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人生最美、最深的緣分。
且看游乾桂老師以親身經歷,詮釋天倫;追憶父母行誼,和孩子交心!
✽知名作家游乾桂老師,2012年全新代表作。
✽屢獲教育界、父母肯定的游乾桂老師,又一人生體悟的最新感動作品;從已逝的父親、偶遇的長者、巧遇的路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身上,他都能看到每一絲緣分的動人、值得與讀者分享的美好。
本書共分三大章節、四十篇散文,讓讀者可以利用或長或短的閒暇時光,進入游乾桂老師的感人文字中。
全書每一章節都將搭配照片,讓讀者清爽閱讀、欲罷不能;篇末特別收錄與天倫相關的名言佳句、詩詞,添得更多思考的機會。
讓善成為遺傳因子,一代接一代
讓愛在你我間畫下個圓,完滿人生
成功時,誰都是朋友;失敗時,只有父母是伴侶。
年幼時,父母是守護神;年邁時,誰當父母可以靠的岸?
游乾桂用最真誠的心意,寫下對父母的懺悔錄,
也是對孩子身教、言教的最佳示範。
在時光的步履間隙,父親漸轉銀白的髮、母親增添皺紋的手,
呵護著我們就學、就業,轉身牽手扶持著下一代的茁壯。
在呢喃細語的文字溫情中,寫出對父母來不及、說不出口的話:
對不起,還有謝謝你。
在簡樸的文字中,看見真情。
孩提時候,與父親一同搭乘的鐵路,一起分食的便當;
和年邁的母親一起回到老家,陪他們走過最後一程,輕輕地一句:我們還能再來嗎?
是我們能為父母做得最多、最圓滿的一件事。
在回首和父母一同走過的路上,孩子也正看著我們的身影前行;
於是,牽著父母的手,也同時牽著孩子,傳遞善、傳遞美好、也傳遞溫暖。
作者簡介:
游乾桂
主修習臨床心理,曾任818醫院、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建國聯合診所心理師,《父母親月刊》總編輯、宜蘭生命線主任等職;目前是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祕書長,臨床的經驗讓他的觀點獨樹一幟,很有風格。
長年用心書寫,集合親職教育專家、美好生活家、兒童文學家於一身的他,最喜歡的頭銜卻是文人,希望自己像個思想家,搜腦枯腸的替人尋找人生的高度,提供幸福的提案,美好的存摺,教育的哲思,他的演講足跡深入偏鄉,甚或風塵僕僕出國布施理念,馬來西亞一去二十年,獲頒一張「假的」榮譽國民證,他卻開心不已,引以為榮。
早年他想及的是教育方法,而今他在意的是內省的情意,成就只是分數,但人生要的快樂、健康、優雅與時間等等多元的指數,這需要一套看似衝突卻和諧的觀照,優秀不孝的例子,屢見不鮮,一次次撞擊幽微的心靈,讓他認真靜心思考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著作逾百本,包括《深情─教出有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下一站,樂活》、《想飛─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演活自己,就是頂尖》、《活的好的100個理由》、《嬉遊記─啟發孩子的大智慧》、《一張紙的奇幻旅程》等。
作品質量俱佳,感性與理性兼備,曾榮獲北市新聞局年度好書獎、省新聞處好書獎、新聞局金鼎獎、衛生署健康好書獎、市圖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等等,並設有《游乾桂的桃花源》網站:http://blog.readingtimes.com.tw/ycg1206/
游乾桂臉書與讀友互動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6%B8%B8%E4%B9%BE%E6%A1%82/303736093001180#!/profile.php?id=100003072605026。
演講預約專線:
手機:0963-391-205
專線:02-2239-5029
最好用電郵:ycg1206@gmail.com
章節試閱
<二十五孝>
一張照片震撼無數人心!
他是誰?
