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台灣鯨靈
台灣海洋鯨豚的生命故事
★獲第63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圖書
★1997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1998年台北市高中職畢業生市長獎禮物
廖鴻基用親切動人的筆調,為每一種他們發現的鯨豚作傳,給予這些海洋中的巨人和精靈美麗的生命剪影。牠們的體態、動作、習性和族群,牠們的貪嗔癡、愛與憎。我有幸在編輯過程中,逐篇地賞讀了這令人激動的文字,也彷彿看到了花蓮的海如在眼前,陽光照在碧澄澄的海,海像一面巨大的藍色鏡子,於其中映現另類時空的愛與死,追索與孤獨,激切之外也有沉思,就像鯨豚神祕難解的擱淺。我也彷彿透過這些篇章而改造了自己的一些品質。
──許悔之 名詩人作家
它提供台灣大部分近海卻不親海的島民一個觀看台灣海洋的嶄新視野,這樣《鯨》書所發現的絕不僅僅是「台灣鯨靈」,而是一種真正屬於台灣的海洋情感,以及一種轉化異國符碼為本土記憶的法門。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榜,李永適評介
這些深藍海洋中的活潑鯨靈在字裡行間展露活躍的生命力,讓讀者看望其潤澤的身軀躍動於水面,叫人打從心中喜歡而珍惜此美麗海洋資產。
──自由時報藝術特區
本書特色
鯨生鯨世多年來長銷不墜,是海洋文學的經典之作,更是國內唯一以鯨豚為主體的散文書寫。
作者簡介:
廖鴻基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花蓮市。三十五歲成為職業討海人。一九九六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一九九八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
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一九九六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以及二○○六年巫永福文學獎。
出版作品包括《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尋找一座島嶼》、《漂島》、《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飛魚.百合》、《漏網新魚》等。多篇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灣人的美好品質——序廖鴻基《鯨生鯨世》 許悔之
做為一個台灣人,有時我不免和其他人一樣,會為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怪現況感到困惑、無力,和沮喪,甚至憤懣難安。一個階級已經停止流的社會,各種特權機制也已建造牢固,堅不可撼,穩不可搖。竊國者侯,下焉者豈能不恓恓惶惶?交相征利,八仙過海,各憑技倆,踐踏別人以成全自己,也就成了無上律則。偶而我們目睹一些有志之士,或從事公益而無私奉獻,或關懷土地而摩頂放踵,在逆流中突圍向前,總是能牽我們的心,而為之喝采,而在集體挫折中感受到熱度和榮光。
做為一個讀者和編輯人,我也恆常以熱度和榮光做為標準,去驗證文學藝術自主以外,足以撩撥我們省思的改造現實的效能。那種改造現實的能力又非流於喧囂、口號,而是以一種細緻的、可敬的文化毅力和修持,通過章節、句構、辭彙,甚至是或鏗鏘或沉鬱的音韻,在閱讀的眠過後教我們愕然而驚,似乎領悟,又若有所思,甚至不滿。然後我們嘗試變換自己的視野,重新去認識世界,去解釋世界,去改造世界——所以文學有其自主而自足的典律,以其潛移默化取代了口號與教條,教人不自主地將美好的價值內化於無形,然後我們可以無邪地面對世界。
或多或少地,我在前輩的台灣作家以及後進的作家之中,嗅聞到、目擊到屬於文學的這種美好的品質。他們令我為這行孤獨的事業感到高貴和驕傲,他們理應成為台灣可貴的資產。
漁夫作家廖鴻基則是近年來,台灣人美好品質的體現之一。他的信心、羞赧,和毅力,都足以成為一則現代的傳奇。
為了成為一個漁夫,廖鴻基在顛簸的海上暈眩、嘔吐了大半年,髣陸地上的人與事太過複雜了,廖鴻基選擇做一個從陸地退回海洋的靈魂。就像海洋中的鯨豚一樣,在進化史上,牠們也曾經是陸地的哺乳物,但不知道是為了海洋的召喚,抑或預知陸地的醜惡,牠們又選擇回到海洋的懷抱之中。廖鴻基從寫詩開始,然後把創作主力放在與海洋相關的散文、小說以及報導文學。圍繞著海洋這個主題,廖鴻基為我們展示了另外一種台灣的可能……
也就是地狹人稠的「陸地台灣」之外,已經存在而尚未被廣泛理解和認知的「海洋台灣」。面對四面的海,台灣人始終把海洋視為阻絕和禁忌,而總未曾把胸懷擴大,擴大到足以容納海——把海洋當作是一種激勵、一種啟示,足以錘鍊我們的意志。
透過海洋,台灣曾長期被外來殖民者主宰了命運,現在也只有透過海洋的洗禮和啟示,台灣才可以完整地解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黑水溝悲情才可以得到紓解,從台灣人的基因中轉化成勇毅和強韌,只有親水,才能倒轉命運,才能像鯨一樣,壯游每一座深海大洋……
廖鴻基的出現,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異數,或許有人會驚奇:一個高中畢業的漁夫,竟然能透過自學和練筆,把自己獨特的觀察,寫成一篇篇筆力遒勁、精采引人的文字。是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太過渺小、瑣屑,已經無法引發我們感?還是因為廖鴻基確實啟了台灣人的某種潛能?
