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被認為是唯一能引起美中戰爭的變數,為什麼?
台美關係的好壞,真能左右全球安全結構體系的信任基礎?
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近年頻傳「棄台論」的美國會不會收回對台灣的支持?
美牛進口、軍購、釣魚台主權、赴美免簽……台灣許多重要議題都與美國息息相關。因為歷史與地理位置的特殊處境,台灣始終努力在中美兩個超級強權之間求存。然而,美國眼中的台灣到底是什麼樣子?美國政府東亞政治顧問將從最庶民的角度出發,輔以自身在台灣的生活經驗,提出最深入的觀察。
本書作者任雪麗教授被譽為美國前三大兩岸研究學者,是美國政府倚重的政治顧問。她從台灣歷史發展脈絡切入,並從經濟、政治、文化的角度剖析台灣社會特色,說明「台灣問題」複雜難解的成因。最後點出台灣在經濟、政治與外交競合上,對美國、乃至於對世界,擁有怎樣足輕重的影響力量。
★美國怎麼看待台灣民主化的歷程?又如何觀察台灣的選舉文化?
★緊密的人際關係網絡,是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關鍵因素?
★滑鼠點擊比賽「Click Click Click」風靡全台,透漏了什麼?
★為什麼說《台灣關係法》像童話《睡美人》仙女的最後祝福?
這是一本寫給關心美中台關係未來發展的讀者的書,也是一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台灣觀察報告書。超然宏觀的角度,饒富趣味的日常生活實例觀察,將讓身處其中的我們撥開自身的迷霧與盲點,看清台灣的困境、看到台灣的機會,也幫助我們思考在全球脈絡中,該如何與其他國家競爭或合作。
重量級外交學者推薦
卜睿哲 /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唐耐心 /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
華安瀾 / 知名兩岸研究學者
台灣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低調成功故事。要揭露這裡為什麼值得注意,任雪麗是不二人選。
──卜睿哲,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本書以生動的方式介紹台灣,是一本剖析政治、經濟、安全、社會發展的有趣回顧。她洞悉台灣民主制度、自由市場、文化活力、世代變化、兩岸關係及國際參與等所代表的意義,意見既珍貴又具說服力。
──唐耐心,喬治城大學歷史系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
一部大師級作品。作者筆觸生動,觀察鞭辟入裡,使這本鉅作無疑能吸引缺乏背景知識的初訪遊客,也能滿足希望充實知識的資深專家。
──華安瀾,塔夫斯大學佛萊契爾法律與外交學院副教授,知名兩岸研究學者
作者簡介:
任雪麗 Shelley Rigger
美國政府東亞安全事務顧問,被譽為美國前三大兩岸研究學者。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學榮譽教授,哈佛大學政府學博士。曾為國立政治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進行台灣研究長達三十年。已著有二本關於台灣政治及兩岸關係的專書及多篇的論文。
譯者簡介:
姚睿
1985年生,淡江大學法文系,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曾任《MUZIK 謬斯客古典樂刊》新聞譯者。好涉獵歐洲政經時事,現職貿易服務。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重量級外交學者推薦
卜睿哲 /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唐耐心 /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
華安瀾 / 知名兩岸研究學者
名人推薦:重量級外交學者推薦
卜睿哲 /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
唐耐心 /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
華安瀾 / 知名兩岸研究學者
章節試閱
第八章 國際鳥籠
二○○七年,台灣年輕人發現一個線上小遊戲「Click Click Click」。玩家只要每點網站www.clickclickclick.com上的按鈕一次,該網站就會將點擊次數記錄至玩家所在的國家底下。在限定時間內,擁有最多點擊次數的國家獲勝。在該遊戲的前四回合,台灣只從八十四名緩慢上升至五十八名,然後「Click Click Click」突然風靡全台,年輕人瘋狂送出點擊,使用每一種如口傳、簡訊、自製短片等社交管道傳遞這個訊息。他們寫出可以全天候自動點擊的程式。在第七回合,台灣的「網友」在七天內創造了十三億的點擊次數──平均每位台灣人點了五十五次而拿下冠軍。
贏得冠軍無疑讓花上幾小時寫程式及慫恿同儕登入點擊的年輕人歡欣不已,但這也不禁讓人納悶,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會不畏艱辛要贏得這麼一個沒意義的比賽?