花甲男子,以花布包巾抱著老媽媽到醫院就醫,細心呵護,頻頻安慰,親手餵飯,孝心令人動容,網路瘋狂流傳。
孝子是前台南市調查站退休的調查員丁祖伋,當年還為了照顧年邁母親還申請提前退休。
一般人的反應:「現代孝子的典範。」
昔日長官同事回憶起這個人,都異口同聲說:「老丁是出了名的孝子,他會這樣做(抱母親就醫),並不意外。」
身為獨子的他為照顧雙親,放棄升官,甚至自願從副主任降調為專員,只為留在台南老家照顧家人;上班出門前一定先安頓好母親,中午休息也都會回家探望,但他的孝心,一點也沒影響工作績效。
動人相片中隱伏了酸酸的故事,不知為何,看著看著,鼻頭一酸,差點掉下眼淚。
他讓我想起一位年過半百的花甲友人,喜歡李白的<將進酒>,經常吟咏其中一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意指自己也已垂老矣,但是事老至孝的他顧不得自己體力大不如前,無論如何,都堅持每個周末假日得空休息,返家陪陪老母親,推著輪椅帶她四處走走瞧瞧,與她聊聊天,他有句話說得動人:「過一日與她當母子的機會就少一天,下回想叫娘未必叫得著。」
他上有兩位哥哥,都因為傑出有成就而遠離家鄉,留下的他自稱是沒有成就的公務人員,但最有誠意照養爹娘,他說人生就是這樣呀,有能力的出國享清福,沒能力的留下來照顧父母,我聽得出此乃戲謔之語,卻也是實話一句。
「年紀大了,還有父母奉養是福氣,什麼錢都能省,服待父母的錢省不得」,這是虛長我幾歲的他語重心長的體會,不吝惜的轉贈給我。
莫非鄭振鐸先生也是這樣才領悟:成功的時候誰也是朋友,失敗時,只有父母是伴侶;年幼時,父母是守護神,當他們年邁時,誰當靠岸?這話則是我的疑惑。
清明時節我思及這些事,感觸更深,他早就墓木已拱,這一天我按習俗會去父親墳前上香默禱,我準備的行頭簡單多了,一束清香、四果、還有百合花,選它是因為我愛,而非父親最愛,就像當年選擇墓地一樣,都是活著的人巧思決定,想的無外乎是對陽世子孫的保佑護蔭;大哥備的祭品非常豐盛,免不了三牲酒禮,碗粿數樣,燒上金銀紙錢敬獻,只是這些美酒佳餚,最後還是進到奉祀者的五臟廟。
祭拜結束,我坐在父親墳前,一棵高大青綠開著紫花、有著清明花之稱的苦楝樹下,隨手取了一顆橘子剝皮,清香溢出,咬一口果真鮮甜多汁;回想我與父親相處二十多年的過往時光,他生我太老,走得太急,以至於連我想多喊幾聲父親皆不可得,而今可以喚出這個稱謂竟是只有清明,在他墳前,表情嚴肅的默然。
夫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往而不可追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親也,此段話語如今讀來更見勁道十足,直往心靈衝撞,想著:待長輩至孝,應在生前、抑或死後?現在、或者未來?
看來人往往如是吧,一般皆屬後知後覺者,當下等待未來,現在迷失過去,直到有一天,開了竅,什麼都懂時,卻後悔莫及。
日修禪師有句禪語:日日是好日,夜夜寄天真。果是真心話,如果親子相處時光皆是好日,在世之時人人惜緣享福,多陪一段路,多說一句話,那麼何必在雨紛紛的清明時節慎終追遠呢?
及時行孝應更勝事後追悔吧。
有感:這世界從妳走後,變得已不能指認;/唯一不變的只有,對妳永久的感恩。--余光中.《天國地府》
<人間菩薩>
爸爸像尊人間菩薩,常不著痕跡供養陌生人,不求回報;媽媽覺得苦哈哈的,他卻樂在其中,做得很開心。
千金散盡還復來!
