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作家薇薇夫人如何從畫畫中釋放自己,讓心更開闊;
看作家廖玉蕙如何從寫作裡找到幸福的最佳詮釋;
看中華?信所董事長趙文華,如何充分詮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髓;
看茶人賴鳳琴如何從洗頭小妹,透過不斷學習,在茶的世界開發自己;
看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如何在大企業裡優遊自得,發揮自己所長;
看舞蹈家李昕為何棄醫從舞,從佛朗明哥舞裡,讓心靈更自由。
透過這六位的故事與智慧對話,讓我們看見台灣50~80歲的熟齡女人,在不同的領域隨心揮灑,創造出自己新的天空,並且能越活越美麗,老得優雅而快樂。
作者簡介:
簡宛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育碩士,創辦北卡洛麗中文學校(1977至今)與北卡書友會(1990至今),並擔任第六屆海外女作家協會會長(2000~2002)、中央大學駐校作家(2009~2011)。
從事文字創作三十年不墜。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中山文藝獎、海外華文著述獎等,曾任海外女作家協會會長,能寫能譯。2000年被選入美國專業人員名人榜(National Register's Who's Who),並以所學專長,譯介及策劃教育心理叢書,廣受喜愛。譯作《愛‧生活與學習》(遠流出版)獲《中國時報》票選推介為四十年來最具影響力之書。近年來邀請海內外作者共同編寫百餘本兒童文學作品,多次榮獲兒童文學小太陽獎及金鼎獎。2010年榮獲五四海外文學獎。
著作包括:《我愛科學──6位女科學家的生命態度》、《黃金歲月逍遙遊》、《他們只有一個童年》、《如何教養負責任的孩子》(以上均為遠流出版)、《給愛兒的二十封信》、《與自己共舞》、《用心生活》(以上均為三民出版)、《用真愛說故事》(健行出版)、《愛的協奏曲》(聯合文學出版)等三十多本散文及教育生活作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真誠推薦(排序依照來稿先後)
做個逐夢的彩蝶 洪蘭(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書中的六個故事個個精彩,很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我想到這句話:「一生平凡事,平凡過一生,做好平凡事,一生不平凡。」和這六位一樣,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是在她們身上,卻能看到不平凡的地方。
值得台灣女人認真效法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一邊看這本書,一邊想著我這些年來最常與朋友分享的一本書《活得好》(Aging Well)。作者George Vaillant是哈佛醫學院精神科教授,他追蹤同屆哈佛畢業生長達五十年,結果發現個性、價值觀、修養、生活態度是一個人快樂活到老的必備條件。而這些快樂又長壽的老人共同的特質是:有利他(altruistic)精神、有受挫應對力(coping)、有昇華(sublimation)的能力、有幽默感(sense of humor)、有前瞻(anticipation)的能力。同時,他們有好的生活習慣,不菸、喝酒不過量、規律運動等,有穩定的婚姻關係。
我不得不說,《越活越美麗》的六位美麗熟齡女人的生命正好印證了Vaillant教授的研究理論,真的很值得台灣女人認真效法。
一本寫給台灣熟齡女人的本土創作 王榮文(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聖經》有一句話:「雖然我們外在的身軀漸漸衰敗,我們內在的生命卻日日更新。」人當然不能免於年齡的增加,身軀也只會越來越衰老,但我們卻可以避免心靈的老化,讓內在生命越來越豐富。
透過人生閱歷豐富的簡宛,我們不但可以看到六位熟齡女人的故事以及與她們之間撞擊出來的精彩對話,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她們不受年齡限制,保持好奇心和不斷學習的精神。台灣正逐漸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如何規劃自己人生的下半場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書市卻相對缺乏這一族群的本土創作,這本書就是特別寫給台灣熟齡人的本土創作。
文化創意讓她們越活越美麗 吳靜吉(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教授)
一些《青年的四個大夢》的讀者問我:「什麼時候要寫一本中老年人的四個大夢?」
《越活越美麗》這本書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書中的六位主角加上作者,正好是實踐中老年四個大夢的七賢女。
心理學家愛你可深(Erik Erickson)認為人一生的心理社會發展必須經過八個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會面臨危機,解除危機之後,人就逐步學會自信、自主、自發、創意、勤奮、自我認同、親密關係、繁殖開發、自尊圓滿的種種特質,七賢女都擁有這些特質。
要越活越美麗除了必須具備這些特質以外,還需要對生命懷抱熱情,積極參與藝文活動和發揮文化創意,這正是這七個賢範的生活寫照和成長軌跡。
推薦序
做個逐夢的彩蝶 洪蘭
在一九五○年時,人的平均壽命才五十出頭,拜醫學進步之賜,現在的人越活越長,八、九十歲的人比比皆是。最近美國一位六十五歲的「老嫗」登上地球七大洲的最高峰,包括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南美的阿空加瓜山、澳洲的哥斯高山,以及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些年輕人都不一定爬得上去的高峰,六十五歲的她做到了,下山時她說:「年齡不是問題,心態才是。」的確,這是心態的問題,所以我很高興看到這本有關心態的書出來,讓我們看看人生究竟應該怎麼活,才會越活越有精神。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本書經過簡宛的精挑細選,找到六位值得我們借鏡的「典範」,簡宛的文筆不用我多說,她採訪這六位活得精彩的女人,把她們的人生經驗寫出來,當然更值得一讀。
我在看這些文字時,也彷彿聽到我父親在對我說話,因為書中俯拾即是人生道理,例如賴鳳琴從洗頭的小妹,努力存錢在台北東區買了自己的工作坊,這是許多上班族都做不到的事,她卻做到了。她說,如果賺一萬就存九千,除了付學費學新的東西,如茶道,以外她一毛不花,一心一意,就為了有朝一日擁有自己的房子,這種精神很令人感動。我父親常說:「用錢尾不用錢頭。」如果今天賺了一九五二元,那麼存一九五○元,用兩元就好。賴鳳琴就這樣一點一滴地存了錢,不但買了兩間房子,而且還有餘錢被壞朋友騙,可見存錢頭的力量。真可惜,她沒有早一點認得我父親,不然她就不會被騙了,因為我父親的借錢哲學是:「如果你要他還,就不要借;如果你不要他還,才可以借。」「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勤能致富,儉則無匱」,真是處世的金玉良言。
書中的六個故事個個精彩,很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我想到這句話:「一生平凡事,平凡過一生,做好平凡事,一生不平凡。」和這六位一樣,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是在她們身上,卻能看到不平凡的地方。我因為自己也有寫專欄,將心比心,很同情薇薇夫人每天要擠一篇專欄出來,難怪她一退休就立刻拜師去做真正想做的事。雖然她的專欄寫得很好,也陪伴了許多人的成長歲月,但是任何東西只要有「逼迫」的成分在內,就不好玩了。
薇薇夫人幫了很多人的忙,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遠流出版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遠流剛成立時,急需一本好書來打響名氣,並帶入現金。薇薇夫人是知名的暢銷作家,她的書一定熱賣,遠流董事長王榮文當時還是個騎著摩托車的年輕人,他很想要出版薇薇夫人的書,在去跟薇薇夫人見面的路上發生車禍,顧不得身上掛彩,他扶起機車就先趕約會,終於簽到薇薇夫人的書,遠流從那以後就一路扶搖直上。我對薇薇夫人也一直心存感激,因為王榮文是我先生的死黨,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遠流了。
這本書的封面是薇薇夫人畫的〈豐富〉,為什麼選這幅畫呢?因為台灣的蝴蝶蘭很美,像個矜持有內涵的少女,花期久而耐看,像台灣女性的特質。花上的那隻蝴蝶,是所有女性的憧憬,女生都希望化身彩蝶,自由地飛翔。傳統上,女性是被束縛的,如果不是有形的,至少也是無形的:有了家、有了孩子,連薇薇夫人這種才女都不得不放下筆去洗衣做飯。所以賴鳳琴說,當自己有能力養活自己時,又何必一定要結婚,不如自由自在地做個逐夢的彩蝶,快樂地過一生就好。
這本書的書名《越活越美麗》取得非常好,因為能活出自信,就一定美麗了。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名人推薦:真誠推薦(排序依照來稿先後)
做個逐夢的彩蝶 洪蘭(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書中的六個故事個個精彩,很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我想到這句話:「一生平凡事,平凡過一生,做好平凡事,一生不平凡。」和這六位一樣,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是在她們身上,卻能看到不平凡的地方。
值得台灣女人認真效法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一邊看這本書,一邊想著我這些年來最常與朋友分享的一本書《活得好》(Aging Well)。作者George Vaillant...
