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周朝王室權力衰微,諸侯群雄紛爭,互相爭奪霸主之位,在爭求稱霸的過程中,歷史上出現了名相如管仲、晏嬰,伴君如伴虎,他們如何輔佐君王稱霸?兄弟相爭,最後會有什麼結果?報恩與成就霸業,哪一邊才是最優先?
本書根據《左傳》所記春秋時期齊、晉、宋、秦、楚爭霸活動,編寫成八個精采的故事,以權位之爭為主軸,重現春秋時期部分社會面貌。權位之爭的歷史是制度制約人性變異的具象化,重溫歷史有助於進一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和今天的生活。
本書特色
將左傳的精華,寫成動人的故事,
讓您在輕鬆悅讀故事中認識左傳!
作者簡介:
張德文(1932—),湖南永州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美學之教學及儒學之研究多年。有專著《先秦儒家思想三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人性善化及人格提升——先秦兩漢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及其現代鏈接》(香港新風出版社,2006)。在海峽兩岸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孔子的「詩教」觀及其美育思想》、《孟子論人格美及其塑造》、《從<樂論>看荀子的美育思想》、《董仲舒的「天人關係」模式及其思維方式》、《美育過程的系統分析》等六十餘篇,《阿里山紀行》、《攀登者》、《人在雲水飄渺間》等散文三十餘篇。曾應邀赴台學術交流。
章節試閱
1 為了夢想的輝煌
——管仲改革圖強的四十年
管仲回來了
一隊人馬從西邊的魯國飛馳而來。為首騎馬的官員氣宇軒昂,但似乎有一點緊張。後面的軍士押解著一輛囚車。囚車裏的犯人個頭高大,戴鎖披枷,但目光炯炯、神情泰然。
隊伍進入齊國國境,來到堂阜(今山東蒙陰西北),官員鬆開緊鎖的眉頭,喝令停止前進。他自己則跳下馬來,命隨從找來當地的邑宰,吩咐了半天。邑宰去後,他叫士兵打開囚籠,請出囚犯,除去枷鎖,說道:“賢弟,咱們回來了。你先去好好洗浴一番,薰薰香,去掉晦氣,然後咱們趕緊上路。我已經向國君薦舉了你,國君正盼著咱們呢!”
說話的是齊國大夫、齊國國君桓公(公子小白)的老師鮑叔牙,囚犯是他的好友管仲。
管仲淚流滿面,再三拜謝鮑叔牙,謝他的救命之恩。
“咱們是兄弟,不必如此客氣。回頭一路上咱哥倆好好聊。”鮑叔牙催管仲趕緊去洗浴。
管仲洗浴完畢,換上鮑叔牙找來的乾淨衣服,容光煥發,英俊瀟灑。鮑叔牙眼睛一亮,嘴裏嘖嘖稱讚,心裏暗暗叫好——這才是我要的管仲!
吃過簡單的午餐,隊伍繼續前行。弟兄二人騎馬並肩飛馳。休息時,管仲又說開了感謝的話:
“哥,你一直幫我度過各種難關:仕途失意,作戰敗北,你不但不鄙視我,反倒給我鼓勵。這次公子糾失敗,召忽赴難,我沒有象召忽那樣跟公子糾一塊走,忍辱苟活下來,你理解我,救我回國,給我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我怎樣報答你呀!”
“賢弟,你是一個有大志的人,我知道你心中藏著一個輝煌的願望——把咱們的國家建設成天下最強的國家,那年你勸我接受先君僖公的任命做公子小白的老師,咱們預測公子糾將會失敗時,你就說過你的生命系於社稷宗廟,只要有利於國家的發展,你就會選擇堅強地活下來,決不輕易自毀生命。你的決心,你的才幹,我都清楚。你想到的事,一定會去做;你說過的話,一定要兌現。這一回,國君將委你以重任,你就放手去幹吧!我堅決支持你。”
鮑叔牙早就派人先行一步,向國君報告管仲回國的消息。鮑叔牙等一干人,臨近都城時,齊桓公早已在郊外等候。見到齊桓公的車輦,管仲遠遠地就下馬匍匐在地請罪:
“草民有罪,請君上懲處!”
