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這本書精簡、流暢,祇要打開首頁,就會一口氣讀完。
這是本人人可以得益的書。年輕人學習如何從「放浪」中尋找自己的專業;醫學專業人士學習「一百分才及格」。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
張心湜幾乎是知無不言,平實地道出自己從偶然的學醫,到苦心地習醫;更坦率指出當前台灣醫界、學界和醫病關係的種種問題。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發行人
他是一位實話實說的人。
這本書講的就是這麼簡單、真實,因為每一句都是真話,都是他的真實經驗。
──辜嚴倬雲(振興醫院董事長、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
絕對值得大家(醫師、醫學院的學生、護理學院的師生,以及非醫事相關的所有人)仔細閱讀!
信任和關懷,本來就是人與人相處最應該遵守的道理,但張校長認為醫事人員更要有人痛我痛、人飢己飢的人道精神,才是醫療的本質!
──曾志朗/中研院院士、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系統校長
前言作者名 曾志朗
序言作者簡介 中研院院士
紙上空無一字,卻寫盡我的後半生
那年是我年過半百後的第三年,剛好是我離開美國加州大學教職,回到台灣南部的鄉下,投身參與國立中正大學建校的第七年。有一天我起得特別早,由宿舍走到研究室,四週新蓋的黌舍屹立,少許的老師和零落的學生在美麗的校園裡晨跑,沿途所聞、所見,盡是清新的空氣,蓬勃的朝氣。學校的「文治」已經大致完備,學校的「武功」也是有板有眼,老師的研究表現在台灣學術圈中漸露頭角,而我自己帶領的研究團隊也開始在國際認知科學領域中有突出的表現。我坐在研究室思考這一切,同時埋首準備那天下午要講演的投影片(PowerPoint?還沒出現呢!),題目是「世紀之婚:認知與神經科學整合現在與未來」。
我翻過一張又一張投影片,仔細檢視內容,滿意的笑容浮現在臉上,但看到最後幾張投影片,已經笑不出來了,國外的腦波誘發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研究已分出語意和語法處理的腦部運作,而正在興起的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腦神經活動影像,歷歷如繪在我的眼前。我提醒我自己,科學的未來不會等我們!建校的軟硬工程,前段工作已告完成,但我回國推動腦科學中的認知神經科學發展,卻八字還沒有一撇。中正大學不可能為我建立這些前沿的大腦研究設備,結論只有一個:It is time to move on!
好巧,就在這個時候,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院長吳成文已經注意到這個跨領域科學研究,將會成為廿一世紀研究人類本身的顯學,而台灣必須趕快建造fMRI設備,一方面進行科研,趕上世界的學術水準,一方面培育認知與神經科學的跨領域研究人才。他敦促台北榮民總醫院籌資,購建第一部專供研究用的3T-MRI,然後打電話到中正大學,問我願不願意北上,主持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工作。他還說,為建置這個大型實驗設備,委員會到海外求才,找了很久,海外的科學家指出,「曾志朗不是在台灣南部的中正大學嗎?捨他其誰?」他開玩笑說,原來臥虎藏龍在民雄。我當然有意願,而且中正大學的行政工作也到七年之癢的極限了。電話裡,我毫不遲疑,表示有機會一定共襄盛舉,為台灣打造第一個fMRI的研究工作!
幾天之後,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武光東主任就來電請我北上談談。他說奉張心湜校長之命,邀請我到天母的法樂琪餐廳,去討論加入榮陽研究團隊的可能性。我欣然同意,並且事不宜遲,立刻敲定那個星期六就上台北,趕快談出一個可行的方案。武老師電話剛剛掛上,張校長也親自打電話來,讓我受寵若驚。我不認識張校長,只聽說他是榮總的名醫,台灣泌尿外科的第一把交椅,而他寥寥數語,就展現了他的熱情邀請,讓我安了心,也對那個週末的會面充滿期待!