他對自己很省,能花的錢不多,對子女很吝嗇,堅持慾望不可以大過能力;可是對窮人卻慷慨解囊,直說錢是身外之物。
媽媽氣憤難抑,經常向舅舅哭訴。
舅舅偶爾會找爸爸促膝長談,即使酒過三巡滿口好好好,依舊未見改善,我行我素,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抱著歡喜心。
老邁的幸福牌單車是他的坐騎,悄悄從倉庫裡牽出來便外出布施,即使上了油,依舊發出咿咿啞啞沉重怪音,嘎啦嘎啦的踩踏,往斜坡下方兩位孤苦老人—猴伯的家前進,送上新輾的米。
猴伯夫妻年近八十,相依為命,年輕時辛苦一輩子,有一點小錢,但幾年來卻因為老病就醫,大約也花得差不多,有一頓沒一餐;門前一塊地向村人阿發借的,種些地瓜葉、紅鳳菜,川七隨意攀緣,蔬菜成了主食,偶爾養些雞鴨,很少自己吃,多半擺攤販售,換錢家用。
爸爸與老人相差二輪歲數,情同親子,用心照料很長一段時間,媽媽的確不滿,鬧了家庭革命,可是爸爸雲淡風清說:「他們更需要我。」
「這是什麼肖話?」
媽媽鬧起脾氣來,便口不擇言。
猴伯心地也很善良,是個友善的長者,把我當孫子看待,阮囊羞澀的他常常幫我準備吃的,少不更事的我,竟也大剌剌吃起來。
有一回,被爸爸查知我白吃白喝的惡習,痛罵我一頓,警告:「下不為例!」這話是什麼意義?猜想準是不准我再去猴伯家光顧。
拜拜時肯定有好吃的,倆老便能分得一點口福,我負責把祭品帶過去給他們,老人往往緊握我的手,久久不能自己,這個畫面我刻印極深,很難忘懷。
離老人家不遠處有一座埤塘,湧泉清澈,魚兒嬉遊,孩子喜歡結伴在此嬉遊玩耍,游泳消暑,池子裡的魚兒肥大,是林家放養的。
這一天,悶熱得很,上空的烏雲說好似的,直往一個方向聚集,西北雨蓄勢待發;本來約好放學後的遊戲臨時取消,直接返家,前腳剛跨進了門便覺得氣氛詭異,一群大人抽著煙,大口大口吐出,在空氣裡盤旋,竄升上去,有人仰頭,有人低頭,沒有多作聲的,坐上的有猴伯與林家的人。
我躡手躡腳走到後院,卻又好奇折回,隱身簾子後,終於聽見發生什麼事;猴伯偷魚被逮個正著,林家人怒不可抑的登門興師問罪,要父親給個公道。
老人家淚眼潸潸說道,老伴大病初癒,一直沒魚沒腥,想替她補一補,可是沒錢,唯一可以想得到的,只有池子裡的大肥魚。
無論猴伯如何解釋,林家人仍不善罷甘休,要求賠償,猴伯家的經濟捉襟見肘早非祕密;爸爸輕嘆一口氣,並未多說,便把賠錢的事攬到自己身上,從雜貨店的抽屜裡,一個我所不知的私房財富藏匿處取出一筆錢交給林家,他們才悻悻然離開,他又拿出一筆錢給猴伯要他去買點好吃的。
「不要客氣,有什麼需要來找我!」
有如定心丸的一句話,猴伯感激不已,早淚糊了,拉著爸爸衣角,直說謝謝;林家後來過意不去,向爸爸賠了不是,並且退回款項,一起加入幫助猴伯的行列。
席勒說:「人生如果少了愛,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書中關於名人雋語的動人語錄,爸爸肯定沒有讀過,但卻做得最好,那是他的信仰吧,相信有能力助人的人本身就是幸福者。
有感:何時能反哺,供養白頭烏。--白居易.《阿崔》
<只陪一程>
西北雨狂暴而落的那天,我趁著冬季尚未封凍,拜訪年逾六十,遠走紅塵,享受山居歲月的友人;一路顛簸,傍晚時在一間被他在信中形容成豪宅,實際上是竹影下一幢好窄的三合院小屋停下,老友已在廣場久候多時,露出暢笑張手歡迎。
冬夜來得很快,不一會兒昏黃被暮色染黑,暗了下來。
雨過天晴,夜裡的星星全晶亮開來,微風下我們天南地北聊著,我漸次理解他的心境轉折,一度被錢制約,以為非錢不可,沒錢怎麼活的他,而今洗盡鉛華,即使露宿餐風想來未必不行。
入山之前,他是商場掮客,辦公室氣派非凡,原木長桌有數尺之長,幾個人或十多個人排一整排飲茶都綽綽有餘;而今老僧入定,像個化外神仙,即使仍有書房,但已非長桌,而是一張寒酸,只容得下一盞燈、一杯水、一本書的小學生桌子,這個彎度極大的變化來自一場大病,生死關上走一回,大徹大悟。
晚餐不再是山珍海味這一類的佳餚,而是隨手摘取的野菜,放山雞下的蛋,山中小湖釣起來的魚,口味淡了些但清香別具,老莊入了題,孔孟醍了味。
老友的確慨然,有些事本不該遲到,但我們卻未必把握,因而縱放美好,直到人生路盡才驀然醒來,再說後悔。
何時入夢,我早忘了,但他的叮囑「把握當下」繽紛入夢,醒來已近中午,用過午餐,告別朋友。
他說:「我陪你一程。」
我出手攔他:「終需一別,就不必了。」
「就是必須一別,才要多此一舉。」
他執意相伴,走上一程,向我揮揮手,珍重道別。
陪你一程?