桓公上前扶起管仲說:“先生不必多心,寡人接先生回來,是要請先生與寡人共謀國事,決無他意。”
管仲只是磕頭謝罪,並不起身。鮑叔牙見狀連忙出來解圍:
“賢弟,君上已經寬恕你了,過去的事就過去了。今後你好好輔佐君上,以實際行動報答君上吧!”
聽了鮑叔牙的勸解,管仲才千恩萬謝起身隨桓公進城,接受安排住下。
管仲回國將被重用的消息很快就在朝廷內外傳開了。
“管仲射傷了國君,是有罪之人,為什麼不治他的罪?”
“憑什麼要重用管仲?”
議論、質疑,像一支支利劍向決策者射過來。其實,齊桓公也並非沒有猶豫過,畢竟,自莒至齊途中,管仲對自己的一箭之仇記憶猶新嘛。
齊桓公的心結
原來齊國已故國君僖公有三個兒子,按長幼排序依次為公子諸兒、公子糾、公子小白。西元前698年僖公逝世,諸兒繼位是為襄公。襄公與妹妹——嫁到魯國的桓公夫人文姜通姦,私情不斷,臭名遠揚,加上政令反復,得罪了堂兄弟公孫無知和其他官員,引發內亂。為了自保,公子小白隨他的老師鮑叔牙逃至齊國以南的莒國(都城在今山東呂縣);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管仲和召忽便奉公子糾奔魯避難。西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手下的人殺死,第二年公孫無知又被不滿他的齊國大夫們殺死,齊國的君位空缺。齊國的執政大臣高傒暗自派人赴莒通知公子小白回國。為了扶植親魯勢力,魯莊公也派軍隊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另一方面又讓管仲帶人伏擊公子小白的隊伍,阻止小白繼位。管仲和鮑叔牙早就達成共識,根據糾和小白的為人,他們認為將來成大事的只能是小白。管仲接受魯莊公指派的任務後,故意射中小白的衣帶鉤。小白也機靈,他假裝被射死,倒在車中。這裏管仲忙派人送信報告小白已死,護送公子糾的隊伍十分高興——沒有了對手,公子糾登位大局已定,便放鬆心情,不緊不慢地向齊都走去。那一邊,公子小白則快馬加鞭,很快進了都城,在高傒、鮑叔牙的扶持下宣佈繼位,是為桓公。
因此桓公心中總有個疙瘩:管仲是哥哥公子糾的人。他一登位,便請鮑叔牙出任丞相,與高傒一同主持國政。誰知鮑叔牙婉言推辭:
“君上,我是平庸之人。對於國事,我只有忠心,卻缺乏才能。蒙君上恩賜,我享有俸祿,不凍不餓,我已經十分感激了,至於治國,微臣實在不能勝任。我保舉管仲,此人乃天下奇才,有了他的輔佐,定能保我國國運興隆,江山永固。”
桓公皺了皺眉頭:“管仲?他那一箭差一點要了寡人的命,這種人還能信任麼?”
鮑叔牙解釋道:“君上,忠於君主是為臣的本分。管仲當時跟了公子糾避難魯國,聽魯國國君的調譴為公子糾辦事,正是他為臣盡忠的表現。請君上不要責怪他。其實,他早就斷定能承續先君僖公事業的,非君上莫屬。”接著鮑叔牙把當年管仲勸自己師事小白的故事說了一遍,他特別強調管仲的原話,“我作為君主的臣子,就是要接受君主的任務,服務於國家,我的生死繫於社稷宗廟,活,為了它;死,也只能為了它。”
桓公放心了。但是怎樣才能把管仲從魯國要回來呢?