章節試閱
讓心開闊,世界就是任你揮灑的畫布
──薇薇夫人的「吶喊」
簡介
樂?軍(薇薇夫人)
一九三二年生於安徽,一九四九年參加孫立人將軍籌組的「女青年大隊」到台灣受訓,後來成為台灣知名作家、畫家。曾擔任《國語日報》社長、《世界日報》〈家庭〉版主編、華視婦女節目《今天》主持人,並為《聯合報》「薇薇夫人專欄」執筆長達二十六年,也為新中國出版社《吾愛吾家》月刊執筆專欄,對於情感、家庭問題等的獨到見解,使她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從國語日報社長退休後,擔任《康健》雜誌顧問一年。
現為畫家、自由作家,著作除連續六年高踞暢銷書排行榜的《一個女人的成長》,還有:《美麗新生活──樂在退休》、《生活裡的詩情畫意》、《一個男人的成長》、《情感與人生》、《人生四季──春》、《問世間情是何物》、《馬可波羅、人情練達、聖潔的花蕾:德雷莎修女》、《新甜蜜家庭》、《一個女人的成熟》、《牽手情話》、《從中年出發》、《生活裡的詩情畫意》等多部暢銷書,並主編過多套幼教叢書。
智慧女人代表──薇薇夫人:畫出人生閱歷
【小標】認識一百年的好朋友
薇薇,我們都這樣叫她,當年以「薇薇夫人」之名為《聯合報》寫專欄,內容寫夫妻、兒女、婆媳、人間百態,風靡六、七十年代的台灣。我那時正在康乃爾大學,身兼媽媽、學生與圖書館館員,時常一頭埋進寫作就忘了家裡的老老小小,忙得恨不得自己能有三頭六臂,一天有四十八小時可揮灑。
《世界日報》在美國發行後,薇薇主編家庭版,我偶爾會寫些談親子的文章給她。等我回國在她主持的華視「早安」節目裡,雖沒有預先排練,我們卻暢談無阻,也許是經由文字相交的心靈,自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
這幾年每回台灣,我總會找薇薇及一些老友歡聚。有一天,朋友突然問:「薇薇,你和簡宛認識幾年了?」
「一百年。」她毫不遲疑地大聲回答。這就是薇薇,開朗,爽快,毫不做作。
七○年代初期,我從美國回台探親,在妹妹靜惠家初次見到薇薇夫人。那年靜惠剛從美國完成學業回台定居,常與一群愛好文學藝術的朋友不定期聚會,除了薇薇夫人外,還有鄭淑敏、樊曼儂、林懷民、奚淞等人,他們至今依然與薇薇保持深厚的情誼。
有人相識十八年,還形同陌路,有人認識幾天,就能成為莫逆。我和薇薇當然不只認識十八年,雖然我們中間隔著太平洋,真正能相聚的日子並不多,但在歲月的流逝中,經由文字串連起來的情誼,卻使我們親如姊妹,也難怪她會說,我們已認識了一百年。
【小標】退休後的新生活
二○一○年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抵達台北時,正巧趕上薇薇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的畫展開幕式,酒會中她瀟灑依舊,一身輕便的牛仔褲與皮夾克,帥氣十足。歲月沒在她美麗的臉上留下絲毫痕跡,誰也看不出她已是坐七望八之年。更令人欽佩的是,她退休的第二天就開始學畫,立即拜奚淞為師,不但實現了深埋心中多年的夢想,至今已舉辦四次展出。
問她為什麼等到退休後才開始作畫?「因為沒有時間與空間啊!」在過去泰半的歲月裡,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奉獻給工作、家庭的她,感慨地說:「我要照顧三個小孩,家裡也沒有我的私人空間;我每天還得寫專欄,有交稿的壓力。那時家裡連多擺張桌子都算奢侈,更何況還是擺畫架。所以,只能放在心裡想想而已。」
現在只要一提寫作,薇薇就會哇哇叫著:「不寫了,不寫了,我退休了。」我可以了解那是一段緊迫而令人喘不過氣的歲月,寫作於她是工作,不是嗜好。工作會使人身心疲乏,特別是有壓力的工作,所以有退休之必要;反觀如果是嗜好,卻會使人永保青春的活力。瑪莎‧葛蘭姆在七十七歲時重回舞台表演,成為最年長的舞蹈家,歌德到八十一歲才完成不朽的巨著《浮士德》,他們都是因為享受嗜好而非工作。
我們對「退休」應該有更好的定義,退休是指工作上的退休,不是生命中的退隱,薇薇拿起畫筆,學習嶄新的事物,正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學習使人保有赤子之心,對生活充滿好奇,自然不知「老之將至」,這大概是薇薇能保持年輕不老的祕方吧?她從公職退休,卻保有學習的快樂,因為有兩大嗜好--讀書與繪畫,所以日子過得輕鬆愉快。
也許源於自身的感受,加上數十年的專欄寫作經驗,大半生傾聽婦女姊妹的心聲,薇薇心中必然擁有許多感同身受的感慨與悲憫,她收集了許許多多實際生活裡婦女的聲與生活百態,她也並非一路都是順心如意的,她用筆寫了三十年專欄,現在用畫筆釋放出來,從畫作中,我們彷彿也能聽到從心底深處發出的吶喊--那是薇薇式的吶喊。
對,就是吶喊,並非石破天驚的嘶吼,而是她內心的渴望,經過時日的累積與壓縮,經過她的意志力,把吶喊透過畫筆,傳遞她內心的關懷。她以畫筆直接呈現,藉此將心中的困苦完全舒展,使退休後的日子過得更加精彩。我始終深信有選擇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薇薇退休後不再有牽掛,也不再受制於任何人,得以一圓嚮往已久的夢想--繪畫,開始她另一段樂活新歲月。
那次畫展的主題是女人,與前兩次畫展完全不同。至於為什麼要畫女人,薇薇覺得她接觸到的女人問題太多了,女人的心也比男人複雜得多。她畫了一系列的美人魚,因為在童話裡,美人魚為了追求愛情寧可斷尾。而薇薇畫的美人魚,並不僅止於追求愛情,而是陷入困境中的女人,表達出女人處境是不一樣的。比如,美人魚應該在大海裡逍遙自在,薇薇卻把美人魚搬到樹上,讓她困在上面;或是把美人魚放在一個小小的水池裡。
薇薇也發現,現在社會上很多女人被當成玩物,於是畫了一個女人置身於很大的銀盤上,旁邊有美酒。還有一個作品的靈感,來自成為新聞焦點的名牌包包,她畫了一棵樹,樹上掛了很多名牌包包,有個美人魚在山坡邊看著那些包包。這些畫都是想表達女人複雜的處境與心境。她說:「我覺得美人魚上了岸,就與一般女人無異,很想要這些東西。還有,女人若要與眾不同(當然男人也一樣),在女人堆裡,可能就要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像我畫了幾張畫,其中一張是在櫻花園裡,有個披著白紗的新嫁娘,周邊圍繞著裸體的女人。大家看著這個新娘的眼光,也許有羨慕,也許有嫉妒;而這個新娘看她們的眼光也不同:『我穿得這麼漂亮,你們怎麼都沒穿衣服?』在畫的時候,我心裡充滿這類想要表達的觀點。當然有人會認為畫裸體不妥,但女人的裸體確實很美!」