富含哲思的語彙,意外啟動我的人生思考,人與人之間不就是各自的配角與插曲嗎?曲終就會人散。
陪一程,一個轉身,緣盡情了,各自往自己的人生方向。
多數人老以為兒女會陪我們一生,事實上他們的人生被學習、戀愛、結婚、育兒占滿所有光華,我們孤獨走盡,只剩送那最後一程。
永永遠遠本身就是騙局,根本沒有永恆這件事,父親在我大學畢業,我正有為,準備與他重塑親子關係時,他就先行離去,我只陪過他短短一程;媽媽早老了,年逾九十,我們能再當母子的時間當是不長,還能陪多久?
很有情義的知心好友,曾經歃血為盟似的,允諾一輩子,可是曾幾何時,皆因忙著,一年難得見上幾回,即使遇上了也言不及義;匆匆復匆匆,再過幾年,不是他先離開,就是我先走一步,抑或被病痛纏身,無力再見,原來人生交錯也只是一程。
只有一程,所以我明白,孩子不是附屬品,而是夥伴,我只能在僅有的交會中送上一分人生厚禮,我給了一根釣竿,不給一條魚。
只有一程,我不敢奢望孩子永遠留在身旁,他們有自己的地圖等待彩繪,我們雖是夕陽,仍可無限好。
只有一程,想念便好。
美國作家約翰遜在《冬天》裡的一段話,友人抄在一張書籤上送我典藏:「抓住轉眼即逝的時光吧,在它飛逝之前,珍惜一切。」
這也許是只有一程最美的註解吧。
有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溯源之旅>
鮭魚返鄉的壯觀畫,夾帶一絲淒美動人的故事,親眼目睹,永生難忘。
牠們從海河交界處,憑著幼年時對氣味、河水溫度,以及環境的記憶,進入內陸河道後,再展開逆流而上的漫長返鄉旅程。
從海洋進入河道的那一刻起,鮭魚不再進食,隨著停留水中的時間增長,表皮越來越紅,遇到激流處必須奮力跳躍,逢淺灘還要用腹部磨擦河床通過;直到抵達出生地,母鮭魚和公鮭魚會在河床石縫完成交配、產卵,之後便因為體力透支、脂肪耗盡擱淺岸邊瀟灑而亡,最後成為候鳥的食物,剩餘部分逐漸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形成孕育小鮭魚的養分,促進自然森林生態循環。
喜兒坐在電視機前欣賞「國家地理頻道」播出鮭魚生態影片,不由自主聯想起自己的養女身世,她想像鮭魚般有朝一日找著原鄉。
長大成人後的喜兒對養育多年的養母,添了怨懟,少了感恩,覺得自己只是被使喚的奴隸,事實上養父早逝,養母對她視如己出。
先生招贅後,老邁的養母與她同住,她雖盡孝但未盡心,倆人常有摩擦,甚或因而說了氣話:「親生的比較好,怎麼不去那裡住?」惹得養母火冒三丈負氣離家。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隨著老化,媽媽的記憶力與精神也起變化,常常疑神疑鬼,嚷著有人下毒,有人偷她花衣裳,有人取走她的皮包,被懷疑者便是喜兒,這讓僵硬的關係,再添一筆仇恨。
喜兒升格當了婆婆,際遇大轉彎,她對養母說過的重話,媳婦有如影印機一般一字不漏複製,如出一轍脫口而出,只是改成:「你乾嘛不在老大家多住幾天?」
她聽得涕泗縱橫,心裡揪著,心想報應啊,心灰意冷,視到訪老二家為畏途。
偶爾抽空探訪兒孫,臉色總沒少吃,一覺不醒的媳婦,會在餐桌上留紙一張指令,使喚她去買名目清楚的早餐,但常因買錯而挨轟,喜兒心想白紙黑字那會弄錯,莫非故意找碴?
身心交瘁下的喜兒染患重病,住進醫院,逐日失智的老媽媽在病床前不眠不休照料月餘,熬湯補身體,得空時還四處拜佛,求神問卜允下承諾,只要女兒身體回安,她將搬戲酬謝,喜兒方才明白養母的好,失聲啜泣。
被人頂撞詆毀的感受,喜兒明白真是不好受,當年的她比起現在的媳婦則有過之,養母怎麼受得了?
