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前方,人類將滅亡!
“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people perish.”
——Proverbs, 29:18 Old Testament 箴言《聖經》
卡巴拉智慧揭示危機的原因和危機的救贖
Kaballah on Crisis, Its Cause and Redemption
國際巨星瑪丹娜說:「卡巴拉的思想,讓我告別了過去,找到全新的自己。」
當然,卡巴拉思想同樣的能夠帶給你對生命存在價值的深層啟發。
沒有問題可以在產生了它的那同一個意識層面上被解決。—愛因斯坦
人類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機的根源都出在,我們對這個世界、宇宙的進化發展以及我們人類在這個進化的鏈條上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對我們自己是誰以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無知?
實際上,人類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必然的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危機和災難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的名詞。人類的文明史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應對危機和災難的歷史。人類正是在應對危機和災難中成長起來的。如果在歷史上,無論如何我們都「成功」地應對了危機和災難的話;那麼,現在人類面臨的全面危機卻讓全人類感到束手無策甚至開始絕望。
難道真的像愛因斯坦所講,如果我們不能超越我們自己現在所處的這個引發了這些危機的意識層面,上升到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上的話;我們面臨的問題就不可能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上得到解決嗎?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在迫使我們不得不認為愛因斯坦的斷言是正確的。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可說是危機災難應對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人類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上的無助和無能。至今,人類已經嘗試了各種主義和制度,嘗試了各種手段和方法,包括宗教的、哲學的、科學的還是經濟的手段等等,但似乎任何思想、任何主義都沒有實現其初始時的美好承諾,人類不但沒有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任何其面臨的問題,反而越加深入地陷入到了更大的危機和災難的泥淖,以至於到了沒有人會反對全球毀滅正在迫近的說法。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看到的感知到的這麼宏偉的宇宙和這麼神奇的生命就是以毀滅作為其終點嗎?
本書由當代最偉大的卡巴拉學家萊特曼博士的一本著作和三篇演講以及幾篇精彩對話所組成。
第一部:《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機中使自己變得強大》。是萊特曼博士專門針對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分析危機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危機使自己變得真正強大的針對性著作。
第二部:由萊特曼博士針對幾個困擾人類問題的精彩對話組成,內容涵蓋金融危機、自然災害、戰爭與和平等主題。
第三部:由萊特曼博士在世界智慧理事會等年會上,針對危機提出應對措施的演講稿所組成。希望讀者能夠從本書中認識危機,認識危機的根源和目的,進而找到包含在危機中的拯救。
章節試閱
看不見前方,人類將滅亡!
“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people perish.”
——Proverbs, 29:18 Old Testament 箴言《聖經》
卡巴拉智慧揭示危機的原因和危機的救贖
Kaballah on Crisis, Its Cause and Redemption
國際巨星瑪丹娜說:「卡巴拉的思想,讓我告別了過去,找到全新的自己。」
當然,卡巴拉思想同樣的能夠帶給你對生命存在價值的深層啟發。
沒有問題可以在產生了它的那同一個意識層面上被解決。—愛因斯坦
人類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機的根源都出在,我們對這個世界、宇宙的進化發展以及我們人類在這個進化的鏈條上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對我們自己是誰以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無知?
實際上,人類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必然的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危機和災難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的名詞。人類的文明史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應對危機和災難的歷史。人類正是在應對危機和災難中成長起來的。如果在歷史上,無論如何我們都「成功」地應對了危機和災難的話;那麼,現在人類面臨的全面危機卻讓全人類感到束手無策甚至開始絕望。
難道真的像愛因斯坦所講,如果我們不能超越我們自己現在所處的這個引發了這些危機的意識層面,上升到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上的話;我們面臨的問題就不可能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上得到解決嗎?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在迫使我們不得不認為愛因斯坦的斷言是正確的。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可說是危機災難應對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人類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上的無助和無能。至今,人類已經嘗試了各種主義和制度,嘗試了各種手段和方法,包括宗教的、哲學的、科學的還是經濟的手段等等,但似乎任何思想、任何主義都沒有實現其初始時的美好承諾,人類不但沒有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任何其面臨的問題,反而越加深入地陷入到了更大的危機和災難的泥淖,以至於到了沒有人會反對全球毀滅正在迫近的說法。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看到的感知到的這麼宏偉的宇宙和這麼神奇的生命就是以毀滅作為其終點嗎?
本書由當代最偉大的卡巴拉學家萊特曼博士的一本著作和三篇演講以及幾篇精彩對話所組成。
第一部:《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機中使自己變得強大》。是萊特曼博士專門針對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分析危機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危機使自己變得真正強大的針對性著作。
第二部:由萊特曼博士針對幾個困擾人類問題的精彩對話組成,內容涵蓋金融危機、自然災害、戰爭與和平等主題。
第三部:由萊特曼博士在世界智慧理事會等年會上,針對危機提出應對措施的演講稿所組成。希望讀者能夠從本書中認識危機,認識危機的根源和目的,進而找到包含在危機中的拯救。
前言
拯救就在你自己的選擇之中
「沒有遠見,人類將滅亡。」〈箴言〉,29:18,《聖經》
「沒有問題可以在產生它的那同一個意識層面上被解決。」
─愛因斯坦
人類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機的根源,都出自於我們對這個世界、宇宙以及我們自己是誰的無知?