「Click Click Click」是一股激情,激情本來就無理性可言,但台灣年輕網路使用者在這個看似無意義的遊戲中所付出的大量汗水,則有進一步解釋的必要。其中一種可能:台灣網友下定決心要讓台灣在「Click Click Click」網站上出頭,這是一種想要求取認可的聲音,從渴望國際承認的國家中發出。
綜觀其歷史,台灣一直是強權的邊陲地帶。台灣曾是清朝的前哨站、日本帝國的殖民地,以及中華民國的剩餘領土。台灣在冷戰高峰時期曾比較重要一些,但即便如此,台灣受重視的原因是因為它為「復興自由中國」而服務,而非做自己的主人。隨著七○年代愈來愈多國家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真正的中國」,台灣陷入孤立。當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即將走完,只剩下二十三個國家還承認中華民國是個主權國家。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台灣是個異數:一個缺乏主權的自治地區,既無法理獨立,也不受其他主權國家統治。
當然對台灣人來說,中華民國是千真萬確,也完全獨立。就算是那些喜歡稱自己國家為「台灣」的人至少也會姑且同意中華民國存在。畢竟是中華民國簽發他們的護照;當高速公路被土石流掩埋、山間村莊遭颱風摧毀,是中華民國的搜救與維修隊伍投入救災;中華民國的全民健保制度提供台灣人醫療照護;陳水扁(與無數其他人)被中華民國警察逮捕,在中華民國的法院受審;在中華民國的監獄服刑。台灣公民在中華民國的選舉中投票,有時一年還投好幾次。
不過,仍然只有極少數的國家承認中華民國的國旗與國歌,其中大部分是小型或微型國家。台灣的運動員進入奧運場館時,他們拿著專為奧運設計的旗幟,且隊伍前的牌子寫的不是他們的國家,而是種族與首都:「中華台北」。就算有約一百五十個比台灣人口更少的國家進入聯合國,台灣還是沒有聯合國席次,即便如此,他們還是遵守許多無法加入的國際公約與協定。就連台灣最重要的盟友美國也不把台灣當成國家。二○一○年哈佛大學邀請馬英九總統演講,而他以視訊發表演說,因為島上最高領導人只能在批准後以過境名義赴美。
台灣不穩定的國家地位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這裡的年輕網友要堅定地讓全世界──或至少每個有玩「Click Click Click」的人知道他們的國家真實存在,真實到可以在七天內累積出十億次點擊次數。國家地位也有助於解釋台灣外交政策的許多面向。台灣領導人相信,要繼續以自主的國家型態生存下去,國際承認至關重要。他們沒有太多選擇,猶如籠中之鳥,無法展翅高飛,但他們卻會盡其所能地避免滅亡。而且正如同籠中之鳥,台灣能做的就是發出聲音。
為什麼台灣會受到禁錮?把台灣關在籠中,限制其國際角色與國際關係為何對中國如此重要?台灣要如何在缺少官方承認與奧援下,繼續做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美國的態度為何?它如何看待台灣?美國在支持台灣上扮演何種角色?