畫畫的世界海闊天空,讓微微的思想跳躍靈動,怎樣幻想都可以,她覺得自己唯一後悔的,就是開始得太晚了。
【小標】用豁達心胸面對生命的無常
我很好奇,薇薇是否也曾有無奈與困境時?認識她多年,幾乎很少聽到她抱怨什麼,總是一派開朗樂觀,她覺得這一切要感謝她的父親。
薇薇的父親畢業於杭州藝專,在戰亂年代為了家計,只好當公務員,無法實現當畫家的心願。母親過世得早,她在觀念上受父親的影響很深。她父親的思想非常前衛,那個年代的高中女生得用布把胸部纏起來,她父親為此竟跑到學校和校長說,要讓女孩子胸部自然發育才行。帶她和妹妹散步,講的是宇宙間的奧妙,例如太陽黑子對人類影響,完全不在生活小事上教誨。這樣開放的教育方式,造就她自主開放的個性,以及開闊的胸襟與視野。
她自認是個傳統女人,把照顧家庭和子女列為優先,卻絕不會喋喋不休,也從不對人發牢騷,她常說:「我最不能忍受女人的喋喋不休,誤以為無微不至就是愛,把照顧丈夫當成自己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學會照顧自己。」如果了解她如何把丈夫從一個「茶來張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傳統老爺,改變成一個能屈能伸的家庭「煮夫」,學會煮飯煮菜,大概就能一窺她超人的處理困境之道。
薇薇有一幅名為「離去」的畫作,畫面裡一個從林中漸隱而去的身影,我彷彿聽得見當年她中年喪子時的巨大悲痛之吼,她最愛最疼的兒子,因為工作意外而過世,還來不及細思,一切已結束……
從喪子的巨大震撼中走出來後,幾年前又遭逢喪偶之痛,讓薇薇體悟生命的無常,「人類短暫的生命,與宇宙恆常相比,簡直微不足道。」今日的她對很多感情與親情的態度,已超越世俗,她要自己「絕不做抱怨的女人,而要做成熟、健康又快樂的女人」。她確實是放下了包袱,即使死亡也不足為畏。
她先用筆傳遞了對婦女的關懷,後來用畫表達了內心長年的呼喊,更用日復一日的生活,修練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坐七望八的她,我還可用「明眸皓齒」來形容,薇薇真的做到她自己所說的「成熟、健康又快樂的女人」。健康有部分雖然來自於良好的遺傳基因,但是堅持的毅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二○○○年,海外女作家大會在北卡(北卡羅萊納州)召開,薇薇與齊邦媛教授應邀來演講,讓與會的作家姊妹們至今難忘。齊教授充滿大智慧的「內視野」已成為海外女作協的典範,而對薇薇年過七十仍然健康美麗更是大為驚艷。薇薇不僅腰直胸挺,而且眼不花,耳不聾,問起她的健康祕訣,她毫不穩瞞,利用會後時間,找了會場大廳的一處空間來當場示範。
只見她把雙手伸直舉起,貼近雙耳,踮起腳尖,步行二十分鐘。大夥兒一起跟著她走,有人走不到五分鐘就叫停,「其實應該走三十分鐘。」她邊走邊說:「但是剛開始先少走一點。」我們早已氣喘噓噓,她卻仍然神閒氣定。最後大家都投降了,看看手錶,還不到十分鐘。
「這是動禪,能防止下巴下垂,又能提肛健身。」她說,這個運動她已經做好多年。看著她那美麗的瓜子臉,尖尖的下巴,一點也沒有被地心引力拉下的贅肉。果然美麗也需要「功夫和毅力」啊。
【小標】活得精彩的自在生活家
薇薇是個重視朋友的人,她常說不論女人或男人,擁有幾個志趣相投、肝膽相照、持續幾十年的好朋友,那絕對是精彩樂活的人生。
現在的她,正在享受這樣精彩樂活的日子。偶爾到美國看女兒一家,或到北京去與兒孫一家小聚。但她最愛現在可以一個人隨心所欲地拿起畫筆作畫,或拿書來翻翻看看;因為她的開朗快樂,朋友們聚會時也都會找她。
一生有大半時間都在為人解決家庭、婆媳、親子問題,若自己遇到困境時,轉個彎,一下子就過去,她覺得沒有什麼放不下的煩惱:「到我這年紀,再也不必追求什麼夢了,我的夢已經在每天的生活中實現了,看書、做畫都可以自由自在。但是人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心理才會開朗,不論獨處或與朋友一起,不至於鑽牛角尖或計較別人的不是。」
薇薇最常說的話就是:「女人一定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沒有朋友,又不愛看書,整天只會呆在家裡,哭也哭不完,是很痛苦的。」她一定是接觸過太多獨守家門,沒有自己、沒有嗜好,也沒有朋友的「婦女」,深刻感受到這份失落對女人的影響。
即使到今天,還是有很多投訴無門的婦女向她求助,比如有些婆婆不准媳婦到外頭聽演講,擔心會因此學壞。薇薇總會苦口婆心地鼓勵這些女人走出家門,參加讀書會、舞蹈班、健身社團,或去當義工,「自己的快樂要自己找。」薇薇大聲吶喊著,她明白美人魚掛在樹上是永遠找不到快樂的,站在窗內遠眺的女人也聞不到戶外的鳥語花香,而美人魚是否要回到大海?窗囗遠眺的女人是否永遠只能遠眺?答案到底是什麼?只能說,改變或突破是需要勇氣的。
有人問薇薇:「女人的交友應該受到限制嗎?」她以一貫的明朗回答:「受什麼限制?性別嗎?這是二十一世紀,有誰能阻止別人交朋友的自由?就像婆婆不能阻止媳婦去聽演講的自由,一個成熟而自主的婦女,在不侵犯他人的生活下,當然可以自由選擇朋友,不論男女。」答案簡單明白,沒有拖拖拉拉的牽扯,這就是薇薇的可愛。
薇薇用畫筆彩繪自己人生的色彩,也用智慧闡釋兩性與家庭生活,朋友們常對她說:「薇薇,你是我們的典範。」她欣然接受。在薇薇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活得精彩,看透生死的自在生活家。
摘自遠流即將於5月出版的《越活越美麗》一書內文
智慧下午茶對話
與談人:薇薇夫人(薇)‧簡宛(簡)‧曾文娟(曾)
簡:
薇薇學畫有十幾年了吧?