實際上,人類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必然的,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危機和災難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的名詞,人類的文明史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部危機和災難的歷史,人類正是在應對危機和災難中成長的。但是如果說我們在歷史上好像無論如何都「成功」地應對了危機和災難的話, 那麼,現在人類面臨的全面危機卻讓全人類感到束手無策甚至開始絕望。
難道真的像愛因斯坦所講,如果我們不超越我們自己現在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上的話,我們面臨的問題就不可能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上得到解決?那麼假定愛因斯坦講的是真的,而且我們目前的處境也使得我們不得不認為愛因斯坦的斷言是正確的。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危機災難應對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人類在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上的無助和無能。至今,人類已經嘗試了各種主義和制度,嘗試了各種手段,任其為宗教的、哲學的、科學的或經濟的手段等,但似乎任何思想、任何主義都沒有實現其初始時的美好承諾, 人類不但沒有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任何其面臨的問題,反而越加深入地陷入了更大危機和絕望的泥潭,以致於到了一個全球毀滅的地步。
現在,無論是小到個人、家庭還是大到國家,人類在各個層面上遭遇的無助和對問題的無解其實正是人類解決問題的歷史的寫照。但實際上,按照卡巴拉智慧,到達一種無解和絕望的狀態是真正拯救的開始。
無解是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遭遇到的情形,而拯救只有在我們對以前的應對方法感到絕望,超越過去並提升到一個新的意識層面上找到解決的辦法時才能實現。當我們透過反思,發現並承認我們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不可能解決危機和問題的時候,那個終極解決問題的時機才會出現。正是這種無助和絕望的感覺迫使我們去反思我們的過去和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迫使我們從歷史的視角、全球的視角、全人類和全宇宙的視角來審視人類文明的歷史,看我們在哪裡錯了。
人類現在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歷史機遇點上。實際上,自宇宙大爆炸以來一百四十多億年的進化就為著這一天的出現和到來。這一天的到來伴隨的,不是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任何一次革命、主義或王朝的更替,更不是地球毀滅、人類滅絕的世界末日。而是需要人類在意識層面上的一個徹底的飛躍。如果我們能夠透過認識到危機和災難背後隱藏著的宇宙創造的奧祕和其背後的宏偉藍圖,那麼拯救的時機就會到來,那時,人類將不但不會痛恨和咒罵危機和災難,我們甚至會擁抱和親吻危機和災難。因為正是災難和危機告訴了我們錯在哪裡,從而幫助我們找到那條通往光輝燦爛的明天的道路。
而要提升到這一新的意識層面,則需要我們思考、反思並回答那些曾經折磨著我們人類心智的、直至我們不再願意去面對的有關生命意義和宇宙創造的根本性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危機就不會結束;因為這正是所有危機和災難發生的原因。
歷史上所有的思想、宗教、哲學都看到了是人類的慾望導致了人類所有的邪惡、痛苦、戰爭和掙扎,因此,都試圖去壓制或是去馴服慾望。那麼,人類的慾望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產生的?最重要的,它為什麼產生?它產生的目的是什麼?它要把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地球(宇宙) 帶向何方呢?
歷史已經證明,想要壓制或馴服慾望以達到或實現幸福人生的所有嘗試都沒有成功。人類的慾望不但沒有消滅或降低,反而在不斷增長並達到了一個足以使人類毀滅的程度。實際上,慾望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被消滅,道理很簡單,大家試想一下:一旦人類沒有了慾望,這個世界會怎樣,文明和歷史的車輪是否會戛然而止呢?而且,實際上慾望根本不可能被壓制住,因為慾望根本不受我們人類自身的控制,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強烈。就像積聚的火山終究要噴發一樣。這個慾望曾經使歐美發達國家實現了工業和現代化,現在也正在伴隨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和印度等國近幾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就是被壓抑了幾千年的欲望的火山噴發所導致的結果,或者多少有某種關聯。但問題是這種迅速噴發的結果是,經濟發展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被破壞了,美好的未來好像也漸行漸遠,而我們的發展真正在追求的幸福感則被對生活的不安全感,人生的空虛,災難的恐懼,未來的焦慮,等等所取代,或是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難道人類的命運註定就是:生不由我,死不由我,就連我們在生與死之間活在這個人世的短暫時間內的命運都是這樣目標盲目,過程無助, 結果悲慘嗎?就在我們眼前,曾經輝煌的美國道路,歐洲道路,日本道路……都遭遇到了死胡同,中國道路還在艱難摸索,但是已經險象環生。難道我們人類追求幸福的努力註定會以全人類的毀滅作為終結嗎?
如果,你還像現在或昨日那樣,繼續在生活的洪流中隨波逐流,或者正像美國前總統約翰‧ 甘迺迪所說,「真相最大的敵人不是惡意謀劃, 也不是不誠實的謊言,而是那些人們一直相信卻不真實的神話。」繼續被那些虛假的目標和神話矇著雙眼,而「看」不見前方的話。那麼,答案是:是的,我們將會毀滅。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像卡巴拉的巔峰著作,寫於大約2000 年前的《光輝之書》所說,「將你的心向我敞開一點點,我會將整個世界揭示給你!」,將那些所有我們曾經認為已經掌握的「真理」和「神話」放在一邊,不設置任何阻礙,真正敞開我們的心扉,接受卡巴拉智慧流經我們的心田,滋潤我們乾渴的心田,讓那個深藏在我們心底最深處的「心裡之點」衝破奴役著我們的自我的桎梏,孕育生長出來,從而引領我們找到那條隱藏著的通向永恆和完美的道路的話,答案則是:我們將會步向永恆和完美的未來!