我想兩者皆是。唯獨當一個作家投入至深、體會甚微,而他又找尋到了妥切的字詞——文學才可豁免於句讀拼湊之弊,而展現氣象和氣魄,那種豁然開朗,教我們心羨慕之,心嚮往之。
十二年以前,東年的小說<失蹤的太平洋三號>,曾經為台灣的海洋小說開啟了可能,海軍詩人汪啟疆也以其剛毅奇譎的意象為海洋打造身世——可惜台灣的海洋文學和海洋論述,始終未曾得到全面的擴散。解嚴前,從鹿港反杜邦運開始,台灣慢慢地有了在地的自覺,我們開始掙脫政治力的束縛,為自己的家鄉打拚希望,自然寫作的興盛也印證了環保的呼聲。紅樹林濕地、候鳥保留區逐漸成為公共的認知。透過對其他物種的懺悔和贖罪,人們才知道「萬能主宰」的可笑迷思。從事自然寫作的好手前後接連、蔚然成風,也大有可觀,那麼,廖鴻基的書寫,有什麼特別之處?
從第一本書<討海人>開始,廖鴻基便以其獨特的海洋經驗,去彙編海,去想像海,去寓言海。他不以奇技淫巧抹殺了海洋的現實,而以恰當的、節制的修辭包藏悲憫和心,海洋的壯闊和危險,晃盪與幻滅都得到了解釋。原來海洋並不遙遠,原來海洋和他包容的每一種生物就像每一個人的生命同樣的繁複、真切。海洋可以是台灣人的另一種哲學——廖鴻基生地告訴了我們。
<討海人>第二集也將在不久後出版,這本<鯨生鯨世>則是廖鴻基在花蓮沿岸海域從事鯨豚研究的重要成果。一九九六年夏日,廖鴻基憑藉著微薄的經費,偕同船長潘進龍和楊世主等人,開始在花蓮沿岸海域用漁船觀測鯨豚而獲致了成果。七月,<自由時報>贊助了他們前段的研究經費,在短期間之內,「尋鯨小組」便發現並記錄了多種鯨豚的生態,包括罕見的虎鯨和喙鯨等。而這本<鯨生鯨世>則是廖鴻基在前段研究中的寫作成果。台灣的鯨豚觀察也跳出擱淺研究的枷鎖。
廖鴻基用親切人的筆調,為每一種他們發現的鯨豚作傳,給予這些海洋中的巨人和精靈美麗的生命剪影。牠們的體態、作、習和族群,牠們的貪嗔癡、愛與憎。我有幸在編輯過程中,逐篇地賞讀了這些令人激的文字,也彷彿看到了花蓮的海如在眼前,陽光照在碧澄澄的海,海像一面巨大的藍色鏡子,於其中映現另類時空的愛與死,追索和孤獨,激切之外也有沉思,就像鯨豚神祕難解的擱淺。我也彷彿透過這些篇章而改造了自己的一些品質。
還記得九六年八月十八日,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尋鯨小組」在一個半小時的追蹤裡頭,目睹了一群喙鯨總共三次浮出海面,當牠們隱身在海面之下,那種時空凝止,彈指即逝的「鯨」心魄實可泣鬼神!那近乎某種宗教的神祕經驗,當喙鯨露出頭部,復以滾輪式的弧度帶背鰭,真的教人激欲哭,遠超出辭書、錄影帶或者 Discovery 之類的節目所能給予的感受,而<鯨生鯨世>中的文字已幾乎活靈活現的「重現」了海,海上的鯨豚。
我總無比欣喜地在別人的身上,別人的寫作裡看見台灣人美好的品質。在岸上,廖鴻基總是不善言語的,他並沒有像一般人汲汲營生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海洋是他另外一個家。在海上,他更是出奇的沉默,大部份時刻,他站在漁船的鏢頭,四處在搜尋鯨豚的蹤跡,而大海也真切地回報了他的熱情和毅力,那種台灣人的美好品質,質樸而富韌、勇敢、堅定。