“這件事我想好了。”鮑叔牙把自己的計謀說了一遍。
桓公大喜,當下就命鮑叔牙挑選隨員和軍士組成一支精幹的隊伍赴魯遞送國書。
回來不容易——從魯國返回齊國
魯莊公看了鮑叔牙送上的書信,心中暗自思量應對之策。信裏寫得很明白:
“寡人已祭告先祖,即日主持國政。公子糾雖是寡人手足,但他懷有貳心,留著他將不利敝國社稷宗廟,請君王果斷處理以維繫貴我兩國友好情誼。召忽、管仲兩個叛賊,罪大惡極,請交來人帶回,寡人必親戮之而後快。”
魯莊公想:揣磨信裏的口氣,看看鮑叔牙所率人馬的陣勢,不給齊桓公一個滿意的答復是不行的了。處決公子糾倒不成問題,留他一條命徒增負擔,還會招來齊國人興問罪之師。只是放召忽、管仲回國使得使不得?會不會是放虎歸山?
魯莊公找來大夫施伯商量。
施伯的政治經驗十分豐富,他聽完莊公的話立即果斷地說:
“君上,決不能放召忽、管仲回國。尤其是管仲!管仲乃天下奇才。哪個國家起用他,那個國家就會雄霸天下。齊國人決不會殺他,而是要重用他。齊國有了管仲,咱們國家前途堪憂!”
“但是齊國點名要放他倆回去,口氣硬得很,如何是好?”
“他們不是要人嗎?他要活的,咱給他死的!”
君臣二人商量完畢,立即對公子糾動了手。召忽對著公子糾的屍首磕頭說:“公子!您等等我,我隨您來了。”說完,一頭撞在牆上,頓時鮮血直流。召忽終於以殉難實現了他當年的承諾:既然跟了公子糾,一定要忠心護主:生,為了主子;死,也跟著主子。
莊公正要對管仲下手,鮑叔牙急匆匆地趕來了:“君上且慢,請聽臣下一言。寡君的意思表達得非常明白,他要親手處決這兩個叛臣。召忽自行了斷,是他應有的結局。管仲不一樣,管仲有殺君之罪,寡君一定要親自殺他並宣告國人以正視聽,以固國本。如果君上現在殺了管仲,齊國人並不知道,對齊國並無好處,反倒徒增貴我兩國誤會。君上明鑒,請讓我立即將管仲帶走。”
魯莊公覺得鮑叔牙的話句句在理,無可挑剔,只得將管仲交給了鮑叔牙,鮑叔牙立即將管仲關進囚籠。於是便發生了本文開頭所描述的那樣的事情。
議政拜相
且說齊桓公待管仲休息了一天,立即召他進宮商量國事。
桓公問:“先生,我國經歷了十餘年動亂,現在,國人思治,寡人急需治國良策,先生可否賜教一二?”
管仲見桓公態度真誠,便敞開心扉,說出了自己多年的構想。他說:
“君上,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目標遠大有利於事業的成功。我國的大治,應當以建設天下一流強國能揮斥諸侯為指導思想。當然,修明內政是首要任務,否則,內招民怨,外敗于諸侯,結果會適得其反。”
“敢問先生,修明內政從何入手?”桓公追問道。
“修明內政首在順民心。政之興與廢,在於順或逆民心而動。順民心而動,必安民富民,使民眾過上安定富裕的生活。弭甲兵、輕賦稅,民心歡悅,擁戴朝廷。施政的關鍵在於‘知與之為取’,懂得給予才能有所收穫。”
管仲侃侃而談。桓公覺得大道理雖不錯,如何具體落實還是沒有頭緒。管仲看出了桓公的疑慮,接著說:
“改革賦稅制度,按田土的肥沃、貧瘠區分交納賦稅的不同檔次,不用同一個標準。我國地處海濱,可耕地少,應鼓勵捕魚、煮鹽,積累錢財,換取糧食進口,做到府庫有餘糧,民眾能吃飽。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生活安定富裕誰還會侵犯他人,危害社會?此外,官府製造錢幣掌握其流通;按照民眾需要統一調度進出口貨物;在與各國的商戰中奪得主動權,發展自己的實力:都很重要。”
“先生說得太好了。”桓公由衷地讚歎道,又進一步追問:“如此打下了霸業的基礎,是否可以開始征服諸侯了呢?”