薇:
學畫和實際作畫的時間加在一起,是十二年。學完之後就開始作畫,也不能說「學完」,比較精確的說法是,學到某個階段之後就自己畫了。
簡:
從前你旅行時隨手畫了一些素描,後來送給了我,我覺得畫得真好。你在繪畫上其實是有天賦的。
薇:
大概因為我爸爸是學美術的,或許有這方面的基因吧。
曾:
為什麼你會到退休之後才學畫呢?
薇:
我沒地方,也沒時間啊!一來我要照顧三個小孩,又要上班,家裡也沒多的空間容許我擺個畫架;加上在《聯合報》寫專欄,一天一篇,壓力如影隨形,每天五點鐘一到,《聯合報》就派專人來拿稿子,我不交稿就開天窗了,怎麼得了!所以,雖然心裡面老是想著要畫畫,可是根本沒時間。
簡:
你心裡有個聲音,一直在吶喊。很多人的生命裡都有一個聲音,最後都被俗務給壓住了,可是那個聲音一直沒有滅掉。
薇:
的確,我心裡一直有這個聲音:「什麼時候我才有完整的空間可以畫畫啊?」所以一旦有空檔,就會全心投入。我寫專欄時,八百字就可以交卷了,實際工作的時間不到兩小時。但如果是畫畫,一畫下去,搞不好先生喊、小孩叫,干擾很多,就不能繼續畫下去了。所以畫畫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自由才行。
簡:
你肯定是O型的,O型都很堅持,絕不放棄。你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會開心。而且你沒有放棄內心的吶喊,有些吶喊會被很多聲音壓住。
薇:
我是O型沒錯。有句話我常掛在嘴邊:「先妥協再堅持。」我先照顧好家裡和孩子,畢竟我們還是傳統婦女,不能不管小孩子,他們沒長大前都是媽媽的責任,不管我們怎麼瘋,都要顧及家庭。
簡:
沒錯,我們和新女性有點不一樣。對於新女性的論點,我曾和朋友討論,但無法苟同。新女性認為要打破之後才能建設,她們是革命者,身為革命者,就必須先打破才能建設。但家庭有不同的關注重點,在不同的時間點上任務也不一樣。
薇:
當然,婚姻對女人的影響也很大。有的女性一輩子也沒結婚,無須負另一方面的責任。而我們既然結了婚,就有相對的責任,不能拋下應負的責任。要完成那個階段的任務,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簡:
我覺得只要心裡的「吶喊」不曾消失,最後你的所愛與堅持都會實現。歸根究底,一定要身體健康,否則其他的就都別談了。
薇:
一定要好好活著,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天到晚病歪歪的,想做什麼都很難。我除了生小孩,從沒進過醫院。護士看了我的健保卡都說:「你真的好健康喔,你的健保卡才用到A,我媽媽早就用到C了!」這並非自己求得來,所以我一直心存感謝,感謝我的父母賜給我一副好的身體。
曾:
你一直在寫專欄,有自己的書房嗎?
薇:
我是一九七二或七三年開始寫專欄的,那時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書房。我不是在飯桌上,就是在床上寫作。直到搬進花園新城,小孩讀小學時才有書房。我記得那個房子一進門有個小小的房間,不過一坪左右,但有窗戶,原屋主原本可能做為儲藏室。我家小孩和我都想要那個房間,結果孩子們很孝順,讓給了我。
我的第一本書《情感與人生》就是在那個書房寫出來的,當時交給遠流出版。到現在我還很感謝王榮文,他邀我寫書,我跟他說:「對不起,我要做飯,沒時間寫書。」因為孩子還小,沒人做飯是不行的。他就介紹人來家裡幫我做飯,第一本書就這麼誕生了,我的書八○%是遠流出版,後來才陸續有其他出版社來邀約出書。
我寫專欄的時間很零碎,有時候在辦公室,趁大家午睡時趕緊振筆疾書,一點一滴地累積出文章。因此,我才說這種做法只能用來寫作,不能畫畫。寫作只要有紙有筆,構思好內容,隨時都能寫,機動性很強。當時,我起床就開始構思今天要寫些什麼;想清楚文章的結構後,真正動筆的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交稿。我的寫作能力就這麼訓練出來。
很多女人都沒有自己的書房,書房是很奢侈的想望。對此我曾經感觸很深,以前我們看房屋廣告時,平面圖上有主臥室、廚房……就是沒有為女人設計的專屬書房。
簡:
所以,堅持是很重要的。
薇:
對,有時真心想做什麼事,環境不一定能配合;但只要有心,即使環境差一點還是能做到。相反的,如果沒有心,即使坐擁漂亮書房,也不見得寫得出來。
簡:
是啊,有些人的書房就是裝飾用的。我覺得有些男人也挺可憐的,他們心裡也有一根弦,但他們搞不清楚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社會給男人很大的壓力,為了不辜負別人的期待,只得選擇學理工或從商,最後都不快樂,社會沒有給他們選擇的空間。相反的,加諸在女人身上的壓力反而小一點。
曾:
你和先生退休之後,如何共度兩人的家庭生活?是很有默契、彼此協調得很好?或是需要再磨合?
薇:
跟他結婚以來,第一年是我眼淚掉最多的一年。我心想,他怎麼會是這樣的人呢?我們倆的家庭完全不一樣,我的父親非常開明,是個思維很現代的男人;而我先生很傳統,出身自北方大家庭,家裡重男輕女。經過多年婚姻的磨合,我才清楚他的問題所在,也知道怎麼去處理他的問題,情況逐漸改善。
但一面臨退休,又有新問題。他不愛出門,也不愛動。我們住的社區一早就有人做早操等各種運動。他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我比較愛睡懶覺,我鼓勵他去參加,他說:「我才不去咧!」我問:「你早上起得早,為什麼不去呢?」他回說:「不要,我和那些人又不熟。」我說:「這樣好了,我先陪你一陣子吧。」於是就每天跟著他五點起床,我連眼睛都睜不開,就陪他去做運動。過了幾個星期,我實在熬不住,說:「拜託,我起不來了,你還是自己去吧。」他就也不去了。
當時社區裡有個讀書會,我問主持的將軍:「你們要不要開一門歷史課?我先生很會講歷史。」他欣然同意,我就陪我先生一起去介紹這門課。其實大家都是鄰居,他不是不認識,但就是要我陪著去。他滿喜歡做這件事,如此一來,他就有事可做了。
他不運動就拉倒,我實在沒辦法每天都陪,真是起不來嘛!我連做不到的事都盡力做了,如果他還是不做,我就沒法管了。後來他去講歷史課,總算用不著我陪,也等於他有了另一個寄託。之後就變成他做他的,我做我的,我不會勉強他,他也不會管我。
曾:
你不需要再照顧他三餐了嗎?