我們人類現在正處在一個抉擇的十字路口,我們現在的處境就像在一個前後左右都是懸崖峭壁的山尖上,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往前走,無路;往後走,無路;往左走,無路;往右走,無路; 上不去;也下不去,那麼,第一,是否有路?第二,路在何方?
所以,生存還是死亡的選擇,是一次真正的自由選擇,是一次意識的覺醒,是一次超越,是一次絕望中的回頭一瞥,是敞開的心扉對真理智慧的接受。拯救就在你自己的選擇之中。就在對你自己的認識過程當中。
本書由當代最偉大的卡巴拉學家麥可‧ 萊特曼博士的一本著作、五場精彩對話和三篇演講所組成。
第一部《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機中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是萊特曼博士專門針對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後分析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如何應對危機,使自己變得真正強大的針對性著作。
第二部由萊特曼博士在不同時期的五次精彩對話組成:內容涉及經濟危機、自然災害、戰爭與和平、愛和婚姻幸福和利己主義的目的等非常深奧又與我們切身利益相關的主題。相信讀者會從中找到某些困擾著我們整個人類和個人的問題的答案或啟示。
第三部由萊特曼博士早在2006 年前後,在世界智慧理事會年會等會議上的發言稿所組成。
我們今天將這些萊特曼博士寫於早些年間的著作、對話、演講編輯成一本叫做《拯救》的中文著作,一方面,是這些早期著作蘊含的永恆真理,正好可以透過在這幾年頻繁發生的各種危機和災難得到印證。另一方面,萊特曼博士所傳達的應對危機方法在危機四伏的今天更具有現實的意義。因為畢竟這個智慧就是今天人類真正需要它的時候,才會揭示給人類並指引人類走出危機,邁向真正光輝燦爛的明天的。
目錄
第一部 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機中變得強大
第一章 危機的種子
1. 擁有地圖和指南針,卻還是迷了路
2. 來自文明搖籃的教訓
3. 願望的洪流
4. 有關這兩種願望的祕密
5. 慾壑難填的人類
6. 細胞式的團結
7. 走出山脈
第二章 向自然學習
8. 離開那片森林的道路
9. 創造一個關懷的媒體
第三章 獲得平衡的過程
10. 如何透過藝術塑造新的態度
11. 在歌曲和音樂旋律中發現平衡
12. 錢、錢、錢
13. 正確地教育孩子
14. 是的,我們能夠(而且必須)
15. 健康並保持健康
16. 保持冷靜
17. 我能做些什麼?
第二部 萊特曼博士有關危機和其解決之道的對話
1. 關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對話
2. 關於自然災害的根本原因的對話
3. 在天和地之間永恆的的戰爭
4. 關於愛和婚姻
5. 利己主義的目的
第三部 萊特曼博士有關危機和解決之道的演講和對話
1. 危機和解決之道
萊特曼博士於2006 年在瑞士阿蘿莎「世界智慧理事會年會」上的發言
2. 和平的希望
萊特曼博士2006 年1 月在瑞士阿蘿莎「世界精神論壇」上的演講稿
3. 經典的卡巴拉智慧和迫切需要的全球意識的進化
萊特曼博士於2006 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智慧與科學的對話:新的全球意識」論壇上的演講
附錄
1 有關卡巴拉的基礎知識
2 其他卡巴拉著作
3 有關Bnei Baruch 國際卡巴拉教育和研究中心
4 如何聯繫我們
內文試閱
1擁有地圖和指南針,卻還是迷了路
大約早上九點,我在雷尼爾山北邊斜坡的停車場停好了我的豐田汽車,然後和我的朋友喬希下了車。我們的計畫是徒步走下去,到達瀑布谷,在那裡過夜,第二天再遠足出來。天氣預報說,今天會是個晴朗、陽光明媚的七月的一天,所以我們很有信心下午晚些時候就可以在野營地燒開水準備晚餐了。
我們打算第二天就回到停車場,所以相應的食物和水帶得很少。可是一旦進入山中,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走上小路後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天氣突然變了。烏雲飄進山裡,前面的路被濃濃的霧氣遮蔽了。我們只知道這條小路會把我們引向那個山谷,並且希望霧氣在我們下山時能夠消散,但我們想錯了,不僅霧氣濃厚得使我們幾乎看不到前方腳下的路,甚至這條小路也在蔓延的雪地中消失了。這使我們變得方向全無,全然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
我和喬希看不到前進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目前確切的位置,所以被迫開始依靠我們有限的導航技能。我們不情願地拿出地圖和指南針做為嚮導(那時,GPS仍然是最機密的軍用設備)。對我們來講只有兩件事情是清楚的,一是我們只是模糊地知道自己在哪裡,二是清楚我們的目的地—瀑布谷(它的命名如此之貼切)。我們希望只靠地圖和指南針指引我們穿越剩下的五英里崎嶇的山路,但漸漸地我們已經開始擔心自己能否成功到達目的地。