建造鳥籠
「國際鳥籠」這個比喻足以反映台灣的外交困境。只要台灣不宣布成為國家,它對內就能自己作主,與世上大多數國家維持實質關係。島上的對外經濟關係幾乎未受政治孤立的影響(不過在這自由貿易協定盛行的年代或許會有所轉變),但它幾乎沒有捍衛自身政治利益的能力。台灣拚了命維持寥寥無幾的邦交國,但卻得為有限的成功付出高昂代價。同樣地,台灣也為了參加少數幾個國際組織而犧牲不少。這個鳥籠耗費數十年光陰打造,然後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限制,限制住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行動自由。
台灣的命運幾個世紀以來都受到他人宰制,所以當國際社會在二次大戰末期計畫讓中華民國兼併台灣,島上並沒有太大的反對聲浪。羅斯福、邱吉爾及史達林在一九四三年的開羅會議中,同意將台灣歸還給中國,用以獎勵中華民國參與同盟陣營對抗日本。其他日本殖民地──主要是韓國將可以獨立,但台灣卻不能。當時曾有台灣人對這樣的安排表示遺憾,但至少大部分台灣人在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以前對此是欣然接受。到了事情發生後,就已經太遲了。
在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迫使中華民國政府出亡,之後許多國家仍然承認中華民國是統治台灣與大陸兩地的合法政府。台北甚至握有聯合國席次。大部分西方政府接受國民黨的說詞,認為中共違法(後者是以推翻民選政府的方式奪權)、不友善,而且不會在世上存在太久。不過隨著中共政權並不會垮台很快明朗化,各國就很難再採取這種立場。無論其意識型態多麼令人厭惡,忽視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並不是個腳踏實地的政策,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在外交方面開始轉而承認北京。
長久以來,中華民國的強權領導人拒絕接受領土縮減的事實,否決任何承認世上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建議。他們要求別國政府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做選擇,即使這樣做明顯使台灣受到孤立,他們依然故我。最後台灣在國際上終於邊緣化到讓高層可以接受兩個中國方案,但卻為時已晚:北京已取得台灣國際關係的否決權。現在輪到北京不甩雙重承認。但是為什麼?
台灣為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
北京對台灣的立場相當明確,也無法妥協。一份於二○○○年發布的白皮書明示其政策核心: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關台灣的全部事實和法律證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國際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民國從此結束了它的歷史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國的主權,其中包括對台灣的主權。
任何想與中共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的國家政府都不可挑戰這個立場。外國政府只要拒絕與台灣切斷正式關係,北京都不予理會。學者紛紛出書探討為什麼中共在這件事上採取如此強硬的態度,以下內容摘錄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解釋。
歷史使命
根據中共政府的說法,歷史正當化其對台灣的主張,也使他們不得不堅持這番主張。因為台灣過去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現在也是;而因為台灣現在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應該由中共統治。這兩個主張並不一致,其中一個是事實陳述;另一個是目標。這個差異突顯出中國立場的主要特徵:歷史賦予中共政府一項任務,要讓大陸控制台灣,這是歷史的託付,也是一項使命。中共憲法講得清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一份中共於二○○○年發表的《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將台灣屬於「祖國」大陸的歷史論述概括如下:
中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各民族相互融合,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形成了崇尚統一、維護統一的價值觀念。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中國雖然經歷過改朝換代、政權更迭,出現過地方割據,遭遇過外敵入侵,特別是近代史上曾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瓜分,但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每一次分裂之後都復歸統一,並且都贏來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快速發展。台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在反抗外國侵略台灣的鬥爭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中國人民倍加珍視得來不易的民族獨立,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並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而努力奮鬥。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深深地在中國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這就是中國必須統一。