薇:
我運氣不錯,媳婦找了一個菲傭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有人做,我就不做。我先生有時候會挑剔一下,我就說,有的吃就阿彌陀佛了。我覺得不要太遷就另一半,自己年紀都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遷就?可以幫的,我就幫;不能幫的,或者我幫了對方也不願意接受,那就拉倒囉!
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什麼要想:「怎麼辦?先生一個人在家裡會不會沒事可做?」我對小孩也沒做到這種程度,這麼大的人了,不需要由我來安排他的生活,他可以自己作主。後來我和先生也都相安無事。有些太太把照顧先生當作自己的責任。當然,如果先生病了,確實應該照顧;但如果身體健康,他應該學會照顧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簡:
我想,這要從兒子開始教起。
薇:
我贊成。我常覺得我把兒子教得很好,但丈夫我來不及教了。我可是吃了很多苦,把我先生從一個北方大家庭的獨生子,教到後來自己會做飯。他們家重男輕女,他爸爸是察哈爾省主席,家裡一堆男人至上的傳統,像盛飯一定就是女人的工作;他們家吃飯時,他和爸爸坐上面一桌,媽媽和妹妹坐到下面一桌。我一聽,啊,居然有這麼不公平的事,有沒有搞錯?
其實,我在家裡也做很多男生做的事,比如修馬桶、換電線……
簡:
你也是撈過界了。
薇:
或許吧,因為我先生說他怕電。我不怕,就親自動手了。我常常稱讚我兒子,說他是很好的丈夫,工作很認真。男人不是不能訓練的。
簡:
我先生說,你把兒子教得這麼好,導致媳婦成了大女人。我說,那是媳婦的福氣啊!我兒子會烤蛋糕,很樂在其中;當他事業繁忙時,夫妻倆會協調配合,這就很好。我覺得身教很重要,就像孩子看到父母看書,家裡到處都有書,自然而然就會養成閱讀的習慣。
薇薇很不容易,在遭遇人生兩大變故後,尤其是喪兒之痛,還能走出來,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薇:
除了我剛剛講的幾個原因,我想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很重要的。如果女人沒有朋友,也不愛看書,整天待在家裡,哭也哭不完,是非常痛苦的。如果交情能持續幾十年,那肯定是臭味相投的朋友。像這樣的朋友,一生中絕對要有幾個。
曾:
你之前是寫作,現在則透過畫畫,這兩種方式,在表達自己時,有什麼不同之處?
薇:
畫畫更自由一點!寫專欄時,內容會比較受限制,不像寫小說那麼自由。然而,畫畫卻可以天馬行空,高興怎麼畫就怎麼畫,想讓這幅畫表達什麼,就讓它表達什麼。
畫畫帶給我的快樂也遠超過寫專欄。寫作當然有它的快樂,但是,專欄是壓力下的產物,每天一定要交一篇,擠也要擠出來。所以,它跟自由創作的詩、散文、小說不一樣。而這麼多年來,我只寫專欄,沒寫別的,所以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壓力下的產物,不是我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和現在想畫畫的心態完全不一樣。
簡:
這也是你的責任感使然,因為你覺得不寫就會開天窗,有壓力在,對你來說,寫專欄還是在工作,不是你的嗜好。
薇:
畫畫才是我所愛,這真是太棒的嗜好了。畫畫的天地非常遼闊,比寫作更棒。而且,年紀大了,對眼睛也好,因為畫畫時,視線要進進退退,不像看書和寫作,總盯在格子裡、電腦裡,老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等我八十歲以後,眼睛更不好了,就畫抽象畫,怎麼揮灑都可以。
一開始畫畫時,我也是連作夢都在畫。醒著的時候,不管是看到椅子、杯子、花朵……舉凡看到的東西,我的第一個念頭都是:這要怎麼畫?整個人有點陷入瘋狂,我想「發瘋」也是一股推動的力量,代表對這件事入迷,才有興趣一直做。就好像簡宛現在寫作,是一樣的道理。
簡:
對,我常走到哪兒,看著周遭,就會開始構思,這一直是我的嗜好。後來想想,我不能只有寫作的嗜好,於是就去學跳舞。反正跳舞不是跳給別人看,純粹是自娛娛人。人生,唱唱歌、跳跳舞,多快樂啊!
曾:
身為母親,我們對小孩一定會有期許,當小孩做不好的時候,在責備小孩或對小孩說話時,你是否可以提醒現在的母親該怎麼表達?
簡:
我們的教育並未重視這個問題,他們不覺得父母對小孩說話沒分寸,是件嚴重的事。可是父母講話時常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國外有很多這方面對父母的教育。比如我爸爸說話常傷害到我,不論是我年紀小,或是青少年時期。我知道他是愛我的,但他說起話來總是愛怎麼講就怎麼講,根本不管我們會不會因此受傷。小孩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因為大人的一句無心之語就受傷了。
薇:
我覺得媽媽可以多點溫柔與包容。像我們家三個小孩和我先生都不很親近,因為他總是這麼對待孩子:「考得怎麼樣?成績單拿來給我看。」我的做法是,把小孩拉到身邊,說:「考得怎麼樣?我看看,有沒有比上次更爛?」我不會這樣和我先生說,他知道肯定會說:「我在管孩子,你怎麼這麼放任?」
我會趁他不在時,好好跟孩子說,考得好不好是一回事,重要的是,將來想做什麼,要在自己的行業裡,做到比較好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能養活自己。最好的情況當然是用興趣來養活自己,那是最快樂的人生。
我家三個小孩的功課都不是很好,雖然我先生有個先入為主的想法,認為學生的目標理應是考上建中、北一女或台大,我說:「不是每個人都會讀書。」不是不願意,而是他達不到那個目標。所以小孩都說,還是媽媽好,他們後來都讀了自己喜歡的科系,也能養活自己。
曾:
當初你的父母是不是就是這麼對待你的?
薇:
我十三歲時,媽媽過世了。我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思想前衛。他常說,女孩子不要學那麼多做菜、做衣服、做鞋子之類的事,這些將來都有人做。我聽了就很樂,只要別叫我做這些都好。
曾:
簡大姐,你曾經說你父親講話會傷到你,當你做了母親之後,會因此特別注意些什麼嗎?