我們在我們自己假定的當前位置和那個目的地山谷之間畫了一條直線,將指南針的指標設到那個方向,並盡我們自己最大的能力順著它走。我們知道在某一處我們應該向下沿著地形下到那個山谷,但眼下,我們連前面二十英尺外的路都看不見,甚至我們腳下的地形也顯示不出任何坡度。更糟糕的是,我們剛剛還在行走的柔軟的草地變成了佈滿石頭的丘陵,迫使我們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幾個小時後,隨著夜色的降臨,我們的恐懼開始增加。這時,天空突然晴朗了一陣。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就沿著向下通往那個山谷的路前進著,卻發現在我們的正前方出現的是雷尼爾山峰那白雪皚皚的壯麗景觀。
這時才發現我們真的迷路了。夜晚即將來臨,而我們也沒有可以維持很多天的食物和水。我們知道公園護林者在不到我們的野外許可證過期幾天之後還不返回是不會來尋找我們的,而且也不知道我們無論誰萬一受傷的話,也不清楚到哪裡或者怎樣得到幫助。
當我們焦急地評估著我們面臨的危險處境時,緊張的聲音暴露出了我們的焦慮情緒,我們很快就開始為身陷這一困境而互相指責對方。有一陣子,由於極度恐懼,我們忘記了我們之間多年的友誼。但喬希和我已經是很長時間的朋友了,所以知道怎樣戰勝困境。經過短暫、嚴肅認真的討論後,我們發誓第二天早上無論千難萬險,都將共同一起找到那條路。由於不想再迷失得比現在更遠,或者碰到一隻遊蕩的熊,我們決定原地不動就在山脊上過夜。
讓我們感到輕鬆的是,第二天早晨,拂曉的天空就如同夏天的海洋般清澈湛藍。對照面前的地形和地圖上的地形及路徑,我們對所處的位置做了清醒的合邏輯的判斷。我們瞭解到,如果沿著山脊攀爬下去,很有可能就會遇到在地圖上看見的那些小路中的一條。
就這樣滿懷希望地開始攀爬下去。三個小時後,我們的膝蓋幾乎難以支撐我們走下那個陡峭濕滑的山脊(上面覆蓋著的松葉使它更危險),當我們突然在泥土中看見了人的腳印時,你可以想像我們當時有多高興了。過了不久我們發現了一條路,然後,很快找到了一個小小的寫著「瀑布谷」的木頭路標。
那時輕鬆和快樂的感覺簡直難以形容。我們知道我們重新獲得了生命。但更難得的是,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是我和喬希的友誼和團結一心同心協力幫助我們脫離了這個困境。對我來說,雷尼爾山,尤其是瀑布谷,將永遠是一個團結力量的明證。
12 錢、錢、錢
「儘管財富被大規模地創造著,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在美國或英國的幸福感就沒有提升……而且沒有研究者質疑這些事實。看來,以犧牲未來為巨大代價的加速的經濟增長也不應該是我們追求幸福的目標。特別是,我們不應該犧牲幸福最重要的來源為代價,也就是人與人之間那種親密的關係,無論是在家裡,以及在社區中。」
—理查• 萊亞德(Richard Layard)《金融時報》,2009 年3 月11 日
沒有什麼方面能比經濟更能展現我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的了。當我們團結時,經濟最先繁榮起來並帶動著我們生活各方面的提高。但是,當我們互相分離時,經濟會首當其衝崩潰。然後,一切都會隨著經濟一起慢慢停滯。
很多世紀以前,當我們開始首次相互交易時,我們就開始了相互聯繫的過程,而這就是全球化誕生的開始。如果在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個接受的願望和那個給予的願望的話,人類到現在為止被證明愚蠢的歷史將可能會完全不同。
今天,已經不可能把整個世界「去全球化」。正如上一章所表述的,也正如開始引用的引言說的,我們必須開始做為一個單一的統一的人類來行動,並符合大自然的相互合作和自我滿足的原則,要不然,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將會結束。
而這種去團結的方式就意味需認識那兩種類型的願望並將它們都納入進來,在我們今天面臨的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尤其是在財政方面。採用更嚴格的監管或賣掉所謂的「有毒資產」並不能幫助我們度過目前的這場危機。走出危機的道路就是要認識到,需要監管的是我們人的本性,而不是經濟。我們的經濟只不過是我們狹隘的單邊思維的產物:接受,接受,為了自己的私利更多地接受。
今天,人類必須要認識到,在我們所有的計畫中,我們都應該將別人考慮進來是符合我們自己的最佳利益,否則所有計畫都將失敗。
因此,從危機中將我們拯救出來的計畫的第一步應當是,共用資訊並提供有關我們所處的世界的實際知識,也就是讓所有人認識整個世界是一個全球性的並且相互依存的整體,而這就是鐵的真實的現實,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現實。