這篇文字,只是為這種美好的品質作註。恭喜廖鴻基和「尋鯨小組」,他們的研究成績逐漸受到政府單位及企業的重視,台灣的鯨豚研究開始要放大腳步,台灣的海洋寫作,也可以期待更豐美的未來。那些在環海中嬉遊的鯨豚,不就像一種意志,一種精靈?就像發現喙鯨的那天,漁船在花蓮看得見長虹橋的外海,讓人想到「長鯨吸虹」的壯美和遼闊……,生命應該接近美學的激,<鯨生鯨世>如是,台灣人亦如是。
名人推薦:台灣人的美好品質——序廖鴻基《鯨生鯨世》 許悔之
做為一個台灣人,有時我不免和其他人一樣,會為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怪現況感到困惑、無力,和沮喪,甚至憤懣難安。一個階級已經停止流的社會,各種特權機制也已建造牢固,堅不可撼,穩不可搖。竊國者侯,下焉者豈能不恓恓惶惶?交相征利,八仙過海,各憑技倆,踐踏別人以成全自己,也就成了無上律則。偶而我們目睹一些有志之士,或從事公益而無私奉獻,或關懷土地而摩頂放踵,在逆流中突圍向前,總是能牽我們的心,而為之喝采,而在集體挫折中感受到熱度和榮光。
做為...
章節試閱
啟程
船隻側傾,從港底船澳轉出,緩緩泊向出入港檢查哨碼頭。堤岸邊,一艘繫岸卸貨的漁船上,幾個討海朋友暫停了手頭工作投射過來疑問的眼光,迎著我們船隻泊靠。我們這艘漁船上,沒有漁具、漁網,可能也少了獵捕之氣。這不是尋常漁船出港時該有的景況。船上除了我和船長是討海人,其他有鯨類研究者、有影像工作者……那是一眼就能分別不屬於漁港的「外人」。
那艘卸貨漁船的船主,終於忍不住,隔著一艘船距離,用他那慣常大的嗓門喊著問:「喂——欲去叨位?」
我們不是出去捕魚,而是要出海去執行一個鯨類生態研究計畫。
船長回應喊著說:「欲去找喫餿——」這是討海人獷的幽默。船上工作伙伴都會意的微笑了。(海豚,討海人通常稱呼「海豬仔」,而豬仔又被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吃餿水的。)
船長名叫黑龍,長得飽滿圓胖;皮膚顏色是陽光色素經年累月沉澱在真皮層裡的光采,很難用單一色調來形容他的膚色——黑裡帶點紫紅,紫紅底又泛映著銅褐光澤……
如陽光難以捉摸的七彩顏色;如骨董竹器經過了歲月摩挲反射出的深沉光澤。所以,從過去一起捕魚到現在,每當我在筆記簿上要描寫他這個人時,自然而然都會用「烏亮」來替代他的本名「黑龍」。
船長有十七年捕魚經驗,也曾經有過鏢獵大型鯨的記錄。當初找他參與這個研究計畫時,我是抱持著「奮戰一場」的心裡準備。沒想到,他一口就答應了,而且,是在經費拮据無法保障或彌補他捕魚收入的情況下,他竟然爽朗地答應了。
長年討海後,我相信,我和船長對海洋都有了深沉的感情。記得在一次聊天時,他說:「這世人應該離不開海洋了!」也許,長年捕魚生涯,看著漁獲量一年年銳減,眼睜睜看著如母體般的海洋正在受創、病痛,我們都有深刻的傷痛和矛盾。
當我們讀到鯨豚參考資料裡寫著——「鯨豚是海洋的最高層消費者,牠們是海洋資源的指標。」我和船長都曉得,這時候該是落實執行海洋資源保育的時機了。
