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很大,來自大陸的每一個學生都不能代表大陸。
但是在台灣學生眼裡,來自大陸的學生一言一行都代表大陸。
因著這個緣故,身為第一屆來台的陸生胡俊鋒,寫下了這本《台灣,你可以更讚》的小書。
胡俊鋒說:「我不來台灣,台灣永遠只能是我從國小的教科書中讀來的『寶島』想像;我不來台北,台北永遠只能是我從我生活的大都市勾勒出來的城市想像;我不來台大,台大永遠只能是我從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得來的數字符號。」
胡俊鋒還說:「每次離開了台北,從空中往下看這個城市,暮然回首,才突然發覺台北的好與可愛,彷彿中了台北的毒一樣,登『陸』的那一刻變開始了水土不服。」
台灣與大陸的距離,看似近在眼前,卻是咫尺天涯。一趟航程僅需九十分鐘,卻蹉跎了五十年的歲月才得以成行。儘管如此,這位可愛的陸生還是來了,勇敢地到彼岸的台灣學習與旅行。那台灣人,你呢?願意幫他按個「讚」嗎?
作者簡介:
胡俊鋒,生於廣東梅州,客家人。長期行走在人類學田野的哲思者。
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和人類學系,現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陸生,
PAPA STUDIO(大陸環保教育組織)創辦人。
已在大陸出版《路‧癡‧2011》一書。
章節試閱
一條海峽,兩本證件
民國一百年九月五日,忙活了近兩個月的入台手續之後,終於拿著登機牌走入了深圳寶安機場的航班等候室,在國際航班登機口顯赫地寫著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語。
台灣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很難想像和體會的滋味,它沒有奔赴美國的那種激動與快感,它也沒有遠赴歐洲的嚮往與浪漫,它更沒有前往港澳的親和與隨意。這些年來,兩岸的經貿往來頻繁,交換學習的學生也增多,卻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到台灣去的意味。有些人因為各自的夢想和追求選擇了台灣,也有些人因為各種的落榜與失意無奈地走向台灣,無論初始心態如何,我踏上的將是一個政治與情感的模糊地帶,它既是一個國家也不是一個國家,它既是中國也不是中國,它難以用一個標籤去描摹,它難以用清晰的言語去描繪,它被很多人述說過,可依舊是一片空白。這種模糊之感,這種不安全感,是走向台灣的獨特心境。
當你前往歐美地區的時候,你只需要拿一本護照;當你前往港澳地區的時候,你只需要拿一本通行證;然而當你前往台灣地區的時候,則需要拿兩樣東西。這兩個東西時刻提醒著你,台灣是一個獨特的地方,你不能拿它當國家相較,所以護照是無用的;你也不能拿它當地區相較,所以單方的通行證是無用的;大陸不樂於送你去台灣,台灣也不歡迎你過來,兩岸兩邊選擇了建立這種獨立證件、互不承認和相互區隔的消極溝通平台。要知道,台灣海峽是一個意義相當模糊邊界相當凌亂的界線,橫跨這條海峽遠比橫跨太平洋來得難。
前往台灣的大陸人需要擁有兩本通行證,一本是大陸出入境發放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另一本是台灣移民署發放的「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當進入大陸出入境檢查口的時候,他只檢查你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並在證件頁中蓋章;而當進入台灣入出境檢查口的時候,他只檢查你的「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並在證件頁中蓋章。
當我們在津津有味地看南北韓邊境的那些具有區隔象徵和敵對情緒的小把戲的時候,卻忽略掉了我們周邊的情況,原來相同的小把戲也存在於海峽兩岸中。我並不想成為一個政治人,可是政治卻滲透在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雖然僅僅是兩本簡單的本子,一紫一藍,其中卻大有內容。大陸不承認台灣的獨立地位,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亦不承認大陸的獨立地位,認為大陸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可是雙邊卻有往來的需求,這可怎麼辦?於是這兩本好玩的本子便誕生了,大陸海關只認可自己的紫本子,拒絕承認藍本子;台灣海關只認可自己的藍本子,拒絕承認紫本子。在這兩本本子之間,卻是有著猶如台灣海峽那般模糊而深淵的空白和斷裂。
其實,台灣與大陸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這種模糊的危險地帶,不論是這兩本本子,還是選戰爭吵得最激烈的「九二共識」,在兩岸的事務上,兩岸都預設了彼此間的這種曖昧關係,沒有哪一方願意打破這種曖昧,也沒有哪一方願意澄清這種曖昧,各方依舊用著相同的表述做著各自的夢,這個曖昧的平台能夠為續多久?不得而知,我們只能知曉它終將會如戀人般要麼走向結合要麼走向分手,它需要有一個更加穩固的共同性平台來代替。
一條海峽,兩本證件
民國一百年九月五日,忙活了近兩個月的入台手續之後,終於拿著登機牌走入了深圳寶安機場的航班等候室,在國際航班登機口顯赫地寫著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語。
台灣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很難想像和體會的滋味,它沒有奔赴美國的那種激動與快感,它也沒有遠赴歐洲的嚮往與浪漫,它更沒有前往港澳的親和與隨意。這些年來,兩岸的經貿往來頻繁,交換學習的學生也增多,卻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到台灣去的意味。有些人因為各自的夢想和追求選擇了台灣,也有些人因為各種的落榜與失意無奈地走向台灣,無論初始心態如何,我踏上的...