人們應該知道存在著兩股控制著世界的力量。第一股是接受的願望,這在經濟學家叫做「利益為導向的經濟」,即資本主義;第二股力量是給予的願望,其目的是促進整體的繁榮與福利。
簡單地講,在當前的金融交易中,每個人都必須獲得利潤,否則任何人都不會獲利。準確地說,這裡的「每個人」,並不是指合同中的雙方,而指整個世界的所有人。
這是否意味著,在每一個新的交易或協定達成之前,有關各方必須敲開世界上每一家的門,解釋提議的交易,並要求每個人簽字同意呢?這將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所有這一切都只意味著,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態度,要考慮到每一個人的利益,而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利益。例如,每當一個新產品推出時,該產品的製造商的目的都是打敗競爭對手,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我們稱這個過程為「資本主義」。然而,最終,真正發生的卻是企圖「竊取」那些已經在市場上的客戶,而這被認為是公開承認的準則。
同樣,今天的銀行不再致力於推動搖搖晃晃的衰退的經濟或是協助想要創業或購買房屋的人。銀行只想著一件事:為其股東(業主/董事)賺取盡可能多的利潤。如果他們必須支付較低層員工的可憐的工資,或給予人們刑事上不負責任的貸款,然後出售這些貸款給保險企業,而後者又將它們像燙手山芋一樣一路傳遞下去,直到它最終出現在某個受騙者的手中,而這一切都是「普通商業」的一部分。而這一切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每個財政季度結束時,在資產負債表的增加項目中寫上數十億的數字。
而且,這種態度並不僅僅專屬於銀行。實質上,每個商業企業都是如此經營的:從保險公司、銀行、對沖基金到家庭雜貨店。我們稱之為「自由市場經濟」。
然而如今,我們都必須認真檢查一下我們的系統,看一看我們到底在哪裡出了問題。當我們真的這麼做時,我們將會看到,在我們的這個世界上有銀行或保險公司並沒有什麼錯。
銀行的存在本來是件好事,因為沒有銀行,我們的夢想就無法得到資金的幫助。保險公司也是某種積極的力量,因為它們維持了在出現某種特別情況時,我們不至於流落街頭。
在我們的所有行為當中,唯一要改變的只是我們的意圖,而不是我們的行為。如果我們大家都以不僅僅只造福於我們自己或我們的股東為目標,那麼我們和我們所有的客戶都將會因為人們相互信任而興旺發達。
顯然,涉及到金錢的問題時,信任是首當其衝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目前(指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銀行之間已不再互相信任其他銀行,保險公司也不再信任銀行或彼此之間,甚至沒有人相信借款人,因為借款人不相信企業主不會在第二天解雇他們,而企業主本身又依賴於市場需求,而如今這些時日沒有人相信市場。
這一切都迫使我們回到原點:研究自然的法則。我們將不會互相信任彼此,直到我們瞭解清楚了我們自己以及整個現實是如何構成,然後,我們才能共同決定遵循那個內在的平衡公式。當我們這樣做時,借款人將會相信雇主,雇主將會相信銀行,銀行將會相信保險公司,而每一個人都會相信市場。
因此,在我們沒有學會做為一個單一的團結的人類大家庭來運轉之前,我們不可能從這次經濟衰退中復甦。但是當我們學會並且這樣去做的時候,我們就不僅會擁有舒適的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還會有舒適的未來,並且不僅是我們,還包括我們的孩子及我們孩子的孩子們的未來。
1 關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對話
──人性的基本原理
2008 年11 月2 日
A. Kozlov: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午安。今天國際卡巴拉學院的院長麥可• 萊特曼博士正在接待一位客人—萊昂納多• 馬卡龍先生,他是俄羅斯最大媒體控股公司「莫斯科Pronto」的董事,俄羅斯期刊出版社協會副會長,莫斯科國立新聞大學的教授兼廣告和市場行銷專業的科學顧問。
馬卡龍先生:感謝你邀請我來。尤其因為我剛從美國來到以色列,給大家帶來了新的新聞,如果有人稱它為新聞的話。在此正好有機會拿它與在以色列發生的事做一比較。
A. Kozlov:我們向萊特曼博士提出第一個問題。現在大家都看得出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正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人人都在思考和評估這場危機,很多關於危機的評論和分析資料已出版。我們想知道你對此次危機的看法。這次危機有什麼特點?它與以前的幾次危機有什麼不同?