這是一個對海洋沒有掠奪行為的海上工作計畫,不只是我們兩個討海人,包括被用來做為工作船的這艘漁船,我們這趟出海是踏出了第一步——我們就要踏入全新的領域,那是全然不同於往昔討海的視野和姿態。
我曉得,我們都會有所改變。港堤外的海面一樣蔚藍遼闊,但我們將以不同的角度和海洋接觸,這段轉場過程,一定會有轉折、衝擊,一定會激盪出我們長期和海洋對應不曾有過的嶄新火花。
我常常跟朋友說,魚是海洋的天使。當初藉著捕魚的機,海洋天使引誘我深入海洋的內裡。當我漸漸感覺到,和海洋無法分離的真情,我手寫下海洋,寫下海水裡的魚和討海人之間的互因緣。我也常說,我已經成為海洋天使,藉著我的描寫,我當一座橋,讓岸上的朋友走過這座橋,看見海洋。
船尖嘩啦啦翻起水花。清晨六點一刻,七月當令艷陽已興起威力。轉出港堤後,我們用布巾纏遮住頭臉,只剩眼睛露出。天空藍得像平靜無波的淺色海洋,海天之際,火球灑出金黃射線,海面承接住灑落的亮點而大片金黃晶亮。
一出了海上,我和船長便習慣地把眼光貼著海面來回搜索,這是長年討海訓練出來的生活本能,任何海面上的生命靜,都能即刻引發我們在海上的奔騰活力,儘管出海不再是為了捕魚,但我們兩個討海人有自信比鯨類專家更有能力發現鯨豚。
從持鏢鏢射到握持攝影機拍攝,從使用漁具獵捕變為使用鏡頭捕抓,這些轉折,海洋提供了無限寬敞的空間來做為我們迴旋和調適的場所。理想和現實間的鴻溝,必須得分解作式的跨越。隨著船隻規律地湧,我能肯定的說,這個過程將會是意料外的愉快。
話機傳來呼叫:「卡緊來,山頭前有一群在跳!」那是一艘作業漁船通報我們看到了一群海豚。
左舷前七、八公尺外,一陣水波躍白,我們也發現了另一群。船長舉起話機回答說:「等阮掠完了這一群就趕過去」船隻穩健朝左前邁進。整艘船忙碌起來,工作伙伴有人察看衛星定位儀在記錄紙上記載發現位置;有的舉起望遠鏡分辨族群種類和估算族群量;有的將長鏡頭相機、將攝影機舉在眼裡……我們以火樣的心情準備用各種方式捕抓、記錄翻躍在前頭的這一群海豚。
船隻持續接近。海洋上頭,我們和海洋的關係正在修正、轉化。鯨豚是一座橋,牠將引領我們,更親近海洋的闊達與包容。
迷途羔羊──弗氏海豚
兩個月「尋鯨計畫」,一共見到五次弗氏海豚。牠們總是以數隻組成的大群體出現,個體間集結緊密、挨蹭依偎,像一群無助的羔羊;牠們行色驚惶,常常四下衝刺、竄游,如迷失方向的一群羔羊。
弗氏海豚很年輕,大約一八九五年,才在馬來西亞海濱首次被發現頭骨遺骸,經專家認定為新種海豚。二十五年前,直到一九七一年才有牠們擱淺及被捕的記錄。之後,到今天牠們在海上被目擊的記錄僅僅餘次,生態資料極為貧乏。我們何其幸運,短短兩個月計畫中就遇見了牠們五次。像是為了譜寫新記錄,牠們在台灣東部海域頻繁出現。
1
第一次發現牠們是偶然巧遇。計劃開始沒幾天,是個酷熱的艷陽天,船隻跟隨一群花紋海豚,竟然意外的被帶領撞進一群約四隻的弗氏海豚群體裡。
那是壯觀的一次接觸,牠們整群躍起,個體間幾乎是到了彼此肌膚磨擦的地步,像是為了成就海上的一湍激流,或是一注瀑布水花,牠們游速快捷,那是含藏著無限力的一團爆炸水花。