那時候由嘉義民雄到台北不是很方便,如果碰到西北雨,班機延誤或取消都很平常。我決定一早開車北上,先到台北台大法學院旁邊的洪蘭家,把兒子交給她的父母親,就趕往天母。到了中山北路,乖乖!車塞人多,寸步難行。抵達餐廳,已經遲到一個小時了。張校長請主秘郭旭崧把我和洪蘭接進去,他完全洞視我的窘態,三言兩語就化解了我的慌亂,這位醫生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親切可感。我這個鄉下人,夾在眾多都市裡的名醫和名教授之中,忽然之間,有了早該「回家」(在美國,我是有名的以實驗室為家的科學家)的衝動!
我這個人,一激動起來,就會不顧一切,直言直語的把心中想法表達出來。我問張校長,也看著武光東主任及徐明達、周成功、羅時成、蕭廣仁好幾位我心儀已久的科學家,說:「我們能和大家一起做什麼?」大夥都盯著張校長,等著回答。張校長看著洪蘭和我,說:「你們都到通識教育中心任教,武教授卸任之後,你來接中心主任,並兼本校學術副校長!」
我當場嚇了一跳,我來參加榮陽團隊,嚮往的是他們的學研成就,一心想的是跟著大家往腦科學的高階研究去努力,行政工作我可能做不來!但我還來不及開口推辭,張校長那聞、望敏銳的直覺,已經從我的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中,透視我的退縮之意。他從容不迫從西裝的內袋裡,掏出一張對摺又對摺的紙,推到我的桌前,簡單說了一句:「這就是我要你做的工作!」
我被他誠摯的聲音攝住了,一邊接過摺疊的紙,一方面心裡嘀咕著,不知道寫了什麼?十幾雙眼睛這下子全都轉向了我,好奇的猜測紙裡到底有何玄機。我猛然打開,又被嚇了一大跳,紙上空空如也,一個字也沒有!但轉瞬之間,我其實也就明白了,張校長給我的訊息是:信任、挑戰,海闊天空任你行!他完全掌握了我的性格,不用說服,我就這樣加入了榮陽研究團隊。回嘉義的路上,我一邊開車,心裡激動不已,不停念著「挑戰!挑戰!挑戰!」,眼前閃過的卻是那張空無一字的白紙,以及餐會上種種對話的畫面。我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了「馬龍白蘭度」,張校長擁有的是他那洞悉人情、掌握全局的教父風範!
這張白紙,就此改變了我的後半生。
往後的日子裡,他果然不管我。在教育部和國科會合辦的「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的獎助選拔中,他完全授權,交付我從學校眾多計畫案裡選出兩個最有競爭力的榮陽合作研究案。這必須剔除其他計畫,當然會有不服的怨言和排山倒海的反對聲音,張校長全力幫忙我挺住這龐大的反彈勢力,完全信任我擇精拔尖和聚焦求勝的主張與作為。當教育部公佈了十六個獲選計畫,陽明所提的兩個案子都雀屏中選時,榮陽兩方的合作,證實是鋼鐵般的研究利器,我當然滿心歡樂,而張校長也高興的對我說:「白紙不空,潛力無窮!」
張校長溫文儒雅,說話從容不迫,但隱藏在話中的睿智和幽默,是我最欽佩的地方。我當了他的副校長,發現我的辦公室在三樓,就在校長辦公室的正上方,我心裡不安,但學校的空間安排如此,也沒有辦法改變。我下樓去請教他,他笑笑說:「就是要讓你在高處,幫我看看更遠地方的發展,陽明大學才不會困在山邊。」我安然走回辦公室,遠眺山下遠處台北市景的一隅,決定努力幹活!
兩年後,張校長忽然另有人生的規劃,婉拒連任校長,而我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接任了校長。我去請教他怎麼做校長,尤其是醫學大學的校長?張校長又一眼看穿我的忐忑,他又從容又自然的對我說:「把白紙填上光彩的圖案,這是你的『卡米洛城』了!」我知道,我需要的是「圓桌武士」了!