這期間她託人找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發現與她差異極大,兄弟姐妹的兒女未必受過什麼教育,打零工度日,少有人與她的子女一樣,通通大學畢業,當了老師教授,如說這非養父母家所賜,實在說不過去。
修佛的她,在同修提醒下向養母懺悔,只是來得遲了些,養母嚴重失憶,這些恩怨情愁早隨幻化的記憶,飛灰煙滅;這樣反而好,難過與悲傷風逝,留住的只有人間美好,失憶成了再生。
喜兒請求養母原諒,養母只顧著笑開懷,直說沒事沒事,摸摸她的頭,直說:「別騙我了,喜兒對我最好了」,有人跟她提起兒子也有來,她竟一臉狐疑:「亂講!我什麼時候有兒子呀。」
原來在養母心目中,她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想到這裡,眼淚早已不聽使喚,潸潸滑下。
有感: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慈悲簿>
在我典藏的小東西之中,最有意義的當是一本用縀帶飾著,鑲著水仙花,飄著薰衣草香,裡面貼滿紙條的小冊子,它是我們家的慈悲存摺,在每一次災難發生,就添了一張美好的戳記。
這些年來,天災不斷,讓人不得不思考,我們到底犯了什麼錯?何以台灣的八八水災,土石流會從山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地滑落,幾近滅了幾個村落;颱風狂襲,蘇花公路硬生生斷裂,幾台遊覽車被掩埋,或落入海中,至今尋不到屍骨。汶川大地震的慘重,透過電視強力送達,震憾久久不;,澳洲水患,不知捲走了多少人的身家財產;更恐怖的是規模九的大地震強襲日本,海嘯引動十公尺的巨浪,越過海堤,淹沒城市,屋毀人亡,這些有如電影《明天過後》的場景竟在現實中發生,令人大悲無言。
我非環保專家,無法對環境重塑提供理想的獻策,但我是心理醫生,知道這些受難者家屬,有些將終生被創傷症候群纏繞,更重要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誰來設法解決。
我們能幫什麼忙?
這是我的慈悲存摺中起心動念時,一個小小的理由,我鼓勵孩子思考這個問題;兒女慷慨解囊,捐助零用錢省下來的區區的幾百元台幣,我將它劃撥到紅十字協會,或者善心的宗教團體,留下存根貼在慈悲存摺上,這些微不足道的錢,也許不足以使受難者走出陰霾,但愛心的種苗已然在兒女心中種下,正在發酵中。
慈悲存摺的小冊子不止記錄孩子的善行,我也有。
有一年,黃河發生百年洪澇,之後我有事出差上海,得閒拜訪豫園,亭台樓閣讓人印象深刻,幾乎已達步步是景處處妙的境界。
這座園子可有來歷,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為了侍奉他的父親,在明朝嘉靖年間建造的,取豫悅老親之意,名為豫園。它從明朝嘉靖三十八年(西元一五五九年)開始興建至明神宗萬曆五年(西元一五七七年)完成,前後逾時十八年,佔地七十畝,我閒行其中,有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目不暇給。
我隨著閒晃,進了一處廂房,遇見一群白髮蒼蒼的老人家擺攤義賣,贊助受災人,老畫家的畫,工藝精妙,每幅皆是佳品,我流連於各式畫風之中,眸光最後定格在一幅神靈活現的金絲猴身上;那是一張淡彩的水墨畫,目光隨我移動,神韻別具的凝視,我禁不住嘖嘖稱奇,此刻,老者乍現,指指畫,問我好不好看?
我直稱好,老人快意告之,那是他的畫,問我想不想買下帶回,順道做做好事,我本無此意,經他一說,騎虎難下,也就買了,老人家打折優待,皆大歡喜,當我收下畫,交出錢,準備跨出門檻時,老者快步趕到身旁,笑咪咪問我,隔年還會來否?
這一問,我可不知如何回答,反應靈敏回問老者:「明年黃河會繼續氾濫成災嗎?」
說畢,老人與我相視而笑。
隔年我的確排除萬難撥空前往拜訪,並且買下另一幅畫,只因義賣兩字在心中盤旋,添得一個感動,而黃河不止隔年氾濫,而且歲歲年年,沒有一些肝膽相照的義舉之人,恐怕有很多災民無飯可吃,流離失所。
一幅畫,一點錢其實做不了什麼事,但卻藏了一顆微熱的善心。
雲的故鄉—雲南讓人流連忘返,我在大研古城邂逅一位賣畫興學的老師,他的義舉動人,我與之談得開心,花錢買下一幅畫當紀念,掛在我家設計優雅的藝術走廊上,除了添得美感,更成了善行記憶。
我善心別具的特質,其實是父親暗地裡不著痕跡教的,他讓我明白,錢可以有大用,它叫財富,如果只有小用,就是守財奴,他並非有錢的員外,缺乏傲人的財富,微薄的錢全是一分一毫累積,但卻懂得幫助比他更窮的人,出手闊綽支援窮困潦倒的鄉親。
我家在鄉下開了一間雜貨店,很像村子裡的提貨中心,沒有帶錢的人依舊可以把貨取走,那叫賖欠,欠著的錢大半年未見歸還,甚或不還,他依舊笑稱千金散盡還復來。
雜貨店得補貨,錢從那裡來?原來父親另有一處私人銀行,這是隔壁的陳奶奶,經常厚顏向奶奶調現,補貨賣出再還錢,所幸父親信用不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讓雜貨鋪子勉強撐下,他們似有若無建構一處以善為中心的循環,有趣的轉動曼妙慈悲。
父親原來才是我的慈悲存摺的起草人,他毫無保留把愛這件事傳承給我,而我也懂得知福,漸漸把對人的關心一事轉交給兒女,我猜他們會的,總有一天,年紀漸長,閱歷日豐,有了智慧之後,與我一樣明白俄國作家馬卡連柯的心中哲學:「學會愛人,才會是個幸福的人。」
有感: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黃檗禪師
一張照片震撼無數人心!