萊特曼博士:這次危機與以前所有危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全球性,這是我們對它的正確叫法。當今人類這麼定義它也是對的。大致說來,卡巴拉幾千年前就談論過危機問題。早在八十年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卡巴拉學家巴拉蘇拉姆曾在他的文章中談到過關於人類全球化的問題,談論人類將達到一個全球化的層面,並論及我們這種聯繫的全球性。
今天,這種現象被我們稱為「小小的地球村」、「蝴蝶效應」、每一個人都完全相互依賴等等。然而,當我們發現這種全球性的相互聯繫這一現象的時候,我們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我們應該以某種方式聯合我們所有的願望、需求、勞動產品或礦產資源、我們整個的勞動力市場以及我們所有的積蓄。人類在這種情況下該會怎麼做—這還是個未知數。像往常一樣,每個人自然地想奪取盡可能多的資源為己所有。卡巴拉科學認為,假如我們現在已經全球性地相互聯繫在一起了,那麼我們將沒有其他單一的選擇。要不是我們做為一個整體處理當前的危機,就是會飽受自然越來越嚴厲的打擊,直至毀滅,無論如何,我們都將被迫相互聯繫在一起。而且,這種相互聯繫應該是建立在一種良好的、正確的對待全人類的態度基礎之上的。我們應該達到一種與自然界完全平衡的狀態。
換句話說,全球平衡是絕對的、普遍的、一體的。而這正是當今危機的癥結之所在,一方面,客觀上我們全人類已經是一個單一的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整體,這要求我們必須以整體利益為最高利益,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每個社會形態卻還一直停留在在利己主義的思維和行動模式上,沒有跟上這種時代變化的環境。
現在的危機只是顯示當今人類與自然界間出現的失衡和不和諧的第一批徵兆,表明自然要求我們以同樣的相互聯繫的方式與它相適應。因為我們的利己主義以及我們其他的所有需求、品性和能力正逐年甚至逐日在飛速地增長,顯然,假如我們繼續以相同的自私自利的方式發展的話,那麼我們將與自然及它的普遍的平衡法則越來越背離。那麼,這次危機只會是危機顯現的第一徵兆,更嚴重的危機還在後面等著我們。
這是卡巴拉描述出來的當前我們所處的狀態和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對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因為我們不可能按照我們的意志逃避它,我們也不可能再更大程度地與自然相互割裂,也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存在。因此,我們所有人和每一個人的未來都依賴於我們的明智決斷,也就是遵從卡巴拉智慧描述的自然法則。沒有人能逃脫這個法則的約束,因為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全球性相互聯繫的發展層面。這正是卡巴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雖然卡巴拉智慧中有很多細節和微妙的地方需要進一步理解,但這是基本的主題。
A. Kozlov:謝謝!我想問一下我們的客人萊昂納多對此有何評論。我們知道你所從事的工作使你有大量的時間去環遊世界。你訪問美洲和亞洲,去中國和俄羅斯……你對這一現狀有什麼看法?你是什麼樣的態度?世界是怎麼理解危機和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目前,整個世界對已出現的這個現象瞭解到了什麼程度?
馬卡龍先生:在我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請問萊特曼博士一個問題:對你來說,難道不覺得我們能向人們解釋他們有義務關愛他人這個問題太天真了嗎?縱觀整個歷史,特別是任何經濟發展的歷史—尤其是商業的發展,商業首先是建立在佔取他人便宜的基礎之上的。你只能靠佔別人的便宜獲利。那又怎麼能在人或國家等主體之間建立起這樣的一種經濟關係—一方面它能發展經濟,而另一方面又不佔他人的便宜呢?
萊特曼博士:我知道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首先,我認為經濟不應該再沿著這個到目前為止一直以來這種相同的方向發展下去。經濟發展的目標應該在其發展方向上進行根本性的改變。人們應該像認識地球是圓的那樣,也能認識地球上的一切都是屬於我們大家的,人類生產的一切也是屬於全人類的。換句話說,人們應該公正分配、公平地接受、利益均衡。這聽起來像是一場白日夢或是一種不可能的做法。這是個「太陽城」,純烏托邦式的。但遲早……
馬卡龍先生:這是共產主義實現時的最高理想境界。……
當代最著名的卡巴拉學家麥可.萊特曼(Michael Laitman) 博士
麥可.萊特曼是本體論和知識理論的教授,擁有哲學和卡巴拉科學的博士學位。萊特曼博士在過去的三十多年時間內,對卡巴拉科學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已出版了四十多本卡巴拉科學著作,並以幾十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發行。
萊特曼博士在很多年前就預見到了人類現在面臨的危機狀態,並成功預測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且在2008年就警告人們採用那種過去曾經成功應對危機的方式不但不會解決目前的危機,而且會引發更大的危機,而這正是現在正在不斷惡化的歐債和美債危機......
為了指引人類正確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全面危機,萊特曼博士領導的阿斯拉格研究會(ARI)正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合作以提供人類在應對當前的全球化帶來的越來越巨大的挑戰所需要的在教育方向上做出的調整。並為解決危機提供唯一他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卡巴拉科學在被隱藏幾千年之後在今天出現並開始在世界流行,為的就是向人們揭示隱藏在自然中的客觀規律。從而透過揭示人類一直渴求的自然規律,幫助人們應對全球性危機的挑戰,發現宇宙創造和生命存在的意義。
看不見前方,人類將滅亡!
“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people perish.”
——Proverbs, 29:18 Old Testament 箴言《聖經》
卡巴拉智慧揭示危機的原因和危機的救贖
Kaballah on Crisis, Its Cause and Redemption
國際巨星瑪丹娜說:「卡巴拉的思想,讓我告別了過去,找到全新的自己。」
當然,卡巴拉思想同樣的能夠帶給你對生命存在價值的深層啟發。
沒有問題可以在產生了它的那同一個意識層面上被解決。—愛因斯坦
人類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機的根源都出在,我們對這個世界、宇宙的進化發展以及我們人類在這個進...
作者序
前言
拯救就在你自己的選擇之中
「沒有遠見,人類將滅亡。」〈箴言〉,29:18,《聖經》
「沒有問題可以在產生它的那同一個意識層面上被解決。」
─愛因斯坦
人類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機的根源,都出自於我們對這個世界、宇宙以及我們自己是誰的無知?