簡:
我會告誡自己不要這麼做。那個反作用教我轉向正面的行為,畢竟我也為人母了。對我來說,反作用成了我寫親子教育的動力--過去的記憶太深,傷痕太大,導致我謹記在心,絕對不會這樣對待孩子,我常將我童年的心映照孩子的心。這也促使我得到學習的機會。
薇:
我覺得做媽媽的一定要勇敢,要有勇氣做自己覺得對的事。很多媽媽(尤其不是職業婦女)常覺得經濟大權不在自己手上,什麼都得聽丈夫的,丈夫怎樣對待小孩,她只能一味順從。這麼一來,小孩是很委屈的。很多父親不了解自己的兒女,也不清楚孩子的特質,將來可以如何發展,就只要求小孩一定要考一百分;很多媽媽不敢反對,還對小孩說:「爸爸說的都對,他叫你考一百分,你考不到,回來當然會挨罵。」這樣的媽媽就是不夠勇敢;家暴也一樣,都是媽媽不夠勇敢所導致──為什麼不反抗呢?所以,我有時候看了很感慨,很多媽媽都太溫順了。
我小學的時候,學校規定年紀稍長的女孩子一定要把胸部包起來。我爸爸知道了,跑到學校找老師理論:「不能這麼做,這會讓女孩子無法發育。」害得我第二天不敢上學,我對爸爸說:「你怎麼跑去學校這麼說?」他說:「本來就是啊,應該讓孩子自然發育,怎麼可以限制小孩子呢?」
簡:
這可能是他學藝術的關係。
薇:
或許吧?在那個年代,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就是與眾不同。
簡:
我記得你有個說法,是不是叫做「內在的安寧」?
薇:
balance,是「內在的平衡」。內在平衡了,才會快樂嘛!
簡:
還有,就是你剛說的:不要犧牲自己。
薇:
內心有委屈,就會有冤嘛!
簡:
中國的婦女就是太容易委屈自己了。
薇:
懷抱著委屈,犧牲自己,就會心生不滿,也就會抱怨很多事情──畢竟我受了這麼多的罪。有些人從不承認自己的長處,我認識的一個人就是這樣,他永遠在否定自己,別人若說:「你今天穿得真不錯喔。」他會說:「哪裡,你不要取笑我。」人家讚美他的字寫得好看,他馬上否認:「誰說的?明明知道我寫得不好。」總之,永遠用負面思維來回答。
曾:
身為母親的每一個階段,是否也需要改變?比如,像孩子都大了,家裡也有第三代,你現在母親的角色是什麼?
薇:
應該像朋友吧,從母親身分到朋友身分。小時候母親的成分多一點,朋友的成分少一點。
曾:
大概什麼時候轉變的?
薇:
改變是漸漸的,比如孩子到了中學,就要做孩子的朋友,絕不能做他的長輩,那個年紀絕對是反抗權威的。
舉我女兒交男朋友的例子來說。大概是她讀國中時期,有一天她說:「媽,你知不知道,我最喜歡哪個男孩子?」當時她常和鄰居的孩子玩在一起,我就說:「我不知道,跟你一起玩的男孩都不錯。」她直接說:「我喜歡某某。」我一聽,心想:「怎麼就挑到一個最爛的?」但表面上仍不動聲色,只說:「不錯啊,滿好的。」還硬擠出那個人的一些長處,回應我女兒。
到了高二,我女兒說:「我真不知道為什麼會喜歡他,我好討厭他喔。」我說:「你那時不是很喜歡他嗎?」女兒答:「我也不知道耶!那時是真的很喜歡他,但現在很討厭他。」我機會教育一番:「我常說談戀愛別那麼早,太早談戀愛,等你長大不要這個人了,那時該怎麼辦呢?」
對女兒的感情事,我只能用這種方法。我們對女兒會多擔一些心,怕她如果交到壞男孩不知會怎樣。其實當時的男孩,在中學期間是不交女朋友的,但女生在國、高中就已經開始與異性交往了。
簡:
剛才你說到孩子長大之後,你用畫來排遣生活,我們還提到「吶喊」,你的畫就是你心底的夢,或是想從你的畫裡表達你的人生?
薇:
倒不是排遣,畫畫是為了實現我的夢想。
簡:
你從畫畫裡面得到什麼?
薇:
第一,可以實現自己。我很有勇氣開畫展,就是想試試看,自己究竟有沒有勇氣。這可能和我的個性有關,有些人可能會胡思亂想:「會不會有人批評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幹嘛來攪和?」我不會這麼想,我就是要檢視自己的勇氣,看自己敢不敢把家裡的畫作拿到陌生人面前展示。如果我有這個膽量,就繼續畫下去;假如我一直在家裡畫,就無法知道別人怎麼看我的畫作。別人可能喜歡,我會很開心,但我或許因此聽不見批評的聲音。
從畫展裡,讓我相信自己可以玩這個東西,這一點是讓我在繪畫裡產生勇氣,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第二,畫畫實在吸引人。就像我剛提過的,繪畫的天空無限廣闊。透過畫畫,我會更加注意周遭景物,比如,以前我外出散步時,不會特別留意周圍景物;學畫之後,我會仔細觀察天上的雲、森林的樹、看大海的千變萬化,學會用不同的眼光去欣賞。比如,看到一棵樹長得不錯,就會細看它的葉子如何伸展,這是一種快樂。甚至旅行時,懂得留意身邊的人,這跟沒鑽進畫裡之前看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簡:
這也是一種修練吧。就像薇薇剛才講的開畫展,很多人都會給你批評,但你必須有勇氣面對,因為你是在做自己愛做的事。事實上,誰能否定你呢?其實只有你自己能否定而已。面對別人的否定,你要有勇氣接納、接受、消化,這也是一種修練。所以,畫畫對你的人生,甚至是六、七十歲以後的退休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薇:
對我來說,所謂「修練」,就是我今天動手畫一幅畫,一坐下來,心就定了,腦子裡只想著如何構圖、如何配色?怎麼表達……這時候,我的心裡放掉其他雜務,什麼都不去管,只專心對著這幅畫。這種感覺與打坐很像,一坐下來畫畫,就要開始對著這方畫布,想著該怎麼經營它,整個人都鑽進去,這是很好的修練。
雖然我現在生活簡單,但人生還是免不了會有些煩惱,不過,坐下來的那一刻,所有煩人的事都消失不見了。
簡:
應該是你把很多雜事都過濾掉了。
薇:
對,是都過濾掉了。我難免也有挫折,有時不管怎麼畫,就是表達不出我心裡的想法,可是我會告訴自己,尚未達到那個程度,慢慢來。另外,因為學畫,開始看很多畫展、畫冊,發現很多畫家的生平都很有意思,無形中又拓寬我的世界,實在滿好玩的。
曾:
你最欣賞哪一個畫家?
薇:
我最喜歡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他用色大膽,筆鋒瘋狂,我學不來。我還喜歡一個超現實畫家瑪格利特(Rene Magritte),他很有意思,最有名的畫作是一個騎士在樹林裡。一般來說,人會把樹擋住,但他的畫不是,而是一棵樹畫在騎士後面,一棵樹在騎士前面。他的畫作就是超現實,而不是寫實的。
目前為止,我比較不太能懂的是抽象畫。我知道有些抽象畫畫家,比方畢卡索、達利,他們早期畫的寫實作品簡直無懈可擊,像達利早期畫麵包,逼真到像是可以拿到嘴巴裡吃的;他們都是經過一番苦練,才能進入抽象畫的境界。抽象畫很難畫,絕對不是隨便畫上幾筆就叫抽象畫,這就像還沒學爬就先學走,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自知在畫畫上的膽子不夠大,畢竟沒有經過很多訓練,有時候心裡很想揮灑,卻又不太敢放手畫,比較小心謹慎。未來我希望自己的膽子能再大一點,更放得開,這需要經過一段時間。
曾:
你辦過的幾場畫展裡,得到的回饋是什麼?有沒有一些畫家評論你的畫……
薇:
沒有呢,別人可能不好意思評吧?