不到一年,政黨輪替的混亂中,我被延攬入閣當教育部長。我當然要去請教張校長,剛好在一個餐會中與他同席,就問他怎麼做才好?再一次,他不疾不徐的告訴我:「你不是說胡裡胡塗的當上校長,現在又沒有說『不』的可能,必須去做部長,那就隨遇而安吧!在我給你的白紙上寫下更多詩篇,畫出更多美麗花朵!你才寫了一點點,還有很多空間等著填滿!」
不久前,張校長說他寫了一本書,他謙虛的要我看一看值不值得出版,也希望我為它寫篇序。此時此際,我正帶著台灣學生到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參加「Imagine Cup」比賽,為了趕赴書的印刷,一早就起來寫稿,卻總是不滿意,心裡有些雜亂與糾結,阻擾了我的思緒,因為我不斷的想起這些人、這些事。
張校長的這本新書,絕對值得大家(醫師、醫學院的學生、護理學院的師生,以及非醫事相關的所有人)仔細閱讀。他重視醫病關係,認為治病不只靠臨床的技術,最重要的是「醫人」和「人醫」的情意聯絡,變成正向的信任和關懷。他身體力行這些理念,成為他所有學生的典範。其實信任和關懷,本來就是人與人相處最應該遵守的道理,但張校長認為醫事人員更要有人痛我痛、人飢己飢的人道精神,才是醫療的本質!
那天,我送了張校長我最近出版的一本書。他看了封面大大的「正直」兩個字,他說正直是對的,但太正直就太孤單,要我有時稍微柔軟一點。我知道他是對的,但很想告訴他,其實他的教父性格,注定他是個很正直的人,而他堅持改善台灣醫界長久忽略的醫病關係,就是落實他維護社會正義的理念。看看他所培養出的醫生,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會多花一些時間和病人說話的「良醫」。
我真的很感恩那張空白的A4大小紙張!至於寫在上面和畫在上面的人生,不一定好,但卻是嘔心力作——獻給張校長。願更多人仔細閱讀你的新書,體會做人做事的哲理!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序言作者名 高希均
序言作者簡介 天下文化創辦人
集名醫、校長、院長、院士於一身
─張心湜醫師的「人生好風景」
高希均
(一)
年輕時,準備教材上課,有激勵學生的興奮;年長時,思考文章題材,是一種推廣觀念的挑戰;近年來,勸說有成就的人物,要把他們的經歷與智慧與海內外讀者分享時,有說不出的期待。當勸說成真,就有極大的成就感。這時我就特別體會到分享有成就人的「智慧」,遠比分享有錢人的「財富」有價值。在説服本書作者出版的過程中,王力行發行人功不可沒。
本書作者張心湜校長(大家習慣這樣稱呼他),正是台灣社會半世紀來一位有成就與智慧的典範人物。我們十分感謝他在國內外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時間,接受資深記者邱淑宜採訪。張校長也許仍然會謙虛地說:我的一些經歷祇是告訴大家,尤其年輕人:「如果我能,你們一定也能!」
如果讀者對作者的名字有些陌生,可能是隔行如隔山,更可能是因為張校長的個性、工作性質、醫學專業以及那些病人(包括經國先生)的敏感性,使這位良醫、名醫、優秀的大學校長及教育家,習慣於低調及不多言;這就更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為珍貴。
(二)
這本十萬字的書精簡、流暢,祇要打開首頁,就會一口氣讀完。書中的張校長使讀者驚喜:他侃侃暢談大事,娓娓道來說故事;他講得自然、坦率、親切;因此全書故事多、節奏快、文字乾脆、譬喻生動。書中更有對醫學教學及醫病關係的深思,也出現「快人快語」的直言。例如這些引人入勝的題目:
˙ 從眷村「老大」的童年轉向學醫
˙ 遇到嚴師,選擇泌尿外科
˙ 出國修習新式開刀法
˙ 幫經國先生治病
˙ 政商名流治病易,對付家人難
˙ 傾斜的醫病關係的深思
˙ 改善健保與醫療品質的艱辛
˙ 外科醫師一百分才及格
˙ 接掌陽明大學,引起改革風波
˙ 走過風雨,告别陽明
˙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提早自公職退休