作者序
自序 尋夢在台灣
有許多人不解,我為什麼要冒險寫這樣的一本書?早已有大陸人寫的台灣遊記,早已有了陸生寫關於「三限六不」政策的報刊文章,但是卻沒有人站在文化多元性和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視角寫過陸生在台的感情歷程。如果我不開個頭寫這樣的一本書,我想再也不會有其他人想到寫。
我寫這本書,想法很簡單,我想跟台灣的青年朋友聊聊天,我想和台灣的青年朋友訴說「我的台灣」,我想與台灣的青年朋友分享你們因為太熟悉而往往被你們所忽略掉的台灣的「好」與「幸福」。我希望通過文化比對和思考,讓台灣的青年人更瞭解大陸的平民生活正在經歷的變化。我想告訴台灣的青年人:大陸,不是一個可怕的代名詞,也不是一個遙遠的他鄉之域,更不是單調的專制文化體。作為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應該能夠撇開政治的束縛,勇敢地開始到彼岸的旅行,更多地認識、瞭解和尊重對方。
自從民國一百年第一次開放大陸學生入台學習以後,作為第一批的陸生,不論在文化、政治層面都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和考驗,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一路走來很珍惜很感恩與台灣的因緣,在種種的挫折與挑戰中受益良多。兩岸文化上的差異,帶給我更多地思考兩岸各自的文化主體性;政治上的微妙曖昧,給陸生帶來了諸多的歧視和阻礙,也讓我經歷了一個精神的轉折;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更看清楚了政治的面目,更尊重台灣作為主體的文化實體的存在。
今年是馬政府第二屆開始之年,馬政府主動開始反思陸生政策,社會各界在過去的一年中也對陸生政策做了諸多的論述和論辯,今年是向陸生開放就學機會的第二年,這本書將正面因應當下的輿論,讓更多的人看到陸生在台就學的情感歷程,更好地思考陸生政策。
很多陸生來台之後,對「三限六不」政策有很多的抱怨和不滿,我也不例外,只要有地方聽我滿腹的牢騷,我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前往。去年耶誕節,中華青年交流協會邀請了陸生和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坐下來一起討論申請台灣學校和在台生活的問題,我趁機一口氣把積攢在心中三個月的怨氣發洩出來。
後來我發現自己錯了!自己爭權爭利的對象搞錯了!台灣人永遠不會為大陸人解決他們的問題,台灣人只會不斷地思考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反過來大陸人也一樣。我們陸生向台灣政府訴苦,那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苦苦向台灣政府尋求解決之道,可是台灣政府它需要的是為自己的人們和利益作出考量。我在想,在這之中,大陸政府哪裡去了?曾經高贊我們為祖國未來花朵的政府哪裡去了?我們為什麼沒有向自己的政府提出訴求?只有他們才會為了大陸人的問題尋求相應的解決之法。
我在這裡並不想去指責誰,也不是想去評判策略,只是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在台灣和大陸兩地,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它們是兩種不同文化主體的存在,是兩套不同思維模式的存在。我在書中的正文中,有很大篇幅都在講述自己在這兩種不同文化體中的磨合和適應。
在這兩個文化體的間隙處,我發現沒有一個可以溝通的良好穩固的平台,很同意輿論中的一種說法:「陸生在台的所有權益完全依託在兩岸政治之中」,政治是最靠不住的,卻成為了陸生唯一的希望,這是何等可悲!我相信不僅陸生,來往於兩岸的所有人都會有感於此。雖然現在台灣有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有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但是這兩個並非官方且握有實權的機構所建立起來的平台能夠提供的保證和作為非常有限,兩岸政府開展合作和交流的事情越來越多,這個有限作為的平台很難從容地去因應新的變化,兩岸合作專案跑太快,相應的硬體設施卻很難跟上。我就因為兩岸沒有良性的溝通平台,碰了很多次壁,遇到了很多的挫折,這些都有在書中一一跟大家分享。我並不抱怨這些挫折和壁壘,正因為這份難得的挫折和壁壘,讓我更看清楚了這些背後所隱藏的問題,大至兩岸政府相應政策的溝通協調和兩岸政策的上傳下達,小至兩岸往來手續的繁複和兩岸機構的彼此醜化,都存在著相互間的不解和敵視。
