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要解脫生死煩惱,不再輪迴生死,你要先知道,你的身體不是你,你的精神也不是你。不可以把身體當作我,不可以說身體就是我,同樣,也不可以把精神當作我,說精神就是我。
作者簡介:
慧廣法師,高雄市人,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生。六十年間(十八歲)看到禪宗書籍而進入佛門,六十八年剃度於賢頓老和尚座下,六十九年受戒。
受戒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居住在山間茅篷用功。空閒時,隨緣寫些文章,後來結集成書,出版有二十種左右佛法著作。
八十五年之前,偶爾受邀於有緣的寺院、精舍教導禪坐或講演。九十二(二○○三)年開始,每年固定於台灣各地及佛學院,旁及大陸,主持禪七、禪三(二)法會,與講授禪修課程。
更多禪修消息,請見慧廣法師網站http://a112.com
作者序
不論是文明或文化,人類都不斷的在求進步。修行方法也可以進步嗎?
求進步表示還不是圓滿,相信沒有人會認為世間已經完美。修行要到達解脫,某方面來說,無疑是困難的。那是凡夫習慣的大翻轉,心從有為的追逐到無為的放下,從妄想執著到寂滅不動(無生法忍),沒有人會說容易,也沒有任何一個修行方法,能讓所有人都到達。因此佛教修行方法,可以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有沒有更容易的用功方法,不需要摸索那麼久,修練那麼辛苦,就可以到達修行的目標?有的,只要先建立了正確觀念,知道如何到達,然後透過練習,就有機會。
本書提供了這個機會。別忘了眾生都有佛性,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不論是文明或文化,人類都不斷的在求進步。修行方法也可以進步嗎?
求進步表示還不是圓滿,相信沒有人會認為世間已經完美。修行要到達解脫,某方面來說,無疑是困難的。那是凡夫習慣的大翻轉,心從有為的追逐到無為的放下,從妄想執著到寂滅不動(無生法忍),沒有人會說容易,也沒有任何一個修行方法,能讓所有人都到達。因此佛教修行方法,可以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有沒有更容易的用功方法,不需要摸索那麼久,修練那麼辛苦,就可以到達修行的目標?有的,只要先建立了正確觀念,知道如何到達,然後透過練習,就有機會。
本書提供了這...
目錄
一、
禪三也有好收穫
不會辛苦 2
休息與用功 3
只能隨緣 4
開始相應行禪 7
接受了就會放下 9
禪修也會感應 10
開始入禪 12
從假我到真我
一、身體不是我 15
二、觀念行為的調整 20
三、善待身心五蘊 24
四、回到實相 31
從生到死,探討死亡
人生的最後要如何安排? 38
國人喪事商榷 40
國人死亡之後,為什麼遺體會放上那麼久? 48
為什麼唸佛的人,命終往生淨土信心不夠? 52
相信自己一定能往生淨土 55
東西方宗教的差異 57
宗教是否該改寫了? 61
西方宗教思想的改變 62
東方宗教思想的改變 73
新的宗教思想產生了什麼影響? 77
知道死後世界的人 79
和我們的了解不一樣的靈性世界 81
瀕死經驗可信嗎? 88
生是束縛,死是解脫嗎? 91
值得重視的死亡新資訊 94
瀕死經驗形成了新的宗教思想 97
助念需要嗎?做七超渡需要嗎? 111
輪迴不存在 117
結語 121
二、
有情 123
有情II 124
如何回歸自性? 127
行禪 139
行禪II 140
坐禪 143
三
「緣起法」在說什麼?有非緣起法嗎? 149
般若中觀空與禪宗自性問題 154
認為有佛性是自性見嗎? 157
緣起性空就是真如、佛性嗎? 159
領悟不生不滅之後? 162
「當下」的定義 166
時間是永恆的現在 170
四
密教雙修的含義? 175
婬怒癡即是佛道嗎? 180
禪修會障礙唸佛嗎? 182
學禪不成會墮地獄嗎? 187
成佛之後要做什麼? 189
《修行的路可以這樣走》讀後感 191
五
歲月 193
每個人的歲月都有故事 196
從配合談起 199
怎樣叫成就? 202
好日子? 205
生命只活在此時此刻,為何會有責任與義務? 207
一切之必然 210
一、
禪三也有好收穫
不會辛苦 2
休息與用功 3
只能隨緣 4
開始相應行禪 7
接受了就會放下 9
禪修也會感應 10
開始入禪 12
從假我到真我
一、身體不是我 15
二、觀念行為的調整 20
三、善待身心五蘊 24
四、回到實相 31
從生到死,探討死亡
人生的最後要如何安排? 38
國人喪事商榷 40
國人死亡之後,為什麼遺體會放上那麼久? 48
為什麼唸佛的人,命終往生淨土信心不夠? 52
相信自己一定能往生淨土 55
東西方宗教的差異 57
宗教是否該改寫了? 61
西方宗教思想的改變 62...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