這段慷慨陳詞並非人人都同意。中共之外的歷史學者對這份主張提出許多質疑,之中不少來自台灣。他們認為台灣相對晚近才被中國納為領土,兩岸只共享了最多幾百年的歷史,並非中國官方描述暗指的五千年。歷史學者鄧津華在其研究清治時期中國人來台旅遊誌的著述中觀察到,「中國」遲至明朝(一三六八年~一六四四年)都還被視為是自然地理特徵所畫分出的地域。台灣海峽是其中一個特徵,讓台灣處於中國疆界之外。此外,如歐陽泰在其《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一書中的敘述,明朝也承認歐洲國家對該島管轄權達數十年之久。
鄧津華的參考資料同樣顯示清(一六四四年~一九一一年)初官員鄙棄台灣之意強烈。有云:「台灣如海外丸泥,不足加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之蕃,不足與共守;日費天府金錢於無益,不若遷其人而棄其地。」今日北京所主張繼承的領土規模與歷史上接近現代的清朝盛世相仿。但在當時,清朝這個由關外滿族所建立的王朝,並不認為自己是個屬於中華民族的民族國家。
面對懷疑論者,中共歷史學家自有一套回應,其中包括據稱能證明台灣從極早期就屬於中國的文獻。學者間的攻防超越學術範疇。海峽兩岸的人士都會利用在他們眼中可以佐證其政治立場的歷史資料。很多支持獨立的台灣人認為「證明」大陸政權只短暫兼併台灣很重要。而相反地,統一支持者則是徵集台灣自上古時期即屬中國一部分的證據。兩造眼中的歷史事實與解釋雖然不盡相同,但雙方卻都認為要以過去決定未來──而這個命題本身就有待商榷。
對中國人而言,台灣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已足以說明台灣於今日也屬於中國。但對絕大多數台灣人來說,這個見解不具說服力。他們認為政治認同是會改變的,也相信活著的人的所好、所向才值得重視。基於上述傾向,英國學者休斯在其書《台灣與中國民族主義》中稱台灣為「後民族主義者」。一篇二○○四年刊載於「新新聞」雜誌的文章也捕捉到這種觀點,作者李拓梓以冰箱為譬喻,描述他對大陸的感覺。他拿他父母那又大又滿是食物的冰箱,與自己公寓裡那又小又幾乎是空的小鮮綠做比較:
如果台灣是小鮮綠,其實,中國就是那個大冰箱。大冰箱物產豐隆,可是我不太敢去拿裡面的東西,因為那不再是我的東西;而且,我也不需要一台大冰箱,因為沒這個需要。我更不會去和別人說,我房間的小鮮綠,其實是一台大冰箱;或者說這個小鮮綠沒什麼,以前我家的冰箱有多大、裡面食物有多多。我知道,就算爸媽還是會覺得那個家是我們的家,但獨立生活多年,家已經不可避免地逐漸變成「爸媽家」了。
大陸人認為歷史本應如此,而台灣人相信國界應要與時俱進,以民之所好為依歸,反映出被統治者的意見,這顯現出兩岸巨大的意識型態鴻溝。就像先前引用的中共白皮書寫道:
台灣分裂勢力以「主權在民」為藉口,企圖以公民投票方式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這是徒勞的。(……)對台灣的主權,屬於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而不屬於台灣一部分人。(……)台灣的前途只有一條,就是走向與祖國大陸的統一,而絕不能走向分裂。任何人以所謂公民投票的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其結果必將把台灣人民引向災難。
恢復中國的正統地位
第二個讓中共堅決要兼併台灣的理由也是基於歷史,但強調的卻是不同的歷史事實。這種論點認為台灣自大陸分裂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各地遭受侵略、殖民,那段積弱不振的年代所遺留下的產物。依照這個邏輯,中國歷史中的「主旋律」就是國家統一與國家榮譽。想要重返正軌,就要終結中國積弱晚清所遺留那碩果僅存、背離常規的後遺症:台灣自大陸分裂。這番論據出現在《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之中: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淩辱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而英勇奮鬥的歷史。台灣問題的産生與發展,都與這段歷史有著緊密的聯係。由於種種原因,台灣迄今尚處於與大陸分離的狀態。這種狀態一天不結束,中華民族所蒙受的創傷就一天不能癒合,中國人民為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鬥爭也一天不會結束。
中國在這段話之中被描繪成一個受到強權凌辱的偉大文明,話中的重點擺在十九世紀「瓜分中國」的風潮之上。參與瓜分的絕大多數是歐洲國家,但美、日也參與其中。在這段文字裡,中國的積弱是偏離常軌,是悠久又光榮歷史中的一段短暫倒退。像華安瀾在其書《為什麼是台灣?中國領土完整的地緣戰略理由》中所述,中國做為泱泱大國,理應受到「尊重與相當程度的順服」,特別是在其自我定義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脅時。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與大陸持續分裂這個事實,就是中國所謂「屈辱一世紀」的最後特徵。若中國想恢復其正統榮光,就非得解決此一缺陷不可。
中國的思維裡有一點令人困惑:與其他領土主張相較,中國對台灣投注的關心不成比例。十九世紀時中國在外國的強取豪奪下喪失大塊土地,卻沒有一項領土主張能激起類似高度的熱情。蒙古是一個自清朝國土中分離出去的獨立國家,中共卻能與之保有良好關係。清朝曾經一聲不吭地割讓比台灣總面積還大上許多的土地給俄國。如同華安瀾寫道:「與大部分和鄰國調解的領土爭議相比,北京砸下高出許多的政治資本,以達成其對台灣的主張。(……)中國持續地在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中納入自身擁有台灣主權的堅決主張,但其他懸而未決的領土爭議重要性卻鮮少如此大張旗鼓,我們很難發現能與台灣相比的例子。」中共的行為顯示出並非所有的歷史性領土主張都是一致的,這也讓問題再次浮現:為什麼是台灣?