我行走在台北的一些大學校園之間,我認識了非常多有夢想有追求的青年朋友,但是我也認識了一些極其害怕大陸的青年朋友。最讓我震驚的是,我問幾位台大的朋友為什麼不去大陸走走,他們居然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給我同樣的一個答案:「大陸有共匪,不自由,專制,地溝油,黃泥水……」還有幾位朋友在出發去大陸交換學習之前,專門跑過來問我,「你覺得我這樣去大陸好不好?安不安全?」我承認大陸有著諸多不如台灣的地方,台灣比大陸先走三十年,各方面都比大陸好很多,但是你不到大陸走走,你根本不能瞭解到真正的大陸;你只聽政府和媒體輿論之音,你永遠不能體會到大陸人的品性、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生活條件等等這些東西,怎麼能夠束縛住我們青年人開眼看大陸的腳步呢?青年人有的是時間,有的是青春,有的是精力,就應該到遼闊的大陸疆域看看,不僅要到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走走,更要到大陸的鄉村和西部去看看真正的大陸面貌,或許大陸會給你帶來踐行夢想的機會,或許大陸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生活體悟,或許大陸會給你帶來生命的精彩……很多很多的或許和可能性,全在於你是否選擇跨出這一步!
但是無論如何,我和其他的陸生都已經跨出了這一步。雖然陸生政策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和不自由,但是我們都相信台灣經歷將會給我們生命文本寫下非凡的一筆。此刻的我,只是想用文字把自己的生命歷程凍結起來,只是想用文字激起更多的浪花,只是想用詞藻來與青年朋友分享尋夢的旅程。
胡俊鋒
誌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自序 尋夢在台灣
有許多人不解,我為什麼要冒險寫這樣的一本書?早已有大陸人寫的台灣遊記,早已有了陸生寫關於「三限六不」政策的報刊文章,但是卻沒有人站在文化多元性和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視角寫過陸生在台的感情歷程。如果我不開個頭寫這樣的一本書,我想再也不會有其他人想到寫。
我寫這本書,想法很簡單,我想跟台灣的青年朋友聊聊天,我想和台灣的青年朋友訴說「我的台灣」,我想與台灣的青年朋友分享你們因為太熟悉而往往被你們所忽略掉的台灣的「好」與「幸福」。我希望通過文化比對和思考,讓台灣的青年人更瞭解大陸的平民生活...
目錄
序一 一本令人感動的小書
序二 開放留學就是兩岸和平的起點
序三 民間交流助力兩岸和平
序四 做一隻兩岸間的文化蜜蜂
序五 推開圍籬,跨越鴻溝
自序 尋夢在台灣
MEMO 1 近在眼前,咫尺天涯
遙遠的九十分鐘航距
一個海峽,兩本證件
一種交通,兩種坐法
一輛公車,兩種規則
一個字詞,兩種達意
一個中秋,兩種過法
MEMO 2 台灣之趣,絲絲品來
無所不在的便利店
求測天命的執著
藝人的自由與尊嚴
向青天白日旗致敬
錢幣的國家符號
MEMO 3 陸生在台,鋼絲之行
「三限六不」的捆綁
吊詭的陸生標籤
MEMO 4 兩岸互動,相得益彰
國父精神
台灣意識
台灣:自由≠民主
台灣給大陸出的難題
MEMO 5 立足本土,暢遊學術
文人自古相輕
呼喊本土文化
追求學術自主
MEMO 6 體悟放下,走向法鼓
放下的力量
出坡禪中體悟生命
出家的莊嚴與法喜
MEMO 7 另一種視角:他者之音
被禁足的大陸人的台灣想像
不在台北的成都
感恩江湖行
尾聲
序一 一本令人感動的小書
序二 開放留學就是兩岸和平的起點
序三 民間交流助力兩岸和平
序四 做一隻兩岸間的文化蜜蜂
序五 推開圍籬,跨越鴻溝
自序 尋夢在台灣
MEMO 1 近在眼前,咫尺天涯
遙遠的九十分鐘航距
一個海峽,兩本證件
一種交通,兩種坐法
一輛公車,兩種規則
一個字詞,兩種達意
一個中秋,兩種過法
MEMO 2 台灣之趣,絲絲品來
無所不在的便利店
求測天命的執著
藝人的自由與尊嚴
向青天白日旗致敬
錢幣的國家符號
MEMO 3 陸生在台,鋼絲之行
「三限六不」的捆綁
吊詭的陸生標籤...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