他是誰?
花甲男子,以花布包巾抱著老媽媽到醫院就醫,細心呵護,頻頻安慰,親手餵飯,孝心令人動容,網路瘋狂流傳。
孝子是前台南市調查站退休的調查員丁祖伋,當年還為了照顧年邁母親還申請提前退休。
一般人的反應:「現代孝子的典範。」
昔日長官同事回憶起這個人,都異口同聲說:「老丁是出了名的孝子,他會這樣做(抱母親就醫),並不意外。」
身為獨子的他為照顧雙親,放棄升官,甚至自願從副主任降調為專員,只為留在台南老家照顧家人;上班出門前一定先安頓好母親,中午休息也都會回家探望,但他...
作者序
愛的銀行
閒行藍天碧水之間,讓心靈放空,是我忙碌一年之後最美的想望。快意背起行囊,與家人一起縱橫名山大川,目的是找回失去的活力,存一點親子情感,在潛意識裡添上一些記憶,這些是我標示的人生大事。
「孩子比工作重要,親情優於金錢」,這是我心中的一把尺,教育的界定,讀者以為這些義理來自課堂上的修習,我的專業,其實非也,我懂,是因為曾經錯過!
父親臨終前的一個多月,頻頻說出不祥之語,「快歸仙了」一詞如影隨形掛在嘴邊。
那是他的預言,卻是我的惆悵。
年近半百才生下我,我努力於功課,他忙於農事,我像兒子,他像父親,演得太像父子了,楚河漢界,涇渭分明,少了交集,及至我懂,已然太遲。
我準備圓夢,他已老矣,正欲奉養,他行近天堂,懂得如何與他溝通,他已悄聲說了一句:「不在」。
最後幾日,瘦骨嶙峋的他執意要到自己一手改建的廟宇做最後巡禮,我不忍拒絕,拭淚同行。
第一次緊握他的手,慢行臨溪步道,走向村子裡的精神殿堂—三山國王廟。
只是,那個第一次,竟也是最後一次。
這種痛,只有痛過的人才懂,我不希望兒女有同樣的遺憾,用盡心思在共有的記事本上塗抹亮麗的彩釉。
我是別人口中的親職教育專家,但一直沒有忘記我也是爸爸,學理是理性的,強調方法;人生是感性的,情牽一線的是愛與情感。有一天,臨老之前誰都會發現親子之間最美的回報不是有形的成就,而是無形的,用心的孝順、感恩、惦記、牽掛等等原料揉合而成的天倫之旅。
從事親職教育諮商多年,我一度犯錯,許求助者一帖妙方,忘了點燃引信的是反思過後的哲理,我也曾在成功的論述上遊走,所幸頓悟得早,經過歲月淘洗,跳脫功利;催人老的光陰,有如魔鏡般,早一點現出謎底,方才理得愛、心、情三寶的至關重要,一個從小缺愛、無心、沒有情感的人,成就當是一種虛假,或者傷人的憑藉。
讀者說,從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事實上我從他們身上取得更多法寶,我的讀者們不吝惜的在「時報出版」替我設計的「游乾桂的桃花源」部落格上,向我吐露一些動人且值得反思的故事;而今我多了臉書,他們也提供一篇篇好文章的肌理,間接讓我反思,親與子之間最美的歷程為何?