“這還不行,做到了安民富民,離強國還很遙遠。國家的強大靠的是凝聚民心民力。富民的舉措贏得了民心,但民心的徹底歸向朝廷並集中民力,還需要做兩件事。第一是化民成俗。朝廷教化民眾,讓他們懂得禮義廉恥,男無邪行,女無淫事,積小善成大善,變民俗於無形之中。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化民成俗,治之根本。第二,把民眾組織起來,構建嚴密統一的制度:都城內士、工、商分別劃區定居,不得雜處。工、商各三鄉,士十五鄉,按事務需要設專職官員,各負其責。郊外由農人定居,由家而邑而卒而鄉而縣而屬,各層級住戶均按一定數量組織起來,不得任意遷徙,邑以上各層級組織均設官吏管理,各司其事。全國共有五屬,每屬有一個大夫總攬全局。士、農、工、商四民的官吏,從下到上,實行責任制,每年正月,總其成者向君上稟報治理情況,獎功罰過,並責令薦賢能而祿,舉悖逆而誅,以嚴明法紀,促成教化。所謂仁義禮樂者,皆出於法也。”
“禮法並重,層層負責,權力集中,很好很好。然後我將秣馬厲兵,增強作戰能力。”桓公看到了管仲描述的強國成霸之路,不由得躍躍欲試。
“君上,不可如此。我國擴張軍備,他國有防範之心,勢必如法炮製;軍備競賽的結果,徒耗我國資源卻無助於實力增長。”
“先生的意思是……”
“寓軍令於內政。全國五家為軌,十軌為裏,四裏為連,十連為鄉,五鄉為一軍;一家出一人,則一軍有一萬人,一軍設元帥一人,統率從軌到鄉各級軍官,通過他們掌管調遣全軍,全國共有三軍。君上親率中軍。大夫國子、高子分率左、右軍。每年春、秋兩季以狩獵訓練軍旅。兵屬於國,民屬於兵,兵民合一。因為是定居,所以各家之間,世同居,少同遊,祭祀同福,死喪同恤,災禍與共。一旦投入戰鬥,必能團結奮鬥,死生以之。另外還可規定,以交納盔甲、兵器代替接受刑罰,區別輕重罪責,分等實行,以解決軍備設置資源短缺問題。君上以為如何?”
“太好了!太好了!平時是守法的士民,打起仗來又是訓練有素的軍人。我國雄起成為天下第一強國指日可待了!”桓公興奮異常。
“那正是臣下多年的願望。為了國家的輝煌,臣下願肝腦塗地。”
管仲表達了肺腑之言。君臣二人如此默契,恨不得馬上一塊大幹一場。
當下,齊桓公拜管仲為相,主持改革大政。關鍵時刻,鮑叔牙都挺身而出,為管仲說話。
四十年經營:一、存衛救邢
從這一年開始,管仲輔佐齊桓公苦心經營了四十年,齊國成了西元前七世紀代鄭國而起的中原首霸。
當時,周王室衰微,北方狄人勢力強大,南方的蠻夷之國楚國也日益抬頭,加上西戎、東夷的存在,周天子名為“天下宗主”,為華夏各國尊崇,實際上卻無力號令四方。管仲順應形勢,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號。