突破島鏈封鎖:台灣可以構成「戰略阻絕」
華安瀾在其書《為什麼是台灣?中國領土完整的地緣戰略理由》之中對於「台灣為什麼對中共重要」提出地緣政治的解答。他主張,是台灣在哪裡對於北京而言很重要,台灣是什麼 倒是其次。華安瀾並未忽略中共涉台聲明內所充滿的意識型態與政治動機,但他建議要記住上述這個更直接的理由。中共的外交部門很少以地緣政治的字眼表達台灣之於中國的利益,但在中國內部──特別是中國軍方,倒是有許多這樣的聲音。華安瀾認為,這個論點大大滋長了中國國內的討論,其核心論點如下:
只要台灣還留在中共的勢力範圍外,或者更糟──在美國勢力範圍之內,台灣就會被視為從日本到菲律賓這條島鏈的西邊前線,危及中共海上發展。然而若做為中共的勢力範圍,台灣就會變成海洋角力場的東緣,讓中共能在這片沿岸水域內擁有制海權。而且這麼一來,位居戰略要地,被認為是海上霸權美國用來檢視中共力量擴張的島鏈也會遭到突破。
台灣之於中國的地緣戰略價值在於戰略阻絕,也就是華安瀾所稱的「施琅主義」。施琅是一位將軍,在十七世紀曾說服清朝從效忠明室的鄭成功手中取回台灣。他告訴朝廷,儘管所費不貲,但天朝還是要兼併台灣,免得這裡變成禍害根源。正是出於戰略阻絕的思維,讓他在朝廷中成為大力支持要控制台灣、免落賊手的那一派。
華安瀾在書中指出,中國各代政府掌控台灣的堅決程度會受到外部威脅的影響而起伏。無論是清朝、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除非會在該島與敵人發生軍事衝突,否則三方都對島嶼本身、島上資源或是其人民不甚關心。在日本南侵中國超過十年後,蔣介石與其政府仍然未把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這種態度在蔣介石一九四二年出版《中國之命運》一書時,有了些許調整。在書中,蔣介石視台灣為一緩衝地帶,有助於「維繫國家生存」。簡而言之,台灣是一種達成「捍衛祖國大陸」此一戰略性目標的方法,但卻不是祖國的一部分。
第八章 國際鳥籠
二○○七年,台灣年輕人發現一個線上小遊戲「Click Click Click」。玩家只要每點網站www.clickclickclick.com上的按鈕一次,該網站就會將點擊次數記錄至玩家所在的國家底下。在限定時間內,擁有最多點擊次數的國家獲勝。在該遊戲的前四回合,台灣只從八十四名緩慢上升至五十八名,然後「Click Click Click」突然風靡全台,年輕人瘋狂送出點擊,使用每一種如口傳、簡訊、自製短片等社交管道傳遞這個訊息。他們寫出可以全天候自動點擊的程式。在第七回合,台灣的「網友」在七天內創造了十三億的點擊次數──平均每位...