家是港灣、花園,一處安樂地帶,家人是靠山,相互取暖,彼此是心理醫生,失敗挫折時的解壓者,我重視家的溫馨遠遠大過財富,堅持家人優先,收入第二,入夜就息,假日留一天陪家人,彩繪記憶;兒子好動是我的球友,我們一起打球、溯溪、浮潛、泡湯、騎單車,女兒文靜是我的文友,我們醉在尼采、叔本華、張愛玲之間,我常戲稱太太是飯飯之交,一起喝咖啡聊是非,事實上太太是非典型電影評論家與文學賞析專家,即使未有頭銜,但她的看法絕對一流,一般人難比,再怎麼艱深難懂的電影,經她一提點立刻清明,我在文學獎評審舉棋難定之時,她適時提供見解,總有撥雲見日之功。
玩樂主義曾經引來非議,最多是路人甲,向媽媽告狀,說我一直寵溺孩子遊玩是不對的,將會荒於嬉;可是這些年,兒女漸漸大了,並未因而遊手好閒,反而情感從未消散,鄰家球友反而略帶羨慕告訴我,這樣的關係真令人心酸啊。
心酸?
我懂其心意,那是一種羨慕的代名詞。
從事臨床心理醫療多年,出入我的診療室的人不計其數,見著的個案之中,令我最擔心與傷懷的便是情感稀釋,專業名詞為「缺愛症候群」,個案以為我是預言家或者擁有陰陽眼,否則怎可能輕而易舉窺視前因後果,預測出準確的親子剩餘指數?其實這非術數,而是專業,愛缺多少,家便是什麼樣貌,孩子也將成為什麼樣的人了,缺愛的醫生怎可能成為良醫華陀呢?少了關懷經驗的老師恐怕只剩責備苛求了?
狼爸虎媽一直有人正反兩面的討論,但都未正中下懷,其實最深沈的內裡不是成就,而是貼心與關懷,那是親子之間最尊重的一張拼圖;我當然明白,雷霆手段可以取得一定成效,教出優秀傑出的孩子,只是厲害但不孝順的兒女真是我們想要的嗎?
漢字有意思,優是人與憂的合字,表示優秀的人會很憂愁,傑則人與桀的合字,桀是夏朝暴君,隱喻傑出者很凶暴吧,棒是木與奉,拿著木頭伺候之意,暗藏棒下出狀元嗎?
這是胡說但有真意,請勿讓張大春看見,否則他會大笑三天,咒罵我的笑虧「說文解字」,並且在臉書消遣我三天。
玩笑歸玩笑,但事例仍不勝枚舉,偶爾不小心便會聽見或者意外撞見一個棄養或者暴虐父母的新聞,寫這本書的同時,電視重複播送疑似女兒虐殺母親,並且把她棄屍大海的人倫慘劇,如果真是,情何以堪?
我心揪著,心想,天倫啊到底淪落何方?
孝道、報恩等反哺故事本不必講,那是天性,只是科技文明的洗禮之後,人向功利靠攏,天倫盡失,便非講不可了。
旅行成了我另一處汲取養分的地帶,尋找海納百川的方略,很多不期而遇的邂逅跟著溜進心靈,像山寺的撞鐘一樣扣擊內心深處,澎湃洶湧,這個反省更大,因為眼前是活生生的例子,撩撥最深。
每年或者每幾年我們一家人都會選一個地方旅行,越南下龍灣是其中之一。同行者有一對父子,黏稠如膠,行程中經常交頭接耳,低聲暢笑,偶爾十指緊扣,狀極親膩,迷人極了,我亦步亦趨偷偷欣賞這一頁風情。
「我們每年出遊一次!」
爸爸一臉自豪。
「我們志同道合!」
兒子用這話解構出遊的理由。
不止如是呀,至少我看得出這種情深意濃本身就是鮮明的烙印。
「父母對孩子的好,他們會記一輩子的。」
爸爸幽微吐露的這段話正是我心中盤旋著陸的答案。
「放下一些才可以得到一些!」
這位父親把親子關係形容成一間銀行,存了什麼,才會得了什麼,我理解了,親子關係與工作忙碌是一個圓盤,多數人工作大過家人,但他覺得家人大於工作,這是價值觀問題,我早發現,並且寫成《這一站,樂活》一書(時報出版),詳解工作與人的關係,金錢的意義,美好與休閒人生等等,非常值得一讀,也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幫助人重拾親情。
緣分是單行道,由深至淺,終至淡然。
即使不以為然,也得釋然。
近些年兒子常會頑皮調侃:「你很黏我哦?」
不黏怎麼成?事實上我們的確已到親膩的尾聲,蔚藍的天空正等著他展翅遨翔咧,不捨但卻不得不捨。
我用力想方設法讓緣分成為一場「延長賽」,力邀兒女同行,多溯幾回溪,再鬥幾次牛,星空下一塊獨白。
