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為何推崇日本的生活文化,並深愛東瀛女子?
徐志摩如何妙筆生花地在日本「再現康橋」?
巴金如何利用他對日本社會狀況的錯誤想像,寫成小說《神》?
近代以來的一百多年,中國出現過兩次關注研究日本的高潮,第一次在清末民初,第二次在二十世紀末,由於歷史條件與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學人觀察解讀日本呈現出微妙的差異。前者對日本的研究不乏獨到深邃的見解,然而受制於救亡圖強的神聖使命,有時反而遮蔽了日本的廬山真面貌;後者缺乏深厚的學養和學貫中西的知識結構,但憑藉“全球化”時代發達的資訊,對日本的認識更加客觀理性。兩代“知日派”的真知灼見如能得到整合,形成優勢互補,“看不透”的日本或許終有一天會被看透。
本書所選的十六位中國文化精英,都是日本生活的親歷者。惟其是親歷者,他們對日本生活的解讀才格外地耐人尋味,不管這種解讀是正是偏,是對是錯,是真是幻,都給後人提供了前輩中國人看日本的真實圖景。更可貴的是,作者從各種不同的視角,淬練出精華之感悟,分析其利弊得失,這對於欲深入了解日本的讀者而言,有極大的裨益。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亦對本書深感興趣,與作者進行過深入探討,書中所謂“看不透的日本”與大江所闡發的“曖昧的日本”,可謂異曲同工,卻有不同的語境,可以互證。
作者簡介:
李兆忠,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專家、藝術評論家。曾長期遊學日本,觀察日本的視角獨特,新意迭出,發人所未發,筆觸直指日本人文化心理的底層。除了本書外,還著有《曖昧的日本人》、《東瀛過客》等。
目錄
繁體版序言
前言:中國人緣何看不透日本
日本的發現
附:《日本國志》(節選)(一八八七) 黃遵憲
可畏的日本
附:《絕命書》(一九○五) 陳天華
「大中華」與「小日本」
附:《留東外史》(節選)(一九一六) 平江不肖生
「留日反日」的真相
附:《銀躑躅》(一九二三) 張資平
沉重的失態
附:《東京》(一九二三) 成仿吾
曇花一現的東方「康橋」
附:《沙揚娜拉十八首》(節選)(一九二四) 徐志摩
《富士》(一九二四) 徐志摩
「人情美」的陷阱
附:《日本與中國》(一九二五) 周作人
《日本管窺之四》(節選)(一九三七) 周作人
忘恩負義的日本人
附:《行路難》(節選)(一九二五) 郭沫若
認識中國的一面鏡子
附:《藤野先生》(一九二六) 魯迅
中國首席「知日家」
附:《日本論》(節選)(一九二八) 戴季陶
第三隻眼看日本
附:《異國》(節選)(一九三一) 凌叔華
《千代子》(節選)(一九三一) 凌叔華
令人深思的誤讀
附:《神-一個人寫給朋友的信》(節選)(一九三四) 巴金
天堂與地獄
附:《日本的文化生活》(一九三六) 郁達夫
《雪夜》(一九三六) 郁達夫
東亞之緣
附:《記東京某音樂研究會中所見》(一九三六) 豐子愷
曖昧的日本
附:《去看日本的紅葉》(節選)(一九三六) 方令孺
《遊日雜記》(一九三七) 方令孺
黑夜中的橋樑
附:《為了中日友好》(一九五一) 陶晶孫
繁體版序言
前言:中國人緣何看不透日本
日本的發現
附:《日本國志》(節選)(一八八七) 黃遵憲
可畏的日本
附:《絕命書》(一九○五) 陳天華
「大中華」與「小日本」
附:《留東外史》(節選)(一九一六) 平江不肖生
「留日反日」的真相
附:《銀躑躅》(一九二三) 張資平
沉重的失態
附:《東京》(一九二三) 成仿吾
曇花一現的東方「康橋」
附:《沙揚娜拉十八首》(節選)(一九二四) 徐志摩
《富士》(一九二四) 徐志摩
「人情美」的陷阱
附:《日本與中國》(一九二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