實在是太多、太密、太快,每一次牠們群體躍起,我都會禁不住一陣哆嗦。我總會連想到一群湧、蠢的昆虫,或是一群受到驚嚇突然躍的羊群。牠們體型壯,短吻,大多數從吻端到肛門有一條黑色橫帶,使牠們看起來像是戴著一條黑色眼罩的宵小。出水角度又是那樣怪異,和一般海豚不同,牠們大約四十五度角舉頭刺破水面,像是從深深的水底浮衝上來。衝破水面後,劈劈叭叭,連接著,牠們不允許壯觀的水花片刻中斷。
破水跳躍的瞬間,我總要提住一口氣,喘不過來,事實上也沒有絲毫間隙讓人喘氣。那樣急躁、驚慌,甚至是歇斯底里。按快門的手,也迅即被牠們感染了倉惶,被牠們躍水的節奏牽拉著胡按亂按,那真是一片混亂場面。三十六張一捲的底片顯然不夠牠們揮灑;視窗有限的框框,如何也框不下牠們的激情。
像是易燃的火葯,一經點火引爆,只允許短促的燦爛閃熾。一陣煙火水花過後,牠們驟然集體下潛從海面上消聲匿跡。那是很難調適的情境,一道湍急溪流硬是被一刀攔斷,海面瞬間恢復寬敞平靜——彷彿什麼事情也沒發生,徒留一陣悵惘茫然。
明明前一秒鐘還激情熱烈,這一秒鐘卻雲煙散盡,寂寥如一片死水。我會怨恨自己, 沒有牢牢抓住那剎那間的火花,怔怔然失去了一切。如從高空跌落的心情,儘管兩手揮舞攀抓,終究無法再抓緊什麼。
左舷海面,一段距離外,又一陣爆炸水花突起。心情再從谷底飛向峰頂,兩腳來不及站穩,雙手還沒抓住什麼,一陣劈叭混亂,又再度陷在跌落的虛惘裡。那是浪頂波谷大弧甩盪的折磨,是瞬息萬變湧不止的大海真實面貌。
艷陽下,牠們背上泛著油亮的古銅色光澤,腹底現出粉紅顏色,那是一種很難從腦海裡掙脫的曖昧色調。和牠身材極不搭調的小三角背鰭,像是褶紙小船中央唐突的矮帆,小胸鰭、小尾鰭,纖細得讓人感覺經不起小小風浪,不知牠們是如何使用這些小道具來成就牠們顛顫的跳躍頻率。拍攝牠們是高難度技巧,我覺得相機必須跟著牠們驟起驟落,胡按亂按,等牠們自己跳進底片裡。
花紋海豚像是多事的媒婆,始終緊緊盯住弗氏海豚不放,那是相當詭異的情景,我們浮在空氣裡;花紋海豚游在水面上;弗氏海豚隱沒在水面下,船隻只要追隨花紋海豚,就能等待弗氏海豚再一次出來水面敲鑼打鼓。
2
第二次看到弗氏海豚,只能遠遠看牠,那是精神錯亂的一群,像是被追殺,或是欠債跑路似的,顧自倉惶拼命地往外海奔竄。船隻開了全速想追過去。一陣水花間隔,又一陣泡沫疏離……間距越追越遠……最後,牠們遠去如海天之際的一陣白煙。
3
再一次看到牠是在岸上,一隻牙齒還沒長出來的小弗氏海豚,迷路闖入港裡,死在港裡。小海豚的頭顱被切下來擺在塑膠盆子裡,眼睛緊緊閉著。我撫摸牠冰涼光滑的皮膚,聞到一股乳腥味。很想問牠:「媽媽在哪裡? 」 問牠:「為什麼迷路跑到港灣裡?」
4
遇見虎鯨那次,船隻正和六隻虎鯨熱情接觸,突然,虎鯨高速泳去。我們尾隨虎鯨過去,但是距離越拉越遠。那時,已近黃昏,夕陽潛入山頭,海上浮起一片濾黃光靄,就在虎鯨趕去的方向,大約距離船頭一多公尺,大片水花湧滾。那至少有五隻以上的弗氏海豚,躍出水面倉惶逃命。那一刻,牠們是在逃命,像一群黃昏羔羊遇上了惡夜豺狼。
5