西元前673年,周惠王借助鄭、虢兩國兵力消滅了叛軍,殺死了叛軍首腦集團他的叔父子頺等人。事過六年,周惠王對説明過叔父的人仍耿耿於懷。想當年,子頺一夥是逃到了衛國,正是在衛國的庇護下宣稱為王;如今,衛國的國君赤(衛懿公)治國無方,生活奢糜,愛鶴勝過社稷宗廟,臣民怨氣沖天,政局不穩,正是教訓他的好時候。但王室的兵力實在不夠,軍費也出不起。怎麼辦?惠王想到了齊國。近日,齊崛起於東方,與衛國相鄰,不如請齊國去打衛國。對齊國來說,這恰是他亮出“尊王”旗號擁護周王室的機會,管仲力主齊桓公出兵。西元前666年,齊桓公率軍攻打衛國,以周天子的名義責備了衛懿公及其官員,奪取了衛國的財物凱旋而歸。算是讓衛國嘗到了一點滋味。誰知緊接著北方的狄人大舉進攻衛國,衛軍慘敗,衛都淪陷,衛懿公被殺。衛懿公的堂妹許穆夫人北上請求齊國出兵援助。齊桓公與管仲商定,趁此機會,進一步收服衛國。桓公派公子無虧率軍助戰,擊敗狄人,還説明衛國在楚丘(今滑縣東)建都,援助物資無數,衛國得以存活,徹底投入了齊國的懷抱。
就在這前一年,狄人進攻邢國。邢是周公之子所治之姬姓國。邢都(在今河北邢臺西南)告急,文書送到了齊國。管仲勸桓公迅速出兵:“狄與戎都是豺狼之國,他們的貪欲沒有滿足的時候,邢國同中原其他諸侯國一樣,都是周王室之後,與我們關係親密,形同手足。有這樣的詩句:‘回鄉安居雖美好,鄰邦盟約更重要。’我們與邢國曾有盟約,現在人家告急,我們理應救其急難,以彰顯我‘尊王攘夷’的決心。”桓公採納了管仲的建議,出兵擊退了狄人,並幫助邢國在原都城東南距齊國更近的夷儀(今山東聊城西)重新建都。
存衛救邢這兩件事都做得漂亮,史家稱“邢遷如歸,衛國忘亡。”——邢人遷都如同回家,衛人也忘了他們曾經亡國的慘痛往事,大家都快樂地生活著。加上六年前戎人攻打北燕(周初大臣召公奭之後),桓公出兵救北燕,感動得燕莊公親自送齊桓公班師。中原各國對齊國都刮目相看。
有決心也有能力維護周王室權威,擊退敢於進犯中原被稱為“戎、狄”等非華夏族的大國形象,就這樣樹立起來了。
1 為了夢想的輝煌
——管仲改革圖強的四十年
管仲回來了
一隊人馬從西邊的魯國飛馳而來。為首騎馬的官員氣宇軒昂,但似乎有一點緊張。後面的軍士押解著一輛囚車。囚車裏的犯人個頭高大,戴鎖披枷,但目光炯炯、神情泰然。
隊伍進入齊國國境,來到堂阜(今山東蒙陰西北),官員鬆開緊鎖的眉頭,喝令停止前進。他自己則跳下馬來,命隨從找來當地的邑宰,吩咐了半天。邑宰去後,他叫士兵打開囚籠,請出囚犯,除去枷鎖,說道:“賢弟,咱們回來了。你先去好好洗浴一番,薰薰香,去掉晦氣,然後咱們趕緊上路。我已經向國君薦舉了你,國君正...
