對她的心理健康就充滿切切之意。心理健康的要素很多,它猶如一座花園,裡面盛開著自信、友善、誠實、理解等美麗的花草樹木,它們植根的土壤則是四個字:實事求是。
※ 談如何對孩子進行放手管理,通過給兒童自由培養他們的自覺性、自立精神及公民意識。
作者簡介:
尹建莉
* 教育專家、教育碩士、親子作家。
* 作者從教多年,熟悉學校教育,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專業寫作工作,對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有精深的研究,致力於優秀教育理念的推廣。
* 其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創作品,在還未上市時,就以“手抄本”的形式開始在網上流傳;本書上市後,獲得如潮好評,迅速躋身暢銷書行列,長銷不衰,被無數家長和教師譽為教育“聖經”。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I 集 榮登誠品、金石堂與博客來暢銷榜。
* 本書像工具書一樣實用,像哲學著作一樣深刻,像小說一樣好看,適用於任何文化層次、任何年齡段、任何文化背景的讀者,目前已在中國大陸以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
章節試閱
【第一篇】 教孩子的每件小事都是教育大事
1-1 給小板凳揉揉疼
『要做個善良、豁達的父母』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碰撞到什麼東西,撞疼了碰傷了,哇哇地哭起來。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麼碰疼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然後安慰孩子說:「我們打它了,它再也不敢害你了。」孩子可能在這時候會有些安慰,破涕為笑,家長也會感到很滿意。
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方法,是一種「復仇行為」。它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他不寬容和報復,不利於兒童的心理健康。
大人可能會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過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疼,這有什麼,我沒教孩子打人啊。其實,在孩子看來,萬物同物,對一棵草說話與對一個人說話一樣,對一張桌子的態度與對一個人的態度一樣。有時候,一個小女孩對心愛的布娃娃的感情絕不遜色於她對同胞姐姐的感情。單純如一張白紙的孩子,任何事情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任何經歷對他來說都是體驗和學習。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論著《愛彌兒》中談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時認為,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發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家長對此應敏感,要用一些心,讓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為砌築兒童美好情操大廈的一磚一石。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小時候,輕微的撞傷碰疼的事會常常發生,我女兒圓圓當然也一樣。我們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在這些事情發生時,也不過分大驚小怪。盡量以輕鬆快樂的心情面對,讓她覺得這是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驚慌失措,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慰,還會嚇著孩子,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會產生恐懼。
同時我們還教她善待「對方」。假如小板凳碰疼她了,我們絕不會去打小板凳,而是趕快輕輕地親親她的疼處(據說媽媽的吻止痛效果很好),安慰她「馬上就不痛了,寶寶不哭了」。等她狀況稍好一些時,再像對待她一樣,帶著她給小板凳揉揉疼,告訴小板凳「馬上就不疼了」。
這樣做,不但沒有讓小板凳站到她的對立面,成為「加害」她的壞蛋,反而使其成為分擔痛苦的朋友,並讓她意識到「碰撞」是雙方的事,要互相體諒。圓圓去給小板凳揉疼時,也就忘了自己的疼,情緒很快好轉。
由於我們經常這樣做,有一次,我帶她在外面玩耍,她跑著跑著,被不夠平整的地面絆了一下,摔倒了,兩隻小手擦出微微的血痕,痛得大哭起來。我趕快親親她的小手,輕輕地給她吹吹,再給她擦擦眼淚,她很快就不哭了。我要帶她走開時,她居然蹲下來,給摔倒的地面揉揉疼,安慰地面「馬上就不疼了」。