這是本人人可以得益的書。年輕人要學習如何從「放浪」中尋找自己的專業;醫學專業人士要學習「一百分才及格」。他自己的成就是靠嚴師、自律及絕不馬虎的龜毛習慣;在做人處事上,要信任別人、幫忙別人、選用人才、給人機會。他個性中一直閃耀著那股「俠醫」的道義。
(三)
看完本書,才知道張校長與我有類似的成長背景:他是在高雄六十兵工廠的眷村長大;我是在南港六十一兵工廠長大。那是一個清寒、迷惘,需要努力奮鬥的年代。比我小六歲的他,曾是眷村小霸王;考入國防醫學院是人生轉捩點;自此他開始走上榮總名醫、陽明大學校長、振興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專業大道。如他所自述:「我行舟於人生長路上,水流曾平緩、曾湍急……但河水終能澄澈……我看到人生好風景。」
大陸媒體稱讚「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看到張院長與張校長對醫學與教育的重大貢獻,這句讚美的話真是何等地貼切!他一生的經歷真是「看到人生好風景」。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本文作者為天下文化創辦人)
十、出版者的話
序言作者名 王力行
序言作者簡介 天下文化發行人
如何成為受敬重的良醫
王力行
多年前,我們小天下一位同事李世榮得了早期腎臟癌,經診斷需立即動手術。我很自然地請問我大妹王必行的意見,她自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榮總外科部工作,直到退休。
她的老闆張心湜醫師正是著名泌尿科專家,曾任振興醫院院長。當時振興醫院為更新泌尿外科的設備,特別自美國購買價值逾兩百萬美金的「達文西」,由副聯會捐贈給振興醫院。這是一部極精密的機器人手術機,張院長用它來訓練學生輩醫師,以造福台灣病人。
當時進口「達文西」,美方除提供技術指導,張院長也要求提供給十位病患免費使用。同事李世榮就成為其中之一;直到現在,世榮仍在小天下工作,也是張心湜院長定期回診的病人。
幾天前,青島市委書記李群來訪,我正巧遇到前台北副市長邱文祥。他是張心湜校長的嫡系弟子。提到張校長,邱文祥的回應正如書中所說「張校長真的很兇」,「當時我們都不願選泌尿科,校長就說你們不要因為怕罵,就不敢選泌尿外科!」邱文祥追隨張心湜,嚴師出高徒;如今擔任過台北市衛生局長和副市長的他,是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也是台灣泌尿科名醫。
在病人眼中是良醫,在學生眼中是嚴師的張心湜校長,終於願意把個人的學醫、習醫和教醫經驗及省思,透過邱淑宜小姐之筆,寫成書和大家分享,是非常難得的。
擔任過榮總外科部主任、陽明大學校長、振興醫院院長,張心湜曾替三位總統看過病,也是許多政要巨賈的醫師。他是一位嚴守分際、十分低調的名醫;不僅因為他是泌尿科專家,也是因為父親、師長的教誨以及個人的修為。
他的病人有高官、大企業家,也有貧困榮民,甚至逃犯,但他往往被弱勢者感動。他是第一任遴選的陽明大學校長,引進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親自學習參與,要培養陽明醫學生成為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溝通表達及團體合作能力的醫師。但也深知有部分教師因他沒有博士學位,慫恿學生借題示威抗議。在任期滿後,功成身退,主動不連任校長。
由於在泌尿醫學的專長,他獲選台灣第一位任大陸工程學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一得知這個消息,他立即從榮總、陽明大學提早十年退休,並辭掉振興醫院院長。
在這本書中,張心湜幾乎是知無不言,平實地道出自己從偶然的學醫,到磨練地習醫;更坦率指出當前台灣醫界、學界和醫病關係的種種問題。透過自己的故事,告訴年輕學生和醫者,如何成為受人尊敬的良醫。
(作者為天下文化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