簡:
可能大家都用「薇薇夫人」在看你的畫作。
薇:
我猜他們可能想:「喔,原來你也會畫畫。」像我告訴李昂我開了畫展,她跑去看了以後,說:「唉呀,你真的會畫啊。」可能很多人都用這種態度來看我吧,至於我畫得好不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總之,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的畫家或藝術家來告訴我好或不好,我的指導老師當然是不算數的。我想,還沒有人把我併入畫家這一領域,也或許他們不屑一評吧?
我希望有一天,有人注意到我的畫,評論我的畫,那就太好了。朋友總是說些鼓勵的話,我現在只知道自己的膽子不夠大,還無法像我心裡想的那樣揮灑自如,不太敢放開。有一個朋友要我想辦法把「像」去掉,把「規矩」放掉;這件事說來容易,我也知道不能太拘泥於「像」,但目前還沒法達到那個境界。
簡:
你怕一下子放掉,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薇:
不是,我就是不敢太揮灑。我現在對配色很有把握,想要什麼顏色都配得出來;至於放下對「形象」的執著,我也做得到。但就是沒辦法盡情揮灑,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難關。比如畢卡索早已進入海闊天空的境界,他幫人畫像,畫得一點都不像本人,但沒人敢說不像;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畫的人物都是拉長的,每個人的長相也差不多,但有自己風格。這些我現在還不敢做。
不過,只要活著,就會有答案,相信我總會有突破的一天。
讓心開闊,世界就是任你揮灑的畫布
──薇薇夫人的「吶喊」
簡介
樂?軍(薇薇夫人)
一九三二年生於安徽,一九四九年參加孫立人將軍籌組的「女青年大隊」到台灣受訓,後來成為台灣知名作家、畫家。曾擔任《國語日報》社長、《世界日報》〈家庭〉版主編、華視婦女節目《今天》主持人,並為《聯合報》「薇薇夫人專欄」執筆長達二十六年,也為新中國出版社《吾愛吾家》月刊執筆專欄,對於情感、家庭問題等的獨到見解,使她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從國語日報社長退休後,擔任《康健》雜誌顧問一年。
現為畫家、自由作家...
作者序
自序
活出自我的美麗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國外的報導上看到一位八十七歲的大學榮譽教授,她為了讀懂兒子的學術論文,再度進入大學選修化學,接著又為了使用電腦,方便寫作玩電子遊戲,雖已近九十高齡,還從頭學習使用電腦。但是她的特出不僅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她始終了解自己所愛,她身處在風氣未開、少有女性受教育的三十年代,女性只能在家日理三餐,教養兒女,她一直等到四十五歲才開始進入芝加哥大學,五十六歲才成為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她不談過去,只對訪問者說了一句話:「改變是可行之道,而且經由改變,往往帶來更有價值的轉機。」
她是我見過最有智慧而美麗成熟的女性,她的故事,深刻地留在我腦海中,也影響了我對美麗成熟的新注解──美麗來自內心一念之間,那一念正是心態轉移,也是改變的契機。她的故事鼓舞了我,多年來在聽到太多自限與自哀的否定心聲後,我常想到真實的生活經驗是最好的鏡子,這些活得越來越美麗的生活經驗,正是很好的生命寫照,我用心專注地寫下來,希望分享更多的人,尤其是愛美而尚未見到自己真相的人,希望她們從書中找到鏡子,看見自己未曾展露的美麗,這是我寫這本書最大的心願。
真正動筆開始寫這本書,是在三年前返台時,那時正巧是好友薇薇夫人開畫展,看到年近八十的她,容光煥發,瀟灑帥氣,甚至比三十多年前初識她時更加從容與自在,她的美麗再次來到眼前,喚起我心中的感動。
美麗真的有跡可尋嗎?美麗真的有祕訣嗎?
答案是肯定的,書中這六位越活越美麗的典範,她們一路走來,所累積的智慧,不僅值得學習,她們的容光煥發、神采飛揚與美麗,更不是得天獨厚,而是人人都有的天賦。
愛美是人的天性,誰不愛自己容光煥發、神采飛揚?但是生活在資訊發達的二十一世紀,美的標準因人而異,也各有選擇。有人用美容手術妝點自己,有人用內化轉換,改變心境,活出自我,結果一樣美麗,差別在於:前者會隨著歲月老去,後者會隨著時光越活越美麗。
聽完了六位成熟而美麗的朋友,訴說她們的生命故事,說出心中的真情告白,梭羅的名言躍然顯現於我眼前:「如果一個人不能與他的同伴步伐一致,那是因為他聽到了自己心中不同的鼓聲,就讓他隨著自己的音樂前行吧!」
這六位從五十歲到八十五歲的美女,包括:最年長的趙文華女士,八十出頭的薇薇夫人,接下來是簡靜惠、廖玉蕙和賴鳳琴,還有最年輕的李昕,她剛過五十。她們都有自己的鼓聲,也清楚自己的步調,不盲從也不迷失,她們都選擇了自己心中的音樂一路跟隨前行。
以今年八十五歲的趙文華女士為例,半個世紀前,在社會普遍窮困,生活克難的大環境裡,她家有學齡及稚嫩兒女,不僅一肩擔起,還鼓勵丈夫出國深造;同時也沒放棄自己的夢想,她完成了念茲在茲的學業。她的毅力,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家人。
八十歲的薇薇夫人,數十年前曾為了三個嗷嗷待哺的兒女,奔波於家庭與工作之間,還得每天伏在廚房小桌為報社寫專欄,至今仍為婦女朋友感念在心的「薇薇夫人專欄」曾幫助了多少無助的婦女。但她沒忘記內心的鼓聲,退休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畫筆學藝作畫,用自己的畫筆彩繪人生。
去年剛過四十週年的洪建全基金會,是台北歷久彌新的文教風景,有人挑選住家,都會刻意在羅斯福路的基金會周圍找尋,只為了便於吸取學習古典與新知的瓊漿,那背後的推手,正是跨越文教與企業四十年的簡靜惠。
廖玉蕙的散文早已在國內文壇樹立了一道標竿,她不僅以文傳世,更以愛樹人。但是有多少人接近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她的圓融與溫厚底蘊,深藏著多少她童年以及成長中的委屈苦澀?那來自早慧的折磨,終至內化成今日的渾厚美麗,本書中她的句句珠璣,值得細賞。
十三歲就隨三姊到台北謀生的賴鳳琴,也許不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但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像她這樣美麗的人,單純、用心而專注,在國內經濟剛起飛,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起步的七十時代,她代表了那捉住一線希望,追隨著心中的鼓聲勇敢前行的一群。從十三歲開始,在她手中搓揉梳洗過多少的頭髮?日日夜夜「從頭做起」,長長的工作時間,短暫的休假日,她放下剪刀,立即背起書包,從初小、夜校高中、成為美髮設計師到空中大學茶藝老師……多少的茶葉沖泡展放成香酵美味?多少茶染工坊由她教授流傳?她一路隨著心中的鼓聲,轉變了自己的生命,接近了至美的境界。