同時,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個布娃娃,發生衝突,我們既不要求她出讓,也不慫恿她搶奪,而是趕快用另一個東西來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讓她知道好玩的東西不止一樣;或者引導她和小朋友一起玩,體會合作的愉快。比如告訴孩子們說:「我們一起打扮布娃娃吧。布娃娃的頭髮亂了。來,小哲給布娃娃梳頭,婷婷到浴室找個毛巾給布娃娃擦一下臉,圓圓把你那個蝴蝶結拿來給布娃娃戴頭上……啊,看,你們三個人把布娃娃打扮得多漂亮啊!」大人經常這樣引導孩子,並且家長自己也每天友好對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辦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鬥狠比倔,孩子就學會了理解他人,學會了溫和地化解矛盾。尤其是學會了「讓步」。
圓圓從小就懂得謙讓,每當有什麼衝突出現時,她總是會讓步。這讓步並不是怯懦的退讓,是一個孩子表現出的真正的大度,是變通能力,也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她和小朋友玩耍從來不鬧意見,總是懂得透過「辦法」來解決問題。記得有一次在幼兒園,圓圓和幾個小朋友排隊玩滑梯。排在最前面的孩子總是第一個上去第一個滑下來,然後再第一個跑到上滑梯的地方,等後面的人都滑下來,站到他後面時,再一起上去。孩子們可能突然發現當這個「第一名」很風光,就開始爭搶。後面滑下來的孩子拚命往梯子旁跑,但很難趕到第一的位置,於是有的孩子開始互相推擠,大喊大叫,鬧得情緒很不愉快。圓圓也很想第一個滑下來,但她不會利用喊叫或把別人推開這些方法爭搶第一。她讓自己少滑一次,等在梯子旁,待別的小朋友這一輪滑下來跑到梯子旁時,自然就排到了她的後面。她用適當放棄的方式,既不和小朋友衝突,又為自己爭得了一次排到最前面的機會。
圓圓的善解人意轉移到很多方面。她從小對萬事萬物親切友好,我和她爸爸開玩笑打一下布娃娃的屁股她也不允許。她上小學後,和班上同學關係也很好,每次班裡選模範生,幾乎都能全票當選。她才七歲時,我哥哥的孩子,當時四歲的小毅來我家住了幾個月。圓圓總是對小弟弟非常好,從沒和弟弟鬧過一次彆扭。有一次,我和她去買一種她和弟弟都非常喜歡吃的蛋糕,店裡只剩一點點了,勉強夠兩個人吃。我問她可不可以回去只讓奶奶和小弟弟吃,她這次不吃行不行。圓圓爽快地答應了,儘管她非常想吃,但她考慮到弟弟那麼小,奶奶老了,都需要照顧。回家後她一直堅持要把蛋糕給奶奶和弟弟吃,自己說什麼也不吃。奶奶讚嘆說這個孩子真懂事。
圓圓初中就讀的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校每天發一個水果。她回家對我說,開始時分到不好的水果有點不高興,但一想到這個不好的水果如果不分給她,就會分給另一個同學,總得有一個人吃它。這樣一想,就高興了,以後不管分到什麼樣的水果都不在意。她說這話時才十歲。
她能這樣想,我們非常欣慰。善良和豁達永遠是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第 二 篇 影響孩子一生的品格教育
2-1 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要做個善於獎勵的父母』
從圓圓四歲起,我就給她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專門記錄她做的好事。小本子不大,每頁只記一件事,所記的事情都很簡單,基本上只有幾個字,例如「收好玩具」,「丟垃圾」,「自己編故事」,「晚上獨自去廚房開燈拿牙籤」,「學會認鐘錶」等等,每頁都用紅筆畫一朵小紅花——這就是給她的獎勵。我們把小本子叫做「記功簿」。我發現每次給圓圓「記功」時,她都非常高興,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數數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紅花。
以記功簿形成良性循環
這個方法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好處。一是孩子受到表揚,很有榮耀感;二是小本子中記的事情對她有提醒作用,讓她以後不要忘了再做這些好事;三是凡寫在這個小本子上的字,圓圓都能記住,她經常在數小紅花時順便讀一下自己的優良事跡,也認識了不少字。
到她上小學後,學校老師經常獎勵小紅花,就是在一張小紙片上蓋一個小紅花印章,集滿十個小紅花就可以換一個「大笑臉」。教室後面有個「榮譽欄」,誰的名字下貼的「大笑臉」多,就表示誰做得好。圓圓在整個小學期間,一直榜上有名,且「大笑臉」數總是位居前一、二名。我們心裡非常高興,但從不去渲染這件事,就把它當作是常態,沒什麼值得特別說的。這樣做,是擔心她在和同學的比較中會有優越感,怕她學會刻意去追求「大笑臉」,從而失去行為的自然與和諧。
於此同時,家裡的「記功簿」還一直在增加內容,但沒有一次是記錄她考試成績好。我們一直認為小學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考試分數的過分關注,對排名的斤斤計較,其實都是對學習興趣的扼殺。當孩子被大人引導去關心分數、關心排名時,他就不會對學習本身有興趣了。學校方面對成績已過度渲染,如果家長再推波助瀾,非但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沒有幫助,反而會引起反作用。