作者序
七月間,一個美好的星期六。澎湖有名的太陽高懸,但不炙人,海風習習,卻也恰到好處。這裡是我在台灣所去過最杳無人煙的地方,舉目所及沒有房舍,沒有汽車,沒半個人。但仍有東西在看著我們──隨著摩托車減速,然後停在面前再也動不了,一頭乳牛因受到驚嚇而抬起頭來。
我和外子騎著出租摩托車,載著兩個女兒,從果葉出發,要去位於澎湖群島另一端的漁翁島燈塔。車子故障是那天早上最意想不到的事,但這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與一台發不動的摩托車處在台灣最荒涼的地方,而且我把手機連同租車店的電話一同放在果葉。
正當我開始慌張,一台摩托車駛近的聲音出現在我們後方的路上,車上載著兩位身著亮橘色海巡制服的年輕人。兩人見到外國人,神色有些緊張,但當我們以中文與之交談,他們就放鬆了些。稍經檢視,摩托車的確是故障了,但兩人向我們保證,過了山頭,視線所及之外就有一個小鎮,那邊會有修車師傅。
海巡隊員推著摩托車進入竹灣鎮,他們把修車師傅自午睡中挖起來,然後站在他後面看他修車。一小時後我們重回前往漁翁島燈塔的路上,順利地穿越西嶼,到達藍天與嶙峋海水交會之處。
我寫作本書的初衷是幫助英語讀者了解台灣,以及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關注台灣。把書譯成中文並在台灣出版似乎有些奇怪。對我而言,本書沒有一處內容台灣人會懂得不比外國人清楚透徹。接著,朋友向我解釋,台灣人會看這本書,不是因為他們想認識台灣,而是因為他們想知道別人怎麼看待台灣。
我想告訴中文版讀者二件事:
首先,我為書中錯誤致歉。沒有人會完全認同本書,有些人可能根本不認識我筆下的台灣。我盡我所能地寫出我所知道的事,我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趣之處。
其次,我想向你致謝,謝謝你打造這個美麗的國家,並且將之與我及全世界分享。台灣觀光局在多年前採用了一個英文口號:「台灣,觸動你的心」(Taiwan, Touch Your Heart)。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個口號,有人覺得它太做作,有人擔心這句話的文法不正確。但往來台灣超過三十年之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完美的口號,因為它捕捉到台灣的精髓。台灣的確觸動我的心,也觸動每一位訪客的心。就像中國雜誌《新周刊》所說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澎湖的風景無疑地相當美,但兩位認真的海巡隊員用一小時的休息時間幫助一個陌生外國家庭,這才是台灣最美的風景。只要台灣還住著它的人民,台灣就很重要。
作者序
《台灣為何重要》是本我很早以前就想寫的書,這本書回應了許多人對我的研究最常問起的兩個問題:一是「台灣有何吸引你之處?」;二是「在美中關係裡,為何台灣議題具有如此分量?」
我希望你在讀完本書之後,已經找到了第一個問題的解答。我的目的是讓讀者得以一窺我每次在桃園國際機場走下飛機時的悸動。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一次感受到這樣的悸動,當時我還是個二十一歲的大學生,來台從事暑期研究計畫。我永遠難忘當時提著行李,獨自站在台北炎熱、布滿沙塵的人行道上,手頭僅有一個裝著旅行支票的信封、幾個電話號碼和四個學期的中文課程指南時,心中有多麼地困惑、害怕又興奮。時至今日,抵達台北感覺就像回到第二個故鄉,只不過在這邊時間加速,人們把三天份的生活,擠進二十四小時之內過完。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台灣在美中關係當中如此重要?」則更為複雜。台灣之所以受美國及其他國家重視,因為它是經濟巨人,提供我們大部分的資訊科技產品,且又位於西太平洋戰略要衝。台灣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因為除了別國的國家承認外,它擁有如土地、人民、政府等所有國家特徵。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台灣在歷史上是中國的一部分,又因為國際承認北京政府代表中國,所以其應當統治台灣。只有少數台灣人認同上述觀點,如何招架北京的殷勤才受到熱烈討論。對美國及其他國家領導者來說,處理好與兩岸的關係: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同時也支持民主台灣,這是一門有挑戰性的課題。