李昕是最年輕的熟女,但是她的勇氣與毅力,卻是韌不可折,從裡到外的改變,像脫胎換骨般使她從牙醫的專業中,變成了飛揚迴轉於舞台上的舞者。她美麗多感又充滿了愛心,是愛孕育了她,也挑戰了她深藏不露的舞蹈才華。她的改變與心路歷程不是人人皆有的勇氣,卻展示了人人都有的真愛,那也是使她越活越美麗的不老仙丹──她始終愛人如己,無論對學生或對任何人。
書寫訪問了這六位越活越美麗的智慧美女,讓我也分享到了她們生命中的高度深度與寬廣開闊。她們共同的特色也是美麗的祕訣是:能傾聽自己,接納自己,並進而發揮潛能,從學習中改變自怨自哀,並捨棄依賴的情愫,接近自我完成。
從她們身上,我得到證實,不錯,美麗是有跡可尋,即使是活到八十、九十歲、一百歲,她們都不會故步自封,她們始終傾聽自己,對人生充滿著好奇與新鮮的活力,當然也越活越美麗 。
「三十歲以前的容貌是天生的,三十歲以後則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這一念,改變了人生,突破了自限,也活出了自己的美麗。
謹以這本書獻給全世界的女人,祝福大家,活出自我,並且越活越美麗。
後記
希望每一位女人都跟她們一樣美麗 曾文娟
最近看到一個笑話。
有一位小女孩的名字叫「陳美麗」。
同學就問她:「你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
小女孩的母親搶著回答說:「取這個名字,你們就會叫我『美麗的』媽媽呀!」
我不覺莞爾。每一個女人都想美麗,而且是想盡辦法地要美麗。
我正是女人四十的年紀,(其實已四十好幾),幸運的是,身邊有許多智慧的女性長輩,一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引領我。簡宛就是其中一位。
高中時,我就讀她所寫的《地上的雲》、《歐遊心影》,也看了她引進台灣、翻譯的《愛‧生活與學習》;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洪建全基金會,我是她的編輯,我們合作了許多好書:《單純之樂》、《愛,你我他》…… 她常說:「如果我有女兒,應該就是你這個年紀了。」
她在美國,我在台灣,從手寫書信往來的年代,歷經傳真,到現在電子郵件的交流,我跟隨她已經二十多年了,她的溫暖總是讓人如沐春風。年輕時的我,常想著,我要像她一樣──是好母親,好作家,又不斷成長。
這本《越活越美麗》是我和簡宛合作的第二本書。
我們以採訪寫作形式寫就的第一本書是《我愛科學──六位女科學家的生命態度》(二○○八年,遠流出版)。此書介紹六位不同專業領域的科學家:洪蘭、余淑美、林納生、鍾邦柱、廖淑惠、王瑜,她們有自己的生命故事與生命態度。我們共同採訪,簡宛以文學溫潤的筆寫出側寫,我負責整理訪談文字成為一篇篇以第一人稱述說的文章,書中以側寫與自述兩種風貌呈現。此書出版的目的如簡宛所言:「希望這本書不僅可以給在生活與事業抉擇上徘徊的學生與婦女做參考,也希望將科學推廣至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傳統上一般人的迷思──認為女性比較欠缺科學頭腦。……在侃侃而談中,都不失科學家特有的真誠與坦率,但是,她們不像一般人所誤解的,以為科學家都住在象牙塔中。她們不僅對家人對社會關懷,對於未來人類的發展更是全心投入。」
隔了三年,我們又創造了《越活越美麗──六位熟齡女人的智慧對話》這本書,這次,我們從身邊「活得好」又「活得美」的女人,更是快樂活到老的典範,汲取她們的故事,匯聚成河,從五十流向八十,讓身為女人的我們,在面對未來的道路,如親子關係、夫妻相處、女性成長、尋找自我、晚年的美學等等課題,有了清楚的方向,因為有人已經為我們點燈,將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這本書,依舊是採訪寫作的形式,我們約訪到薇薇夫人、廖玉蕙、趙文華、賴鳳琴、簡靜惠、李昕,她們各自的代表性非常清晰而獨特。簡宛以自身與她們之間的不同關係對應,更深度地寫出了側寫。這次,一改自述的形式,保留第一手精彩的對話,是身為女人的我們,在這些經過歷練、有豐富生命的典範面前所有的提問。負責編輯此書的副主編麗玲,定名為「智慧下午茶對話」,我們心想,當有機會跟一位你仰慕的智慧女性一起喝下午茶,在舒適的環境中、輕柔的音樂裡,她溫柔地道來自己的歷史,你放鬆自在地聆聽,是何等優雅的一場相聚!
無論你是單身,或與另一半相依,或仍在職場奮力,或正過著退休生活,或正在享受愛情,或經營自己的天賦……在這裡,為你邀約了六位代表人物,歡迎你隨時來聆聽,也隨時跟自己對話。
我希望每一位女人都可以活得跟她們一樣美麗。
(本文作者為遠流出版公司出版四部總編輯兼總監)
自序
活出自我的美麗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國外的報導上看到一位八十七歲的大學榮譽教授,她為了讀懂兒子的學術論文,再度進入大學選修化學,接著又為了使用電腦,方便寫作玩電子遊戲,雖已近九十高齡,還從頭學習使用電腦。但是她的特出不僅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她始終了解自己所愛,她身處在風氣未開、少有女性受教育的三十年代,女性只能在家日理三餐,教養兒女,她一直等到四十五歲才開始進入芝加哥大學,五十六歲才成為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她不談過去,只對訪問者說了一句話:「改變是可行之道,而且經由改變,往往帶來更有價值...
目錄
《越活越美麗:6位熟齡女人的智慧對話》目次
推薦序
做個逐夢的彩蝶 洪蘭
推薦文
值得台灣女人認真效法 黃達夫
一本寫給台灣熟齡女人的本土創作 王榮文
文化創意讓她們越活越美麗 吳靜吉
自序
活出自我的美麗
讓心開闊,世界就是任你揮灑的畫布──薇薇夫人的「吶喊」
有文學,人生才有迴轉的空間──廖玉蕙的幸福詮釋
成就家人,成就自己──樂在學習的趙文華
如水柔軟,似水堅韌──茶染達人賴鳳琴
以素直心結合藝文與企業──熱情與務實的簡靜惠
開展肢體,讓心靈更自由──李昕為愛而舞
(排序依照採訪先後)
自序
希望每一位女人都活得跟她們一樣美麗 曾文娟
《越活越美麗:6位熟齡女人的智慧對話》目次
推薦序
做個逐夢的彩蝶 洪蘭
推薦文
值得台灣女人認真效法 黃達夫
一本寫給台灣熟齡女人的本土創作 王榮文
文化創意讓她們越活越美麗 吳靜吉
自序
活出自我的美麗
讓心開闊,世界就是任你揮灑的畫布──薇薇夫人的「吶喊」
有文學,人生才有迴轉的空間──廖玉蕙的幸福詮釋
成就家人,成就自己──樂在學習的趙文華
如水柔軟,似水堅韌──茶染達人賴鳳琴
以素直心結合藝文與企業──熱情與務實的簡靜惠
開展肢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