實際上,人類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必然的,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危機和災難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的名詞,人類的文明史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部危機和災難的歷史,人類正是在應對危機和災難中成長的。但是如果說我們在歷史上好像無論如何都「成功」地應對了危機和災難的話, 那麼,現在人類面臨的全面危機卻讓全人類感到束手無策甚至開始絕望。
難道真的像愛因斯坦所講,如果我們不超越我們自己現在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上的話,我們面臨的問題就不可能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上得到解決?那麼假定愛因斯坦講的是真的,而且我們目前的處境也使得我們不得不認為愛因斯坦的斷言是正確的。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危機災難應對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人類在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上的無助和無能。至今,人類已經嘗試了各種主義和制度,嘗試了各種手段,任其為宗教的、哲學的、科學的或經濟的手段等,但似乎任何思想、任何主義都沒有實現其初始時的美好承諾, 人類不但沒有真正從根本上解決任何其面臨的問題,反而越加深入地陷入了更大危機和絕望的泥潭,以致於到了一個全球毀滅的地步。
現在,無論是小到個人、家庭還是大到國家,人類在各個層面上遭遇的無助和對問題的無解其實正是人類解決問題的歷史的寫照。但實際上,按照卡巴拉智慧,到達一種無解和絕望的狀態是真正拯救的開始。
無解是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遭遇到的情形,而拯救只有在我們對以前的應對方法感到絕望,超越過去並提升到一個新的意識層面上找到解決的辦法時才能實現。當我們透過反思,發現並承認我們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意識層面不可能解決危機和問題的時候,那個終極解決問題的時機才會出現。正是這種無助和絕望的感覺迫使我們去反思我們的過去和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迫使我們從歷史的視角、全球的視角、全人類和全宇宙的視角來審視人類文明的歷史,看我們在哪裡錯了。
人類現在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歷史機遇點上。實際上,自宇宙大爆炸以來一百四十多億年的進化就為著這一天的出現和到來。這一天的到來伴隨的,不是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任何一次革命、主義或王朝的更替,更不是地球毀滅、人類滅絕的世界末日。而是需要人類在意識層面上的一個徹底的飛躍。如果我們能夠透過認識到危機和災難背後隱藏著的宇宙創造的奧祕和其背後的宏偉藍圖,那麼拯救的時機就會到來,那時,人類將不但不會痛恨和咒罵危機和災難,我們甚至會擁抱和親吻危機和災難。因為正是災難和危機告訴了我們錯在哪裡,從而幫助我們找到那條通往光輝燦爛的明天的道路。
而要提升到這一新的意識層面,則需要我們思考、反思並回答那些曾經折磨著我們人類心智的、直至我們不再願意去面對的有關生命意義和宇宙創造的根本性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危機就不會結束;因為這正是所有危機和災難發生的原因。
歷史上所有的思想、宗教、哲學都看到了是人類的慾望導致了人類所有的邪惡、痛苦、戰爭和掙扎,因此,都試圖去壓制或是去馴服慾望。那麼,人類的慾望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產生的?最重要的,它為什麼產生?它產生的目的是什麼?它要把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地球(宇宙) 帶向何方呢?
歷史已經證明,想要壓制或馴服慾望以達到或實現幸福人生的所有嘗試都沒有成功。人類的慾望不但沒有消滅或降低,反而在不斷增長並達到了一個足以使人類毀滅的程度。實際上,慾望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被消滅,道理很簡單,大家試想一下:一旦人類沒有了慾望,這個世界會怎樣,文明和歷史的車輪是否會戛然而止呢?而且,實際上慾望根本不可能被壓制住,因為慾望根本不受我們人類自身的控制,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強烈。就像積聚的火山終究要噴發一樣。這個慾望曾經使歐美發達國家實現了工業和現代化,現在也正在伴隨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和印度等國近幾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就是被壓抑了幾千年的欲望的火山噴發所導致的結果,或者多少有某種關聯。但問題是這種迅速噴發的結果是,經濟發展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卻被破壞了,美好的未來好像也漸行漸遠,而我們的發展真正在追求的幸福感則被對生活的不安全感,人生的空虛,災難的恐懼,未來的焦慮,等等所取代,或是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難道人類的命運註定就是:生不由我,死不由我,就連我們在生與死之間活在這個人世的短暫時間內的命運都是這樣目標盲目,過程無助, 結果悲慘嗎?就在我們眼前,曾經輝煌的美國道路,歐洲道路,日本道路……都遭遇到了死胡同,中國道路還在艱難摸索,但是已經險象環生。難道我們人類追求幸福的努力註定會以全人類的毀滅作為終結嗎?
如果,你還像現在或昨日那樣,繼續在生活的洪流中隨波逐流,或者正像美國前總統約翰‧ 甘迺迪所說,「真相最大的敵人不是惡意謀劃, 也不是不誠實的謊言,而是那些人們一直相信卻不真實的神話。」繼續被那些虛假的目標和神話矇著雙眼,而「看」不見前方的話。那麼,答案是:是的,我們將會毀滅。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像卡巴拉的巔峰著作,寫於大約2000 年前的《光輝之書》所說,「將你的心向我敞開一點點,我會將整個世界揭示給你!」,將那些所有我們曾經認為已經掌握的「真理」和「神話」放在一邊,不設置任何阻礙,真正敞開我們的心扉,接受卡巴拉智慧流經我們的心田,滋潤我們乾渴的心田,讓那個深藏在我們心底最深處的「心裡之點」衝破奴役著我們的自我的桎梏,孕育生長出來,從而引領我們找到那條隱藏著的通向永恆和完美的道路的話,答案則是:我們將會步向永恆和完美的未來!