八月底,夏末秋起,陽光裡多了微風。近午,船隻從外海切回岸緣,在石梯港港嘴北側,我們看到大片水花蠢。這時,我們已經累積了兩個月的觀察經驗,遠遠一段距離外,就憑這些水花特徵,船上每個工作伙伴都能立即判斷,是那群緊張兮兮的迷途羔羊——弗氏海豚。
船隻更接近些,幾隻鐮刀狀大背鰭出現在弗氏海豚群體四周,彷彿歷史重演,這是弗氏海豚和花紋海豚混成的大群體。我們也發現幾隻瓶鼻海豚在其中湊熱鬧。船隻靠近,花紋海豚不理不睬仍然貫常地泳前進;弗氏海豚則顯得慌亂急躁了。
牠們鐵定不喜歡船隻靠近,不像一般海豚,多少總會主游近船邊。當船隻旁過牠們,牠們唏哩嘩啦像一條激流閃躲;像林立的保齡球矸被撞翻成七零八落。
龐大的群體如秋風落葉散成小群,像一群頓失龍頭的散兵,毫無主見地分頭鼠竄。我感到不安,船隻的靠近顯然侵擾了牠們,但我們只是如靠近其牠種海豚般靠近而已,是我們不當介入?還是牠們過度反應?
牠們叫聲尖細、清晰,一點也不像是牠們壯的身體發出的聲音。一般海豚的眼睛很難看到,得在牠們刻意翻身近距離和你對望時,才能有機會看入牠的眼神。鯨豚的眼神神祕、深奧,我曾經從牠們的眼裡看到了野、仇惡或真摯和善的笑……那眼神往往能深入胸腔搜索靈魂。然而,弗氏海豚的眼睛非常容易看到,只要牠們跳出水面,就像每一個玩具布偶總是少不了圓睜睜的眼睛。我了解,我所看到的只是牠們的一個符號標記,那並不是牠們真正的眼睛。
眼神的交融必需在安靜的感覺下。對於弗氏海豚,我始終無法感受牠的眼神,牠們太倉促、太慌亂,連那剎那的安靜也捨不得給與。
牠們分裂出的每一個小群體,隨時都在變化隊形,都在改變前進方向;時而匯合成一大群,時而再度分裂散去。即使遠遠一段距離外,牠們也是如此反覆操演著不安。牠們像一圈大漩渦,盲目地在一定的範圍內盤轉。
花紋海豚散在牠們四周,像是衛兵、管理員,可能更貼切的形容是牧者,在花紋海豚圈住的範圍裡,弗氏海豚在裡頭驚躍、衝撞、盤轉。那分明是一群驚慌無措的迷途羔羊。
扮演牧者角色的花紋海豚,引領這群羔羊的方向、控制牠們的活範圍、約制牠們的不安情緒。
在這樣的關係裡,船隻特別顯得多餘。
兩個月計畫中,也唯有面對這群迷途羔羊時,我會強烈感覺到,船隻是一個介入者。
我不曉得把弗氏海豚形容為﹁迷途羔羊﹂是否恰當,從有限的資料上得知,弗氏海豚是深潛型海豚,牠們潛水深度深達五公尺。海水裡,或許牠們擁有堅強的意識及堅定的方向。海面畢竟只是一個表象空間,我們能夠理解的範圍及深度的確相當有限。
海上茫茫,何況海面下的無底深邃,忽然間,我覺得迷惘。
也許,在牠們眼裡,我們才是迷途的羔羊。
啟程
船隻側傾,從港底船澳轉出,緩緩泊向出入港檢查哨碼頭。堤岸邊,一艘繫岸卸貨的漁船上,幾個討海朋友暫停了手頭工作投射過來疑問的眼光,迎著我們船隻泊靠。我們這艘漁船上,沒有漁具、漁網,可能也少了獵捕之氣。這不是尋常漁船出港時該有的景況。船上除了我和船長是討海人,其他有鯨類研究者、有影像工作者……那是一眼就能分別不屬於漁港的「外人」。
那艘卸貨漁船的船主,終於忍不住,隔著一艘船距離,用他那慣常大的嗓門喊著問:「喂——欲去叨位?」
我們不是出去捕魚,而是要出海去執行一個鯨類生態研究計畫。
船長回應...