作者序
後 記
本書通過“春秋五霸”(齊、晉、宋、秦、楚)爭霸活動的8個故事,為讀者重現春秋時期部分社會面貌。
材料主要取自《左傳》。
首先要說明,古籍對“春秋五霸”的說法,並不統一(如《荀子•王霸》、《呂氏春秋》之〈先己〉、〈當務〉高誘注以及《白虎通•長》陳文疏證所引等)。比較為各家所認同的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其餘有舉吳闔閭的,有舉越勾踐的,有舉宋襄公的,也有棄秦穆、宋襄而舉吳闔閭、越勾踐的。考慮到吳、越的故事已有多種文藝作品介紹,而宋國雖然只是當時的二等強國(見範文瀾《中國通史》卷一),爭霸也未成功,但宋襄公的圖霸活動很多,且少有人詳細介紹,所以本書決定取宋襄而去吳、越。
再說說《左傳》。
《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或《春秋左氏傳》。舊說《左傳》是春秋時人左丘明敍述孔子所著《春秋》事實的史書(近人研究認為是戰國時人根據各國史料編寫而成),與以闡述《春秋》經義為主的《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採用編年體,以魯國十二世國君為序(魯隱西元年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即西元前722年至西元前468年),記周王室及各諸候國的政治、外交、軍事等活動如祭祀、朝聘、狩獵、婚喪、篡弑等等。其中的主軸是權位之爭。
齊、晉、宋、秦、楚的爭霸活動堪稱權位之爭的典型。
貴族執政者爭奪權位,構成十分血腥的歷史;其實質則是制度制約人性變異。重溫歷史對於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甚至認識今天的生活都會有所補益。
這正是我選擇齊、晉等爭霸史實為題材的原因。
請允許我先對“制度”和“人性”兩個概念略作說明。
本書所說“制度”既指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體系;也指在特定領域裏或處理某方面任務時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程(參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縮印本《辭海》第185頁)。
“人性”是人區別於非人(主要是動物)的特性。包括“食”、“色”、“利”、“名”等內容。人是高等動物,脫胎於動物界。他的部分特性可以溯源到動物。動物因其生存需要和性本能而常常獨佔食物和性配偶並且非常好鬥。人也有“食”、“色”之欲,這是人的生理屬性(或稱自然屬性);但它們在人的社會化進程中受社會屬性的制約產生質變得以提升而完全不同於動物。“利”、“名”是人的社會屬性,它們的含義依次為掌握一定財富的需要和渴望社會認同的需要。
人面對客體時的思維狀態是“理性”或“反理性”,構成人性和動物性(或曰獸性)的分水嶺。事物規律和社會公認的原則、秩序、規範,是客觀存在。人依據它們認識客體,思考和處理問題,他的思維就處於理性狀態;反之就是反理性。反理性的特點是反客觀,並導致反社會。
圖示如下:
一般情況下,人看重的是“利”。為了保障個人和家庭的生活,人不能沒有一定的財富,包括天然資源和人力加工物。這是正常的需要,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但它也有一個社會公認的“度”。超過這個“度”又採取社會所不容許的手段去獲取,甚至搶奪別人應得的據為己有,就與動物相去不遠了。
人性淪為獸性並非沒有可能。制度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素。
試看歷史。
從野蠻時代後期到文明時代初期,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剩餘財富的出現,形成了一批掌控社會財富的人。他們利用自己經濟上的特殊地位,制定社會財富分配辦法和社會管理規則,並進一步控制這些辦法、規則的實施權和話語權。作為最早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是社會撕裂後經濟、政治權力的掌控者。
他們制定和把持的秩序保護他們放縱貪欲,掠奪財富;他們自己則淪為禽獸。
是制度打開了潘朵拉盒子,放出了貪欲這個惡魔。
人性異化之後,罪惡和苦難成為社會常態,掠奪、廝殺、通姦、賄賂和欺騙以及饑餓、流血和死亡充斥了歷史畫面。