我們人類現在正處在一個抉擇的十字路口,我們現在的處境就像在一個前後左右都是懸崖峭壁的山尖上,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往前走,無路;往後走,無路;往左走,無路;往右走,無路; 上不去;也下不去,那麼,第一,是否有路?第二,路在何方?
所以,生存還是死亡的選擇,是一次真正的自由選擇,是一次意識的覺醒,是一次超越,是一次絕望中的回頭一瞥,是敞開的心扉對真理智慧的接受。拯救就在你自己的選擇之中。就在對你自己的認識過程當中。
本書由當代最偉大的卡巴拉學家麥可‧ 萊特曼博士的一本著作、五場精彩對話和三篇演講所組成。
第一部《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機中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是萊特曼博士專門針對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後分析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如何應對危機,使自己變得真正強大的針對性著作。
第二部由萊特曼博士在不同時期的五次精彩對話組成:內容涉及經濟危機、自然災害、戰爭與和平、愛和婚姻幸福和利己主義的目的等非常深奧又與我們切身利益相關的主題。相信讀者會從中找到某些困擾著我們整個人類和個人的問題的答案或啟示。
第三部由萊特曼博士早在2006 年前後,在世界智慧理事會年會等會議上的發言稿所組成。
我們今天將這些萊特曼博士寫於早些年間的著作、對話、演講編輯成一本叫做《拯救》的中文著作,一方面,是這些早期著作蘊含的永恆真理,正好可以透過在這幾年頻繁發生的各種危機和災難得到印證。另一方面,萊特曼博士所傳達的應對危機方法在危機四伏的今天更具有現實的意義。因為畢竟這個智慧就是今天人類真正需要它的時候,才會揭示給人類並指引人類走出危機,邁向真正光輝燦爛的明天的。
前言
拯救就在你自己的選擇之中
「沒有遠見,人類將滅亡。」〈箴言〉,29:18,《聖經》
「沒有問題可以在產生它的那同一個意識層面上被解決。」
─愛因斯坦
人類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機的根源,都出自於我們對這個世界、宇宙以及我們自己是誰的無知?
實際上,人類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必然的,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危機和災難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的名詞,人類的文明史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部危機和災難的歷史,人類正是在應對危機和災難中成長的。但是如果說我們在歷史上好像無論如何都「成功」地應對了危機和災難的話, 那麼,現...
目錄
第一部 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機中變得強大
第一章 危機的種子
1. 擁有地圖和指南針,卻還是迷了路
2. 來自文明搖籃的教訓
3. 願望的洪流
4. 有關這兩種願望的祕密
5. 慾壑難填的人類
6. 細胞式的團結
7. 走出山脈
第二章 向自然學習
8. 離開那片森林的道路
9. 創造一個關懷的媒體
第三章 獲得平衡的過程
10. 如何透過藝術塑造新的態度
11. 在歌曲和音樂旋律中發現平衡
12. 錢、錢、錢
13. 正確地教育孩子
14. 是的,我們能夠(而且必須)
15. 健康並保持健康
16. 保持冷靜
17. 我能做些什麼?
第二部 萊特曼博士有關危機和其解決之道的對話
1. 關於世界金融危機的對話
2. 關於自然災害的根本原因的對話
3. 在天和地之間永恆的的戰爭
4. 關於愛和婚姻
5. 利己主義的目的
第三部 萊特曼博士有關危機和解決之道的演講和對話
1. 危機和解決之道
萊特曼博士於2006 年在瑞士阿蘿莎「世界智慧理事會年會」上的發言
2. 和平的希望
萊特曼博士2006 年1 月在瑞士阿蘿莎「世界精神論壇」上的演講稿
3. 經典的卡巴拉智慧和迫切需要的全球意識的進化
萊特曼博士於2006 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智慧與科學的對話:新的全球意識」論壇上的演講
附錄
1 有關卡巴拉的基礎知識
2 其他卡巴拉著作
3 有關Bnei Baruch 國際卡巴拉教育和研究中心
4 如何聯繫我們
第一部 拯救你自己:如何在世界危機中變得強大
第一章 危機的種子
1. 擁有地圖和指南針,卻還是迷了路
2. 來自文明搖籃的教訓
3. 願望的洪流
4. 有關這兩種願望的祕密
5. 慾壑難填的人類
6. 細胞式的團結
7. 走出山脈
第二章 向自然學習
8. 離開那片森林的道路
9. 創造一個關懷的媒體
第三章 獲得平衡的過程
10. 如何透過藝術塑造新的態度
11. 在歌曲和音樂旋律中發現平衡
12. 錢、錢、錢
13. 正確地教育孩子
14. 是的,我們能夠(而且必須)
15. 健康並保持健康
16. 保持冷靜
17. 我能做些什麼?
第二部 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