所以上小學期間記錄的內容無非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幫媽媽洗碗,洗得乾淨」,「二胡拉得好」,「學會了切馬鈴薯」等。到學期末,也記一下她總共在這學期得了哪些獎,這主要是作為備忘。此外還記了一些她寫的「詩」,很幼稚但充滿童趣。
她十歲上國一,住校,一週回家一次,剛開始不習慣,想家想到哭。她第二週回來說這週沒哭,我就趕快給她記下「住校第二週就不哭了」。這個時期的「功績」基本上都和她的住校生活有關:「被子疊得整齊,受到老師表揚」,「自己洗衣服,洗得乾淨」等。這些是她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我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和成長。
有一次她和我發生爭執,辯論中我們情緒都有些不快。但她不是偏激地維護自己的觀點,而是能一邊辯論一邊思考,一旦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就停止辯駁,然後和媽媽一起理清思維。這是她的成熟,也是一種美德。所以我也把這件事記到小本子上,並獎勵一朵小紅花。這讓圓圓進一步確定,辯論是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為了駁倒對方。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已越來越有主見、有個性了,她很快成熟起來,畫小紅花的獎勵顯得有些小兒科了。最主要的是,圓圓個性、思想、學習等方面都表現出穩定的良好狀態,我們更注重的是和她的交流溝通。所以她上國中二年級以後,小本子基本上就再沒記什麼,這件事很自然地停了下來。
現在圓圓上大學了,「記功簿」已成為我家的一件「文物」,成為她幸福成長的見證。我們感覺,設立「記功簿」是個不錯的辦法,我們從沒用錢獎勵過圓圓,來自父母的獎勵就是這個小本子中的一朵朵小紅花,它無法用金錢計算價值,卻無比珍貴,協助我們培養了孩子許多好品德。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有自信、更容易進步。許多家長的錯誤就在於總喜歡用物質的東西獎勵孩子,這說明他們並不了解孩子——對於現今並沒有物質短缺體驗的孩子,物質獎勵的作用不大,可能帶來一時的滿足,但不會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悅和成就感,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和動力。
讓孩子的優點種子萌芽
我跟一些家長說了這個方法,有的人甚至說:「這是因為你的孩子從小表現得好。我的孩子每天讓我頭痛死了,哪裡有什麼值得記錄的好事?」
這種想法真是錯誤。
其實每個兒童都有優點,他們的特點往往就是他們的優點。這些優點是貯藏在兒童心中的種子,適時給予適當的栽培、適當的滋潤,才能萌芽、生根、開花、結果。可惜的是不少家長太擅長發現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的優點卻感覺遲鈍,整天對孩子充滿了批評和命令。孩子心中原本可以成長起來的優點種子,總是受到冰雹和風霜的打擊,不能好好成長,直至枯萎或死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孩子到最後真的滿身缺點,很難找到優點了。
有句名言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家長們即使沒有時間真正準備一個記錄本,至少要在心裡設立一個這樣的「記功簿」。心裡有沒有這樣一個本子,你的目光和言語會流露出來,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給他記錄的「功績」越多,你就給了他越多的快樂與自信,這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好。
【第一篇】 教孩子的每件小事都是教育大事1-1 給小板凳揉揉疼 『要做個善良、豁達的父母』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碰撞到什麼東西,撞疼了碰傷了,哇哇地哭起來。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麼碰疼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然後安慰孩子說:「我們打它了,它再也不敢害你了。」孩子可能在這時候會有些安慰,破涕為笑,家長也會感到很滿意。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方法,是一種「復仇行為」。它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他不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