這正是我們在《左傳》裏所看到的。
權力掌控集團中的某些人目睹這樣的社會慘狀也會想辦法加以改變。本書所介紹的管仲、晏嬰,還有《左傳》裏提到的鄭國的子產等人都極力主張並實施以“禮”治國的構想。他們的言行表明“禮”既是制度、秩序,又是規範、準則。他們在看似等同於舊制度的“禮”裏面放進了一些新的內容。如說“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王之大經”(同上“昭公十五年”)。說“禮”作為天地運行的規律,國君治國的根本、民眾共守的秩序和準則,來自于天意。“天”交給國君的任務是養民化民“勿使其性”(同上“襄公十四年”)即讓民眾永遠保持其本性。他們也提到“和”,說要以“和”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同”(同上“昭公二十年”)。這些主張在當時都能起到緩和矛盾,穩定社會,促進生產,增強國力的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限制權力掌控者對社會財富的佔有,不允許他們逾越禮法所規定的限度。當然,儘管管仲等人自身可以以身作則,但其他人是否願意做到又是一回事。讀者在《左傳》裏可以看到這方面的具體情況。
再說,優秀政治家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被扭曲的狀態,但“五強”們也因國力的增強而獲得了更多爭霸的本錢。這又是管仲等人所不可能預知和掌控的。
總之,以“禮”治國的重要意義在於打開了人們探討人性、制度二者關係的思路,成為中華民族“禮”文化、“和”文化等優秀傳統的濫觴。
綜上所述,本書專寫齊、晉、宋、秦、楚五強爭霸可以與讀者分享的是如下體會:優化制度,善化人性,維持歷史的常態運轉。
這正是“春秋”時思想界的一縷陽光。
這也是我們閱讀《左傳》所記255年沉重歷史時可能獲得的一絲欣喜。
我願與讀者共用這份欣喜,笑對今天的生活;並感謝台灣書房編輯部安排這一個機會。
二○一二年七月定稿
後 記
本書通過“春秋五霸”(齊、晉、宋、秦、楚)爭霸活動的8個故事,為讀者重現春秋時期部分社會面貌。
材料主要取自《左傳》。
首先要說明,古籍對“春秋五霸”的說法,並不統一(如《荀子•王霸》、《呂氏春秋》之〈先己〉、〈當務〉高誘注以及《白虎通•長》陳文疏證所引等)。比較為各家所認同的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其餘有舉吳闔閭的,有舉越勾踐的,有舉宋襄公的,也有棄秦穆、宋襄而舉吳闔閭、越勾踐的。考慮到吳、越的故事已有多種文藝作品介紹,而宋國雖然只是當時的二等強國(見範文瀾《中國通史》卷一)...
目錄
第一篇
齊國的國君醜聞不斷,卻能主霸中原,原因之一是因為有管仲、晏嬰這樣精英人士的改革與堅守。
1 為了夢想的輝煌——管仲改革圖強的四十年
2 “守護社稷,我心依舊”——“一心”事三君的晏嬰
第二篇
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爭奪權位,製造了內亂。獻公的兒子們流落他邦,直到晉文公重耳複國登位,晉國才繼齊國之後,主霸中原。
3 他打開了黑色的大門——夷吾沉浮錄
4 路,就在腳下——重耳流浪記
5 城濮之戰——他徜徉在道義與權勢之間
第三篇
西周初殷商宗親微子啟被封于宋。宋國四面都是平原,地形難守易攻。西元前八至七世紀,國內麻煩不斷,國力不強。齊、晉兩國相繼稱霸中原之後,宋襄公居然也躍躍欲試。
6 欲望膨脹之後——宋襄公圖霸之路
第四篇
秦國在黃河上游成就霸業,時間稍後於晉文公重耳之世。
7 墓地外的哀歌
第五篇
黃河流域上演爭霸大戰,熱鬧非凡。南方的楚國覬覦中原的野心也始終未減。
8 鮮血浸染的“王冠”
附錄
後記
第一篇
齊國的國君醜聞不斷,卻能主霸中原,原因之一是因為有管仲、晏嬰這樣精英人士的改革與堅守。
1 為了夢想的輝煌——管仲改革圖強的四十年
2 “守護社稷,我心依舊”——“一心”事三君的晏嬰
第二篇
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爭奪權位,製造了內亂。獻公的兒子們流落他邦,直到晉文公重耳複國登位,晉國才繼齊國之後,主霸中原。
3 他打開了黑色的大門——夷吾沉浮錄
4 路,就在腳下——重耳流浪記
5 城濮之戰——他徜徉在道義與權勢之間
第三篇
西周初殷商宗親微子啟被封于宋。宋國四面都是平原,地形難守易攻。西元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