作者序
發現鯨靈 廖鴻基
「花蓮沿岸海域鯨類生態研究計畫」自一九九六,六月二十五日花蓮港首航後,至九月五日於花蓮石梯港返航結束,為期兩個月又十一天,合計三十個工作航次。
本計畫共調查並記錄到八種鯨豚——瓶鼻海豚、花紋海豚、熱帶斑海豚、虎鯨、偽虎鯨、飛旋海豚、弗氏海豚及喙鯨。共拍攝照片近千張、像影帶十個多小時,以及諸多觀察文字紀錄。
由民間媒體贊助海上生態調查工作,這個計畫開啟了先例。承蒙自由時報、晨星出版社及洄瀾傳播公司提供了研究經費及多項協助,本計畫才得以順利完成。本計畫的另一項特色是,結合了學術單位、漁民、文字及影像工作者組成尋鯨小組,並使用漁津陸號漁船為計畫工作船,雖然設備簡,但由於有學術單位提供了專業知識,漁民貢獻了多年海上經驗,文字及影像工作者提供了諸多專業技能,他們共同為這個計畫費心賣力,才使得本計劃稍具成果。
台灣四面環海,過去,海洋一直被認為是天險阻隔,大多數台灣居民對海洋的認知仍停留在遙遠、陌生、危險、神秘的境地,雖然事實上她就在我們四周,也確實或多或少影響了我們的環境生態及人民格。她就在我們厝邊隔壁,而我們劃地自限,與海洋深遠隔絕。大多數台灣居民並不認為我們的海域會有鯨豚存在。
牠們事實存在,在牠們恢宏的海洋空間裡俯仰、跳躍,牠們豐富地存在,而我們是關起了門戶閉了自己。
藉這次計畫,我們簡克難地踏出一小步,卻也是台灣島嶼解脫閉將視野延伸入海的一大步。讓我們一起關心鯨豚、關心海洋,台灣的領域將逐漸擴大,而無限寬廣。
發現鯨靈 廖鴻基
「花蓮沿岸海域鯨類生態研究計畫」自一九九六,六月二十五日花蓮港首航後,至九月五日於花蓮石梯港返航結束,為期兩個月又十一天,合計三十個工作航次。
本計畫共調查並記錄到八種鯨豚——瓶鼻海豚、花紋海豚、熱帶斑海豚、虎鯨、偽虎鯨、飛旋海豚、弗氏海豚及喙鯨。共拍攝照片近千張、像影帶十個多小時,以及諸多觀察文字紀錄。
由民間媒體贊助海上生態調查工作,這個計畫開啟了先例。承蒙自由時報、晨星出版社及洄瀾傳播公司提供了研究經費及多項協助,本計畫才得以順利完成。本計畫的另一項特色是,結合了學術單...
目錄
【推薦序】台灣人的美好品質/許悔之 13
【自序】發現鯨靈/廖鴻基 18
啟程── 21
花紋樣的生命──花紋海豚 27
黑與白──虎鯨 41
奶油鼻子──瓶鼻海豚 57
迷途羔羊──弗氏海豚 67
飛旋的心──飛旋海豚 75
斑斑點點──熱帶斑海豚 87
擱淺──喙鯨 95
帶你回花蓮──偽虎鯨 103
下水── 115
附錄
1.尋鯨札記 122
2.鯨豚圖鑑 130
3.照片索引 139
【推薦序】台灣人的美好品質/許悔之 13
【自序】發現鯨靈/廖鴻基 18
啟程── 21
花紋樣的生命──花紋海豚 27
黑與白──虎鯨 41
奶油鼻子──瓶鼻海豚 57
迷途羔羊──弗氏海豚 67
飛旋的心──飛旋海豚 75
斑斑點點──熱帶斑海豚 87
擱淺──喙鯨 95
帶你回花蓮──偽虎鯨 103
下水── 115
附錄
1.尋鯨札記 122
2.鯨豚圖鑑 130
3.照片索引 139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