我邀兒子一起騎著單車挑戰貓空山徑,從動物園旁的小徑,坡度約莫三十度賣力爬升,我放了誘餌,雲滇館香氣溢流的過橋米線在山下飄香。
兒子應該無法完全心領神會這趟旅程的全部意義,但我卻深深動容,載在記事本上,我頻頻側頭凝望,心想這麼大的孩子還樂於與我同行的確該謝,因而添得一筆記憶。
在山中,我們揮汗單騎,適時停下,喝水聊天,微風拂面,倒很愜意。
他酷酷的豎起大姆指:「值得!」
說我嗎?或者旅程? 不管了,值得就好。
長年投資親情這件事我未預期有多大的回報,但是一旦超乎預期,連本帶利奉還,往往落得感激涕零。
父親節,我的用心,結實獲得了兒女的以心之名回應。
我們選在風景優美,山色青綠,帶著草香的坪林茶葉博物館用餐,孩子悄悄遞上了神祕禮物,哄我親手拆開一個包裝精美,藏有綠悠悠小瓶的藍色盒子,露出沾水筆墨水。
他們知道我收藏這類小東西,偶爾會用沾水筆畫押,從未想過兒女會心細的用它當成禮物送我,價格不算貴,但揉搓著心與情,感動很難言語 。
養兒育女的辛苦,此刻冰融慢慢化開,用心多年,終於確認他們收到我的寸寸心意,並且私屬典藏,設想一個美好的機緣反還。
這一回,我反常沒有掉淚,改用洋溢的歡喜說:「值得」呀。
《天倫—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這本書裡的文章,便是用如此感性且帶點酸味的筆調串成,閱讀時勿忘準備衛生紙,以備不時之需;拭乾淚後,請用自己的魔法設定一則美好的、浪漫的方程式,讓親子之間不再老是徘徊在功利的十字路上,希望還能多一點幽微且曼妙有情的故事,有一天說給兒孫聆聽,這樣的人生才是合格,方可不虛此行。
我偷偷在書中暗放「早知道」的處方箋,請用三分愛做底,二分心煎熬,得到五分情,然後靈台清明,基因甦醒,親情十分圓滿。
游乾桂寫於流螢文坊之閒閒居
愛的銀行
閒行藍天碧水之間,讓心靈放空,是我忙碌一年之後最美的想望。快意背起行囊,與家人一起縱橫名山大川,目的是找回失去的活力,存一點親子情感,在潛意識裡添上一些記憶,這些是我標示的人生大事。
「孩子比工作重要,親情優於金錢」,這是我心中的一把尺,教育的界定,讀者以為這些義理來自課堂上的修習,我的專業,其實非也,我懂,是因為曾經錯過!
父親臨終前的一個多月,頻頻說出不祥之語,「快歸仙了」一詞如影隨形掛在嘴邊。
那是他的預言,卻是我的惆悵。
年近半百才生下我,我努力於功課,他忙於農事,我像兒子,...
目錄
序—愛的銀行
第一章 傾聽,長者低頭訴說的智慧
最後的旅程
偶遇的哲思
周五的約會
想念
天堂車票
五塊錢
一頓飯的哲思
呎尺天涯
代悲白頭翁
堅毅的母親
溫馨旅程
人生方程式
光陰的事
二十五孝
時光隧道
受用的禮物
第二章 守護,孩子凝視善的背影
雨中的幸福
復刻情義
修車基金
幸福銀行
利人基因
守護神
人間菩薩
椰香的滋味
種夢的人
善行千里
第三章 先行,用身教復刻美好連結
一件小事
只陪一程
溯源之旅
一小時的智慧課
好人卡
賣希望的人
公安婆婆?
酸楚的人生課
一日司機
慈悲簿
崖上的行者
便當天使
壹的魔法
護生
序—愛的銀行
第一章 傾聽,長者低頭訴說的智慧
最後的旅程
偶遇的哲思
周五的約會
想念
天堂車票
五塊錢
一頓飯的哲思
呎尺天涯
代悲白頭翁
堅毅的母親
溫馨旅程
人生方程式
光陰的事
二十五孝
時光隧道
受用的禮物
第二章 守護,孩子凝視善的背影
雨中的幸福
復刻情義
修車基金
幸福銀行
利人基因
守護神
人間菩薩
椰香的滋味
種夢的人
善行千里
第三章 先行,用身教復刻美好連結
一件小事
只陪一程
溯源之旅
一小時的智慧課
好人卡
賣希望的人
公安婆婆?
酸楚的人生課
一日司機
慈悲...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