話雖如此,我仍希望說服讀者:台灣並不只是一個「問題」。台灣之所以重要,也因為它在歷史上是個實驗場,發揚美國及許多國家所宣揚的價值觀。幾世紀以來,台灣曾經是列強的戰利品、附帶物。過去半世紀,台灣人民抗拒這樣的命運,為了自己挺身而出。他們下定決心許自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創造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成功經濟與活躍民主。美國長期推廣自由市場與民主政治,不僅僅是出於國家利益,也因為這反映出美國的價值觀。台灣證明這些價值可以和平地達成,而且其本身發展迅速的文化也能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尊重、被發揚光大。正因如此,台灣很重要。
《台灣為何重要》集我所有研究、閱讀、旅行、訪談以及三十多年來在台灣所見所聞之大成。在本書文句間,我節錄了不少這些年來曾與我交談的人的看法,其中包括數以百計的正式訪談及隨意聊天。沒有人能不經許多協助就通曉一個地方,不過我要特別感謝台灣的學生,他們好客、親切,並且把聊天(一如棒球和飲食)當成全民運動。
要感謝過去三十年來曾幫助我了解台灣的每一個人,恐怕會讓本書過於冗長繁瑣。但仍有幾位人士多年來給我特別的支持、鼓勵,提供我資訊:高雄市市長陳菊,她是我認識的第一位公眾人物,要是沒有她的幫忙,我將難以了解台灣政治;數位美、中、台三方的官員、政治人物及民運人士。多年來與他們的談話無論有無紀錄,都徹底塑造了我的看法;我的政治學學者同事,特別是在台灣的那些同僚對我幫助甚大,對一個致力了解他們故鄉的外國學者來說,他們展現的耐心令人尊敬。
幾位來自台灣、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歐洲的專業學者惠我良多。其中九位曾關鍵性地給予這本書特別大方(以及即時)的協助: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威廉瑪莉學院政府系鄭敦仁講座教授、倫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羅達菲副主任、印第安納大學人類學系費雪若教授、陶森大學歷史系費世文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系宋怡明教授、已故塔夫斯大學佛萊契爾法律與外交學院華安瀾副教授、理奇蒙大學政治學系王維正教授及多倫多大學政治學系黃一莊教授。我也要感謝同時身為朋友、嚮導、導師以及知己的范美媛小姐,在我每次來訪時抽空陪伴。
史密斯‧理查德森基金會的資助讓本書及另外幾本書得以問世,在此向該基金會致上最誠摯的感謝。我也受到戴維森學院在資金、行政上的幫助以及滿滿的鼓勵。我也要感謝我的研究助理:陳碩廷、何問政、黃亦龍以及薩爾茲曼。
最後,我要謝謝我的旅伴:大衛艾瑪以及提利博拉克。你們讓我的每一天充滿驚奇。
中文並非拼音語言,不是一個中文文字對應一個羅馬字母。想要「拼」出中文字,就是判斷一個字如何發音,然後將發音盡可能正確地寫下。目前有數種用來表示中文拼音的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語拼音最受廣泛採用。這個系統讓我們改稱「北京」(Beijing)而非舊式的「北京」(Peking)。很可惜的是,台灣並沒有固定使用哪一種拼音系統。就各式各樣的生活情境而言,中文拼音規則在台灣可以說是相當「民主」的。我無意在本書中統一台灣混亂的拼音規則,反而在每個字上採取最多人用的拼法。在地名上我採取最道地的拼音;在人名上我則使用每個人偏好的拼音。
七月間,一個美好的星期六。澎湖有名的太陽高懸,但不炙人,海風習習,卻也恰到好處。這裡是我在台灣所去過最杳無人煙的地方,舉目所及沒有房舍,沒有汽車,沒半個人。但仍有東西在看著我們──隨著摩托車減速,然後停在面前再也動不了,一頭乳牛因受到驚嚇而抬起頭來。
我和外子騎著出租摩托車,載著兩個女兒,從果葉出發,要去位於澎湖群島另一端的漁翁島燈塔。車子故障是那天早上最意想不到的事,但這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與一台發不動的摩托車處在台灣最荒涼的地方,而且我把手機連同租車店的電話一同放在果葉。
正當...
目錄
中文版序
作者序
第一章 世界最高的建築
第二章 建設台灣
第三章 從務農到製造業
第四章 從「自由中國」到民主台灣
第五章 「美國沒有夜生活」
第六章 充滿威脅的機會:兩岸經濟互動
第七章 接納「內部」及「外部」中國
第八章 國際鳥籠
第九章 為什麼台灣對美國及世界如此重要?
參考文獻
中英對照表
中文版序
作者序
第一章 世界最高的建築
第二章 建設台灣
第三章 從務農到製造業
第四章 從「自由中國」到民主台灣
第五章 「美國沒有夜生活」
第六章 充滿威脅的機會:兩岸經濟互動
第七章 接納「內部」及「外部」中國
第八章 國際鳥籠
第九章 為什麼台灣對美國及世界如此重要?
參考文獻
中英對照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